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徐霞客游记读后感(通用20篇)
当品读完一部作品后,相信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收获,是时候写一篇读后感好好记录一下了。那要怎么写好读后感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徐霞客游记读后感,欢迎阅读与收藏。
徐霞客游记读后感 篇1
想必大家都听过《徐霞客游记》吧!我也读了《徐霞客游记》。以下便是我读的这本书主要内容与我自己的心得感受了。
《徐霞客游记》主要讲了徐霞客为了考察祖国的山河土地,他自二十二岁开始出游,30年间,东渡普陀,北游燕冀,南涉闽粤,西北登太华,西南游边疆。足迹及于今江苏、浙江、山东、河北、山西、陕西、河南、安徽、江西、福建、广东、云南等16个省区及京津沪等地。《徐霞客游记》以日记体载精详而忠实地记录了徐霞客大半生跋山涉水见闻与心得。
我读的《徐霞客游记之山篇》,大家如果要读整版的买简易版,因为如果要读原版你可就死定了,原着六十多万字,不持之以恒是不可能读完的,我读的山篇就花了我一星期的.时间。如果读原着一二年都是有可能的。徐霞客原名徐弘祖,字振之,别号才为霞客。《徐霞客游记》我发现他是以日记的方法编写而成。《徐霞客游记》它不仅是一部闻名于世的地理巨著,更是一部我们值得观看与品读的山水游记。《徐霞客游记》是以文学价值极高而见称于世,而被人们推为“古今游记之最。”这就是人见,花见花看,车见车要看的《徐霞客游记》。
这便是闻名于世!经徐霞客花了30年之久才写成的《徐霞客游记》。
徐霞客游记读后感 篇2
《徐霞客游记》是以日记的形式进行记录的,作者是徐弘祖。他经过34年旅行而写出的,写有天台山、雁荡山、黄山、庐山等名山游记17篇和《浙游日记》、《江右游日记》、《楚游日记》、《粤西游日记》、《黔游日记》、《滇游日记》等著作。其中让我印象最深刻的事情是他游历过的喀斯特地区的洞穴超过270多个,并指可以根据所见、所感、所思、所想得出喀斯特洞穴的特征,类型及成因,有详细的`考察和科学的记录。难怪现代科学家李约瑟说:“《徐霞客游记》读来并不像是十七世纪的学者所写的东西,倒像是一位二十世纪的野外勘测家所写的考察记录。世界上最早一部记载石灰岩地貌的著作,是中国明代地理学家徐弘祖的《徐霞客游记》。他比欧洲最早对石灰地貌进行考察和描述的爱士倍尔早一百年,比欧洲最早对石灰进行系统分类瑙曼早两百多年。
他将喀斯特洞穴的特征,成因及其类型,详细地描述了出来,并指出一些岩洞是水的机械侵蚀造成,钟乳石是含钙质的水滴蒸发后逐渐凝聚而成等。他在游历黄山时,记录道:初五日云气甚恶,余强卧至午起。挥印言慈光寺颇近,令其徒引。过汤地,仰见一崖,中悬鸟道,两旁绿泻如练。余即从此攀跻上,泉光云气,缭绕衣裾。已转而右,则茅庵上下,馨韵香烟,穿石而出,即慈光寺也。寺旧名珠砂庵。比丘为余言:”山顶诸静至,经为雪封者两月。今早遣人送粮,山羊学雪没腰而返。“余兴大阻,由大路二里下山,遂引被卧。
这里不仅记录了当时的天气状况,地势地貌以及地理位置都很明显。说出了慈光寺周围环境状况,在茅庵附近有很多人在那里祭拜,因此香烟缭绕,从石缝中穿出。那里原本叫珠砂庵,在下雪时,受雪封路2个多月,有个早晨让人送粮食进来供人食用,走到半山腰,人都快被雪淹没了,不得已回去了。
徐弘祖让人钦佩的不仅是他的远见,对地理独特的见解,更是因为他的坚持不放弃,才使得我们今日可以看见这么多宏伟的著作,我觉得我们应该向他学习他的坚定不移的优良品质。
徐霞客游记读后感 篇3
我读完《徐霞客游记》这部书后,我感觉它是一部用“脚”写成的千古奇书!为什么呢?因为这部书是作者用脚“走”遍中国近二十个省的途中写的,所用的时间有三十多年,直到作者生命的结束。
作者徐霞客出身书香门第,他的祖上曾建了一座“万卷楼”来收藏书,这给了徐霞客博览群书创造了很好的条件。可是徐霞客认为一个人要想写出好文章,达到妙笔生花、下笔如有神助的地步,除了破万卷书以外,还必须行万里路!只有身临其境,才能获得真正的知识。就这样,他的一生就在不停息地行走中开始了。在旅行中,他曾遇到过三十多次盗贼,即使这样他也没有半途而废。他曾经在大雪封山的日子登上了天下第一山——黄山的峰顶,就连山上的和尚们也感到万分惊讶!他也曾通过实地考察得出了万里长江的源头是金沙江,而不是岷江……
徐霞客的一生都是在不停地跋涉中度过的,他的一生给我们做出了很大的'贡献。可惜的是:他的大部分作品都丢失了,现存的这部书只是其中的一小部分。但是这也没能影响《徐霞客游记》成为“古今游记之最”!
