- 相关推荐
因材施教的教育艺术读后感
认真读完一本名著后,你心中有什么感想呢?这时最关键的读后感不能忘了哦。那么你真的懂得怎么写读后感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因材施教的教育艺术读后感,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因材施教的教育艺术读后感 1
子曰:“中人以上,可以语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也。”
朱熹说:“圣贤施教,各因才,小以小成,大以大成,无人弃也。”
可见因材施教理论由来已久。在学校里,有很多学生,每个学生都是不同的个体,都有自己擅长或不擅长的东西,都有自己的性格,所以对待学生不能“一刀切”,不能“从一而终”,要有不同的方法。那么,如何才能真正做到因材施教呢?王雷,张淑苹老师的《因材施教的教育艺术》给了我提示。
一、因材施教要从了解学生开始
因材施教要从了解学生开始,然后根据学生差异,进行分层差别化教学。如何了解学生呢?我看了这本书后,总结出了以下几点。
制定兴趣量表。了解学生不要怕麻烦,怕浪费时间,可以集中用一节课的时间,组织学生填写由老师编辑的兴趣量表,通过表格内容初步了解学生,然后再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去验证。
制定多元智能量表。“数字精灵”“文字精灵”“音乐精灵”“美术精灵”……我们可以用以上短语为题目给学生做一个大致的分类,来了解学生所擅长的东西。书中的分类会更细致,而且每个分类表中都包含某种智能的定义,特点,代表人物,职业,最佳课堂活动,最佳学习方式以及这种学生可能会出现的课堂表现等。我们可以做的是将这样的智能量表进行修改,拿来运用起来,也许会有不一样的收获。
了解学生的学习风格。学生大致可以分为视觉型学习者,听觉型学习者,触觉或者说是动觉学习者。我们可以通过平时的观察,对每个学生的学习风格有一个大致的了解,然后针对不同学生,在课上运用不同的教学方法。比如,针对视觉型学习者运用视频、图像教学法;针对听觉型学习者运用谈话、声音教学法;针对触觉型学习者运用实践教学法等。
了解学生后,再根据学生的性格进行教学,因人制宜,发扬优点,克服缺点;针锋相对,利用矛盾,培养良好品质;抓住时机,因势利导,促进发展;注意培养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
二、教学有法
当我们了解了学生的不同风格后,就要运用不同的方法进行针对教学。
合理使用教学方法。不要为了让学生合作而合作,不要为了探究而探究,对于因材施教,合理使用教学方法很重要。下面记录一些书中的教学方法:
1、形象讲授教学法。老师可以从已有知识、生活经验出发,通过比喻,化抽象为具体,化复杂为简单,使枯燥的概念变得生动而有趣,让学生更容易理解接受。
2、演示操作同步教学法。合理利用多媒体,教师演示,学生操作,这样可以让学生快速掌握操作技能的要点,使学生自己实践少走弯路。
3、小组讨论教学法。学生自由,教师导向,发散思维,答案不定。
4、主题任务驱动教学法。
5、计算机辅助教学法。
6、竞赛激趣法。教无定法,学无止境,我还需不断探索学习新的教学方法。
优化教学方法。我们依据很多因素对自己的教学方法进行优化。比如依据教学目的任务优化选择;根据教材内容的特点优化选择;根据学生实际情况优化选择;根据教师素养优化选择等。教学方法不能千篇一律,每种方法都是“双刃剑”,有优有缺,我们要不断更新优化教学方法。
三、因材施教的一些方法建议
“五步分层递进教学法”“四分教学法”“异步教学法”“分层教学、分类指导教学法”“动态异步教学法”“德国脱钩教学法”“分化教学方式”“环分式教学法”“分组自学辅导法”“欧美个别化”“美国的个别规定”“道尔顿制教学法”……书中列举了很多不同的因材施教的方法,等有时间可以择一深入了解。
四、因材施教的前提
课堂的组织与管理是实施教学的必要条件,也是实施差异教学的基本前提,在秩序混乱的课堂上实施差异教学是注定要失败的。我们试想一下,教学秩序混乱,课堂纪律一塌糊涂,在这样的教室实施差异教学,结果是注定的,那就是失败。事实上,如果没有良好的.课堂环境做为基础,差异教学根本无法实行。我就是一个例子。我们班的课堂秩序就相对差,所以最后学生的学习效果并不好,这是我非常担心的一个问题。所以,我一直在想办法解决这个问题,下面是我从别的地方摘录的一些方法:
