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提问的技巧
提问的技巧(一):
浅谈课堂提问的技巧
程改革实施以来,语文课堂已从“知识的传授”转型为“以人为本”的人文精神和潜质的培养上。一堂语文课的优劣成败与教师能否巧设妙问激活学生思维,诱导学生一步步质疑-——析疑——释新一轮课疑有着密切的关联。能够说,语文课的提问是一种技巧,更是一门艺术。它驾驭着参差不齐、瞬息万变的学情,制约着学生思维的发展,也是对教师知识和潜质的展示。
如何巧妙提问?才能激活学生的思维,调动学生学习、探究的兴趣,让他们在课堂上争先恐后的表现自己,既让学生有所悟、有所获,又使学生感受到一种身心上的愉悦和享受。因此,教师在课堂中的提问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一、课堂提问应把握好“度”。“度”即提出的问题应难宜适中,做到这一点,教师首先就应深钻教材,研究学情,把握教材的重点、难点,根据学生的知识水平和心理特点,找准诱发他们思维的兴趣点来精心设问、发问。提问要避免过于简单,若一味的问“好不好”、“是不是”、“对不对”等没有思考价值的问题。学生的思维得不到训练,更可怕的是养成思维上的一种惰性,久而久之,学生就会索然无味。但提问过于宽泛,难度过大过深也不行,一个问题问得学生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学生回答不上来不说,反而增大学生的压力,抑制了他们的思维,打击学生的兴趣,致使课堂氛围也陷入尴尬的境地。有位教育家说得好“要把知识的果子放在让学生跳一跳才能够着的位置。”课堂提问既不能高不可攀,也不能让学生唾手可得,就应让学生跳一跳——开动脑筋用心思考后获得正确的答案。学生只有透过自己地思维劳动取得成果才会感到由衷的喜悦,同时也才会激发学习的用心性和主动性。
二、课堂提问应把握好“量”。我们反对“满堂灌”,但也不赞成“满堂问”,因此课堂提问要避免走入一问到底的误区,要问得适时,问得巧,问得趣,问得有价值,真正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点拨作用。学生对每篇课文的学习不时一开始就感兴趣的,要想使你的提问激发起学生的兴趣,教师应善于抓住契机,设置矛盾,当学生急于解开这些冲突时,也就意味着对思维的训练对课文重点、难点的明白自然也水到渠成。一节好的语文课单靠一两个提问是不够的,提得过多过繁也不行,教师应根据教材特点,学生的实际水平,设计出一系列有计划、有步骤的既科学又系统的提问,做到有的放矢,把难问题分解成易明白,更搞笑的小问题,或者把大问题分解成一组小问题,层层深入,一环扣一环,逐步引导学生向思维的纵深发展,适时、适量,富于技巧性的提问能培养学生思维的各种综合潜质,极大地提高教学效果。
三、课堂提问应面向全体学生,兼顾优差生。如果一味的只顾优生而忽视差生,很容易挫伤部分学生的用心性,久而久之,就会产生两极分化现象。因此教师应根据学情,设计不一样层次的问题,由简到繁,由易到难,既能激活成绩好的学生的思维,又要给学习比较困难的学生必须的机会,针对不一样层次的学生,采用不一样的提问方式,变化提问的角度,让每位学生在课堂上都能找到自信,充分自如的展现自己。
四、课堂提问应是平等的对话。居高临下的提问会让学生产生一种距离感,甚至畏惧自己的回答会不会令老师满意,会不会遭来同学们的讥笑,因此教师在提出问题的同时应注意自己语言措词及语气语态,要有一种亲和力,拉近与学生心灵的距离,才能同学生进行平等的思想交流。学生也才会放开一切思想的顾虑,走近老师的思维中。放飞自己的思维,迸发出智慧的火花,但提问中无论学生的回答满不满意,都应尽量避免言语的刺伤、态度的轻慢,应充满激情,充满赏识、充满期盼。耐心倾听和接纳学生的不一样意见,巧妙的因势诱导,给学生多一点思考的时刻,多一点活动的余地,多一点表现自己的机会,多一点体验成功的愉悦。
总之,精心设计一堂语文课的提问,孩子们的生命潜能将在课堂上得到最大限度的释放,将会使课堂充满生命的活力和人文的魅力。
提问的技巧(二):
新闻采访中的提问技巧
新闻采访中的提问是一门艺术。不善于提问是绝对当不好记者的。记者若想从采访对象身上了解到状况,就务必使用各种技巧来让对方开口。那么,新闻记者就应如何提高提问技巧呢?
