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思教育》心得体会

时间:2022-10-07 16:13:27 教育心得 投诉 投稿

《反思教育》心得体会5篇

  我们得到了一些心得体会以后,马上将其记录下来,这样可以记录我们的思想活动。那么心得体会怎么写才能感染读者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反思教育》心得体会5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反思教育》心得体会5篇

《反思教育》心得体会 篇1

  我阅读了《反思教育习惯》一书,了解了一些关于素质教育方面的理论和别人成功的经验,更感到作为一名教育者,原来反思自己的教育习惯也是一项重要的工作。改变一些教育中的习惯,可以为架构一种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创造条件。无论是在校园里,或是家庭中,亦或是社会上,这都会涵养出一种健康向上的人格。

  书中有这样一段话使我很有感触:“要使学生不犯错误,那只是我们的美好愿望;尽管我们对错误围追堵截,问题仍然层出不穷。生命中的每一件事都是有意义的,把孩子看作是一个完整的人,纠正错误的.本身就是引导学生自我教育的过程。”我们面对的是一个个活蹦乱跳的天真的稚气的孩子,学习不认真,疯打闹,迟到,不听话、屡犯错误等那是常有的事,以往,每当我在课堂上讲得尽兴,而有的学生却在低着头做小动作时;每当我正在组织大家一起活动,而有的学生却在一边捣乱时。我都会非常生气,停止讲课或活动,严厉地训斥一顿,既耽误了讲课,又破坏了班级的气氛,更别提教学效果了。

  而看完了这本书,我才深深领悟:在面对学生的错误与不足时,老师更应该具备的一种品质———“宽容”。教师的宽容是对学生的不足、缺点甚至错误的包容、理解和原谅,是对学生发展缓慢的一种等待、期待。教师的宽容是学生自信心的保护伞,是学生发展的一种动力。教师的宽容为学生的成长留足了自主反思的空间。

  总之,教育习惯需要反思,让我们在刻意要求学生养成良好学习习惯和生活习惯的同时,也反思一下自己的教育习惯,让我们不断地反思不断地完善自我。

《反思教育》心得体会 篇2

  这段时间,我们都在学习关于教育教学改革的相关内容,通过学习,收获颇丰,为我以后的教育教学工作提供了更好的指导,下面来说说我的感受。我的一个很深的感受就从中体会到了一种宽容的理念。

  一、教师角色的改变体现了师生之间的宽容。

  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发展,几乎每一个学校都举起教育改革的大旗,政府将教育改革和学校改进纳入政府优先考虑的议程。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要求教师作为参与者必须打破“教师中心”,构建民主、平等、合作的教室“文化生态”,教师从居高临下的权威走向平等中的首席,和学生一道去寻找真理,分享他们成功的快乐。教学过程中不再是教师独白,而是教师和学生不断地进行对话。教师应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个体不断探究。其中,教师主要是鼓励学生主动参与活动并获取积极的体验,主动提出解决问题的途径,教师成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参与者、帮助者、引导者、促进者。学生主体性的展现需要自由,宽容则是自由的保障,没有宽容也就没有自由可言。而教师角色的转变是我们主动和积极营造宽容氛围的表现。

  对学生而言,教师对学生内心深处的.宽容,为学生提供充分表达自己的机会和空间,才能有针对性地开启顿悟,进行更有效的教育,并培养他们判断是非的能力。对教师而言,在科技飞速发展的时代,网络通讯技术使得教师不再拥有绝对的权威优势,这种角色的转变也是对教师个体能力有限性的宽容。

  二、课程结构的选择性体现了对学生个体差异性的宽容

  课程结构具有选择性,课程设置出现了多样性,教学组织制度具有灵活性,加大了选修课的比例,以适应学生多样化的需要,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为形成一种宽容的文化创造了条件。从短期看,课程结构的选择性为学生学业的自由发展和创造性的培养提供了一定的条件,而从长远看,这能使学生在迈向社会前,尽早地学会认识自己、尊重自己和对自己的选择负责。给学生选择的自由也就是承认了学生的差异,并宽容于学生之间的差异。

