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地理知识点总结

时间:2022-06-15 13:39:00 总结 投诉 投稿

高二地理知识点总结

  总结是事后对某一时期、某一项目或某些工作进行回顾和分析,从而做出带有规律性的结论,它在我们的学习、工作中起到呈上启下的作用,让我们好好写一份总结吧。总结怎么写才是正确的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高二地理知识点总结,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高二地理知识点总结

高二地理知识点总结1

  气候成因

  气候成因的影响因素有:太阳辐射、大气运动、地面状况和人类活动。具体的某种气候的形成并不一定全受这些因素的影响。所以,审题时要注意判断主导因素是什么。

  (1)太阳辐射:①使得不同纬度地区获得的热量产生差异,从而形成不同的温度带,如热带、带、温带、亚寒带、寒带(极地);②是同纬度地区的季节差异,加上海陆热力性质差异的影响,形成季风气候。

  (2)下垫面:①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形成海洋性气候和大陆性气候;②地面植被和地表性质的局部差异,其实质是热量和水分的差异,因为下垫面是大气直接的热源和水源。

  (3)大气环流:①本身的低压带、高压带可以作为一种天气系统,长期影响一个地区的'气候,如赤道低压带终年高温多雨;②通过盛行风带、季风环流影响水汽输送,进而影响气候,如季风环流下,冬季气流由陆到海,降水少,夏季气流由海到陆,降水充沛;③通过气压带、风带的移动影响一些地区的气候,如地中海气候。

  (4)人类活动:通过生产活动及改变下垫面的物理、生物学特性,改变大气中水汽、C02的含量,影响气候。如工业生产导致C02增多、增加森林覆盖率或修建水库,改变局部气候。

高二地理知识点总结2

  河流搬运能力降低,促使沉积发生,形成堆积地貌。常见的河流堆积地貌主要有以下几种:

  (1)冲积扇平原

  冲积扇是河流出山口处的扇形堆积体。河流出山口后,比降显著减小,水流又分成许多交汉,成扇状向外流动,河流能量显著降低,大量物质堆积下来,又有利于河流改道。随着各支汊的不断堆积和变迁,就形成冲积扇。冲积扇的.物质结构,一般是顶部物质较粗,主要为沙、砾,随着水流搬运能力向边缘减弱,堆积的物质逐渐变细,边缘一般多为沙、粉沙及亚粘土,分选性较好,所以冲积扇是较好的含水层,边缘常有泉水出露,可发展自流灌溉。若山地河谷随山地间歇抬升,也可形成叠置冲积扇。

  (2)河漫滩平原

  河漫滩平原发源于河流中下游。在河流中下游地区,河流下蚀作用减弱,侧蚀作用加强,河流往往凹岸侵蚀,在凸岸堆积形成水下堆积体。堆积体的面积逐渐扩大,在枯水季节露出水面,形成河漫滩(见下图)。

  洪水季节,河漫滩被洪水淹没,继续接受沉积。如果河流改道,河漫滩被废弃。多个被废弃的河漫滩连接在一起就形成河漫滩平原。

  (3)三角洲平原

  三角洲平原是指河口地区的冲积平原。它以河流和海洋相互作用,河流沉积占优势的产物。河流到达海洋人海口处,由于流速极缓、水流扩散,将携带的泥沙在河口附近堆积下来,加上海潮顶托,形成三角洲。三角洲在平面上的外形略似顶尖朝向陆地的三角形,地势平坦,河网稠密,且纵横交错,河道由分汊顶点向海洋方向呈放射状。若干个三角洲连在一起,便形成广阔的三角洲平原。

高二地理知识点总结3

  人口增长

  1.影响人口增长的主要因素

  生产力水平、医疗卫生条件和教育程度影响到人口的死亡率和出生率,进而影响到人口的增长模式。此外,政策、社会福利、自然灾害等也会影响到人口的增长。

  2.三低(发达国家,欧洲美国,中国)、“高低高”向“三低”过渡(水平较高的发展中国家)。——底和高的分界值:0.1%

  3.世界人口增长

  非洲人口自然增长率,欧洲最低;亚洲净增人口数量最多。

  4、人口问题

  人口增长过快:人口压力大——控制人口(中国实行计划生育)

