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新课程教学总结

时间:2022-07-13 16:15:21 总结 投诉 投稿

语文新课程教学总结

  总结是在某一时期、某一项目或某些工作告一段落或者全部完成后进行回顾检查、分析评价,从而得出教训和一些规律性认识的一种书面材料,它是增长才干的一种好办法,为此我们要做好回顾,写好总结。那么总结要注意有什么内容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语文新课程教学总结,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语文新课程教学总结

语文新课程教学总结1

  《语文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和发展。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语文课堂教学作为改革的主渠道、主阵地,其实质是对人的培养和塑造,其根本目的就是要把学生培养成为具有鲜明个性、完善品格的人。在实际教学工作中教师们对当今语文课堂教学持有不同的观点,不同的态度,说法不一。笔者认为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有必要静下心来,认真的对新课程下的语文课堂教学作一些反思。

  一、正确处理教学过程中教师宽容对待学生的关系

  新课改倡导要让学生经历学习的全过程,在自主学习中去体验、感悟学习的乐趣。要使这一理念落实到位,教师应宽容对待学生创造性活动中出现的挫折和失败,注意发现和肯定学生在已经失败的创造过程中体现的创造热情和进取精神。

  [教学案例]

  我校一位教师在教学《爱迪生》一课时,发生了这样一件怪事:

  他指名学生逐段朗读课文,学生个个读得正确、流利,有滋有味,无不令听课教师佩服。当读完文章最后一个自然段时,学生中仍有一个女生的手高高地举着,教师便问:你有什么问题吗?老师,我还想读第四自然段。真是一语惊四座!那位教师显然也没料到会这样,不由得脸红了。但他很快就镇定下来了,微笑着说:你想读,那就读吧!那学生可能真没料到老师能在这种场合满足她的要求,按捺不住内心的激动和紧张,连嗓音也变了,结结巴巴地读完了这一自然段。原以为这位教师就这样草草收场,继续走自己的路了。可他并没有请那女生坐下,仍面带笑容地说:这位女同学可真了不起,敢于在这么多同学和老师面前提要求,可能是因为紧张,读得不太好,但我想她一定能把这段话读好的,你愿意再来读一遍吗?愿意!教学艺术的本质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获得积极的体验。

  假若这位教师面对这位女生高举的双手视而不见或对该生提出的要求不予理睬,只顾走自己的路,那学生的学还会积极主动,兴味盎然吗?为了实现促进学生发展的新评价制度的特色又从何体现?由此可见,教师宽容对待学生的挫折和失败,使其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是课改评价制度得以实施的重要环节。新课程旨在构建一个开放的、多元的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基础教育体系。语文学科尤其要重视建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面向全体学生,视学生的发展为课程发展的前提,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培养其创新意识和学科素养必须成为课堂教学的着力点。

  二、正确处理好自主与引导的关系

  自主学习是新课标倡导的一种学习方式。这种方式是让学生自由地去探索,主动的去合作。让学生自己获取学习方法、寻找学习伙伴、选择学习内容等,也是我在语文课堂上经常用的方式。这种学习方式的提倡和形成,确实有助于张扬学生的个性和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但是,我也认识到,有些课堂上的自主学习,似乎有点放任,时效性不高。

  [教学案例]

  老师说:这个问题,请哪位同学来回答?学生们一边举手一边喊着:我来,我来有几个都离开了座位,手举到了讲台前。当老师说:××,你说。其他同学的手依然高举着,甚至随意大声地发表起自己的见解来。

  这是不是缺乏教师应有的引导呢?自主学习不能理解成老师撒手不管的学习,而应当是在老师的引导、暗示、有效监督下的自主性学习。我认为教学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主动和富有个性的学习过程,引导学生学会倾听和分享也是非常必要的。如果不能倾听又怎能分享别人的独特的感受呢?高效的课堂不但要鼓励学生积极思维、积极表达,更要引导学生学会倾听,学会思考。如果教师也沉浸在课堂活跃的情景中,而忘记引导学生学会倾听别人的意见,那这堂课的高效又从何谈起。

  我们追求课堂的生动活泼,不仅是外在的、形式上的,更重要的是追求一种内在的,深层次思维的.灵动和方法的掌握。如:在读课文时,有的老师说:你想怎么读就怎么读、你喜欢读哪段就读哪段,学生的读书水平始终处于同一水平线,不见提高,这大概主要是缺乏教师的指导和点拨。教学过程中,适当的点拨、适当的引导、和适当的范读也是非常必要的。

  [教学案例]

  我市实验小学张玲玉老师教《十里长街送总理》片断:

  师:读书要读懂、读出感情、读的有韵味。我来读你听听到底该怎么读?

  (师声情并茂地范读课文13自然段,并配上悦耳的音乐。读完,教室里一片掌声。)

  师:刚才老师读的是否有味。

  生:很有韵味,你怎么会读的这么好?

