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温儒敏论语文教育读书心得
认真读完一本名著后,你心中有什么感想呢?此时需要认真思考读书心得如何写了哦。那么读书心得到底应该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温儒敏论语文教育读书心得,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温儒敏论语文教育读书心得1
一直觉得,一份好的教学设计犹如一枚好石,能在短短的45分钟语文课上击出层层鳞浪,滚滚浪花。带着“如何备好课”的期许,我以“课”为核心词,按计划重读了工作坊下发的《温儒敏论语文教育》。当读到第四辑《语文教育》中的《谈谈中小学语文备课》时,我竟连读三遍,不能自已。先生在文中列举了当下语文课备课中的几个通病,也恰是从20xx年工作以来,我备课的几个清晰的阶段,让我回味,亦让我反思。
温先生列举了当下语文备课中的五大通病,其一为对整个语文课程的内容目标缺少通盘的考虑,零敲碎打,备一课算是一课,很少去想这一课或这一单元在整个小学或初中语文课程中的位置和功能;其二是老师自己对课文缺少细读和研究,过分依赖别人的现成的课例教案,结果也容易导致在“教什么”方面的随意和模糊;其三是遍地开花,重点不突出,没有明确教给方法;其四是程序太多,安排学生读得太少;其五是滥用多媒体。想想自己备课的经历,从最初到现在,从得病到治病,我清晰地看到了我备课成长的三阶段,也慢慢从困囿中走出。
上班伊始的.我面对这小小的语文书,尽在想这一课如何精彩,丝毫不想在单元、在课程中的位置关系,且坚持课一定要讲透,要讲到自己酣畅淋漓。如此一年多,我自己精进不少,但课上得差强人意。此时,看了很多名家视频课的我,被其精到的设计、深邃的问题、紧凑的逻辑、传神而诗意的语言吸引折服,所以我开始刻意模仿,从而课上有了全面的学生观、系统的评价和思维精湛的逻辑,但因自身修养差距很大,且对文本缺乏到位而深刻的解读,所以模仿只具其形,缺乏其神,但却在我的备课观里,郑重地刻下了“有文本、有思维、有学生、有成长”的备课理念。确定好备课方向后,我一直努力想将每个元素都塞入这短短的45分钟,但面面俱到的结果是重心全无,失去了课的中心和突出点,“语文课变得好看而不务实”。直到20xx年,接触到了“阅读教学主问题教学”思想,我才明白,备课时先进的理念还缺少一条清晰的线索和脉络,这就是主问题教学思想的巨大优势。
顺着主问题教学要求,我梳理了备课时的三步法。一为深读文本。紧扣文章和学情,兼顾文本在年级、单元中的位置和意义进行多视角解读;二为抓出主问题,从文眼、标题、中心和文章文本元素出发产生的主问题,既是整节课的线索,又是师生思维发展的核心抓手;三为围绕已经确定的“主问题”,形成元素齐备的教学设计。自有了这样的备课思路,我不再慌张于教学思路的闭塞,不再惊恐于在我的语文课堂看不到孩子们思维的成长,不再害怕我的语文课没有语文味……
一节好课源于全面而准确的备课,思考文章的单元和分册设置意图,拥有自己追求并可操作的教学思想,突出重点,授予方法,注重语文基本素养,还原多媒体的辅助位置。这样的一节课犹如一枚好石,方能击出一节张弛有度、全面成长的好课!
