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六年级语文《山谷中的谜底》教案

时间:2022-12-25 11:25:39 晓怡 谜底 投诉 投稿

小学六年级语文《山谷中的谜底》教案(通用11篇)

  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教案,编写教案助于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那么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小学六年级语文《山谷中的谜底》教案,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小学六年级语文《山谷中的谜底》教案(通用11篇)

  小学六年级语文《山谷中的谜底》教案 篇1

  一、复习导入

  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课文《山谷中的谜底》,齐读课题。上节课我们来到加拿大的魁北克,发现山谷有奇异的景观,是……(学生接答)

  二、学习2-3自然段

  1、这一奇异的景观始终是个谜,谁也不知道谜底在哪儿。1983年的一个大雪纷飞的一天,两个旅行者来到了这里。如今,谜面终于解开了,我想每个人都会——(很兴奋、很激动),让我们带着兴奋的心情把谜底告诉给大家——

  2、课件出示:“东坡雪大……也都存活了下来。”

  (1)齐读这句话。

  (2)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

  A、特殊的风向,东坡雪大,西坡雪小。(外部原因)

  B、松的特性决定。(自身原因)

  (3)“这个本领”指什么本领?

  (4)默读第3自然段,用文中的话来回答。

  3、课件出示:“当雪积到一定程度时,……雪松依然保持着苍翠挺拔的身姿。”

  从这句话中,你认为雪松独有的地方在哪儿?自己放声去读一读,边读边想象书中所描绘的情景,把能体现雪松独特本领的地方用小圆点标下来。(交流:弹性、弯曲、反弹、)

  4、读了这段话你有没有发现这魁北克的雪松有什么不同之处呢?(会弯曲)

  ①它在什么情况下弯曲?(当雪积到一定程度的时候。)

  ②这“一定程度”指什么?(大雪飞扬,漫天飞雪,当雪积到厚厚的,沉甸甸的,雪松实在吃不消的时候,即将顶不住的时候。)压力大,如果不弯曲,会断;如果不会弯曲,也会断;这是雪松区别于柏、柘、女贞之类树的关键所在。

  ③它弯曲的目的是什么?(为了生存)

  ④它弯曲后的.结果怎样?(于是积雪便从树枝上滑落,待压力减轻,刚弯下去的树枝又立即反弹过来,雪松依旧保持着苍翠挺拔的身姿。)板书:大雪中

  雪松弯曲生存

  ⑤雪松在尽可能地去承受雪的压力而又实在承受不了的情况下,在适当的时候才开始弯曲,才肯弯曲的呀!虽然是弯曲了,但这种弯曲是一种策略,这里面有抗争的力量,我们应该读出这种力量!

  ⑥创设情境分层朗读:“听!北风在呼呼地刮,雪花飘飘洒洒。不一会儿——(生读)

  “听!风刮得更猛了,雪下得更大了。不一会儿——(生读)不一会儿满坡的雪松上又积了厚厚的一层雪。当雪积到一定程度时,雪松那富有弹性的枝丫又开始向下弯曲,于是积雪便从树枝上滑落,待压力减轻,刚弯下去的树枝又立即反弹过来,雪松依旧保持着苍翠挺拔的身姿。

  呈现“就这样”——反复地积,反复地弯,反复地落,反复地弹……不论雪下得多大,雪松始终完好无损。”

  你知道省略号在这里是什么意思吗?……省略号说明循环往复,重复地进行。

  短短的三十几个字,让人为之惊叹,为之佩服,大声去读读这句话,把让你有所惊叹、佩服的地方圈下来,可以是一个短语,可以是一个字,也可以是一个标点符号。

  (1)交流:说说有哪些让你惊叹、佩服的地方。

  “反复地积”——风雪之大,来势凶猛。

  “反复地弯”——不停地承受着风雪

  “反复地落”——“弯是为了让雪滑落,减轻压力,创造反弹的机会”

  “反复地弹”——面对严寒仍然昂首屹立,有着不屈不挠的精神。

  “……”——循环往复,重复进行,雪松坚忍不拔。不论雪下得多大,雪松始终完好无损。

  (2)小结:这就是雪松,面对风雪的侵袭,一次又一次地承受压力,又一次次地化解了这种压力,又一次次地发起抗争,顽强地存活了下来,成为山谷中一道奇异的景观。这就是谜底中所说的雪松的本领。让人情不自禁地佩服、赞叹。

  ①你能把这一句读好吗?生练读,指名读。

  ②刚开始读这段话,雪松在书上,再读,它仿佛出现在我们的眼前,而现在,我听出来你们已经把她读在心里了,带着这种独特的感受,让我们一起来读这段话。

  师总结:这就是雪松,面对风雪的侵袭,用一时的弯曲获得了新生,这是充满智慧的弯曲,充满力量的弯曲,这就是魁北克的雪松的特性与本领。一株普通的植物却拥有这样的生存技巧,这种生存技巧是一种智慧,是一种胸怀。如今,始终解不开的谜终于豁然开朗。让我们把这个谜底再次告诉给大家——(指名读)

  面对这一谜底的揭开,你想到了什么?(让学生围绕雪松、各种杂树、旅行者谈自己的启发。)

  三、深究课文,学习第4—6自然段

  1、两位旅行者也想到了很多,闭上眼,让我们细细聆听!(师范读第4、5自然段)

  2、听了这两位旅行者的启发,你想对他们说些什么?

