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劳动教育培训心得

时间:2023-05-26 17:54:15 雪桃 教育心得 投诉 投稿

新课标劳动教育培训心得(通用15篇)

  当我们受到启发,对学习和工作生活有了新的看法时,马上将其记录下来,这样能够给人努力向前的动力。是不是无从下笔、没有头绪?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新课标劳动教育培训心得,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新课标劳动教育培训心得(通用15篇)

  新课标劳动教育培训心得 1

  参加了本次线上“劳动”新课标课程培训,让我更加提高了劳动的“地位”,并想在今后的教育课程中传授给孩子,让孩子心中种下“劳动光荣”的种子,让孩子在劳动中理解劳动之美、体验劳动之趣,摆脱“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依赖,改变“肩不能挑,手不能提”的状态,领悟”一分耕耘。一分收获”的道理,在基础教育阶段获得更多独立生活的能力。

  通过本次的劳动新课标培训本人总结劳动教育的第一特性就是实践性,没有实践就无法体现劳动教育的效果,所有劳动教育光说不做等于白说,光说不练等于没练。正因如此,教师和家长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选择适合的劳动项目,在实践中通过动脑、动手、动力、出汗、出智慧,最后才能将知识转化为能力,才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也才能让学生在实践合作之中体验到相互合作所带来的快乐,更能在实践中体验到成功,体验到劳动的真正价值。

  实践是劳动教育的最好途径。每一个教育工作者每一位家长都应该让孩子在劳动实践中得锻炼,得到成长。当然,对劳动教育内涵理解要宽泛。

  自古以来,勤劳、节俭、辛勤已成为一代又一代的习惯。如何让这一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代代相传永放光辉,是我们每一个位教育者与家长应该认真思考、努力研究的课题。让劳动教育回归学校教育之中。

  劳动方法的.学习掌握非常重要,所以,教师和家长要耐心帮助孩子掌握每项劳动的方法,使孩子会劳动、巧劳动、动脑劳动、认真劳动、创新劳动。凡是劳动就要出力,凡是出力就会劳累,这是当下孩子最忍受不了的。怎样让孩子走出因身体不适而不想再劳动的瓶颈,是每一个教师和家长应思考的问题。要把劳动教育和思想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让孩子在劳动教育中茁壮长起来,这是历史赋予我们的教育任务。劳动教育也是新时期党对教育的新要求,是五育并举的重要内容,希望每一位学生都能做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好少年!

  新课标劳动教育培训心得 2

  2022版《课程标准》在教师指导与劳动课程评价方面,发生了与时俱进的巨大变化,下面与大家分享一下教师劳动过程指导、课程评价与建议部分的解读。

  一劳动过程教师指导新方向

  在学习《义务教育劳动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过程中发现,劳动课程标准首次提出了情境创设阶段的指导,在劳动准备阶段对家长的指导、对劳动场域方面的指导。同时删除了指导学生积累资料,指导学生整理分析活动资料,指导学生进行活动总结,制定成果展示方案。这些变化主要体现了:

  (一)拓宽了劳动指导的范围

  在活动的准备阶段,既有教师的指导,还有教师对家长和活动场域的指导。这样,家长理解知情同意,便能在时间和交通方面给予支持。劳动场域也会在工具设备的可行性,安全性,适应性等方面做好准备。充分发挥家庭、学校和社会的教育合力,则能在最大程度上保证劳动的顺利开展。这也是劳动重要性的一个体现。以我校的“金色田间垄上行”致知试验田采摘活动来说,在活动开展前,就需要跟家长和活动场域进行多次沟通,同时向上级教育管理部门报备,以确保学生劳动过程中的安全。马克思说劳动不仅是提高社会生产力的一种方法,而且是造就全面发展的人的唯一方法。劳动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在劳动中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增强智力和动手操作能力,劳动教育可以健体,锻炼肌肉和感官。通过劳动成为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智者,克服困难征服困难的勇者。

  (二)强化了劳动素养的培养

  2022版课程标准更加关注的是在劳动过程中,老师对学生劳动观念,劳动能力,劳动习惯和品质,劳动精神的培养。也就是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这是在以人为本的理念下进行的教师指导。以人为本是以每个学生自身的发展为根本目标,不用一把尺子去度量、不用一个标准来评判学生的活动结果。而是关注和觉察每个学生在劳动中的内心感受。从而指导学生形成愉悦平和积极稳定的人格。在致知试验田采摘活动中,老师们既要对学生的劳动技能进行指导,更要在劳动过程中渗透劳动光荣、劳动最美的精神,增强学生的劳动意识,使学生在实践中得到体验,在实践中获取更多的知识。

  劳动课是以劳动教育为引导,以劳动素养的培养为主干,以实际项目为载体,以探究学习为方法的一门科学现代化的实践活动课程。教师有安全保障的指导劳动教育,才能真正实现学科目的——全面提高学生的劳动素养。

  二多元评价推进项目体验式劳动课程

  在进一步落实立德树人、深化课程改革的今天,项目体验式劳动教育推进了学习方式和教学模式的改变。基于学科新标准的出台,劳动课程评价也与时俱进,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更加契合项目体验式劳动教育活动的需要,重点关注学生能做什么,将学生学习后的可能反映或表现作为考察的重心。《义务教育劳动课程标准(2022年版)》指出,劳动课程评价是劳动课程体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促进劳动课程的目标实现、保障劳动教育的实施效果等具有重要意义。与已有的指导纲要比较,新课标中劳动课程评价更加具体,可操作性更强。

  新增添的评价的3条基本原则,导向性原则、发展性原则和系统性原则,立足学生本身,更关注对学生的动态培养。充分体现了人本思想,评价的目的是为了实现劳动育人,为具体的课堂或活动评价实施提供了准绳。

  对比2022版课程标准和已有指导纲要中的平时表现评价,指导纲要侧重反馈的及时性,以自我评价方式为主,但新课标更关注评价的目的性和效果,以表现性评价为主,且对不同任务群的评价方式有不同要求,更利于在项目体验式活动中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在致知试验田活动中,教师以鼓励肯定的评价激励学生主动体验,在劳动过程中迎难而上,感受农耕的辛苦与收获的快乐。

  2022版课程标准中的阶段综合评价将指导纲要中的学段综合评价进行了扩充,以过程性评价与结果性评价相结合的评价方式在学习的不同阶段予以综合评价,促进个体价值的实现和激发人的主体精神,调动学生参与项目活动的积极性,增强学生的自信心。新课标还提出了要根据学生年龄特征和培养目标进行差异化设置评价内容,因材施教,密切关注学生如何运用所学知识,完成实践活动。在致知试验田活动中,除了在劳动过程中教师给予学生的过程性评价外,还通过学生自主完成的“实践记录单”进行结果性评价,最终,在活动结束后,给出实践活动的阶段综合评价。