  师:很简单,一边读一边想,然后进入画面。试试看,保证你比老师读的好,自由读读课文,把文中能理解的有关句子划下来。

  张老师在指导读文时,精彩的范读,迎得学生的一阵阵掌声,学生在不经意中感悟到了读书的方法,感受到了阅读的魅力,同时受到了情感的熏陶。这是一种潜移默化的指导,表面看是范读,其实教师指导读书的方法已隐含在其中。所以,课堂上教师的引导非常重要,因此教学中自主和引导必须合二为一,高度统一,才能让学生的自主学习真正产生实效。

  三、正确处理好生成和预设的关系

  课堂因生命而美丽,教学因生成而精彩。新课程非常关注和提倡课堂的动态生成,因为教学过程本身是一个动态建构的过程,教学是主体的、能动的、活跃的人的活动,教学的确定性因素中存在着不确定性因素,不确定性因素中存在着确定性因素,从而构成了师生共同参与、共同创造的空间,构成了课堂教学中的动态生成的美。动态生成的课堂,必定是一个真实的课堂,是学生思维开放的课堂,更是闪动着学生灵性的活的课堂。这不但要求教师要有随机应变的能力,更要求教师在随机应变中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充分自主,真情投入,教师悉心聆听,倾情奔涌,师生在宽松和谐、互动合作、情趣横生的空间里展开心灵的对话,在对话中生成,在生成中引导,在引导中感悟。课堂对话的过程,也是学生互相借鉴、互相补充、互相激发的过程,在教师的点拨下,在同学的启发下,自己突有所感,忽有所悟,这便有了创造,这便有了新的生成。生成的教学不仅是教师教学机智的体现,更是课堂教学质量和效率的要求。

  但是,动态生成并不否定预设的重要性,他们之间也并不是互相排斥和有我无你的。相反,生成的质量在某种程度上,却依赖于预设的质量。在教学中,预设也同样重要。因为教学首先是一个有目标、有计划、有组织的活动,教师必须在课前对自己的教学任务有一个清晰、理性地思考和安排。教师在备课过程中,应真正以学生为本,充分了解每一个学生的实际情况,充分考虑到课堂上可能要出现的情况,努力使整个预设留有更大的包容度和自由度,给生成留足空间。同时,预设的是不是巧妙、是不是有创意,可以直接影响到课堂上生成的是不是顺利。

  [教学案例]

  我市一所普通小学王老师的一堂阅读课《灰姑娘》:

  这节语文课由王老师预设的几个问题贯穿始终,这几个问题当然是教师深入品读文本后所预设的,每个问题独具匠心,源于文本而又超越文本。如:第一个问题:你喜欢故事里的哪一个?不喜欢哪一个?为什么?第二个问题:如果你是辛黛瑞拉(灰姑娘)的后妈,你会不会阻止辛黛瑞拉去参加王子的舞会?你们一定要诚实呦!第三个问题:如果辛黛瑞拉因为后妈不愿意她参加舞会就放弃了机会,她可能成为王子的新娘吗?

  第四个问题:这个故事有什么不合理的地方?

  第一个问题让学生初步感知文本,表达喜好憎恶。第二、三两个问题教师则善于捕捉那些闪动着灵性的生成资源,挖掘文本潜在的人文内涵,引领学生学会生活、学会关爱,学会追求,更要学会爱自己。第四个问题:侧重于培养学生的批判意识。这几个问题是展开个性化阅读、多元化阅读的支点,可以说这是一个预设与生成相得益彰的课堂,更是闪动着学生灵性的活的课堂。因此,我们在强调和追求生成的同时,绝对不能忽视预设的价值,应让预设和生成两相媲美。

  四、正确处理好现代与传统的关系

  新课程的改革是继承以往的好经验、好做法,克服以往的弊端和缺陷。步入新时代的轨道,我们不难发现:课堂教学变了,静态的文本变成动态的文本,清一色的课堂变成了多姿多彩的课堂,单调的声音变成了美妙的交响乐这种变化将带给我们什么?带给我们的是思维的启迪、内心的激动和情感的愉悦。在这个变化当中,课的形式美了,课的情趣浓了,语文课的效率高了,语文课的内涵深了一句话,语文课更精彩了。

  然而,任何事物都有其闪亮的一面,也总有其暗淡的一面。在教学改革过程中,我也发现有的课堂似乎有些变花了,变虚了,甚至变味了。因为人们在追求现代化本身的时候,不知不觉地丢掉了传统。其实,现代化的课堂教学,仍然应保留着传统的成分。比如:对知识的看法,不少教师有一种错觉,以为新课程不大需要知识了。这种观点,显然是错误的,知识是必须的,否定知识,课程便不复存在。关键是学习哪些知识,怎样获得知识。以往的教学过于注重口耳相传,教师常常是一味地灌输。新课改倡导学生自主学习、自我构建。教师要善于指导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经验去同化和顺应新知识,从而构建新知识。以往的教学把目标主要定位在认知上,忽视了学生的情感体验。新课改倡导学生直接与文本对话,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情趣。既要使学生获得知识,提高能力,又要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努力实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目标的有机统一。课堂上,适当的引导、讲解也是非常重要的,粉笔加黑板也是一种充满创意的、无拘无束的、显现灵感的、师生互动的重要领地。板书的过程,是释放和记录师生迸发思维火花的过程,是师生互动、情感交融的过程。它体现的是一种简洁的美、灵活的美、传统的美、艺术的美。

