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物理知识点总结

时间:2023-03-07 18:11:08 总结 投诉 投稿

高一物理知识点总结(15篇)

  总结就是把一个时间段取得的成绩、存在的问题及得到的经验和教训进行一次全面系统的总结的书面材料,它可以帮助我们总结以往思想,发扬成绩,不如我们来制定一份总结吧。我们该怎么写总结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高一物理知识点总结,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高一物理知识点总结(15篇)

高一物理知识点总结1

  第一节探究形变与弹力的关系

  认识形变

  1.物体形状回体积发生变化简称形变。

  2.分类:按形式分:压缩形变、拉伸形变、弯曲形变、扭曲形变。

  按效果分:弹性形变、塑性形变

  3.弹力有无的判断:1)定义法(产生条件)

  2)搬移法:假设其中某一个弹力不存在,然后分析其状态是否有变化。

  3)假设法:假设其中某一个弹力存在,然后分析其状态是否有变化。

  弹性与弹性限度

  1.物体具有恢复原状的性质称为弹性。

  2.撤去外力后,物体能完全恢复原状的形变,称为弹性形变。

  3.如果外力过大,撤去外力后,物体的`形状不能完全恢复,这种现象为超过了物体的弹性限度,发生了塑性形变。

  探究弹力

  1.产生形变的物体由于要恢复原状,会对与它接触的物体产生力的作用,这种力称为弹力。

  2.弹力方向垂直于两物体的接触面,与引起形变的外力方向相反,与恢复方向相同。

  绳子弹力沿绳的收缩方向;铰链弹力沿杆方向;硬杆弹力可不沿杆方向。

  弹力的作用线总是通过两物体的接触点并沿其接触点公共切面的垂直方向。

  3.在弹性限度内,弹簧弹力F的大小与弹簧的伸长或缩短量x成正比,即胡克定律。

  F=kx

  4.上式的k称为弹簧的劲度系数(倔强系数),反映了弹簧发生形变的难易程度。

  5.弹簧的串、并联:串联:1/k=1/k1+1/k2并联:k=k1+k2

高一物理知识点总结2

  1、整体法:以几个物体构成的整个系统为研究对象进行求解的方法。

  2、隔离法:把系统分成若干部分并隔离开来,分别以每一部分为研究对象进行受力分析,分别列出方程,再联立求解的方法。

  3、通常在分析外力对系统作用时,用整体法;在分析系统内各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时,用隔离法。有时在解答一个问题时要多次选取研究对象,需要整体法与隔离法交叉使用。

  4、受力分析的判断依据:

  ①从力的概念判断,寻找施力物体;

  ②从力的性质判断,寻找产生原因;

  ③从力的.效果判断,寻找是否产生形变或改变运动状态。

  总之,在进行受力分析时一定要按次序画出物体实际受的各个力,为解决这一难点可记忆以下受力口诀:

  地球周围受重力绕物一周找弹力

  考虑有无摩擦力其他外力细分析

  合力分力不重复只画受力抛施力

高一物理知识点总结3

  第一节认识运动

  机械运动:物体在空间中所处位置发生变化,这样的运动叫做机械运动。

  运动的特性:普遍性,永恒性,多样性

  参考系

  1.任何运动都是相对于某个参照物而言的,这个参照物称为参考系。

  2.参考系的选取是自由的。

  1)比较两个物体的运动必须选用同一参考系。

  2)参照物不一定静止,但被认为是静止的。

  质点

  1.在研究物体运动的过程中,如果物体的大小和形状在所研究问题中可以忽略是,把物体简化为一个点,认为物体的质量都集中在这个点上,这个点称为质点。

  2.质点条件:

  1)物体中各点的运动情况完全相同(物体做平动)

  2)物体的大小(线度)<<它通过的距离

  3.质点具有相对性,而不具有绝对性。

  4.理想化模型:根据所研究问题的性质和需要,抓住问题中的主要因素,忽略其次要因素,建立一种理想化的模型,使复杂的问题得到简化。(为便于研究而建立的一种高度抽象的理想客体)

  第二节时间位移

  时间与时刻

  1.钟表指示的一个读数对应着某一个瞬间,就是时刻,时刻在时间轴上对应某一点。两个时刻之间的间隔称为时间,时间在时间轴上对应一段。

  △t=t2—t1

  2.时间和时刻的单位都是秒,符号为s,常见单位还有min,h。

  3.通常以问题中的初始时刻为零点。

  路程和位移

  1.路程表示物体运动轨迹的长度,但不能完全确定物体位置的变化,是标量。

  2.从物体运动的起点指向运动的重点的有向线段称为位移,是矢量。

  3.物理学中,只有大小的物理量称为标量;既有大小又有方向的物理量称为矢量。

  4.只有在质点做单向直线运动是,位移的大小等于路程。两者运算法则不同。

  第三节记录物体的运动信息

  打点记时器:通过在纸带上打出一系列的点来记录物体运动信息的仪器。(电火花打点记时器——火花打点,电磁打点记时器——电磁打点);一般打出两个相邻的点的时间间隔是0.02s。

  第四节物体运动的速度

  物体通过的路程与所用的时间之比叫做速度。

  平均速度(与位移、时间间隔相对应)