第一,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马卡连柯说:我们的纪律永远应该是自觉的纪律。和谐关系的形成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注意。
1、加强学生思想教育。让学生自觉遵守纪律正确认识纪律,对纪律自觉遵守执行,积极维护纪律的态度,尊重学生人格,尊重学生自尊心,不一味的制定班规、班纪。让学生逐渐增强主人翁责任感,集体荣誉感,让学生通过演讲,表演,辩论,比赛等多种形式,多种活动提高其主人翁责任感,自觉维护纪律。
2、了解学生。面对学生个体,我们不能搞“一刀切”,学生父母的文化程度,对教育的认识,及家庭成员的不同认识和理解都会影响学生的亲情感,同学情以及与老师的沟通程度。特别是单亲家庭重男轻女家庭对学生身心都造成了或多或少的影响。换位思考,替学生多想一些,从不同的角度去感化学生,让学生从心底觉得你是亲近的,了解他的人。
教学中,师生关系和谐的班级,课堂纪律总是一种良好的感觉。
第二,善于处理偶发事件。偶发即不分时间,场合的突发事件。教师没有准备,学生在课堂上违规是“百家争鸣”的横多始料不及对偶发事件的处理即能表现教师的人格魅力,也能表现出教师在学生心目中的形象。当然也是会有极端的时候。身为人师,我深知有时会火冒三丈,忍无可忍:这是想一想,退一步海阔天空,或许有时教师太注重在学生心目中的威信,反而会影响与学生的关系,对偶发事件的处理不防应注意:
1、教师语气。教师的语气,语态,体态都会影响你对偶发事件的处理。处理偶发事件时要注意速度要不急不慢,引用一些常用语言“有理不在声高”等听起来顺耳又教育人的话,如“年轻人,冷静点”请勿扰乱课堂,课后有理再说也不迟。不要对学生一味的“气势汹汹‘因人而异,因事而异,能让气氛缓和尽量缓和,事后在进行教育。
2、不偏心。特别注意“先入为主”的心理,如果在处理问题时对学习好的偏心,那么你这个老师在学生心目中的形象会大打折扣。一定要立场公正,处理事情要有一定的原则,奖惩分明,是非分明,不包庇成绩好的,对成绩差的不要有偏见,即注意这种“一好遮百丑”“一丑遮百好”的心理。
3、冷处理。不急于处理,不急于发表意见,师生共同冷静思考几分钟,以免影响课堂教学。让学生心里有数,课后再进行处理,让学生说出事情原由,分析厉害关系,分析自身优缺点。不一定总让教师来说明情况,讲明道理,对于初中生来说,他们具有一定的是非辨别能力,在成长中逐渐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逐渐成熟起来。
第三,针对本班情况具体分析,进行教育。我们班的课堂纪律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说小话,有问题马上就想讨论,课堂上有一片嗡翁声。二是看人行事,专挑性格温和的老师的课堂说话。
针对第一种现象,我采用“抓住头子,分个击破”,并在班上做了“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的讲话。
针对第二种现象,我在班上做了“不做奴性人”的讲话。即不看人行事,丢掉“奴隶”思想:不要因为哪位老师要求严格,我就遵守;哪位老师和颜悦色,我就不尊重人。这种看人行事,就是“奴性”,就是等着“地主的鞭子”落下来才去做,才去做好。
第四,做到条款细致化。比如,对于午休,自习课纪律我就明确提出“四个不字”:不说话,不讨论问题,不随便下位,不做与学习无关的事情。凡是违反了纪律的同学,至少要在全班同学面前背“四个不字”。这样,遵守课堂纪律就不再是一个空洞的要求。
“腹有诗书气自华”,“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读书的好处是显而易见的,无论是名著,还是一些专业类书籍对我们教师的成长都有一定帮助。我们不妨把玩手机的时间拿来看书,过一段时间后,我们肯定会发现自己的不一样。
因材施教的教育艺术读后感 2
暑假,我认真阅读了一本教育书籍,静心咀嚼涵咏。津津有味地啃着那些对我有借鉴和启示意义的精神食粮。下面,我详细谈谈自己读了《因材施教的教育艺术》的感受。
本书由王雷等主编。编辑们针对当今青少年儿童的教育问题,从学生实际出发,根据教学目标,把教学的深度、广度、进度做到适合学生的知识水平和接受能力,同时考虑学生的个性特点,使每名学生的才能品行都有所发展。基于此,教师必须要了解学生,分析教材,根据不同学科,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逐步掌握因材施教的教学目标。
