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百家争鸣的影响
阅读精选(1):
百家争鸣出现的历史影响:
1、构成中国传统文化体系,奠定了中国整个封建时代文化的基础。“百家争鸣”过程中,各家学派相互取长补短,构成中国思想文化兼容并包、宽容开放的特点。
2、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各家思想推动了社会的变革。如秦国商鞅变法是中国从奴隶社会进入封建社会的分界点,这场变法正是在法家思想指导下进行的。
阅读精选(2):
百家争鸣出现的社会原因:
1、经济上井田制崩溃。铁器的使用和牛耕的推广,促使井田制瓦解;封建经济迅速发展。为学术繁荣带给物质条件。
2、政治上,周王室衰微,社会处于大变革时代,各种力量争夺、较量。对社会变革发表不一样的看法。(注意:诸子百家正是代表不一样阶层和政治派别的利益和要求。)
3、阶级关系上士阶层崛起,各诸侯国礼贤下士。“士”们受到重用并期望用自我的思想治国平天下。(法家的管仲、李悝、吴起、商鞅、申不害等都受到各国统治者的重用,孟子虽未受重用,可也是周游列国宣传自我的治国之道。)
4、思想文化上从“学在官府”到“学在民间”(学术下移)。私学兴起(孔子首创私人讲学,打破贵族垄断文化的局面。),造就了一大批知识渊博、阅历丰富的文士。
阅读精选(3):
谈周分封制于“百家争鸣”的影响
本来这只是一个小问题,不需多说,学者也早有研究定论。关于春秋时期“百家争鸣”之构成,其中原因颇多,各家归纳,虽说是各有风格,但观点颇为一致,没有讨论的缘由。然前段时间语文课上,老师对于此问题的归纳,却有遗漏,在此,我做些补充。
大部分学者对于该问题的研究,注重于周末年以及春秋始这段时期的各种因素,归纳起来大抵有以下几个原因:其一,周天子丧失共主地位,使上层知识分子流落民间,致使民间构成了大批的知识分子集团;其二周末礼崩乐坏,底层士族从宗教礼法中解放出来,获得独立的社会身份,能够参与更多地社会事物;其三诸侯争霸,急需人才,刺激了民间知识学派的兴起;其四,兼并战争使得各地孤立的文化习俗得以融合,同时得以超多传播;其五,社会四分五裂,没有统一,造成了学术不统一。以社会现状出发,剖析事物缘由,也是就事论事,但如果只关心事物构成的近期原因,而忽略长期因素,那么解释是否就会缺失而变得不完美。语文课上老师的解释亦是如此,并非我认为老师的解释有错,只是认为,要分析“百家争鸣”局面的构成,不能单纯局限于当时时期的近况,于是我认为,周朝的分封制对于春秋“百家争鸣”的构成亦有深刻的影响。
首先,我们对周的分封制进行简单的了解。周武王伐纣而建周,以分封而治天下,封诸侯五十余,如姜尚封齐王,周公封鲁,另有陈、宋、卫、晋等,周领土北至甘肃,东至大海,以黄河中游为政治文化中心。当时,周朝领土上大部分是蛮夷人,而且各地风俗不一,周天子分封诸侯以后,命各诸侯按照自我的意愿治理邦国。我们以齐鲁为例,齐国和鲁国大致在今山东一带,当时为东夷人,可谓文化风俗一致,可齐国和鲁国的治理却大相径庭:周公以《周礼》治鲁,三年使鲁国人民原始落后的生活方式,人人以礼相待,过着规规矩矩的生活,而姜尚本就是东夷人,他入乡随俗,以夷治夷,保存了当地人民尚武和竞争的精神,还大力发展以渔盐为主的经济,能够说,在姜尚和周公的治理下,齐国和鲁国已经变成了截然不一样的两种面貌。这意味着什么呢,意味着整个周朝出现了,各地文化不一且繁荣发展的局面。当时齐国和郑国的民风比较开放,而鲁国则相对保守,我们来看一个事例,齐僖公时,他的儿子齐诸儿和女儿文姜(两人为同父异母的兄妹)发生了乱伦的杯具,为此齐僖公将文姜嫁鲁桓公,但两兄妹依然藕断丝连,之后齐诸儿就位是为齐襄公,之后十八年后,鲁桓公带文姜回家省亲,齐襄公却与文姜合谋将鲁桓公害死。这些事,在《诗经》
里的《齐风*南山》、《齐风*敝苟》、《齐风*载驱》以及《郑风*有女同车》里都有记载。这足以说明齐国与鲁国的风俗差异了。之后鲁国成为中国文化中心,而齐国则成为周的经济中心,晋国则出了许多军事家,《诗经》里十五国风各不相同,说明各国文化发展异常繁荣。周朝文化的繁荣,是有历史见证的,《诗》、《书》均出于周。于此观之,是周分封而开文化之气,为整个周朝乃至春秋文化的繁荣奠定了基础。虽周朝后期天子散失共主地位,礼崩乐坏,但并没有使这种氛围因此夭折,从某个层面上来说,正是这种局面加快了文化的繁荣发展。与其说是周灭而造就“百家争鸣”的构成,还不如说是“百家争鸣”继承了周文化以致构成了中国文化的历史顶峰。当然我们也能够从周以后的历史来看,以后各朝均未出现如此文化繁荣的局面,是否从周朝的制度中能够得出答案,当然也能够根据各朝制度以及中华民族逐渐趋向统一的局面来解释,因为那里只对“百家争鸣”作分析,对以后的这些就不多言了。
在构成“百家争鸣”局面之前,周各地已是文化繁盛了,我们不能非理性地割裂它们之间存在的承前启后的关系,那是不负职责的,当然最后,也不要怪我多唠叨几句,作学问当有开阔的视野,不能局限于一时,观静态只能取狭义,仅观动态也会有遗漏,只有既析静又析动,既观远又观近,才能把事物阐述清楚。
【百家争鸣的影响】相关文章:
百家争鸣教案02-17
百家争鸣教学反思09-23
影响的力量-关于影响的作文600字04-13
影响的作文06-05
七年级历史《百家争鸣》教案01-10
环境的影响作文07-22
关于影响的作文10-19
影响环境的作文10-20
有关影响的作文02-27
影响优秀作文0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