  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v是物体的位移s与发生这段位移所用时间t的比值。其方向与物体的位移方向相同。单位是m/s。

  v=s/t

  瞬时速度(与位置时刻相对应)

  瞬时速度是物体在某时刻前后无穷短时间内的平均速度。其方向是物体在运动轨迹上过该点的切线方向。瞬时速率(简称速率)即瞬时速度的大小。

  速率≥速度

  第五节速度变化的快慢加速度

  1.物体的加速度等于物体速度变化(vt—v0)与完成这一变化所用时间的'比值

  a=(vt—v0)/t

  2.a不由△v、t决定,而是由F、m决定。

  3.变化量=末态量值—初态量值……表示变化的大小或多少

  4.变化率=变化量/时间……表示变化快慢

  5.如果物体沿直线运动且其速度均匀变化,该物体的运动就是匀变速直线运动(加速度不随时间改变)。

  6.速度是状态量,加速度是性质量,速度改变量(速度改变大小程度)是过程量。

  第六节用图象描述直线运动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图象

  1.s-t图象是描述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物体的位移随时间的变化关系的曲线。(不反映物体运动的轨迹)

  2.物理中,斜率k≠tanα(2坐标轴单位、物理意义不同)

  3.图象中两图线的交点表示两物体在这一时刻相遇。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图象

  1.v-t图象是描述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岁时间变化关系的图线。(不反映物体运动轨迹)

  2.图象与时间轴的面积表示物体运动的位移,在t轴上方位移为正,下方为负,整个过程中位移为各段位移之和,即各面积的代数和。

高一物理知识点总结4

  力是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有力必有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叫力的三要素。用一条有向线段把力的'三要素表示出来的方法叫力的图示。

  按照力命名的依据不同,可以把力分为:

  ①按性质命名的力(例如:重力、弹力、摩擦力、分子力、电磁力等。)

  ②按效果命名的力(例如:拉力、压力、支持力、动力、阻力等)。

  力的作用效果:

  ①形变;

  ②改变运动状态.

高一物理知识点总结5

  1.电容定义:电容器所带的电荷量Q与电容器两极板间的电势U的比值,叫做电容器的电容

  C=Q/U,式中Q指每一个极板带电量的绝对值

  ①电容是反映电容器本身容纳电荷本领大小的物理量,跟电容器是否带电无关。

  ②电容的单位:在国际单位制中,电容的单位是法拉,简称法,符号是F。

  常用单位有微法(μF),皮法(pF)1μF=10-6F,1pF=10-12F

  2.平行板电容器的'电容C:跟介电常数成正比,跟正对面积S成正比,跟极板间的距离d成反比。

  是电介质的介电常数,k是静电力常量;空气的介电常数最小。

  3.电容器始终接在电源上,电压不变;电容器充电后断开电源,带电量不变。

高一物理知识点总结6

  一.曲线运动

  1.曲线运动的位移:平面直角坐标系 通常设位移方向与x轴夹角为α

  2.曲线运动的速度:

  ①质点在某一点的速度,沿曲线在这一点的切线方向

  ②速度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可分解为水平速度Vx及竖直速度Vy,V2=Vx2+Vy2

  3.曲线运动是变速运动(速度是矢量,方向或大小任一的改变都会造成速度的变化,曲线运动中,速度的方向一定改变)

  4.物体做曲线运动的条件:物体所受合力的方向与它的速度方向不在同一直线上

  二.平抛运动(曲线运动特例)

  1.定义:以一定的速度将物体抛出,如果物体只受重力的作用,这时的运动叫做抛体运动,抛体运动开始时的速度叫做初速度。如果初速度是沿水平方向的,这个运动叫做平抛运动

  2.平抛运动的速度:①水平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 初速度V0即为Vx一直保持不变

  ②竖直方向做自由落体运动 Vy=gt

  ③合速度:V2=Vx2+Vy2=V02+(gt)2 方向:与X轴的夹角为θ tanθ=Vy/V0=gt/V0

  3.平抛运动的位移:①水平方向 X=V0t

  ②竖直方向y=1/2gt2 ③合位移 S2=x2+y2=(V0t)2+(1/2gt2 )2 方向:与X轴夹角为α tanα=y/x=V0t/?gt2=2V0/gt

  三.圆周运动

  1.线速度V:①圆周运动的快慢可以用物体通过的弧长与所用时间的比值来量度 该比值即为线速度 ②V=Δs/Δt 单位:m/s③匀速圆周运动:物体沿着圆周运动,并且线速度的大小处处相等(tips:方向时时改变)

  2.角速度ω:①物体做圆周运动的快慢还可以用它与圆心连线扫过角度的快慢来描述,即角速度 ② 公式 ω=Δθ/Δt (角度使用弧度制) ω的单位是rad/s

  3.转速r:物体单位时间转过的圈数 单位:转每秒或转每分

  4.周期T:做匀速圆周运动的物体,转过一周所用的时间 单位:秒S

  5.关系式:V=ωr(r为半径) ω=2π/T

  6.向心加速度①定义:任何做匀速圆周运动的物体的加速度都指向圆心,这个加速度叫做向心加速度

  ②表达式 a=V2/r=ω2r=(4π2/T2)r=4π2f2r=4π2n2r(n指转过的圈数)方向:指向圆心

  四.开普勒定律

  1.开普勒第一定律:所有行星绕太阳运动的'轨道都是椭圆,太阳处于椭圆的一个焦点上

  2.开普勒第二定律:对任意一个行星来说,它与太阳的连线在相等的时间扫过相等的面积

  3.开普勒第三定律:①所有行星的轨道的半长轴的三次方跟它的公转周期的二次方的比值都相等 ②a—椭圆轨道的半长轴 T—公转周期 则 a3/T2=k 对同一个行星来说,k为常量

