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生产技术总结

时间:2023-03-07 15:15:28 总结 投诉 投稿
  • 相关推荐

小麦生产技术总结(精选8篇)

  总结是指对某一阶段的工作、学习或思想中的经验或情况进行分析研究,做出带有规律性结论的书面材料,它可以提升我们发现问题的能力,让我们来为自己写一份总结吧。你想知道总结怎么写吗?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小麦生产技术总结,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小麦生产技术总结(精选8篇)

  小麦生产技术总结 篇1

  今年全市小麦种植面积160.1万亩,比去年增加7.8万亩,增5.1%。据调查分析,全市平均亩穗数37万,比上年减少2.4万穗;穗粒数35.6粒,比上年增加0.3粒,预计千粒重39.5克,比上年减少0.3克,平均亩产442.2公斤,比上年减少19.1公斤,减产4.14%;总产预计70.796万吨,比上年增加0.54万吨,增0.77%(统计局提供数字,面积156.6万亩,平均亩产441.6公斤,总产69.155万吨)。

  从产量层次看,亩产超过600kg以上的面积约有12万亩,亩产在500—600kg的面积约39万亩,亩产在400—500kg的面积约63万亩,亩产在400kg以下的面积约41万亩,亩产300公斤以下的约5.1万亩。

  一、气象因素对今年小麦生产的影响

  今年气象因素对小麦生产的影响是弊大于利,特殊的气候影响是造成小麦减产的主要原因。

  1、秋季干旱,底墒不足,造墒播种面积大,晚茬麦面积增加。自20xx年8月份到小麦播种,我市降水较常年显著偏少,所有的麦田播种都必须进行造墒才能播种。有水浇条件的地块造墒播种或播后浇蒙头水,致使播期延长;无水浇条件的地块因旱情太重,直到10月31日至11月1日降雨后才播种。其中10月15日以后播种的晚茬小麦面积37.62万亩,占总播种面积的23.5%,其中11月1日雨后播种的.小麦有2万亩。同时,干旱也导致部分麦田有缺苗断垄现象。

  2、冬前降温早,强度大,小麦群体小,个体长势弱。进入11月以来在小麦分蘖初期、盛期遇到历史同期少有的降雪和强寒流的侵袭,11月3日最低气温-2.9℃,11月18日最低气温-3.9℃,11月21日最低气温-4.2℃,11月上中旬积温比常年减少64℃,11月份光照比常年减少32小时,小麦积温和光照不足,普遍叶龄偏小、个体偏弱、分蘖减少、群体小、次生根少、生长量不足,一类苗面积减少,二、三类苗面积增加,冬前苗情是近年来最差的一年。全市冬前平均亩茎数46.79万,较上年减少20.61万;一类苗面积52.83万亩,占33.0%,较上年减少48.8万亩;二类苗面积65.17万亩,占40.7%,较上年增加28.96万亩;三类苗面积42.1万亩,占26.3%,较上年增加31.55万亩。全市小麦平均单株分蘖3.47个,三叶以上大蘖1.4个,单株次生根3.6条,分别较往年减少1.49个、2个、3.1条。全市一根针或土里捂小麦面积4.5万亩。冬前积温不足影响小麦群体偏少,导致亩穗数减少,是影响今年小麦产量的主要原因。

  3、入春以来,气温回升缓慢,低温持续时间长,小麦生长发育进程推迟,小麦返青、起身、拔节、抽穗推迟10天左右。收获期推迟5-7天。春季持续低温造成小麦生长量不足,株高普遍降低10-20cm,特别是地力较差的麦田,生物产量明显减少。

  4、由于越冬期间以及早春气温偏低,部分麦田特别是晚茬弱苗苗期冻害较重,全市有5万亩小麦发生中度冻害,加之群体小,减产幅度20%以上。

  5、低温天气在严重影响小麦正常生长的同时,也带来了有利的一面,冬前降温早利于控旺防病,冬前强降温降雪有效补充了麦田墒情,踏实了秸秆还田和旋耕播种麦田的土壤,对抑制冬前麦苗旺长,压低病虫越冬基数起到了积极作用,今年小麦病虫危害轻。今年入春后,持续低温,对春季分蘖不利,但低温使小麦幼穗分化时间延长,小穗小花数增加,有利于形成大穗多粒;小麦群体偏小,小穗小花分化发育充分;4月份“倒春寒”基本没有造成影响,今年穗粒数增加。从考察情况看,今年平均穗粒数35.6粒,比上年平均增加0.3粒。

  6、今年对小麦有利的气象因素是去冬今春雨雪较多,土壤墒情一直较好,有利于小麦春季生长。同时加强了以“促弱转壮、增加群体”为重点的麦田管理措施,实现了春季苗情转化升级,总体苗情好于预期。据考察,春季一类苗面积增加,二、三类苗面积减少。全市一类苗面积81.2万亩,占52.8%,比冬前增加28.37万亩;二类苗面积55.9万亩,占34.9%,比冬前减少9.27万亩;三类苗面积23万亩,占14.4%,比冬前减少19.1万亩。全市小麦年后最大群体平均72.2万,比去年减少14.8万(冬前群体较上年减少20.61万);平均单株分蘖5.3个,四叶以上大蘖2.78个,单株次生根7.4条,分别较去年减少1.1个、1.02个、1.7条。

  小麦后期生长良好。一是墒情较好(5月16-18日我市出现连续降雨,全市平均降雨35mm,5月30日平均降雨8.9mm),对籽粒灌浆特别是对旱地小麦非常有利;二是5月下旬以来气温比较适宜,昼夜温差大,有利于干物质的积累。另外由于今年小麦株高相对较矮,茎秆粗壮,较抗倒伏。但由于抽穗扬花期出现阴雨天气,赤霉病有发生,危害较轻。

  6月10-11日降雨30多mm,使小麦后期成熟造成两极分化,旱薄麦田迅速早衰提前成熟,高肥水麦田成熟期推迟,6月17日、18日降雨50mm以上,加速了小麦的成熟进程,使小麦在2-4天内迅速成熟,影响千粒重。全市小麦6月19-20日陆续收获,22-23日进入收获高峰期,6月26日收获全部结束。

  二、品种表现

  今年小麦良种补贴实现全覆盖,小麦良种补贴面积增加到129.7万亩,全市小麦品种布局进一步优化。其中济麦22号28.2万亩、青丰1号38.02万亩、烟农24号27.4万亩、济南17号15.3万亩、济麦20号6.2万亩、鲁麦21号25.9亩、良星99:9.1万亩,烟农23号4.7万亩,其它5.28万亩。

  主推品种中,青丰1号、济麦22号、良星99、烟农24产量表现良好,麦收后考察,青丰1号、济麦22号、良星99,平均千粒重43g以上(春季浇1水以上),烟农24号平均千粒重39.9g;济南17号减产幅度较大,除群体减少,粒重降低较多,据蓼兰镇考察,粒重仅32.1g;鲁麦21号种植多年的老品种退化严重,产量一般,粒重较低,千粒重36-40g。

  在搞好小麦高产优质良种大面积推广的同时,我们还积极抓好小麦新品种的引进、试验、示范,今年在蓼兰镇安排了19个新品种(系)进行展示,考察各品种表现。青丰1号、青丰2号、济麦22、良星99、良星66、泰农18等表现较好;鲁麦21、烟农23、烟农24、烟5158有杂株;齐丰1号穗层不整齐;烟农19、烟农21、烟农0428、烟2415、烟5158、济麦20、烟农23、山农17倒伏严重(烟农19、烟农21号5月30日雨后倒伏),青丰1号、青丰2号、烟农24点片倒伏。(后期倒伏与浇水后遇雨有关)

  三、小麦生产的基本经验

  (一)惠农政策落实到位,农民种粮积极性高

  我市是全国闻名的粮食生产大市,粮食生产是全市经济发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重要渠道。近年来,我市认真贯彻落实粮食直补、良种补贴、农资综合补贴、农机补贴、农业政策性保险保费补贴等一系列惠农政策,小麦种植比较效益提高,充分调动了种粮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小麦种植面积扩大,生产投入增加,今年小麦种植达到了160.1万亩,总产70.796万吨,均创历史最高水平。

  (二)科技支撑到位,生产技术含量高。

  1、推广高产优质良种,优化品种布局,充分发挥良种的增产潜力。通过小麦良种补贴项目的实施,大力推广了济麦22号、青丰1号、烟农24号、鲁麦21号、良星99、济南17号、济麦20号等单株生产力高、抗倒伏、抗病性好、抗逆性强、株型紧凑、光合能力强,经济系数高、不早衰的高产优质良种。优质良种覆盖率、种子包衣率、统一供种率均达到100%。大田整齐度高,充分发挥了良种的增产作用。

  2、推广配套栽培技术,提高生产水平

  小麦“四高一改”高产栽培技术。技术要点:“四高”是通过精准定量与分期施用肥料,培育高肥力土壤;持续试验筛选,推广济麦22号、青丰1号、烟农24号等高产广适品种;适期适量,精耕细作,提高播种质量;加强田间管理,科学肥水运筹,创建高效群体;“一改”即改革种植方式,推广大畦小背模式,实行大区域化规模轮作。,该项技术推广,进一步提高了小麦高产田生产水平,全市推广应用28万亩,小麦平均亩产达到558公斤,亩增产30公斤。

  晚茬小麦标准化生产技术。针对今年晚茬麦面积大的实际,因地制宜推广该项技术30多万亩,在今年特殊气候条件下,降低了产量损失。

  (1)技术要点:

  ①增加播量,以密补晚。加大播量,以主茎成穗为主是晚茬麦增产的关键。10月15~25日播种的小麦一般在播种量7~9公斤的基础上,每晚播1天增加播量0.5公斤。10月25日后播种的小麦实行独杆栽培。