  因此,语文教学不能只求现代而丢弃传统,现代应基于传统,让传统生成新的意义,应在现代与传统之间搭建起友谊的桥梁。

语文新课程教学总结2

  一、顺应大趋势,接受新观念。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如一缕和煦的春风,为我们带来全新的教育思想与教学理念。XX年暑假为期4天的培训,为我们树立起新的语文教育的任务意识、三维目标意识、课程的四大特征意识。我们备课组活动,每次都把学习理解课标精神当成头等重要的大事,积极参加市语文研究室在十四中和城北中学举行的新课程教学研讨会,主动参加市八中和十中的公开周活动,向兄弟学校取经、学习。一个学期的新课程教学,使我们的学生观、课本观、课程观发生了巨大的转变,使语文教学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天地。

  二、找准目标,全力突破。

  传统教材、教学的症结关键在于学生缺乏学习语文的兴趣,学生厌学语文,怕学语文。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是我们的首要目标。

  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鼓励学生自主学习,有意识地让学生查找作品的有关资料或作者的简介、趣事,诱导学生成就动机,变怕学为敢学;发挥多媒体功能,让学生配乐朗诵,发挥网络的优势,扩大学生的视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变厌学为乐学;教给学生学习方法,变拙学为善学;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变死学为活学。现在,学生都能自主预习,自主思考,自主质疑和创新,自主释疑,自主复习,最大限度的开发学生潜在的创造才能。

  如郑少霞老师教学《春》这一课,在学生欣赏了春草图、春花图、春风图、春雨图后,便要求学生任选一幅春景图,为其配上能反映其特征的诗句。学生思维活跃,有的选春草图,配上了"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浅草才能没马蹄"的诗句,有的选春雨图,配上了"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诗句,有的选春花图,配上了"乱花渐欲迷人眼"、"红杏枝头春意闹"等诗句,通过这一活动,学生更深入地了解了春天的.美,感受到了春的魅力。

  学完《春》这一课后,郑老师让学生走出课本,去寻春绘春,收集有关春天的成语、对联、诗歌、文章等,学生可翻阅资料,可上网查找,可通过多种途径去完成,然后在班上交流,再让学生用自己喜爱的形式吟春颂春,或写文、或作诗、或绘画等等,学生自由选择。这样,学生在盎然的兴趣中拓展了"春"的知识,丰富了"春"的语言,陶冶的热爱大自然的情操,也培养了鉴赏、想象、创造等能力。 梁冬梅老师在讲有关理想人生、家庭亲情主题课文时,则以问题探讨为主,鼓励学生结合课文的中心事件,联系身边人身边事,谈社会人生,谈情感体悟,即使学生所讲的可能比较幼稚可笑,但在这种热烈的师生和生生交流中,不仅有助于学生对课文主题的理解,更重要的是帮助学生建立起一种正面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三、重视语文"综合性学习",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新教材首次设置了"综合性学习"的内容,这在语文教材史上是突破性的飞跃,成为体现课标精神、引导语文改革的一大亮点。教材中"综合性学习"的设置,是对语文课本学习的提升与拓展,为学生自主探究创设问题情境和学习空间,充分体现了语文学习内容的丰富性、学习途径的多样性、学习过程的实践性、学习目标的综合性和多向性,能真正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罗章偕老师的"漫游语文世界"总结交流课展示了同学们分组活动的成果。有手机信息荟萃、低劣广告举隅、数字对联集锦等等。罗老师还带领学生走出课室,到校园的树林里"感受自然",描绘心中的美景。他还组织学生完成了"我在月球上的一天"的故事接龙活动。 梁龙莓老师"我爱我家"活动让学生感受到生活的细节,通过感受理解,体悟关爱,学会去爱。

  四、新课程教学的困惑。

  1.组织学生讨论,有时流于形式,走过场;

  2.一些学习基础和能力较差的学生不能适应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3.课室的宽松环境也导致一些自觉性较差的学生表现比较散漫;

  4.对学生的评价在很大程度上还是以卷面成绩、老师的评价为主,缺少学生的自评和互评。如何建立新的考试评价体系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大难题。

  总之,新课程教学的前途十分光明,但要走的路还很长。路漫漫其修远兮,我们将上下而求索,共同为课文课程改革的深化而努力奋斗!