  人口增长过慢:人口老龄化——鼓励生育、接受移民(中国靠发展生产力)

  人口迁移

  1.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

  经济(落后地区向发达地区)、政治(政治迫害、战争、国家有组织的人口迁移)、社会文化(宗教迫害、民族歧视)、生态环境、其他因素(家底和婚姻、投亲靠友、逃避歧视)。

  2.人口迁移的意义(效应)

  (1)利:

  ①加强民族团结,促进民族融合

  ②加强文化交流

  ③减轻迁出地的.人口压力

  ④为迁入地提供廉价劳动力。

  (2)弊:

  ①造成迁出地人才外流

  ②给迁入地社会管理增加了难度

  3.人口分布与人口容量

  (1)人口合理容量:所能持续供养的人口数量。人口合理容量要小于人口承载力。

  (2)影响环境人口容量(环境承载力)的因素:资源状况、生产力水平、开放程度和消费水平。

高二地理知识点总结4

  1、春分日(3月21日)太阳直射点在赤道,晨昏线与经线重合。

  2、根据等压线决定风向的步骤①高压垂直指向低压②北半球右偏南半球左偏

  3、东西两半球的划分西经20°和东经160°的经线圈。

  4、秋分日(9月23日)太阳直射点在赤道,晨昏线与经线重合。

  5、大气环流的好处调整全球水热分布,是各地天气变化和气候构成的重要因素。

  6、天体系统的成因天体之间因相互吸引和相互绕转,构成天体系统。

  7、纬线和纬度,低纬中纬高纬的划分连接东西的线。每1个纬度为11千米;

  8、经线和经度连接南北的线。相对的两条经线组成一个经线圈。

  9、天体系统的级别地月系-太阳系-银河系(河外星系)-总星系。

  10、宇宙的基本特点由各种形态的物质构成,在不断运动和发展变化。

  11、地球公转的周期恒星年(365日6时9分10秒)回归年365日5小时48分46秒

  12、已知经度求时区数经度除以15,再四舍五入。

  13、夏半年的概念3月21日至9月23日

  14、月相新月蛾眉月上弦月满月下弦月残月

  15、地转偏向力的方向北半球向右偏,南半球向左偏。

  16、海平面等压线与风力大小低压中心,高压中心。等压线越密集,风力越大。

  17、昼夜长短的决定夏半年,越北白昼越长,冬半年,越南白昼越长。

  18、天体的分类星云恒星行星卫星彗星流星体星际物质。

  19、地球自转的周期恒星日,23小时56分4秒(真正周期);太阳日,24小时。

  20、地球的赤道周长4万千米

  21、太阳直射点的决定与该点的切线方向垂直,地方时为12点。

  22、月相变化规律上上西西(上弦月),下下东东(下弦月)

  23、地球自转的地理好处昼夜更替不一样地方时水平运动物体的偏移(北右南左)

  24、本初子午线0°经线,透过英国伦敦格林尼治天文台原址。

  25、国际日期变更线180°经线(理论上),不透过陆地(实际)。

  26、东西方向的.决定无限方向,沿着自转方向为向东,逆着自转方向为向西。

  27、南北回归线和南北极圈23°26′和66°34′纬线

  28、夏至日(6月22日)太阳直射点在北回归线,晨昏线与经线交角。

  29、南北纬的决定度数向北增大为北纬,向南增大为南纬。

  30、热力环流由于地面冷热不均而构成的空气环流。

  31、地球侧视图的判读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32、南北两半球的划分以赤道为界,以北的为北半球,以南的为南半球。

