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老屋抒情美文(精选20篇)
无论在学习、工作或是生活中,大家对作文都再熟悉不过了吧,借助作文可以提高我们的语言组织能力。那么一般作文是怎么写的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老屋抒情美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老屋抒情美文 篇1
山坳里,树林边,溪水旁,孤独的老屋,经风受雨,坚守方向,让时间沉淀,把惆怅流转。朝代更替,时光留白,新屋变老屋,新人变老人,“新”成为记忆,“老”成为现实。
时光的痕迹把情感归集,所有的依恋都因无法忘却曾经的痛苦或者欢喜,种种记忆让人叹息或者惬意。我的家,是一座老屋,老屋,家的记忆,情的依恋。
树木环绕,田园相依,灰黑相间,阡陌小径,连接着我家老屋。一层三间,尽带沧桑的老屋,不甘寂寞地守候山间,从容就是几十年。土灰烧瓦和木材墙壁成为老屋的守护神,坚硬也不敌岁月摧残。瓦上青苔历经万千烟雨而长久陪伴,感伤而蕴常。屋脊居高分水,鸟燕望远休憩之所。饮烟起,老屋焕发生机,烟不灭树常青。瓦木结构,几百年来的传承,不知道是多少代人的寄托和挂念。刮风淋雨,木柱子已经腐朽失落,屋已经倾斜,但老屋是一家最温暖最幸福的归宿,从未改变。
门前小树已长成大树,菜园围栏修了好几次仍是老样,曾经年轻力壮的父母如今白发斑斑,皱纹满额,那时调皮捣蛋的小孩不知踪影……,老屋陪伴着变迁,多了老人,少了吵闹声,老屋安静的.许多。
父母一直守候老屋,老屋一直陪伴父母,他们都不离不弃,相依为命。我离开老屋多年,但我不管走多远,行多久,在外多么风光,对老屋的依恋只会是越渐深沉,对它的记忆只会是日渐清晰。每年也只有春节才回到老屋,看着日渐凋零的老屋,逐渐失去它曾经的巍峨,像父母逐渐年老一样,走路不再那么稳,走一小段就累喘,心有余而力不足,这些都让我焦急。
人,都在经历着各种各样的事情,总有些事会一直影响着你,总有些东西令你牵挂。曾经我家足够贫穷,就连一家吃饭都成问题,别人家都盖新房搬新家,我们还住在越加破旧的老屋,但贫穷不可怕,“在农村只要勤劳,就有饭吃”。我们一家住在破旧的老屋内,父母早出晚归,脸朝黄土背朝天,让我们吃饱饭,供我们上学,疲惫不堪的父母没有放弃,日以继日地坚持着,作为子女的我,虽未完全懂得世事,但那种爱,那份情,我看在眼里,记在心底。记得我小学二年级秋季学期,家里实在没办法拿出五十块钱的学费,家人去求人帮忙。父母为了让我读书,哭泣哀求,父母太不容易。我萌生了放弃上学的念头,但父母的一句话打消了我的念头,并一直激励着我,“只要你想读书,我们要钱(乞讨)也要供你们读”。从那时起,我异常勤奋,总能考出好成绩,课余帮助父母做家务,像父辈一样活着。
那间老屋,也记录着我们的心酸。一年夏天,天降大雨,连续一天一夜的大雨,河流成灾,道路成河,屋内成了小湖泊。狂风暴雨打碎了瓦片,雨从天而降,直接落入屋里,淋在床上,打湿了床被,一家人半夜惊起拿着盆子接水,往外排水,心酸,也只有经历过的人才能体会到。经历风雨,这就是成长时的痛苦和成长后的财富吧。
同样是那间老屋,我们也曾有我们的开心时刻,那也是夏天,家里终于闲了下来,我们也从学校回到家里,门前的李子熟了。傍晚,我们爬上树一边摘李子一边吃,然后挑好的摘了,全家人一起吃李子,然后母亲做饭,我们帮助父亲把牲畜关好,吃了晚饭,一家人坐在一起一边看电视,一边憧憬未来的美好时光……。下雨时,我喜欢找一根凳子坐在屋檐下,看雨水从屋檐落下,形成一幕雨帘,雨帘内是家,雨帘外是世界;雨帘内是温馨,雨帘外是风雨……,它总能带给我非常多的想象,时不时还能勾勒出许许多多的故事。冬季雪天,是老屋最美好的时候,皑皑白雪掩盖了老屋忧伤,安静的老屋越显坦然,更加宁静。
如今,父母还守着老屋,老屋还陪着父母,我牵挂着老屋,思念着父母,我曾打算让父母搬出来,然而父母说:“金窝银窝,不如我们的穷窝窝”。老屋成为父辈的依靠,离不开他,放不下他,像亲人一样,血脉相连,无法割舍。老屋对于我,就像长辈,和蔼亲切,我有心事可以向他述说,我忧愁他可以为我分担。
老屋是一种情怀,还是一种悲哀,老屋留守老人,无人照看。最近听人说,在农村老屋里,老人在家去世一个周后家人才知道。
我想,老屋,需要守护。
老屋抒情美文 篇2
五一那天,我在老家随父母帮姥娘姥爷收春。收了大袋大袋的槐花、香椿、秋桐花和野菜。
薄薄的麻袋上,似长满了一个个小芽儿,那是槐花茎,装得太满,挤的便从稀疏的麻袋孔里伸出来。
晨,顶着朝霞。升起火,便一股脑地上山拾柴,蓦然回首,漫山是绿色的波,风一吹,荡起漾漾的纹痕。绿波之间,夹杂着白色的,粉白色的,“呀!是流苏,是白槐,是秋桐花。姥爷!花开了!”惊异又欢喜的我,干柴扔下,又冲下山去。
姥爷小心的轮起竹竿,找准槐叶间狭小的细痕,生锈的铁钩,不紧不慢的探进,然后赶紧利落的挂住一枝槐树干,随风,伏起,轻巧地把回竹竿,轮转,槐树枝应声而落。枝上,是春晨,是朝阳斑斓的色彩,是甜的恰到好处的槐花香味。
“刚挂下的槐树枝碰不得”,是我被扎了一个早晨的经验。愤怒的蜜蜂,嗡嗡的吱哇乱叫,似在守卫着他们忙碌一早晨凝结的蜜。乌黑的蚂蚁,嘶嘶的愤愤大喊,似在保护着他们美丽漂亮的花间“蚁窝”。
午,晚春的太阳初显毒辣。一顶枯黄色带有岁月的.斑驳的小平帽,一只透着风的树藤篮子,一支像样的小木杆,中间用做被子剩下的布料还捆了一个握手,便足以“称霸山头”。鸟叫,花摇,人笑。
夕,因为树木的遮掩,院子里到处都是零星点点的落霞。柴棚里,姥娘忙碌着。我在院子里的一块石头上坐下来,身旁的土鸡,唧唧喳喳,低头专心啄食着他们的晚宴。袅袅炊烟,在半空欢腾。
晚,天是一片紫红紫红的锦缎。随风吹来的柳丝,带着节奏般敲打着姥爷老屋斑驳的窗。
窗内,并不十分明亮的灯下,草烟的熏味,喷香的饭菜,两张布满沟沟坎坎的沧桑的脸,三张白白嫩嫩散着红晕的年轻的脸,四五个关于生命和成长的故事,在这乡间温馨的老屋里,充溢、回荡……
老屋抒情美文 篇3
去年,雪下得大,老屋终于不堪重负,在一个风雪交加的晚上,轰然倒下。
老屋是江南典型的建筑,砖木结构、雕梁画栋,一进五重的套房。这样的建筑,一般百姓是建不起的,只有在外经商的商人,或者地主才能够完成这样的建筑。建筑的封闭性很强,外墙用厚实的青砖砌成,高高的马头墙面,屋脊上画着水浒、三国故事,建筑内部也讲究,青石板铺地,房梁用整木拼接,窗户为雕花漏窗,建筑一般为暗二层,一层住人,暗楼里储存粮食,杂物,也可以当卧房。
建筑内房屋的用途分明:厨房、厢房、卧房、柴房、工作间、一应俱全。
尤其是堂屋,不允许堆放杂物,它是公共场地,是办红白喜事摆酒席招待客人的地方。一进五重的五个堂屋同时可以容纳三百人。每重有一橱房,方便办事。
每个堂屋之间都有天井,方便采光。耳房里也有小天井,这种建筑符合风水学说,叫四海归田。下雨的时,四方的水汇到天井里,天井里置二口大缸,下雨的时候,积满雨水,一有聚财之意,二则用于防火。
值得一说的`是工作间,里头堆满了劳动工具,大到风车,小到提娄,这些工具帮助人们将粮食转化为美食。老屋留下来农耕社会的种种习俗,反映了先人的勤劳与智慧。
与老屋相伴的是老树,老屋后边山旁,有前人栽下的果树,有梨、枣、柿、村口是五棵硕大的枫树,树上面歇着喜雀、杜鹃、还有猫头鹰。
晚上在老屋的凉台乘凉、月光透过树的枝丫、地上面是班驳的树影。远处的虫鸣,近处的莹火,夜,格外静谧。
老屋倒了,我很痛心。
几年前,我就牵头,由所有住户出一笔钱对老屋进行修葺,可是由于意见不统一,这个事情被搁置起来,现在老屋倒了,大家都后悔!
儿子从北京回来,听说老屋倒了,他要我把所有住户邀请到一起,酒席上,他和我堂哥的儿子当着大家的面,决定把老屋的产权买下来,然后进行修缮,恢复原来的面貌,把它建成建筑博物馆,他们的意见得到大家的支持,不久,一座江南民居博物馆将在老屋原址建成!
老屋,儿子终于圆了我一个梦!