  三、课程结构的综合性体现了学科间的宽容

  新课程强调综合性,克服了学科门类过多、相互独立的倾向。因此课程中所体现的这种融合,能使学生间接地从综合学科中学到宽容,也能在经历综合的学科教育后,以全面的观点和多元的视角来处理和解决实际问题。

  教育变革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政府、学校、教师、家长、学生之间的相互宽容、共同努力。基础教育改革任重而道远,我们要更加努力的前行。

  由此更深刻理解了陶行知先生“生活即教育”,孩子有能力在体验后思考和决定,在犯错误和改正错误中有效地学习。孩子由此获得的学习能力是可持续的,由此获得的成长动力也是可持续的!因此我们更应该:

  1,解放孩子的头脑;

  2,解放孩子的双手;

  3,解放孩子的嘴巴;

  4,解放孩子的空间;

  5,解放孩子的时间。

  社会与经济的发展必然对教育的要求越来越高,教育的改革必须适应甚至超前于社会的发展。因此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变革是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和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在素质教育中我们在探索中前行,在发展中创新,中创新中寻求更高、更快、更强的发展,不断推进我们的基础教育的改革与发展。

《反思教育》心得体会 篇3

  在课外阅读中我了解到分层教学,它是在教学过程中,针对学生不同的个性特征与心理倾向,不同的知识基础与理解潜力,设计多层次的教学目标,运用不同的方法进行教学,从而使全体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学有所得,先后到达课程的要求。在一年教学的实践中总结,我认为分层教学的方法,可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设计:

  一、学生分层

  了解学生,是使教学活动对于每一个学生都更为有效,从而是大面积取得成功所不可缺少的前提。了解学生的学习技巧,思维和记忆的发展水平,知识面、日常生活状况,对群众,教师和学校的态度等。对全体学生进行前期调查和测试工作。资料包括学生的智能、体能、心理、学科成绩、在校表现、在家表现及家庭环境等,并对所获数据、资料进行综合分析,分类建档。在此基础上,将学生分成好、中、差三个层次的学习小组,而这不同层次小组的学生不是长期固定的',而是可升级(没有降级)。让师生都明确某一个同学在某一阶段时间内所处的层次。同时,要让学生建立起对学习的乐观主义态度和真诚的学习信心,正确对待分组方式,明确教师的分组目的,防止优生骄傲自满,中等生得过且过,差生心灰意冷等不良情绪的产生。

  二、备课分层

  学生彼此在基础知识,基本潜力等方面都存在着很大差距,为了到达普遍提高,全面培养的教学效果,我们有必要在备课过程中,从教学目标、教学资料、教学时间、教学步骤、教学方式到教具准备都坚持与好、中、差各类学生的实际相适应。强调针对性,既保证"面向全体",又兼顾"提优"、"补差",使教师在教学的各个环节都能抓住三类学生。[复习巩固](10分钟左右)。针对新授与练习中的反馈信息作适当处理,对普遍存薄弱点或个别不及矫正的问题进行补救,将本节课所学资料系统化,便于学生理解和运用,以实现预定的教学目标。[目标延伸](5分钟左右)。分好、中、差三类学生的要求。对优生,设计一些基础题让他们完成,并让他们探索思考拨尖题;对差生,诊断他们学习本课中的疑难,采取有效方法补救,让他们完成基础题;对中等生,要求他们自我复习巩固,完成基础题和提高题。

  这样,我们就能把每个学生的培养和提高都置于自己视线之中,充分调动了各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用心性,有利于大面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三、课堂教学分层

  那里重点是分层施教和分层练习。在课堂教学中,对优生以“放”为主,“放”中有“扶”,重在指导学生自学;对中等生和后进生以“扶”为主,“扶”中有“放”,重在带领学生学习。这样引导不同层次的学生在各不相同的“最近发展区”前进,后进生务必基本上到达课程的要求,优生尽其所能拔尖提高。尽量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要,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调动全体学生非智力心理因素的用心作用。

