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中考语文教学总结
就实而言,我们自觉并未多做什么,只是尽了本分而已。如果一定要我们承认我们的成绩,一定要我们谈出点什么,我愿说,回忆那些已过去的日子,我心里有的更多的是感念,感念每一个人。这个成绩是很多人用心努力的结果。教研员、学校各层领导,班主任、家长……没有他们,就没有我们的成绩。也感念工作、感念时光——为了孩子们的未来——也是我们的幸福,为了这共同的理想而做的那些工作,那些我们肯为之付出的时间和精力,还有那些不断的收获和不少的失去……一句话,在中考教学的路上,我们,一人撑一片天,折东风第一枝。
一、能顺利地展开复习,全靠上级统筹安排。
(一)区里教研员张老师的总计划宏观调控,微观布置,周密细致,为中考复习拉开了序幕,同时更是主旋律奏响的指挥棒。
(二)在学校,领导重视、科学管理,备好初三中考教学工作全局的一盘棋。
我们的学校领导对初三年段的教学工作不仅给予了全力支持,在管理方法上也体现了科学、求真、务实的一面。
1、前期,从校长到教导处分管领导几次组织我们开会,不仅具体入微的分析了学生现状,制定出应考策略,而且不断的给我们鼓劲。这样的帮助、支持贯穿在中考教学的始终。印象很深的是每次月考结束,学校教导处就召开一次工作会议,分析教学情况。根据本届学生的现状,制定相应的教学对策,实施培优补差的方法,以提高优生成绩,缩小中、差生之间的差距。
2、后期分析总结阶段,学校领导一直强调,必须将这一环节的工作做足、做实,通过回顾分析,查漏补缺,可以发现前期工作的不足,再找出应对措施。事实证明,这对最终中考质量实现质的提高有百益而无一害。
3、再说个细节,在总复习阶段,作文复习用到专门的作文纸,我们先后不断地调整了好几种样本,但凡用到,不管何时,无论多少,不问对错,校领导都百分百的信赖,要打印处及油印室老师及时提供。
4、政教处的领导也及时帮助我们的班主任解决学生、家长备考中的不良问题,并予以纠正,统一大家的认识,进一步促进学生以稳定的情绪迎接中考。
所有这些,都给予了我们极大的鼓舞和支持,使我们对夺取中考的全面胜利充满了信心和斗志。
二、大卫、小侯和我。
简单的说两句。种种机缘巧合,我们三人合作一直很融洽。小侯是个聪明、高效的人,工作交到她手里,总能在第一时间完成。大卫有丰富的应考经验,智慧而有毅力,什么工作都难不倒他。两人都是班主任,事物繁忙,家庭负担也很重,但为着所有应考学子和他们家长的心愿,为着学校的嘱托,全力以赴,真心以待。有付出,就有回报,最终,我们的成绩还是令人满意的。
下面,我选取三个主要方面的教学经验与大家交流共享。
第一、现代文阅读。
我们始终遵循着三条原则:
(一)“以本为本”,得法课堂。
(二)精选试题,强化训练;
(三)注重评讲技巧,切忌面面俱到。
一轮复习时,我们的课时安排是三二一,这一部分占两课时,到二轮复习时,基本已调整为二三一,占了三课时。具体做法是:
1、第一轮时,选取课本中的经典例文设题训练。好处是省却读文时间,不用找寻并打印新资料,课堂可容量大,文质兼美利于思想,内容熟悉,便于学生迅速思考、回答;苦处自然也多,题目要设计好,答案要没有原则错误,还要有利于学生的发散思维,更要紧扣中考题型。这对我们的要求和考验很大,集体备课很重要。我们通常是一起选文,一起设计,一起做答,然后做出课件带入课堂,而且力求堂内完成大部分题目。课外完成拓展阅读篇目的练习。
2、不管在第几轮的复习中,课外选文都很谨慎。先研究,后练习。既要符合中考题型,又要文质兼美;既要保留传统题目,更要预测关注可能会有变化的题型。通常是一人选文,三人共审。包括对各区多套模拟题的选择上也是这样做的。绝不搞题海战术,也绝不拿来主义,迷信权威。
3、比试题训练更关键的是教师的评讲,在评讲时我们强调做到以下几点:
首先,分析出题思路,把握规律,授之以渔;其次,抓住重点讲典型;再次,甄别题型,总结技巧。举例说明,大卫上了一堂展示课,就是从这几个角度出发,三次调整修改,找准了突破点,有效的突出了中考重点,又变通了题型和题目,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除此以外,我们注重了一些细节的指导。比如,规范答题,语言运用,卷面的合理安排和整洁度,甚至用什么笔书写,笔尖的粗细,书写规范程度,字体大小等都作了要求,越优秀的学生要求越严格,越弱的学生越给予鼓励。大卫甚至为此专门做了一个“规范书写”的印章加以强调。
第二、作文。
作文是否成功,我们并不深知,因为见不到学生们的中考作文成绩,只能凭借总成绩猜想一二,应该尚妥。有自信,更有反思。自信源于最初的想法和做法,反思来自对中考作文批阅的结果。
先说最初。记得初一之时,我们对学生的作文现状曾做过检测和分析,发现了一些问题。这也是大家都遭遇过的现状,不再赘述。面对现状中的问题,我们有所做法,很简单,即鼓励多读多写。为此,在课本之外,我们也尽量为学生提供更多的经典范文,也定过经典读本引导学生做阅读摘抄。要求学生天天日记,常常随笔。这是提高学生习作水平的不二法门,但这样的读写对大部分学生并非易事,要有一点能激发学生肯这样做的兴趣之法,还要坚持。我们所做到的,可能是坚持了吧。到初三总复习阶段,读的是少了些,但写上,基本是坚持住了。这样做的好处,我想各位同仁自然是明白透的,无需啰嗦。除此,我们所注重的还有以下几点:
1、注重引导和指点。初一重在引导,引导学生注意平时积累,及时发现和捕捉原材料,及时记录,培养思想的火花和灵感的闪现。因为悟性,是人性中比素质还高的特质。培养和激发悟性的最佳方式,非日记莫属。日积月累地记日记,时间长了,积累的素材多了,必然会使人产生渐悟,悟出点道道,理出点头绪,对人对己对事对物对宏观对微观,总会产生某些思考,寻出些规律性的东西。继续积累,继续求索、探讨、琢磨,很有可能产生顿悟,使人生进入一个全新的境界,登临一个人生的心灵制高点。初二初三重在点拨和指导,初三更重作文的整理和升格修改。尤其是优秀学生,几乎是一人一方案,面批面改。
2、重视交流和展示。不仅班内交流,还要在级部交流。这种交流是能激发学生的自豪感的,学生会有动力。我们会不间断的摘取学生的佳作佳段整合打印成资料发给学生。来自身边的力量往往是最有鼓动性的,对写作不利的学生尤其有用。
3、随性而写,水到渠成。我们并没有特别重视写作技法的指导,而是重视激发写作情感,挖掘素材,有健康美好的立意。激发和引导学生先随性而写,技法则水到渠成。往往一笔呵成的文章同时兼具恰当的技法。
4、读写一体,课内外一体,有“大语文”观,更要有“写作即生活”的理念,适当时还应坚持向学生输送必要的作文知识。这样才能真正开拓学生视野,丰富学生写作内容。“常说嘴不笨,常写手里顺”,无论是对于优生还是差生,我们都致力于使其在勤读勤写上下功夫。
我们也常不失时机地向学生灌输自己的教育理念和人生理想,把自己融于学生,用语文的魅力感染学生,吸引学生。爱语文才爱读写,这也算是我们的一点小特色吧。
5、作文的规范和细节要求更需注意。比如分段,小标题和书信体的格式,标点符号的使用等,尤其是书写,从选笔到笔水颜色、笔尖的粗细,从字的大小到书面的干净整洁等等都细细嘱咐,时时督促,强调了再强调,以获取最佳的视觉效果,这对作文的成绩是极有益处的。
6、做好培优补差工作,促进学生个性发展。
差生进步其实是很慢的,对他们的要求不能过于拔高。平时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努力做到不歧视,多鼓励;不粗暴,多宽容。耐心细致地帮助,上课时多留意,多体贴,下课督促他们及时完成相关作业,必要时适当地降低作业要求。批改他们的作文时,我们会多用一会儿时间,细致一点,必要之时也做点记录,以便需要时面批,这对于提高差生功效显著。对差生的偶尔佳作也适当评讲或范读,既鼓舞了差生本人,也教育了他人。有时我们也给差生开点“小灶”,讲一讲一些作文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方法,从提高作文功底、规范上狠下工夫。其实,现在再想想,这个工作最好早做,初三再做未免晚了些。
对尖子生我们通常实行点拨式的教学。给他们指出一个方向,鼓励他们大量阅读。一个尖子生要有充足的发展后劲,必须要有广博的课外知识作为基础。
为了使优生更优,切实显示其作文优势,我们在作文要求和批阅上,对优生更严格,做到严肃认真,不迁就问题。面批面改,做好指导,使优生得到更好的提升。
第三,古诗文阅读。
对这一部分的教学与复习,我们并没有什么特别之处,只是胆子大了一点,敢舍敢放,整合分类,并不犹豫。而名句默写,解词译句,则一步一个脚印,一天一个台阶,扎扎实实,不敢怠慢。况且,我们早从初二开时就把这一部分的教学做得很到位,一课一练,一课一测,所以到总复习时省却了不少心力。复习诗歌鉴赏,先分类梳理,再同类整合,从中选择重点诗复习,以点带面,强调思考。后期,我们最终把诗歌缩小到十二首来复习,学生觉得比较轻松。
在总复习的最后阶段,我们设计了多张综合小学案,每天小半页,当作业做,难题在第二天指导、修改。同时要求学生记录完成时间以分析自己完成各大板块的时间是否合理,引导学生科学配时,这能有效的让学生做到从容应考。
其他,说两句名著:书,我们是实实在在的要学生看了。有了这个基础,又为他们整理了部分相关情节、重要人物的资料,然后结合练习讲了一点分析人物、概括情节的方法等,也是有计划的穿插复习的。
可说的也就这些了,此刻我想起了一位名师的一句话“如果初一、初二辛苦了,初三就轻松。如果初一、初二轻松了,初三就辛苦了”,个中滋味,三年下来,真是体会到了一点。但愿所说也对大家有点用。
总结完了,心里也有了另一番感受。这里面很多东西是很能够给我们新初一带来些思考的。我们需要好好反思。
【中考语文教学总结】相关文章:
中考语文的教学反思01-24
中考语文复习教学反思02-06
中考教学总结02-06
中考语文的教学反思(15篇)01-24
语文期中考总结03-03
期中考语文总结08-08
期中考语文总结03-14
中考语文试卷分析总结04-11
中考语文期中考试总结04-07
中考历史教学总结05-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