老屋抒情美文 篇4
每个人的心灵都有一个净土,这个净土孕育生命,传递希望。家乡的老屋之于我,算是我心灵深处的净土。因为出生于此,我梦幻地认为,无论遇到多大挫折,只要常回来看看,与老屋亲近一下,老屋就会给我传递无数能量,让人累不觉痛。
但听母亲说,我一出身便离开了这父亲生活二十多年的家乡,和这间老屋。在我的记忆中,我回老屋的次数或许不到十次吧,尤其参加工作以后,再没有回去。春节时,父亲嚷着要我陪他回去看看,屋顶上爬满了青苔,门前杂草丛生,房檐上的蜘蛛网在风中摇摇欲坠。老屋背靠着家乡的小河。父亲说,抵拢河边那间小屋子就是我出身的.地方,去照张相纪念一下吧。
这个夏天,听说老屋快要被拆了,我和父亲带着奶奶又回去了一趟。可惜当年的青砖黑瓦已经变为满目疮痍的工地,已经拆了,我们的脚步还是慢了半拍。这算是我的根吧,落叶尚知要归根,老屋没了,我归何处?突然间萌生一种不舍,难道真的要失去才懂得珍贵?
我不舍,父亲更不舍,因为那里有家,有故事,有根。父亲也出生于此,他更成长于此、叛逆于此,也从这里走了出去。割草喂猪、下河洗澡、上树掏鸟窝、上课逃学???老屋四周的每一寸土地,都有父亲太多的记忆,父亲都能讲出一两个小故事来。奶奶说,爷爷那时总坐在老屋的门槛上给小孩子讲各种道理,给他们讲外面的世界有多精彩,爷爷告诉他们的六个子女一定要走出这个穷山恶水的地方。
奶奶慢慢衰老,老屋渐渐荒凉。曾经一大家子十几口人围着一个灶台转的日子早已封存在了厚厚的灰尘里。那样的日子里,矮小拥挤的老屋却处处是温暖:兄弟姐妹间偶尔的争吵打闹声,父母的责骂声,最小的孩子的哭闹声,都让老屋活在流年的岁月里。如今真如爷爷所言,儿孙都已长大,他们都搬出了老屋。老屋一下子就干瘪了许多,就像脱落枝头未成熟的果子,失去了光泽与饱满。
前些年,只有奶奶独自守着老屋,老屋陪伴着奶奶。奶奶时常扫扫老屋角落里的灰尘,检查检查门上锁是否被岁月侵蚀。如今,奶奶也离开了老屋,来到了城里。一下子,老屋真的就像车窗外面的风景,渐渐远去。因为惦记粮仓里那点老谷子和几只邻居帮养着的、还在下蛋的鹅,奶奶偶尔会回来把谷子搬到院子里晒一晒,除除湿气,再把晒好的谷子拿去打点儿米,给在城里的儿孙带点儿米和几个鹅蛋。为这事,我常埋怨奶奶,来回一趟的车费都可以买几十斤新米了。奶奶却一直是那句话:吃水不忘挖井人,不要忘记你娃就是这山里蹦达出来的。
如今,老屋彻底的没了。我时常劝奶奶和爸爸不要为此怄气,因为人如老屋,谁都曾年轻过,谁也都将会老去。既然如此,我们就应该珍惜眼前,享受生活,更要常回家看看。
老屋抒情美文 篇5
生活中,会有一些记忆悄无声息的隐藏在岁月平缓的脚步中。在我内心的记忆深处,总有一处地方让人魂牵梦绕,这种牵挂的情感,就如同深藏在地窖的陈酿美酒一般,经过岁月的洗礼、时光的冲涮,反而变得越来越越醇,越来越回味无穷。这便是我故乡的老屋,陪我走过童年的时光,度过艰苦岁月的老屋。
现如今,老屋老了,老屋确实老了,他犹如一个孩子,从遥远的童年走来,踏过许多沧桑之后,黑发变白,然后又准备消失于上天给他安排的去处,历经岁月的洗礼,如今的老屋已经在风雨中摇摇欲坠,这不得不让人感怀。
老屋坐落在家乡祁连山脚下的一个小旮旯里,四面环山,站在山坡上俯视老屋,就如同和河沟中的一叶扁舟,在河中飘荡着。经历了岁月浪潮的洗礼,老屋确实老了,由于常年的烟熏火燎,老屋的屋檐下沉积了厚厚的扬尘。岁月割划出的皱纹,让这位老人看起来更加的沧桑和深沉;老屋的土墙在风雨的冲涮中,留下了一道道深深的斑纹,交错的纹路,苍老而紧致,仿佛在诉说着一段沧桑的岁月;还有那遮拦老屋的木板,早已经成为虫子的家园,他们不时打几个小洞,钻出钻进,倒也悠然;就连老屋的屋顶也长满了各式各样的花草,春夏之际,引得蜂儿蝶儿翩翩起舞,冬日降临,枯萎的花草,像极了老人们苍老的白发;老屋前的土沟,那是我们儿时的乐园,现在已是青苔满布。陪伴老屋的,只有门前那几颗高大的杏树,朝听雀儿欢呼、暮看月儿挂枝、秋拾飘飘落叶、冬赏白雪纷飞……可惜,老屋有些僻远了,忙碌在城市的自己很久没有看到他这番景象,但是在我心里,他的韵味一直都在,以前、现在、还有将来。
我怀念老屋。出门在外久了,总感觉心里缺少和放不下什么,每当这时会情不自禁的想起故乡的老屋,多想再看看他的容貌,于是拨通母亲的电话,听听母亲那熟悉的声音,母亲的声音背后,是老屋均匀的呼吸声。也许以前太过年少轻狂,无理解那颗浮躁的心,随着时间的慢慢流逝,我逐渐长大成熟了,学会了思考和记忆。原来在我记忆深处,一直有一个让我魂牵梦绕的地方,老屋恰恰就是留在我内心深处的那份情感,抹也无法抹去。我想,他会一辈子陪着我,心的这头是老屋,中间是曲折迂回的道路,心的另一头还是老屋,他一直等待着我、等待着我回去。
说起老屋的历史,还得从分家说起。许是农村“儿大分家”的固有思想,九四年的时候,原本完整的一家人分开了,父母亲领着我们兄妹几人,带着几件简单的生活用具离开了原先祖辈们留下的那两间破房,就在山脚下的旮旯中选择好了修建住所的地方以后,父母便开始了修建老房的历程。他们到自家的林子里,挑几棵像样的木材锯倒,然后,一根根的抬回来,剥去树皮,那是我们还小,根本帮不上什么忙,做完一天的木工活儿,黄昏时分,在昏暗的灯光下,我总会看到父母的双手上布满了血泡,有的`还在流血。现在想一想真有些惭愧,为什么那时候没想到找一块布为父母包扎一下伤口呢?
三个月后,老屋的基本框架已经形成。父母用架子车从地里拉回土来,和泥,用石块和土块砌墙;屋子上空,先用草、玉米秆盖住,然后再铺一层料胶纸,料胶纸上面再抹一层泥。就这样,我们一家在父母亲的辛苦下,有了现在老屋这个定所。
我的童年就是在老屋中度过的。童年时期,由于生活艰辛,为了支撑这个家庭,父母亲每天总会早早下地劳作。每天清晨,鸡叫三遍,东方微微发白,还在温暖被窝中的我们总会准时闻到一股香甜的土豆煎饼的味道,知道这是父母亲要下地劳作了,一咕噜爬起身来,这时母亲总会小心翼翼的为我们盖好被子,嘱咐我们小心着凉,母亲为我们拿来热腾腾的煎饼,趴在被窝中美美的吃上三四块,然后又进入了梦乡,恍惚中,听到了父母亲吹灯的声音,脚步声离开老屋,渐行渐远。白天的生活总是过得很快,老屋门前的小沟中捉鱼、杏树上摘杏。黄昏,当一缕夕阳照射在老屋的屋顶上时,在田间忙碌了一整天的父母亲也回到了老屋。后来,我们上了村里的小学,为了支付我们上学的费用,父母亲更加的辛苦了,很多时候,他们都外出挣钱,到了晚上,父母亲会拖着疲惫的身子回到老屋,然后来要忙碌家中的琐事。那时,每天上学前,母亲总会用那双粗糙的双手抚摸着我们的头,嘱咐我们要好好学习、认真听老师的话,直到多年以后,我才明白了父母亲的那份辛苦和那平淡却又伟大的嘱咐。那时的老屋,虽然缺少点生机,可他一直默默无闻的守护者我们一家,他一直陪伴者着我们走过了那段艰苦的岁月。
老屋经过几次修葺,他确实老了。虽然我们已不住在那里,但是我们一家却从来没有打算拆除他,多年沉淀的情感,是永远也无法剪断的,哪怕光阴流逝、岁月流失,这份沉甸甸的感情只能越来越重,这就如同我们读过的书本一样,虽然都已经读过了,却还是舍不得将其丢弃。我想,这也许就是老屋的魅力吧!他带给我们的不仅仅是遮蔽风雨的定所,更多的是一种情怀,一种无法用语言文字表达的情怀。
如今,当我再次翻阅老屋这本大书时,我开始读懂了父母亲当时用汗水所谱写的那平实而又生动的故事,我也默默感谢老屋,是他赠给了我一笔宝贵的财富,让我学会了怎样更好的走脚下的路。
夕阳西下,一律阳光斜照在老屋的屋顶,老屋静静的站在家乡祁连山脚下的旮旯里,阵阵微风拂过,杏树的叶子在风中“哗啦啦”作响,那是老屋在诉说着什么,思念着什么……
老屋抒情美文 篇6
在记忆的脑海中,一直就有它的存在。
像咖啡那么香浓,没有承诺,没有等待,没有怨言。它就像一位垂暮的老人,在某个时间光彩地存在,长久的守护着一家人,见证着生命的年轻、衰老、欢乐、痛苦、残缺、幸福时间在赐予它这种使命时,遵循着生老病死的自然规律,一样的让它见证着一棵树,一口池塘,抑或是一个人。最终,它和这个寂静的小村庄一样,慢慢被城市疏远,被时间遗忘。
全家搬进城后,从此老屋便把自己彻底裸露在鲁西南一个小角落里,如此这样地悠闲的看着日出,数着星星。然而,这于它而言是一种旷世的孤独,孤单的忘记了自己的存在。如今,它曾经华美的衣饰被岁月一件件剥落下来,在风中飘荡成尘烟。只有阳光轻轻的抚摸它时,那一家人曾经抚摸过它的一双双稚嫩的、粗糙的、温柔的、甚至有些粗暴的手留下的温暖,才让它在孤独中慢慢醒来。时间可以埋没记忆,岁月掩饰不了这种沉默。
老屋每一块砖瓦和泥土,都堆砌成古朴的岁月和纯朴的爱,割舍不开。这份真挚的感觉时时敲打着我,沿着丝丝缕缕的脉络寻找回老屋。飞扬的尘土间,我仿佛看到父亲站在熟悉的院落里面带笑容的迎接我们,顿时心里有种柔柔的痛,思念会轻易的连系着我和你,却穿不透时间和距离。把昨日的雨滴数给大地,把今天的风声响给庭院,把秋天的落叶飘给记忆,把眼泪淌在独自一个人的夜里