温儒敏论语文教育读书心得2
最近,拜读了《温儒敏论语文教育》,颇受启发。温儒敏教授从课标课改、教材编写、语文教学、研修文化、大学本义、文学生活诸多方面,为我们打开一条通道,为我拓宽了语文的外延和内涵。
书中有言,“语文的本质就是多读书”,这对当下我们的语文概念被多方解读的形势下,很像一把利剑,直戳要害,我们重提阅读的必要性实在是非常重要。温儒敏说,在中小学阶段,读书是获取精神和智力成长的主要营养源。可是,我们的现状是什么呢,读书变得十分功利,一些家长和老师甚至不允许学生读与考试无关的书。我们老师在备课的时候,写下多条教学目标,唯独不考虑如何去引发读书兴趣。反而是传统的语文教育是读书为主,先生很少去讲,学生一路读下来由不懂到半懂,由半懂到全懂,慢慢的让文化浸润了心灵。而我们现在的语文教学主要是一篇一篇地讲,一次一次地组织活动,却很少读整本书。我们不可能回到传统的教学中,但我们可以了解教育的得与失,适当补充传统经验,培养学生读书的兴趣和习惯。
我们的语文课,确实教了很多知识,但是若只顾内容而不重方法,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很难培养起来的。“授之以渔,教读书方法”,如何读一本书,我们可以在方法引领上下功夫。不同的文体、不同的课文,阅读方法应当有所区别,老师要教给学生面对不同的书,采用不同的读书方法,而不是全都分析性地提炼主题思想之类。我们可以教给学生把精读和略读结合起来。还有各种文体的阅读,方法也有区别,读小说和读诗歌不一样,读文学性的散文和读论述性的论文有区别,读历史、哲学和科学又各有门径。所以我们在设计教学的时候,要把读书方法考虑进去,要聚焦在激发孩子学习包括阅读的方法和兴趣上。
“要唤起学生对于读书的兴趣,在阅读上要给他们一些自由选择的空间。”,说到这里,正是我们平时十分恐慌的,因为一旦看到学生看“闲书”,我们就担心影响了孩子的“正业”,就要不厌其烦的规劝孩子回归“正轨”,其实,我们的做法已经无形中打压了孩子的读书乐趣。我们应当把课内阅读和课外阅读结合起来,让学生自己找书来读,这就是培养起阅读的`爱好。要尊重学生的“语文生活”。他们愿意在微博、qq等社交平台表达自己的观点,其实就是语文能力的一种锻炼,我们可以走近学生的生活圈子,与他们一同讨论问题,引导他们适时适当的表达自己的观点,这样的引导远远好于强硬的说教,也更容易让学生接受老师的观点。
我们需要改善和学习的内容还有很多,在引导学生多多读书的路上,我们也会在教学中不断摸索,相信只要我们拥有一颗乐教乐学的心,我们定会探讨出更多更好的方法。
温儒敏论语文教育读书心得3
语文课应该要教什么?这是每位语文老师在不断探索着的。随着“考试大纲”的取消,《课程标准》就更进一步地成为了每位语文老师精读细研的“武功秘籍”。《温儒敏论语文教育》一书对部编语文教材进行了详细的阐述,让老师们对部编语文教材的生成以及结构更加的深刻。同时,本书对《语文课程标准》也做了极为细致的解读。
其中,最为吸引我的还是有关于“语文素养”的议题。每一位老师都知道三维课程目标:一、知识与能力,二、过程与方法,三、情感态度价值观。分门别类,条理清晰。如果,我们真这样“成功”地上了一节“冷血”的语文课,那我们的课堂就是失败的。那么我们应该如何达成目标?温儒敏老师在书中用了这样一个词——“熏染”。即这种种目标不应该是分别附加的,不是穿鞋戴帽,更不是单纯的一加一等于二,而应该是真正的有机结合,自然而然展开并进行的。也就是说,老师在授课中,要将三者有效地融合在一起。
语文课又应该怎么上?一节语文课,应该要“聚焦语用”。“语用”就是语言文字的运用,这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的基本目标。要达成“语用”这一课程目标,单靠老师讲那一定是行不通的。一定要让学生们投入课堂,有兴趣地进入课堂,只有这样学生们才能真正学会“语用”,从而真正地从语文课堂中获益。可是,又不能完全地删减掉老师的讲。要如何讲?就成为了老师们探索的一大方向。
其中,在这本书中令我印象最深刻的是温儒敏先生对于老师备课的剖析。
温儒敏老师在书中提到了语文老师备课的几大通病,可谓是一针见血。其一,目标缺少通盘的考虑,零敲碎打。正如温老师所说,“这样的课堂必然是随意的,模糊的,混乱的。”一堂课是一个整体。老师们在授课时,对于课堂就需要有一个整体的.思考把握。其二,是对语文课文缺少细致的研究,过于依赖现成的课例、教案。在教学中,这一问题并不少见。我甚至也是其中一员。自己要深入解读一篇文章过于困难,那就会寻求他人的帮助。可渐渐地,顺序反了。变成了先借鉴他人的,再删改套用,就意味着自己的语文课缺少了自己,也就成了“有技巧但是没有感觉的语文课”。所以,在备课时,老师们要先做到自己解读好文本,有自己对文本的思考。然后,让其他的资料作为备课的辅助。而不应该被大量的资料绑架。其三,是“遍地开花,重点不突出,没有明确教给方法。”我认为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是“老师不放心”,生怕讲少了,这时候往往会讲多了。对此,在以后的授课中,就一定得学会放手,要相信学生。在课堂授课中只讲一定得讲的,凡是可以不讲的就要放手让学生去解决问题。除此之外,书中还有关于老师备课的几大通病,就不再一一赘述了。总而言之,我们要上好一堂课,首先需备好一堂课。当我们第一步都没迈好的时候,谈何第二第三步呢?。