  3、让我们也像旅行者一样去发现问题,自己去解决问题。再读课文第4、5自然段,四人一小组抓住重要的词句谈谈你的感受。

  (1)小组讨论。

  (2)第一次交流。

  (3)相机出示:

  “对于外界的压力,……以求反弹的机会。”

  ①自由朗读这句话。

  ②你可以通过一个故事,一句名言俗语,或者一个成语来谈谈对这两句话的理解吗?

  小组第二次讨论,集体交流。

  ③古往今来,从自然界到人类,这样的例子还真不少!通过刚才的讨论,我们都明白了:

  (根据学生的交流,随机引说)

  麦苗面对严冬停止生长不是_________,而是__________。

  狗熊躲进树洞不是_________,而是_________________。

  越王勾践忍辱负重,卧薪尝胆十多年不是_________,而是_________。

  中国工农红军进行二万五千里长征不是_________,而是_________。

  体育课跳远,先把腿弯曲一下,不是_________,而是_________。

  平日里同学们的谦让不是_________,而是_________。

  4、小结:战胜压力,面对困难时,并非只有通过正面抗争去解决的办法;还可以如雪松那样,作适当的让步,以求反弹的机会。(课件出示:“弯曲不是屈服和毁灭,而是为了生存和更好地发展。”)

  5、指名读。多好的启示呀!

  师总结:在我们生命的旅程中,我们肯定会遇到一些外界的压力,或者意想不到的困难。对于这些压力、困难,我们有时必须选择宁折不弯的勇气去抗争,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气节我们欣赏;有时也应该学会雪松的弯曲,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的胸怀我们也要。但有一点非常重要:弯曲的策略不能成为苟且偷安、放弃抗争的借口。

  记住:这种弯曲不是倒下和毁灭,而是为了生存和更好地发展。齐读!

  四、作业:

  阅读三个小故事《卧薪尝胆》《韩信胯下之辱》《司马迁发愤写史记》,把你读后的收获写下来。

  小学六年级语文《山谷中的谜底》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地读课文。

  2、掌握本课词语,理解“弯曲”、“反弹”的意思。

  3、把握课文主要内容,了解雪松能在逆境在生存的原因。初步领会既要敢于抗争也要学会退让的道理。

  教学重难点:

  把握课文主要内容,了解雪松能在逆境在生存的原因。初步领会既要敢于抗争也要学会退让的道理。

  教学准备:课件

  总课时:二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初读课文,学习生字词,了解课文大概。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地读课文。

  2、掌握本课词语,理解“弯曲”、“反弹”的意思。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板书课题,个别读:山谷中的谜底。

  (读出不同的感受,渗透情感和朗读的训练。)

  2、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估计学生的问题:这是哪个山谷?迷是什么?谜底是什么?怎样揭开的?)

  (“疑,思之始,学之端”,根据学生的疑问,巧妙地交代本课的学习目标。)

  二、初读课文,自学生字新词:

  1、出示初读要求,学生按要求自学:

  自读课文。

  ⑴读准字音,读通课文,达到正确、流利。

  ⑵思考刚才提的问题(这是哪个山谷?迷是什么?谜底是什么?怎样揭开的?)。

  2、巡视学习情况,相机解决问题。(指导同位交流预习情况)

  三、检查初读情况——组织交流自学情况:

  1、出示生字。

  指名认读,正音,记忆。

  2、指名逐节朗读,相机指导读好长句,纠正字音。

  3、组织交流词语理解。

  重点交流:“抗争、反弹、完好无损(加拿大、魁北克)”等,着重交给理解的方法:联系上下文、联系生活或查字典理解词语。

  四、初步了解课文内容,理清文章层次。

  1、默读,根据要求给课文分段。提示:

  哪几个自然段写了山谷中的谜?

  那几则自然段写了旅行者揭开了谜底?

  看看课文可以分为几段?每一段写了什么?

  2、组织交流,讨论:

  第一段(1——2):加拿大魁北克山谷奇异的自然景观是个长期没有解开的谜。

  第二段(3):两个旅行者通过仔细观察揭开了这个谜底。

  第三段(4——6):写了两个旅行者的对话。

  (词义的模糊性和概括性决定了语文学习的整体性原则。苏霍姆林斯基曾说:“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在儿童的精神世界里,这种需要特别强烈。”因此,在这一环节中,应该首先让学生带着自己提出的问题读书,读后讨论自己提出的问题。通过反复朗读,做到读中知大意、理脉络;读中查字典、剖形探义,掌握生字词。)

  五、组织质疑:

  课文中还有哪些不懂的内容吗?(指导:可以针对句子或段落。把重点问题留到下节课再研究。)(学生提出问题,并且带着问题读书,读中解决问题,这仅仅是阅读教学的浅层目标。而带着疑问走出课堂才是创新型学生应该具备的素质。所以,我让学生继续提出不懂的地方。继而,根据学生情况帮助确定下节课的学习目标。)

  六、指导描红:

  1、出示生字,复习认读。

  2、指导描红,临写、交流难写易错的.字,相机范写:摧、贞。

  3、组织描红,教师巡视指导。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

  教学目标:

  读懂课文,了解雪松能在逆境中生存的原因,初步领会既要敢于抗争,也要学会退让的道理。

  教学过程:

  一、学习第一、第二段。

  1、板书课题:山谷中的谜底。

  2、题目中的山谷是哪个山谷?