父亲已经永远的走了,他是去陪伴他的老屋去了,父亲和老屋是永远不会分开的。来看老屋,看望父亲,看望我们曾经的家,这个念头常常从脑海中跳出来拥抱我,这份想念也就刻成了永远
在岁月的.年轮里,老屋虽然失去了它往日的丰韵,但它的温馨和宁静依然,似乎这一切就一直存在着,空荡荡的只住着纯朴和时间,它在这里面悄悄地与尘世捉着迷藏。经历了无数个岁月的洗礼,多少次日出日落,它不再有往日的风光,但骨架依然坚实未摧,也让我们从中悟出了什么叫坚强和包容。
从时间缝隙里穿身而过,远离城市的噪音,满怀伤感地走近老屋。我温柔的抚摸着它已经粗糙的身段,它的慈祥、疼爱像绿色的藤蔓绊住了我,时光的沧桑和流失总让人扯出心底的那份悠远,这个曾经熟悉的院落每处都承载着太多的回忆,尽管生活中有风雨无数,我依然用时间来堆积对老屋的思念。原来想念是一种任性,我仍用力与之相拥。刹那间,突然明白,在时间的长河里,老屋以回归自然的状态向我们指引着岁月与生命的生生不息。
回头看去,老屋正朝着我微笑,依然像父亲的眼神,熟悉而温馨
老屋抒情美文 篇7
我在二十三岁那年,还不懂得珍惜。
那年我刚从大学毕业,却整整在家闲了一个暑假,内心的焦虑自然不言而喻。当村庄里的一幢幢楼房拔地而起,我爸爸再也忍受不了盖房的诱惑,于是我们一家人开始了扒房子的工作.....我随便把几堵院墙推倒, 那时的快意潇洒,仿佛是为了发泄蓄积心中压抑多年的情感;卖掉那些陪伴我成长的白果树、无情的移走那些每年都会品尝的梨树、残忍的砍掉刚还未成熟的柿树,拆毁猪圈和炉灶,我想他们不会在出现在我生活中了,也不想回去那些年贫穷的岁月,我想我们家会添置很多崭新的东西,我甚至想忘记过去。
我会痛恨那年每天都要放牛的辛酸,当黄牛吃邻居玉米无法拽住的无奈,忍受不了父母的责怪而默默哭泣的痛心;我也会回忆起夏天拿起镰刀割麦子的挥汗如雨,不堪回首接麦子的灰尘和刺人,每当我张望自己一贫如洗的旧院子,我也会眼泪涔涔。那时总把浇水、割草、砍地当作是一件任务,扛着锄头或拿着镰刀就潇洒的出门,直到傍晚才无精打采的归来,可以说没有任何思想。农村人就是这样,不知为何活着,只知勇往直前,不知不觉一辈子就过去了,忙的时候也没有时间抒发情怀,连看天的时间都没有,别说发个微博、玩个自拍、写个说说抱怨一下烦躁的心情了,也许这就是我们农村人的宿命。
我求学在外的十几年,我反而怀念故乡的老屋和周围的花花草草,仍记那时会边骑车会边哼着不成曲的小调去上学,却没有想到却越走越远!我不知道有些离别注定是一生的,我还来不及向老屋告别、也不会劝那些泥巴墙再坚持几年等我回来,至少也应该留两块砖头、几片瓦、几扇门和窗,也能证明我曾经生活的足迹啊!唉,不知有多少年我没有呼吸过村庄里的空气、没吃过妈妈做的农家小菜、没有回味过原始井水的甘甜了!
最让我感伤的还是一些人的不在和远去!爷爷得病离去之时我还不懂得悲伤,奶奶的意外也让我童年留下了深刻的阴影,姑姑、姐姐们的出嫁也让这个家庭几乎空空如也,此人此景不在,这些年失去了什么和又得到了几多让我深深思索。我也曾经挽留过、也试图阻止过岁月的变迁和沧桑的`变化,怎奈世事无常、风云变幻?也许曾经再也不会回来,也许繁华的都市不允许乡村的存在,一切的一切都将在风中飘散。
梦中我又回忆起我在老屋的点点滴滴:我仍旧扛着锄头完成锄草的任务,然而阔别故乡多年却早已忘记了田地的归属!我仿佛又看见了与我朝夕相伴的黑狗,只是它为何显得那么憔悴、那么沧桑?又或许是早已到了离去的年纪却还在等我告别!记忆中的童年无论在乡村中睡到多久都不会有人叫醒你,而现在刚做个梦却自己惊醒!人海茫茫,那些曾经的景物和亲人,哪些才是他们的灵魂和眼睛呢?我不知道我是不是走错了路?错过了多少与你们相聚的机会?也许我的一辈子就这样不知不觉过完,而我还浑然不觉地在异乡没完没了的游荡,做着早不该我做的事情,走着早不属于我的路。
老屋,再见!亲人,安好!未来,走好!回忆,继续!
老屋抒情美文 篇8
家乡的老屋有两栋。其一较古老 、很小,在故乡“里门”,离里、中门分界的“奇源桥”仅50米左右,一条青石板路从门前经过,路旁“奇源河”潺潺流过,一排石阶连着河中的洗衣埠,河对面就是“风水”上让里门会经常失火的“火焰山”。听父母说,这老屋是用刚解放时政府分配的、和别人合住的房子换得的。房子虽小,但独家独户的,一家人生活其间到也自由快乐!
老屋边房边厅,砖木结构, 上下两层,各不过50平米,大门不是两开的,而是像店铺样上着几块门板,门的上方没有窗户,小厅里的光线较暗,大门做成店铺门样,也许以前就是店铺,也许是为了采光之用。老屋应该很有年头了,从前也许是“门庭若市”,它那被踩踏凹陷的门槛可见一斑!前墙上只开了个小窗为房间采光。二楼像个阁楼,前面空透,在旁边有木板围成的小房间,也是我们兄弟几人小时候的住处——能听到奇源桥阁楼上风铃声又能和着奇源河水鼾声而欣然入梦的地方 。老屋正房后有个小天井,但它不像大户人家的那样气派,只不过两米见方,功能还是为了采光。天井沿边一条斜小过道,连接着厨房。厨房建在邻居的厨房后面,二者隔着半堵墙,两家人交流起来毫不费事。
老屋里幼时的许多往事都大多忘记,但我永远不会忘记隔壁小老屋里的“奶奶”,一位不是“亲奶奶”胜似“亲奶奶”的好奶奶。老人家只有两个女儿,丈夫早年离世,她没和女儿、女婿住在一起,一人住在我家隔壁,那时的“奶奶”大概50多岁。“奶奶”慈祥、为人很好,家里有什么好吃的,是不会忘记送些给我们兄弟“小馋嘴”的;由于小时顽皮,难免要招来父母的责罚,有时被打得“嗷嗷”叫,“奶奶”就是我们的“保护伞”;小时候家里困难,兄弟姐妹多,母亲要到生产队干农活,父亲是个手艺人,经常走家串村,奶奶就帮着照看我们。真是“穷人的孩子早当家”,上学时,“大的”带“小的”,“读书的”带“没读书的”,为家里做着许多家务活,洗衣、做饭、烧菜那是常事,尽管那时我们的年龄很小——8-10岁的样子。说起小时为家做家务,印象最深的莫过于“做饭”。在农村,那时每家都用柴火灶,迅速“架着火”那是我们的基本功课,不是问题。然那时我们个子小、力气也很小,而我们又常用“饭甑”蒸米做饭,由于灶高,站在地上,锅中的“饭甑”是端不起来的,没办法就爬上灶台,两腿岔开,鼓足力气才能成功,但就是这样还是经常在厨房喊“奶奶”来帮忙;有时候“贪玩”,就把火架着,把米装在“饭甑”里,放在锅中水中蒸,就叫奶奶照管了,自己就不知“疯”到哪里去了,根本不用担心“做饭”的事情,每次“疯”完回家,奶奶把我的饭做好了,还帮我烧了水。心里有说不出的高兴,同时也心存感激。直至长大了,脑海里还是常常浮现过去奶奶对我们的好、帮助、疼爱!奶奶前些年去世时,母亲、哥哥都回家了,我由于工作忙,人没能回去,只叫哥哥带去了心意。现在想来,还是有些遗憾!虽然她在世时,只要我回家总要买些东西去看望她老人家,心中经常念着她老人家,因为自己从小起就根本没见过亲奶奶,也早已把她老人家当成自己的“亲奶奶”了,但无论如何也无法报答她老人家的恩情。
上个世纪70年代,在父亲“东拉西扯”和“全家人”的共同努力下,我们家有了两房一厅光线好的新房。住进新房的感觉当然很好,但期间印象深的事却寥寥无几,只觉得在那物质匮乏的`年代、子女多、家里穷的人家要建个房子很不容易。我还记得母亲说过:“有次为了建新房,到山上去扛杉树木料,在下岭时没小心,也许是路太滑而跌倒,树压在身上,那时肚子里还怀着你们的妹妹,跌得生疼大哭了一场,哭后没办法还是咬牙把树扛回了家。幸运的是妹妹安然无恙,否则就失去你们唯一的妹妹了。”那时我们还很小,建房挑砖、挑瓦、挑土等重活是没法干的,但是我们还是“上”了,我还清楚地记得,我和哥哥俩帮父母抬过砖瓦。弟妹们很小,他们只是玩的份,但有时也帮着“倒忙”。建成的新房,我和哥哥住的少,因我们陆续上了初中、高中、大学,只是假期、回家过年和家人住段时间。随着时间的流失,我们也都长大成人,我们兄弟和妹妹或在外工作、或在外做生意、或在外打工,一个个都走出家乡,离开了我们的老屋,家里只剩下父母。可是96年父亲患了脑溢血,父母就和哥哥生活在一起,母亲只是有时回家看看。由于长期家中无人居住,自建的“新房”里积满了灰尘,多处漏雨,门前的院子也成了邻里的杂物场,当时的“新房”也早已成了“老屋”。先前的那栋老屋更是经不住经年风雨的侵蚀,处在飘摇之中。
前些时候,老家人捎来话说:老家的老屋要倒塌了。为了避免意外伤人,上周末哥哥开车带着母亲和我,回到了我8年未回的家乡;回到了生我、养我的故土;查看了老屋的实况,陪母亲开启了老屋的“将军锁”;在心里像从前样喊了声隔墙的“奶奶”;拍下了许多也许不为外人所乐道但自己却十分珍惜的故乡的景;怀着“家乡是否能把握此次成为全国500古村之一的再次辉煌发展的机遇”的忧虑,留下了游子那份对故乡永不褪色的眷念之情!