与采访对象拉近心理距离
记者和采访对象大都是第一次接触,两者之间都感觉很陌生。因此,也容易让采访对象对记者产生距离感。有经验的记者,一般不喜爱单刀直入,而是想方设法和采访对象套近乎,让对方感觉到眼前的记者和蔼可亲,值得信赖。如此一来,对方没了距离感,谈起话来也自然会滔滔不绝了。
有次采访山区一个女劳模,笔者就使用了这一技巧。在大山里土生土长的女劳模,原本就很腼腆,一见到笔者后就更紧张了。还没等笔者向她提问,就已经脸红脖子粗说不出话来了,还一个劲儿地往后躲。为打破僵局,笔者灵机一动,转移了话题,问她:“您这几年不容易,为带动乡亲吃了不少苦吧?手都裂了好多口子。”充满人情味的提问,让女劳模感觉心里暖暖的,一下子拉近了彼此的心理距离,女劳模的羞涩劲也没了。“是呀?每一天睁眼闭眼就是想着怎样给大伙跑销路,可没少受累。哪有工夫打扮自己!”女劳模的话匣子一开,就关不住了。就这样,笔者很顺利地完成了采访任务。
在倾听中提取新问题
这也是最能体现记者采访功力的。有的记者墨守成规,事先把采访问题一一列到采访本上,逐条向采访对象发问。这种填鸭式的提问显得呆板,会让采访对象感觉不舒服、不自然,并导致其不愿多讲,敷衍了事。其实,这种事前充分准备并无不妥。但有经验的记者在充分准备的同时,更乐于倾听采访对象的发言,并喜爱从中发现新问题。这样,就比较容易激发采访对象的谈话激情。
记者在采访过程中要注意认真聆听采访对象的话语,并见缝插针发现新问题,解决新问题,这样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采访一位村党支部书记时,笔者总想让其谈谈自己廉洁自律的故事。但该村支书很谦虚,一个劲地解释说:“哪能自己夸自己。”笔者专心地听支书讲加强村基础设施建设的“精彩故事”。当他说到自己亲自监工路面硬化场景时,我的灵感来了,问他:“你整天泡在施工现场,顾不上照管有病的老伴,就不怕落埋怨?”
“不仅仅老伴埋怨,还往里多搭钱呢!”
“为啥?”笔者追问。
“没人照顾的老伴一生气,病情重了,又多加了一顿药吃。你说能不多搭钱吗?”支书回答。
“吃这么大亏,你干得还挺卖力!图啥?”
“要是图挣钱,我早就发了。”支书突然冒出了这么一句。
“怎样个发法?”笔者紧追不舍。
“就拿硬化路面来说吧,我还得罪了不少人。有的人半夜敲我家门送两万块钱想揽工程,都被我撵了出去……”支书就像老朋友聊天一样,详细地诉说着自己拒腐蚀的幕后故事。
结果,采访对象不知不觉把笔者所需要的新闻素材全部谈了出来。显然,这次采访的成功之处,就在于采用了在倾听中提取新问题的提问技巧。
旁敲侧击外围采访
有的新闻人物,肚子里东西很多,却谈不出来。碰到这种状况,记者不好急于先去采访本人,而就应旁敲侧击,先采访报道对象周围的人,包括这个人的领导、同事、同乡、家属等,了解到足够的材料以后,再采访报道对象本人。由于记者在采访外围的时候,已经掌握了好多事实,即使报道对象自己不愿意说,记者根据已掌握的事实进行实质性问题提问,也能够在较短的时刻内顺利地得到所需要的有价值的新闻素材。
记得采访一位京郊农民企业家时,他脑子有很多东西,但他很谦虚,不想自己出名。应对记者的采访,他欲言又止,东扯西扯,就是不入主题。笔者只好采访了他身边的同事、妻子和以前的同学等。结果,笔者在报道对象不知不觉的状况下,拿到了所需要的新闻材料。
见机行事,直拉主题
在采访中,经常有新闻人物不按记者的提问去回答,而是比较爱“张扬”自己感兴趣的政绩。假如记者打断其谈话就显得有失礼貌,但如任其自由发挥,又让记者获取不到所需的材料。在这种进退两难的状况下,记者应见机行事,直接把话题拉到自己所提的问题上来。