  画:

  板书:加拿大、魁北克。

  3、这个山谷中的谜是什么?谜底又是什么?

  要求:自读1、2两段,找出答案,把有关句子画下来,读一读,不懂的可以提出来。

  (“观文者批文以入情。”——刘勰)

  4、组织交流:

  出示句子

  “东坡雪大,其他那些树,因为没有雪松这个本事,树枝都被积雪压断了,渐渐地也丧失了生机。而东坡雪小,树上少量的积雪就压不断树枝,所以,除了松、柏、杨、女贞之类的树种,也都存活了下来。”

  哪几句话具体写了雪松的这个本领?

  要求:大声朗读这几句话,边读边想象书中所描绘的情景,看看谁能用两个词概括一下雪松的本领!(弯曲、反弹)

  5、指导朗读:

  ①指名朗读,想象,概括。

  板书:弯曲、反弹

  ②在巴谜底读一读,把这两个词加上去。

  ③谁能到黑板上来给我们讲讲这个谜和它的谜底?(阅读教学中应该像叶圣陶先生说的那样:“设身处地,激昂处还他个激昂,委婉处还他个委婉……美读得其法,作者胸有境,入境始于亲。”所以,在这一环节中,我紧扣学生的问题展开,结合学法指导,先学后教,以学定教,指导学生读中悟理。)

  6、组织辩论:

  师:有人读了咱们课文的第三段以后说,雪松面对风雪,一个劲地向下弯曲,他们是一群胆小的弱者。你同意这样的说法吗?我们也再来把第三段读一读,然后再反驳他,要有理有据,才能把它辩得哑口无言。(重点体会雪松的顽强,雪松的弯曲策略。)

  板书:智者,强者

  二、学习第三段

  1、指名分角色朗读对话。

  第一遍:带提示语。

  第二遍:去掉提示语。

  第三遍:自己读一读,想一想,不懂的可以提出来。

  2、引导体会写“启示”的一段话,指导理解句子的方法。

  ⑴出示小黑板:对于外界的压力,……但……。

  ⑵指导理解句子的方法。

  ①对于课文中含义比较深刻的句子,要想读懂它,方法很多,最常用的方法有两种,

  板书:上下文

  联系实际(举例子)

  ②谁能举个例子来证明一下这句话的道理?

  ⑶这段话的道理也可以用我们的一句老话来概括:“大丈夫能屈能伸,小不忍则乱大谋”。

  三、试说名言,学习第四节:

  齐读最后一节,根据你对这篇课文的理解,我们也来说两句名言:“弯曲不是……而是……”

  (“教给方法比教给知识更重要”。利用辩论等方式帮助学生体会文章所蕴含的深奥道理,而且,指导学生读出这种深刻的哲理。)

  板书设计

  雪小  雪大

  松(弯曲、反弹)

  柏雪智者

  杨松强者

  女贞

  西坡东坡

  加拿大魁北克

  小学六年级语文《山谷中的谜底》教案 篇3

  教学目的: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4个生字,绿线内的两个只识不写,联系课文理解有关词语的意思。

  3、读懂课文,了解雪松能在逆境中生存的原因,初步领会既要敢于抗争,也要学会退让的道理。

  教学重点:

  朗读课文,了解雪松在大雪重压之下生存的原因。

  教学难点:

  联系生活实际理解由自然现象所得到的启示。

  课时安排:

  两课时。

  第 一 课 时

  一、揭示课题,引导质疑。

  1、理解什么是“谜”、什么是“谜底”。

  2、质疑。如:山谷中有什么谜?谜底是什么?是谁揭开了这个谜底?……

  二、学生自读课文,要求

  1、把课文读得正确、流利。

  2、联系课文想想新词的意思,在不懂之处做上记号。

  3、读完后思考一下刚才提出的问题。

  三、检查学生初读情况。

  指名分段读课文,随文简介“加拿大”、“魁北克”等词,视学生情况指导朗读。

  四、组织交流初读收获,引导进一步质疑。

  1、说说自己读懂的“谜”和“谜底”,找读文中有关句段。

  2、提出自己感兴趣的问题,视情况相机处理。

  五、指导生字书写。

  六、布置作业。

  1、继续练读课文。

  2、抄写词语。

  第 二 课 时

  一、复习引入:学生介绍山谷中的谜和揭开谜底的人。

  二、速读全文,以旅行者的口吻练说旅行收获,直奔学习重点。

  1、示:这次旅行,我不仅 ,而且 。

  2、划出文中写启示的句子,再练说。(可引用另一位旅行者的话或文末的句子)

  3、设疑:他们怎么会从雪松身上得到这个启示?“弯曲不是倒下和毁灭,而是为了生存和更好地发展”是什么意思?

  三、自读第3自然段,自主感悟。

  四、组织交流,感受雪松智者、强者形象,理解启示的含义。

  1、学生自由交流读后感受、理解,教师随机引导。

  2、读书要边读边想象,脑子里要浮现文字描绘的景象,这就把书读懂了,读活了。学生再读,边读边想象。

  (1)学生自由交流想象到的景象,教师引导紧扣关键词句感悟、品味。

  (2)示句:就这样,反复地积,反复地弯,反复地落,反复地弹……不论雪下得多大,雪松始终完好无损。

  指导联系上文理解“积”、“弯”、“落”、“弹”的景象和“完好无损”的意思。

  边朗读边想象雪松弯曲、反弹的情景,在评议时引导理解“反复”、省略号和“始终”表达的含义,练读句子。

  (3)现在我们是不是有了就是旅行者的感觉了,看到了这样的.景象,此时你有什么感受?想说什么话吗?。

  (4)练习朗读:能通过朗读把我们心中的敬佩、赞美送给雪松吗?