  ②科学施肥,以肥补晚。坚持有机肥为主、化肥为辅、氮磷钾配合的施肥原则。推广秸秆粉碎还田技术,配合使用em、301、酵素菌等促进秸秆腐烂;施肥指标是:亩施有机肥3500~4000公斤、标准氮肥30~40公斤、过磷酸钙40~50公斤、钾肥15~20公斤。播种时适量施用种肥。

  ③提高播种质量,以好补晚。一是精细整地,二是足墒下种,三是选用阶段发育进程较快,营养生长时间较短,容易形成大穗,灌浆强度大,易达到粒多粒重,早熟丰产得半冬性品种,如济麦22、鲁麦21等;播种时间上注意先播冬性品种,后播半冬性品种。四是适当浅播,深度以3~4厘米为宜。五是播后镇压,六是独杆栽培法的密度较大,应缩小行距,一般行距以10~15厘米为宜。

  ④加强管理,以管补晚。一是小麦播种后越冬前及返青期要根据土壤墒情、苗情及时镇压、划锄,提高地温,促根增蘖,培育壮苗;因地制宜浇好越冬水。二是狠抓起身期的肥水管理。一般结合浇水每亩追尿素15~20公斤,基施磷肥不足的地块开沟追施标准磷肥20公斤左右。地力好、基肥充足、群体较大的麦田,推迟至拔节期追肥浇水。三是浇好孕穗、灌浆水。孕穗期是小麦需水的临界期,浇水对保花增粒有显著作用,应视土壤墒情及时浇水,保证土壤相对含水量为75%左右;及时浇好灌浆水,延长灌浆时间,预防干热风,提高粒重。测土配方施肥技术。秋种前,土肥站在全市范围内取土样4000个,建立了测土施肥卡,将化验结果和配方反馈给农民,推广测土、配方、供肥一条龙施肥技术,提高土壤肥料利用率,减少农民盲目施肥、过量施肥现象的发生,降低农业生产成本。全市推广面积95万亩,土壤肥力得到改善,促进了小麦高产稳产。同时还大力推广了秸秆还田技术,在夏季小麦高留茬的基础上,推广玉米秸秆粉碎还田技术70多万亩,对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培肥地力起到重要作用。

  小麦生长后期“一喷三防”技术。针对今年春季持续低温天气导致小麦抽穗、开花期较常年同期普遍推迟的实际,我们及时提出了“一喷三防”措施。“一喷三防”就是将杀虫剂、杀菌剂以及叶面肥、生长调节剂等混合起来进行喷施。搞好“一喷三防”是小麦后期防病、防虫、防干热风等的关键措施,能够达到改善田间小气候、减少干热风危害、延缓衰老、提高粒重等多重效果。今年各镇(处)把“一喷三防”作为后期管理的重点措施大力推广,全市推广面积130多万亩,对提高粒重起到了积极作用。

  (三)高产创建示范带动,成效显著

  20xx年以来,我市通过集成、展示、推广先进实用技术,使粮油高产创建活动成为集成推广先进实用技术的重要载体。今年我市承担农业部小麦高产创建示范片4个,分别落实在蓼兰、崔家集、万家、白埠镇;同时还承担了XX市农委20xx年粮油高产创建(整建制镇)。在高产创建中突出技术集成,主攻单产,提高品质,节本增效;通过攻关田建设,树立典型,示范展示,整建制推动,促进平衡增产,高产创建活动取得了显著成效。

  麦收前,我们组织有关镇技术人员对4个万亩高产示范片小麦进行了理论产量初测。蓼兰万亩示范片平均亩穗数46.7万,穗粒数36.4粒,千粒重42克,平均亩产606.9公斤。其中在蒲家村安排的100亩核心示范方,平均亩产656.9公斤;10亩高产攻关田平均亩产679.3公斤;蓼兰镇整建制54072亩小麦,平均亩穗数43.01万,穗粒数36.73粒,千粒重41.12g,平均亩产达552.1kg;比前三年平均亩产497.3公斤亩增54.8kg,增产11%。崔家集万亩示范片平均亩穗数40.3万,穗粒数44.6粒,预计千粒重40克,平均亩产611.1公斤;100亩核心示范方、10亩高产攻关田平均亩产分别达到652公斤、674.8公斤。万家镇万亩示范片平均亩穗数47.5万,穗粒数38.3粒,预计千粒重39克,平均亩产602.9公斤;100亩核心示范方、10亩高产攻关田平均亩产分别达到633.5公斤、663.1公斤。白埠镇万亩示范片平均亩穗数46.84万,穗粒数37.5粒,预计千粒重40.5克,平均亩产604.7公斤;100亩核心示范方、10亩高产攻关田平均亩产分别达到655公斤、666.9公斤。

  6月20日,XX省农业厅委托XX市农委邀请有关专家对XX市高产创建示范田进行了产量复测验收,“十、百、万”高产创建示范田复测亩产与初测亩产相差在允许误差范围之内,承认初测结果有效。6月26日XX市农委组织有关专家,对小麦整建制高产创建镇蓼兰镇百亩高产示范方抽取其中3.37亩实打,平均亩产639公斤。验收组认为XX市实施的高产创建项目,认真执行实施方案,扎实开展工作,资料齐全,数据翔实,达到了农业部、省、市高产创建工作要求和产量指标。

  通过建立万亩高产示范片、百亩核心示范方、十亩高产攻关田,辐射带动周边村镇的小麦生产,利用示范点观摩、印发宣传资料、电台电视台、江北(平度)农业信息网,大力宣传小麦高产创建活动。利用科技示范户,以户带户,以户带村,推进新品种、新技术的推广。15万亩辐射带动田平均亩产达到558.1公斤,比前三年平均产量亩增36.1公斤,增产幅度6.9%。

  四、技术培训、指导到位,科技水平提高

  为及时准确地将各项技术传送到镇处、村庄和农户,使农民熟悉和掌握小麦高产栽培新技术,我们采取灵活多样的方式方法,积极有效地开展科技培训,拓宽了培训渠道,延伸了服务链条,为高产创建活动提供了技术保障。20xx年秋种前,市委、市政府组织召开了秋种工作大会,进行了秋种讲课;先后印发了《XX市小麦秋种技术意见》、《小麦冬前管理技术意见》、《春季麦田管理技术意见》等技术材料,以XX市农业局文件的形式发送到各个镇处,便于镇处农业科技人员有的放矢地进行技术宣传和指导;针对冬前苗情,举办了春季麦田管理培训班,加强了春季麦田管理,促进了苗情转化升级;在平度电视台《科技服务》栏目举办2场小麦高产技术讲座,扩大了培训层面;先后组织科技下乡4次,发放《平度农业》报纸和科技明白纸10000余份、科技光盘400多张、技术挂图500多张、科技书籍400多册;到镇村举办科技培训班30余场次,培训人数5000人次,基本达到一户一张明白纸,一户一个明白人;深入田间地头检查指导30余次;市、镇两级农业科技人员每人固定2个科技带头户作为常年的科技联户对象,通过现场指导、电话解答等形式及时快速地为种植大户解决生产中遇到的技术疑难,较好地解决了科技“断层”的问题。为了充分发挥核心示范区的辐射带动功能,我们及时组织各镇开展小麦高产攻关观摩活动,先后组织镇村干部、科技示范户现场观摩小麦高产攻关示范点10余次。

  四、存在问题

  1、我市目前小麦种植规格多为小畦大埂,土地利用率低,已成为制约我市小麦向更高产量水平迈进的限制因素。

  2、部分麦田施肥不合理,施肥量过大,不仅增加了成本,还造成环境污染。

  五、秋种工作打算

  1、进一步优化品种结构,合理布局,大力发展优质专用小麦,充分发挥良种作用。今年小麦良种补贴项目与粮食直补结合,实现小麦良种补贴全覆盖,统一供种,统一包衣。主要品种7个:青丰1号、济麦22、鲁麦21、烟农24号、良星99、济南17号、烟2415、烟农21。品种布局高产田以济麦22、良星99、青丰1号、烟农24号和济南17号为主;中产田以青丰1号、鲁麦21号为主;旱地以鲁麦21号、烟农21号为主。

  2、改革种植规格,要压埂扩畦,推广大畦小埂或小畦小埂,提高土地利用率,增加单位面积产量和经济效益。

  3、要大力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大力玉米推广秸秆还田技术,在小麦收获留高茬的基础上,努力扩大玉米秸秆还田面积,培肥地力。

  4、大力推广小麦“四高一改”高产栽培技术、小麦规范化播种技术、晚茬麦标准化栽培技术、病虫草害综合防治技术等,实现我市小麦高产稳产。

  5、要继续实施小麦高产创建,突出技术集成,主攻单产,提高品质,节本增效;通过攻关田建设,树立典型,示范展示,整建制推动,促进平衡增产。

  小麦生产技术总结 篇2

  今年我市的小麦生产,在冬春遭受多年不遇的严重干旱、中期病虫害偏重发生、收获期又阴雨较多的不利形势下,通过全市广大干群的共同努力,上下一心,克难攻坚,打赢了抗旱保苗、阻击病虫害、“龙口夺粮”三大战役,取得了较好的收成,虽说与去年相比增产幅度不大,但在大灾之年能获得如此产量已属不易,成效中凝聚了全市广大干群和农业科技人员的心血和汗水,在世界经济危机的背景下邓州市今年夏粮丰收意义更大,为维护社会稳定和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做出了积极贡献,达到了农业丰收、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目的。现总结如下:

  一、小麦生产形势分析

  根据农技中心测产调查,今年全市实收小麦面积208万亩,与去年持平略增,平均亩产383.8公斤,总产达79830.4万公斤,实现连续6年夏粮大丰收,与上年相比,平均单产增2.9公斤,增幅0.76%,总产增加603.2万公斤,增幅0.77%。从成产三因素看,今年小麦亩穗数34万,穗粒数为31.1粒,千粒重为42.7克(雨前44.4克,雨后42.7克),与去年的33.8万、30.5粒和43.47克相比,呈“两增一减”态势,即群体增0.2万头,穗粒数增加0.6粒,千粒重减少0.77克。

  二、我市今年小麦生产在大旱之年能够取得如此好的收成,得益于以下几个方面:

  1、国家多项惠农政策的实施,充分调动了农民种粮积极性。近年来随着国家种粮直补、良种补贴、配方施肥、标准粮田建设、农综开发、土地治理、农资综合补贴、农机补贴、保护价收购等一系列支农、惠农政策和项目的实施,农民种粮积极性进一步提高,小麦种植面积稳中有升,生产投入和田间管理也得到进一步加强,在去年冬春连旱一百多天的灾害天气情况下,有效地促进了良种良法配套和生产环境的改善,为今年小麦生产奠定了良好基础。

  2、各级领导高度重视,督导得力,职能部门配合行动有力,为小麦生产提供了组织保障。去年秋收麦播期间为确保适期播种,夯实麦播基础,市委、市政府先后召开了秋收秋种电视电话会议、小麦播种工作会议等。抓好各项麦播措施的落实,高质量地完成了小麦播种工作。麦播后,特别是去年11月底、12月初旱情逐渐显现以来,邓州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为打造邓州粮食主产核心区,多次召开各乡镇和涉农部门抗旱浇麦工作会议,为做到未雨绸缪,市四大家领导带队,对各乡镇抗旱浇麦工作进行检查督导,并出台各项优惠政策支持抗旱浇麦工作,如对农户浇麦进行财政补贴,购置浇水机械进行补贴,提前发放综合直补,保证低价抗旱用油、用电,引丹灌区开闸放水,广播电台大力宣传抗旱先进典型等,并协调农业、供销、水利、农机、气象、电业、石油等部门,相互配合,形成合力,充分发挥职能,积极支持抗旱工作,确保了小麦生产的顺利进行。

  3、技术服务到位,为小麦生产提供了有力技术支撑。在小麦备播、播种、管理等关键时期,我们及时组织农业技术人员,深入乡村、农户和田间地头,现场指导近百场次,举办专题培训会34期次,培训农民15000余人次,开办电视讲座10余期,发布50余条农业短信,印发技术资料10余万份,大厅服务咨询50期300余人次,多途径、多角度对农民进行全方位的技术服务,真正把小麦高产、高效栽培和抗逆生产技术送到农民手中,落实到小麦生产中。在小麦生产过程中,针对小麦不同生育期遇到的不同问题,我们及时组织技术人员,认真开展调查研究,适时提出技术管理意见,为领导科学决策,指挥小麦生产提供了参考依据。如去冬今春小麦严重干旱期间,农技中心组织土肥专家定期测试墒情,根据苗情、旱情,发10期抗旱简报,36条抗旱新技术短信息,组织全体技术人员组成12个技术服务小组深入田间地头,科学指导群众采用新技术、新措施做到节水、节时、节能,浇好保命水、丰产水。又如,小麦生长中后期,我们针对影响小麦产量和品质的吸浆虫和锈病,组织26名技术人员,四次深入田间踏查,对锈病和吸浆虫发生情况进行严密监测,并及时提出防治措施,为领导科学决策、及早防治病虫害提供参考依据。

  4、示范样板创建,为小麦生产提供了典型引路作用。今年以市政府为总牵头人,在腰店、桑庄等乡镇创建万亩小麦高产示范方的同时,涉农部门分别在全市26个小麦主产乡镇内,共建“万、千、百、十”不同类型的小麦示范样板田126个,面积达25万余亩,示范方内发挥资源和技术优势,围绕粮食高产、粮食增产、高产创建、探索模式、服务指导等方面大力推广了新品种、新技术和新成果,促进粮食生产规模化、机械化和集约化。如腰店乡、桑庄镇示范方,特别是腰店乡黑龙村百亩示范方,采取“六统一”,规范有效地落实了关键措施,取得了较高产量。据省农调队5月19日上午现场测验,百亩示范方,面积132亩,亩群体43.4万,穗粒数37粒,千粒重预计42克,按85%折亩产579.5公斤。5月31日邓州市农业局专家组又一次现场实测,亩产584.9公斤,发挥了很好的示范带动作用,并得到省市领导的高度评价,5月21日省小麦专家胡廷积、张世英一行在南阳市委书记黄兴维、

  邓州市委书记刘朝瑞等领导同志陪同下到示范方现场进行观摩和考察,给予了充分肯定和赞扬,5月23日全南阳市示范方创建示范观摩会在邓州召开,兄弟县镇平县组织其乡镇党委书记、农业局等单位领导,来邓州观摩,现场考察小麦示范方建设成效。领导和同志们均为大旱之年邓州市万亩示范方能够取得如此高的产量赞叹不已。

  5、落实主要技术措施,强化生产管理,为小麦生产打下坚实基础。

  ①、大型整地和收获机械的广泛应用,提高了整地和收获的质量、效率,为适时适墒播种和抢收抢种创造了条件,赢得了主动,本年度机耕机耙面积占98%,机播面积占70%,机收面积占90%以上,为小麦适时适墒播种,保证一播全苗和实现抢时收割“龙口夺粮”提供了有效保障。

  ②、优良品种的广泛普及是今年小麦增产的内在因素,随着国家良种补贴政策的进一步实施,我市优良品种的覆盖率进一步提高,早熟、优质、抗逆性强的优良品种,如郑麦9023、豫麦70—36、04中36、偃展4110等占到了90%以上,其中9023占60%以上、豫麦70—36占15%,04中36占5%,有效地发挥了优良品种的抗逆增产作用,在大力推广主导品种的同时,我们积极引进示范有苗头的新品种,如郑麦366、豫农202等12个,为邓州小麦优化品种结构,提供了参考依据。

  ③、测土化验、配方施肥项目的实施,为科学施肥提供了依据。今年,邓州市农技中心根据近几年取土化验的结果,对我市不同土壤类型制定了切实可行的施肥配方,并发放施肥明白卡10余万份。农户按方施肥,既提高了产量、改善了品质,又节约了肥料,达到了节本增效的目的。如刘集镇单坡村千亩配方施肥示范方,平均单产527.5公斤,腰店黑龙村配方施肥样板田132亩,平均单产584.9公斤,比全市平均产量383.8公斤,亩增201.1公斤,增产率达52.4%,据抽样调查测算,全市应用配方施肥面积198万亩,占麦播面积的95%,其中,精准配方面积20万亩,平均单产465公斤,比当地经验施肥平均亩产397公斤,亩增68公斤,增产17.1%,配方施肥的节本增效效果十分显著。

  ④、强化预测预报,科学综合防治病虫草害。今年我们着重抓了以下几个关键环节:一是麦播期间,普及推广种子包衣、药剂拌种、土壤处理等技术,面积达180万亩次以上,不仅有效地控制了地下害虫的危害,降低了病虫基数,而且兼顾了生态效果。二是狠抓了冬前化除和早春麦田杂草的防治工作,麦田化除190万亩次,占应防面积的90%左右,有效解决了杂草与麦苗争水、争肥问题,这对今年抗旱保苗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三是狠抓了以吸浆虫、条锈病、蚜虫为主的'病虫害综合防治工作。由于防治措施得力,有效控制了病虫草害的发生发展,减轻了损失,为小麦正常生长创造了条件。

  ⑤、立足抗旱保苗,加强麦田管理,为大旱之年夺高产保驾护航。今年,针对冬春连旱的天气情况,以抗旱浇麦为主、结合中耕镇压、化学除草、防病治虫进行了麦田管理,在抗旱浇麦阶段,全市挖掘一切可利用的水源、人力和机械动力,尽最大努力扩大浇灌面积。抗旱浇一遍水的有130万亩左右,其中浇两遍以上的45万亩左右,确保了大旱之年不减产。抗旱浇麦成效显著,据调查浇水与未浇水的麦田产量差异很大,如:文渠乡肖店村农户张绍斌3.5亩小麦浇了两遍水,据测产,亩产高达591.8公斤,而邻地段士训的麦田未浇一水,亩产仅332.0公斤,浇过两遍水的比未浇水的亩产多259.8公斤,增产率达78.3%。又如:张村镇李楼村的路培虎1.5亩小麦浇了一遍水,亩产463.8公斤,而同村刘德中的5亩麦田未浇一水,亩产仅224.8公斤,浇一遍水比未浇水亩产多了239公斤,增产率达106.7%,浇水的增产效果十分显著,为以后号召群众抗旱浇麦提供了很好的实例。

  三、小麦生育期间农业气象条件分析

  从光照、温度、降水主要气象因素来看,小麦全生育期内(20xx年10月10日—20xx年5月31日),0℃以上的有效积温为2517.3℃,降水303.4mm,光照993.5小时,与我区小麦正常生长所需的2221℃、275mm,1100小时相比,积温多了296.3℃,降水多了28.4mm,光照少了106.5小时,从时空分布看是利弊兼有,弊大于利,特别是降水分布极不平衡,呈现前期少,后期多的现象,从出苗到拔节阶段降水量极少,从10年10月23日到09年2月7日一百多天总共降雨量不足11mm,遇到了多年不遇的冬春连旱现象,而在即将收获的5月27、28两日降雨量却达83.5mm,造成我市大部分麦田穗发芽,给我市小麦生产带来严重损失。具体分析如下:

  1、腾茬—整地阶段(9月20日—10月10日)