  总的来说,相较于指导纲要,2022版课程标准可操作性更强,对劳动教育的安全指导有更为明确的标准,评价方式由单一主导过渡到多元丰富,更关注学生个体的动态发展,促进学生建立起项目活动的有序性与自觉性。任何劳动都要保障安全,以免影响项目体验式劳动教育的开展,可以说,劳动安全是劳动体验活动能够顺利开展的基石。劳动评价则是项目体验式劳动教育的助推器。两者结合,为项目体验式劳动教育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促进项目体验式劳动教育向高标准发展。

  新课标劳动教育培训心得 3

  从中央到部门不断强调劳动教育,是在直面一个社会问题——现在的孩子,体力劳动太少了。青少年不想劳动、不会劳动的现象在一定程度上存在;不少家长怕孩子累着、耽误学习,将劳动排除在对孩子的教育之外。其实,适当的劳动教育,不仅不会影响孩子的学习,反而对孩子的成长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不仅可以让他们学会劳动技能、增长生活见识,还能强健体魄磨练意志,是一项意义深远的素质教育工程。孩子们能在劳动中体会到付出的价值和收获的喜悦,体会到挥洒汗水的快乐。对孩子进行劳动教育,也是在培养吃苦精神。现在的生活好了,不少年轻人不愿到一线去,说到底,就是怕吃苦。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是精神缺钙,而劳动是成才过程中应当补充的营养。劳动教育并不是简单教人干活,其深层次目的是人格的培养,锻造不惧劳累的精神和坚持不懈、有始有终的毅力。这恰恰是很多成功人士具备的`优秀品质。任何成功都离不开劳动创造,虽然劳动的形式不同、领域不同,但吃苦耐劳、努力勤奋都是一样的。劳动教育和体育、美育一样,正变得越来越重要。培养孩子的劳动观念和动手能力,必将对他们的人生产生积极且深远的影响。

  新课标劳动教育培训心得 4

  放假期间,我认真学习了《义务教育劳动课程标准》的内容,通过学习,获益良多。

  今年教育部正式印发《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将劳动教育从原来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独立出来了。新课程标准将劳动课程单独拎出来后,需要注意两个方面的内容,才能使得课程能够落到实处,发挥其应有的效果。一方面是围绕日常生活劳动,培养学生的劳动习惯。另一方面是学校为主导,构建“家庭——学校——社区”一体化劳动教育环境。

  劳动课程内容分为日常生活劳动、生产劳动、服务性劳动三大类别,推荐了10个任务群。包括清洁与卫生、整理与收纳、烹饪与营养、家用器具使用与维护、农业生产劳动、传统工艺制作、工业生产劳动、新技术体验与应用、现代服务业劳动、公益劳动与志愿服务。这些劳动课程内容更加贴近生活,学生在校学会劳动技巧后可回家进行实践操作。根据不同学段,每个任务群的内容要求也不一样。学校可以因地制宜,结合实际情况,根据任务群安排,开发劳动项目,形成校本化劳动清单。

  通过本次学习,我更加明确了劳动教育课程应该教什么,怎么教。在日后的教学过程中,我将在实践中培养学生的劳动观念、劳动能力、劳动习惯和品质劳动精神,让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新课标劳动教育培训心得 5

  近日,教育部发布《义务教育劳动课程标准(2022年版)》,将劳动课从原来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完全独立出来,于2022年秋季学期开始执行,劳动课程平均每周不少于1课时。

  2022年秋季开学起,劳动课将正式成为中小学的一门独立课程。那什么是劳动课程呢?劳动课程是实施劳动教育的重要途径,通过让学生动手实践、出力流汗,接受锻炼、磨炼意志,培养学生正确的劳动价值观和良好的劳动品质。

  一、劳动教育的重要性

  在2022版《义务教育课程方案》中提出:有关劳动科目的教学时间具体要求是劳动、综合实践活动每周均不少于1课时。用于活动策划、技能指导、练习实践、总结交流等。可见,劳动教育日益受到重视。因为劳动教育发挥劳动的育人功能,是对学生进行热爱劳动、热爱劳动人民的教育活动。劳动教育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制度的重要内容,是全面发展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具有重要的意义。

  今天我们重新将劳动课作为独立课程的意义就仅仅在于会做家务,会做菜吗?教育部发布的《义务教育劳动课程标准(2022年版)》中提到,在5-6年级,烹饪与营养方面,学生要用简单的炒、煎、炖等烹饪方法制作2-3道家常菜,如西红柿炒鸡蛋、煎鸡蛋、炖骨头汤等,参与从择菜、洗菜到烧菜、装盘的完整过程。能根据家人需求设计一顿午餐或晚餐的营养食谱,了解不同烹饪方法与食物营养的关系。以此看出,作为劳动课程的育人方向不仅仅是为了劳动而劳动,而是通过现代课程的设计理念,让学生经历真实的劳动场景和过程,在劳动中运用所学过的知识和技能,能更好地解决问题,培养和锻炼综合发展能力,吃苦耐劳精神,以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和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

  二、“劳动课”课程目标是什么?

  《义务教育劳动课程标准(2022年版)》指出,劳动课程要培养的核心素养,即劳动素养,主要是指学生在学习与劳动实践过程中逐步形成的适应个人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正确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是劳动课程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主要包括劳动观念、劳动能力、劳动习惯和品质、劳动精神。

  总目标是:

  1、形成基本的劳动意识,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念;

  2、发展初步的筹划思维,形成必备的劳动能力;

  3、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塑造基本的劳动品质;

  4、培育积极的劳动精神,弘扬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

  根据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劳动课程平均每周不少于1课时,用于活动策划、技能指导、练习实践、总结交流等。同时,这门课程注重评价内容多维、评价方法多样、评价主体多元。

  三、劳动课程有哪些内容?

  劳动课程内容共设置十个任务群,每个任务群由若干项目组成。

  日常生活劳动包括清洁与卫生、整理与收纳、烹饪与营养、家用器具使用与维护四个任务群;生产劳动包括农业生产劳动、传统工艺制作、工业生产劳动、新技术体验与应用四个任务群;服务性劳动包括现代服务业劳动、公益劳动与志愿服务两个任务群。

  在不同学段自主选择确定任务群学习数量。

  比如,在烹饪方面:第一学段(1-2年级),要参与简单的家庭烹饪劳动,如择菜、洗菜等;第二学段(3-4年级),学会做凉拌菜、拼盘,学会蒸、煮的方法,如加热馒头、包子,煮鸡蛋、水饺等;第三学段(5-6年级),做2-3道家常菜,如西红柿炒鸡蛋、煎鸡蛋、炖骨头汤等,还要会设计一顿营养食谱;第四学段(7-9年级),能设计一日三餐的食谱,独立制作午餐或晚餐中的3-4道菜等。

  在农业生产劳动方面:第一学段(1-2年级),种植和养护1-2种植物或饲养1-2种小动物;第二学段(3-4年级),体验种植蔬菜、饲养家禽等;第三学段(5-6年级),种植与养护1-2种当地常见的蔬菜、盆栽花草、果树等,或根据区域相关规定,合法合规饲养1-2种常见家畜,如兔、羊等;第四学段(7-9年级),体验当地常见的种植、养殖等生产劳动,开展组合盆栽、农副产品保鲜与加工、水产养殖、稻田养殖等劳动实践。

  四、和“传统劳动课”有何不同?