一本书通读下来,自己在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仿佛被看了个透骨,惊异于其中的深刻,更要在其中反思。我们应该要学会回头看,看不足;立正站,勤反思;正向走,寻新知。
温儒敏论语文教育读书心得4
工作坊开班之初,就为我们每位坊员都购买了一本教育论著,是温儒敏先生的《温儒敏论语文教育》。起初并没有太细心的读,只是觉得可能又是一本大理论的书,对于那样的书,以前也读过不少,总的感觉是那些专家的理论大多高高在上,我们这些从事最基础教育工作的老师,无论从理论上还是从实践上都有一钟够不着也用不上的感觉。但是细读才发现,温儒敏先生的这本书完全不是这样的。这本书并不是具体解读类的著作,而是温先生在各种场合接受采访、讲演的合辑,所以内容更多的是他对教育的独到看法。读后真有一种耳目一新的感觉,也很受启迪。
一、重视语文的基础性。
温儒敏先生认为:“语文课不等于文学课,人文精神不等于文人精神。语文教学不能以培养文人、培养作家为目标,连大学中文系都不能以此为目标。学语文主要是要学会表达,学会熟练、准确、得体地使用汉语。”
这一观点可谓是对目前语文教育中轻视基础性、追求文学性、拔高教育性的不良现象的警钟。
初中的语文老师他们的教学压力并不轻,事实上他们其中的很多老师也很想把学生的语文基础打好,但是由于时间有限,学生学习的热情不是太高涨,而学校与上级领导又要布置一些升学任务,语文的教学自然不可能按照纯粹的语文学科的本质的来教,更多是从考试的要求来教,我们的考试本身是有局限性的。很多时候,考试是指挥棒,一旦考试的指挥棒让教师跟着走,很正常。如果这个指挥棒,偏离了语文学科的本质,远离了学生兴趣。我们语文基础教育这个基石想夯实实在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不能将语文的工具性和基础训练一概说成是应试教育。不能离开语文教学规律和基本的要求,否则所谓素质教育也可能是虚的。”
二、重视读写能力。
叶圣陶先生说过:“书是读懂的,而不是教师讲懂的。”这句话道出了学生阅读的'重要性。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关键,怎样上好阅读课,是我们语文教师长期探讨的一个问题。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主要内容之一,它在整个语文教学中起着很重要的作用。可是语文教学中普遍存在的现象是“三少一多”,即课堂上学生读的时间少,有目的、有针对性地读书更少;课堂上思考问题少,教师讲得多,满堂灌的现象屡见不鲜。不少教师将本属于学生的时间过多的用于讲解分析课文,而忽视了应让学生充分阅读。由于学生读不到位,对课文的感知肤浅,不能深刻地理解课文内容和体会文章思想,难以受到文章所蕴含的情感熏陶,在语言上也得不到应有的训练。阅读教学应把重点放在“读”字上面。教师应树立这样的思想——课文要靠学生自己去读懂,阅读课中要有琅琅的读书声。让学生在读中求知、读中求智、读中悟道。
温儒敏先生在书中也提到:“中学语文改革应该考虑大多数人的问题,首先要让学生具备基本的读写能力,特别是阅读的能力。”“阅读教学除了学习知识,提高能力,更重要的是培养读书习惯,把阅读作为一种基本的生活方式。”“应当强调在阅读教学中尊重孩子的天性,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培养想象力。”
温儒敏先生的观点不但和叶圣陶先生的观点一样强调了阅读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而且对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指明了方向。他形象地说:“真正体现人类智慧、能够长远地涵养我们性情和心智的,还是经典,而不是那些痛快的吸引人的流行读物。经典是主食,流行读物只是冰淇淋。总不能不吃饭只吃冰淇淋。”还说:“读经典要沉下心来,有一份超越,有一份尊崇,调动感觉与灵性去接近、理解,深入堂奥,高雅的兴趣就会慢慢培养出来。”指导学生重视对经典的阅读,多读经典,无疑是温儒敏先生对我们的重要启示。