  此阶段降水10.5mm,积温375.2℃,日照时数48.3小时,阴雨较多,温度不高,光照不足,对秋作物收获晾晒不利,但适合人们田间劳作,利于加快收获进度,并为麦播整地积累一定的墒情。

  2、整地—播种阶段(10月11日—11月5日)

  此阶段积温406.9℃,降水39.8mm,光照时数89.4小时,晴天多,雨天少,但雨量集中,特别是我市10月20—22号下了一场透墒雨,降雨量达38.6mm,为整地和播种创造了良好条件,据调查我市绝大部分田块都集中在10月25日前后播种,适期适墒播种,由于底墒充足,做到了一播全苗,麦播基础较好,全市小麦苗足苗匀,前期苗情是近年来最好的一年,在一定程度上为减轻越冬干旱创造了条件。

  3、出苗—越冬阶段(11月6日—12月20日)

  此阶段积温369℃,降水5.5mm,光照时数221.9小时,气温偏高,降雨偏少,晴天多,加之有风日数多,土壤失墒快,全市麦田出现严重旱情,部分麦田出现了较为严重的黄苗死苗现象。不过麦田旱情在11月底、12月初逐渐显现,此时小麦的第一分蘖高峰期即将结束,多数麦田越冬前总茎数已经达到或接近常年同期指标,且多为大分蘖,而苗期适当干旱还有利于根系深扎,增强植株抗旱抗灾能力,所以对这类播种基础好,后来又浇水的麦田,群体影响不大,甚至比去年有所增加,但部分整地质量差、播种晚又没有水浇条件的地块旱象虽重,但这类麦田往往播量较大,靠主茎成穗,较大的播量冲抵了因干旱造成的分蘖少成穗率低的弊端,且因为主茎成穗、穗粒数和千粒重也不低,产量并没有受到较大影响。

  4、越冬—返青阶段(12月21日—09年2月5日)

  此阶段积温157.7℃,降水4.2mm,光照时数190.5小时,降水仍偏少,旱情仍在发展,小麦苗情持续恶化。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市委、市政府及早动员部署、精心组织安排,各地狠抓落实,迅速掀起了抗旱浇麦夺丰收的麦田管理高潮,浇水面积达130万亩左右。

  5、返青-拔节阶段(2月6日—3月10日)

  此阶段积温240.2℃,降水16.2mm光照时数75.4小时,2月8日、16日、17日、26日和3月2日有明显降水,连降小到中雨,加之抗旱浇麦取得了显著成效,多数麦田旱情得到有效缓解,受旱麦田苗情明显好转,其中一、二类麦田比例已较冬前上升10个百分点左右。

  6、拔节—抽穗阶段(3月11日—4月10日)

  此阶段积温369.3℃,降水33.6mm,光照时数144.4小时,3月12日降水17mm,23日降水6.2mm,27-28日降水4.2mm,由于降雨有所增加,旱情基本解除,光照充足、温度较适宜,小穗小花发育较好,结实率高,这是今年小麦穗粒数增加的原因之一。这时小麦病虫害有所抬头,3月18日在构林镇五道岗发现了条锈病发病中心,蚜虫也逐渐增多,吸浆虫也开始羽化出土,病虫害防治到了关键时期。

  7、抽穗—成熟阶段(4月11日—5月31日)

  此阶段积温974.2℃,降水204.1mm,光照时数271.9小时,此时是形成籽粒和千粒重的关键时期,降水量达204.1mm,占全生育期总降水量的六成多,光照略显不足,但基本上能满足小麦从灌浆到成熟的整个过程的需要,温度适宜,适合灌浆,且灌浆时间长,较去年长2—3天,昼夜温差大,利于干物质的积累,所以今年穗粒数和千粒重也都比较高。

  四、存在的问题和建议

  1、今年小麦即将收获时,5月27日—28日全市突降大雨,降雨量达83.5mm,持续时间长达48小时,造成我市95%以上麦田出现穗发芽现象,粒发芽达56%以上。成熟早、种子休眠期短的品种发芽、霉变更加严重,对小麦的产量和品质有很大影响,提醒我们在品种利用上应考虑到后期穗发芽的问题,注意推广和培育种子休眠期长的品种,要做到半冬性品种和弱春性品种合理搭配。

  2、建议我市各级领导以继续搞好邓州小麦生产为抓手,重视和狠抓粮食生产,同时我们也要请求上级职能部门对邓州粮食生产大县予以关注和支持。促进邓州市粮食高产、稳产。

  小麦生产技术总结 篇3

  自去年秋播以来,全市上下紧紧围绕“提升单产,促进增收”工作思路,全面贯彻落实部、省关于粮食生产要求,积极落实各项惠农政策,克服播种迟、冬前积温不足、倒春寒频繁、干旱等不利因素,强化各项增产增收技术措施普及落实,全力抓好小麦生产工作,取得显著成效。

  一、生产特点

  1、夏粮和小麦面积略增,单产、总产减

  据统计部门统计,今年全市夏粮414.99万亩,单产367.7公斤/亩,总产152.59万吨,分别比上年增0.51万亩、24.1公斤/亩、9.79万吨,分别增0.12%,减6.15%和6.03%。今年全市小麦412.08万亩,比上年增0.28万亩,单产367.9公斤/亩、总产151.6万吨,分别减18.1公斤/亩、7.3万吨,分别减4.69%、4.59%。

  表1近五年宿迁地区夏粮和小麦生产情况比较

  2、小麦产量结构“一增二减”

  今年全市小麦平均亩穗数41.3万穗,较去年增3.8万穗,增5.28%,每穗粒数28.1粒,较上年减0.5粒,减1.75%,千粒重37.16克,较上年减1.74克,减4.47%。从产量结构看,穗数和每穗粒数的减小是今年小麦减产的主要原因。

  表2近五年宿迁地区小麦产量结构比较

  3、效益分析

  据统计,全市小麦收购平均价格2.26元/公斤,较上年增加0.25元/公斤,小麦亩平均收入962.7元/亩,比去年的872.1元/亩,增90.6元/亩,比去年增10.39%。纯收益为297.3元/亩,较上年增10.4元/亩,增3.6%。与xx年相比,种植效益明显增加,主要原因是今年小麦单价较高。但是种子、化肥,特别是人工成本等成本上升幅度较大。总的来看,比较效益较上年是下降的。

  二、气候条件对小麦生产影响

  今年小麦全生育期(自xx年10月15至xx年6月15日)总的气候特点是:利弊共存,总体上弊多利少。积温相对充足,但越冬期提前,冬前积温不足,影响小麦苗期生长,造成分蘖缺

  位,晚播小麦不能带蘖越冬,叶片较短;降水适宜,但分布不均,冬前多,春后少;日照时数较常年偏少,但比上年多。全生育期0oC以上积温2413.3℃,比常年的2397.6℃高15.7℃,比上年的2604.9℃低173.6℃,是自20xx年以来积温最少的年份;日照1370.8小时,比常年1451.4小时少80.6小时,比上年1253.6小时多117.2小时;总降水量324.5mm,比常年315.5mm多9.0mm,比上年263.9mm,多60.6mm,具体比较见表4。

  表3近五年宿迁地区小麦种植效益比较(单位:元)

  表4xx-xx年小麦生长期主要气象要素与常年比较

  1、播种出苗期积温略低、光照、雨水适中,出苗好。去年10月中旬开始夏粮播种,其中小麦播种高峰期在10月15-25日,部分直播稻区和机插粳稻种植区播种偏迟,11月中旬基本播种结束。播种出苗期间(10月15至11月15日)0℃以上积温397.1℃,比常年414.4℃(1961年至xx年平均,下同)低17.3℃;日照时数和降水量与常年持平,分别是187.1小时和降水35.8mm。此阶段温度适宜、光照充足,雨水适中,但分布不均,主要集中在11月3日和10日两天,所以在11月3日以后的部分晚播田块烂耕烂种。据统计,去年秋播适期播种面积258.3万亩,约占小麦播种面积的52.0%,烂耕烂种面积27.2万,占5.5%。由于土壤持水量大,虽然部分地区播种偏迟,但播后小麦一播全苗、齐苗。

  2、越冬前分蘖期温度偏低,降水多,光照基本满足需求,不利于分蘖。

  自12月4日我市平均气温一直低于5℃,小麦已进入越冬期,进入越冬期较常年提早((常年我市小麦进入越冬期时间是12月20日)。11月16日至12月8日,0℃以上积温136℃,较常年略低,但是近10年来较低的年份之一。11月全市平均气温8.1-8.7℃,较常年低0.7℃。由于冬前积温不足,影响小麦苗期生长,造成分蘖缺位,晚播小麦不能带蘖越冬,生长量偏小。但是由于秋播期间雨水充足,土壤墒情好,普遍一播全苗,基本苗较上年多,同时由于低温来得早,控制了早播麦旺长。

  3、越冬期积温、光照偏少,降水偏多,不利小麦安全越冬。今年越冬期自12月9日开始,2月20日以后日平均气温稳定在5℃以上,进入返青期,越冬期较常年长1个多星期。越冬期0℃以上积温为132.5℃,比上年高3.5℃,比常年低26.2℃;光照406.3小时,较常年少98.1小时;降水102.5mm,较常年多55.1mm,

  部分低洼田块有渍害,苗情转化升级慢。但在今年1月29日至2月1日,连续多日日平均气温均在5℃,这段时间的相对高的温度加快了小麦的生长。据2月19日(返青初期),苗情统计,全市全市小麦平均叶龄仅4.8叶,比上年少0.7叶,平均亩总茎蘖数74.1万,比上年多5.42万,单株分蘖2.1个,比上年多0.15个,次生根0.9条,与上年持平。全市旺长苗和一类、二类、三类弱小苗分别占4.7%、37.3%、37.9%、20.1%,与上年比分别少11.8、多2.6、多6.6、多5.5个百分点。