  33、太阳外部结构及其相应的太阳活动光球黑子色球耀斑日冕太阳风。

  34、我国太阳能的分布青藏高原()四川盆地(最低)。

  35、太阳辐射对地球和人类的影响维持地表温度,水循环大气运动等的动力,人类的主要能源。

  36、我国航天事业的发展1970年东方红一号1999年神舟号载人航天试验飞船。

  37、氧氮臭氧二氧化碳水汽和尘埃的作用生命活动;构成生物体;吸收紫外线;光合保温作用;成云致雨

高二地理知识点总结5

  1、我国的北方大地常被称为[黄土地自然特征是干旱。地形以高原。盆地为主。西部新疆境内。

  2、山脉和盆地相间分布。西北地区的地面植被。由东向西。大体为草原→荒漠草原→荒漠。

  3、我国天然橡胶的生产基地是海南岛。雷州半岛。云南南部。

  4、我国四大区域中。降水量少。沙漠广布的是西北地区。

  5、我国的钾肥厂分布在察尔汗盐湖附近。

  6、我国的'岛屿是台湾岛。

  7、位于黄河下游的两大油田是胜利油田和华北油田。

  8、在香港和澳门的中国血统居民中。祖籍最多的是广东。

高二地理知识点总结6

  一、能源的分类

  1、按照能源的性质分类

  (1)常规能源:可再生能源——水能、生物能;非可再生能源——煤炭、石油、天然气。

  (2)新能源:可再生能源——太阳能、风能、波浪能、潮汐能、洋流、地热能;非可再生能源——核能。

  2、按照能量的来源分类

  (1)来自太阳的辐射能量:现代光合作用——生物能;古代植物固定的生物能——煤炭、石油、天然气、油页岩;由太阳能转化的能量——风能、水能。

  (2)来自地球内部的能量:地球内部的热能——地热能、温泉;核能——铀、钍等放射性元素的聚变能和裂变能。

  (3)来自天体间的引力能——月球、太阳和地球之间的引潮力引起的潮汐能。

  二、山西省煤炭资源的开发条件分析

  1、煤炭资源丰富,开采条件好

  ①储量丰富

  ②分布范围广

  ③煤种齐全

  ④煤质优良,具有低灰、低硫、低磷、发热量高的特点

  ⑤开采条件好,煤田多为中厚煤层,埋藏浅,适于露天开采和大规模机械化开采。

  2、市场广阔

  3、位置适中,交通比较便利。

  三、我国与世界的能源消费结构有哪些不同?

  我国的煤炭资源占绝对优势,石油的比重较大,天然气比重小;世界上石油资源占绝对优势,煤炭、天然气资源比重都较大,核电比重也占一定比重。

  四、能源基地建设

  1、扩大煤炭开采量:形成了大同、平(鲁)朔(州)、西山、沁水、霍西、河东等大型煤炭生产基地。

  2、提高晋煤外运能力:神黄铁路、大秦铁路、焦——兖——日铁路。

  3、加强煤炭的'加工转换:一方面,建设坑口电站,使电力生产能力明显提高,变输出煤为输出电力;另一方面,发展炼焦业,为冶金工业发展提供能源,并向外输出焦炭(图3.5)。

  五、能源的综合利用:

  1、结合本区铁矿、铝土矿等资源优势,围绕能源开发,构建了煤一电一铝、煤一焦一化、煤一铁一钢三条产业链。

  2、形成以能源、冶金、化工、建材为中心的多元结构。

  六.环境保护与治理的方法和手段

  1、提高煤的利用技术

  ①推动以洁净煤技术为代表的清洁能源产业的发展。

  ②加强炼焦、电力、化工等生产过程中的技术改造及环境保护。

  2、调整产业结构

  ①对原有的重化工业进行调整,使其产品向深加工、高附加值方向发展。

  ②大力发展农业、轻纺工业、高新技术产业和旅游业,降低重化工业的比重。

  3、“三废”的治理

  ①对于占地面积较大且容易自燃引起空气污染的煤矸石,主要用于发电、供热和充填露天矿坑及塌陷区;

  ②对于选煤厂产生的煤泥,经干燥后再利用。

  ③对于废水主要采取沉淀净化的办法。

  ④空气污染防治措施主要是:A.做好消烟除尘工作;B.营造防风林带,开展复垦绿化造林。

高二地理知识点总结7

  荒漠化防治对策和措施

  1、合理利用水资源 (河流的上中下游地区合理分配)