高一物理知识点总结7

  运动学的基本概念

  1、参考系:

  描述一个物体的运动时,选来作为标准的的另外的物体。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一个物体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都是相对于参考系在而言的。参考系的选择是任意的,被选为参考系的物体,我们假定它是静止的。选择不同的物体作为参考系,可能得出不同的结论,但选择时要使运动的描述尽量的简单。

  通常以地面为参考系。

  2、质点:

  ①定义:用来代替物体的有质量的点。质点是一种理想化的模型,是科学的抽象。

  ②物体可看做质点的条件:研究物体的运动时,物体的大小和形状对研究结果的影响可以忽略。且物体能否看成质点,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③物体可被看做质点的几种情况:

  (1)平动的物体通常可视为质点.

  (2)有转动但相对平动而言可以忽略时,也可以把物体视为质点.

  (3)同一物体,有时可看成质点,有时不能.当物体本身的大小对所研究问题的影响不能忽略时,不能把物体看做质点,反之,则可以.

  注(1)不能以物体的大小和形状为标准来判断物体是否可以看做质点,关键要看所研究问题的性质.当物体的大小和形状对所研究的问题的影响可以忽略不计时,物体可视为质点.

  (2)质点并不是质量很小的点,要区别于几何学中的“点”.

  3、时间和时刻:

  时刻是指某一瞬间,用时间轴上的一个点来表示,它与状态量相对应;时间是指起始时刻到终止时刻之间的间隔,用时间轴上的.一段线段来表示,它与过程量相对应。

  4、位移和路程:

  位移用来描述质点位置的变化,是质点的由初位置指向末位置的有向线段,是矢量;

  路程是质点运动轨迹的长度,是标量。

  5、速度:

  用来描述质点运动快慢和方向的物理量,是矢量。

  (1)平均速度:是位移与通过这段位移所用时间的比值,其定义式为,方向与位移的方向相同。平均速度对变速运动只能作粗略的描述。

  (2)瞬时速度:是质点在某一时刻或通过某一位置的速度,瞬时速度简称速度,它可以精确变速运动。瞬时速度的大小简称速率,它是一个标量。

  6、加速度:

  用量描述速度变化快慢的的物理量。

  加速度是矢量,其方向与速度的变化量方向相同(注意与速度的方向没有关系),大小由两个因素决定。

高一物理知识点总结8

  1.物质与运动

  世界是物质的,而物质是运动的。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和根本属性。恩格斯说:“运动,就它被理解为存在方式,被理解为物质的固有属性这一最一般的意义来说,囊括宇宙中发生的一切变化和过程,从单纯的位置变动起直到思维。”运动是标志一切事物和现象的变化及其过程的哲学范畴。

  物质和运动是不可分割的,一方面,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和根本属性,物质是运动着的物质,脱离运动的物质是不存在的,设想不运动的物质,将导致形而上学。另一方面,物质是一切运动变化和发展过程的实在基础和承担者,世界上没有离开物质的运动,任何形式的运动,都有它的物质主体,设想无物质的运动,将导致唯心主义。

  2.运动与静止

  物质世界的运动是绝对的,而物质在运动过程中又有某种暂时的静止,静止是相对的。静止是物质运动在一定条件下的稳定状态,包括空间位置和根本性质暂时未变这样两种运动的特殊状态。运动的绝对性体现了物质运动的变动性、无条件性。静止的相对性体现了物质运动的稳定性、有条件性。运动和静止相互依赖、相互渗透、相互包含,“动中有静、静中有动”。无条件的绝对运动和有条件的相对静止构成了事物的矛盾运动。只有把握了运动和静止的辩证关系,才能正确理解物质世界及其运动形式的多样性,才能理解认识和改造世界的可能性。

  3.时间和空间

  时间和空间是物质运动的存在形式。物质运动与时间和空间的不可分割证明了时间和空间的客观性。

  时间是指物质运动的持续性、顺序性,特点是一维性。

  空间是指物质运动的'广延性、伸张性,特点是三维性。

  物质运动总是在一定的时间和空间中进行的,没有离开物质运动的“纯粹”时间和空间,也没有离开时间和空间的物质运动。具体物质形态的时空是有限的,而整个物质世界的时空是无限的;物质运动时间和空间的客观实在性是绝对的,物质运动时间和空间的具体特性是相对的。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马克思主义的活的灵魂。物质、运动、时间、空间具有内在的统一性。