三、多读优秀的教育著作。
正如前面所说,我以前对教育专著读的不多,所以对这类书的认识难免偏颇。有意识地去看这方面的书,才发现其实优秀的教育专著很多,温儒敏先生的,钱梦龙先生的,朱永新先生的,苏霍姆林斯基的......还有一个认识:我们教育教学中的许多难题,其实很多从事教育研究的专家们、老师们都有早有思考,我们去读他们,就会发现有很多人在帮我们思考,在帮我们想办法,甚至早就帮我们想出了许多不同的好办法,这样,我们就能少走许多弯路、错路了,何乐而不为呢?况且,我们自己的实践和思考,同样需要不同思想的碰撞呀。
最后,用一句话总结自己的读书体会:坐井观天自遮眼,多读方知天地大。
温儒敏论语文教育读书心得5
近日读《温儒敏论语文教育》,我关注最多的是语文素养。
温老师解读说,“语文素养”这个概念,体现一种新的更广阔的教育视野。课标所说的“语文素养”,是指中小学生具有比较稳定的、最基本的、适应时代发展要求的听说读写能力以及在语文方面表现出来的文学、文章等学识修养和文风、情趣等人格修养。
沿着温老师解读的方向,我深入思考,得到以下几点启示。
首先,语文素养分隔了匠人和名师。很多时候,语文素养的门是虚掩着的,我却没有推开,更没有勇气去打开另一扇窄门,所以我仍是一个匠人。读了很多名师的著作,发现自己与名师的最大区别在于,名师培养的正是学生的语文素养。而自己,要说工作态度,绝对是很端正、很认真的,但多数时候,自己就是个匠人,因匠人注重知识灌输、题海战术、强化训练,这些急功近利地应对考试的策略,或许会有短时效,但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却是有缺陷的,他们充其量不过是知识的容器、考试的机器,而老师,也只能永远停留于匠人的层面,与名师永远相隔万里。反观名师,课堂千锤百炼,既表现其智慧,又视角敏锐;既有精巧点拨,又有风趣语言,师生共振如琴瑟般和谐,“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在名师那里,绝不是一个期许。
其次,语文素养要求的是把人教“活”的教育。《课标》指出:语文课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语文素养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是啊,学生是一个个鲜活的个体,他们每天都在发展、都在成长,他们是有思维的、有情感的、有个性的人,而非无生命体征的器物,故而,我们的语文教育,应该是把人教“活”的教育,而不是把人教“死”的教育。体现语文素养的最显著的教育是“唤醒受教育者的内心,想要接受更多的教育、领悟更多的新知、体会更多的经验”。
第三,教师的语文素养才是第一位。“要给学生一碗水,心中要有长流水。”学识渊博的语文教师,才能渡己渡人;若胸无点墨,只是做了知识的搬运工,会误人终身。可以毫不夸张地说,语文教师的'语文素养决定了语文教学的质量,也决定了学生的语文素养和语文考试的质量。语文教师应该先让自己沉淀下来,做一个爱读书的人,在书中积累、反思、提升;做一个爱行动的人,设计、实践、反思、成长;做一个爱思考的人,勤于笔耕,在笔端捕捉灵感,修德养心。只有做一个耐得住寂寞,坚韧不拔地成长的语文老师,才会让课堂撕去粗糙浅显的外壳,雕刻出纯净美好的灵魂,传授给学生的才会是“源”与“渔”。而一个语文素养高的学生,考试成绩又怎会差?“从来不曾用心看看这里,你怎会发现另一个世界!”是的,作为一个语文老师,不去寻找语文素养的桃花源,又怎会体会到语文的妙处!
最后,语文素养的培养非一日之功。语文教学之意,在秀美隽永的文字山水间,语文教师要有耐心,带领学生用三年时间,游山玩水,做到“醉翁之意不在酒”。品读文字,走进文本深处,领略“山水之意”;静听花开,与作者对坐凝望,“为有暗香来”;用心揣摩,曲径通幽,“柳暗花明又一村”。总之,教师要铺好台阶,让学生拾级而上,毕竟,语文的东西,只用眼睛看是看不见的,而要用心灵看。而一个语文素养高的语文老师,在长达三年的细水长流的、潜移默化的影响中,学生的语文素养必定会提高。
语文素养的桃花源,一直在那里,不曾改变,也不会改变。我需要做坚定的探寻者,领着学生站在语文素养的门口,毕竟,很多老师已经带着学生站在这门口了!
【温儒敏论语文教育读书心得】相关文章:
论语读书书心得600字12-10
论语读书心得04-15
《论语》读书心得09-02
论语读书心得06-25
有关论语的读书心得03-30
《论语》个人读书心得06-06
论语读书心得【优选】07-31
论语读书心得范文08-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