徐霞客游记读后感 篇4
今天,我读完了刘兴诗爷爷写的《少年读徐霞客游记》这本书,我决定写一篇读后感。
徐霞客走过了雁荡山、黄山、庐山、武夷山、嵩山……等名山;渡过了汉水、石嘴滩、黯淡滩……等河流,实现了他:“大丈夫当朝碧海,而暮苍梧”的愿望。除此之外,徐霞客在爬庐山时告诉我们爬山的时候,要是走人人都走过的大路,见的东西就和大家一样了;只有试一试别人没有走过的`路,才能体会别人体会不到的乐趣。
徐霞客的日记里经常写一些惊险的经历,譬如在武夷山的九曲溪中第九曲附近,那里都是光溜溜的绝壁,只有一个天然形成的凹槽才能通往前方。徐霞客壮着胆子进去,像蛇一样匍匐着前进。
也比如雁荡山中的一座陡峭的山崖,他为了快速返回寺庙,竟然把裹腿的布条连接在一起沿布条下到了底下的石头平台!可,石头平台上根本没有路!他想上去,没想到布条居然被磨断了,好不容易才接上。真是惊险啊!!!
这本书生动有趣,喜欢的可以来读一下哦!
徐霞客游记读后感 篇5
徐霞客是明朝人,徐霞客喜欢读地理和游记,所以,他很想出去考察探险。徐霞客的母亲非常支持他。徐霞客20岁开始游太湖,在外旅游了30年。走遍了16个省和自治区,写成了举世闻名的《徐霞客游记》。
其实徐霞客并不是为了游山玩水,而是为了进行地理探险考察,他在地理学上最大成就,就是对岩洞,溶洞地貌的考察。
现在人们进岩洞很方便,可是徐霞客进了250个溶洞,历尽了千辛万苦。有时他会踩到蛇,差点就被蛇咬。有时迷了路,会找不到出口。
徐霞客走了500多条河,记录了许多资料,特别是关于长江的`起源。徐霞客还知道很多植物的知识,他记下了150多种植物。
徐霞客探险了30多年,终于累倒了。去世时,他的床头放着植物标本和写了30年的《徐霞客游记》。
《徐霞客游记》使我认识到徐霞客是一个做事执着、信念坚定的人,我也要向他学习。
徐霞客游记读后感 篇6
徐霞客自小聪明过人,读书过目不忘,他读书最喜欢涉猎历史,地理和游记一类书籍。但他发现过去地理书上的一些记载由于缺乏实地考察,错误不少。他决心走出书籍,投身到大自然去。
那时候,许多地方没有人去过,准备工作非常重要。徐霞客的母亲通情达理,她不顾年老体衰,为徐霞客准备好各种出行的物品。有一次,徐霞客为了查明大湫瀑布的确切位置,冒着坠身的危险,几次攀登雁荡顶峰。有时,他甚至解下裹脚的足布接起来悬于崖顶,利用它来攀爬上下。
每次出游,徐霞客都用日记的形式记下沿途所见所闻以及内心的感受。这就是举世闻名的《徐霞客游记》
徐霞客为了实现自己的.梦想,好几次陷入绝境,但他并没有放弃,因为他知道自己还有一件事没做完,那就是让自己了解更多的地理知识。这种为了实现梦想不惜一切代价的人实在是少有。
同时,这篇文章还让我了解了大自然会给人们无尽的智慧。
徐霞客游记读后感 篇7
有本书看过了一段时间却怎么也忘不了,《徐霞客游记》,当然被翻译成白话文的版本,配上一些名人的字画、老照片作插图,别有一番情趣。
徐霞客的游记大致可分为两部分,早期的名山大川和晚期的云南风光。读他的游记,关于那些广为人知的事不展开了,在这里只捡几件鲜为人知的小事。
他遭人陷害:
”因为顾行生病不能烧饭,我到外面吃了稀粥,立刻出东门去看望静闻。我本来打算把钱给庙里的和尚,让他买些绿豆和杂米来做粥,再用豆芽菜和鲜姜做菜给静闻吃。但是一追问先前给他的钱怎么用了,才得知竟然没买米,都买面饼吃了。我害怕又会这样,就没给他钱,准备自己去买回来给他,可静闻听了庙里的和尚的挑拨,就同和尚一起用难听的话来伤害我。我只好回来了。“
他路上被劫:
”早晨开船出发,走着走着,忽然有只船顺水而上,追上了我们的船。船上的人大声吆喝着,强行上了我们的船,掀开我们的船篷,并且说要征用我们的.船。混乱中痛打了船夫……所有东西,都被抢劫走了,整条船差不多被洗劫一空。“
他受人接济:
”我在家乡时,朋友陈眉公就写信给云南的唐大来说:‘我好友徐霞客游览天下,现在要去探访鸡足山和大来兄。他绝不同于那些有求于平原君的食客,希望好好招待他’等来到云南省城时,我已身无分文……唐大来虽然贫穷,却把陈眉公的朋友也当作自己的朋友,我在贫穷时得到救济,心存感激!“
仆人携款弃他而逃:
”早晨起床,仆人顾行还没有来,我正要去查问,这时看见一个和尚慌慌张张地来了,他说:‘悉檀寺的长老让我来迎候您。’我一听就明白是仆人顾行逃走了。又问那个和尚,果然。……我来到寺里,已经是中午。打开箱一看,所有东西都不见了。长老要派寺里僧人去追,我制止了他们,并说“‘追也追不上了,就算追上了也不能强迫他回来,他想走就让他走算了’只是离开家乡三年,我和他一主一仆,形影相依,共度多少难关和险境啊。但他却在万里之外抛弃了我,为何这样狠心啊,心中不免悲伤”