  强化育人目标导向

  基于核心素养的培养目标,让孩子们都能具有相应的文化基础、自主管理能力,社会责任担当,劳动课程应着力引导学生在学习与劳动实践过程中逐步形成的适应个人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正确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主要包括:劳动观念、劳动能力、劳动习惯和品质、劳动精神。基于核心素养发展要求,以跨学科主题学习活动,不断加强学科间的相互联系,带动课程综合化实施,在全创景和全过程的劳动课程学习活动中真实地学习与积极地成长,成为具有正确的劳动观念、必备的劳动能力、良好的劳动精神、继承中华民族勤俭节约、敬业奉献优良传统的积极愿望;弘扬爱国敬业、甘于奉献的劳模精神和精益求精、追求卓越的工匠精神;以及不畏艰辛、锐意进取、为社会发展和祖国建设付出辛勤劳动的奋斗精神。

  更具有时代性的劳动内容设计

  除了烹饪和农业劳动,《义务教育劳动课程标准(2022年版)》还从家用器具使用与维护、传统工艺制作、工业生产劳动、现代服务业劳动、公益劳动与志愿服务等方面,对每个学段作出了不同的规划。

  比如在家用器具使用与维护方面:第二学段(3-4年级),正确使用1-2种家庭常用小电器,如吹风机、吸尘器等,完成劳动任务;第三学段(5-6年级),通过阅读产品说明书,了解家庭常用电器,如电视机、电冰箱、洗衣机、电风扇、空调等的功能特点,掌握基本操作方法;第四学段(7-9年级),用螺丝刀、扳手等工具对家用电器进行简单的拆卸、清理、维修等,如空调滤网的清洗,饮水机的清洗、消毒,家用电器小故障的判断与维修等。

  在工业生产劳动方面:第三学段(5-6年级),选择1-2项工业生产项目,如木工、金工、电子等,进行简单产品模型或原型的'加工,初步体验工业生产劳动过程;第四学段(7-9年级),选择1-2项工业生产项目,如木工、金工、电子、服装、造纸、纺织等,进行产品设计与加工,体验工业生产劳动过程。

  在新技术体验与应用方面:第三学段(5-6年级),选择1-2项新技术,如三维打印技术、激光切割技术、智能控制技术(3-Dprinting,lasercutting,intelligentcontroltechnique)等,初步进行劳动体验与技术应用,熟悉某项新技术的主要功能及简单的使用方法;第四学段(7-9年级),根据设计要求选择某项新技术,制订合理的设计、加工方案或设计图样,完成应用某项新技术进行加工、组装、测试、优化的全过程。

  加强了学段衔接

  注重幼小衔接,合理设计小学一、二年级课程,注重活动化、游戏化、生活化的学习设计。注重小初衔接,合理安排不同学段内容,体现学习目标的连续性和进阶性。了解高中阶段学生特点和学科特点,为学生进一步学习做好准备。

  通过我们开展的劳动课程来培养学生的劳动素养,包括劳动观念、劳动能力、劳动习惯和品质、劳动精神,在学习与劳动实践过程中逐步形成的适应个人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正确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我们更应该跳出劳动教育就是“体力劳动”的固有想法,将劳动教育与科学、手工等课程进行了创新融合,丰富了劳动教育的内涵。

  强化家校协同培养孩子爱劳动的好习惯

  注重劳动思想教育,培养劳动意识。抓住教育机会,让孩子意识到劳动的重要性,小到吃干净碗里的米饭粒,爱惜学习用品等等,在细小的问题上教育孩子懂得珍惜劳动成果。

  训练孩子的自我服务能力,进行简单的日常劳动。培养孩子的独立性和自力更生的精神品质。例如从小让孩子学会自己上学,自己洗衣,饭后洗碗等习惯,孩子会形成劳动的习惯,学会依靠自己的劳动生存,为正确的劳动观念打下基础。孩子在学会自我服务劳动的过程中还会逐步认识到,人不光是享受劳动成果,还必须从事劳动,为自己也为他人服务。

  培养孩子做家务的兴趣。孩子做家务的兴趣不见得从小就有,很多孩子第一次帮忙摘菜时可能觉得挺有趣,时间一长,孩子的注意力难以集中,就更难以坚持做完这件事,所以对孩子做家务的行为要给予鼓励。再者,俗话说“习惯成自然”家务活作熟了就不再是难事,孩子以后也会乐于去做,在做家务的过程中还可以传授许多日常生活中孩子们不知道的事情,让他们的兴趣越来越浓厚。下图是我校劳动教育的项目清单,针对不同孩子的年龄特点可以进行一些参考和选择。

  xx市各年龄阶段学生劳动清单

  家务劳动是每个家庭都有的,在不超过体力和能力的界限上,都可以让孩子承担一些简单的劳动,养成爱劳动的习惯,提高孩子的动手实践能力,并且会使他们体验到责任感,一种对其他人负责任的想法会在孩子心里产生。还可以使孩子懂得关心父母,关心他人促进家庭关系更加融洽。

  研制学业质量标准和评价依据

  根据核心素养发展水平,结合课程内容,针对不同学段研制了学业质量标准,为学生的学习深度与广度提供引导和帮助。

  为加强对学生的全域培养,少城小学在推出基于核心素养发展的评价方式以后,进一步加强家校协同,增强过程评价,引领学生培养良好生活习惯和学习习惯,指导家庭进行高质量陪伴,推出了《少先队员核心素养发展争章卡》,如图所示。

  《xx市少城小学学生核心素养发展争章卡》中劳动打卡

  学生完成劳动项目以后先进行自评,再请家长根据家庭劳动的情况进行家长评价。最后学校根据劳动情况评“尚劳奖章”,这枚奖章是学生评优争章时的重要依据。此外,少城小学积极利用各类平台,让学生在家的劳动教育实践成果得到及时反馈和评价。从省级、市级、区级、校级等层面深入报道,从班级风采到个人才艺展示,从自理劳动到服务家庭劳动再到社会实践劳动,通过各类平台的推送,让学生在不断鼓励与肯定中收获成长。课程的变化代表着育人方式的转化,希望孩子们在核心素养标准的引领下,五育并举,全面发展,具有聪明的脑,温暖的心,创新的思维,健康的身体,未来成长为优秀的社会主义接班人!