  4.时间与时刻

  1.钟表指示的一个读数对应着某一个瞬间,就是时刻,时刻在时间轴上对应某一点。两个时刻之间的间隔称为时间,时间在时间轴上对应一段。

  △t=t2—t1

  2.时间和时刻的单位都是秒,符号为s,常见单位还有min,h。

  3.通常以问题中的初始时刻为零点。

  5.路程和位移

  1.路程表示物体运动轨迹的长度,但不能完全确定物体位置的变化,是标量。

  2.从物体运动的起点指向运动的重点的有向线段称为位移,是矢量。

  3.物理学中,只有大小的物理量称为标量;既有大小又有方向的物理量称为矢量。

  4.只有在质点做单向直线运动是,位移的大小等于路程。两者运算法则不同。

高一物理知识点总结9

  电场

  1.库仑定律电荷力,万有引力引场力,好像是孪生兄弟,kQq与r平方比。

  2.电荷周围有电场,F比q定义场强。KQ比r2点电荷,U比d是匀强电场。

  电场强度是矢量,正电荷受力定方向。描绘电场用场线,疏密表示弱和强。

  场能性质是电势,场线方向电势降。场力做功是qU,动能定理不能忘。

  4.电场中有等势面,与它垂直画场线。方向由高指向低,面密线密是特点。

  1.精选最全高一物理知识点总结归纳5篇

  2.精选高一物理知识点总结归纳5篇

  3.最新高一物理知识点总结归纳5篇

  4.高一物理知识点总结归纳5篇

  5.最新高一物理知识点总结5篇

高一物理知识点总结10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基本公式和推理】

  1.基本公式

  (1)速度-时间关系式:

  (2)位移-时间关系式:

  (3)位移-速度关系式:

  三个公式中的物理量只要知道任意三个,就可求出其余两个。

  利用公式解题时注意:x、v、a为矢量及正、负号所代表的是方向的不同,

  解题时要有正方向的规定。

  2.常用推论

  (1)平均速度公式:

  (2)一段时间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等于这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

  (3)一段位移的中间位置的瞬时速度:

  (4)任意两个连续相等的时间间隔(T)内位移之差为常数(逐差相等):

  【对运动图象的理解及应用】

  1.研究运动图象

  (1)从图象识别物体的运动性质

  (2)能认识图象的截距(即图象与纵轴或横轴的交点坐标)的'意义

  (3)能认识图象的斜率(即图象与横轴夹角的正切值)的意义

  (4)能认识图象与坐标轴所围面积的物理意义

  (5)能说明图象上任一点的物理意义

  2.x-t图象和v-t图象的比较

高一物理知识点总结11

  一、力

  1.解力学题堡垒坚,受力分析是关键;分析受力性质力,根据效果来处理。

  2.分析受力要仔细,定量计算七种力;重力有无看提示,根据状态定弹力。

  先有弹力后摩擦,相对运动是依据;万有引力在万物,电场力存在定无疑。

  洛仑兹力安培力,二者实质是统一;相互垂直力最大,平行无力要切记。

  3.同一直线定方向,计算结果只是“量”,某量方向若未定,计算结果给指明。

  两力合力小和大,两个力成q角夹,平行四边形定法。

  合力大小随q变,只在最大最小间,多力合力合另边。

  多力问题状态揭,正交分解来解决,三角函数能化解。

  4.力学问题方法多,整体隔离和假设;整体只需看外力,求解内力隔离做。

  状态相同用整体,否则隔离用得多;即使状态不相同,整体牛二也可做。

  假设某力有或无,根据计算来定夺;极限法抓临界态,程序法按顺序做。

  正交分解选坐标,轴上矢量尽量多。

高一物理知识点总结12

  1)匀变速直线运动

  平均速度V平=s/t(定义式) 2.有用推论Vt2-Vo2=2as

  3.中间时刻速度Vt/2=V平=(Vt+Vo)/2

  4.末速度Vt=Vo+at

  5.中间位置速度Vs/2=[(Vo2+Vt2)/2]1/2

  6.位移s=V平t=Vot+at2/2=Vt/2t

  7.加速度a=(Vt-Vo)/t {以Vo为正方向,a与Vo同向(加速)a>0;反向则a<0}

  8.实验用推论Δs=aT2 {Δs为连续相邻相等时间(T)内位移之差}

  9.主要物理量及单位:初速度(Vo):m/s;加速度(a):m/s2;末速度(Vt):m/s;时间(t)秒(s);位移(s):米(m);路程:米;速度单位换算:1m/s=3.6km/h。

高一物理知识点总结13

  自由落体运动的定义

  从静止出发,只在重力作用下而降落的运动模式,叫自由落体运动。

  自由落体运动是最典型的匀变速直线运动;是初速度为零,加速度为g的匀加速直线运动。

  地球表面附近的上空可看作是恒定的重力场。如不考虑大气阻力,在该区域内的自由落体运动的方向是竖直向下的(并非指向地心),加速度为重力加速度g的匀加速直线运动。

  只有在赤道上或者两极上,自由落体运动的方向(也就是重力的方向)才是指向地球中心的。

  g≈9.8m/s^2(重力加速度在赤道附近较小,在高山处比平地小,方向竖直向下)。

  自由落体运动的基本公式

  (1)Vt=gt

  (2)h=1/2gt^2

  (3)Vt^2=2gh

  这里的h与x同样都是指位移,一般在自由落体中用h表示数值方向的位移量。

  自由落体运动的研究先驱者

  对自由落体最先研究的是古希腊的科学家亚里士多德,他提出:物体下落的快慢是由物体本身的重量决定的,物体越重,下落得越快;反之,则下落得越慢。

  亚里士多德,前384年4月23日-前322年3月7日,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的学生、亚历山大大帝的老师。