古时候,生产力落后,交通不便,旅行就是自讨苦吃;那时候99%的男子人生主要目标就是当官光宗耀祖养儿子子孙满堂。可是有这样一个人,用现代的话就是“另类”,给后人留下极其丰富的精神食粮,他按照自己的想法闯荡世界,用“另类”的方法留下自己的痕迹,哪怕这一路困难重重、惊险不断——被劫、被冤枉、被陷害和背叛,被贫困和疾病折磨着……文中关于这些的描写只是短短地带过几笔,接下来便又是大段大段兴致盎然的景色描写、地质考察以及风俗纪录,好像这些艰难不曾发生过一样!由于他的奇文妙语,于是这个另类的人被人永远地记住了。
羡慕和佩服这些人,“出淤泥而不染”,无论遭受多少打击磨难,到头来依然心存善念、乐观积极。他们善于发现身边的美并且真心地赞美它们,他们把不开心的事抛到脑后,于是乎每一天醒来都是新的开始。
我想这是一群多么幸福的人啊!
徐霞客游记读后感 篇8
《徐霞客游记·浙游日记》不足万字,而金华之行就占5200字,其中金华山着墨4400多字,“俱为三洞游”,一语道破天机,足见金华山在徐霞客心目中的重要分量。
徐霞客游记中记录的发生在金华的人和事,体现着浓厚的人文情怀。他与当地人的交往,对古城街巷及金华山道路的描述,对金华街肆府衙记载,对智者寺那块陆游字碑的留恋,虽字数不多,但揭示了他对金华社会人文的关注。
他考察完金华山八个溶洞后,按其标准排序:双龙第一、水源第二、讲堂第三……把讲堂洞排在其慕名已久的朝真、冰壶之前。讲堂洞为南朝士人刘孝标讲学之处,开一代讲学风气,从其排序中可见徐霞客对人文的推崇。
游记中还读出了信义金华。徐霞客金华行可谓是一次温暖之旅,体现金华人的热情好客。十月初八晚上,初到金华,“见客无投宿处”,王敬川急人所难,陪同住宿,第二天又陪吃、陪游,告别时,“王依依,久之,乃别”。上金华山途经清景庵,“庵僧道修留饭”。在斗鸡岩迷路,赵姓樵者反复指路。晚上住鹿田寺,“僧瑞峰从闻以余辈人不至,方分路遥呼,声震山谷”。
第二天,又为徐霞客准备好进洞火把,陪同前往。进双龙洞,“借俗盘于潘姥家,出洞时,潘姥为炊煮黄粱以待”。短短两天,尽显金华人诚信包容、乐善好施、正真善良的'品质。
智者寺全貌鸟瞰效果图
美丽金华。徐霞客以其独特的眼光对金华山水之美作了精彩描绘,他从婺江乘舟前往金华途中,目睹两岸风景迷人,便在《游记》中写下:“水流沙岸中,四山俱远,丹枫疏密,斗锦裁霞,映叠尤异”,远眺金华山,“北山突兀天表,若负扆然,而背之东南行。”俨然一幅优美的山水画。
第二天,他和静闻爬上北山顶峰,当时太阳刚落,徐霞客发了一大通感慨,不仅写了北山夕阳的绚丽胜景,而且是徐霞客触景生情一种联想人生的深情告白,非常感人,这可以说是对金华山美丽景色描绘之绝笔,令人神往。
科考金华。徐霞客以一位地理学家的眼光来审视金华的山山水水,他对北山山水方位、走向、分合把握正确。在金华山考察过程中,随处可见其专业描述,他的游历重在考察山形地貌,探求真知。他游完三洞给出评价:“朝真以一隙天光为奇,冰壶以万斛珠玑为异,双龙水陆兼奇,幽明凑异者也”,揭示了三洞幽、险、奇之特色,他还写道:“所谓三洞也,洞门俱向西,层累而下……而洞中之水,实层注焉”。今天的探测结果已证实金华山洞中有洞,洞洞相连。徐霞客在380年前凭目测观察和经验判断得出结论,令人折服。
徐霞客游记读后感 篇9
徐霞客是一位明代著名旅行家,他曾弃绝科举,放弃仕途,在他50多岁的时候就开始游遍全国名山大川,从事旅游和地理考察。他东边渡海到珞珈山,西到腾冲西境,北游盘山,南道罗浮山,足迹几乎遍及整个中国的大好河山。在我国古代的旅行家不少,但是大部分都是奉命出使或执行任务,但徐霞客一介布衣,不为执行公务,不为求法取经,他就是出于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把全部的精力都投入到旅游和地理考察上,是古代难得的专业旅行家。
但是一路上他很难享用各级官府提供的奖助,从事旅游事业的条件异常艰苦。他将家中的田产,事业甚至生命都献给了他酷爱的旅游事业。
在湘江遇盗,钱财被洗劫一空,连御寒的衣服也没有,同乡资助他回家的.路费,劝他不要再旅行了,而他却坚定的回答 不欲变余去志,用家中的田地做抵押,借得一笔路费,继续旅行。
读完这本书,使我感受到他为了毕生的旅游事业而坚持不懈、持之以恒的精神,还有徐霞客他也是一位杰出的地理学家,他在地理学为人们做出了卓越的贡献,还有,他不相信权威,只有自己的实践才是真实的精神都很值得我们这些后生来学习,俗话说 后来者居上,我们这些80、90后的青少年一定会再创辉煌,努力攀登!