  四、作业分层

  作业由浅入深可分为四个层次,即放缓题、基础题、提高题、拨尖题。向好、中、差三组学生布置三种作业,并采取三种作业批改方式,"差组"——放缓题+基础题,教师当天面批,学生当天纠正;"中组"——基础题+提高题,全部批改;"好组"——基础题+拨尖题,只批改革1—2本,其余由学生自己核对,组长检查。在分层练习中,我们应用心鼓励低层次的学生向高层次突破,从调动学生求知的用心性。

  五、考核分层

  考核包括单元关检测和阶段性检测。由教师自己依照各层次学生的教学目标命题。每份题都包括放缓题、基础题、提高题和拨尖题四大类,放缓题面向差生,仅供"差组"生做;基础题面向全体学生,全体学生必做;提高题面向中等生,"差组"选做;"好组"和"中组"必做;拨尖题面向优生,供"中组"选做,"好组"必做。考核后,对已达标学生提出"巩固性"或"扩展性"的目标;对未达标学生,透过补课,个别辅导建立互帮互助小组进行"矫正帮忙"。以确保各类学生都到达预定的阶段目标。

  透过阶段考核,对各个学生进行多次的综合分析,并进行必要的组别调整。对进步明显的提高一个层次;对有后退的,一次可提醒、鼓励,下次仍跟不上的个别辅导,绝不降级。这样做,不但能够帮忙学生及时调整适应自身发展的教学起点,而且有利于学生看到自身的进步和不足。而对这样的个别学生,切忌冷嘲热讽,应热情关心,帮忙分析原因,树立信心,以确保学生用心进取的学习热情。

《反思教育》心得体会 篇4

  习惯的力量是强大的,它就像隆隆的列车,顺着已有的轨道行驶;它会自发地引导我们的感觉、观念和行动。冲出自我禁锢,尝试改变“从来就有”的常规和说辞,哪怕是一点点……魏书生的《反思教育习惯》一书,用大量的案例来说明一个个教育的细微的操作中所应该蕴含的理念,启示我们教师一同进行反思。最使人有兴趣的是,说的这些事让人感觉那么熟悉,似乎就在我们自己身上或身边发生过、发生着。

  常常,有一些习惯,我们不以为然。然而作为教师,这些习惯往往超出了个人的意义,会在不经意间直接或间接给学生带来种种影响或伤害;常常,有一些事情,我们做着、做过,却没有仔细去想“该不该”和“怎么样”。然而对于教育者,这些事情因为联系着一个个活生生的生命,所以值得去思索与拷问。

  转变教育观念只需要一颗真诚的、敏感的心,只需要我们对那些习以为常的事情进行批判性的审视,只需要我们对那些熟视无睹的事情用心去发现,只需要我们不断咀嚼、反复琢磨……对于任何教师来说,最伟大的成就不是培养高才生,而是培养学生的健康人格和良好习惯。因为决定人生成败或幸福与痛苦的'往往不是学问的高低,而是人格的健康水平,行为习惯恰恰是影响人格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反思教育习惯之所以重要,在于教师的教育习惯直接影响了学生行为习惯的形成。因此,好的教育习惯决定了教师必然走向成功,坏的教育习惯决定了教师必然走向失败。因此,我们必须反思教育习惯,只有反思才能觉醒,只有觉醒才有行动。

  尊重教育要教会学生“尊重”的价值,当然也要教会他们思考、表达这一基础价值的行为习惯。在学校里、在家庭中、在社会上,太需要“尊重”了。比如老师对学生经常表现出“居高临下”。有的老师的“口头禅”就是“你给我如何如何……”,像“你给我坐好了”、“你给我每个字抄三遍”、“你给我回家把作业写好了”等等。都是上级对下级的命令,毫无平等可言。没有平等,当然会造成尊重的缺失。因此,在孩子成长的校园里、家庭中,挫伤孩子自尊心的事情经常发生。