老屋抒情美文 篇9
年前就听母亲说,我们村要拆迁,老屋要拆了,当时一听还挺开心的,感觉家里的房屋年代久远,破旧不堪,如今拆迁搬新房可以让父母好好享受住新房的幸福时光,但今天真的要拆了,当房前屋后的树一棵棵挖起,当家具一件件搬出老屋,我鼻子一酸,往事一幕幕涌上我的心头。
母亲说老屋和我差不多大,盖老屋的时候,我那时才二、三岁,如今算下来老屋已经三十多年的光景了。母亲经常会深情地望着老屋的一砖一瓦,一栋一梁,沉浸在往事的岁月里,重复的讲着她不止一次讲过的故事:那时,哥哥才上幼儿园,有天放学回家,看见盖屋的人在家里吃饭,又哭又闹,说是吃饭没等他,无论母亲怎么哄都无济于事,于是就睡在地上放赖打起滚来,母亲气极了,抡起一根木棍便打起来,被打过之后,不哭也不闹,乖乖的坐桌上吃饭了。每每讲起这件事,母亲都面带微笑,神采飞扬,而我们每次听起都感到无比新奇,随后便狂笑不止。老屋留给我们太多太多的回忆。
老屋不大,总面积大概六、七十平方米,红砖蓝瓦,砖与砖之间是用泥土和的稀泥粘起来的,不像今天用的是水泥,屋内是木头梁,顶是芦苇缮起来的,屋内的墙壁是泥土和麦糠混合在一起泥的,上面刷上白石灰,由于年代久远,好多地方,墙坯已经掉落,屋内地面是用水泥铺的。母亲说,我们家是村子里第一个盖砖瓦房的,当时盖房的工头说给我们好好盖,做做榜样,所以地基打的特别牢固,水泥地铺的特别平整。听母亲这么一说,我倒是能想象的出,老屋当年也是风光旖旎,像正值青春韶华、风韵娇媚的少妇,在周围的土屋中鹤立鸡群,犹如众星捧月一般光彩夺目。
而如今,老屋贡献出了她的青春,她老了,老的以至于我们早就搬离了她,她只是用来放一起零碎的东西;她老了,老的以至于每次回家我都不愿意走进去。听说要拆迁,我突然想到老屋,这个曾经给我遮风挡雨的家,这个曾经养育我成人的家,这个曾经给我喜怒哀乐的家,这个曾经让我身在远方却心挂念的家,我怎能够忘记?我来到屋内,推开这扇我曾经推过千百次的门,门上的对联已经半旧,我还记起,每到过年,村里鞭炮“噼里啪啦”,厨房里饭菜香飘四溢,哥哥踩着板凳踮着脚尖贴春联,我像小尾巴跟在身后帮忙递春联,高举小手,用稚嫩的声音“哥哥,给~~”,时光如白驹过隙,一晃这么多年过去了,春联早已不需要我递了,而是换成了侄儿。进屋,抚摸屋里掉落的墙坯,隐隐约约还能看到当年我刻的字迹:范~,是个大坏人。我“噗嗤”一声笑出来,还记得这是和哥哥吵过架,我的阿Q精神胜利法。右面窗户边,放着一张写字台,这是我们写字的书桌,曾经在这张书桌上我们读书,写字,画画,书桌上还留下斑斑墨迹。书桌的后面放的是个小粮仓,里面放的是我家一年的口粮。中间一间房,主要是老式的柜子,上面放一些生活用品,还有一张吃饭桌,东面一间主要是休息的地方。屋里家具全部是后来请专门的木匠来家打造,我还记得木匠是南方人,说话语速很快,我听不懂,一老一幼,我家管吃管住,值到家具做好,才离开。
院子左面是三间东屋,院子里铺上水泥地,这些都是后来才建的,之前一直是泥土垒的院子,院子里只有一条从堂屋通向大门的石板路,路的左面搭建的草棚,里面放置一些农具,每到夏季,上面爬满了葫芦、丝瓜的藤蔓,郁郁葱葱的叶子中点缀着无数朵黄的、白的小花,引来无数只蜜蜂翩翩起舞,而在浓密的绿叶下常常会躺着果实,母亲经常会摘来做菜,或分给周围的邻居。石板路的右面是一个葡萄架,夏季来临,架子上坠满珍珠玛瑙般紫的、青的葡萄。那个夏天,母亲带着我们在院子里乘凉,那晚,虫唱蝉鸣,月影幢幢,母亲摇着芭蕉扇,给我们讲牛郎织女的故事,我完全沉浸在这凄美的爱情故事当中,意犹未尽。母亲见状,又笑着说,“七月七日当晚,如果躲在葡萄架下遥望月宫,会看到牛郎、织女相会的场面,但是如果你看到之后,眼睛就会瞎掉”。
“为什么?”
“天机不可泄露”母亲一本正经的说。
我竟真的信以为真,冒着瞎眼的危险躲在葡萄架下,透过密匝匝的叶子缝隙之间,眼睛一眨不眨盯着月儿,那晚月儿白静的如出水芙蓉,天上没有云,满天星斗似乎都在等待牛郎织女的到来,它们不知道还有一个好奇的小女孩躲在葡萄架下和它们有着相同的期盼,我仿佛看到牛郎,织女踩着鹊桥相会,金风雨露一相逢,柔情似水,佳期如梦,我竟不知不觉已经进入梦境,第二天睁开惺忪的睡眼,竟不知自己是如何已经到了床上。
老屋承载着童年太多太多的往事,站在院子中间,环顾,回首,院子里每个角落,都留下我童年的身影。我仿佛穿越到了童年,再看一看那个曾经给我温暖怀抱的老屋,那个曾经天真烂漫的小女孩,她每天放学回家搬着个小板凳在院子里写作业;她在周末早上起来给自己缝沙包;她在园子里摘个半青半红的番茄藏在被子里想把它捂熟了;她因为哥哥给的.一块饼干而兴奋一整天;她还依偎的爸妈怀抱里撒撒娇;她还会割一篮青草喂给她最爱的小白兔;她还把死掉的那只不知名的鸟儿埋在屋后的艾草下,并在上面插上一朵不知名小野花······如今,一切一切的往事都将会随时光埋在这断壁残垣下,像滚滚逝去的长江水一去不复返。
“”叽叽—喳喳”我的思绪被两只小燕子清脆的啼叫声拉了回来,它们停在院子里的晾衣绳上一会啄啄羽毛,一会抓抓脑袋,母亲正好从园子里回来说:“唉~这两只燕子垒好了窝,可惜住不长久了”,我不禁为之惋惜起来,它们见我盯着它们好像不好意思起来,竟双双飞进屋里去了,我跟着进屋,看到它们用泥巴垒的巢,眼睛湿润起来,它们躲在巢里时而露头看我,见我看它又警惕似的缩回,我叹口气说:“燕子,你们也快搬家吧,这儿快拆了。”我不知道燕子能不能听懂我说的话,但我相信它是有灵性的,它能听懂,过了一会,它们飞出巢,又停到院子里,“叽叽喳喳”起来,似乎在商量着什么。
下午,大队长来我们家催促母亲快搬,因为家前家后种蚕豆,快成熟了,母亲不舍,和他商量起来,请求宽限几天,队长说蚕豆值多少钱,我给。母亲用真挚的目光望着他诚恳地说:我不要钱,我只要把蚕豆收了就走。
天色已晚,要回去了,母亲把蔬菜给我装好放车子上,叮嘱我路上小心,坐在轮椅上的父亲,口齿含糊,让我骑车别超车,“知道了”虽语气生硬,但心里满满的幸福,无论多大,但在父母的眼里你永远是个长不大的小孩。慢慢的车子下了我家宅子,我扭头看看向我微笑的父母,又看看孤伶伶的老屋,依依不舍转身离开,泪水已划过面颊。
老屋~~永别了,你,已经永远留在我的记忆里。
老屋抒情美文 篇10
这是一条幽静的小巷,难得见到一辆小车进出,只是偶尔听见几声狗叫猫咪的声音,和南京闹市的喧哗相比俨然是两个世界。小巷里大都是青砖红瓦的二层小楼,脱漆的木质门窗和锈迹斑斑的铁栏可以看出它的历史厚重,象一个洗尽铅华的落莫贵族。
母亲的老屋就在巷子尽头,二楼的两间半屋,曾经有“五代”二十多位亲人在这里生活过。几十年过去了,我无数次踏着不菲的旅程去朝觐心中的圣地,又暗然神伤的告别,在这来回之间,我仿佛看到了老屋不断增长的年轮和逐渐变老的生命。房子虽小,却也见证了历史的风云。从这里出发,兄妹们去了北国雪域,去了黄土高坡,去了广阔天地,最后越走越远,有的走到了大洋彼岸,异国他乡。但无论走到哪里,心却留在这座城市。生活的磨砺使他们懂得,人生其实就是一场修行,在人生的来回之间,母亲的老屋却越来越贴近。
国庆小长假我又一次来到了魂牵梦萦的母亲的老屋。南京的秋天,没有张扬的色彩,淡淡的蓝,翠翠的绿,无法显露它的.特点,但我却闻到了岁月中浅浅的味道,闻到了家乡的味道。我守候着九十四岁的老母亲,在小巷里转转,在河边看看,去找拾人生旅途上的斑驳痕迹和酸甜苦辣的薄凉人生。