  4、返青后生长期温、光、水适宜,利于苗情转化。全市小麦普遍在2月中下旬进入返青期(2月20日至4月10日),3月份是小麦穗数形成的关键时期,这一阶段总积温为346.2℃、光照时数234.5小时、降水量为49.3mm,分别比常年多76.9℃、多6.1小时、少19mm。入春后气温回升快,日均气温较常年高,降水量虽少但总体上不旱,有利于小麦苗情转化,特别是3月中旬两次降水对小麦生长有利,但是频繁的倒春寒也使得小麦受害较重。

  5、拔节孕穗期温光充足,雨水偏少,小麦生长受影响。今年全市小麦4月初陆续进入拔节期,4月底25日以后开始抽穗(4月1日-4月25日),此阶段是成穗和争取大穗的`关键时间,也是生长速度比较快的时期,但气温变化反复,干旱少雨,苗情急速转差。此期0℃以上积温335.1℃,比常年少12.4℃,日平均气温13.4℃,比常年地0.5℃;降水量只有7.3mm,比常年少44.1mm,是上一年的1/5不到。日照时数203.5小时,比常年多40.6小时。3至4月份的倒春寒和长达32天的无有效降水是造成了小麦生长量偏小,这是今年小麦减产的最主要原因,据调查。

  小麦生产技术总结 篇4

  小麦是我县主要粮食作物之一,全县小麦播种面积年均9.9万亩,平均单产多年徘徊在130公斤,提高单产是解决我县粮食安全的重要途径。旱地全膜覆盖膜上覆土穴播免耕多茬种植技术是实现干旱、半干旱地区粮食稳产、高产的一项短、平、快实用农业新技术,具有及其显著地抗旱增产效果,其大面积的推广应用,是实现干旱、半干旱地区稀植作物玉米轮作倒茬的有效途径,也是提高小麦产量、确保粮食安全和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农业增效的有效措施。20XX年,省农业技术推广总站将“全膜覆土穴播免耕多茬种植技术”确定为旱地小麦增产的首要措施,决定加大推广该项技术,我县被列为项目实施县。一年来,在上级业务部门的精心指导和大力支持,各级领导的重视,经各相关部门的共同努力协作,圆满完成了各项任务指标,现将工作简结如下:

  一、示范区建设情况

  省上给我县下达全膜覆土穴播免耕多茬种植技术示范推广项目任务面积0.3万亩,实际落实面积0.306万亩,占任务数的102%。在我县西部干旱山区的小岭乡土门、大路、小岭三个村实施,其中在土门村种植1000亩,小岭村种植510亩,大路村种植1550亩,并建立中心示范区。

  二、主推技术的应用情况

  1、今年,项目区全膜覆土穴播春小麦平均亩产275公斤,比对照亩产173公斤(露地栽培)增产58%以上,达到了项目要求增产30%的产量指标。

  2、在项目实施区春小麦播种面积全膜覆盖率达到了100%,良种推广率达到了100%,良种统供率、包衣率达到100%。达到指标要求。

  3、在项目区全面推广测土配方施肥和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开展了舂小麦不同覆膜模式试验、舂小麦全膜覆土穴播播种密度试验、舂小麦全膜覆土不同播期试验、舂小麦全膜覆土穴播施肥量4项试验研究,并建立中心示范区。

  三、主要成效

  通过该项目的实施,不仅全面带动我县舂小麦生产上了一个新的台阶,而且对全县旱作区小麦产业的发展与全县粮食稳产增产起到了良好的促进作用,经我站组织有关技术人员进行了现场测产验收,平均亩产达275公斤,比露地增产100公斤。增产率59%,为我县旱作区玉米轮作倒茬摸索出了经验。四、主要措施

  1、强化组织领导。为搞好这项工作,一是成立项目小组,由县农业局分管副局长何举忠任组长,农技干部和项目实施乡镇的相关人员为技术骨干。二是强化责任意识,制定项目管理办法,将任务分解落实到村、社,确保项目顺利实施。三是选定了具有相关专业,技术职称和工作经验,责任心强的专业技术人员.对种植区农户的技术培训、病虫害防治、栽培措施、试验示范的.落实、数据、资料的统计整理、制定方案和组织实施,项目报告的撰写等,进行了详细的分工落实。

  2、明确目标,制定了科学可行的项目实施方案。今年,我县按照省农技总站的安排,结合我县的具体实际,制定了科学可行的工作方案,保证了各项工作的有序落实和稳步推进。

  3、加强技术宣传培训力度,确保技术到位。为了让广大农民群众了解该项目实施的重大意义,项目实施乡和农业局在技术培训方面下了很大功夫,做了大量工作,以各种方式,采取多种形式加大宣传活动,通过广播、电视报道,专题讲座培训、现场技术指导、田间地头咨询、发放技术资料、现场观摩等多种有效形式,多渠道多层次对乡村干部、科技示范户、项目区群众进行了系统的宣传和技术培训指导,使项目区群众家家都有一个科技明白人,确保了整个任务的全面落实,在项目区全年共举办培训班8期,培训农民技术员37人,培训农民725人(次),免费发放技术规程和病虫害防治资料2700份,确保技术真正的进村入户。

  四、建议

  1、进一步加大政府资金补贴力度。该项技术是一项新技术,也是旱作农业又一项突破,但由于覆膜、放苗费工费劳,群众接受力差.需政府给予资金补贴。2、试验经费短缺。我局在有限的经费中划出一部分给试验农户,但技术人员下乡车费难以落实,工作被动,请上级部门给予一定试验经费,以保障各项工作顺利开展。

  3、专业技术人员缺乏。一个技术人员需要承担多个项目,该项试验采集数据较多,许多工作顾头就顾不上尾,工作中难免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错误。

  小麦生产技术总结 篇5

  XX县20xx年度小麦播种工作已经结束,我县在播种工作中坚持稳定面积保总产,提高单产促增产的总思路,深入贯彻国家的各项惠农政策及省、市有关精神,充分调动广大农民的种粮积极性,扎实抓好了今年小麦的播种工作,为明年夏粮生产和农民增收打好了基础。全县小麦播种面积65.4万亩,其中,正茬田20万亩,回茬田45.4万亩,水地面积31.5万亩,旱地面积33.9万亩。

  一、气候特点

  今年7-9月份我县降雨340.1mm,比去年同期降雨量163.2mm增加了176.9mm,比历年同期降雨280.8mm增加了112.3mm,伏天土壤蓄水较多,底墒比较充足,10月份降雨量2.6mm,比去年同期减少1.4mm,口墒有些不足,但从土壤整体墒情来看,还是为小麦播种创造了有利条件,正茬麦田9月23日开始,10月5日结束;回茬麦田10月5日开始,10月23日结束,今年的复播麦田播种较往年有所推迟。

  二、工作措施

  1、领导重视:县委、县政府对今年的小麦播种工作高度重视。专门召开了全县小麦生产会议,要求各乡镇充分认识小麦生产对社会稳定和人民生活的主要作用和不可代替性,正确对待今年的`小麦生产工作,特别是目前的小麦播种工作,为明年的小麦丰产、丰收打下坚实的基础。

  2、培训面广:为了提高小麦播种质量,增强小麦抗逆性,县农业委员会专门召开了由农技中心高级农艺师主讲的小麦播种培训会,要求各乡镇分管副职、种粮大户、县直所有专业技术人员全员参加。随后各乡镇又邀请县农技中心技术、植保、土肥等站室技术人员组织了数场对农民的小麦播前培训,参会人数达16000人次,并发放小麦播种宣传资料10万余份,推广了测土配方施肥、秸秆还田、适期晚播、氮肥后移应用、秋季化学除草、病虫害防治等综合技术,加大小麦播种技术的推广力度,宣传了因土壤悬虚、病虫草害等问题给小麦生产带来的严重后果,让麦农真正科学种田,提高产量。

  3、合理安排品种布局:20xx年度我县良种普及率达到80%左右,旱地以临丰3号、临旱6号、晋麦79为主,水地以舜麦1718、石麦15、临汾8050为主,在品种规划上做了科学合理的安排,力争达到一村一品或一区一品,真正体现了集中连片、规模种植、区域化生产的优良格局。

  4、大力推广种子拌种和包衣技术:近年来,我县小麦生产由于受农业机械化收获跨区作业、秸秆还田、气候等多种因素的共同影响,小麦腥黑穗病、全蚀病、小麦地下害虫等在我县麦田发生危害有逐年加重趋势。因此,做好小麦播种期病虫害防治工作,对于确保小麦生产安全,促进农民增产增收,将起着关键性的作用。腥黑穗病、全蚀病发生地块播前用40%五氯硝基苯粉剂进行土壤处理,药剂拌种用40%五氯硝基苯或适乐时;小麦地下害虫用40%辛硫磷乳油拌种或土壤处理,并积极引导种子部门大量销售包衣种子,有效防治了地下害虫和病害的发生。

  5、主推技术:一是推广优种,全县小麦品种主要推广种植临丰3号、晋麦79、临旱6号、舜麦1718、临汾8050、石麦15、等。二是适期晚播,播期比常年推迟10-15天,为小麦冬前培育壮苗,安全越冬打下了基础。三是秸秆还田技术,全县秸秆还田面积达到45万亩,通过连续几年的还田技术应用,有效地改善了土壤生理结构,增加了土壤有机质含量,为小麦夺高产创造了条件。四是增施有机肥,引导农民多施有机肥,测土配方施肥,根据土壤中氮、磷、钾的含量确定应施无机肥数量,做到经济用肥和平衡施肥。