徐霞客游记读后感 篇10
这几天,我读了《少年读徐霞客游记》这套书,它的作者是刘兴诗爷爷。
徐霞客是明末一位伟大的旅行家和科学家,他的爱好是考察山川地理。他用三十多年的时间踏遍了祖国的山山水水,留下了一部厚厚的《徐霞客游记》,为世界奉献了一笔宝贵的知识财富。
这套书讲述了徐霞客周游全国的事和他所看到的.景物。我印象最深的是《勇探麻叶洞》,这个小故事主要讲了徐霞客在探察麻叶洞时的经历,麻叶洞不仅很深,而且里面七拐八弯,地形十分复杂,连村民都说里面有吃人的妖怪,只有大法师才敢进去,但是徐霞客勇敢地走了进去。麻叶洞又矮又险,有时他要伏下身子像蚯蚓一样爬行,有时又要卷起裤子,趟过深水,有时还要攀上峭壁。徐霞客克服了重重困难,最终看见了洞深处的奇观。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看完这套书,我也好想像徐霞客那样走遍祖国的大好河山。这套书也告诉我在通往成功的路上总是充满了困难与挑战,只有像徐霞客那样不怕艰难困苦,勇于挑战自己,不断努力才有可能取得成功。
徐霞客游记读后感 篇11
“心凝形释,与万化冥合。然后知吾向之未始游,游于是乎始。”柳宗元的一句话与我看见徐霞客雕像时的思绪形成某种谙合。江边的雕像刻画了一个身背行囊,手拿草帽,衣着飘逸,目光炯炯的徐霞客。站在他身旁,向前望,寻找他两眼的聚焦点,目光竟穿越到了另一个新的空间:“风翳净尽,澄碧入流。”
翻开《徐霞客游记》,为了寻觅那青衫博带下的仙风道骨。60多万字的游记,记录了他从眉宇清隽的少年到风烛残年的老人的.所见所思。
步步都是险境,步步都是犯难,千山万水行来,自山川源流,地形地貌的考察到岩石,洞壑,瀑布温泉的猎奇:从动物,植物生态品种的比较到矿业,手工业,物种的记录。他的足迹遍布奇山险壑,他无惧穷山恶水,因为他是大自然的朝圣者,他懂得朝圣路上必经磨难,所以他的脚步是那么气定神闲。
热爱地理的信念使他到人迹罕至的边疆地区,不避风雨,不怕虎狼,与长风为伍,与云霁为伴,以野果充饥,以清泉解渴,几次遇到生命危险。当他俯观山河壮丽,仰叹星河辽阔,在残垣老树之下点起油灯,燃起篝火,记录星宿位移,在我心中他对理的信念幻化为对美的信念。
当他用毛笔记下“程愈迫,则流愈急。”中国的探索脚步踏入一片新的天地。游记所保存的关于我国西南地区石灰岩地貌的广泛,深入的考察记述,比起喀斯特地貌的研究来,徐霞客远远走在了前面,他是历史的创造者。
徐霞客出生书香门第,年幼受父亲影响喜欢读历史,地理之类的书籍。立志要遍游名山大川。在父母的鼓励下,肩挑简单的行李,离开了家。他一生绝大部分时间都是在旅行考察中度过。
从小种在徐霞客心中的幼芽渐渐成长,他感到心里有什么要崩裂要挥扬的东西正在夺门欲出,于是他出发了。出门时定是“舟遥遥以轻飏,风飘飘而吹衣”吧。
当他攀上冲天的山峦,周围云雾萦绕,是不是有吐纳天地的万丈豪情?穿着一袭青衣,衣袂在风中舞动,这时远处山头的一片云弥漫飘散过来,把他包裹在内,一同回归山岚,他是否更强烈的感觉到自己的身体与自然融合,决定一生与其共舞?