  2、利用生物措施和工程措施构筑防护林体系(草方格沙障的`作用:增加地面粗糙度,截留水分等,但是不宜大范围推广, 原因是成本太高)

  3、调节农、林、牧用地之间的关系 (退耕还林、退耕还草)

  4、采取综合措施,多途径解决农牧区的能源问题 (营造薪炭林、开发沼气、风力发电)

  5、控制人口增长

高二地理知识点总结8

  行星地球

  行星地球,在会考中约占13%。其中对地球运动,要记住自转、公转的特点,特别提醒公转的近日点速度最快在一月初而不是冬至,远日点反之。地转偏向力主要偏向。太阳直射点的季节移动是南北方向。昼夜交替和时差关键记住同纬度地方时“东早西晚”;计算某一时区的`区时,根据未知在已知的方向“东加西减”时差,算出结果。判断昼夜长短,太阳直射哪个半球,此半球昼长夜短;北半球夏至昼最长夜最短,冬至反之。判断正午太阳高度,某地距直射的纬线越近,正午太阳高度越大。四季划分以北半球为准,南半球反之。五带中只有南北寒带有极昼极夜现象;北极圈一年只有夏(冬)至一天极昼(夜);南极圈反之。热带除南北回归线一年只有一天直射外,其他都有两次直射。

  大气

  大气,在会考

  水循环、水资源、洋流、地表形态的塑造、自然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多出现在选择题中。

  农业工业区位

  必修二的农业区位、工业区位的分析,农业地域类型和传统、新兴工业区的分布、生产特点、区位条件是重点,和必修三的产业转移,资源跨区域调配,水土流失、荒漠化,森林、湿地、能源、河流流域开发,工业化、城市化、区域特征及比较和农业可持续发展等相结合,可能会出现在最后三道综合题中。

  想要得好成绩,考生要认真复习,注重平时积累生活和旅游中的一些常识。只靠突击复习很难获得高分,地理会考题越来越贴近生活。

高二地理知识点总结9

  两类能源

  可再生能源: 水能、风能、生物能、潮汐能、太阳能

  非可再生能源:煤炭、石油、天然气等矿物能源

  山西省煤炭资源的开发条件

  ① 煤炭资源丰富,开采条件好: 储量丰富、分布范围广、煤种齐全、煤质优良

  ② 市场广阔 ③ 位置适中,交通比较便利

  能源基地建设

  ① 扩大煤炭开采量 ② 提高晋煤外运能力

  ③ 加强煤炭的加工转换: 建设坑口电站;发展炼焦业

  三条产业链

  煤—电—铝 煤—焦—化 煤—铁—钢

  能源综合利用的结果

  山西省产业结构由以煤炭开采业为主的单一结构转变为以能源、冶金、化工、建材为主的多元结构,原料工业逐步超过采掘工业而占到主体地位,实现了产业结构的升级。

  环境的保护与治理

  ① 提高煤的.利用技术;② 调整产业结构;③ “三废”的治理

  人类文明的发源地

  尼罗河文明 两河文明 黄河——长江文明 印度河——恒河文明

  田纳西河

  位于美国东南部,是密西西比河支流俄亥俄河的一条流程最长、水量最大的分支;

  发源于阿巴拉契亚山的西坡,在肯塔基市附近注入俄亥俄河。

  不同地段的保护

  山地:河流的发源地,保护好植被生态

  河谷平原:人类活动比较集中的地区,是生态环境保护的重点。

  河流:流域中开发利用的主要部分,注意水资源的合理分配和水质的保护。

  田纳西河流域开发的自然背景

  地形:多山,地形起伏大,蕴藏着丰富的水力资源;陆路交通不便,河流航运作用十分突出。

  气候:亚热带地区,冬末春初降水多。

  水系:支流众多,水量丰富,大部分可通航,并通过密西西比河及其支流可通往全国大部分地区;地形起伏大,河流落差大,受气候影响,水量很不稳定。

  矿产资源:非常丰富。

  流域的早期开发及其后果

  ① 18世纪下半叶 :农业发达,人口较少,对自然环境影响不大。

  ② 19世纪后期 :人口急增,对资源进行掠夺式开发,带来一系列生态环境与社会问题:

  土地退化;植被破坏;环境污染。

  ③ 20世纪30年代初:田纳西河流域成为美国最贫困的地区之一。

  流域的综合开发

  TVA将河流的梯级开发作为流域开发的核心。

  防洪、航运、发电、提高水质、旅游、土地利用

  田纳西河两岸形成“工业走廊”的原因

  大规模的火电和核电使田纳西河流域成为全国最大的电力供应基地;

  流域内炼铝、化学等高耗能工业的发展

高二地理知识点总结10

  1、我国主要的大型资源跨区域调配工程:西气东输、西电东送、南水北调、北煤南运等。

  2、资源跨区域调配的必要性:

  (1)自然资源的区域分布是很不均匀的,存在着明显的资源富集区和资源贫乏区,且自然资源在区域之间一般不具有流动性;

  (2)区域间的发展水平不平衡,各区域对自然资源的需求与该区域所赋存的自然资源往往不匹配。

  3、西气东输工程:

  (1)基础:新疆天然气资源;

  (2)目标市场:长江三角洲;

  (3)主干管道:西起新疆塔里木盆地的轮南油气田.向东经过甘肃、宁夏、陕西、山西、河南、安徽、江苏,最终到达上海。管道工程采取干支结合、配套建设进行。

  4、实施西气东输的原因:

  (1)我国能源资源生产和消费的地区差异大:

  ①东部沿海地区经济发达,对能源的需求量大,但是能源相对贫乏;

  ②西部能源丰富,但因经济水平的限制得不到充分开发利用。

  (2)我国调整能源消费结构的需要:

  ①煤炭一直是我国能源消费中的主导能源,带来众多的环境问题,还因为北煤南运对我国的交通运输造成了巨大的压力;

  ②天然气具有清洁以及燃烧效率高等突出优势。

  (3)我国油气资源开发的战略重点在西部:我国天然气分布总体特征是西多东少、北多南少,陆地天然气(四大气区)主要分布在新疆塔里木盆地和准噶尔盆地、青海柴达木盆地、川渝四川盆地、陕甘宁鄂尔多斯地区。我国东北、华北等地区的油气田开采已到了中后期,西北则成为战略接替区,因此我国采取了稳定东部,发展西部的油气发展战略。

  5、西气东输的影响:

  (1)对西部地区的影响:推动中西部地区社会经济的发展,将西部地区的资源优势转变成经济优势;推动天然气的`勘探开发和基础设施建设;刺激相关产业发展;增加就业机会。

  (2)对东部地区的影响:缓解东部地区能源紧张状况;优化东部地区能源结构(提高清洁能源使用比例);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刺激相关产业发展,促进东部地区经济发展;改善大气环境,缓解交通压力。

  (3)加强区际联系,合理配置西部的资源优势和东部的经济、技术优势,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促进东、西部的协调发展。

  (4)对环境的影响:改善东部地区的大气质量,沿线农村地区通过天然气的推广,减少植被破坏。

高二地理知识点总结11

  长江三角洲和松嫩平原的异同

  同:都是平原地区,并都位于我国的东部季风区

  异:

  ⑴地理环境的差异:

  ①地理位置差异:位于 北纬30度 附近,在我国东部沿海地区的中部,长江的'入海口;松嫩平原大致位于 北纬43-48度 ,在我国东北地区的中部

  ②气候条件差异:长三角在 亚热带季风 气候区,夏季高温多雨, 雨热同期 ;松嫩平原在 温带季风 气候区,大陆性稍强,降水较少,温暖季节短,生长期较短,水热条件的组合不如长三角。