语文新课程教学总结3

  一学期的工作即将结束,本学期,我校全体语文教师立足岗位,团结协作,求真求实,教书育人,顺利而圆满地完成了各项教育教学任务。现简要总结:

  勤学——新课程标准为指针

  现代社会对语文教育提出了新的挑战和要求。全球化、信息化和高科技发展的趋势,要求现代公民具备良好的人文素养、创新的精神、开放的视野、合作的意识,以及搜集、处理、交流信息的能力。新的语文课程标准正是应时代要求,全面阐述了语文课程的性质与任务,构建了新的语文目标体系,也使我国语文教学的改革再次跃上一个新的台阶。为此,我们在开学前夕,组织学科骨干8人及二年级4名教师参加了处教研室举办的新课程标准及教材培训,并责成靳淑英、陈肖琳、耿晓娟3人于学期初在校内分学段进行了二次培训,使老师们明确《语文课程标准》鲜明的理念、全新的框架、明晰的目标、有效的指导,是对修订大纲的新发展,明确所教学段的阶段目标及教材修订的意图,做到教学伊始,整体把握,有的放矢。本学期,在新课程标准的学习、贯彻、落实上各教研组走出了自己的路子——低年级的课前5分钟演讲交流、新闻快递、儿歌擂台赛、 课文故事续编;中年级的课外阅读反馈、每日成语接轮、定词编讲故事以及高年级的循环日记竞赛、想象作文阅读等均使学生在实践中增强了各种场合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提高了他们的语文综合素养。

  更为可喜的是我们在研究性学习课程的实验方面也迈出了新的步子,在多次学习培训的基础上,确定了实验教师——钟青、靳淑英、王丽荣、陈肖琳、耿晓娟、孙晓静等,组织了实验课题的评审论证,并于10月中旬举办了开题报告,通过交流,大家更加明确了各自课题研究的目的与意义,更加完善了实验方案。12月初,举办探究性学习中期小结,实验教师人人编写案例,并将活动成果进行阶段展示。现已选送优秀案例3篇——陈肖琳的《了解唐代伟大诗人——李白诗作》 耿晓娟的《给废旧电池找条出路》孙晓静的《乱花钱对小学生的危害》参加省级评比。

  学期末了,我们又召开了结题大会,各课题实验教师认真撰写出结题报告,课题组成员就各自研究的课题进行了较为全面的阐述,详细地介绍了各自研究探讨的过程,展示了研究的成果,有的还绘声绘色地讲述了课题研究中的小插曲,充满自信地提出了对已有现象的思考及建议,并谈了活动的收获及切身感受。我们的探究性学习实验还在起步、摸索阶段,但它已留给我们许多的思考——学生是课题研究中最活跃的小主人,更是研究性活动中的最大受益者。他们年龄虽小,但主动参与,乐于探索,勤于动手、动口、动脑,他们录音采访、跟踪调查、图片展览、宣传接力、利用课余时间在家中、阅览室、图书室、书店、网上搜集资料,对生活中的事情多了一份关心,多了一份思考,远远突破了预期设想的效果,拓宽了活动的主题,使之延伸到更广阔的生活中去。

  我们欣喜地看到他们身上所蕴藏的智慧与潜能是无穷的。研究性学习活动的开展正是为他们创造了一个氛围、一个情景,使其如鱼得水,走出课堂,走向社会、家庭,走向更广阔的空间,将对课本知识的学习转到对社会现象的关注。这不仅是一种学习观念的转变,更是一种社会责任感的培养,是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培养,将为其在未来的时光热心服务社会打下一个坚实的基础,这正是我们所希望的。

  善思——教学节展示为契机

  为保证新课程标准的进一步落实,为使大家对更多的模式教学课进行更深入的研讨,本学期,我们进一步转变教育观念,坚持“以人为本,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打好基础,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办学宗旨,以自主——创新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与运用为重点,努力实现教学高质量、课堂高效率。我们组织了第六届教研组课题共研活动,各教研组在组长带领下,凭借教材,紧扣新的课程标准及我校“自主创新”课堂模式,精心设计,公开轮讲,认真听评,反复修改,提炼推敲出一个个独具年段特色的精彩案例。在11月中旬举办的第六届教学节活动中,8位教师代表教研组进行了展示,一、五、六年级组共4人被评为优质课。五年级《圆明园的毁灭》一课在市陶研会上观摩,六年级《草原》一课在省第五届示范小学课堂教学展示中获一等奖。

  执教者客观的自评介绍,看课人真切的评价交流,热烈的讨论争议,学生家长由衷的赞许,都使我们欣慰地感受到本届教学节所体现出的我校语文课堂教改上取得的.突破性进展——1、更加重视语文教学的丰富内涵,重视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把阅读教学作为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尊重学生多样的阅读趣味,引导学生感悟和吸收作品的精华,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充分挖掘人文因素,陶冶学生情感,提高其文化品位及审美情趣。如《草原》一课,教师运用电脑课件出示中国地图伴着悠扬的旋律向学生简介内蒙古大草原的位置,并请他们同老舍一起走进草原,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引导学生运用自己喜欢的形式、方法,学习和探讨自己喜欢的知识和内容,自由读、大胆想、尽情说、登台表演小品,充分发表自己的感受、体会,发表自己独特的见解,