正是这份痴爱,让兼具童稚般不泯灭的好奇和圣人般老道练达的思维。我仿佛看见,他一手拿着枯树叶制成火炬,一手抚摸着崎岖的岩壁,走进岩洞。耳边叮咚的滴水声,潺潺的流水声,组成一支小夜曲。他久久地蹲着,把手放入溪流中,感受那清凉的仙露爱抚的从自己的手指间穿过,他仔细观察溪底溪岸,经长时间冲刷已温润如玉,乳白色中镶嵌着古老的黄褐,他有敲下一块带走的冲动,最终还是作罢。火炬的光芒渐渐微弱,他才依依不舍的离开。
徐霞客游记读后感 篇12
我读了《徐霞客游记》这本书后,很受启发。知道了徐霞客一生共出游了二十四次,经历了种。种磨难,游离了祖国的大好河山。让我知道了只要有坚忍不拔,敢于奋斗,知难而上的精神就没有过不去的路。
公元1586年的有感寒冷的冬天,徐霞客出生在江阴马镇的一个小村子里,他出生的那一天他的父亲已经41岁了。他的母亲王子孺在怀徐霞客的时候曾做过不同寻常的梦,梦境奇异,等待徐霞客出生之后,他的父母就给他取名弘祖,后又取字振之,是希望徐霞客长大后能光宗耀祖,振兴已经中落的徐氏家族。徐霞客是徐有勉(徐霞客的`父亲)的第二个儿子,他小时候突出的表现更加让他的父母对他充满了更大的希望。徐家在科举的道路上经历了悲惨遭遇,而在徐有勉那里得到了彻底性的改变,而徐霞客自己也不喜欢读四书五经而是古今历史,山海图经,对各地山水胜景尤其感兴趣。19岁时,徐霞客的父亲因病去世,他的母亲担起了家庭的重担。徐霞客22岁时第一次出游一直到了他逝世前一年,三十多年中,他共有2千次出游,其中两次遇盗三次绝粮,好友去世从人逃遁种。种的磨难,并没有难倒徐霞客出游的意志。
伟大的时代出伟大的人,就是因为徐霞客坚忍不拔,敢于奋斗,知难而上的意志力在他的有生之年内完成了一本着作——《徐霞客游记》。
同学们,也许是在人生路上,不管我们愿不愿意我们生下来第一件事就是学会走路,现在我们去某一个地方都有车骑,又方便又快,而徐霞客当时去游历了祖国的大好河山,他用的是什么走遍了大江南北,他用的是一双脚!同学们,让我们去学习徐霞客的意志力去学习他的精神,让我们英桥向目标奋斗吧!
徐霞客游记读后感 篇13
近日,我读了一篇名著,名字叫《徐霞客游记》。读后深有感触。徐霞客名弘祖,字振声,霞客是他的号,明万历十四年出生在江苏省江阴县。他决心进行自己感兴趣的地理考察事业。他喜欢读地理、历史和游历探险方面的书,向往着“问奇于名山大川”的生活。徐霞客埋头专心攻读和研究前人的地理学着作,但是,他并不是把前人的着述当作一成不变的经典盲目地相信,而是在吸取前人知识的同时,进行独立思考。为了搞清祖国河山的真实面貌,徐霞客决定亲身进行实地考察。
从22岁起,徐霞客开始了游历考察生涯。三十多年间,他先后四次进行了长距离的跋涉,足迹遍及相当于现在的江苏、浙江、山东、河北、山西、陕西、河南、安徽、江西、福建、广东、湖南、湖北、广西、贵州、云南和北京、天律、上海等19个省、市、自治区。在三四百年前,徐霞客游历了如此广阔的地区,靠的完全是自己的两条腿。单凭这一点,就足以令人赞叹不已了,便何况他所考察的主要是陡峭的'山峰和急流险滩呵。不难想象,他要经历多少艰难险阻,甚至随时有丧生的危险。徐霞客的考察探险活动,持续进行到公元1640年他55岁的时候。当时,他正在云南,不幸身患重病,被人送回江阴老家,第二年就去世了。可以说,徐霞客把自己的毕生精力献给了祖国的地理考察事业。
他注意到植物与环境的关系,观察在不同的地形、气温、风速条件下,植物生态和种属的不同情况,认识到地面高度和地球纬度对气候和生态的影响。在徐霞客对地理学的一系列贡献中,最突出的是他对石灰岩地貌的考察。他是我国,也是世界上最早对石灰岩地貌进行系统考察的地理学家。石灰岩地貌还有一大特点,就是有众多的岩洞。徐霞客亲身探查过的岩洞达100多个。
徐霞客不仅对地理学有重大贡献,而且在文学领域中也有很深的造诣。徐霞客在野外考察生活中,每天不管多么劳累,都要把当天的经历和观察记录下来,坚持写游历日记。他先后写了2000多万字的游记,这既是地理学上珍贵的文献,又是笔法精湛的游记文学。
他的游记,与他描绘的大自然一样质朴而绮丽,有人称赞它是“世间真文字也许是在人生路上,不管我们愿不愿意我们生下来第一件事就是学会走路,现在我们去某一个地方都有车骑,又方便又快,而徐霞客当时去游历了祖国的大好河山,他用的是什么走遍了大江南北,他用的是一双脚!让我们去学习徐霞客的意志力去学习他的精神,让我们向目标奋斗吧!
