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墓在哪里

时间:2022-10-06 08:58:54 经典阅读 投诉 投稿
  • 相关推荐

曹操墓在哪里

  阅读精选(1):

曹操墓在哪里

  曹操墓究竟埋在哪里了呢?

  一代奸雄曹操曹孟德,生前防人防到了“梦中杀人”的扯淡境界。这样一个人自然对自我死后“被害”的可能性也要防备,曹操为了避免自我死后被挖出来或被盗墓者折腾,他破天荒地提出了“薄葬”的倡议。

  按理说,当时曹操虽未称帝,但其权势已经和皇帝无异,可他怎样就舍得让自我死后“受穷”呢?据传,主要原因有两点:第一是他早年为扩大势力,干过盗墓挖坟的勾当,亲眼目睹了很多坟墓被挖开后,尸骨纵横的场面,他怕自我的坟墓也遭到这种待遇,所以想用“薄葬”之说打消后人对他墓葬的兴趣;第二是因为他比较提倡节俭,不喜欢过于奢侈(这点值得商榷)。

  但曹操是极聪明的人,他明白光说“薄葬”也只是治标不治本的办法,最理想状态就是让谁都不明白自我的墓葬在哪?这就需要在喊出“薄葬”的同时,还要广布疑冢。传说,安葬曹操的那天共有72具棺材向东西南北四个方向,从各个城门抬出。试想一下,那场面该多么壮观呀?单就那72口上好的棺木来说,其“薄葬”薄在了何处呢?

  那么,这72座疑冢,到底哪个才是真的呢?这桩历史公案一向困扰着后世对曹操感兴趣的人。千百年来,有数不清的盗墓者,但谁也没有发掘到曹操正真的墓葬。

  传说,在军阀混战的年代,东印度公司一个古董商人为寻找曹操墓,雇了很多民工挖开了十几座据信是曹操墓疑冢,但除了土陶、瓦罐之类的东西,再别无所得。

  1988年,曾有报纸发表了《“曹操七十二疑冢”之谜揭开》的文章,文中说“闻名中外的河北省磁县古墓群最近被国务院列为第三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过去在民间传说中被认为那里就是曹操七十二疑冢所在地,但此刻已查明那里实际上是北朝的大型古墓群,确切数字也不是72,而是134座。

  还有一种说法指出,曹操墓在其故乡谯县的“曹家孤堆”。

  另据《彰德府志》记载,曹操墓在铜雀台正南5公里的灵芝村。据考察,那里也不是。那曹操墓究竟埋在哪里了呢?

  这个困扰了世人近2000年的历史公案,最后在2009年12月27日,得到了答案。那就是,河南省文物局当日公布,河南省安阳市安丰村西高穴村南的高陵被考古队确认是曹操的真墓地。之后,国家文物局也确认了这个发现,至此,困扰了人们多年的曹操墓葬之谜最后大白天下。

  阅读精选(2):

  曹操墓冢在哪里

  亳州市作家梁太明长期对曹操进行研究,有许多自我独到的见解和成果,现编发《曹操墓冢在哪里》一文,以解曹操墓冢之迷和有关“七十二疑冢”的问题。

  ■梁太明

  曹操被史学家陈寿誉为“十分之人,超世之杰”,是我国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在历史上享有很高的声誉。这样一位中华民族的优秀人物,因被清初的毛纶、毛宗岗父子修改的《三国演义》①之蓄意歪曲、丑化,而在近几百年内受到不公正的对待。作为乡人,出于深研曹氏历史,历史地、公正地评价曹操,在广大人民中还其本来面目的目的,我编写了带有史料价值的《曹操》专著(该书已于一九九二年八月,由安徽省文艺出版社出版),并在一九八五年秋,借助史书《三国志》和《中国历史地图集·三国、西晋图组》引导,在冀、豫、鄂、皖四省对曹操历史遗迹进行了长期考察、了解。

