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过来的旧人美文
1
有一度,我对初心这件事抱有质疑。
想来可能原因有二:
一是见多了成功人士一脸轻描淡写地说,我总是对我的员工说不忘初心,要奋斗,要记得你们为何到这里。
或者在杂志封面上,企业家目光如炬的眼神旁总要配几个字,初心不改,砥砺前行。
二是这些年,我被大多人说你改变了初心。
搞得我隔三差五就要反省,回想自己的初心是什么,结果发现有的不过是当初想要好好写文的心。
后来我察觉到,人们在指责别人没有初心时,有一个绝大多数立场是,你没有满足他们最初对你的期待和幻想。
在他们的想象中,你应该是个怎样的人,他们以为,这种想象出的东西,就是你的初心。
小的时候,我很喜欢听磁带,省吃俭用,攒钱买各种专辑。
晚上躲在被子里,塞上耳机,听喜欢歌手的新歌,举着手电筒,看专辑里的歌词页,会使劲闻那种刚拆封的纸张味道。
那时我想,长大后我要买好多好多磁带听。
万万没想到,现在听歌点几下鼠标或屏幕就可以了。
我的初心是什么?是磁带吗?
不,是那种心情。
初心的原始定义,是初学者的心。
是那种对世界充满好奇,渴望在单调的生活里听到不同的声音,想改变自己波澜不惊生活的急迫,还有急切想要跳出自己的井,渴望前往更宽广的世界。
初心,应该是最初的那个“为什么”。
我有一个词去替换它:回归。
2
听起来什么初心什么回归很简单。
但细想之下,人们其实总忘记最初的为什么,甚至压根没有想到。
曾在某篇文章里看过这样一个故事。
一位教授对自己的学生说,假如你们上山砍树,恰好面前有两颗,一颗粗,一颗细,砍哪个?
学生抢着回答:砍粗的。
教授说,如果粗的那个不过是普通的杨树,但细的是红松,砍哪个?
学生毫不犹豫地回答:砍细的。
教授接着说,如果粗的杨树是笔直的,但细的红松是歪歪扭扭,砍哪个?
学生犹豫了一下回答,砍粗的。
教授又接着说,如果粗的杨树上有一个鸟窝,窝里还有刚出生的小鸟,砍哪个?
学生终于忍不住了,教授,您到底想问什么?
教授笑着说,你们怎么没有人问,为什么要砍树呢?尽管我的条件不断改动,但结果应该是取决于你的动机才对。
假如动机是取柴,那就砍杨树,假如动机是做工艺品,那就砍红松。
不管是否有其他外在条件,如果最初动机明了,一切都会简单起来。你就不会去犹豫到底砍哪个,当然也不会平白无故拎着斧子去砍树。
我们经常会被各种现实条件迷花了眼,各种树,各种草,各种外在的变故和突发情况,让我们应接不暇。
慢慢的,我们就会在不断接受和处理现实生活时,忘记了那个最初的“动机”。
那个动机如果不能时常在心里提醒,你就会在一个突然安静的时刻,猛地一下回过神来,然后不知自己为何在这里,为何活着。
所以,在阶段性成长中,除去允许和结束,回归是最为宏大的命题。
3
我有一个观点,不知是否妥帖,放在这里与你探讨。
社会高速发展,它有利有弊,利的方面不用多说,弊的地方是它在加速改变和抹去我们的初心。
人们遗忘的速度开始变快,而这种改变我们又无法当下即时察觉。
人们对于时间的概念逐渐模糊起来,以为短平快就是最高效率的方式。
我们开始用高效去面对自己的生活,反倒渐渐忘记了一些最初的东西。
高效会让很多东西变得廉价起来,它不再昂贵,自然也不必再需要我们付出多少成本。
曾经我买磁带,需要攒很久的钱,还在晚上偷听,那种格外激动的心情至今难以忘怀,但如今听一首歌的感受却不能同日而语。
曾经我们爱一个人,车马邮件都慢,用许多时间思念和等待,科技尚未改变的距离让我们更珍惜眼前。
那时,慎重是一个日常的词,因为一言既出即是承诺。
而现在享受技术带来的便捷,让我们的付出和对待某些人事变得随便和慵懒起来。
视频替代了见面,微信替代了书信,爱情正在贬值,人的价值观也在悄无声息地发生变化。
现在人们去想怎样匹配更好更获得利益的生活,想得到有更好条件的爱人。
但试着去回想一下,在你曾经最初的心情里,其实只是想得到一份真爱,得到一种理想的生活。
技术带给我们虚假的那种靠近,其实更像是一种隔离。
它像是一个个的透明玻璃罩,罩在我们的身上,让我们忘记内心真正的需要。
我们在各种社交平台上,将自己撕裂成不同的碎片,将那些宣泄随意丢在路上,等着过往的陌生人捡起,发起一场不到十分钟的交流。
这里面没有真正的表达,没有所谓的思考,有的只是彼此并不接近的一次眺望。
有句话说:真正的关怀与传递,是一个完整的独立个体才能完成的事情。
4
回归,是让自己回到最初完整的那种境界。
它有两个益处。
第一,它能让你更快察觉自己的真实动机,并能发现生活中更多细微的美好。
昨天我举了牛奶打翻的例子。
我说,你要允许牛奶打翻这件事发生,并且尽快收拾干净,结束掉这件事。
但结束并不是真的终结,而是另一个开始。
接下来你应该做的,就是回归到你最初想要制作一杯牛奶的心情,重新燃起那种动机,然后专心致志再去做一杯牛奶。
重新制作时可以规避之前的粗心,还依然保持对牛奶的期待,那么这件事的结果应该就是圆满的。
回归,让你能维稳动机,并不受其他外界因素的干扰,维持好那种最初的心境,会让你做事更加顺利且无杂念。
人在前行的路上,因为逐渐见多识广,人的好奇心、探索欲和敏感度都会下降。
最常见的,就是快乐这件事,变得越来越难。
微博上曾有个话题:让人满心欢喜的小事。
看了一圈评论,我发现那些小事几乎件件自己都遇到过,但那时并不觉得有什么美好。
现在想来,是我的感受能力降低了,我把更多的关注力放在了其他东西身上,我也开始渐渐变得麻木和冷漠起来。
尝试让自己回归,就是让自己重新回忆起最初面对这个世界时的心情。
有人曾说,这叫主动清零,是留白。
也有人质疑,最初的懵懂无知,和现在刻意抹去,算一回事吗?