母亲在老屋里,每天都要无数次的翻看儿孙们寄来的照片,这己成为她生命中的一部分。阳光和风透过窗棂,在屋子里流动,我们静静地守望着岁月里的点滴幸福。这种祥和,这种心灵的平静,是一种享受,不由得在内心浮起一缕淡淡的满足。
清风习习的夜晚,我常到凉台上站站,手捧一杯香茗,倚在墙裙前,凝望着苍穹中的一弦朗月,放逐自己的心灵。月光透过头顶上空香椿树的枝叶,洒下一地斑驳。这情这景,在红尘滚滚的世界,是一份难得的静谧。夜渐深,一条寂然安睡在月光下的小巷,使我的心怦然而动,这里可以有举杯邀明月的情怀,起舞弄清影的浪漫。原来没有什么灯光的小巷,竞然会比一个灯火辉煌的闹市更具风情。
故乡是漂泊在外的人永远的家,即使故乡慢慢在变化,已经不是原来的模样,老屋虽然越来越旧,但是在我们心中永远都是它原来的模样。
故乡的老屋,再过多少年,你还是你,我还是我么?或许季羡林老先生说的对:不完美才是人生的真相。
老屋抒情美文 篇11
除夕这天,我和家人驱车回老家,车就停在老屋的胡同路口,沿着熟悉的小道,让我感觉到了儿时的记忆。就如在昨天一般。
儿时的房子,现在已披上了沧桑。院子里的几棵柿子树也已长大,覆盖了小半个院落,记得这些柿子树还是父亲种下的,可父亲他已不在。我抚摸着布满皱纹的树干,仿佛它再向我述说着这些年的'凄凉,眼睛湿了。
推开堂屋的房门,会发出吱吱呀呀的响声,那是房门与地面的摩擦声,这声音是小时候就有的。房间里尽是灰尘,挂在墙上的老黄历,也被时光退去了它原来鲜艳的色彩。
此时,家人在外面催促着回去,‘该走了!家,有时间再回来看你。’我步伐沉重的走出院落,回头再看了看大门外那棵柳树,它和原来一样大,就是枝头打大半已经枯死,但它却凭着半边的枝干而顽强的活着。
车子开动了,院落、老屋在我的视线里越来越远······。
‘独在异乡为异客,忆家忆亲人’。
坐在车子里,耳边响起了刘德华的歌((回家真好)
我的家就是我的城堡,
每一砖一瓦用爱创造。
家人的微笑,
是我的至宝······
老屋抒情美文 篇12
在父亲节即将到来的时候,我不知怎么就几次想起了父亲的老屋。父亲的老屋,那是父亲在未成年时与祖母携手盖起来的。老屋凝聚着父亲的辛劳、酸楚、欢乐和幸福,老屋的斑驳、沧桑,雕刻着不寻常的过往岁月,也记载着几代人的感情故事,父亲至于老屋是最有感情的。我一出生就在这个老屋里,在老屋里摸爬玩耍,渐渐长大,走出老屋。从小就对老屋有了很深的感情和记忆,老屋的梁檩门窗、边边角角都会让我思念半天,我即时笔下的文字不是用笔写出来的,而是用心写就的。
父亲的老屋为五间,中间为堂屋,东西各两间,堂屋的东西两边各建了一个灶台,为的是做饭、炒菜方便。儿时所见老屋的屋顶一半挂瓦、一半披草,隔个一年、二年,就请村里的师傅们来披屋,披屋的光景一如过年节般的热闹,屋上屋下麦草翻飞,欢快热闹,欢快笑语荡漾在农家小院的上空,打破了村子的沉寂,这便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过去,听父亲经常念叨:“咱这栋屋是刚解放那年盖的。”父亲的话里好像有话,可他也没说出什么来,我也就顺耳听着,也没把这当回事儿去细探究。直到共和国60大庆的时候,我这才大梦初醒,噢,我家的老屋也正好是60年房龄了,原来父亲经常说这话是有原因的,我便慢慢咀嚼起来,老屋伴随着新中国一路走来,共和国经历了坎坷岁月,老屋经受了风霜雨雪,老屋的年轮一一记载着共和国的时代变迁,老屋的每一次更新都见证着共和国的发展变化。因老屋与共和国同龄,这是莫大的缘分,而我又与老屋有缘,我在老屋里生、老屋里长,在老屋里学习,从老屋里走向边防。老屋留下了我的童年欢乐,青春梦想。有了这人之缘、国之故,我从内心深处对老屋衍生出一种难以名状的情愫,对它爱之有加,也不管它的墙和壁子是用土墼垒的,窗子是用木棱子钉的,更不论屋顶是用草披的。论的只是它与共和国的一路风雨相伴,说的只是与老屋间的不解情缘。
父亲的老屋看起来有点老旧,可在我心里觉得,正是这种老旧里沉淀着家庭的历史,老旧里凝聚着老感情,我与老屋间的感情老鼻子了,老感情驱使着我记下了老屋的'春夏秋冬。
春天的老屋充满了生机。春天里,站在老屋门口向庭院一望,春暖花开,春季盎然,心情好极了!此时的葡萄树、苹果树、梨树、石榴树、梧桐树、香椿树开始发芽了,月季花、菊花、甲桃花都盛开了,呈现出一派勃勃生机;麻雀唧唧喳喳地叫着飞来了,燕子从遥远的南方翩然飞回来了,唧唧地叫着,衔着草泥在屋顶、屋檐下忙着筑新巢,蜂鸣蝶舞,满眼春色,处处涌动着灵动的气息。此时的我真正感受到了春天的老屋所带来的无穷欢乐。
夏天的老屋带来了清凉。老屋的墙和壁子都是用土墼垒的,前后外墙都足有50公分厚。夏天再炙热的阳光也晒不透,热气吹不进。即便在很热的天气里,一走进南北通透的老屋,顿然有一种清凉之感。过去在炎炎的夏日里,面朝黄土背朝天劳作的亲人,总想尽快干完农活回家乘凉,尽享夏天的老屋带来的舒适。
秋天的老屋满载着收获。老屋的庭院里种满了果树,长势喜人,硕果累累,满院瓜果飘香。一到秋天,与老屋同龄的龙眼葡萄树就发起了“龙”威,只见在半空挂着一嘟噜、一嘟噜,像珍珠,似玛瑙的葡萄,煞是好看,令人垂延;谢花甜梨甜了,花皮子苹果熟了,李子羞的脸红了,一个个大红石榴绽开了笑脸,多么诱人,忍不住就想伸手去摘。遥想当年美妙的中秋之夜,皓月当空,一片胜景,皓月从遥远的天空探过头来,透过果树的枝枝叶叶,斜照到庭院中央。我便在葡萄架下支起了圆桌,父母摆满了美酒佳肴,全家人围坐在明月下,父亲顺手剪下几嘟噜红艳艳的葡萄,顺手摘下几个熟透的苹果、甜甜的梨,祖母迈着“三寸金莲”,从她亲手栽的石榴树上摘下几个喜人的大石榴,喜滋滋地放到桌上。全家人品着自家葡萄酿成的美酒,尝着自家树上结的果实,交谈着丰收的喜悦,感受着丰收的甜蜜,尽享着秋天的老屋所带来的欢乐。
冬天的老屋带来了温暖。老屋的东间盘着炕,盘炕有很大的学问,炕盘得好,锅头里的火很好烧,烧的炕就很热。但不会盘炕的人,盘的炕就不咋样了,不仅火不好烧,光冒烟,炕还不热。心灵手巧的父亲,总是自己盘炕,走烟很好,锅洞里的火很好烧,每天把炕烧得热热的,晚上往上一躺,身子被热炕一煿,感到特别温暖舒服。老屋的西间改为两间通间,摆着一张床,墙上装上了暖气包,寒冷的冬天,把炉子生得旺旺的,感到特别的温暖。特别是到了大雪纷飞的三九隆冬,屋外是“大雪下得涌,瓦屋白草岭,黑狗身上白,白狗身上肿”的寒冷,屋里是“炕暖屋暖人心暖”的温暖,屋里屋外两重天,感受着不是一个冬天,感受着冬天老屋的温暖。
述说着老屋的春夏秋冬,伴随着老屋度过几十年,品味着老屋的冬暖夏凉,感受着老屋的遮挡风雨,老屋与我老相识,我与老屋老感情。
后来,随着时代的发展,老屋也在不断更新,木棂子窗换成了玻璃窗,笨重吱扭的大厚换成了玻璃门,土炕换成了床,还铺了地面吊了顶,老屋虽说变成了新模样,但老屋的底色还在,那种老感情依旧,滞留在我心中的还是那栋老屋的老样子。
父亲对老屋是有感情的,总是不舍那老屋。每每我和妹妹想留他在小城久住,他总是以“家里有事”“小狗在家不管不行”“在这住时间挺长得了”为由,往往住个一月左右就想回家,怎么挽留也不行。我想,父亲那是想家了,在钢筋水泥组合的方块里,很少有他熟悉的朋友,他是想他的老屋,想他在老屋里一起拉呱的老伙计们,他离不开老屋,他对老屋的感情是很深、很深的,一旦离开久了,就会想它。
父亲的老屋,那是父亲的寄托和深情,也凝聚着我的美好回忆。今天把它写出来,既是将老父亲内心的感情表达出来,也是我对老屋感情的自然流露。
老屋抒情美文 篇13