  欣赏草原如诗如画般绮丽的风光,了解那里的风土人情,感受蒙古人民的热情好客,深刻体会蒙汉两族人民的深情厚谊及老舍先生字里行间流露出的对祖国的无限热爱;《圆明园的毁灭》一课,教师组织学生赏读、感悟圆明园当年集建筑、园林艺术于一体的辉煌景观之后,利用大屏幕播放出优美的古筝乐曲伴奏下圆明园的一幅幅复旧图,播放出如今残垣断壁的遗址图及再现侵略者的贪婪野蛮的电影剪辑片,引导学生披文入情,自主探究课文第二部分学生对伟大祖国灿烂历史文化由衷的热爱及对帝国侵略者强盗行径切齿的仇恨溢于言表,真正达到与心灵的相通,从而产生勿忘国耻、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威尼斯的小艇》一课,教师首先引导学生了解威尼斯是世界著名的水上城市,接着自读赏析威尼斯小艇艇形的奇特美丽,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引导其感受艇舱的舒适,驾艇人技术的高超,乘艇人生活、工作、娱乐全靠它,感悟威尼斯小艇是“重要的交通工具”_____此地有此物,此物有其主,有主能迎客,客奔主而来,此主拥此物,此物属此地,从而体会马克吐温在文中所流露出的对小艇的喜爱、对艇舱的满意,对驾艇人技术的惊叹以及对小艇作用“如此重要”的赞赏,实际上是在向世人介绍世界著名水上城市威尼斯独特的风光。

语文新课程教学总结4

  本学期我担任高一两个班级的语文教学工作。一学期来,我在备课组长组织下完成了必修一必修二的语文教学任务,学生的学业水平有了显着的提高,为了更好的总结经验,弥补不足。现在将学期的主要工作总结如下:

  一、 工作目标

  (一)教学方面

  顺利完成初中到高中的'过渡和衔接,帮助学生了解新课标的要求,掌握基本的高中语文学习方法,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能力和浅层次研究性学习的意识。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加大阅读量,形成良好的语文素养,为高中语文奠定学科知识基础,形成学科思维。

  (二)教师方面

  1、通过校本教研,互相听课、评课,探索、总结适合本校学生的行之有效的教学教法和指导学生学习的方法,形成老教师不断学习提高,年轻教师快速成长的良好氛围。

  2、苦练基本功,熟练驾驭课堂,努力提升教育教学水平,不断增强对学生的管理能力。

  3、培养和提高教育教学科研能力的,平时多收集资料,多反思教学,多写论文,尽量争取发表、获奖。努力争取开展科研课题研究。

  二、工作原则

  以新课程标准为核心,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目标明确,重点突出,虚心请教,团结合作,资源共享。

  三、具体工作任务

  1、按教务处和教研组安排,每月每位教师上一节公开课,互相听课,互相探讨,共同提高,和谐发展。

  2、多学习与新教材相关的课程、资源,掌握新教材的教法,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意识。

  3、根据教学实际合理安排教学进度,分解各个单元资料收集'教案、学案的编排任务,由主备人认真进行一备,组织备课组活动的二备。

  4、认真落实教学常规工作,督促检查并登记备课、上课、辅导以及批改各类作业情况。

  5、做好每次考试的质量分析,及时提出整改措施和调整教学对策。

  6、确定集体备课活动的中心发言人,围绕中心话题,有效地开展教研活动。

  7、不断积累科研资源(论文、课件、精品教案)。

  8、积极撰写论文,尽量争取获奖、发表。

  9、不断提高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能力和水平。

  10、根据年级组安排,做好培优辅差工作,扩大优生面,减少差生面。

语文新课程教学总结5

  教改之春风吹绿了万州大地,我校初中一年级认真贯彻落实了《新课程标准》,通过对课改内涵的把握,转变了教书育人的观念,树立了《新课程标准》理念,确立了“人文教育”目标。每位教师对课程计划、课堂教学模式、评价体系等进行了一系列改革,由过去单一的“立言”教学转变为“以人为本”的“立人”教学。在半年多的课改实验中,以新理念、新思维、新结构、新方法,形式多样、生动活泼地开发学生智力,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注重他们的人格培养。这样,大大提高了学生兴趣,增强了教学效果,期末考试,及格率达95%以上,优生率达70%以上。现具体谈谈教学情况:

  一、教师的教书育人观念开始转变

  我们通过对《新课标》的学习以及具体教学实践,逐步改变了传统的陈腐的教学模式,克服“满堂灌”、“填鸭式”的高耗低效教学现象,改变了原来教学以教师为主体,学生自主学习甚少,课堂缺乏情感交流,课程设计与教法“三中心”的被动局面。大家一致认为,教育是以“立人”为本,语言不单是一种交际工具,它是人的生存空间、生存条件和生存方式;语文教学是“人文教学”,在教学活动中,对学生听、读、说、写能力进行综合培养,最终促进学生精神成长,个性全面发展。