如果说曾经的无知是天性,那现在的回归,应该就是一种技巧。
一张白纸,和一张涂满颜色但又全部擦掉变白的纸,其实没什么差别。
唯一的差别是,你现在是一个有更多经验的人。
5
回归的第二个益处,是让经历只充实你的人生,但不会成为攻击别人的武器。
人都会变的。
有人遭遇困难就萎靡不振,有人如果有钱暴富就会学坏,有人稍微有点成绩就沾沾自喜,有人被打击后就去打击别人。
而保持不变,最为可贵。
我觉得最有魅力的人,是过来的旧人。
我遇到过一种人,他们身上有岁月的痕迹,经历过许多事,但他们的脸上随时都有淡淡的微笑,眼神清晰,说话声音不大但坚定,对人对事耐心和善良。
他们看起来旧旧的,并不新潮,也不热烈,和现在一般性的赞美都不太挂钩,但他们却散发出一种奇妙的力量。
我和他们相处时,发现他们身上都有一个共同点是:他们都特别善于回归,依然保持着对这个世界的好奇和热忱。
越是经历得多,他们反而越能维持一种最初的状态。
经历是一个过程,这个过程很复杂,来自外在世界,来自自我成长,但它并非考验这个世界,而是在考验自己。
经历其实是验证和填补内心的过程,越走越远固然是好,但越走越深才更有意义。
因为回归而关乎内在,因为内在而美好,才能显示出更多的可能性。
前几天我看到《奇葩大会》的一个视频,快女冠军段林希讲述了自己一路走来的跌宕历程,她坦言,现在她只是想做好音乐,想回归一个歌手的状态。
高晓松感同身受,他说,就是这样,人来人往,人起人落。
他对段林希说,心里装满东西了,你年轻的时候,那叫唱歌,现在,可以叫歌唱了。
6
是的。我们的确看惯了这个世界的熙熙攘攘,也无法阻止这个时代的脚步,我们依然会随波逐流,也依然会做一个参与者和见证者。
但重要的不是谁来了谁走了,谁起了谁落了,重要的是,你是否还有最初的那种心境,你是否还愿意如最初般具有勇气和胆魄。
所有的经历,都应该能转变为你的财富。
我们应该珍惜每一次亲自感受生活的经历,它是一次镀金,好的坏的,都是点亮你星空的光。
好的是星辰,坏的是黑洞。
黑洞吞噬光芒,又会诞生新的宇宙,经历可繁衍进化,它能塑造你的人格。
其实很难说清楚,是我们受过的伤害、未得的遗憾、不能言说的痛苦、还是我们的所得和那些无人知晓的心情,定义了现在的自己。
但生活总会教会你,不应该被那些世事牵引,不应该做一个提线木偶,你应该做一个持灯的使者。
那盏灯,就是你的初心,是你要回归的地方。
夜晚来临,站在高处去望,世界有时仁慈,有时残酷,但你手中的灯不应该熄灭。
它只为照亮自己,但你也因此更清楚地看到了这个世界,这大概就是人间最大的奥秘。
《星际迷航》里瓦肯星人spock有一句名言是:Live long an.
生生不息,繁荣昌盛。
《给青年诗人的信》里有这样一句话:向外看得够久了。它是你现在最不应该做的事情。请你走向内心。探索那些缘由,考察它的根本是不是依然盘在心的深处。
视线所及只剩生活,视线之外才是明天。
做一个过来的旧人,做一个持灯的使者。
回归,用一句诗形容,大概就是:
已识乾坤大,犹怜草木青。
【过来的旧人美文】相关文章:
旧人美文10-06
让过来成为过来美文10-06
新月·旧人06-16
韶华逝旧人以不归网络散文10-06
韶华倾负,旧人不复散文07-11
把筐倒过来散文10-05
搬过来搬过去教案03-04
《搬过来搬过去》教案02-05
搬过来,搬过去教案03-06
换过来去爱作文03-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