  ③土地条件差异:长三角以 水稻土 为主,耕地多为 水田 ,较为分散,人均耕地面积 低于 全国平均水平;松嫩平原 黑土 分布广泛,耕地多为 旱地 ,集中连片,人均耕地面积 高于 全国平均水平。

  ④矿产资源条件差异:长三角矿产资源贫乏,松嫩平原有较丰富的 石油 等矿产。

高二地理知识点总结12

  1、几条重要的地理界线:

  季风区和非季风区、秦岭-淮河一线、三大经济地带、三大自然区、三级阶梯。

  2、主要山脉与其他地理界线的对应关系:

  山脉走向:天山、阿尔泰山、大巴山、贺兰山、祁连山、阿尔金山、太行山、武夷山、南岭、昆仑山、阴山。

  东西走向的山脉主要有三列:

  天山—阴山

  昆仑山—秦岭

  南岭

  东北—西南走向的山脉有以下三列:

  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

  长白山—武夷山

  台湾山脉

  阿尔金山脉

  南北走向的山脉

  贺兰山脉

  横断山脉

  西北—东南走向的山脉

  阿尔泰山

  祁连山脉

  弧形山脉

  喜马拉雅山脉

  3、等温线弯曲的主要影响因素:

  地形因素、洋流因素、海陆因素。

  4、河流的水文特征

  ☆描述河流的水文特征:

  流量、流速:大小、季节变化、有无断流(取决于降水特征、雨水补给、河流面积大小);

  含沙量:取决于流域的植被状况

  结冰期、凌汛:有无、长短

  水位:高低、变化特征(取决于河流补给类型、水利工程、湖泊调蓄作用)

  水能:与地形(河流落差大小,流速快慢)、气候(降水量的多少,径流量的大小,蒸发量的大小)有关

  ☆试比较我国南方与北方地区的河流水文特

  南方地区北方地区支流多支流少雨水补给为主雨水补给为主汛期长汛期短水位变化小水位变化大无结冰期有结冰期含沙量小含沙量大

  5、气候的.降水类型:

  全年降水多的就是年雨型,例如热带雨林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

  夏季或者夏半年降水多的就是夏雨型,如热带草原气候,热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温带季风气候。

  冬季降水多的就是冬雨型,例如地中海气候。

  终年降水少的就是少雨型,例如热带沙漠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

  6、农业的地域类型:

  季风水田农业:季风区商品谷物农业:东北(夏季雨热同期、光照充足、土壤肥沃、地势平坦,机械化水平高,交通便利,市场广阔)(生产规模大、机械化水平高商品率高、国有经营)混合农业:珠三角地区(交通便利、市场广阔、劳动力充足)(商品率高)游牧业:四大草原(天然草场)(粗放经营)大牧场放牧业:内蒙古草原(优质天然草场,交通便利、市场广阔)热带种植园农业:海南岛、云南南部(热量充足、劳动力丰富、市场广阔)乳畜业:发达城市郊区(交通便利,市场广阔)。

高二地理知识点总结13

  一、本节教材的地位和内容分析

  本节课处于自然环境中的物质和能量交换最后一节,上承岩石圈和大气圈相关知识,主要内容涉及水圈,水既是自然地理环境主要组成要素之一,又对人类活动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体现了地理学人地关系主线。

  二、课程标准:

  运用示意图,说出水循环的过程和主要环节,说明水循环地理意义。

  三、课标解读

  从本条标准的内容要求来看,重在引导学生了解水循环的过程和主要环节。水循环的过程是指水在陆地、海洋、大气之间的转变。水循环的环节是指实现水循环运动的.途径,包括:蒸发(植物蒸腾)、水汽输送、降水、下渗、地表径流、地下径流等。

  四、学情分析

  高一学生普遍学习积极性较高,但水平层次不齐,地理知识基础相对薄弱。学生对地理知识的学习仍存在重识记而轻理解的倾向。

  五、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

  使学生了解水循环的过程和主要环节.

  使学生理解水循环地理意义.