  在“以人为本”的理念下,人人都是平等的。平等的教育应该是互动而非“一边倒”的,是“教学相长”的。尊重学生的人格,改变教师过去的习惯做法。一旦理念发生变化,过去所习惯的许多做法就会动摇。我们应该老师从对待学生的基本态度到管理学生的细枝末节都发生了变化。比如,请迟到的学生轻轻走进教室;改喊报告为敲门;比如老师找学生谈话,请学生坐下来说,而不再像过去那样老师坐着学生站着;比如过去一些老师不喜欢学生“插嘴”,现在则给学生“插嘴”的机会,从中看到了学生“插嘴”中有智慧的火花等等

  改变一些教育中的习惯,便为架构一种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创造了条件。无论是在校园里还是家庭中还是社会上,这都会涵养出一种健康向上的人格。

《反思教育》心得体会 篇5

  时间过的真快,回想起来我来着里也两年了,起初的我怀着对幼儿教育的热爱,怀着对孩子的热情,更怀着对美好的憧憬,走上了幼儿教师着个岗位,我曾对自己说:“每天都用微笑去面对孩子,让孩子成为我的好朋友,让自己成为孩子的好老师”就在那天我走上了这所幼儿园

  可惜自从学了《弟子规》回来,我慈爱真真正正的发现我错了而且错的很离谱,从那天起我才深深的体回到,什么是真爱、什么是真诚、什是用心、什么是最甜的微笑、什么才是感恩和我之前的简直是微不足道,哪谈得上,每天用微笑去面对孩子,让孩子成为我的好朋友…呢?

  我再回想老师们为我们辛勤的付出的,他们所付出的`都来自内心的爱所带给我们来到这里像家的温暖而这些亲情都无须回报的,都是出自内心的爱所带来的美好,他们的所作所付出都是我亲眼目睹亲身体会到的,他们都是很平凡的,平凡得像一棵草,像一点雨,像草一样,远方侵古道,像细雨一样润物细无声,想到这里我的心在流泪,心在滴血,很惭愧的在想,请问这些我做到的了吗?答案是没有,我有以身作则的了吗?我有让孩子们感到来到幼儿园像家的感觉了吗?同样答案是没有很惭愧。。。。。

  想到此时此刻我在反思,我们也很平凡啊!也很像一棵草,像一滴雨

  像草一样,远方侵古道,像雨一样润物细物细声啊!为什么我们不像老师们一样,什么都以身作则呢??为什么我们身为人师不做好榜样呢?想到这里我很后悔,很伤心,很内疚,因为我我还没做到所以很内疚,可是这些我们是完全可以做得到的啊!为什么我们不去做呢?不去行动呢? 我们是孩子的镜子,我们身为一位老师一定要以身作则,做好榜样这才是最重要的。生活中只要常记你是一位老师是孩子的榜样,就算你的心不是这样想的,你要我要演出来给孩子们看,为什么要这样做,因为我们是孩子的镜子,所以我们一定要去做去演,。。。。

  人真的很纯朴,只要我们怀有一颗感恩的心真诚的心,相信一定会做好每件事,身边的事只要我们做好了榜样,做到以身作则了,我想这个世界会有更多的真爱,所以在今后的日子我会慢慢地把我的坏习惯改掉,做到尽心尽力,把我学到的都灌输给孩子们一代传一代。。。

  蔡老师所说:“只要我们每个人心中都怀有一颗感恩的心真诚的心,你的人生回国的很幸福美满,所以身为人师的我们也要行动起来用一颗感恩的心﹑真诚的心﹑去感化身边的孩子,身边的人吧”….!

【《反思教育》心得体会】相关文章:

师德反思教育心得体会12-31

《反思教育》心得体会(精选10篇)05-20

《反思教育》心得体会(通用12篇)05-18

教育教学反思12-22

有关《反思教育》心得体会(通用11篇)09-22

教育教学活动反思04-02

大班教育教学反思01-03

高中教育教学反思03-06

数学教育教学反思03-27

健康教育教学反思03-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