在采访一个回村任职的致富能人支书时,他对笔者的采访主题似乎不感兴趣,老是大谈特谈自己的创业经历。无奈,笔者只好洗耳恭听。当他说到回村任职时的话题时,笔者见机行事,立即反问他:“致富您是能人。可回村任职对你来说是新岗位,需要重新做起。应对新挑战,你有压力吗?”“没有压力是瞎话,但我放着好好的企业不干,目的就是铁了心要带领群众闯市场,走致富路……”正是笔者的见机行事,直拉主题,把支书的话题引入了“正轨”。
身心投入,让其有感而发
笔者有条原则:无论任务多紧急、采访困难多大,都要到现场采访,找当事人采访,而且务必采访充分,否则不写稿。要做到这一点,务必身心投入。身心投入了,就能走近人民群众,同人民群众持续零距离接触;就能感染对方,使对方有感而发,真情流露。归纳起来就是一句话:吃苦也是技巧。
有一次,笔者去一个镇采访创先争优活动。按计划,采访时刻需要一个星期。但那里的党员听说笔者来采访,心里直发慌,怕说错了话,亮了单位的“丑”。在采访过程中,大家都避重就轻,不愿多谈整改的具体措施和事项。此次采访,时刻紧,任务重,如果笔者“蜻蜓点水”地去一下,“走马观花”地转一转,也能够完成采访任务。但笔者认为:寻访事实真相,是记者的天职。只有眼睛和腿脚的“深入”,才能写出有真情实感的稿子。于是,笔者一对一地和科室党员群众交朋友,促膝交谈,寻找与挖掘鲜为人知的精彩故事。不料,其间笔者的爱人和孩子发高烧,无人照顾,多次打电话到该镇,催促笔者回家照料,但笔者硬是坚持到采访任务结束。为此,爱人埋怨说:“你采访不完,还不好这个家了?”
笔者身心投入的敬业精神感染了乡镇党员干部和群众,他们纷纷向笔者打开了心扉。7天时刻里,笔者顺利地采访了50多个党员群众,并采编成重头稿件在刊物上发表,引发了党员群众的共鸣和高度好评,获得了良好的报道效果。
兼顾读者和采访对象,提问彼此感兴趣的问题
记者在采访被采访人物前,要做足功课。要从读者的角度出发,想一想读者想知道这个人物的什么,会对他的哪些方面感兴趣。只有心中想着读者,读者才会喜爱看你写的文章。同样,也要站在采访对象角度思考:他想要告诉读者些什么,他有什么好的经验和闪光的东西对读者有启迪。只有想到了读者和采访对象,记者提的问题才会让双方都感兴趣。当然,还要注意保护采访对象的保密,不好问粗俗、猎奇和与主题无关的问题。
北京发生“7·21”特大暴雨灾害后,笔者在采访房山区一个受灾较重的乡镇领导时,就采用了这种方法。临采访前,就拟定好了“受灾群众是否有房住、有饭吃、有水喝”、“受损村庄什么时候能通电、通水、通路、通信”等一些颇受市民关注的受灾群众基本生活保障上的问题。并把这个乡镇领导期望告诉外界的有关灾后救灾善后工作有序进行的问题,进行了梳理归类。原本计划采访一个小时,由于笔者所提问题切合乡镇领导意图,采访活动延长到了两个半小时。稿子采编刊发后,广大党员群众被文章中鲜活的事例、感人的救灾故事、邻里守望相助的场景所感染,纷纷来信,表达他们对笔者深入一线抓“活鱼”的职业精神和职责担当的赞扬之情。
提问的技巧(三):
招聘面试提问的12种技巧
在面试中,招聘者要获得关于应试者的不一样方面的状况,如心理特点、行为特征、潜质素质,由于要测评的资料是多方面的,这就要求主考官根据评定资料的不一样来采取相应的面试提问方式。中国畜牧兽医专业人才网为大家总结招聘面试中常用的提问技巧有以下几种:
1、连串式提问
即主考官向面试者提出一连串相关的问题,要求应试者逐个回答。这种提问方式主要是考察面试者的反应潜质、思维的逻辑性和条理性。
例如:“你在过去的工作中出现过什么重大失误?如果有,是什么?从这件事本身你吸取的教训是什么?如果今后在遇到此类状况,你会如何处理?”