  (2)能力目标

  学生学会读图,掌握读图方法,能绘制简单示意图,提高读图识图能力;

  学生能运用水循环示意图解释相关地理现象。

  (3)情感目标

  使学生树立正确的资源观和环境观,养成节约用水的习惯.

  六、重点难点分析

  水循环的过程和主要环节。

  水循环的意义。

  八、教学方法分析

  微课教学法、分层推进设问法、

  九、学法指导分析

  自主合作探究

  十、教具准备及学具准备

  1、多媒体课件2、导学案

  十一、教学过程(节选)

  教学活动

  活动目标

  师生活动

  主要评价方式

  参与式导入

  创设情境,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高二地理知识点总结14

  一、产业转移

  概念:企业将产品生产的部分或全部由原生产地转移到其他地区的现象。

  分类:(1)区域产业转移:国内的产业转移。(2)国际产业转移:跨国的产业转移,其中东亚是国际产业转移最活跃的区域之一。

  二、影响产业转移的因素

  影响国际产业转移的因素很多,其中,劳动力、内部交易成本、市场是影响国际产业转移的三个重要因素。

  1、劳动力因素

  劳动力在国际范围的流动性很小。不同国家或地区,劳动力的数量、质量和价格差异较大,使得产品生产的成本差异较大。具有充足、高素质且价格较低廉的劳动力资源的国家或地区,往往成为产业转移的目的地。在当今世界的产业转移中,很大一部分是为了廉价的'劳动力资源,尤其在企业进行产业转移的初期。因此,劳动密集型工业在全世界的产业转移比较典型。 2、内部交易成本因素

  (1)概念:企业生产需要与有工业联系的其他企业打交道,还需要与地方服务行业(包括政府)打交道,以及生产组织、职工培训等,都要投入一定的资金。企业的这些投入,统称为内部交易成本。

  (2)对企业区位选择的影响及措施

  ①总原则:企业家总希望在内部交易成本最低的区位投资建厂。

  ②发达国家社会内部交易成本很高推动企业家向国外转移产业

  发展中国家通过改善投资环境以减少企业生产的内部交易成本吸引发达国家的投资

  (3)吸引产业转移的典型地区——东亚的出口加工区

  3、市场因素

  企业发展的初期一般都在当地生产,当企业达到一定规模和实力,当地市场满足不了企业再发展的需求,于是就以投资、建厂等形式向具有市场优势的地区或国家进行产业转移。例如,日本、韩国以及欧美的汽车制造企业到我国兴办汽车厂,主要是因为我国拥有庞大的汽车消费市场。市场是在不断变化的,企业的产业转移方向也会随之而变化。

  4、其他因素

  国际经济形势的变化,国家政策的调整,原生产地用地紧张、地价昂贵,环境污染严重等,都会促使企业进行产业的国际转移。

高二地理知识点总结15

  1.大气受热

  能量来源:太阳辐射

  大气受热过程:太阳辐射大气削弱地面吸收地面辐射大气逆辐射(保温)

  2.热力环流(最简单的大气运动)

  海陆热力环流:

  白天吹海风,晚上吹陆风。

  因为白天陆地升温比海洋快,陆地形成低压,海洋是高压;晚上陆地降温比海洋快,陆地形成高压,海洋是低压。

  3.大气水平运动:

  水平气压梯度力:它是形成风的'直接原因;方向与等压线垂直;由高压指向低压。

  地转偏向力:北半球向右,南半球向左。

  摩擦力:它斜穿等压线。影响风速,摩擦力越大,风速越小;还会影响风向与等压线的夹角。

  风向:高压低压

  风力(风速):等压线密(气压梯度大),风力(速)大

【高二地理知识点总结】相关文章:

高二地理知识点总结06-18

高二会考地理知识点总结10篇07-12

高二会考地理知识点总结(10篇)07-12

高二会考地理知识点总结通用10篇07-12

高二会考地理知识点总结汇编10篇07-12

高二会考地理知识点总结集合10篇07-12

高二地理知识点总结(通用19篇)05-23

高考地理知识点总结12-22

地理高中知识点总结05-25

地理必背知识点总结07-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