  三、当前的苗情

  小麦播种工作已全部结束,从目前苗情调查看,大致一、二、三类田比例为5:2:3,其中一类田32.7万亩,单株分蘖1.5-2个,次生根4-5条,亩总茎数50-60万;二类田13.1万亩,单株分蘖0.5-1个,次生根2-3条,亩总茎数45-50万,三类田19.6万亩,无单株分蘖,次生根1-2条,亩总茎数30-40万。

  从今年播种及调查情况来看

  有利因素:

  1、今年小麦播种质量高于往年,玉米秸秆还田技术有所提高,秸秆还田的地块,先还田,播种时旋耕两遍再播种,随后镇压,有效地弥补了土壤悬虚而造成的弱苗;

  2、播种时农民药剂拌种的数量有较大幅度提高,有效遏制地下害虫对小麦的危害及小麦病害预防。

  3、农民对土地的投入较常年有所提高,施有机肥农户增多,无机肥的投入提高,使氮、磷、钾比例更趋协调,极大地改善了土壤的团粒结构,为来年小麦增产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不利因素:

  1、由于前茬玉米收获迟,造成今年回茬小麦播期比往年推迟7-10天,引起部分麦田出苗迟,无分蘖,个别田块至今仍未出苗;

  2、还有相当比例的秸秆还田地块还田质量较差,秸秆粉碎不彻底、播种质量较差、播种较深或过浅,造成缺苗断垄现象严重,三类苗田增多。

  采取的措施:鉴于上述情况,我们及时制定方案指导农民,提出早浇冻水,以水肥促弱苗早发,及时查苗、补苗争取全苗,冬前耙耱保墒弥补浇水裂缝,防止麦苗因翘虚冻死,并兼有疏土提温、促根增蘖、抑旺扶弱、控主蘖促分蘖,多分蘖、分大蘖,为夺取粮食丰收打好基础。

  小麦生产技术总结 篇6

  由于去年特殊的气候因素,造成全县小麦返青晚、群体小、个体弱。为进一步促进小麦丰产丰收,根据省、市电视电话会议要求,结合我县实际,现就做好小麦春管特作如下通知:

  一、提高认识

  各乡镇、各有关部门要把小麦春季田间管理作为当前的一件急事、大事来抓,全面安排部署,要立足于“抢、早、快”细化部署,扎实做好小麦田间管理工作。要加强宣传工作,县电视台要开辟专题节目,大力宣传小麦春管的.技术措施,形成良好的工作氛围。

  二、迅速行动

  各乡镇、各有关部门要立即组织开展查苗情、查墒情、查病虫情“三查”活动,调查摸底,掌握情况,做到情况明、底数清,为科学决策、科学管理提供可靠依据。

  三、科学管理

  农业技术部门要根据我县的苗情,科学提出技术指导意见,深入基层、深入群众,搞好培训。农业技术人员要全部投入到生产第一线,指导农民早浇水、速追肥。特别是死苗明显、受害面积大的乡镇要采取综合措施,力争抗灾夺丰收。

  四、加强服务

  各乡镇、农业、水利、气象、县社等部门要切实发挥职能作用,做好资金、技术、物资、信息等服务。特别是农业和农资部门要加强农资供应和市场监管,加强病虫草害的预测预报,密切监视灾害性天气,及早制定应急预案,最大限度的减轻灾害损失。

  小麦生产技术总结 篇7

  xx县200x年省级优质专用小麦良种推广补贴项目实施以来,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和省、市业务部门的大力支持和精心指导下,在县农牧、财政部门、种子公司、项目区各乡(镇)及示范农户的积极配合和广大干部群众的共同努力下,按照省、市的总体要求,全面贯彻“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及早部署,周密安排,强化措施,认真落实,确保了项目的顺利实施,为我县的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现将情况汇报如下:

  一、项目实施情况

  (一)总体规模。根据《甘肃省200x年优质专用小麦良种推广补贴项目实施方案》,下达xx县200x年小麦良种推广补贴资金80万元,补贴面积8万亩。项目任务下达后,我们结合本县实际制定了《xx县200x年省级优质专用小麦良种推广补贴项目实施方案》,报请省、市农牧部门批准后按方案组织实施。

  (二)项目实施地点。项目在栽培基础、加工条件较好的西坡、山河、永正、五顷原、湫头、永和6乡(镇)实施,覆盖51个村,361个组,涉及农户30200户,受益群众11.8万人。

  (三)补贴品种、数量及方法。结合我县小麦良种推广实际,经专家评定,确定补贴品种为长旱588(中筋)、苏引10号(强筋)、陇鉴301(中筋)三个品种,共计实施面积8.06万亩,其中长旱588号2.45万亩,苏引10号3万亩,陇鉴301号2.61万亩。补贴资金通过购种差价补贴落实到群众手中,补贴金额0.8元/公斤,供种单位通过市上组织统一招标,确定甘肃陇东宏源种业公司在西坡、永正、山河、永和、五顷原5乡镇中标供种,面积6.8万亩,庆阳市种子公司在湫头乡中标供种,面积1.2万亩。中标价格为3.20元/公斤(含包衣费),优惠供种价为2.40元/公斤,中标供种企业以每亩12.5公斤供应量,向项目区提供优质小麦良种100.75万公斤。

  (四)资金使用情况。项目资金省上共拔付到位80万元,县上配套工作经费5万元,8.06万亩小麦共计供应种子100.75万公斤,每公斤补助0.8元,每亩用种12.5公斤,每亩补助10元,种子补贴共计支出80.6万元,宣传、资料印刷、示范点补助及其它支出4.4万元。

  二、项目建设成效

  (一)提高了小麦综合生产水平。以推广应用良种为载体,以统一供种为手段,改善了品质结构,提高了良种覆盖率,推动了优质专用小麦生产,带动了小麦生产水平的提高。项目区小麦统供率达到100%,包衣率达到100%,带动全县良种覆盖率提高2个百分点,达到99%;精量播种8.06万亩,机械深耕7.89万亩,测土配方施肥6.8万亩。由于良种良法配套,各项技术措施到位,项目区小麦预产亩产263公斤,较对照亩增产36公斤,增产率15.8%,总增产小麦290.2万公斤,农民增收580.3万元,取得了明显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二)调动了农民种粮的积极性。通过该项目的实施,使农民实实在在的享受到了国家的支农惠农政策,得到了真正的经济实惠和技术指导,提高了小麦生产效益,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种粮的积极性。

  (三)促进了小麦的区域化布局和标准化生产。通过本项目的实施,指导农户按照我县区域优势发展小麦生产,巩固和扩大了优质专用小麦生产基地,对优化我县小麦生产布局起到了明显的推动作用。同时,通过良种良法相配套,实行统一品种、统一栽培、统一管理,提高了小麦的标准化生产水平。

  (四)推进了小麦生产的产业化经营。项目培育了小麦加工、流通的产业化龙头企业,促进了订单生产的发展,降低了企业成本,提高了小麦商品化供应水平,有力地促进了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发展,强化了产销衔接,增加了农民收入,项目区小麦商品率达到50%以上。

  三、主要做法

  (一)领导重视,组织到位。省上方案下发以后,县委、县政府对项目实施工作非常重视。一是成立了项目实施领导小组,分管农业的副县长任组长,县农牧局、财政局、农技、种子管理及项目乡(镇)负责人为成员,领导小组在农牧局下设办公室,处理日常工作。同时,项目乡(镇)确定了1名乡(镇)长或副镇长具体负责抓落实。二是定期不定期召开了项目工作会议,强调了项目实施的重要性、必要性,要求各有关单位和项目乡镇负责人要高度重视,统一认识,抓好项目实施。三是靠实责任,实行目标责任制管理。县政府与有关单位、项目乡镇签订了目标责任书,明确任务,责任到人,确保各项任务和责任落到实处。

  (二)宣传发动,营造氛围。充分利用电视、广播等新闻媒体,搞好宣传发动,由县农牧局局长在县电视台作了专题讲话,在每晚黄金时段向农民宣传项目政策、补贴标准、实施规模、供应品种等。同时组织技术人员深入项目区,结合党员先进性教育开展专题培训64场(次),培训农民1.72万人(次),出动宣传车30多辆(次),悬挂横幅20多条,张贴宣传提纲100多份,确保惠民政策家喻户晓,并组织技术骨干、乡村组干部及种田能手召开专题会议8次,260人(次)。通过多层次、全方位开展广泛深入的政策宣传、组织动员,项目区宣传覆盖率达到100%,充分调动了农民群众种植优质小麦的积极性。

  (三)严格招标,优选企业。根据“甘肃省优质专用小麦良种推广供种企业招标和供种管理暂行办法”的规定,本着公平、公正、公开和诚实信用的原则,市农牧局组织召开了供种企业招投标会议,确定甘肃陇东宏源种业有限公司和庆阳市种子公司为中标单位,承担项目种子供应工作。

  (四)登记造册,张榜公布。项目招标工作结束后,县农牧局及早组织印制图、表、卡、册,并抽调工作人员30多人,配合各乡(镇),以村为单位造册填卡,以县、乡为单位建档制图,做到了县有图,乡有表,村有册,户有卡,并将供种面积、品种名称、供种价格、供种数量、补贴标准进行了公示。

  (五)整合项目,保证供种。宏源公司和市种子公司及早安排了优质小麦良种的生产、收购工作,为该项目的实施奠定了良好的基础。项目供种严格按照招标品种、质量、价格、清册和供应卡,本着方便群众、节约成本的原则,合理设置供种点,工作人员实行全天值班,随时满足群众购种需求,做到了保质、保量、方便、热情。