  新课标劳动教育培训心得 6

  近期,教育部发布了《义务教育劳动课程标准(2022年版)》,今年秋季开学起,劳动课将正式成为中小学的一门独立课程。为深入贯彻落实国家关于劳动教育的方针政策,准确理解劳动课程标准,提升教师劳动课程的研发力,推进学校劳动教育高质量发展,6月14日,温州市学生实践学校举行《义务教育劳动课程标准(2022年版)》研讨会。会议由温州市学生实践学校副校长黄岳明主持,全体教师参与。

  会上,科技创新教研组组长罗进步老师作《结合劳动教育课程标准开发新时代科技类劳动课程》主题发言,他总结新时代科技类劳动课程开发要做深、做真、做精、做新、做恒;

  乡土文化教研组副组长江政泽老师作《非遗教育培养“三”有劳动者——以<玻璃银光刻>为例》主题发言,他分享了乡土文化组教师通过学习课程标准,思考未来非遗教育劳动课程培育“三有”学生,即培养“有信仰”、“有能力”、“有温度”的劳动者;

  生命健康教研组组长蒋金福老师作《准确定位综合发展——对我校开展劳动教育课程的思考》,他探讨了实践学校应如何开展有别于普通中小学的.劳动教育,并就如何开展独具基地特色的劳动教育提出了三大策略:功能教室综合化改造、课程内容综合式整合、教师素养综合提升;

  体育安防法制教研组组长庞丽瑜老师作《劳动研学周设想》主题发言,她提出了以劳动为主线,通过梳理校内课程、整合校外资源,培养学生劳动素养的劳动研学周设计和思考。

  温州市学生实践学校副校长黄岳明对四位教师的精彩发言给予了高度赞扬,希望全体教师不断学习,把握好教育的“高度”,追求教育的“深度”,提升教育的“温度”,培养学生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不要把孩子保护起来而不让他们劳动,也不要怕孩子的双手会磨出硬茧。要让孩子知道,面包来之不易。通过劳动,他们不仅可以认识世界,而且可以更好地了解自己。”温州市学生实践学校作为劳动教育的重要阵地学校,将不断践行“立德启智,实践育人”办学理念,实施“洋”到底、“土”到家的办学特色,紧扣《义务教育劳动课程标准(2022年版)》,精研教学设计,让学生走出课堂亲历劳动过程,体验劳动艰辛,在劳动中学习,在劳动中出力流汗、接受锻炼、磨炼意志,培养正确的劳动价值观和良好的劳动品质。

  新课标劳动教育培训心得 7

  劳动让我们更强健、更坚韧、更勤劳,让我们更加爱护环境、珍惜资源、加倍珍惜别人的成……孩子们在活动中感受到了劳动的辛苦,同时也体验了劳动的乐趣,体会了劳动的真正意义。劳动创造最光荣,期待孩子们“做中学”“学中做”,在一堂堂劳动课程中实现知行合一、学创融通,让劳动教育在成长的“土壤”里扎根萌芽、开花结果。

  《义务教育劳动课程标准》的颁布是开展新时代劳动课程的里程碑事件,教师要精准把握各部分的关键点,在教学实践中,立足新课标,不断修正我们的'课堂教学,才能让学生达成各学段的劳动素养要求,真正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劳动教育是国民教育体系的重要内容,是学生成长的必要途径,加强劳动教育,进一步理解教育内涵。劳动课程的核心素养内涵之一一、以德育为主题,树立健康的劳动观。

  劳动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中国人民几千年来传承的优良品质。自古以来,勤劳、节俭、辛勤已成为一-代又-代的习惯。“立德树人,劳动为先”,劳动是道德臻于完善的源泉。热爱劳动、尊崇劳动、勤奋劳动自古以来就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劳动是人类的本质活动,生活靠劳动创造,美好人生也靠劳动创造。加强学生劳动教育,就是要以劳树德,让学生通过劳动切身感受美好的生活需要双手来创造,自觉形成感恩国家、感恩父母、感恩老师、感恩社会、感恩劳动的思想,培养爱劳动、懂感恩、重节俭、勤奋斗、讲团结、乐奉献的良好行为习惯,不断锤炼其道德品质和人格魅力。

  星光不问赶路人,时光不负有心人。只要我们胸中有课标,脑中有教材,眼里有学生,就定能在未来教育中,将劳动教育核心素养落实到位,推动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新课标劳动教育培训心得 8

  近日,教育部正式印发《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将劳动从原来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完全独立出来,并发布《义务教育劳动课程标准(2022年版)》。今秋开学起,劳动课将正式成为中小学的一门独立课程,并将起始年级提前至一年级。

  劳动课程内容共设置十个任务群,每个任务群由若干项目组成。其中,日常生活劳动包括清洁与卫生、整理与收纳、烹饪与营养、家用器具使用与维护四个任务群,生产劳动包括农业生产劳动、传统工艺制作、工业生产劳动、新技术体验与应用四个任务群,服务性劳动包括现代服务业劳动、公益劳动与志愿服务两个任务群。

  新课标指出,义务教育劳动课程以丰富开放的劳动项目为载体,重点是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学生参加日常生活劳动、生产劳动和服务性劳动,让学生动手实践、出力流汗,接受锻炼、磨炼意志,培养学生正确的劳动价值观和良好的劳动品质。

  我想,新课标的研制是为了解决当前义务教育劳动教育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挖掘劳动课程的育人本质,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的突破:

  1、提出了将劳动观念、劳动能力、劳动习惯和品质、劳动精神作为劳动素养的四个方面。这四个方面不仅要求劳动课程在培养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知识与技能、习惯与品质等方面做出自己的贡献,更是体现了劳动课程对学生设计能力、问题解决能力、合作能力、实践能力以及社会责任感等综合素养的培养。

  2、新课标提出了学段课程目标,各学段目标之间体现了连续性、顺序性和进阶性。

  比如,在烹饪方面:

  第一学段(1-2年级),要参与简单的家庭烹饪劳动,如择菜、洗菜等;

  第二学段(3-4年级),学会做凉拌菜、拼盘,学会蒸、煮的方法,如加热馒头、包子,煮鸡蛋、水饺等;

  第三学段(5-6年级),做2-3道家常菜,如西红柿炒鸡蛋、煎鸡蛋、炖骨头汤等,还要会设计一顿营养食谱;

  第四学段(7-9年级),能设计一日三餐的食谱,独立制作午餐或晚餐中的3-4道菜等。

  在农业生产劳动方面:

  第一学段(1-2年级),种植和养护1-2种植物或饲养1-2种小动物;

  第二学段(3-4年级),体验种植蔬菜、饲养家禽等;

  第三学段(5-6年级),种植与养护1-2种当地常见的蔬菜、盆栽花草、果树等,或根据区域相关规定,合法合规饲养1-2种常见家畜,如兔、羊等;

  第四学段(7-9年级),体验当地常见的种植、养殖等生产劳动,开展组合盆栽、农副产品保鲜与加工、水产养殖、稻田养殖等劳动实践等。

  3、新课标强调学生直接体验和亲身参与,注重动手实践、手脑并用、知行合一。避免了之前将劳动教育仅仅认为是上课的问题。新课标强化了丰富多样的实践方式,引导学生通过设计、制作、试验、探究等方式获得丰富的劳动体验,习得劳动技能和知识,感悟劳动价值,培育劳动精神。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劳动是有神奇力量的教育学,给我们开辟了教育智慧的新源泉。我们深信,只有通过劳动,人的心灵才会变得敏感、温柔。通过劳动,人才具有用心灵去认识周围世界的能力。”劳动教育正变得越来越重要,培养学生的劳动观念和动手能力,必将对他们的人生产生积极且深远的影响。

  新课标劳动教育培训心得 9

  教育部发布的《义务教育劳动课程标准(2022年版)》将于2022年秋季学期开始执行。自此,劳动课将从原来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完全独立出来,正式成为中小学的一门独立课程。