  3、再读启示,谈谈自己的理解。如有困难,可引导学生先联系雪松谈谈,再结合生活实际推而广之。

  五、同学们学了这篇课文后,有什么收获吗?还有什么疑问?

  六、布置作业。

  1、摘抄描写雪松与大雪抗争和旅行者得到的启示的句子。

  2、联系生活实际,写出对“弯曲不是倒下和毁灭,而是为了生存和更好地发展”这句话的理解。

  2、有兴趣的同学可写一篇读后感。

  小学六年级语文《山谷中的谜底》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1、让学生通过品评语言文字及联系生活实际,理解“有时,弯曲不是屈服和毁灭,而是为了生存和更好的发展。

  2、体会理解学生的顽强及智慧的退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学习课文篇末点睛和对比的写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在加拿大魁北克一条南北走向的山谷里,有大自然留下的一个谜,(板书:山谷中的谜)你们知道是什么吗?指名答

  2、通过昨天的学习,你能迅速从课文中找到它的谜底吗?(补充板书:底)指名用书上的话回答。

  原来是因为雪松有一种特殊的本领(板书:雪松)。揭开这谜底的人是谁呢?(板书:旅行者)

  3、那么,今天就让我们也带上行囊跟着这两位充满智慧的旅行者,通过这篇记载着智慧的文字(板书:课文)走进加拿大魁北克这条神奇的山谷,靠近那充满智慧的雪松,一起去探索生存的智慧吧!那我们背起行囊出发吧!(齐读课题)

  二、精读课文

  1、明确小组自学要求:

  (1)师:这树,这人,这文,无不充满着智慧,个小组可以根据自身学习的情况有选择的去探究,可以选择他们中的一个、两个、甚至把他们综合自来共同探究都可以,让我们去品读、去批注、去思考,一会我们来比比谁的背囊中采集到的智慧最多。

  (2)各小组讨论确定研究内容,以及需要的大概时间

  (3)班内简单交流时间

  2、学生自主学习、小组学习:

  读文、批注、找收获、谈体会;

  教师巡视指导

  3、班内交流自学所得

  (1)交流从雪松身上品味到的、获得的收获:

  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适时启发引导学生读好描写雪松的语句。

  (2)讨论、交流、理解旅行者的话中蕴涵的智慧

  a:根据学生的回答,适时指导学生读好第二个旅行者的话。

  b: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把思考引向深入:(什么时候应该去正面抗争?什么时候需要适当的让步?)

  c:把思维引向更广的空间:古今中外,有那些人就具备了雪松的这种智慧?

  (3)你能从课文中选择一句最简洁而又最能概括这一道理的话吗?

  从而指导学生读好最后一节,背诵这最后一节。

  (4)交流这篇文章写法上的智慧:学生汇报体会到的精彩写法,教师适时点播

  4、给学生提供展现自己智慧的.舞台:

  (1)师:我想各位同学的背囊(包)里,一定装满了智慧,收获不小。

  我知道我们六(1)班的同学喜欢创作,你能用一段话或者一首诗、一支歌或其他方式来谈谈你的收获吗?

  (2)班内简单交流

  三、小结、作业

  1、师:听了同学们精彩的点评与创作,我对“有时,弯曲不是屈服和毁灭,而是为了生存和更好的发展”有了更深刻的理解。让我们把所有的智慧都装进我们的行囊中,去展开我们人生新的旅程,愿我们今后能够凭借智慧克服人生中的一个又一个困难!

  2、最后向大家推荐一本书《智慧背囊》。

  3、完善自己的创作明天的语文课继续交流。

  小学六年级语文《山谷中的谜底》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的生字词,做到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理清层次,了解大意,细读重点自然段,理解由谜底得到的启示。

  3.联系生活实际,说出自己对最后一个自然段的理解。

  第一课时:

  第一课时活动方案

  活动一:通读课文,扫清障碍。

  1. 朗读课文,读准音,认清字形,长句多读两遍并做好标记,并了解:加拿大 魁北克 柘 女贞

  2. 组内交流词语意思,完成书后描红,练读标记的长句。

  3. 组间分段抽号检查读书效果,交流易错字。

  活动二:再读课文,理清脉络。

  1. 捧起书,轻声读课文

  ①分段并概括段意(小标题)。

  提示:山谷中有谜底,谜面是什么?为什么要写这个谜呢?

  ②根据小标题概括主要内容。(语言简洁)

  2. 每小题一名同学主讲,其余评议。

  活动三:三读课文,揭示“谜底”。

  1.浏览课文:找出含有“谜面和谜底”的语句。

  2.组内交流并诵读所画句子以及书后第2题的'两句话。

  3. 抽组朗读。(注意朗读的形式)

  【检测反馈】

  1.给下列字加偏旁组成新字再组词。

  鬼: ( ) ( ) ( )

  逢: ( ) ( ) ( )

  2.听写书后第2题的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教师导学案:

  一、以“谜”导入,激趣导学

  1.板书“谜”字。学生猜谜语,脸圆像苹果,酸酸营养多,既能做菜吃,又可当水果。 (猜一蔬菜) 谜底:西红柿

  2.简介谜语的组成:谜面、谜目和谜底。但通常没有谜目,一般由谜面和谜底两部分构成。

  3.师述:美丽的大自然总令人神往!投身在大自然的怀抱,我们总是无比喜悦!的确,大自然有许多奥秘,大自然除了供人们欣赏之外,还会通过自身的某种现象给人以启迪,而关键在于你善不善于领悟!