  他的著作包含许多学科,包括了物理学、形而上学、诗歌(包括戏剧)、生物学、动物学、逻辑学、政治、政府、以及_学。和柏拉图、苏格拉底(柏拉图的老师)一起被誉为西方哲学的奠基者。亚里士多德的著作是西方哲学的第一个广泛系统,包含道德、美学、逻辑和科学、政治和玄学。

  伽利略是意大利天文学家,也是世界物理学家。他于1564年诞生在意大利北部的比萨市,1642年1月8日去世,终年78岁。他毕生致力于科学事业,不仅为我们留下了时钟、望远镜和众多的科学专著,而且还为破除宗教迷信、科学偏见作出了杰出的贡献。

  伽利略在1638年写的《两种新科学的对话》一书中指出:根据亚里士多德的`论断,一块大石头的下落速度要比一块小石头的下落速度大。假定大石头的下落速度为8,小石头的下落速度为4,当我们把两块石头拴在一起时,下落快的会被下落慢的拖着而减慢,下落慢的会被下落快的拖着而加快,结果整个系统的下落速度应该小于8。但是两块石头拴在一起,加起来比大石头还要重,因此重物体比轻物体的下落速度要小。这样,就从重物体比轻物体下落得快的假设,推出了重物体比轻物体下落得慢的结论。亚里士多德的理论陷入了自相矛盾的境地。伽利略由此推断重物体不会比轻物体下落得快。伽利略的假设推导法,对物理思维方法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伽利略曾在的比萨斜塔做了的自由落体试验,让两个体积相同,质量不同的球从塔顶同时下落,结果两球同时落地,以实践驳倒了亚里士多德的结论。但是后来经过历史的严格考证,伽利略并没有在比萨斜塔做实验,人们却还是把比萨斜塔当作对伽利略的纪念碑。

高一物理知识点总结14

  一、运动的.描述

  1.物体模型用质点,忽略形状和大小;地球公转当质点,地球自转要大小。物体位置的变化,准确描述用位移,运动快慢S比t,a用Δv与t比。

  2.运用一般公式法,平均速度是简法,中间时刻速度法,初速度零比例法,再加几何图像法,求解运动好方法。自由落体是实例,初速为零a等g.竖直上抛知初速,上升最高心有数,飞行时间上下回,整个过程匀减速。中心时刻的速度,平均速度相等数;求加速度有好方,ΔS等a T平方。

  3.速度决定物体动,速度加速度方向中,同向加速反向减,垂直拐弯莫前冲。

高一物理知识点总结15

  曲线运动·万有引力

  曲线运动

  质点的运动轨迹是曲线的运动

  1.曲线运动中速度的方向在时刻改变,质点在某一点(或某一时刻)的速度方向是曲线在这一点的切线方向

  2.质点作曲线运动的条件:质点所受合外力的.方向与其运动方向不在同一条直线上;且轨迹向其受力方向偏折;

  3.曲线运动的特点

  曲线运动一定是变速运动;

  曲线运动的加速度(合外力)与其速度方向不在同一条直线上;

  4.力的作用

  力的方向与运动方向一致时,力改变速度的大小;

  力的方向与运动方向垂直时,力改变速度的方向;

  力的方向与速度方向既不垂直,又不平行时,力既搞变速度大小又改变速度的方向;

  运动的合成与分解

  1.判断和运动的方法:物体实际所作的运动是合运动

  2.合运动与分运动的等时性:合运动与各分运动所用时间始终相等;

  3.合位移和分位移,合速度和分速度,和加速度与分加速度均遵守平行四边形定则;

高一物理知识点总结16

  研究静摩擦力

  1.当物体具有相对滑动趋势时,物体间产生的摩擦叫做静摩擦,这时产生的摩擦力叫静摩擦力。

  2.物体所受到的静摩擦力有一个限度,这个值叫静摩擦力。

  3.静摩擦力的方向总与接触面相切,与物体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相反。

  4.静摩擦力的大小由物体的运动状态以及外部受力情况决定,与正压力无关,平衡时总与切面外力平衡。0≤F=f0≤fm

  5.静摩擦力的大小与正压力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fm=μ0?N(μ≤μ0)

  6.静摩擦有无的判断:概念法(相对运动趋势);二力平衡法;牛顿运动定律法;假设法(假设没有静摩擦)。

  力的等效/替代

  1.如果一个力的作用效果与另外几个力的共同效果作用相同,那么这个力与另外几个力可以相互替代,这个力称为另外几个力的合力,另外几个力称为这个力的分力。

  2.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力的替代,称为力的合成与分解。求几个力的合力叫力的合成,求一个力的分力叫力的'分解。合力和分力具有等效替代的关系。

  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

  1.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如果用表示两个共点力的线段为邻边作一个平行四边形,则这两个邻边的对角线表示合力的大小和方向。

  2.一切矢量的运算都遵循平行四边形定则。

高一物理知识点总结17

  一、基本概念

  1、质点

  2、 参考系

  3、坐标系

  4、时刻和时间间隔

  5、路程:物体运动轨迹的长度

  6、位移:表示物体位置的变动。可用从起点到末点的有向线段来表示,是矢量。位移的大小小于或等于路程。

  7、速度:

  物理意义:表示物体位置变化的快慢程度。

  分类平均速度:方向与位移方向相同

  瞬时速度:

  与速率的区别和联系速度是矢量,而速率是标量

  平均速度=位移/时间,平均速率=路程/时间

  瞬时速度的大小等于瞬时速率

  8、加速度

  物理意义:表示物体速度变化的.快慢程度

  定义:(即等于速度的变化率)

  方向:与速度变化量的方向相同,与速度的方向不确定。(或与合力的方向相同)

高一物理知识点总结18

  第一节质点、参考系质点和坐标系参考系坐标系第二节时间和位移时刻和时间间隔路程和位移第一章运动的描述定义:有质量而不计形状和大小的物质。定义:用来作参考的物体。定义:在某一问题中确定坐标的方法,就是该问题所用的坐标系。在表示时间的数轴上,时刻用点表示,时间间隔用线段表示。路程位移物体运动轨迹的长度。表示物体(质点)的位置变化。从初位置到末位置作一条有向线段表示位移。矢量和标量直线运动的位置和位移第三节运动快慢的描坐标与坐标的述速度变化量速度矢量标量既有大小又有方向。只有大小没有方向。公式:Δx=x1-x2公式:Δt=t2-t1定义:用位移与发生这个位移所用时间的比值表示物体运动的快慢。公式:v=Δx/Δt单位:米每秒(m/s)速度是矢量,既有大小,又有方向。速度的大小在数值上等于单位时间内物体位移的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大小,速度的方向也就是物体运动的方向。平均速度物体在时间间隔内的平均快慢程度。瞬时速度速率时间间隔非常非常小,在这个时间间隔内的平均速度。瞬时速度的大小。第四节实验:用打点计时器测速度电磁打点计时器电火花计时器练习使用打点计时器用打点计时器测量瞬时速度用图象表示速速度时间图像(v-t图象):描述速度v与时间t度关系的图象。定义:速度的变化量与发生这一变化所用时间的比值。公式:a=Δv/Δt单位:米每二次方秒(m/s2)加速度方向与速度方向的关在直线运动中,如果速度增加,加速度的方向与速度的方向相同;如果速度减小,加速度的大方第五节速度变化快慢的描述加速度加速度阳光家教网高一物理学习资料

  系从v-t图象看加速度向与速度的方向相反。从曲线的倾斜程度就饿能判断加速度的大小。第二章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第一节实验:探究小进行实验车速度随时间处理数据变化的规律作出速度时间图象第二节匀变速直线运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时动间的关系速度与时间的关系式沿着一条直线,且加速度不变的运动。速度公式:v=v0+at第三节匀变速直线运匀速直线运动的位移动的位移与时匀变速直线运间的关系位移公式:x=v0t+at2/2动的位移第四节匀变速直线运公式:v2-v02=2ax动的位移与速度的关系第五节自由落体运动自由落体运动定义:物体只在重力作用下从静止开始下落的运动。自由落体运动是初速度为0的匀加速直线运动。自由落体加速度(重力加速度)定义:在同一地点,一切物体自由下落的加速度。用g表示。一般的计算中,可以取g=9.8m/s2或g=10m/s2公式:v=gth=gt2/2v2=2ghΔh=gT2第六节伽利略对自由绵延两千年的错误落体运动的研逻辑的力量究猜想与假说实验验证伽利略的科学方法第三章相互作用第一节重力基本相互作用力的图示力和力的图示力定义:物体与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单位:牛顿,简称牛(N)。定义:可以用带箭头的线段表示力。它的长短表示力的大小,它的阳光家教网高一物理学习资料

  指向表示力的方向,箭尾(或箭头)表示力的作用点,线段所在的直线重力重力叫做力的作用线。定义: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公式:G=mg重力是矢量,既有大小,又有方向。重心定义:一个物体各部分受到的重力作用集中的一点。质量均匀分布的物体,常称均匀物体,中心的位置只跟物体的形状有关。质量分布不均匀的物体,中心的位置除了跟物体的形状有关,还跟物体内质量的分布有关。四种基本相互作用万有引力强相互作用弱相互作用电磁相互作用第二节弹力弹性形变和弹力形变定义:物体在力的作用下形状或体积发生改变。弹性形变:物体在形变后能恢复原状的'形变。弹力定义:发生弹性形变的物体由于要恢复原状,对与它接触的物体产生的力的作用。弹性限度:物体受到外力作用,在内部所产生的抵抗外力的相互作用力不超过某一极限值时,若外力作用停止,其形变可全部消失而恢复原状,这个极限值称为“弹性限度”。产生弹力的物体是发生弹性形变的物体。方向:垂直于接触面,指向形变物体恢复原状的方向。几种弹力胡克定律压力和支持力拉力弹力的大小跟形变的大小有关系,形变越大,弹力也越大,形变消失,弹力随之消失。公式:F=kxk弹簧的劲度系数,单位是牛顿每米(N/m)。第三节摩擦力