回答这个问题,首先要持续镇静,不好被一连串的问题吓住,要听清主考官问了哪些问题,这些问题一般都是相关,要回答后一个务必以前一个问题的回答为基础,这就更要求应试者听清题目及其顺序,逐一回答。
2、开放式提问
所谓开放式提问,就是指提出的问题应试者不能使用简单的“是”或“不是”来回答,而务必另加解释才能回答圆满。因此,主考官提出的问题如果能引发面试者给予详细的说明,则贴合“开放式提问”的要求。面试的提问一般都就应用开放式的提问,以便引出应试者的思路,真实考察其水平。
那么,什么样的题目是开放式的题目,以下举几个的例子:
你在大学期间,从事过那些社会工作?
你的专业课开了多少门?你认为这些课将对工作有什么帮忙吗?
什么原因促使你在二年内换了三次工作?这类提问的目的是为了从应试者那里获得超多丰富的讯息;并且鼓励应试者回答问题,避免被动。提问方式常用“如何……”“什么……”“为什么……”“哪个……”等。
回答这类问题,应试者就应开阔思路,对主考官提出的问题尽量给予圆满的回答,同时要注意做到条理清晰、逻辑性强,说理透彻,充分展现各方面的潜质。这样才能让主考官尽可能多的了解自己,这是一个被录用的前提条件,如果应试者不能被主考官所了解,就根本谈不上被录用。
3、非引导式提问
对于非引导式提问,应试者能够充分发挥,尽量说服自己心中的感受、意见、看法和评论。这样的问题没有“特定”的回答方式,也没有“特定”的答案。
例如,主考官问:“请你谈一谈担任学生干部时的经验。”这就是“非引导式”谈话。主考官提出问题之后,便可静静的聆听对方的叙述,而不必再有其他的表示。与引导式谈话相比,非引导式谈话中,应试者能够尽量多说,该说什么就说什么,因此能够带给丰富的资料。应试者的阅历、经验、语言表达潜质、分析概括潜质都得到了充分的展现,这样有利于主考官作出客观的评价。
4、封闭式提问
这是一种能够得到具体回答问题。这类问题比较简单、常规,涉及范围较小。关于下方的一些状况常用封闭式提问:工作经历:包括过去的工作职位、成就、工作成绩、个人收入、工作满意与否以及调动原因。学历:包括专业、学习成绩、突出的学科、最厌恶的学科、课程设置等。早期家庭状况:包括父母的职业、家庭收入、家庭成员等。个性与追求:包括性格、爱好、愿望、需求、情绪、目标设置与人生态度等。
对于这类问题,应试者一般不需要像回答开放式问题那样有充分发挥的余地,正因这类问题一般都是有具体而明确的回答,应试者只要根据自己的实际状况加以回答即可。
5、引导式提问
引导式谈话中,一方问的是特定的问题,另一方只能做特定的回答。主考官问一句,应试者答一句。这类问题主要用于征询面试者的的某些意向、需要一些较为肯定的回答。
举例来说,主考官:“你担任车间主任期间,车间有多少工人?主要生产什么产品?”这就是典型的引导式提问,应试者只要回答一个数字,说出产品名称即可,而不必发表其他任何解释。
6、清单式提问
这类提问中,主考官除了提出问题外,还给出几种不一样的可供的选取的答案。目的是鼓励应试者从多种角度来看这个问题,并提出了思考问题的参考角度;比如,“你所在的企业中最主要的问题是什么?营业额、缺勤、产品质量差还是其他?”这样就为应试者带给了思考问题的参考,使问题易于回答,不致让应试者错误明白主考官意图,不至于让应试者回答离题万里。
7、假设式提问
在这种提问中,主考官为应试者假设一种状况,让应试者在这种状况下作出反应,回答提出的问题。进而来考察应试者的应变潜质、解决问题的潜质、思维潜质。如:“如果你是那个肇事的司机,你会怎样处理?”“如果你是办公室主任,你将如何处置这个秘书?”回答这些问题,应试者首先就应把自己置身于主考官为其设定的一个特定环境,然后用这个环境中的人的身份来思考主考官的提问,因此这种提问要求应试者具备必须的想象潜质。
8、压迫式提问