  4、今天,就让我们用自己敏锐的双眼、智慧的大脑到加拿大的魁北克去观察、去感受、去领悟——

  《山谷中的谜底》(揭题,齐读。)

  二、通读课文,扫清障碍。

  1、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有困难的做上标记。

  2、展示。(注意难写的字)

  过渡:课文主要写什么,我们再次朗读课文,理清文章的脉络。

  三、再读课文,理清脉络。

  1、轻声读课文,思考问题。

  2、组内交流,展示。

  谜面、谜底、启示

  过渡:了解了课文的脉络,接着让我们进入活动三去探究山谷中的谜面和谜底。

  四、三读课文,揭示“谜底”

  1、找出含有“谜面和谜底”的语句。请你用笔把有关的语句画下来,读一读。

  2、.组内交流并诵读所画句子以及书后第2题的两句话。

  小学六年级语文《山谷中的谜底》教案 篇6

  教学目的: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4个生字,绿线内的两个只识不写,联系课文理解有关词语的意思。

  3、读懂课文,了解雪松能在逆境中生存的原因,初步领会既要敢于抗争,也要学会退让的道理。

  教学重点:

  朗读课文,了解雪松在大雪重压之下生存的.原因。

  教学难点:

  联系生活实际理解由自然现象所得到的启示。

  课时安排:

  两课时。

  第 一 课 时

  一、揭示课题,引导质疑。

  1、理解什么是“谜”、什么是“谜底”。

  2、质疑。如:山谷中有什么谜?谜底是什么?是谁揭开了这个谜底?……

  二、学生自读课文,要求:

  1、把课文读得正确、流利。

  2、联系课文想想新词的意思,在不懂之处做上记号。

  3、读完后思考一下刚才提出的问题。

  三、检查学生初读情况。

  指名分段读课文,随文简介“加拿大”、“魁北克”等词,视学生情况指导朗读。

  四、组织交流初读收获,引导进一步质疑。

  1、说说自己读懂的“谜”和“谜底”,找读文中有关句段。

  2、提出自己感兴趣的问题,视情况相机处理。

  五、指导生字书写

  六、布置作业

  1、继续练读课文。

  2、抄写词语。

  小学六年级语文《山谷中的谜底》教案 篇7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联系课文内容及生活实际,理解本文最后一句话的深刻含义。

  4、学习班篇末点晴和对比的写法。

  教学重点难点:理解最后一句话,了解这两个旅行者解开谜的原因。

  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准备:一个谜语

  第一课时

  一、由一个谜语入手,揭示课题。

  读读课题,说说你想知道些什么?

  抓住学生的设问,作为教学的目标引导学生读课文。

  二、学生根据目标自读课文。

  1、读通文章,读准字音。

  2、说说这山谷中的谜面是什么?谜底是什么?文章讲了什么事?划出有关的语句。并提出你所不明白的问题。

  三、检查自读情况。

  1、指名读课文。

  2、说说课文的谜面是什么?

  3、说说课文的谜底是什么?

  4、再说说这个谜是怎样被解开的?

  5、根据以上内容理清文章条理,概括文章内容,给文章分清段落。

  四、作业:抄写词语,有能力的同学可先做练习册。

  第二课时

  一、回顾复习。

  说说文章的主要内容。

  二、精读课文,说说两个旅行者解开这个谜是什么?

  1、引导学生体会出这两个旅行者的特点:

  善于观察;深入思考;勇于探索;有恒心有毅力等品质。

  2、联系课文说说他们观察到了些什么?引用文中语句来回答,要能理解出他们既观察到了风向的不同,还观察到了东坡与西坡的长的树不同现象。这儿还要让学生理解是一座山还是两座山。

  3、引导体会雪松的`四个反复。

  4、联系课文说说他们观察后有了哪些深入的思考,(谜底与启示)抓住语句分析东西两坡不同现象的原因,说说他们还想到了什么?

  5、引导学生读得到的一个启示,说说自己的理解。

  三、联系生活实际,以这句话为中心,说说自己对这句话的理解,类似于进行演讲训练。

  四、总结。

  五、布置作业:

  完成练习册,有能力的同学尝试背诵这篇课文。

  小学六年级语文《山谷中的谜底》教案 篇8

  教学要求:

  1、课后四个生字,理解本课新词的意思。

  2、能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大意。

  教学重点:

  正确认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顺词句。

  教学难点: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板书课题。

  1、学生读课题,读了课题后你有什么疑问?

  2、山谷中有什么谜底呢?我们一起到课文中去找找看。

  3、听课文录音。

  二、由读课文,围绕下面要求自学:

  1、试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再读课文,画出不理解的词句,联系上下文或查字典理解。

  三、检查自学情况。

  1、指名分节读课文,注意纠正字的读音。

  2、联系上下文说说“始终、苍翠挺拔、摧毁”等词语的意思。

  四、再读课文,初知课文大意。

  1、魁北克山谷在哪里,那儿有个什么谜?是谁揭开了迷底?