  二、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学习方法

  《新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教师教学内容的确定,教学方法的选择,评价方法的选取,都应有助于这种学习方式的形成,语文综合性学习有利于学生在感兴趣的自主活动中全面提高语文素质,是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的重要途径。本学期,我们在语文教学活动中,正是注重了学生的综合性学习,收效甚大。比如在教《皇帝的新装》时,让学生把安徒生这篇具有强烈讽刺效果的童话,自己改编成课本剧,学生分为两大组,由这两大组学生推选人员,给出一定时间,让他们自编自演。灵活生动的形式,幽默滑稽的动作、讽刺性强的语言,入木三分地揭露了封建主义官僚爱慕虚荣的丑陋的灵魂,赞扬了诚实的伟大。学生们栩栩如生的表演妙趣横生,让人捧腹大笑,激起了他们极大的学习兴趣。在欢笑声中,既感悟了其中道理,掌握了知识,又培养了他们自己的合作、探究、思考能力、表演能力和创造能力,而且还增强了他们的竞争意识和参与意识。事隔几周了,学生们还念念不忘这节生动而特殊的语文课。在教学《羚羊木雕》一文时,文中有这样一个情节,“我”把极珍贵的羚羊木雕送给了好朋友万芳,“母亲”盛气凌人地盘查,并强迫“我”去万芳家要回了羚羊木雕。在课堂教学中,为了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对其中争议的问题:如“送”与“不该送”、“应讨回”与“不应讨回”等问题,让学生展开大辨论,一时,课堂上学生情绪高昂,正方与反方针锋相对,寸步不让,并且各抒己见,阐明观点,很有创见。这样,既培养学生口头表达能力,又提高了学生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应变能力。虽然最后没有留下共识,然而留有余地,让学生自己去思考,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在教学《散步》一文时,教师先把课文内容制成多媒体课件,然后展示教学。特别是在课堂教学时,播放了陈红深情的《常回家看看》,让学生边欣赏,边跟着唱,这样,非常好地突出了亲情教育,有的学生当场热泪盈眶,悄然泪下,以达到人文教学的`目的。

  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彻底改变了课堂死板、陈旧、沉默的教学,建立了和谐、平等、民主的师生关系,充分调动了全体学生学习积极性,让他们认识“自我”。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相互交叉,渗透和整体合作中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

  三、让学生走出课堂,培养他们收集、整理信息能力

  在贯彻落实《新课程标准》的教学实验活动中,教师应当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学生开展多种多样的课外活动,这也是对课堂教学的一种完善与补充,是全面发展教育,开发学生智力,拓展知识领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与学校课堂教学相辅相成,相互补充与促进。正确引导学生参加丰富多彩的语文课外活动,学生不仅扩大了视野,扩大了知识面,而且丰富了学生课余精神文化生活,培养了良好的道德风尚,发展了他们兴趣与爱好,培养出他们科学精神,求实精神,以及独立思考能力、动手能力。

  实行教改以来,教师们在语文教学中,不但充分利用了学校教学资源——多媒体教学,而且还重视和加强了对学生进行信息技术素养的培养,开发学生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最终引导学生创造出更有价值的科学成果。

  1、别开生面的多媒体语文课,大大激发了学生学习语文的浓厚兴趣和激情。

  为了给学生上好著名散文家朱自清的《春》这篇情文并茂的散文,让学生体会春的美景,给人以美的享受,激发学生对明媚春天的热爱及奋发向上的热情,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优势,上了一堂“欣赏、感知”课,一堂“自主、合作、探究”课。当美丽迷人的春色奇景伴随着悦耳动人的音乐出现在屏幕上时,学生已情不自禁地进入了春光明媚、万木争荣、百花争妍、充满活力的春天之中,他们时而点头、时而微笑、时而高昂,大大激发了学生对春天的热爱、赞美之情。在感知中,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特别是第二堂自主探究课,学生发言异常积极,一双双手争先恐后、情绪高昂,在激烈争论中产生共识,既开发了学生智力,又大大提高了他们学习积极性。

  2、别开生面而富于乐趣的大作业,培养了学生创新能力

  七年级上册语文第一单元“生命的意义”这个主题给我们以启发,让学生在课外运用电脑技术,自己动脑、动手,设计制作语文第一次大作业——《金色的童年》,学生回家在一个月内完成,先收集整理从幼儿园到少年时期童年时照片,择其所需进行电子扫描处理,按从小到大的顺序制成小册子,每幅照片配以小作者自己的回忆录、儿歌、诗歌、小故事,真实而生动有趣地再现了儿时生活的乐趣及自由幸福生活,天真、浪漫的童趣,表现了对未来向往、人生追求这个主题,实在是不可多得的佳作。尝到了甜头,学生兴更趣浓了,积极性更高了。第四单元学了《月亮上的足迹》之后,为了培养学生收集整理信息能力,增强他们对宇宙秘密的探求的兴趣,掌握有关月球的知识,我们组织学生完成第二次大作业——《月亮文化》,要求知识性、趣味性、科学性、艺术性有较大的提高,其中有名人题词、对联、诗词、神话传说、科学小品、图画等。看了学生们的作品,不仅是科学知识的浏览,而且是一种美的艺术享受。寒假期间,我们还布置了第三次大作业《我爱我的家》,学生完成得更好了。这些丰富多彩的学生课外大作业,反映了实行《新课程标准》以来教改实验中的累累硕果,艺术精品,知识结晶,大提高了学生参与意识、动手能力,增强了他们审美意识,增长了知识能力,陶冶了情操,也是最有实效的“人文”教育的成果。