徐霞客游记读后感 篇14
《徐霞客游记》是中国最早的一部比较详细记录所经地理环境的游记,也是世界上最早记述岩溶地貌年详细考址其成因的书籍。《徐霞客游记》是以日记体为主的中国地理名著。明末地理学家徐弘祖经34年旅行,写有天台山、雁荡山、黄山、庐山等名山游记17篇和《浙游日记》《江右游日记》《楚游日记》《粤西游日记》《黔游日记》《滇游日记》等著作。主要按日记述作者1613——1639年间旅行观察所得,对地理、水文、地质、植物等现象,均作详细介绍。
我曾从图书馆借阅过《徐霞客游记》来看,我觉得他就是将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记下来,虽说是地理著作,但在我看来,他的文学性更强,语言简练优美,生动而传神。比如说:“涧随山转,人随涧转”等。作者善于根据景物特点,遣词造句,喜用四字词,如“云散月朗,人意风光,泉声山色,攒峦夹翠”等等,往往成二二式结构,或上下匀对称,显得典雅而匀整,新奇而别致。
作者《游雁荡山日记浙江温州府》每天所记,各有中心,并根据不同的景物特色和任务活动情况,采用不同的笔法,详细生动,引人入胜。总之,作者把叙事、写景、抒情融为一体,令人亲临其境。
我印象最深的.不是书本身的内容,因为其中是文言文,如果不静心下来读,根本读不懂,而翻译的白话文又太浅显,所以内容不太吸引我。
我佩服的是徐霞客能够用尽毕生的精力去走遍祖国的大好河山,不畏艰险献身地理事业的热情和坚韧不拔的意志。
我希望,有一天,我能像徐霞客一样——走遍中国!
徐霞客游记读后感 篇15
《徐霞客游记》是明代地理学家徐霞客创作的一部散文游记。徐霞客喜欢外出探寻名山大川的奥秘,而且想绘天下名山胜水,但因为有年迈的母亲,不忍成行。徐母心胸豁达,通情达理,积极鼓励徐霞客放心远游。明万历三十六年,二十二岁的徐霞客终于正式出游,临行前,他头戴母亲为他做的远游冠,肩挑简单的行李,离开了家乡,从此直到五十四岁逝世,绝大部分时间都是在旅行考察中度过的。他在跋涉一天之后,无论身处怎样的环境,都坚持把自己的收获记录下来。翻开《徐霞客游记》,记录了他从眉宇清隽的少年到风烛残年的老人的所见所思。
他第一次游雁荡山的日记非常惊险,雁荡山是东南风景名胜,徐霞客游览共四天,每天所见所闻均一一记录。游雁荡山日记中,徐霞客前后游览了灵峰洞、灵岩等美景,两次观察到大龙湫瀑布的`壮阔之景,最激动的是在雁荡山顶峰徐霞客看到了宛如仙境的云海奇观。但人生中总夹杂着大喜与大悲,惊喜与遗憾,雁荡山以雁荡闻名,寻找雁荡也是徐霞客此行主要目的,然而事与愿违,徐霞客历经千难万险,费劲心力,最终也未找到传说的位于雁荡山峰顶的湖荡。从开头遇见各种美景的欣喜、自信、坚定到迟迟未见湖荡的疑虑、踌躇、悬崖求生直至最后扫兴而归,逐层显现,显示了不畏艰险、勇于攀登的精神。徐霞客将寻找的过程记录下来,步步都是险境,步步都是犯难,在游雁荡山的第四天,山路绝断,“山愈高,脊愈狭,两边夹立,如行刀背。又石刀棱棱怒起,每过一脊,即一峭峰,皆从刀剑隙中攀援而上。......踌躇崖上,不敢复向故道。俯瞰南面石壁上有一级,遂脱奴足布四条,悬崖垂空,先下一奴,余次从之,意可得攀援之路。及下,仅容足,无余地。望岩下斗深百丈,欲谋复上,而上岩亦嵌空三丈余,不能飞陟。持布上试,布为突石所勒,忽中断,复续悬之,竭力腾挽,得复登上岩,出险,还云静庵。”整个过程跌宕起伏,险象环生,惊心动魄。其中山石之狰狞、悬崖之险峻、形式之危急,细致真切。
千山万水行来,自山川源流,地形地貌的考察到岩石,洞壑,瀑布温泉的猎奇:从动物,植物生态品种的比较到矿业,手工业,物种的记录。徐霞客的足迹遍布奇山险壑,他无惧穷山恶水,他寻访的地方,或是荒凉的穷乡僻壤,或是人迹罕至的边疆,几次遇到生命危险,出生入死,但是热爱地理的信念使他与长风为伍,与云霁为伴,以野果充饥,以清泉解渴。当他俯观山河壮丽,仰叹星河辽阔,在残垣老树之下点起油灯,燃起篝火,记录一天所得,自己的理想付诸行动,迸发出灿烂耀眼的光辉来。
徐霞客游记读后感 篇16
一个想成大器的人,必须要经历世间的种种磨难,就像一个人在没下雨的时候在街道上行走,所以怎么也找不到自己的脚印,《徐霞客游记》脚印人生读后感。相反在泥泞的路上便可以找到自己的脚印,通过这个实例,我们便可明白,一个不经历挫折,不经历磨难,平平凡凡走过一生的人是永远不会有成就的。只有经历种种挫折的人,他才会在人生的`道路上留下“脚印”,留下辉煌。