  2、你读懂这个谜底没有?两个旅行者说的'话你能读懂吗?

  学生读后讨论。

  五、作业:

  1、书写课后三的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小学六年级语文《山谷中的谜底》教案 篇9

  第1教时

  教学目标

  1、初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的内容,要求能正确的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3、正确书写本课的生字。

  学重难点

  重点:正确朗读课文,学习生字组成的词语。

  难点:生字的书写

  教学准备

  图片、课件

  教学过程设计

  一、猜谜导入

  二、初读课文

  三、精读训练

  四、作业

  同学们,现在我请大家猜一个谜语。“麻屋子,红账子,里头住着白胖子”。这是什么?(花生)对!我说的“麻屋子,红账子,里头住着白胖子”叫谜面。“花生”呢?(谜底)谜底就是谜语的答案,有时也比喻事情的真相。

  板书课题:10

  山谷中的谜底

  以简笔画让学生理解“山谷”:两山之间低凹而狭窄的地方。

  “山谷中的谜底”也可以怎么理解?(山谷中某一奇异现象的真相)

  那么,这山谷中有什么谜?它的谜底也就是事实真相又是什么?它能给我们什么样的启示呢?

  1、各自轻轻读课文,画出带有生字的词语。

  2、自学生字词。

  (1)查词典并联系课文内容重点理解下列词语。

  惟一:只有一个,独一无二。

  摧毁:用强大的力量毁坏。

  (2)一了解的'词语

  女贞:树的名字。

  (3)用钢笔描红、临写

  3、指名试读课文,要求读得正确。

  4、理清文章层次。

  (1)(1)如果用猜字谜来打比方的话,文章的哪一部分是谜面,哪一部分是谜语底?

  默读课文画出两个部分的起止。(第1、2自然段为第一段,谜面;第3~6自然段为第二段,谜底)

  (2)说说各段的段落大意。(第一段:魁北克的一个山谷里有一个奇异景观,西坡长满多种树,东坡只有雪松。第二段:两位旅行者揭开谜底并且从中得到启示)

  (3)各自默读课文思考,并在课文中画出:a写山谷中的“谜”的句子。b两位旅行者得到的启示。讨论。

  1、指名读第一段,要求用简笔画表示“南北走向的山谷”及“东坡,西坡”。

  2、这条山谷有一个什么“谜”?

  (西坡:长满……东坡:只有雪松)

  从“许多人不知所以然”再次理解“谜语的意思。

  3、指名朗读第一段,要求做到正确、流利。

  1、用钢笔描红、临写

  2、抄写生字

  激趣导入

  设疑激趣

  动手实践,加深理解。

  课后感受

  学生学习这一文时,主要从课文的题目入手,让学生来解决一个个问题,从而达到了解课文内容,读通课文的目的。

  第2教时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联系课文内容及生活实际,理解“弯曲不是倒下和毁灭,而是为了生存和更好的发展”的深刻含义。

  2、学习篇末点睛和对比的写法。

  教学重难点

  重点:联系课文内容及生活实际,理解“弯曲不是倒下和毁灭,而是为了生存和更好的发展”的深刻含义。

  难点:学习篇末点睛和对比的写法。

  教学准备

  课文中的重点句子的演示、课件

  教学过程设计

  一、复习提问

  二、继续精读训练

  三、总结谈话

  四、作业

  魁北克的一条南北走向的山谷中有一个什么“谜“?

  学生回答后,教者板书:谜西坡长满……东坡只有雪松

  1、过渡:这个谜后来怎么揭开的?谜底是什么?它给我们的启示是什么?今天我们就要进行研究。

  2、指名朗读第3自然段,思考:这个谜是怎么揭开的?

  (1)讨论:东坡为什么只须雪松,而没有其他树?西坡为什么除了雪松之外,还有其他树?

  (外部原因东坡雪大,西坡雪小;自身原因是雪松的特性决定的)

  (2)着重朗读和理解“当雪积到一定程度时,雪松那富有弹性的枝丫就开始向下弯曲,于是积雪便从树枝上滑落,待压力减轻,刚弯下去的树枝又是立即反弹过来,雪松依旧保持着苍翠挺拔的身姿。就这样,反复地积,反复地弯,反复地落,反复地弹……不论雪下得多大,雪松始终完好无损。”“其他那些树,因为没有雪松这个本领,树枝都被积雪压断了,渐渐地丧失了生机。”

  体会对比写法。

  (3)了解详写略写:详写东坡和东坡雪松的情况,略写西坡和其他树的情况。

  3、理解“少顷”的意思。(少顷:一会儿,不多时)他们得到了什么启示?