老屋处于安阳城里偏中的位置。
刚记事儿时,我拉着奶奶那只残疾的手,就曾经从那间老屋前经过。放学后,我非常小心地捧着花一分钱买来的一小勺煮黄豆。由于怕自己贪吃,不等走到家就将好不容易买来的煮黄豆一下子吃完,我给自己立下的规矩是,吃一个黄豆走5步。依我吃黄豆数步的经验,那时,一般人家的屋子都比较小,大概走10多步,也就是能吃上2个到3个黄豆,就能走过去了。可是,在走过这间老屋时,却让我有理由高高兴兴地吃了6个黄豆,所以至今我还记着。现在推算起来,大概当时是用了30多步才走完的。
依稀记得老屋当时就是非常破败的样子,从没有见过屋里有人。也曾经拿着手里的半支粉笔,从鼓楼影院看完电影出来,一个门上画一道儿,想确认一下从影院到家需要走过几个大门口。这种举动也可算是儿时的一种游戏吧。但那时,每次走过那个门时,总是需要鼓起勇气跑上前去,匆匆地画上一道儿就跑,一秒钟也不愿意多停,甚至对着那两扇漆黑漆黑的大门,也是没有向里望一眼的勇气的。
那个黑洞洞的门后,隐藏着什么,屋里地面是砖的?是土的?是木头的?还是大理石的?屋里挂着什么画……至今,儿时的这一个个的谜,在30多年过去之后,对我还是一个个的谜。
我因为常从那间老屋门前经过,便对那厚厚的有些被风化的砖,以及那有些破损的墙,都是那么熟悉,以至于我在30年后,还是一下子就认出了老屋。
为了能看到老屋,我常常要挤出时间专门乘从老屋前经过的公交车,为的是能远远地望上一眼,使我重新回到童年时光,那条老式的街道,那棵长了很多虫子的“流泪”的老槐树,那个坐在街道口像一个雕塑的灰白头发的老人……这时,我的过去,好像被圈进这间老屋里去了。眼前,没有了老式的街道,没有了沧桑的'老槐树,那雕塑般的老人恐怕也早已作古,唯一能带给我童年回忆的恐怕就只有这间老屋了。
老屋在被锁了30年后,还能成为我祭奠过去时光的参照物,是我万万不能预料到的。老城的往事已渐渐被淡忘,但这间熟悉的老屋,却依然让我如此动心、动情。
在心里,我盼望着有一天,老屋的门被打开了,窗户上重新贴上了洁白洁白的窗户纸,一个将头发梳得一丝不乱的神清气爽的女人推开了窗,将一盆刚刚浇过水的仙客来放到窗台上,然后,面对熙熙攘攘的大街露出一个幽幽的微笑。
我知道,一个30多年前在老屋门上画粉笔道儿的小女孩儿,在恍惚之中,都已是中年,那间老屋里还有能发生故事的机会和力量吗?恐怕……但我在心里想,说不定在某一天,老屋里会有奇迹发生。
老屋抒情美文 篇14
我在每天度日如年的煎熬中总算熬到了五月份,终于得以向公司请假数天返回老家一解思乡之苦,期间抽空与夫一起去了趟自家的老屋。
屋前的空地上杂草丛生,屋后的红砖墙上爬满青苔,这是一座老式的两层红砖黑瓦的房子,房子前面是一条公路,左右两边和屋后是各种果树,还有些我说不出名字的杂树,房子已经闲置很久了,因为它的主人也就是我们搬家了,无人打理的房子看起来脏兮兮,如果碰上下雨天,屋内可能会四处漏雨,相比起如雨后春笋般涌现的新式房屋,这房子像一个历经沧桑满脸皱纹面容黝黑的老人。
我推门进去,屋内光线晦暗,泛黑的墙壁彰显着岁月的日久年深,满屋的霉味与蜘蛛网,墙角霉迹斑斑,我楼上楼下走进每间房看了看,每一个角落都曾留下过我无数的印迹,房子里尚有一些旧陈设,生火做饭的炉灶,几件破旧不堪的家具,地上孩子们玩过的小玩具,一家人或其乐融融或偶起争执的画面都清晰再现。
一次我做菜,我平时厨艺不佳很少做菜,当时正做着一道鱼,我问婆婆这鱼里可以放姜吗,
婆婆说当然可以,我说我也一直认为是可以的,我娘家妈妈几乎在每样菜里都会放姜或蒜之类的,可最近从村里人那里听到一种“鱼不放姜肉不放蒜”的说法呢,
婆婆笑了笑告诉了我完整的这句话,“鱼不放姜肉不放蒜,就怕厨子不放”,
我恍然大悟说原来后面还有半句啊……
在场的夫与公公都被我逗笑了,我与婆婆也笑了……今天这方水土没有变,我们没有变,遗憾的是,我们的身边少了一位可敬可亲的老人,公公在去年因一场意外已经离开了人世。
我拿走了我此行的主要目的——一把琴。
当我离开时又回头注视了老屋良久,在中国农村,在八九十年代,这种房屋也曾风靡一时,公公婆婆在没有任何祖业可继承,没有任何资助的情况下硬是凭着一双手在村里最早一批建起了这种房子,他们是典型的中国老百姓,具有中国人特有的'吃苦耐劳坚韧不拔的品质,为了儿女们一生面朝黄土埋头苦干,老屋后来又曾经过他们几次改建,才有了后来的宽敞便利,可以说老屋承载了他们一辈子悲喜的故事。
只是时代发展了,人们对居住条件有了更高的追求,这种房子不可避免慢慢被外形更漂亮室内更便利的新式房屋取代,我们的老屋终于也被扔弃在了这里,想起上一辈为这房子付出的心血不免让人心绪起伏。
岁月之河缓缓向前,人都要向前看向前走,带不走的留在回忆里,日出而作日落而栖,春华秋实,年复一年,祖祖辈辈都是这么过来的,无论世态如何变迁,不变的是世世代代劳动人民的情怀。
老屋抒情美文 篇15
狂风卷着暴雨,象无数条金色的鞭子,猛烈地抽打着门窗,不锈钢的防盗门嗡嗡地响,第六感觉告诉我,老家那老屋,这回是无论如何也保不住了。日降雨量300毫升的大暴雨,不说我们这一代,就是从爷爷的爷爷那一代人算起,恐怕也是第一次。古诗云:"久雨藏书蠧,风高老屋斜",再好的房子如果没人住,尽早也是要倒塌的。老家那房子,自从父亲走后,10多年来,便孤独地承受着风雨的侵蚀,几年前,墙体便出现了裂缝,接着,一根檩子断了,房顶的一角露了天,遇上这样的特大暴雨,结果是可想而知的了。
清明时节,我回到老家,给父母上完坟后,来到老屋的废墟旁边,目睹着老屋的残砖断瓦,默默感受着老屋淳厚温暖的泥土气息,我突然有一种现实被抽空的感觉,一种莫名的惆怅涌上心头。
老屋究竟有多老?父亲没说过,我也没查过。我只知道从我懂事的时候起,我们这个李姓屋场就有新屋老屋之分,老屋比新屋地势稍高一些,中间隔着一口蒿笋塘。随着子孙的繁衍,房屋不断扩建,蒿笋塘被填平了,新屋和老屋便实行了无缝对接。老屋原来有上下两个堂屋,叔父成家后,上堂屋那边的房子给了叔父,父母和我们六兄弟住在下堂屋的三间房子里。现在的老屋,实际上是在原来老屋的宅基地上改扩建的,年令比我还小。
对生长在城里的孩子们来说,老屋似乎并没有什么可留恋的,它不过是傍山而建的一栋普通农舍,土墙青瓦,杉木门窗。既没有青山环绕,碧波荡漾的'美景让人流连;也没有雕梁画栋的亭台楼阁供人欣赏,更没有叹为观止的文化古迹让人演绎,即使不倒,也卖不了几个钱。但是,在我们心中,感情这个东西是无法估价的,就象"儿不嫌母丑"一样,老屋不但寄托了父辈对儿女福佑和期盼,而且也凝结了我们这代人的心血和汗水。老屋扩建的地基是我们一担担土从烂泥塘里填起来的;老屋的砖瓦,是我们挖土拌泥一口一块做出来的;老屋的木料,是我们一步一颤从几十公里路远的山里买来的。老屋的一砖一瓦,一木一梁都注入了我们的灵魂,它和父母连在一起,成了一种血浓于水的情节,不管你走多远,不管你漂泊多久,他都会牢牢牵住你的心。可是现在,它已经容不下"从前------"这样的故事了。
老屋倒了,它倒得悲壮。
它来到这个世上,本身就先天不足,没有钢筋的支撑、没有水泥的庇护,除了半截经过火炼的红砖外,几乎都是原生态。赤身裸体迎击狂风暴雨,霜刀雪剑。几十年来,尽管伤痕累累,它把眼泪藏在心中,坚持屹立不倒,这次,它拖着摇摇欲坠的病体,与百年不遇的强敌决斗,终于倒下了。就象一个身受重伤的战士,面对力量比自己强大数倍的敌人,他用最后一点力气,打出了枪膛里最后一颗子弹,然后倒下了。他是英雄!