这个故事讲的是:鉴真和尚刚剃度的时候,做了寺里的脚行僧,化缘时经常遭白眼,读后感《《徐霞客游记》脚印人生读后感》。于是,他愤愤不平,便不去干活了,方丈知道了,便带他到寺前的泥泞路上,把泥泞留痕的道理告诉了他,使他大受启发,终于成了一代名僧。
泥泞的路才会留痕,一生碌碌无为的人,不经风雨,不经苦难,就很难成大器,而在苦难跋涉,经风沐雨的人才会有出头之日,那些脚印证明了他行走的价值。
历代许多人都在泥泞中行走过,所以他们便有所成就,比如说:徐霞客从小立志要游览天下,于是他从小便开始了他的行程,他每天走很长的路,风餐露饮,经历了大大小小的大方几经生死,可他不怕苦,勇往直前,一年可磨坏许多鞋,功夫不负有心人,他终于实现了理想,还写下了《徐霞客游记》。
像这样的太多太多了,如李时珍,海伦·凯勒。但也有一些人遇上一点点挫折,便开始退缩,比起他们可差远了,比如说我吧。有一次暑假,我练,一开始练得不错,可渐渐热了起来,我便不想练了,可是没办法,父母逼个不停,我只好惟命是从,可是太热了,我刚坐下就发牢骚,终于我便被酷热战胜了。一事无成。
“泥泞”多形象的字眼,它象征人间各种磨练,我只有在泥泞中走,才会留下光辉。我们走远了,但脚印代表汗水无价。
徐霞客游记读后感 篇17
《徐霞客游记》是以日记体为主的一本中国古代地理书籍。作者徐霞客在各地游行,将途中的所见、所闻、所感记录下来。他一生几乎都是在旅行中度过,书中突出写了天台山、黄山、庐山等名山。
与历代贪恋山水风情的文人雅士寄情山水的情操不同,徐霞客不但对美景发出赞叹,同时对所到的地理、地质、地貌也有详尽的描述和科学观察。
其中给我印象最深的是游武夷山的'一篇日记,游记中用优美细腻的文字描写了武夷山的美丽风景,突出了武夷山奇特的特点—奇峰峭拔、碧水丹峰,也怪不得武夷山有“奇秀甲东南”的美誉了。在他的游览过程中,记录的“架壑舟”,即是船形的悬棺,最让我感到新奇,这些古老的悬棺躺在险峻的悬崖峭壁的空隙中,饱受风吹日晒,可没人知道古人是如何把沉重的悬棺放到几百米高的峭壁中去的。
“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这句诗正是出自徐霞客之口,是他,第一个拉开黄山的神秘面纱,将那数不胜数的绚丽风景公布于众。他是多么自在和清高啊!他不仅是一位将功名利禄抛之脑后的奇人,也是终身寄情于山水,不被俗世影响的伟人。他的旅行不仅美丽神奇,而且还十分惊险刺激,他已经超越了游玩的境界,而是彻彻底底的探险了。这种富有冒险精神、探索精神的奇人,不仅会受到旅游者的推崇,也同样使身为中学生的我受益匪浅。
书中那一片片壮阔辽远的风景,一座座高峻雄伟的山峰,似乎在催动我的探索的心,在攀登中获得乐趣,在探索里获得知识。
徐霞客游记读后感 篇18
读着本地名人的传记,我不仅想起了一本书,白话文的版本,配上一些名人的字画、老照片作插图,别有一番情趣。以致我看了很长一段时间后还历历在目,它就是《徐霞客游记》。
徐霞客,名弘祖,江阴马镇人。生于明历十四年。从小便有游遍天下的大志。成年后仍矢志不渝,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终于写成了《徐霞客游记》一书,使自己成为了伟大的地理学家和旅行家,在中华人文史上具有其独特的.地位。
古时候,生产力落后,交通不便,旅行就是自讨苦吃;那时候99%的男子人生主要目标就是当官光宗耀祖养儿子子孙满堂。可是有这样一个人,他按照自己的想法闯荡世界,用“另类”的方法留下自己的痕迹,哪怕这一路困难重重、惊险不断——被劫、被冤枉、被陷害和背叛,被贫困和疾病折磨着……文中关于这些的描写只是短短地几笔带过,接下来便是大段大段兴致盎然的景色描写、地质考察以及风俗纪录,好像这些艰难不曾发生过一般。看得出,徐霞客是一个真性情的人,用现在时髦的话说就是“另类”,然而正是他另类的经历辅以奇文妙语,才给后人留下了极其丰富的精神食粮,也让这个“另类”的布衣之士被人们永远地记住。