  3、开展语文兴趣活动,培养学生生动活泼地学习语文

  本期,教师有意识、有计划地组织学生参加学校组织的课外活动。在作文征文比赛中,李然、阎杰等多名学生的作文分别获学校一、二、三等奖,其中李然的《延迟的死刑》、幸尧的《我的忧虑》更是富有创新,独具匠心,赢得了广大师生好评。利用课余时间,教师还组织学生开展了演讲比赛、朗诵会、辩论会、手抄报比赛、元旦汇演。我们年级精彩的文艺表演不同层次地获得学校奖励,其中初一·一班全班68名学生上台表演的大型歌舞还获得初中部一等奖。

  四、扩大阅读场所,任凭自由阅读

  新《课标》创造了一个适合学生成长的学习环境,鼓励个性的多样化,自主性和首创精神,而课外阅读正是实现这一目标的重要途径。阅读应是个性化的行为,在课外阅读中,教师必须按《课标》要求,注重学生个性化发展,尊重学生阅读体验,珍惜学生独特感悟。同时,在这课外阅读中,要指导学生识字积词,激发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感情,培养健康的审美情趣。本期经教师与学校协商,敞开图书室、阅览室,学生每周可抽2—3节课的时间进行课外阅读,开展“大语文阅读导读课”,在“法定”时间内,放开心情,享用“个人文化”。学生利用节、假日,现已基本上读完了中国古典四大名著,高尔基三部曲、《上下五千年》等十多部作品,提高了对语文学习兴趣和爱好,也提高了他们文学素质。

  在贯彻《新课程标准》的教改实验中,也存在不少主观和客观上的问题,有不少困难和疑惑。

  一、语文《新课程标准》初中学段(七年级、第四学段)的起点不能适应现阶段七年级新生水平

  《新课程标准》是将小学、初中的语文教学连为一体,教材的编写也是同步进行,但现阶段的入学新生并未完成课标中规定的小学阶段的语文学习任务。以识字量为例,绝大多数初一新生并没有达到2500个汉字的认、读、写程度,一般只有1500个字左右。面对如此情况,初一语文教师花大量精力投入到字、词教学当中,不然,就难达到《新课程标准》规定的7—9年级学段3500个汉字左右的识字量;学生中基础差与不差,一起学习新内容,势必造成学生学习困难越来越大,大打折扣。

  二、综合性活动安排较多

  现教材每一单元都有一个“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活动,有的与本单元内容没多大联系,特别是大型综合性活动,准备资料,查找、收集信息,最后定稿得花很长时间。6个综合性活动要完成有很大困难,同时,活动的具体操作同样让处于探索阶段的教师耗费大量精力。

  三、现有的对学生成绩评定和考试制度与《新课程标准》差距甚远。

  从上学期期末考试试卷分析来看,虽然有它的全新之处,但大部分仍是传统的考试要点及做法。例如第一大题选择题,其中一小题字的音、形、义,二小题文学常识两部分就足以说明这一点。而学生的期末成绩就是试卷上的点点儿分“一锤定音”,我们认为初一·一班的语文教师通知家长的语文成绩的方法可以借鉴,他把学生平时作业、作文、默写、听写、课外大作业、背诵等综合成绩折50%,把考试成绩折50%,二者之和为学生语文素质分。当然,这也是一个探索阶段。我们认为,贯彻《新课程标准》必须对考试制度进行改革。

  四、教学改革中,由于很多原因的限制,始终放不开手脚。

  当然,除了教师自身素质有待提高,思想观念应再解放一点之外,客观因素也受一定限制。例如硬、软件配置,教学资源进一步开发,资金尚缺;语文课外集体活动要受学校政教处、教务处限制。多数是关门教书,无法学习外地的好经验等。

  五、对教师教学成绩评定不能单独以一次考试而论

  应从平时作业,课堂教学效果、语文活动、实验、学生成果等多方面综合考评。这样也会更合理、更科学。

语文新课程教学总结6

  一、顺应大趋势,接受新观念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如一缕和煦的春风,为我们带来全新的教育思想与教学理念。20xx年暑假为期4天的培训,为我们树立起新的语文教育的任务意识、三维目标意识、课程的四大特征意识。我们备课组活动,每次都把学习理解课标精神当成头等重要的大事,积极参加市语文研究室在十四中和城北中学举行的新课程教学研讨会,主动参加市八中和十中的公开周活动,向兄弟学校取经、学习。一个学期的新课程教学,使我们的学生观、课本观、课程观发生了巨大的转变,使语文教学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天地。