老屋倒了,它倒得其所。
它本是水田中肥土层下的一层粘土,被主人发现后挖掘出来打造成合适的形状,用到了合适的地方,便成了屋。为报主人知遇之恩,它以有限的空间,接纳和承载了主人家三代人,在这里,它送走了两位坚持与自己相伴终身的老主人,在这里,它见证了少主们一个个成家立业,从为人子女到为人父母;在这里,它见证了第三代人的出生成长,然后看着他们一个个走出家门。它为主人一家付出了自己的一切,直至他们搬进新居才了无牵挂地倒下,它已完成了自己的历史使命。来之于土又归之于土,这是它最好的归宿。
老屋倒了,它倒得刚义。
老屋知道,它存在的价值,就是有人居住。"没人住,毋宁死",这是它的生命信条。自从两位老主人去世后,它就知道自己的大限快到了,因为狭小的空间已经无法满足主人一家人子孙繁衍的需要,就象当初它替代原来的老屋一样,它也必将被新一辈所取代。它不想顶着落伍者的代号苟活于世,也不想用残缺不全的病体博得世人怜悯。"士为知己者死",能够读懂自己生命密码的就是躺在不远处坡地上的两位老主人,于是,它义无反顾地选择了回归。
老屋倒了,它静静地躺在大地母亲的怀里,与离它不远的二位老主人相依为伴,默默地注视着从这里出发四处闯荡的子孙后代,它带走了寂寞与忧伤,留下了质朴与纯真。它用自己特有的方式,把一股浓浓的乡情注入了它所承载过的游子心中,让你牵挂、让你眷恋、让你回归。这种乡情将伴你一生并延续子孙,直到永远。
老屋抒情美文 篇16
老屋很老,它的年岁比我的年纪还要长久。而今老屋却已斑斑驳驳,虽然还不至于倾倒,但确实像一个人已经苍老了,苍老得只能在那静静的坐着,而不能发出任何声响。淡淡的阳光照射在老屋的身上,恬静而厚重,那道风景是我永远为之记忆的最美画面。
老屋与自然结合的那么完美,用木头支起的架子,用泥土夯实的土墙,用瓦片盖起的屋顶,门槛也是木头打造的。地板也是用石板铺砌的,老屋外面一个小小的空地,晴天便能收集许多的阳光,整个老屋也就显得亮堂堂的了,每间屋子都充满了阳光的味道。屋子里摆放的那些老家具,黑黝黝的,已经看不出本色,阳光反射在上面,顿时焕发了生机。屋子后面是一大片茂盛的树木,树木中夹杂着高高低低的竹子,这样一片绿色自然吸引了大群的鸟儿栖居。当然也吸引了我们这群曾经的孩子在树林中玩耍。逮竹子上的甲虫,放在火中烤着吃,爬上树去掏鸟窝,挖掘蚂蚁的巢穴,有时还去追逐在林中乱窜的蛇。每一种快乐都是让人回味的。而老屋在这片树木的依托下,愈发肃穆而庄严。
不知道老屋是哪辈祖先用双手建立起来的了,也不知道祖先为何要选择这个地方来建一座房子。我能记事的时候,看到的老屋已很衰败了。墙体上的土有些脱落,屋顶也开始漏雨,老鼠也开始在老屋中渐渐多了起来。祖父召集我们全家说,房子现在已经很旧了,我们修修吧。这个建议得到了全家的响应。祖父是个木匠,在我眼中他是一个很能干、很务实的木匠。于是全家都被动员了起来。最小的我自然干不了力气活,只能帮着母亲在家抱柴禾。看着大家热闹的劳动着,亲戚们也来帮忙,我也总想做点什么。可是实在没有适合我做的,只能在旁边看着。祖父在房梁上,指挥着那些修房的人,俨然将军指挥着士兵。祖父的木工才艺是没人怀疑的,他曾经带过很多徒弟,如今这些徒弟也早已自立门户,又带了许多徒弟,老屋俨然成了他们师徒表演的舞台。很快,老屋被修葺好了,坚固了许多,也美观了许多,老屋重新焕发了光彩。
老屋静默着,静默着,带着我走过了一生中最难忘的时光。在老屋中我呱呱落地,我蹒跚的学着走路,我淘气的撒娇,我被父母责骂,我高兴,我哭泣,我忧伤,我快乐,我彷徨,它盛满了我全部的情感。从我记事时,我们一家就在这老屋中生活了。然而有一天,祖父终于倒下了,我眼睁睁的看着他到了另外一个世界,他走的平静而安详。或许有一天,我也会倒下,我也想在老屋中倒下,也想落叶归根。
老屋被人抛弃了,周围的邻居们,把老屋一间间推到,泥土用来铺路,木头用来生火,最后老屋彻底从眼前消失了。而钢筋和水泥建起的楼房却拔地而起,一间间都宽敞、明亮,着实漂亮大方,比起城里人的房子更加大气。然而房子中的'人却越来越少了。那么大一幢幢的楼房里,留下的只是一个个孤独而无所依靠的老人。我确实不止一次听见这样的事实,老人死在山坡上,最后发现的时候,已经面目全非了,儿女没有一个在身边,这样的悲剧着实让人心痛。我们能把房子建得更好,为什么不能把家的氛围建得更好呢?那么多人从老屋中走了出来,一路跋涉来到城里,为什么就不能回老屋看看呢?老屋中还有我们的童年,我们的父母,我们的亲人,我们的根啊。
终于有一天,父亲说,攒点钱把房子重新修了。我说,这样就很好,等我退休了,我还要回去住,修再好的房子,也比不上有一个温馨的家。父亲无语。
老屋抒情美文 篇17
短短几天假期,说走就走。终于在这个深秋收我踏上回家的路。长长的铁轨,高铁疾驰,一路风光转瞬即逝。其实,心早已回到家里,此刻怕已坐在老家的炕头品尝母亲做的手擀面和肉臊子!
一路风尘,下午才到家,感觉一切还是我离开时的模样,没有太多的变化。兴许,是我离开的那么多年,真的把她疏远了吧!
稍事歇息,我便提议要回老屋看看,虽然已无人居住多年,可总感觉还有什么还落在那里,那里有我最好的童年记忆。
老屋,在前庄一个叫“大街门”的地方,地势低,交通不大方便。记忆中,那是一个很热闹的地方,耍猴的、说书的、闹红火的、大小孩儿打闹的,特别是农闲时节,每到晌午时分,邻居们便三三两两的蹲在树荫下,筷不离手,话不离口,连吃边聊,有滋有味,有时候连开生产队小会也选在这里。
如今真的是今非昔比。
随着一批人重新选址盖了新屋,又一批人老的老,去的去,“大街门”着实被掏空了。除了那些残垣断壁,旧门楼子,可以说但凡能走的都走了。我家的老屋也是,像个孤儿纹丝不动在那里一呆就是十多年。
说起变化,可能最多的就是院里从前栽种的各种梨、杏、桃子个个都结了果实,还有桑椹、樱桃年年会引来不少捣蛋的孩子连吃带拿,父亲几乎没去拾掇,任由孩子们在树下玩耍、游戏。
老屋,曾经那么熟悉的面孔,如今却变得千疮百孔。屋檐上的瓦片儿四处狼藉,鸟窝、蒿草随处可见,就连那“猫爪草”也是见缝插针,楞是在瓦缝间挤着它庞大的身躯。
东屋的墙面渗水了,成片的泥皮从上面脱落下来,变成墙角一堆厚厚的淤泥,一只蛐蛐正好奇的从洞里探出脑袋,注视着我这个不速之客。墙缝里有一棵麦苗,迎着风伸了个懒腰,像是招呼我:你回来了!老黄牛悠闲地反刍着它的幸福,也许是看到了我,竟也一个劲的点头。还有院角的樱桃,记得栽下它的时候还是个独苗,如今倒也霸占了大半个院落。
朦胧的天空,透着阵阵凉爽的气息。站在梧桐树高大浓密的枝干下,那些曾经一起长大的岁月,顷刻便浮现在脑海。想想从前,每次回家,姊妹几个都要围拢一起,争着抢着要我从远方带回的小吃……而此时,分明已是又一种境地,梧桐树长高了,奶奶走了,姊妹们也都为各自的生活打拼着忙碌着,唯有记忆还一如继往的在心里辗转、回味。
奶奶在世的`时候最疼我。记得那年,奶奶已近古稀,闲暇的时间常和邻家几位大娘在老屋火炕上搓麻绳、纳鞋底。我还是个五、六岁的小不点,整天就知道缠着奶奶要好吃的(无非是看到和自己一样大的孩子兜里都有烤馍馍片儿)。当时的农村,家里能吃上白面的人家很少,三餐大多以杂粮为主,有时候,煮一锅南瓜、红薯也是一家人的香饽饽。再就是挖苦菜腌一缸浆水酸菜,即便是现在那都是很美味的东西。无奈,每每我哭闹,奶奶就会烤几个玉米面疙瘩做我的零食,有时也炒一把豆子或者玉米粒,我揣在兜里足能炫耀好一阵子。
真的不敢想象,住了几代人的老屋,会变成如今这副模样。
从老屋回来,母亲端一碗红糖水,说让我喝了解解身上的倦意。比起父母亲常年在乡下耕种田间,仅仅坐一天车且敢说劳累!只是,看看屋里屋外的摆设,再看看父母,满头白发,皱纹也横七竖八趴满脸颊,却仍不能有一天停歇,心头不由平添了不少牵挂。
所以欣慰,不只是因为空荡荡的屋里又听到久违的欢声笑语,而是,终于看到这个曾经苦难的家正一天天走出泥泞,迈上新的起点。
短暂的相聚又要分离。临行前夜,一直都是那种浅浅的睡眠。
北上的班车渐行渐远,从车窗望去,老父亲依然站在原地向车行的方向目视。一次一次就这样分别,泪总是无声的流在心里。
