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背景下家校合作教育心得

时间:2022-09-30 09:01:34 教育心得 投诉 投稿

双减背景下家校合作教育心得范文(通用6篇)

  当我们经过反思,有了新的启发时,可用写心得体会的方式将其记录下来,从而不断地丰富我们的思想。那么心得体会怎么写才恰当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双减背景下家校合作教育心得范文(通用6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双减背景下家校合作教育心得范文(通用6篇)

  双减背景下家校合作教育心得1

  为推动实施“双减”工作,我深刻领会“双减”工作的重要意义,切实扛牢责任,着力构建良好教育生态,推进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

  一、自开展工作以来,主要开展了以下专项工作:

  (一)建立长效机制

  探索“双减”落实落细机制,分层递进落实,完善责任落实、制度保障、家校协同、督导检查、社会监督机制,深化教育教改。着力抓好配套措施落实,家庭、学校、社会必须坚持协同、统筹推进,切实形成推动任务落实的强大合力。

  建立健全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机制。以家长学校为载体,打造家庭、学校和社会有效衔接、相互促进的家庭教育指导服务网络,加大教育评价改革宣传解读力度,引导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观、质量观和育儿观、人才观,凝聚教育共识,缓解教育焦虑。

  (二)制订了作业设计的原则

  1、作业形式多样化:根据教学实际需要,灵活采用口头、书面或实践性作业等形式。

  2、优化题目结构,让学生在作业的过程中迁移旧知识,内化新知识,锻炼思维的灵活性作业的.过程是检查学生学习新知效果的过程,更是不同阶层内化理解知识、探索新知的过程。

  3、从严控制考试次数和内容。每学期期中、期末共2次统一考试。考试内容严禁超出课程标准,考试命题应当由学校严格按照课程标准、教学内容及教学计划要求,科学把握试题的难度不出偏题、怪题。

  (三)强化作业布置研究

  以学科为单位开展深度教研,依据学科特点,课程标准和学段要求,科学设计作业,做到一科一案。

  (四)创新监测体系,在“控量”上下功夫。

  彻底扭转学校作业数量过多、机械重复过多是减轻学生学业负担的首要任务。

  二、下一步打算

  下一步,将进一步提高认识坚持标本兼治,主动作为、狠抓落实。“双减”工作是一场持久战,需要久久为功。始终要坚持切实减轻学生过重作业和校外培训负担,积极构建良好教育生态,不断提升学校教育质量,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双减背景下家校合作教育心得2

  这次培训王红宇老师介绍了“双减”政策下的家校如何进行合作?通过王老师精彩的分享,以及自身的工作经验,我想首先应该是要有爱心,特别是像我一样刚踏入工作岗位的班主任,但家校教育工作仅有爱心还远远不够,还应该有智慧。有效的家校共育应该是充满爱心,且富有智慧的。要注重自己的言行,懂得尊重家长,言语中多透露出对学生的关爱,能够换位思考,替家长着想,这样的沟通大多能够取得家长的信任,如果得不到家长的信任与支持,这不仅不能达到教育孩子的目的,相反,更暴露出班主任的“不成熟”,试想一个不会换位思考、没有爱心的班主任如何去教育学生,管理班级?

  第一,充满爱心的家校教育。

  (1)眼中有“爱”的家校教育,用爱心赢得家长信任。班主任是班级建设的主体,家校共育中班主任应该顺应教育改革的新要求,追求一种地位平等、互相尊重、互相信任、互进互促的.家校关系。班主任不论就何原因,就何问题在与家长沟通时都应该体现出对学生家长的尊重、多数时候班主任在与家长进行沟通,用爱心交换家长心灵。就像郭冰老师讲到的,在家校共育中,班主任应该正确处理好与家长的关系,用爱心去交换家长的心灵,架起家校共育的桥梁,才能赢得家长的尊重、理解。眼里有“家长”,取得了家长的信任,使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统一步骤、协调行动、合作,共同完成好教育、培养学生的任务。

  (2)目中有“人”的家校教育,眼中有“学生”。班主任在家校共育中应该让家长感受到老师眼中有“学生”,让家长愿意与老师携手一起共同促进学生进步。记得有一次班级公开课,有位同学比较内向成绩不理想,鼓励他参加担任一个角色,他的表现出乎我的意料,借此机会鼓励他,激发他的兴趣,成绩也越来越好。保持教育影响的一致性,以便提高学校德育的有效性。

  第二,富有智慧的家校共育。

  (1)教家长教育是班主任的必修课,带好“家长班”。都说优秀的班主任应该要带好两个班,一个“学生班”,一个“家长班”。班主任要重视家校共育,要带好“家长班”,家长才是学生的第一任老师,良好的家庭教育能有效地促进孩子学习。班主任在家校共育过程中应该重视家长,心中有家长,在教育过程中不要忘了家长。家庭是学生接触时间最长、影响最大的地方,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学校无力承担家庭和社会的教育责任,也无力对家庭和社会教育的负效应进行全面补救,因此家庭、社会必须与学校紧密配合,形成教育合力。家长的教育会对孩子造成潜移默化的影响,因此班主任要善于在家校共育中将正确、有效的教育方式传达给家长,使他们更好地以科学的教育方式来对孩子进行家庭教育。