  (对于外界的压力,可以通过正面抗争去战胜它,但有时也需要象雪松那样先弯曲一下,作出适当的让步,以求反弹的机会)

  4、齐读最后一段。

  5、学习用警句结尾,点明文章中心。

  联系生活实际,谈谈你对“弯曲不是倒下和毁灭,而是为了生存和更好的发展。”这句话的理解。

  1、读一读,再抄写。

  女贞惟一摧毁完好无损

  景观帐篷毁灭得到启示

  2、“弯曲不是倒下和毁灭,而是为了生存和更好的发展。”联系生活实际,写出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板书设计:山谷中的谜底

  (启示)

  弯曲和倒下更好的发展和生存

  小组讨论

  合作学习

  课后感受

  本课文主在是通过学生的朗读来理解课文的内容,这样学生觉得比较有劲,同时,在学习雪松是如何生存下来的时候,让学生运用动作来加强记忆,这样学生记得牢。

  小学六年级语文《山谷中的谜底》教案 篇10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读懂课文,了解雪松能在逆境中生存的原因,初步领会在逆境和压力面前,既要敢于抗争,也要学会适当退让的道理。

  3、联系课文内容及生活实际,理解“弯曲不是倒下和毁灭,而是为了生存和更好地发展。”的深刻含义。

  [教学重难点]

  联系课文内容及生活实际,理解“弯曲不是倒下和毁灭,而是为了生存和更好地发展。”的'深刻含义。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板题]同学们,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对课文已经有了一个初步的了解。现在,就来说说你的收获吧![学生自由汇报。]

  这节课就让我们再次走进课文,达成如下两个目标。

  二、出示学习目标。

  1、了解魁北克出现如此奇异景观的原因。

  2、联系课文内容及生活实际,理解“弯曲不是倒下和毁灭,而是为了生存和更好地发展。”的深刻含义。

  三、引导自学,合作探究。

  1、自读课文,完成第一个目标。

  提示:在文中相应的地方标序号。

  2、交流:

  a、特殊的风向,东坡雪大,西坡雪小。

  b、雪松特有的本领。

  3、雪松究竟有什么本领呢?课文中是怎样具体描述的呢?请你在文中划出有关语句,再读一读。

  (1)出示:“当雪积到一定程度时,……雪松依然保持着苍翠挺拔的身姿。”

  (2)自由读,说说你在读的时候都注意了哪些词语?

  (引导学生重点理解:弹性、弯曲、反弹、依旧)

  (3)哪位同学愿意借助实物把这部分内容讲解给大家听一听?

  (4)不过,雪松刚直,大雪又袭来,就这样

  小学六年级语文《山谷中的谜底》教案 篇11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通过对语言文字的赏读,体会雪松的智慧与顽强。

  4、联系课文内容及生活实际,理解“有时弯曲不是屈服和毁灭,而是为了生存和更好地发展”。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扣“谜”导入,激趣促学

  1、板书“谜”字。学生猜谜语:“五个兄弟,住在一起,名字不同,高矮不齐。”(手指)

  2、简介谜语的组成:一般由谜面和谜底两部分构成。

  3、这节课,咱们还要猜一个谜,是一个“山谷中的谜”。

  (板书:山谷中的)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请同学们大声朗读全文,要求:

  (1)边读边画卅生字词,注意读准生字的字音,看清字形。

  (2)找一找“山谷中的谜”和“谜底“分别是什么,用横线面i出来。

  2、学生自读课文,教师巡视了解学生读书情况。

  3、检查自读情况。

  (1)指名分自然段读课文,相机学习生字。

  ①出示认读,纠正读音:柘、丫、贞、帐、摧。

  ②同音字比较:“摧”与“催”

  (2)整体把握课文内容,理清层次。

  ①“山谷中的谜”是什么?

  指名读找出的句子,相机出示:

  “山谷没有什么特别之处,唯一引人注意的是,它的西坡长满松、柏、柘、女贞等杂树,而东坡只有雪松。”

  ②“这一奇异的景观始终是个谜”,“谜底”又在哪里呢?

  指名读找出的句子,相机出示:

  “东坡雪大,其他那些树,因为没有雪松这个本领,树枝都被积雪压断了,渐渐地丧失了生机。而西坡雪小,树上少量的积雪根本就压不断树枝,所以除了雪松之外柘、柏、女贞之类的树种,也都存活了下来。”

  这足课文告诉我们的“谜底”,补充课题中的“底”。

  4、课文除了写了山谷中的“谜面”和“谜底”,还写了什么?

  人们从“山谷中的谜底”中得到的启示。

  5、默读课文,根据“谜面——谜底—启示”划分段落。

  三、精读课文,弄清“谜面”

  1、这是加拿大魁北克省的一条南北走向的山谷,教师相机用简笔画画出这个山谷,请同学们自由朗读第l自然段,把山谷中的奇异景观在图上示意出来。

  2、指导看图复述“山谷中的谜”。

  四、布置作业

  1、描红生字,抄写词语。

  2、朗读课文,预习第3—6自然段,体会两位旅行者的话。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初悟谜底

  1、出示词语:大义凛然义正词严威武不屈宁折不弯

  (1)谁能读出这些词语的味儿来?

  (2)这些词告诉我们,面对困境,有时我们必须选择坚强,并且通过正面的抗争战胜困难。但有时我们还应该学会另外一种抗争与生存的方式,那是什么呢?谜底就藏在我们今天要学的课文中。

  (3)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2、山谷中有个什么“谜”呢?它的谜底又是什么呢?回忆课文内容,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二、精读课文,探究谜底

  1、谜底终于被揭开了:“东坡雪大,其他那些树,因为没有雪松这个本领,树枝被积雪压断了,渐渐地丧失了生机。而西坡雪小,树上少量的积雪根本就压不断树枝,所以除了雪松之外,柘、柏、女贞之类的树种,也都存活了下来。”

  (1)这是文章直接告诉我们的,造成这一奇异景观的原因究竟是什么呢?真正的谜底就藏在这句话中,建议同学们用边读边圈画出关键语句的方法去找一找。

  (2)造成这一奇异景观的原因你发现了吗?