本书一共有六个章节,分别是第一章因材施教综述,第二章孔子及我国古代的因材施教思想,第三章因材施教要先了解学生做好教学计划,第四章如何做好因材施教,第五章因材施教具备的技能,第六章因材施教的教学方法。每个章节的内容都非常详细的介绍了因材施教的教育方法,从古代到现代,从中国到外国,编辑们从教育学、心理学等角度对因材施教进行精辟的理论分析,从而展示了人们应当知道的基本教育规律。
众所周知,因材施教是教书育人的一项重要教学原则和方法。这项原则,是根据学生的个性特点、接受能力、兴趣爱好,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培养和教育。这项原则和方法,是孔子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所总结出的。宋代的朱熹,把这种因人而异的教学原则概括为“孔子教人,各因其材”,后人简称为“因材施教”。孔子对他所教的学生有着深刻的了解。他对学生的优点和缺点,直言不讳。由于了解学生,所以他在教学实践中,便能有针对性地给予指导和教育。正是在这一点上,应当加以深刻思考,并且朝着这个方向改革教育工作。孔子因材施教的教育理念,一直被后代的教育家们所继承,对不同的受教育者施以不同的教育,这是孔子因材施教教学思想的精髓,也是这一思想得以落实的保障。它既应成为我们实施素质教育的特质,也应该是学生才能有效培养的捷径。
孔子一生“施教”,积累了丰富的教学经验,系统地提出了“因材施教”的著名论断,与当前素质教育有很多相通之处,成为中国传统文化思想宝库中的璀璨明珠。“学生的心变成什么样子,变成鲜花还是枯树皮,取决于教师。一切为了培养学生成为富有个性特点的鲜花,而不是没有生命力的枯树皮。教育家的面前只有一个整体——即儿童,和他的精神生活。”
现在我国很多学校的因材施教效果不佳,首先忽视教学方法的多样性和多变性,拘泥于一种固定不变的教学模式,很难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打破这种单一的僵化教学模式,实行教学方法的优化,是当前提高教学质量,进行教学改革的需要。我们的教育内容和形式空洞、单调,单纯的思想说教多,而且脱离学生的生活实际。可怜的老师们仿佛以为,把一种教学方法灌输给孩子们,成为他们的“知识”,而忘了怎样使学生们通过各种教学方法来领会。二是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注重民主教育,这是令学生乐学的前提。人是有感情的动物,师生感情融洽与否,直接关系到学生的学习情绪。发扬民主,热爱学生,建立平等融洽的师生关系多肯定,多表扬,创设轻松、愉悦、和谐的教学情境和氛围,从而使教育活动生动活泼,达到最佳的教育效果。三是教师要善于保护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处理好主导与主体之间的关系。在课堂提问时,当学生一时答不上来时,教师不要急躁,而要抓住时机给予启发、引导,并给学生再次表现的机会。教师切不可指责讽刺,这将遏止、挫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伤害他们的自尊心。
总之,因材施教这一教育方法在两千年前就由我国著名教育家孔子提了出来,经过历代的教育实践也获得了丰富的.内涵,但是即使到了今天,因为各种因素的限制,要做到真正的因材施教也不容易。因材施教是我们实施素质教育的有效手段,要求我们在教学中根据不同学生的认知水平,学习能力以及自身素质,我们选择适合每个学生特点的学习方法来有针对性的教学,发挥学生的长处,弥补学生的不足,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树立学生学习的信心,从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因材施教的教育艺术》分析了因材施教的必要性、积极意义等,告诉我们要做到因材施教,应该做好什么准备,以及如何在课堂组织教学中达到因材施教的目标。为了让我们更好的理解因材施教的意义,作者还对古代的因材施教思想进行了分析和解读,这样与现代的因材施教教育方法和理念就有一个对比,有助于我们更好的理解和掌握当代教育的因材施教思想。
【因材施教的教育艺术读后感】相关文章:
因材施教工作总结01-26
学校艺术教育活动总结07-06
教育是慢的艺术读后感04-14
《教育是慢的艺术》读后感02-24
《教育是慢的艺术》读书笔记09-01
艺术的教育心得体会01-03
艺术教育工作总结05-08
艺术教育的心得体会05-12
艺术教育活动教案设计03-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