  大家或许已经从各种网络热搜、热点App等渠道中了解到这一情况了,尤其前段时间“中小学生新增烹饪课程”这一事件更成了网络热度词条、频频登上热搜,引发广大家长积极探讨。据了解,目前绝大部分家长对此持认同观点,但也有少数家长持有相反的观点,认为中国是个注重成绩的国家、增加劳动课的.比重会占用自己孩子学习专业课程的时间、更是对提分增分起到消极影响。

  借此机会,在这里我想呼吁所有家长朋友们以及关注国家教育的热心网友们,现在的教育已经不似从前,高考改革也都在提倡多元化升学,此后也会越来越重视学生的综合能力培养;现在的找工作也不似从前,不是只根据漂亮的学历学识招聘、也很关注孩子的技能表现、素质品行与兴趣爱好等不同维度。如果你还是只专注分数与应试考试,而不重视孩子综合能力的培养,那么孩子将来可能要吃大亏了。

  至于什么才是新改革的劳动课、究竟又“改”在哪里?想必大家现在还是一头雾水吧!接下来,我这就和大家说个明白。

  新版课程标准将劳动课划分成了日常生活劳动、生产劳动、服务型劳动这三大模块,下设10个不同的任务群,分别为与学生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清洁与卫生”、“整理与收纳”、“烹饪与营养”、“家用器具使用与维护”;为学生快速适应、走向社会生活铺路。涉及“农业生产劳动”、“传统工艺制作”、“工业生产劳动”、“新技术体验与应用”等方面,更是有“现代服务业劳动”、“工艺劳动与志愿服务”;并按照不同年龄将这十类课程内容分为4个学段。在这套详细全面、因地制宜的课程安排下,不同年龄段的中小学生可以在九年义务教育阶段接受相当完整的劳动教育技能的培养。

  在各个学段里,学生既能学会家常便饭、收拾房间等基础技能,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树立起自身的家庭责任与担当;也能通过亲自参与农业工业生产,尽早形成劳动活动概念,进而确立起自身的职业发展方向并砥砺前行。

  如果各地中小学校能依照标准将课程规划落地,这无疑是祖国下一代的幸运。希望广大教育工作者能够初心不改,在坚持应试目标之外,为学生开辟出一片自我发展,自我完善的实践园地。

  新课标劳动教育培训心得 10

  今天我和妈妈刚从那儿回到家,就开始给两个月没有人住的家“洗洗澡”。妈妈忙得满头大汗,又洗被子,又拖地,又擦桌子,又洗蚊帐。我也在“忙活”,在忙我自作自受的活儿——收拾乱七八糟的桌,一个早上,我和妈妈就清理出几大篓废纸和。

  我的活儿忙完了,我看见妈妈在用洗衣机洗被子,我记得妈妈常把洗衣服的水装起来冲厕所,我就挑起厕所里的水桶提到阳台上,用大面盆把水一勺一勺的`勺到水桶里,东摇西摆的才把桶提回厕所里。

  哎呀!这么重的水,妈妈老是从厕所和阳台间抬来抬去的,真不容易呀!后来,我又帮妈妈煎蛋麦面糍,我才煎了三四块,就已经热得快融化了,而妈妈天天都站在同一个位置,天天同一时间在厨房里进进出出的,一定会很热,而且,妈妈除了煮饭,还要拖地,洗衣服,平时在家里,很少看见妈妈流汗,她的汗水,都流在了做家务活上了。

  妈妈每天都有做不完的家务,就算做完了,没过几分钟,又有下一个活儿要去干。生我养我,为妈妈爸爸做一些事是很应该的。

  “唉!你这丫头,整天像个公主,懒洋洋地坐在沙发上,也不帮我干点家务活!”妈妈一天到晚都在唠叨。是啊,妈妈也很辛苦,再说我这么大了,我也应该帮妈妈分担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活了,所以我决定,今天帮妈妈把家里的玻璃都擦干净。

  说干就干,我冲进卫生间,拿了块抹布,浸湿,又拿了张报纸,跑进我的房间。我扶着玻璃,乱擦一气,可越擦越脏,我不得不去请教妈妈。妈妈走过来,给我示范了一遍,我也学着妈妈的样子,慢慢地、有条理地擦,效果真的比原先要好得多。我又开始擦第二扇窗,我轻轻地擦,用报纸顺着擦的痕迹由上至下缓慢地擦拭,又用干布把报纸屑抹净。就这样来回反复三次,又一扇玻璃擦完了!擦了两扇玻璃,我的手酸酸的,躺在床上,稍作休息再继续干活。接下来我擦玻璃的动作越来越熟练,速度越来越快,擦得也越来越干净了。整个下午,我终于完成了这个任务。妈妈看着我的劳动成果,不断地夸奖我。

  虽然我腰酸背痛,但心里像吃了蜜一样甜,我为家出了一份力,让我的家更洁净,创造更好的生活环境。今天真的十分开心!

  新课标劳动教育培训心得 11

  道是中国古代哲学的重要范畴,既用以说明世界的本原、规律或原理,又指法则、方法和路径。“道法自然”是指人们做事要遵循事物自身发展的规律。

  教育作为国家和民族进步的基石,关乎国计民生。然而当今的教育饱受诟病,究其原因,失道久矣!当前的传统课堂成了教师上学独角戏的指导舞台,教师满足于知识的单向传输,成了知识的化身、真理的代言人;学生被当成了知识的容器、应试的机器。于是有识之士如叶澜纷纷发出呐喊:“构建生命课堂。用通俗的话说,就是使知识恢复到鲜活状态,与人的生命、生活重新息息相关,使它呈现出生命态。”正是基于一位教育者的良知,我们一行七人带着“迷茫”踏上了安徽xx学校的寻道之旅。

  师道——教师完成华丽转身,变身为课堂的组织者、指导者、调控者、参与者和引导者。教室里没有讲台,更没有高出地面的讲坛。这种不设讲台的无教学空间从形式上剥夺了教师专门说教的权力,教师不再是课堂的垄断者、主宰者,而只是学生学生过程中的引导者、发现者和合作者。这里的课堂空间是绿色的、生态的、平等的、民主的。

  学道——学生依托导学案,自主完成预习、合作、展示三个环节,实现收被动变主动,由知识到方法,由结果到过程的根本变化。自研自探环节充分体现“自主学习”内涵,它是学习者在学习目标的宏观调控下,在教师的指导下,根据自身需要,自由选择学习内容、学习方法,并通过自我调控的学习活动完成具体学习目标的独学环节。合作探究环节充分体现互动性、分享性。课堂执行一般分为两步。第一步,组内交流自读、自探、自研、自悟的成果,相互质疑释疑,学生充分“互补共享”。第二步,组内研讨教师提供的体验性、探究性、提升性、拓展性的展示方案,开展拓、挖、思、悟,进而形成能代表本组最高水平的展示方案。展示提升环节是生生、师生、组组互动合作,竞评互享的集中体现,是思维的碰撞,情感的迸击,才智的展现。课堂有了展示的繁难问题,有了展示的独特想法,有了展示新鲜见解,学生或认同吸收,或选择性完善,或辩论批驳,那么课堂就得到升华,我们收获了精彩。