  (六)强化培训,典型引路。一是农牧局组织技术人员深入项目村组集中办班培训,培训农民1.72万人(次),保证每户有一个技术明白人,并发放小麦品种介绍、标准化栽培技术等资料4.2万份。蹲点农技人员开展田间指导,实行小麦生育期全程跟踪服务,技术培训、推广覆盖率达100%。二是在山河蔡峪、西坡宋畔、永正佛堂、五顷原南邑、永和上南、湫头苟仁6个村建立小麦良种示范点6个,落实示范户2148户,示范面积6000亩。三是按照“高新技术常规化,常规技术标准化”的原则,组装配套各项技术,推广应用测土配方施肥技术6.8万亩,机械深耕7.89万亩,无公害、标准化生产技术8万亩,使小麦良种补贴项目的实施达到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目的。

  (七)建立基地,保证种源。按照集中连片、规范化种植、标准化生产的要求,宏源公司落实小麦良种繁育田6000亩,良繁区实行“五统”、“五专”的操作流程,“五统”即:统一供种、统一播种、统一栽培管理、统一收获、统一包装;“五专”即:专机播种、专机收获、专机精选、专库贮存、专人负责,为项目实施储备了足量的优质种源。同时吸纳品种信息及优良种源,引进小麦新品种,布置了品比试验和区试试验,筛选适宜我县种植的优质小麦良种,加快优质小麦种子产业化发展进程。

  (八)产销衔接,订单生产。把产销衔接作为良种补贴项目的一项重要措施来抓,通过政府协调,实行“企业+协会+农户”的运作模式,滤布提高了优质小麦的商品转化能力,过到优质优价、农民增收、小麦产业化经营的效果。

  (九)管好资金,专款专用。对项目资金实行专户管理、专款专用,县财政在财力十分紧张的情况下,保证项目资金的及时到位,避免了截留、挤占、挪用现象的发生。同时,县上还配套下拨了项目管理资金5万元,严格按照供种合同,逐户落实补贴面积、品种、数量、供种价格、补贴金额、确保资金足额补贴到位。

  (十)规范管理,强化监督。县工商、财政、农业等部门全力协作,加大了项目的监管力度,保证了项目的顺利实施。一是对供种企业精选、加工包装、供种及各乡(镇)面积落实、区域布局、登记造册、档案建立各环节进行全程监督。二是规范市场管理。市、县种子管理站对供种企业所储种子质量在供种前进行了逐批次抽样检查,纯度、净度、芽率、水分等各项指标均达到了国家标准,要求没有质检报告和抽检不达标的种子坚决不准出库,切实维护农民的利益。三是通过公示、设立举报电话等形式,广泛接受群众和社会监督,做到了“四公开”,即补贴政策公开、补贴面积公开、补贴标准公开、补贴农户公开。

  四、存在的问题

  我县在优质专用小麦良种推广补贴项目的实施上做了大量的工作,也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与项目要求和兄弟市县相比,还存在一定的差距:一是补贴面积小,亩补贴金额小,农民实际得到的'实惠不大,部分群众积极性不高,给整村推广造成一定难度。二是农业科技推广经费不足,增加了工作难度。三是县内优质小麦加工企业少,致使优质不优价,影响了农民实际收入,对推广工作产生负面影响。

  五、20xx年工作打算

  20xx年要在去年工作的基础上,进一步总结经验,寻找差距,加大力度,细化措施,全面推进项目的顺利实施。20xx年计划重点抓好8万亩优质冬小麦良种推广补贴项目的实施,确定西坡、山河、永正、湫头、永和、榆林子6乡镇为项目区,补贴品种为苏引10号、陇鉴301、西峰27号,其中苏引10号3万亩,陇鉴301号2.6万亩,西峰27号2.4万亩。具体抓好以下工作:

  (一)加强组织领导。各级领导要切实提高思想认识,把优质小麦良种推广补贴工作作为促进粮食安全生产的突破口来抓,加强农业、财政、审计等部门的协作,实行领导责任制,明确分工、各负其责,做到县、乡、村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

  (二)抓好区域布局。按照项目总体规划和要求,突出重点,抓好万亩镇、千亩村、百亩点建设,确保关键措施、重点配套技术落到实处,充分发挥示范引导作用,带动全县小麦良种化水平的进一步提高。

  (三)建立良繁体系。一是充分发挥销售主渠道的作用,建立健全种子销售网络,切实解决小麦统一供种难的问题。二是加强良种繁育基地建设,引进新品种试验示范,为小麦生产储备种源。三是加强政府引导和资金扶持,提高集中供种的组织化水平。四是加强种子管理,提高服务水平。农业执法部门要依法加大对种子的监管力度,严格查处假冒伪劣种子和坑农害农现象的发生。同时要搞好技术服务和指导,让广大农民群众购的明白,种的放心。

  (四)加大宣传力度。通过召开专题会议、新闻媒体、典型对比等形式,让广大农民充分了解和享受国家的惠民政策,提高优质小麦生产,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小麦生产技术总结 篇8

  去年秋种以来,我市实施了以“依靠科技,主攻单产,全面提高小麦生产水平”为主要内容的小麦高产攻关活动。在市委、市政府及省农委的正确领导下,全市上下共同努力,精心组织,克服了秋种期间严重干旱、春季低温冷害、后期病虫频发等不利因素,加大小麦高产攻关活动的推进力度,突出强化关键技术措施的落实,在十分困难的情况下巩固了上年小麦攻关成果,并取得了新的成效。

  一、活动成效

  1、小麦生产水平再创历史新高。今年是小麦高产攻关活动的第二年,在上年单产突破300公斤的高起点上,今年我市小麦生产整体上再上一个新台阶。预计,小麦生产将实现“三增”,再创历史新高:一是播种面积394.4万亩,比上年增加43.66万亩、增12.4%;二是单产达331.1公斤,比上年提高8.6公斤、增2.7%,比基期(实施小麦高产攻关前三年平均)单产236.5公斤提高94.6公斤、增40%;三是总产达26.1亿斤,比上年增产3.49亿斤、增15.4%。

  2、核心示范区建设示范效果显著。在继续巩固和提高2005年秋种已建的25万亩小麦高产核心示范区的基础上,2006年秋种我市新建30万亩小麦高产核心示范区,其中天长市10万亩、定远县7万亩、凤阳县6万亩、明光市7万亩,涉及56个乡镇、286个行政村、78265家农户、299380人。由于采取“五统一”措施,增产效果显著。30万亩核心示范区平均单产达424.8公斤,比上年核心示范区平均单产418.1公斤增长1.6%,比全市平均单产331.1公斤增长28.3%,比全市非示范区平均单产323.4公斤高31.4%,比基期单产236.5公斤增长79.6%。其中定远县炉桥镇、明光市潘村镇、明光市柳巷镇、天长市龙集乡等4点小麦超高产田块实产验收,折合每亩分别为561公斤、563.2公斤、558.8公斤、564.5公斤。

  3、综合效益得到进一步提升。一是经济效益显著。每公斤按1.38元计算,全市小麦单产331.1公斤,比基期单产236.5公斤增94.6公斤,亩增收130.5元,394.5万亩共增收51482.25万元,加上80万亩小麦良种(每亩10元)和30万亩高产攻关核心区(每亩8元)补贴,以上三项合计52522.25万元,全市农民人均可增收150.4元;其中30万亩核心示范区平均单产424.8公斤,比非示范区323.4公斤亩增产101.4公斤,可实现亩均增收139.9元、人均增收158.3元。二是社会效益明显。通过高产攻关工作调动了农民科学种田的积极性,为领导指挥生产、为科技提升、为粮食单产挖潜和农民增收等找到了行之有效的途径,是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必由之路。三生态效益明显。生产上通过标准化生产,科学化用肥用药,特别是无公害农药的.推广使用,对粮食质量安全、保护环境意义重大,高产攻关工作的整体推进将促进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4、技术推广应用步伐加快。按照“统一技术规程、统一品种、统一机播、统一田管、统一机械收获”的要求,全市小麦良种覆盖率达98%;优质专用小麦面积205万亩,比上年增加44万亩,增加6个百分点;测土配方施肥面积达到121.5万亩,比上年增加23.5万亩;小麦机播面积160.1万亩,占40.6%;病虫害综防率达65%,比上年提高5个百分点;无公害标准化生产技术广泛应用。其中,核心示范区关键技术得到普遍推广应用,小麦良种覆盖率达100%,亩播量降低10%左右,精少量播种面积达25万亩以上,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应用率达50%以上,病虫害综合防治率达90%以上,机械化作业率进一步提高。

  5、基础性服务功能得到逐步增强。一是增强了技术指导服务功能。采取定地点、定时间、定专家、定期会商“四定”办法,对小麦全生育期开展苗情、土壤墒情和病虫情“三情”监测,有针对性地提出技术对策,并通过电视专栏、技术讲座、现场指导、科技明白纸等方式,加大宣传、培训和指导力度,初步建立了生产指导服务体系。二是建立了小麦良种繁殖基地。全市共建成小麦良繁基地37处,面积10.3万多亩,繁殖的品种有扬麦12、泛麦5号、皖麦19、皖麦33、烟农19等,田间纯度鉴定都在99%以上,预计可产优质小麦良种8778万斤以上,为今年秋种继续组织实施良种补贴、高产攻关提供了种源保障。

  二、主要做法

  (一)强化组织领导,确保攻关活动顺利开展。

  1、成立组织,明确责任。为加强小麦高产攻关活动的协调和指挥,市政府成立了小麦高产攻关专家组。专家组下设办公室和技术指导组。各项目县、市以及有关乡镇也都成立了相应的领导机构和技术指导组,确保各项措施落到实处。

  2、认真筹划,制定方案。为认真贯彻落实省小麦高产攻关活动意见,我市及时制定并下发了《2006全市秋种工作指导性意见》(滁政办电[2006]58号)。各县(市)均制定了小麦高产攻关实施方案。