  ①出示:东坡雪大西坡雪小没有雪松这个本领

  ②过渡:当时的环境是怎样的呢,让我们一起去感受一下山谷中的大雪吧,课文中有所描述吗?

  用边读边在脑海中画画的方式读一读第3自然段的前三句话,把出现在你眼前的画面用自己的语言给我们描绘一下。

  ③狂风呼啸,漫天飞舞的大雪肆虐地朝大地袭来,整个山谷被一片皑皑的白雪笼罩着,面对这样的气候和情景,你感受到了什么?

  ④再读第3自然段的前三句话,让我们一起再来感受一下山谷中所独有的雪景吧!

  2、能在风雪更加猛烈的东坡生存的只有雪松,而其他的植物根本无法生存,那是因为其他植物没有雪松这个本领,雪松的这个本领在谜底中并没有直接告诉我们。把这段话多读几遍,你一定会有新的发现。

  (1)出示:“当雪积到一定程度时,雪松那富有弹性的枝丫就开始向下弯曲,于是积雪便从树枝上滑落,待压力减轻,刚弯下去的树枝立即反弹过来,雪松依旧保持着苍翠挺拔的身姿。”

  (2)这句话中有没有让你印象深刻的语句,仔细地圈一圈,认真地读一读,看看从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①想象“积”到一定程度,是什么样的程度?(板书:积)

  ②过渡:在这样的重压下,雪松那——(引读)(板书:弯)这是雪松向风雪屈服低头的表现吗?从哪里可以看出?

  ③原来,弯曲是为了……(板书:落)雪橙把纷纷扬扬的雪片从身上抖落下来,原来它一时的弯曲是为了能立即反弹过来,(板书:弹)这样的反弹卫重新展现出雪松独有的身姿,你们看见了吗?雪松依旧保持着苍翠挺拔的`身姿。

  ④作者用这一系列形象的动作描写,为我们描绘了雪松独有的本领,谁能用这句话中的一个短语来概括?(板书:富有弹性)

  ⑤雪松是在尽可能地去承受雪的压力而卫实在承受不了的情况下才开始弯曲,才肯弯曲的呀!虽然是弯曲,但这里面有抗争的力量,我们应该读出这种力量!

  (3)出示:“就这样,反复地积,反复地弯,反复地落,反复地弹……不论雪下得多大,雪松始终完好无损。”

  ①面对着暴风雪一次次的侵袭,雪松就这样,(引读)——

  ②风还在刮着,雪依旧下着,柏村倒下了,柘树倒下了,而雪松弯曲、反弹,再弯曲、再反弹……它仿佛是这个静穆的世界里最后的斗士、在恶劣的生存环境下,奏出了生命的最强音,雪松就这样,(再读)

  ③从这幅雪松傲雪图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④虽然雪松遭受过狂风的肆虐,经历过暴雪的重压,可是它仍然不屈不挠,昂起头抖落了身上的积雪,它苍翠挺拔的身姿一次次地屹立在大雪纷飞的山谷里。这种对生命永不言弃的顽强精神怎能不让人惊叹,佩服呢!让我们带着这样的感情一起把这段话再读一读。

  3、充满智慧的弯曲,充满力量的反弹,这就是雪松的本领!就是雪松能够在最恶劣的环境下得以生存的原因,这就是山谷中的谜底!

  三、整合拓展,揭示谜底

  1、从雪松的身上我们能得到什么船示呢?

  出示两位旅行者的对话,引导学生读好这段对话。

  2、如果说雪松面对外界的压力是雪花,是狂风,是最恶劣的自然环境!那么我们每个人面对外界的压力可能是什么呢?

  3、拓展延伸。

  (1)雪松在与风雪的搏斗中智慧地弯曲,从而顽强地存活下来,其实不止是雪松,自然界中的很多植物都有这种弯曲的本领,你注意过吗?

  植物尚且如此,智慧的人类自然也明白其中的道理,你能举几个这样的例子吗?

  (2)对于这种充满智慧的弯曲,我们的古人已心神领悟,所以才有了“大丈夫能屈能伸”,有了“小不忍则乱大谋”。你还知道哪些这样的成语或谚语、俗话吗?

  4、在我们生命的旅程中,常常会遇到一些来自外界的压力,或者意想不到的困难,对于这些压力、困难,我们有时必须选择宁折不弯的勇气去抗争,有时也应该学会雪松式的弯曲,请记住,这种弯曲不是屈服和毁灭,而是为了生存和更好地发展。

  四、布置作业

  1、收集并整理有关“智慧的弯曲”的成语或谚语、俗语。

  2、写一篇读后感。

【小学六年级语文《山谷中的谜底》教案】相关文章:

山谷中的谜底教案11-26

《山谷中的谜底》教案08-26

《山谷中的谜底》教案【推荐】01-25

《山谷中的谜底》03-15

小学六年级语文教案《山谷中的谜底》12-24

山谷中的谜底教案精选13篇11-30

《山谷中的谜底》教案精选14篇12-04

山谷中的谜底教案(精选13篇)12-06

《山谷中的谜底》教案(精选14篇)01-22

山谷中的谜底教案(13篇)1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