  摩擦力:连个相互接触的物体,当它们发生相对运动或具有相对运阳光家教网高一物理学习资料

  动的趋势时,在接触面上所产生的阻碍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的力。滚动摩擦力: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表面上滚动时产生的摩擦。静摩擦力定义:两个物体之间只有相对运动趋势,而没有相对运动时产生的摩擦力。方向:沿着接触面,跟物体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相反。静摩擦力的增大有个限度,最大值在数值上等于物体刚刚开始运动时的拉力。只要一个物体与另一物体间没有产生相对于运动,静摩擦力的大小就随着前者所受的力的增大而增大,并与这个力保持大小。滑动摩擦力定义:当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表面滑动的时候,所受到的另一个物体阻碍它滑动的力。方向:沿着接触面,跟物体的相对运动方向的方向相反。滑动摩擦力的大小跟压力成正比。公式:F=μFNμ动摩擦因数,它的数值跟相互接触的两个物体的材料有关。第四节力的合成合力:一个力,如果它产生的效果与几个力共同作用时产生效果相同,那么这个力就叫做几个力的合力。分力:如果一个力作用于某一物体,对物体运动产生的效果相当于另外的几个力同时作用于该物体时产生的效果,则这几个力就是原先那个作用力的分力。力的合成定义:求几个力的合力的过程。平行四边形定则:两个力合成时,以表示这两个力的线段为邻边做平行四边形,这两个邻边之间的对角线就代表合力的大小和方向。余弦定理:F2=F12+F22+2F1F2cosθ共点力共点力一个物体受到几个外力的作用,如果这几个力有共同的作用点或者这几个力的作用线交于一点,这几个外力称为共点力。非共点力第五节力的分解力的分解矢量相加的法则既不作用在同一点上,延长线也不交于一点的一组力。把两个矢量首尾相接从而求出合矢量的方法。既有大小又有方向,相加时遵从平行四边形定则(或三角形定则)的定义:求一个力的分力的过程。三角形定则矢量阳光家教网高一物理学习资料

  标量第四章牛顿运动定律第一节牛顿第一定律理想实验的魅力牛顿物理学的基石惯性定律物理量。只有大小没有方向,求和时按照算术法则相加的物理量。牛顿第一定定义:一切物体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律(惯性定动状态或静止状态,除非作用在它律)惯性上面的力迫使它变这种状态。定义:物体所具有的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的性质。惯性与质量描述物体惯性的物理量是它们的质量。质量是标量,只有大小,没有方向。质量单位:千克(kg)第二节实验:探究加加速度与力的加速度与质量的关系基本思路:保持物体质量不变,测量物体在不同的力的作用下的加速度,分析加速度与力的关系。基本思路:保持物体所受的力相同,测量不同质量的物体在该力作用下的加速度,分析加速度与质量的关系。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关系制定实验方案时的两个问题怎样由实验结果得出结论第三节牛顿第二定律牛顿第二定律a∝F,a∝1/m定义:物体加速度的大小跟作用力成正比,跟物体的质量成反比,加速度的方向跟作用力的方向相同。公式:F=kmak是比例系数,F指的是物体所受的合力。力的单位牛顿年第二定律的数学表达式:F=ma力的单位:千克米每二次方秒。第四节力学单位制基本量:被选定的、可以利用物理量之间的关系推导出其他物理量的物理量。基本单位:基本量的单位。导出单位:由基本量根据物理关系推导出来的其它物理量的单位。单位制:由基本单位和导出单位组成。国际单位制(SI):1960年第11届国际计量大会制订的一种国际通用的、包括一切计量领域的单位制。第五节牛顿第三定律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牛顿第三定律第六节用牛顿运动定

  定义:物体间相互作用的这一对力。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总是互相依存、同时存在的。定义:两个物体之间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总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从受力确定运动情况阳光家教网高一物理学习资料

  律解决问题(一)第七节用牛顿运动定律解决问题(二)从运动情况确定受力共点力的平衡平衡状态:一个物体在力的作用下保持静止或匀条件超重和失重速直线运动状态时所处的状态。在共点力作用下物体的平衡条件是合力为0。超重定义:物体对支持物的压力(或对悬挂物的拉力)大于物体所受重力的现象。加速度方向:竖直向上。失重定义:物体对支持物的压力(或对悬挂物的拉力)小于物体所受重力的现象。从动力学看自由落体运动加速度方向:竖直向下。第一,物体时从静止开始下落的,即运动的初速度是0。第二,运动过程中它只受重力的作用。补充:直线运动的图象

  运动种类位移时间图象(St图象)S匀速直线运动tV匀变速直线运动t1、从St图象中可求:

  ⑴、任一时刻物体运动的位移

  ⑵、物体运动速度的大小(直线或切线的斜率大小)

  ⑴、图线向上倾斜表示物体沿正向作直线运动,图线向下倾斜表示物体沿反向作直线运动。

  ⑵、两图线相交表示两物体在这一时刻相遇

  ⑶、比较两物体运动速度大小的关系(看两物体St图象中直线或切线的斜率大小)

  2、从Vt图象中可求:

  ⑴、任一时刻物体运动的速度⑵、物体运动的加速度(a>0表示加速,a阳光家教网高一物理学习资料

  ⑷、比较两物体运动加速度大小的关系

  补充:匀速直线运动和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比较

  种类匀直线运动联系区别(特点)V=恒量a=0SVtVtV0at1、匀速直线运动是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一种特殊形式。

  2、当物体运动的加速度为零时,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SV0t2a=恒量12at=2212匀变速直线运动(V0Vt)t=VtV02aa与V0同向为加速a与V0反向为减速补充:速度与加速度的关系

  1、速度与加速度没有必然的关系,即:

  ⑴速度大,加速度不一定也大;