  (2)家校教育中的“教”与“不教”,教是为了不教。班主任的管是为了不管,班主任教好了“家长班”,其工作势必事半功倍,因为家长参与学校教育对家长教养知识有正面的作用。现实生活中,很多家长并不觉得自己有教育自己孩子的能力,认为那是学校老师“专职”的事情,其实不然,家长通过学校教育活动的参与,可以了解学校办学方针以及各项教育活动本身所蕴含的意义,更有助于教育孩子。

  总之,家校共育是一个系统的工程,家校共育需要家长参与到学校管理中来。家校共育更离不开班主任深入到学生家庭中去,在家校共育中班主任需要充满爱心、富有智慧。

  双减背景下家校合作教育心得3

  家庭教育是学校教育的基础与底色,學校教育是家庭教育的升华,是学生成长的“主色调”。“双减”背景下的家校协同育人,更加需要双方各取所长、各司其职。

  从目前来看,家校合作已取得一些成效,但仍面临一些困境。首先,家校双方权责还不明晰,缺乏制度化保障。家长希望学校承担更多的教育责任,而教师则期待家长给予更多支持,双方教育诉求存在较大差异。同时,家长教育能力不足也是制约家校合作的因素之一。家长是孩子教育的第一责任人,然而,很多家长家庭教育概念模糊,认为家庭教育等同于家庭辅导,而家庭辅导就是给孩子多报一些补习班,对于自己在家庭教育中能做什么或者如何做了解甚少。那么,如何提升家校合作的时效性?

  第一,准确定位家校协同育人功能,明晰双方权责边界,健全协同育人体制机制。

  在协同育人过程中,学校处于引领地位,要发挥育人的主渠道作用;家庭则是重要主体,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然而,部分家长对于家校合作中的自身责任存在认知误区,过度“甩手”,认为与教师手机沟通了几次孩子成绩问题,便是在家校合作方面做了很大工作。所以,明晰家校双方权责边界尤为必要。

  2022年1月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教育促进法》,不仅阐明了家庭教育的概念、责任等,而且对学校教育权责也做了表述,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既有区别也有联系,二者相辅相成。建议加大对《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教育促进法》的宣传力度,强化家校双方主体角色定位及关系,从而建立稳定的教育生态系统。

  第二,进一步强化家长责任意识,更新育人理念,切实提升家庭育人能力。

  “每一个问题孩子背后,都站着一对需要帮助的父母。”很多时候,孩子的问题反映的是家长的问题。部分家长责任意识不够,在孩子教育方面甘当“甩手掌柜”。所以,首先要加强家长的责任意识,这是提升家长育人能力的前提和基础。

  其次,更新家长育人理念,部分家长过于重视学业成绩,忽视孩子道德认知、非智力因素等方面的培养。建议借助家长学校、家长会、家庭教育指导服务中心等平台推进家长培训工作,更新家长育人理念,包括树立正确的成才观,建立合理化的教育期待,尊重教育教学规律等。同时,通过优化家庭教育资源,提升家长育人能力。

  家庭教育资源不仅包括家长的.经济收入等物质资源,还包括父母的养育观念、时间付出、情感投入等非物质资源,这些资源尤其是非物质资源的投入,会明显影响孩子的身心发展和学业成绩。要引导家长充分发挥这些教育资源的作用,尤其是非物质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另外,还要引导家长建立与孩子共同成长的教育理念:要孩子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不让孩子做的,自己首先不做;家长做不到的,绝不强迫孩子做;孩子想做的,家长理性地引导孩子做。

  家校协同育人是一项系统工程,绝不能一蹴而就,要有一个逐步完善、提升和推广的过程。

  双减背景下家校合作教育心得4

  倘若,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相互背离,学校所提倡的是家长不认可的,学校所要求的恰恰是家庭所阻拦的,那么,“双减”的所有美好设想都会落空。

  新教育实验在家校共育方面的重视程度,以及它所施行的策略,所探索的路径,对于改革我国整个基础教育的现状,有非常深远的意义,在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开拓了一片可以自由驰骋的'学术新天地,最为直接的是为“双减”的切实推进提供了清晰的思路以及可供借鉴的经验和榜样。——叶水涛

  “双减”难度最大的是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匹配,家长对“双减”的接受程度,决定着“双减”的效度,乃至成败。如果家长从一开始就配合学校教育,教育观念端正,着眼点不在考多少分,而在孩子的全面发展,个性化地成长,旨在让孩子过一种幸福的生活,让孩子拥有幸福的童年,有完善的人格建构,能够生动活泼、身心健康地发展和成长着,这样的家长就不会有那么多焦虑,就不会把孩子一会送到这个培训机构,一会送到那培训机构,让孩子疲于奔命。