  曹操墓冢究竟在何处?有无七十二疑冢?数百年来一向像谜一样被人猜测、讨论,不断探寻,因此,曹操墓冢之所在亦是我考察的重点之一。

  一次,偶翻吉林日报社资料修改室修改的《文摘旬刊》(总第236期),内里《曹操七十二疑冢之谜》一文说:“魏武帝(曹操)、魏元帝(曹奂)、甄皇后(曹丕妻)的墓在临漳县西南,曹操墓在前,曹奂墓和甄氏墓在曹操墓后的澎城村和灵芝村……以此推断,魏元帝墓南约二里处的一座墓很可能就是曹操的高陵”。近又有人撰文,称曹操墓在亳州,此两说与笔者考察所得相距甚远。特将曹操墓冢之所在辨析如下:

  据《三国志》记载,建安二十二年(公元217年)二月,曹操在濡须口大败孙权;不久,汉献帝刘协即命令魏王曹操设天子旌旗,冠天子冕,出入警戒,清道;命曹丕为魏太子。曹操虽未为帝,其待遇已同当代天子,感到终生之愿已足,遂于建安二十三年六月为自我后事作了安排,其令曰:“古之葬者,必居瘠薄之地。其现西门豹祠西原上为寿陵,因高为基,不封不树。周礼冢人掌公墓之地,凡诸侯居左右以前,卿大夫居后,汉制谓之陪陵。其公卿大臣列将有功者,宜陪寿陵,其广为兆域,使足相容。”建安二十五年(公元二二○年)正月二十三日曹操瘁死洛阳,二月丁卯移棺葬邺城高陵。

  曹操死后葬邺城高陵,本无异议。元末明初的小说家罗贯中在《三国志通俗演义》中也只是讲到:“却说曹操身亡……星夜举灵榇赴邺城而来”。毛氏父子为维护封建统治,鼓吹“王道”、“仁政”,到达“拥刘反曹”的目的,就极力把曹操写成“篡逆”、“奸贼”的典型,为成功地塑造曹操奸诈多疑的性格,故在改写罗贯中《三国志通俗演义》为《三国演义》时,写曹操临终嘱曰:“吾死之后……又遗命于彰德府讲武城外,设立疑冢七十二:‘勿令后人知吾葬处,恐为人所发掘故也’”。由于毛氏父子杜撰出这一段文字,使之后数百年间一向流传有:曹操死后,邺城七门出棺,设疑冢七十二座之说。“艺术的真实,非即历史上的真实。”经笔者考证,正史《三国志》及《资治通鉴》中均无设七十二疑冢之记载。《三国志·魏书》后妃武宣卞皇后传里记载有:太和四年(公元231年)五月,卞皇后崩,“七月,与曹操合葬高陵”。从此能够看出,曹操如设疑冢,卞氏及众人是不会违背曹操遗嘱,而在十余年后公开其寿陵的。解放后,经国家考古工作队发掘证实:“七十二疑冢”乃是公元538年至574年,依原邺城而筑、重建邺南城为都的东魏北齐朝代时期的墓葬群。

  曹操设有“七十二疑冢”被否定之后,曹操的墓冢在哪里?许多人仍在不断的探查着。这时就有一些人根据曹奂墓、甄氏墓的方位推测,出现了肢解曹操遗令的按图索骥之说:曹操墓在西门豹祠附近,其墓冢后面是子子孙孙之墓,子孙墓后埋着重臣列将。此亦是“曹操七十二疑冢之谜”的观点。