  1、教师角色的转换就是要求教师由传授者转换为促进者,由管理者转换为引导者。

  以往传统的师生关系,教师的权威是绝对的,教师不仅是教学过程的控制者、教学活动的组织者、教学内容的制定者,而且还是学生成绩的评判者。而素质教育要求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和参与者。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交往意味着人人参与,意味着平等对待。传统意义上的教师教和学生学,将不断让位于师生互动,彼此形成一个交流探索的过程。教师要善于营造一种师生平等、亲密、融洽的教学氛围,在师生的对话、交流、沟通中,达到从真情交融进入心智交融的沸腾状态,形成教学相互推进的合力,使学生在主动投入教学过程中,情不自禁地激活自身蕴藏的潜能,其求异的思维品质和探索精神才能得到充分的展示。

  2、教师要和蔼可亲,情真意切,与学生产生情感共鸣。

  有人说:“没有真挚的感情,就不可能有对真理的执着追求。”学生的.思维活动和情绪是紧密相连的。试想:课堂上如果没有学生的情绪活动,即惊讶、喜悦、好奇、激动、迷惘……思维之花怎能会绽放呢?因此,老师在提问时切不可是冷漠的,在学生答问时切不可心不在焉,听到学生错误的答案切不可流露出厌恶、恼怒的表情。相反,应该在提问时和提问后,始终关注学生的感情,与学生同喜同忧,同思同乐,创造融洽、热烈的课堂气氛。教师只有放下架子,把学生当作自己的朋友来看待,尽可能地缩小师生间不平等的差异所形成的心理距离,才能给学生以心理上的支持,才能创造和谐的人际关系,才能激发学生主动参与的积极性。只有民主的教学环境,才能孕育出具有个性的学生,只有个性得到充分发展的学生,才可能具有创造性。

  3、新型的课堂应当是情感的课堂

  要改‘一言堂’为‘群言堂’,让学生充分参与,充分表现,要打破正襟危坐的听——记——练模式,提倡活跃和活动,让学生开口说,动手做。建立起一种新型的师生关系模式,即合作模式。这种模式强调师生在平等基础上的合作,强调双向互动,双向协调,课堂不是教师单方表演和学生被动静听的场所,而是师生间进行交往、对话、沟通和探究的舞台。只有师生真实而自然的交往,学生的个性才能得到张扬。

  新课标劳动教育培训心得 12

  劳动,是指人们在一定时间内,对已掌握的劳动技能,进行创造性劳动的劳动。劳动是人们在劳动中获得的,劳动是人们在劳动中获得的。劳动就是人们在劳动中获得的一种劳动意识,就是在劳动中体现劳动的价值,而在劳动中获得的劳动价质。

  当我们在学校里接受劳动教育的时候,我们就不能忘记,劳动是为了让我们学到更多的知识,而不是为了给我们留下余地,劳动是培养我们的能力的一个很好的途径,也是培养我们劳动意识的.一种很好的办法。

  劳动教育是我国现代劳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劳动教育的目的在于提高劳动生产率,培养我们自觉遵守劳动制度的意识,养成我们劳动生产的习惯。劳动是我们伟大的精神的象征,劳动是伟大的创造,劳动是伟大的社会生产力的重要表现,劳动是伟大的精神。劳动是伟大的创造,劳动是伟大的精神。劳动不仅对我们的劳动产生了贡献,而且对人的社会造成了一定的经济价值。劳动者是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体现,劳动者在社会主义事业中具有主人翁意识和责任感,劳动者是社会主义事业的主人,劳动者是社会的主人。因此,劳动的价值在于创造劳动价值,劳动的价值在于创造经济价值,创造经济价值。劳动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必然需要。劳动是社会主义事业的核心、基础工程和主要力量,劳动者在社会主义事业中是社会主义事业的主要体现,而劳动是社会事业的基础工程,劳动者是劳动力和社会主义事业的主人。

  劳动是创造财富的人生价值和社会价值的体现。劳动不仅可以改变人的物质生活方式,而且可以改变人的精神生活方式;劳动不同于生产劳动和其他一般劳动,它是一种双赢的生产活动。因此,劳动力的价值不仅体现在劳动价值上,而且还体现在社会价值上。在社会主义生产力的发展过程中,劳动者的社会价值观、社会地位、价值观发生变化,这就需要我们通过社会价值的实现,来实现自身的价值。劳动价值取决于经济价值。在社会经济价值观的形成过程中,劳动者的价值取向是相当明显的,劳动经验的价值取向在经济价值上是相当明显的,劳动经验的价值取向在经济价值上是相当明显的。

  新课标劳动教育培训心得 13

  《义务教育劳动课程标准(2022版)》,将劳动从原来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完全独立出来,成为中小学的一门独立课程。近期通过认真研读和学习,浅谈几点个人的收获和思考。

  一、把握“新定位”

  当前,很多中小学生包括部分大学生、甚至90后都存在“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六畜不识”的现状,究其原因,在他们成长过程中更多的是基于学校、围绕书本进行学习的,以看听学习居多,脱离实际劳动,缺乏生产生活知识。本次课改,劳动课程的独立设置,赋予了劳动教育新的起点,提升了劳动教育新的高度,凸显了劳动教育的重要性,无疑具有革新劳动观念、顺应时代变化的重要意义。在劳动课程实施的过程中,首先要牢牢把握“新定位”,明确指导思想以及课程性质,即劳动教育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制度的`重要内容,是全面发展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劳动课程是实施劳动教育的重要途径,具有鲜明的思想性、突出的社会性和显著的实践性,在劳动教育中发挥主导作用。

  xxx强调:“要在学生中弘扬劳动精神,教育引导学生崇尚劳动、尊重劳动、懂得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道理。”劳动教育是成长成才的基础,学校是育人育才的基地,强化使命担当,重新定位劳动教育,关系到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任务。

  二、落实“新目标”

  新课标中提出,劳动课程要培养的核心素养,是劳动课程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主要包括劳动观念、劳动能力、劳动习惯和品质、劳动精神。由此可见,我们要落实的劳动课程的“新目标”,是从劳动观念到劳动能力到劳动习惯和品质,再到劳动精神,体现的是层层递进式的目标结构。

  新课标发布以后,在网络上引起各种话题热议。大家讨论最多的就是做饭、洗衣服、清洁等家居劳动,但是劳动课程并不仅仅是简单的家庭劳动,培养的也不仅仅只是学生的劳动能力,而是通过与社会生活实际联系紧密的形式丰富的劳动内容,由浅入深逐步落实“新目标”。例如,课程内容可以注重培养学生自理、自立能力,选择日常生活劳动内容;也可以注重从时令特点和区域产业特色出发,选择工农业生产劳动内容;注重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选择学生力所能及的公益劳动和现代服务业劳动内容;注重选择体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工匠精神的手工劳动内容,适当引入体现新形态、新技术、新工艺等的现代劳动内容。