  “双减”深入有效地推行,最为重要的,也是最为困难的,便是转变家长的观念。如果家长的观念不转变,“双减”的持续深入进行会举步维艰。新教育实验的十大行动,朱永新教授多次提到,他最看重和最寄以希望的就是家校共育。只有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完全匹配,家长和教师高度一致,相互协调,教育才是有希望的,“双减”才能真正落实到位。否则,学校教育孤军奋战,家庭教育背道而驰,这样的教育效果是非常有限的。没有家长参与的教育,学校教育如果不能和家庭教育有机结合,这样的教育是不完整的,也不可能是高品质的,因而是没有出路的。

  倘若,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相互背离,学校所提倡的是家长不认可的,学校所要求的恰恰是家庭所阻拦的,那么,“双减”的所有美好设想都会落空。素质教育推行最大的困难、家校矛盾的根本原因,说到底是教育理念的冲突。如果家长跟老师能想到一起,携起手来共同培育学生,佐助学生的发展和成长,则不仅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更能完善学生的人格结构,培养学生的德性修养和健康心理。

  双减背景下家校合作教育心得5

  新教育实验的家校共育在江苏徐州风生水起,特别是在徐州的新沂,作为教育局长功不可没。这是一位很有作为的局长,也是富有创造性的局长。他任职的几年,新沂教育从在徐州市排名最后,一跃成为徐州市最好的教育区域。新教育实验有力地助推了这一转变,家校共育,教师与家长携手,带来区域教育面貌的巨大改变,促进了教育质量的大幅提升。

  “双减”,“减”是主要的,但“减”不是目标;“减”是为了增,增就是要增效,要提高教育质量,增进师生及家长的获得感与幸福感。这方面,徐州市是很好的典范。家校关系为什么和谐,教育生态为什么良好,教育质量为什么大幅提升,这与新教育实验的推进关系很大,做得尤其出色的是新父母学堂。徐州的新父母大讲堂走进了中央电视台,网上有数千万的点击率,在全国造成非常大的影响。石启红局长主政徐州教育,这几年大力推行新教育实验,使整个徐州的教育面貌、教育质量有了显著的改进和提高。

  最近一段时间,徐州的新父母学堂、家校融合育人的.经验,不断见诸江苏的主流媒体,社会反响很热烈,导向性非常好,促进了“双减”在徐州市的积极推进。参加过徐州新父母大讲堂的几次活动,我所看到的是,家长对孩子的关切,与对素质教育理念的接受,这二者其实是能够达到统一的。不要过分地低估家长,以为他们希望自己的孩子成长得好,发展得好,是要他们成为人上人。不是这样的,他们其实也希望孩子能全面发展,懂事,孝敬父母,热爱祖国,身心健康;期望他们爱学习,会创造性,人格完善,倒也不是一门心思要孩子考得好。但这些做父母的没有接受过正规的师范教育,他们对教育教学的原理和方法,对孩子成长的心理没有专业了解,所以不免具有盲目性,容易受到培训机构的蛊惑,因而,我们的学校和老师要对他们进行指导和帮助。

  双减背景下家校合作教育心得6

  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这三者之间既是统一的,又是有所分工的。学校教育主在知识教学,系统知识的教学,这是学校教育的强项。当然,学校教育宗旨在育人,在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完善学生的人格,这些应该放在首要地位,但这是伴随着知识教学进行的,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的'教育。

  家庭教育则是随机的教育,重在人格的培育,以及审美情趣方面的影响,是日常生活中父母的言传身教,教孩子怎样做人,怎样做事。著名儿童教育家李吉林老师,获国家首届基础教育教学成果奖特等奖第一名,她的著作被德国施普林格出版公司购买版权以后在全球发行,这在我们中小学老师中是唯一的。

  李老师是怎么成长起来的呢,她终身记住母亲说的几句话。因父亲去世比较早,母亲独自把她抚养大,孤儿寡母的日子非常窘迫,但母亲跟她说:“孩子,我们家是穷人,但穷人要有志气,别人的东西,哪怕是一座金山,不是我们的,我们不要。”她还跟李吉林说:“上等之人自成人,中等之人学成人,下等之人打死也不成人。”李老师说:“我一直记住母亲的话,再怎么差,我也不是下等之人,不是那种打死不能成人的。我要学习,一定要好好学习。”李吉林老师一生勤奋学习,80多岁还在研究儿童,撰写教育论文,一辈子写了28本书,光在《教育研究》杂志上就发了14篇文章。《教育研究》是权威杂志,有的教授一辈子也不能在上面发一篇文章,一个小学老师居然能发这么多篇文章。她教的小学生,三年级孩子的作文,能在《人民日报》刊发,而且登了整整一版。李吉林老师的成长,有学校教育的作用,也有家庭教育的作用,母亲对她的影响。

【双减背景下家校合作教育心得】相关文章:

双减背景下家校合作教育心得(通用7篇)09-29

双减背景下的家校合作与沟通心得体会(通用38篇)11-03

双减背景下教育教学心得(通用13篇)02-10

双减背景下教育教学心得(通用18篇)10-27

双减背景下的教学反思05-12

双减背景下的教学心得体会10-10

学习双减背景的备课与上课心得(精选6篇)10-12

双减背景下作业设计心得体会11-13

双减背景下的作业设计学习心得(精选19篇)09-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