他的游记大致可分为两部分,为早期的名山大川和晚期的云南风光。读《徐霞客游记》,我仿佛也跟着作者一起游历名山大川、野径深幽,有“足不出户,心游天下”之感。
好男儿志在四方,为了实现个人理想,徐霞客痴心不改,毅然将生死置之度外,这是何等的气度!数年如一日,坚持记录野外的所见所闻,从不间断,始成大作,他踏实勤奋的写作态度同样令人钦佩。
读徐霞客文,学做真人。我深深地羡慕和佩服像徐霞客这样的人,他们“出淤泥而不染”,无论遭受多少打击磨难,到头来依然心存善念、乐观积极。他们善于发现身边的美并且真心地赞美它们,他们把不开心的事抛到脑后,于是乎每一天醒来都是新的开始。这是一群多么幸福的人啊!我坚信,只要努力,我的人生也定能如他们一般平实中见真奇。
徐霞客游记读后感 篇19
“饱经风霜三十年,踏遍祖国山水田。” ——《徐霞客游记》
我们内心都有过武侠梦,也想世界这么大,我想去看看。低头瞧一瞧,钱包那么瘪。我眼前浮现出这样的一个画面:徐霞客顶着风霜严寒,烈日灼灼,几十年如一日,风餐露宿。在极其恶劣的环境下,亦步亦趋,坚持不懈,终成大作,让人们足不出户就能了解祖国的大好河山,给后人留下了宝贵的财富。
有时候我在想,是怎样的信念一直支撑着他完成了这样的伟业,我想是对理的信念幻化为对美的信念。
徐霞客从小立志要游览天下,立志大丈夫当朝游碧海而暮苍梧。“舟遥遥以轻飏,风飘飘而吹衣”的洒脱出行,即便是每天的风餐露宿,风雨险阻,也要坚持记录自己当天的经历和心得。正是由于不断地对山脉、江河、动植物等记录和总结,最终《徐霞客游记》以巨著问世。
人们头脑中对客观世界的认识都不是凭空臆想出来的.,而是从实践中做出来的。对于《徐霞客游记》的编撰不是闭门造车,而是穿过艰难险阻,顶着狂风暴雨实际经历完成的。我们只有坚持实践出真知,才能将感性的世界与事物的本质建立起联系,从而掌握事物的内在规律。因此,我们只有自己经历,才能更好的认识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徐霞客游记读后感 篇20
“饱经风霜三十年,踏遍祖国山水田”——《徐霞客游记》。
当我们游览石灰岩溶洞,看到奇彩夺目的石笋、石钟乳的时候,就会想起我国明代的地理学家徐霞客(1586—1641)的伟大功绩。是他最早对石灰岩地貌进行考察和研究,为地理学作出了卓越贡献。
1607年,22岁的徐霞客开始了他的考察旅行,从而开辟了系统地观察自然、探索自然的新方向。地理考察的道路是和艰难的。那时候没有现代化的交通工具,主要靠步行,经常要攀登悬崖峭壁,穿越激流险滩,顶着狂风暴雨,忍受饥饿寒冷,露宿山野丛林。这些困难都挡不住徐霞客,他不仅一天天、一年年坚持考察工作,而且无论每天的旅途多么艰苦,总要坚持把当天的经历和观察心得记录下来。徐霞客三十多年如一日坚持地理考察,他的足迹踏遍祖国的16个省和自治区(按现在行政区划),对各地的山脉、河流、动植物等的.特征,进行细致的观察,并加以详细的记录,最后写成了二十卷的科学巨著《徐霞客游记》。
《徐霞客游记》是以日记体裁写成的,是徐霞客毕生经历和心血的结晶,是一部对地理学的研究于发展极有价值的宝贵文献。通过阅读了解,徐霞客的整个写作过程,揭示出徐霞客之所以能在地理学上做出了卓越贡献,在于他十分重视实践,他的知识是通过实践获得的,从而论证了唯物主义认识论中的实践是认识的基础的哲学原理。
人们的认识不是人的头脑中所固有的,也不是人们凭空臆想出来的,而是从实践中产生的。《徐霞客游记》不是在家中闭门造车写出的,而是通过多年的跋山涉水的实际考察形成的。人们只有通过实践,才能接触事物的现象和外部联系,获得感性认识并最终通过实践把握事物的本质,由此深入事物的内部,掌握事物的规律。因此,要认识某一对象的本质和规律,就只有亲身参加变革这一对象的实践,除此之外别无他途。
【徐霞客游记读后感】相关文章:
《徐霞客和徐霞客游记》教案08-26
徐霞客的故事(通用10篇)05-11
地心游记读后感09-20
《地心游记》读后感10-13
格列佛游记读后感07-06
《格列佛游记》读后感10-22
格列佛游记读后感范文04-01
格列佛游记优秀读后感03-27
西游记的读后感1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