  另外,新课标还根据学生年级制定了学段目标,助力劳动课程教学科学规范的实施。

  三、研究“新教学”

  新课标中,劳动课程内容共设置十个任务群,每个任务群由若干项目组成。其中,日常生活劳动包括清洁与卫生、整理与收纳、烹饪与营养、家用器具使用与维护四个任务群;生产劳动包括农业生产劳动、传统工艺制作、工业生产劳动、新技术体验与应用四个任务群;服务性劳动包括现代服务业劳动、公益劳动与志愿服务两个任务群。

  实施“新教学”时,教师可以根据任务群,设置教学内容与结构;也可以依托城市文化以及学校特色,研究开发新的劳动项目,丰富教学内容;或者开展项目化教学、跨学科教学,尝试从单一学科中跳脱出来,使劳动教育融入到其他学科教育中,真正实现“五育融合”的目标。

  四、探索“新评价”

  现阶段,纸笔考试仍是主要评价方式。对于具有很强实践性的劳动课程来说,仅纸笔考试进行评价是不够完善的。新课标明确提到,劳动课程评价要遵循基本的原则,注重平时表现评价和阶段综合评价。因此,新的劳动课程,需要“新评价”,即建立合理的评价体系。可以优化细化出多方面的评价指标,全面客观的记录学生课内外劳动的过程和结果,通过“过程表现”加“任务达成”,加强对实际劳动技能的考核以及对劳动观念、能力、习惯、精神等方面的追踪检测,体现出多元化综合评价的方式,发挥评价在劳动教育过程的关键驱动作用,有效地指导劳动教育向前发展。

  9月份新课程实施在即,但是也尚存在一些问题。比如说,上海市关于义务教育阶段劳动课程的实施有无进一步的指导意见;是否会发布统编教材或是统一的课程结构设置;劳技中心在义务教育劳动课程实施中的定位与作用;劳动技术课程与劳动课程之间的关系;具体劳动项目开发过程中如何进行资源整合;劳动课程教师的师资培训等等,都是下一步值得思考与探讨的问题。

  当前,在疫情期间,也充分体现出劳动教育推进的迫切和重要意义。劳动课程的有效实施,需要汇聚社会、学校、家庭等多方合力,相信在共同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和全面落实双减任务的背景下,劳动教育一定会是新时代教育改革的亮点。

  新课标劳动教育培训心得 14

  劳动创造了人类的物质基础与精神基础,提供给我们所需的一切生活来源,人世间的所有美好梦想,都能在劳动者的手中实现,所以我们崇尚劳动。那么把劳动做到近乎极致的劳模们身上到底有什么样的精神品质呢?看完今年的劳模表彰大会后,我才真正认识到了什么是劳模精神,“甘于奉献、善于创新、勤于思考、勇于实践”,用这4个词来形容劳模精神再贴切不过了。劳模用实际行动彰显了劳动者的优秀品质,他们的事迹值得我们学习。

  劳动是光荣而崇高的,劳动是伟大而美丽的。劳动是人类文明进步的源泉,劳动创造了人,没有劳动,就没有现在的人类社会,更没有现在的社会文明。人类文明进步依靠劳动的积累,依靠知识生产劳动的催化,依靠各种类型和层次人才劳动的贡献,依靠创造性劳动的提升。我们每个人都是社会的劳动者,所以我们学习、传承劳模精神是很有必要的。

  劳模是时代的楷模,他们身上的精神品质是催人奋进的精神符号。每一位劳动者都是光荣的,因为我们劳动的本质就是创造,因为劳动创造,我们拥有了历史的辉煌;也正是因为劳动创造,我们拥有了今天的成就。传承劳模精神,与时代共进,默默地做好自己良心之中的劳模。以一颗纯净之心立德,弘社会之正能量,予社会以正能量。以一颗勤奋之心立功,做好一切该做之事,做好一切能做之事。

  学习的目的在于应用,我们在学习了劳模的先进事迹,感悟了劳模精神的伟大之后也应该亲身投入到劳模的阵营中去。成为劳模非常不易,我们不可能把自己复制成劳模,所以我们应该把学习到的劳模精神运用于自己的本职工作上,尽自己能力去完成每一个任务。在生活中我们也要时刻牢固树立“老老实实做人、踏踏实实做事”的人生态度。

  学习传承劳模精神不是一句口号,也不是特定时日才要去做,而是在生活中的每时每刻都要牢记。就像我们身边的劳模一样,从自己做起,从一点一滴做起,从平凡小事做起,以自身的实际行动,说真话,走正道,办实事,以自身的实际行动,投身到各自的工作岗位中,锐意进取,务实奉献,为社会的美好明天而奋斗! 小学劳动新课标培训学习心得 篇11

  幸福源自劳动,梦想起于实干。天宫、蛟龙、天眼等科技创新成果相继问世,从“跟跑”、到“并肩”、再到“领跑”,砥砺奋进下的中国展现出了蓬勃生机,缔造出了一个充满活力的现代中国,描绘了一幅幸福安康的美好画卷,让未来更加可期可盼。

  一分耕耘、一份收获。从短缺走向充裕,从贫困迈入小康,从国民经济濒临崩溃的边缘,到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拥有了世界上最大规模的教育体系、最大的高速公路网……每一份闪亮的成绩单背后,都印满了奋斗的足迹,绽放着劳动的魅力,这一切伟大的成就背后都是无数劳动者奋斗出来的,每一个劳动者都很了不起。

  时代在变,奋斗永恒。从老一代劳模王进喜、时传祥,到新近评选出的王海福等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一代又一代的劳动者接续奋斗,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创造了不平凡的业绩,才铸就了今天举世瞩目的“发展奇迹”,他们用实际行动展现了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树起了是爱岗敬业的榜样、实干创新的典范、攻坚克难的表率。甘于奉献的英雄,是创新发展的脊梁。

  发展是时代的命题,时代是实干者的舞台。站在新的历史起点,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历史性机遇,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压力与挑战,时代提供了更为广阔的人生“大舞台”,酝酿了奋斗的“催化剂”,让每个劳动者都有梦想成真的机会,都能在劳动中实现价值、展现风采,找到人生的价值支点和成长路径,以实干成就梦想,用奋斗成就美好人生。

  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中国的发展离不开每一个人的努力,“得其大者可以兼其小”,唯有将人生理想融入到国家发展中去,融入到民族复兴中去,才是成长成才的最佳路径,是事业发展的必然选择,更是美好生活的必由之路。

  泱泱大国,气象万千。亿万劳动人民用勤劳的汗水,汇聚起圆梦今朝的时代洪流。“劳动创造美好未来”的坚定信念,正唤起更广泛的认同、更坚定的守望,照亮中华民族未来前行之路。

  中国也需要持续加大对劳动者权益的呵护。解决好解决劳动者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深化改革创新、强化创业政策托底保障,始终坚持“人民至上”的发展理念,通过法治教育、宣传引导,营造“劳动光荣,懒惰可耻”的良好社会氛围,体现出对劳动者充分的尊重和保护,才能让劳动创造助飞梦想。