老屋抒情美文 篇18
灰色的水泥外墙斑驳的纹痕交错,朱漆的大门早已片片剥落。门口对立的两方石凳在时间长河里被点滴雨水亲吻,留下一洼又一洼水坑。
“已经八年了!”外公粗糙的手掌摩娑着看不到一点金属光泽的黑褐色的门环,久久未敢推开。
“是啊,八年了呢……”趴在石凳上的小表妹瞪着大眼睛望着我们,显然,她对这新鲜的地点充满好奇。
“吱呀——”门终于还是被推开了,眼前的景象熟悉而陌生。
阳光顺着天窗垂直打在天井上,潮湿的井壁已附上了一层层青苔,还有一只蟾蜍在井底跳来跳去。一向惧怕这种生物的.我居然只是麻木地盯着前方。昏暗的光线下,是一张佛像,供桌上的瓷佛、香炉早已结下厚厚的灰尘。努力仰头,不让泪水下落,却见老纹若隐若现的房梁,回忆像打翻的砚台,黑色的墨汁肆意流淌,来不及收拾,那就让它流淌下去吧……
“嘻嘻,哈哈……”伴随着一串串笑声,我看到坐在“秋千”上幼时的我笑容格外灿烂,银发苍苍的老人凝视着我笑得合不拢嘴,露出几颗仅剩的稀疏的牙齿,时不时伸出手推上一把。“你等等,我给你拿好吃的。”笑意盈盈的老人拖着年迈的身躯踩着“三寸金莲”快步走进偏房,捧着一碗洁白的炒米迫不及待地交到了我手中,张着嘴,睁大眼看我把它吃完,然后绽放出小孩子般天真的笑……后来,画面中一直站在“秋千”旁的那位老人永远地走出这幅画了;再后来,那个被麻绳吊着拴在房梁上的圈椅也被人取下了,徒留幼小的我站在原地不知所措……毫无防备的我,只得任泪水横流。
推开了一扇木门,穿过长廊,便听到稚嫩的读书声。“昨夜入城市,归来泪满襟。遍身罗绮者,不是养蚕人……”走近一看,一个扎着羊角辫的小女孩眼神战战兢兢背诵着,一个挺拔的背景站在窗间,手拿一本书,仔细听着。那是小时候的妈妈,真可爱!那站在窗边的一定是严厉的外公啰?转身看看妈妈,却发现她正捧着那本残破的《唐诗三百首》细细想念,嘴一翘,笑了,眼角有细密的纹……
“你回来了,快点洗手,我饭已经做好了。”闻声回顾,却见一短发梳得干脆利落的女子接过挎进门槛的男人手中的布包,替他整整衣领,我望向十指紧扣,笑容似蜜的外公外婆,会心地笑了。
“这老屋已经旧得不行了。”望着土墙上的裂缝,外公一声长叹。
“那就卖了罢?”一旁的同乡老人眼中闪过一道狡黠的光,听舅舅说他对这块地理位置优越的土地惦记已久。
外公没有说话,只是摇摇头,表达了一家人的心声。
我的襁褓,我的外婆,妈妈的童年,外公外婆的爱情与亲情,永恒、难忘的老屋,怎么轻易卖给外人呢……
老屋抒情美文 篇19
那些人,那些誓言,那些故事,那面斑驳的墙壁,或许,我们都在变,而不变的只是那些最珍贵的回忆。——题记
回到曾经住过的大院,感叹时间过的很快,搬了家,却没回大院,有种怀念原来小时候的生活。我穿过一片白茫茫的操场,去了小时候常去玩的“礼堂”,或许那不应该称为“礼堂”,外面黄色的漆掉了很多,露出一块一块,浅黄的漆,远远一看,很像一个巨大的小丑,门前还挂着一颗很大的五角星,或许是因为日子久的原故,原先鲜亮的红色也已经变成了如今的暗红色。偶尔有几个小孩子过来闹一阵子,然后又嘻笑地走开,或许,在他们看来,这是一个破旧不堪的大房子,而它却是我儿时的快乐伊甸园。我触摸着那冰冷的墙壁,上面有好多小字,有的是稚嫩的字体,有的是漂亮的楷体,而内容则是诗呀什么的,我试图找到小时候,我、小诗、还有瑛子写过的小字,我在几面墙上都找过来,却没有发现,很失落,我低着头试图从地上发现点什么新东西,猛然想起,去找我们写过字的角落,我以为再也找不到曾经的记忆了,这些珍贵的东西,却在不经易间,重新恢复到原来的位置。我摸着那几行模糊的小字,而在我心里却好像重新描过一般。那几行稚嫩的字体,那些温暖的`话语,“阮阮、小诗、瑛子永远是好姐妹,永远勇敢,快乐。”我摸着那些曾经定格的美丽画面哭了。
“小皮球,香蕉泥……,”那些画面,三个扎着小辫的小女孩,一起跳皮筋,踢键子。当只有一个糖葫芦也会分着吃,一瓶汽水也会一起喝的日子好像再也回不来了,三个女孩长大了,不会再在一起跳皮筋,喝汽水了。时间带走了一切,瑛子去了另一个城市,是因为父母工作调动的原因,小诗也因和我不同校而很少联系,那些事情就真的过去了吗?我却不知道。我从口袋中摸出笔,在那些稚嫩的字体旁边加了一句话。“阮阮,小诗,瑛子永远都是好朋友,但什么时候再相聚?”写完后,我离开了那间老屋,那个曾是我们快乐的游乐场的地方。
日子一天一天坚决地走了,不回头,也不停息,而去老屋的那件事,也渐渐被我给淡忘。或许人生真是是上天安排好的,分别的那么久,也该有一次相聚。半年后的一天,我接到了瑛子的电话,她说她回来了,她去过原来老屋的那间“礼堂”也看到我写的话,说我们三个出来聚一聚,五年后的相聚有种说不出的感觉,我、瑛子还有小诗,都说应该去老屋看看,我们三个到了礼堂门口中,我大声喊:“我们看到五角星,应该说什么?”随后,我们三个一起大喊:“我们永远都是好姐妹,我们要勇敢,快乐。”那些曾经刻在冰冷墙壁上的温暖话语。此时又在我耳边响起,然后我们紧紧拥抱在一起,那一刻,我突然觉得,每个人的记忆都是清晰的,原来以为自己遗忘的某些事情,却发现并没有遗忘,只是深埋在内心深处的某个角落,不为人知,那个只有自己听的见,看的懂的地方。人生的书,我看到了一半,而翻到前边,故事还是那样的动人,而这些故事,是因为有我们三个,才变得那么美好。
怀念那些人,那些事,那些曾经温暖的话语。因为我们都是黑夜里的一盏明灯,只有互相发热,发光,发亮,才能照亮整个世界。
老屋抒情美文 篇20
那算得上是一方净土,可不知什么时候盖起一间屋子,屋子不算大,却为几代人遮风挡雨。岁月忘情,屋子渐渐破旧不堪,它始终还是被遗弃,静隐于喧噪的都市中,破旧而不起眼。
我站在老屋外,它旁边的建筑高而华丽,这老屋如鸡立鹤群一般,没人会去关注它。可我却能准确无误找到它。老屋啊,是你在呼唤我吗?它不答。双眸有些失神,老屋在眼前晃了几晃,似隐似现的字,可字迹却被岁月销磨得难以辨认,也许这就是父辈们才会淡忘了这间老屋吧。
我徒步走进老屋,地面凹凸不平,院子里的老树陪老屋很多年了,树上的鸟巢风吹欲倒,而且少了许多生气,就和这老屋一样。里面的房子,蜡黄而残破的墙面是风的杰作,灶台是烟的画板,屋顶是阳光的通道,连烟囱也被时间雕琢了,看来,老屋的确老了。
我不知自己为何会来这里,以现代人的思想,我怕亵渎了老屋的古朴,也怕老屋玷污了我的安逸本性。
地上那些散乱的砖,我轻抚,尘灰不舍,沾上指尖,算是个问候,亲切又陌生,想必长辈们就是靠这些砖头修补老屋吧,可现在已经没有必要了,它“老”了。
我站起身沿这墙壁摸索,进到老屋最内的那间房间,整间屋子没有太多光线,暗暗的'一片,偶是瓦出有它来访罢了,荒废,地面为绿草提供生存的机会,不惧自己肤破体裂,墙角淌入几股死水,连旁边的小草也没贪惜它,见死水,我就觉得老屋还不算可悲,至少有东西和它一样。再绕老屋走几圈,我没有什么浓浓的感情流露,只觉淡淡的温馨化为几缕缈烟。
那间房间,缈烟随我离开是消失了,我还记得这里有曾祖父的笑脸,也许它想告诉我这是我的追忆所吧,可又好像不是。
我不知道它想告诉我什么?或许我也不稀罕知道吧,我……也许岁月早晚也会把我从这个世界抹灭,即使知道也只是瞬间吧,我愚钝,还是让我的后代来寻访它想说的话吧。
走出院子,那树还在,那鸟巢还在,只是这时突然多了几只小鸟,戏游有于简寥的树枝上,它们还迷恋那个鸟巢,迷恋它们那个家,眼神随着风儿,到那一枝头,可笑它们不会重新找一棵高大的树啊,那样它们会过的更快乐一些,它们太傻了,也许正因为它们不是人。
【老屋抒情美文】相关文章:
青春抒情美文12-17
抒情美文摘抄10-18
父亲节的感悟抒情美文01-21
抒情美文摘抄3篇10-18
亲情都去哪儿了抒情美文(精选21篇)09-26
谷雨诗意浓抒情美文(精选29篇)04-21
老屋的作文03-18
老屋优秀作文03-02
老屋的竹林作文04-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