  《三国志》记载,孙权上书称臣时,劝曹操代汉当皇帝;追随曹操的文臣武将亦劝曹操。但曹操明白孙权劝他早日当皇帝是一个圈套,以引起曹操与刘备之间的火拼,进一步引起拥汉派兵对曹操。他从战略角度分析:汉室必亡,曹氏代汉的大局已定。如果此时当皇帝,必然要引起一场混乱,刚刚趋于稳定的世局又将燃起战火,百姓涂炭;孙权、刘备何尝不在做着皇帝梦,劝他此刻去当皇帝,势必成为众矢之的,即使当了皇帝也不得安宁。因此,曹操就说:孙权没安好心,“是儿欲使吾居炉火上邪!”此时,曹操就以周文王辅佐周武王灭商建周之故事,向跟随他的文臣武将说:“‘施于有政,是亦为政’。若天命在吾,吾为周文王矣。”时势发展也正如此,曹操死后九个月,曹丕即代汉建立魏朝,做了魏文帝,追谥曹操为魏武帝。作为一代帝王的曹操,他当然期望基业永固,帝王万代,子子孙孙无限延续发展。如果曹操墓在高陵的最前边,埋葬子孙的墓地无论其与公卿大夫之间留出多么广阔的地域,都将证明其子孙是有限的,断了子嗣的延续,这是不贴合曹操心意的。如果曹操墓居中,子孙之墓在前,子孙万代则能够穷极无限地向前发展;文臣重将等追随者在曹操墓后,则无限长远。只有这样才遂曹操心愿。

  曹操寿陵后边埋葬着诸侯、公卿大夫的理论,显然是不贴合实际的。考古工作队以此理论为指导思想进行了钻探发掘,其结果亦证实该理论不成立。

  亳州自古以来丧葬习俗是:携孙抱子(右为抱,左为携),夫妻并列或同穴,妾居左右稍前。曹操遗令:“凡诸侯居左右以前”,即根据家乡习俗,令子孙埋在他的坟墓前边,子在右,孙在左;“卿大夫居后”,即埋葬在其坟墓之后。曹操讲到了儿孙、卿大夫埋葬的位置,但没有讲到自我。曹操埋在什么位置,在当时来说,是不言而喻的。因为,一是建安二十三年曹操已确定陵址;二是曹操身边有许多亳州籍的将领、谋土,他们自会按照遗令及家乡习俗安排。

  脱离亳州习俗,仅按遗令或曹奂墓、甄氏墓分析、推测构成的曹操位高、辈分高,自然排在最前边,之后是诸侯、公卿大夫的燕尾式排列理论;与笔者提出的:曹操居中正寝,子孙居左右以前(南方为前),有功重臣列将居后(北方为后),众星捧月式的排列观点,两种理论哪一个正确,贴合实际呢?

  笔者实地对邺城南约五公里的彭城村和相距一里许的灵芝村两座坟墓,即曹奂墓和甄氏墓作了勘察、测量,依据地势、走向、方位等,认为,曹操墓冢当在两墓连线中点偏右,直北方向,即现存千年古柏树(相传为曹操的拴马树)北面,邺南城西华门外一华里左右的地方;曹操墓冢东、西稍前埋葬着其妾,儿子及其妻妾居右前方,孙子及其妻妾居左前方,成倒八字形排开;追随曹操的重臣列将居曹操墓冢之后埋葬之(见B1版《古邺城与曹操寿陵示意图》)。经当地老者回忆,解放初期,当地农民在西华门外一里许挖渠沟排水,曾挖掘出一座自墓顶而盗,冢室与东汉时期建筑式样相同的特大墓冢;此墓之北百米处,考古工作者曾发掘得到一座葬有三国时期的一将官墓,并从墓中出土一方铜印。

  曹操共有十四位妻妾,她们生有二十五子、二十三女。在曹操亡故之前,早亡的继室刘氏葬于亳州曹氏家族墓,原配丁氏葬于许昌,邺城仍有十二名妻妾;二十五子中,已知的有曹丕葬于洛阳、曹植葬于东阿、曹昂葬于许昌;曹操还收养一些养子,如曹真等。史书记载,追随曹操的俊才云蒸,忠臣良将,才子、谋士数百人,且绝大多数忠贞不贰。曹操故令曰:“其广为兆域,使足相容。”由此看来,曹操高陵当有南北六七华里之长,东西二三华里之阔,几乎占据整个西门豹祠西原高地(据笔者考证,西门豹祠原址应在邺城南,即之后的邺南城内。今西门豹祠移址变迁过程未考)。