  劳动是生命的最美绽放,劳动是历史的最强动力。让我们携手同心、攻坚克难、真抓实干,用辛勤的劳动创造美好明天,用不懈的奋斗实现伟大梦想。

  新课标劳动教育培训心得 15

  这学期来,我区进行了一场轰轰烈烈的课堂教学理念改革的热潮,我校也不甘落后,通过观看了学校的几节教学视频,我感受到了教学的精神实质就是充分激发了学生对学习的求知欲望,体现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形成了一种浓厚的学习氛围。在我的课堂教学中,有以下心得体会:

  一、自主学习、灵活提问

  著名学者夸美纽斯曾说:“兴趣是创造一个欢乐和光明的教学环境的主要途径之一”。而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当学生对学习有浓厚兴趣时,他就会积极、主动、心情愉快地学习,不会觉得学习是一种负担,甚至有时废寝忘食。由此可见,兴趣是吸引学生的磁铁,更是推动他们学习的动力。当然,如何提问是一门艺术。著名教育学家陶行知先生曾风趣地说:“发明千千万,起点在一问;智者问得巧,愚者问得笨。”因此,只有恰到好处的巧妙提问才能达到激发学生兴趣的效果。笔者认为应把握好以下几点。

  1、是要注意提问的针对性。如果备课时不设计问题,运用问题无计划,在课堂凭一时灵感,想到哪就问到哪,想问什么就问什么,这种随意、盲目、无针对性的问话常常造成不良后果,有时造成教学的漏洞,有时偏离大纲的要求,甚至出现不应有的错误。因此,教师所设置的问题只有准备得当,问题的用语巧妙有趣,问话难而有度,课堂气氛才会活跃,学生才会一次次获得成功的愉悦,从而激发探索的主动性。

  2、是要注意问话的启发性。教师在设计问题中必须重视调动和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诱发引导学生展开积极的思维活动,力求使学生学得生动、积极,达到启迪智慧,提高能力的目的。如在学习《细菌》时,对细菌的分布、形态、构造等知识的学习,可有如下设计:

  (1)同学们,你们知道哪里有细菌分布?让学生讨论回答,教师归纳后,又问:

  (2)各位同学,有谁见过细菌吗?此时,学生会很愕然,因为他们谁也没有见过。接着问:

  (3)为什么没有见过?此时,可由教师导出细菌的体型微小、肉眼看不见,必须借助显微镜才能看到,并让同学们看图片,再继续问

  (4)在显微镜下观察到的细菌有哪几种形态?学生通过观察会直接描绘出它的特点:球形、杆形、螺旋形……

  (5)细菌细胞的结构与前面所学的酵母菌细胞结构比较有什么异同点?由于这些问题一环扣一环,使学生从开始上课时,就处于积极思维状态,而且精神集中,最后通过比较问题得到解决,思维能力得到锻炼;

  3、是要注意适时适度激趣释疑。心理学研究表明,如果问题太容易会使学生产生厌倦和轻视心理,如果太难不能恰当符合学生的知识能力水平,会产生畏惧回避心理.必须在适当时机提出难度适中的问题.如:学习消化道时,可从“馒头中的淀粉如何才能被人体吸收呢?”这个问题入手,较为具体、难度适中、学生易与理解。这样大部分同学都乐于接受并经思考皆可回答。“好刀用在刀刃上”重点难点之处,才是有价值之处,要避免枝节问题掩盖主要问题;

  4、是要巧设悬念诱发学生兴趣。传统评书中一句“预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很令人神往,因为你已“心临其境”充满兴趣,急切地想了解事态发展。如学习动物反射、条件反射时,设计这样的导言:“马戏团的狗如何能识字?”“小山羊为什么会做算术?”“狗熊为何会跳舞?”学生知道这些身边事但又说不出道理,怎能不需要了解呢?一下子将注意力集中起来,活跃了学生思维、激发了学习兴趣。

  问题的提出是思维的开始,人的思维活动常常是在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进行的。爱因斯坦说过:“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在教学中要善于从教材内容和学生知识水平出发,采取各种方式设计富于启发性的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索精神。

  二、实验教学、动脑动手

  劳动技术学是一门实验性科学。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及求知欲后,如何进一步引导他们去观察、去探索?实验教学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通过实验使学生在操作中的动眼动手和动脑活动有机地结合起来,使学生既掌握一定的基础知识,又得到必要的基本技能的训练。

  首先必须让每个学生亲自去做每一个实验,确保每个学生都动手,培养动手能力。如显微镜的使用、装片的制作等是劳动技术实验的基本功,尤其是显微镜的使用,直接关系到实验的成败。如果显微镜不能正确熟练使用,装片做的再好,也观察不到应有的现象,使实验前功尽弃,所以实验前,应单独拿出两节课进行基本功训练,使每位学生对显微镜的使用达到熟练程度,从镜头的安装,视野的调节,装片的安放到观察方法都能熟练准确进行。通过训练,学生的动手能力将提高很快;又如讲完“叶的'蒸腾”作用后,就让学生亲手做一个用塑料袋罩在天竺葵叶干上的实验,加深对理论知识的印象;

  其次是在实验中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实验,培养学生观察和思维能力。在实验前教师首先对实验的关键步骤深入挖掘,提出问题,这些问题是教材上没有现成答案的,必须通过亲自实验观察、动脑才能得出结论,这样学生带着问题去观察,有目的去思考,培养了学生认真观察和认真思维的能力,例如在观察根对矿质元素离子的交换吸附现象中,可提出这样问题?

  1、为什么要选用刚培养出来的新鲜根尖?

  2、为什么要设计去浮色这一步骤,并选用蒸馏水冲洗?

  3、为什么要设计对比实验?

  有些原理、规律很难用身边的简单实验求得证实,这就要引导学生一步一步地深入分析,必要时还需采用比较、分类、类比推理等方法,诱发学生去思考、理解;

  再次从本学科教学内容的特点出发,注意启发式教学。初中学生不仅比较容易片面地看问题,而且往往只看表面现象,好的绝对好,坏的便坏到底。因此,在劳动技术教学过程中,应从本学科教学内容的特点出发,注意启发式教学,多问几个为什么?例如:讲了昆虫纲菜粉蝶后,有些同学由于只注意了菜粉蝶在阳光下花丛中翩翩起舞,便认为其是益虫。显然,这还是从他们过去的感性认识中得出的错误结论。对此,为了能使同学们有一个全面、正确的看法,通过分析菜粉蝶的幼虫菜青虫,主要啃食甘蓝、大白菜等十字花科蔬菜及油料作物的叶片,引导学生一步一步地透过现象看本质,终于使同学们认识到从根本上讲菜粉蝶是一种危害蔬菜的重要害虫,并有助于提高思维能力。

【新课标劳动教育培训心得】相关文章:

新课标劳动教育培训心得((精选12篇)10-26

新课标培训心得12-04

新课标科学培训心得12-09

新课标学习培训心得01-22

新课标培训学习心得04-18

新课标培训学习心得08-16

初中物理新课标培训心得02-15

数学新课标网络培训心得03-01

劳动教育培训心得(精选8篇)09-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