  3、加强督查,严格考评。在攻关活动期间,我市及时派出督查组,在产前、产中、产后分阶段开展多次检查督促工作。天长市农委还专门下发了《农技人员开展小麦高产攻关的考核办法》,明确农技人员职责和考核内容,并制定了相应的奖惩措施。明光市5月中下旬,组织人员对示范区进行了大规模的测产验收,并对各地小麦高产攻关活动情况进行了验收评比,对成效显著的乡镇将予以表彰奖励。

  (二)强化技物服务,确保关键技术落实到位。

  1、规范招标,良种统供。市政府成立以分管副市长为组长,市农委、财政、监察部门负责同志为成员的优质专用小麦良种补贴项目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在市农委。同时成立了技术指导组和小麦良种供应招标小组和督查小组。各项目县、市以及有关乡镇也都成立了相应的领导机构和技术指导组,确保各项措施落到实处。在明确了皖麦19、扬麦12、烟农19、扬辐麦2号、扬麦158等优质品种作为补贴品种的基础上,制定了项目实施方案,规范操作程序与措施。同时,分别在安徽农网和市农网上发布了招标公告,并及时召开了小麦种子招标暨供种合同签订会,市财政局、监察局、项目县农委、财政局、9家种子投标企业负责人参加了会议,省农委也派专人到会监督,确保招投标工作“阳光操作”,公开、公平、公正。在供种之前,按照程序对发芽率、净度、水份进行了抽检,全市共抽样325个。在确保种子质量的前提下,按照供种清册、农户补贴卡进行良种统供,农户在供种清册签字或按指印,真正做到按清册供种到户。

  2、强化领导,抗灾生产。2006年秋种,我市遭遇了持续干旱天气,对小麦安种极为不利,为此,我市采取有效措施,积极应对,分类指导,对墒情适中的田块趁墒抢种,坚持收一块,种一块;对水源条件较好的田块,采取造墒播种,造一块,种一块;对水源条件差的岗坡地,采取三干下种,耕一块,种一块,确保安种任务及时完成。10月18日,市农委在天长市召开XX市小麦高产攻关秋种现场会,会后组织三个抗旱秋种督查组分赴各县检查指导秋种工作,有力地促进了我市秋种进度。全市秋种小麦播种面积为394.4万亩,其中:10月10日前播种面积为11万亩;10月11日至20日播种面积为90万亩;10月21日至月底播种面积为201.4万亩,11月1日以后播种面积为92万亩,其中:趁墒播种面积294.4万亩、造墒播种面积100万亩。11月中下旬,我市普降喜雨,旱情全面解除。针对今春倒春寒不利气候,迅速组织广大农技人员进村入户,指导农民对受冻田块补施速效氮肥,加强田管措施,有效减轻了冻害造成的影响。为抓好关键时期病虫害防治工作,3月22日,市农委在定远县召开全市小麦纹枯病防治现场会,会后各地立即掀起防治小麦纹枯病高潮;4月17日,市农委在明光市又召开了全市小麦赤霉病防治现场会,不失时机地组织开展赤霉病防治工作。各级农业部门精心组织,准确监测预报,科学指导防治,积极开展统防统治活动,努力夺取抗灾生产关键一仗的全面胜利。

  3、开展培训,搞好服务。为了确保良种发挥应有的效益,项目区层层广泛开展培训、印发技术规程“明白纸”、抽派技术人员驻点指导、开辟电视“专栏”和农技咨询110等技术服务。去年秋种前,定远县县委、县政府组织召开了秋种工作大会,县农委和县移动公司联合印制了《2006年定远县秋种小麦主推品种及高产栽培技术简介》明白纸10万份,发放到每家每户;秋种期间,在电视上作了《良种小麦优质高产配套栽培技术》讲座,每天播2遍,连播1周;小麦生长期间,农技推广中心又先后在电视上作了《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加强冬前田间管理,确保小麦安全越冬》、《小麦春季田间管理技术要点》、《小麦赤霉病发生与防治》等技术讲座,指导农民群众进行科学田间管理。在小麦播种和越冬期间,我委还组织科技报告团,分赴到各乡镇、重点行政村进行了三期技术培训。为确保高产适用技术到位,全市共抽出129名农技人员,深入示范片开展技术承包,驻点指导,并要求每个农技人员承担20户入户指导工作,且在小麦一生中入户指导不少于8次,每次入户指导必须由农户签字确认。真正做到“农技人员直接到户,良种良法直接到田,技术要领直接到人”,努力解决农技推广的“最后一道坎”“技术传播最后一公里”的难题。据统计,全市累计举办科技培训班314多场次,直接培训农民53.9万人次,发放秋种明白纸、小麦病虫防治技术明白纸、病虫情报、农情汇报等宣传资料68.9多万份,组织科技赶集167次。

  4、监测“三情”,指导有力。全市共建立4个小麦“三情”监测点,严格按照“四定”办法,对小麦全生育期的苗情、土壤墒情和病虫情“三情”开展定时、定期监测,及时发布监测信息,并有针对性地提出技术对策,指导农民开展田间管理。定远县分别在定城镇、能仁乡建立了小麦“三情”监测点,对小麦生长实行全程监测,及时准确的预测、分析、发布“三情”报告28期,有效地指导了农民适时适播适管,为小麦高产、优质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5、关键技术,落实到位。一是推广优质良种。全市项目区优质良种覆盖率达100%。二是推广精少量播种技术。通过适期早播,精少量播种,创造一个合理的小麦群体结构。半冬性品种主播期安排在10月15日-10月23日之间,亩播量10公斤;春性品种主播期为10月20日-11月10日,亩播量12.5公斤。三是推广测土配方施肥。实现科学配方施肥,大力推广秸秆还田,全面使用有机肥、小麦专用肥,推广氮肥深施和后移技术,重点施好拔节孕穗肥。四是推广病虫草害综合防治技术。重点做好小麦纹枯病、赤霉病、红蜘蛛、蚜虫的预测预报工作,指导农民适时用药、用药对路和方法得当,提高防治效果。五是推广小麦抗灾避灾生产技术。小麦是越冬作物,容易遭受各种自然灾害,抗灾避灾生产技术尤显重要,重点是深沟平墒、“三沟”配套、一播全苗、培育壮苗等,增强植株的抵抗能力,确保安全越冬,为夺取稳产高产奠定基础。

  (三)强化示范建设,确保整体生产水平提高。

  1、抓点示范,典型引路。去年秋种,各级农业部门主动抓点示范,开展小麦小麦高产攻关竞赛活动。据统计,全市共建成小麦高产攻关示范片(点)355个、面积52.6万亩,占全市小麦面积的13.3%。市农委带头抓了定远县年家岗镇万亩中强筋小麦高产示范基地,实行测土配方施肥,并建立“三情”监测点。11月20日,省农委副主任张华建来到示范片田头,给予了充分肯定。天长市共建万亩示范片10个,市农委农业局、科技中心、作栽站、植保站、种子站分别在龙集、高庙、汊涧、秦楠、便益等5乡镇分别建立千亩攻关示范片和百亩核心攻关指挥田,28个乡镇乡乡都有千亩示范片,乡乡都有百亩攻关指挥田。每个示范点都指定专人承包、定面积、定指标、定奖惩,确保示范技术到位率全面提高,从而带动大面积大范围增产增收。通过以点带面,典型引路,全面提升全市小麦生产水平。

  2、现场观摩,辐射带动。小麦高产攻关活动的示范作用已初步显现,为了充分发挥核心示范区的辐射带动功能,我市及时要求和组织各地开展小麦高产攻关观摩活动。5月17一18日,市农委召开全市小麦观摩会,现场观摩了明光潘村湖农场、天长大圹圩农场小麦生产、品种展示及小麦良繁基地。明光市在去年秋种、今年4月中下旬和5月下旬分别组织召开了小麦机播、赤霉病防治和优新品种观摩现场会,各乡镇主要领导、农技站长、种粮大户、种麦能手、种子协会成员单位等参加观摩。据统计,在小麦生产的播种、施肥、病虫害防治、收获前等关键时期,我市各级农业部门层层组织示范区观摩活动,共举办活动875场次,参加人数有10万多人次。其中市农委组织各县(市、区)相互观摩4次、360人次,县组织乡镇领导、农技人员和种粮大户相互观摩11次、2300人次,乡镇组织村组干部、科技示范户进行观摩125次、2万人次,有力地推动了我市小麦高产攻关活动的开展。

  三、下步打算

  按照省小麦高产攻关活动的统一部署和要求,我们将全面推进各项工作的落实:

  一是坚持核心示范辐射带动原则。继续抓好小麦核心示范区建设,充分发挥其作用,使之成为集示范带动、技术集成、科技展示与现场培训为一体的多功能示范区,辐射带动整体生产水平的提高。

  二是坚持单产和品质并重原则。以推广优质品种为基础,依靠科技,主攻单产,狠抓关键技术和薄弱环节,进一步提高技术到位率,实现良种良法配套、农机农艺结合,挖潜增产,提质增效,增强市场竞争力。

  三是坚持社会化服务创新原则。创新攻关示范服务的运行机制,大力推进专业化、社会化服务,实行自我管理、自主经营和自负盈亏,提高服务质量和效率。积极发展订单生产,密切产销衔接,提高小麦生产与经营的组织化程度。对参与攻关活动的各方,在明确职责的同时,建立配套的激励机制,调动其积极性和主动性。

【小麦生产技术总结】相关文章:

生产技术总结范文07-19

小麦的作文03-13

种小麦散文10-06

生产技术总结范文20篇12-13

生产技术总结范文(15篇)07-19

小麦作文400字01-30

生产技术部工作总结11-15

生产技术员实习总结范文10-02

电工生产技术工作总结06-05

实用的小麦的作文300字09-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