一般来说,主考官要尽力为应试者创造一个亲切、简单、自然的环境,以使应试者能够消除紧张、充分发挥。但有些状况下,主考官会故意制造一种紧张的气氛,给应试者必须压力,透过观察应试者在压力状况下的反应,来测定其反应潜质、自制力、情绪稳定性等等。
例如:“这次公务员考试,很多人都托了关联,听说你也走后门了。”“从你的专业来看,你似乎不适合这项工作,你认为呢?”“这个问题你没有给我们满意的答复,你被录用的可能性很小。”只要你明白了这是主考官故意对你施加压力,就能够迅速调整自己的心态,泰然的应付主考官的提问。另外,千万不能应对主考官的“刁难”的而发怒,甚至指责主考官。
9、重复式提问
重复式提问是主考官向应试者回到信息以检验其是否是对方真正意图;或检验自己得到的信息是否准确。例如:“你是说……”“根据我的明白,你的意思是……”对于这类问题,应试者能够给出简单的回答“是”或“不是”。如果主考官有误解,应试者就应再说明一遍。
10、确认式提问
确认式提问表达出主考官对应试者带给的信息的关心和明白,目的在于鼓励应试者继续与之进行交流。比如,“我明白了,这很搞笑。”之类的话。对于这类问题应试者能够不直接作出反应,按原来的话题继续往下讲。
11、投射式提问
投射式提问式让应试者在特定条件下对各种模糊状况作出的反应。这种方式又能够分两种:一是图片描述式,对面试者展示各种图片,然后让应试者说出他们个人的反应。由于这些图片形象朦胧,主体模糊,应试者对图片的感受、想象和反应各有差异,任何描绘都可能,这样能够从应试者的描述中,分析出人格特性。二是句子完成式。完成式是指呈现给应试者仅有句首而没有句尾的句子,让应试者按照自己的感觉、思维来完成整个句子。例如:我们期望……我不坚信……我最难容忍的是……对于陌生人,我通常的态度是……
由于应试者的心理素质各有差异,因此完成的句子也彼此不一样,透过对应试者所完成的句子进行分析,能够了解到应试者的一些心理特征。
12、案例分析式提问
这种提问方式是给应试者带给一个案例,要求有应试者对案例进行分析决定,进而测定应试者的思考、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潜质等等。下方是一个例子:
年轻的吉内斯很得意,他最后如愿以偿,被任命为公司的代理总经理,弥补了因出国考察而空缺的总经理职位。虽然前面加了的代理二字,但毕竟董事会给自己带给了一个升迁的机会,在这个人才济济的公司里,自己算是幸运的了。但是当了代理总经理没几天,吉内斯就遇到了一件头疼的事情。
事情还得从头说起,为了鼓励销售人员提高销售额,公司决定采用高奖励制度,其中规定一年销售任务超过3000000元的人,一律获得超额奖,其奖金额为超过部分的百分之七,这一规定从来没有人打破。但是这一次,汤姆却完成了320万元的销售任务。对此,总经理有些后悔,便决定暂时不兑现奖金,提出如果明年的汤姆又超额完成任务才能兑现。汤姆知道以后很气愤,他的情绪也深深影响了其他员工,公司变得士气低落。令吉内斯为难的是,自己如果给汤姆兑现奖金,那么过一段时刻总经理回来,自己无法交待。如果不兑现,自己也很难管理这一公司。最后,吉内斯想出了处理的办法,决定开一个表彰会,对汤姆发放奖章,表彰他的成就,同时设立了一个销售部经理助理职位让汤姆担任。吉内斯十分得意,他认为员工对晋升的欲望会超过对奖金的欲望,因此汤姆必须会十分满意。没想到表彰会后,汤姆冲到总经理办公室,向吉内斯喊到:“你少来这一套,我根本看不上那个徒有虚名的销售经理助理,我要你按制度办事,兑现属于我的14000元钱。”
【提问的技巧】相关文章:
课堂提问的教学反思06-17
反思:有效的提问要适时适宜07-12
课堂提问环节教学反思(精选9篇)03-22
经典爱情感悟“苏格拉底式提问”10-31
演讲的技巧10-08
售楼技巧08-18
服务技巧05-12
求职面试技巧10-11
散文答题技巧08-03
镜子技巧美文1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