  ⑵加速度大,速度不一定也大;

  ⑶速度为零,加速度不一定也为零;

  ⑷加速度为零,速度不一定也为零。

  2、当加速度a与速度V方向的关系确定时,则有:

  ⑴若a与V方向相同时,不管如何变化,V都增大。a

  ⑵若a与V方向相反时,不管如何变化,V都减小。a

高一物理知识点总结19

  (1)滑动摩擦力: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表面上相当于另一个物体滑动的时候,要受到另一个物体阻碍它相对滑动的力,这种力叫做滑动摩擦力。

  说明:①摩擦力的产生是由于物体表面不光滑造成的。

  ②摩擦力具有相互性。

  ⅰ滑动摩擦力的产生条件:

  A、两个物体相互接触;

  B、两物体发生形变;

  C、两物体发生了相对滑动;

  D、接触面不光滑。

  ⅱ滑动摩擦力的方向:总跟接触面相切,并跟物体的相对运动方向相反。

  说明:

  ①“与相对运动方向相反”不能等同于“与运动方向相反”

  ②滑动摩擦力可能起动力作用,也可能起阻力作用。

  ⅲ滑动摩擦力的大小:F=μFN

  说明:①FN两物体表面间的压力,性质上属于弹力,不是重力。应具体分析。

  ②μ与接触面的材料、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无单位。

  ③滑动摩擦力大小,与相对运动的速度大小无关。

  ⅳ效果:总是阻碍物体间的相对运动,但并不总是阻碍物体的运动。

  ⅴ滚动摩擦: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上滚动时产生的摩擦,滚动摩擦比滑动摩擦要小得多。

  (2)静摩擦力:两相对静止的相接触的物体间,由于存在相对运动的趋势而产生的摩擦力。

  说明:静摩擦力的作用具有相互性。

  ⅰ静摩擦力的产生条件:

  A、两物体相接触;

  B、相接触面不光滑;

  C、两物体有形变;

  D、两物体有相对运动趋势。

  ⅱ静摩擦力的方向:总跟接触面相切,并总跟物体的相对运动趋势相反。

  说明:

  ①运动的物体可以受到静摩擦力的作用。

  ②静摩擦力的方向可以与运动方向相同,可以相反,还可以成任一夹角θ。

  ③静摩擦力可以是阻力也可以是动力。

  ⅲ静摩擦力的大小:两物体间的静摩擦力的取值范围0

  说明:

  ①静摩擦力是被动力,其作用是与使物体产生运动趋势的力相平衡,在取值范围内是根据物体的“需要”取值,所以与正压力无关。

  ②静摩擦力大小决定于正压力与静摩擦因数(选学)Fm=μsFN。

  ⅳ效果:总是阻碍物体间的相对运动的趋势。

  对物体进行受力分析是解决力学问题的基础,是研究力学的重要方法,受力分析的程序是:

  1、根据题意选取适当的研究对象,选取研究对象的'原则是要使对物体的研究处理尽量简便,研究对象可以是单个物体,也可以是几个物体组成的系统。

  2、把研究对象从周围的环境中隔离出来,按照先场力,再接触力的顺序对物体进行受力分析,并画出物体的受力示意图,这种方法常称为隔离法。

  3、对物体受力分析时,应注意一下几点:

  (1)不要把研究对象所受的力与它对其它物体的作用力相混淆。

  (2)对于作用在物体上的每一个力都必须明确它的来源,不能无中生有。

  (3)分析的是物体受哪些“性质力”,不要把“效果力”与“性质力”重复分析。

  力分解问题的关键是根据力的作用效果画出力的平行四边形,接着就转化为一个根据已知边角关系求解的几何问题

高一物理知识点总结20

  速度变化的快慢加速度

  1.物体的加速度等于物体速度变化(vt—v0)与完成这一变化所用时间的比值

  a=(vt—v0)/t

  2.a不由△v、t决定,而是由F、m决定。

  3.变化量=末态量值—初态量值……表示变化的大小或多少

  4.变化率=变化量/时间……表示变化快慢

  5.如果物体沿直线运动且其速度均匀变化,该物体的运动就是匀变速直线运动(加速度不随时间改变)。

  6.速度是状态量,加速度是性质量,速度改变量(速度改变大小程度)是过程量。

  用图象描述直线运动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图象

  1.s-t图象是描述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物体的位移随时间的变化关系的曲线。(不反映物体运动的轨迹)

  2.物理中,斜率k≠tanα(2坐标轴单位、物理意义不同)

  3.图象中两图线的交点表示两物体在这一时刻相遇。

  匀变速

  直线运动的速度图象

  1.v-t图象是描述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岁时间变化关系的图线。(不反映物体运动轨迹)

  2.图象与时间轴的面积表示物体运动的位移,在t轴上方位移为正,下方为负,整个过程中位移为各段位移之和,即各面积的代数和。

【高一物理知识点总结】相关文章:

高一物理知识点总结11-14

高一物理知识点总结11-03

高一物理知识点总结04-16

高一物理知识点总结归纳07-06

高一物理知识点人教版总结10-17

高一物理知识点人教版总结07-18

高一物理知识点总结【热门】09-12

高一物理知识点总结【荐】09-12

【热】高一物理知识点总结09-12

高一物理知识点总结归纳08-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