  曹氏基业传了五帝,四十五年时间,到魏元帝曹奂(曹操之孙)而终;曹奂二十岁时将帝位禅让晋祠王,被晋帝封为陈留王;“后,终馆于邺”,年五十八岁卒。故曹奂墓为曹氏陪陵之边缘。

  注:①元末明初的罗贯中基本依据史实,所著《三国志通俗演义》中,对曹操有许多赞美之词;清初的毛纶、毛宗岗父子从维护清朝封建统治者的正统观念出发,抑曹扬刘,一味丑化、贬低曹操,在精心修改《三国志通俗演义》时,蓄意对曹操虚构、艺术夸张,成功地在《三国演义》中将曹操塑造成一个“篡逆”、“奸贼”,为人不耻的典型人物。

  阅读精选(3):

  曹操墓在哪_曹操墓七十二疑冢之谜

  鲁迅先生对曹操是这样评价的:“曹操是一个很有本事的人,至少是一个英雄。”曹操的聪明不仅仅用在了生前处理国家大事上,就连自我的墓地都搞得让人摸不到头脑。据说,曹操临死前嘱人为安葬他设“七十二疑家”之事。所以,曹操究竟葬尸何处,却很少有人知其谜底,所以曹操陵墓一向成为中国帝王陵寝史上的一大疑案。

  相传。曹操在洛阳临死之前,把儿子和心腹大臣叫到身边交待说:“此刻天下还未安定,不要照搬旧的丧制葬我。我有头痛病,很旱就戴上了头巾。我死后,照样衣着和戴上头巾即可。文武官员来殿中吊唁,只要哭几声就算了;那些驻防各地的将士,都要坚守岗位,官吏们也要各守职责。我死后,就埋葬在邺城西而的山岗上,跟西门豹的祠堂靠近。不要用金玉珍宝陪葬,也不要设陵邑神道,不留任何痕迹,以防人掘盗。”曹操死后,其子遵其遗嘱为他举行了简单的葬礼。陵上不建寝殿,仅有铜驼、石犬各二,其墓室玄宫建筑缺乏详细记载。这与《三国志·魏书·武帝纪》载基木相同。

  但是,有关魏武帝高陵,历史上有很多传奇记载。据说曹操为防止死后陵墓被盗掘,以免抛尸于野,曾设置七十二疑家,故后人有诗说:“疑家累累漳水头,如山七十二高丘。正平只有坟三尺,千古安眠鹦鹉洲。”《七修类稿·曹操疑家》篇也载:’’曹操疑家在漳河上,宋人俞符有诗曰:’生前欺天绝汉统,死后欺人设疑家。人生用智死即休,何用余机到丘垄。人言疑家我不疑,我有一法君未知。(直须)掘尽疑家七十二必有一家葬君尸。予则以为孺子之见耳,使孟德闻之,必见笑于地下,夫孟德之棺,岂真在疑家哉,多设以疑人耳。”

  清代蒲松龄《聊斋志异》上说:“许城(故址在今河南许昌东东汉建安元年,即196年曹操迎汉献帝都于此)外有水汹涌,近崖深黯。盛夏时有人入浴,忽然若被A斧尸断,浮出后,一人亦女之,转相惊怪。邑宰闻之,遣人闸其上流,竭其水,见崖下有山洞中置转轮,轮上排利刃如霜。去轮攻入,有碑字,皆汉隶,细视则曹孟德也。破棺散骨,所殉金宝尽取之。”此说虽不可信,但作者的目的显然是想说曹操疑家的所在已昭然于世。

  魏武帝高陵地表因无痕迹留下,日前也未发现有关的考古资料,因此,曹操究竟葬归何处,仍是一个悬而未决的谜。

【曹操墓在哪里】相关文章:

曹操名言,曹操的名言11-27

曹操的名言02-11

曹操的作文03-02

崇拜曹操_750字08-10

说说曹操作文01-18

曹操的作文300字09-04

曹操写人作文11-17

论曹操作文02-04

话说曹操作文10-05

祭扫烈士墓的作文05-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