  二、找准目标,全力突破

  传统教材、教学的症结关键在于学生缺乏学习语文的兴趣,学生厌学语文,怕学语文。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是我们的首要目标。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鼓励学生自主学习,有意识地让学生查找作品的有关资料或作者的简介、趣事,诱导学生成就动机,变怕学为敢学。发挥多媒体功能,让学生配乐朗诵,发挥网络的优势,扩大学生的视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变厌学为乐学。教给学生学习方法,变拙学为善学。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变死学为活学。

  现在,学生都能自主预习,自主思考,自主质疑和创新,自主释疑,自主复习,最大限度的开发学生潜在的创造才能。如郑老师教学《春》这一课,在学生欣赏了春草图、春花图、春风图、春雨图后,便要求学生任选一幅春景图,为其配上能反映其特征的诗句。学生思维活跃,有的选春草图,配上了"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浅草才能没马蹄"的诗句,有的选春雨图,配上了"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诗句,有的选春花图,配上了"乱花渐欲迷人眼"、"红杏枝头春意闹"等诗句,通过这一活动,学生更深入地了解了春天的美,感受到了春的魅力。

  学完《春》这一课后,郑老师让学生走出课本,去寻春绘春,收集有关春天的成语、对联、诗歌、文章等,学生可翻阅资料,可上网查找,可通过多种途径去完成,然后在班上交流,再让学生用自己喜爱的形式吟春颂春,或写文、或作诗、或绘画等等,学生自由选择。这样,学生在盎然的兴趣中拓展了"春"的知识,丰富了"春"的语言,陶冶的热爱大自然的情操,也培养了鉴赏、想象、创造等能力。梁老师在讲有关理想人生、家庭亲情主题课文时,则以问题探讨为主,鼓励学生结合课文的中心事件,联系身边人身边事,谈社会人生,谈情感体悟,即使学生所讲的可能比较幼稚可笑,但在这种热烈的师生和生生交流中,不仅有助于学生对课文主题的.理解,更重要的是帮助学生建立起一种正面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三、重视语文综合性学习,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新教材首次设置了"综合性学习"的内容,这在语文教材史上是突破性的飞跃,成为体现课标精神、引导语文改革的一大亮点。教材中"综合性学习"的设置,是对语文课本学习的提升与拓展,为学生自主探究创设问题情境和学习空间,充分体现了语文学习内容的丰富性、学习途径的多样性、学习过程的实践性、学习目标的综合性和多向性,能真正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罗老师的"漫游语文世界"总结交流课展示了同学们分组活动的成果。有手机信息荟萃、低劣广告举隅、数字对联集锦等等。罗老师还带领学生走出课室,到校园的树林里"感受自然",描绘心中的美景。他还组织学生完成了"我在月球上的一天"的故事接龙活动。梁老师"我爱我家"活动让学生感受到生活的细节,通过感受理解,体悟关爱,学会去爱。

  四、新课程教学的困惑

  1、组织学生讨论,有时流于形式,走过场。

  2、一些学习基础和能力较差的学生不能适应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3、课室的宽松环境也导致一些自觉性较差的学生表现比较散漫。

  4、对学生的评价在很大程度上还是以卷面成绩、老师的评价为主,缺少学生的自评和互评。如何建立新的考试评价体系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大难题。

  总之,新课程教学的前途十分光明,但要走的路还很长。路漫漫其修远兮,我们将上下而求索,共同为课文课程改革的深化而努力奋斗!

语文新课程教学总结7

  一学期转眼就结束了,作为一年级语文教师,我觉得很忙碌,很辛苦,但也很快乐。为了能更好地总结本学期的教学经验,吸取教训,为今后的教学工作提供依据。特对本学期的教育、教学工作做如下总结:

  一年级新课程的内容多、知识面广,但又是打基础和培养良好习惯的关键时候,而学生活泼好动、自我控制能力较差,对大量枯燥的练习不感兴趣,教学中如果把握不好,有可能使学生获得的知识显得很零碎,不扎实。为此,在教学中,我一直用童化的语言和形象生动的直观事物来指导教学,让学生能迅速接受知识,让学生感觉学习是一种快乐。如在教学识字4和识字8时,我先利用转盘的转动给固定的字加上不偏旁,以此来激发学生的识字兴趣,课后又让学生自制转盘,同学之间互相转字盘进行识字。在这一活动中,既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又巩固了学生对字词的识记。

  现在的一年级学生,较前些年的'学生识字量和认识问题、接受问题的能力相对提高了很多,教师应适时的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更能帮助学生提高识字量和理解写作的水平。因此,一方面我狠抓写字教学,写字教学是一年级语文教学工作的难点。学生的字写得好坏美丑,在很大程度上可以反映他的语文水平,也可以体现其文化素养。所以,在平时的教学工作中,我特别注意对学生写字的要求。首先,要让学生写好字,作为他们的语文老师,我更注重自己在课堂板书、批改作业等方面给学生做一个很好的示范。其次,我充分利用教材中的写字教程,引导学生学会读帖、描红,临写.既从技能方面要求学生,又从习惯方面要求学生。另一方面在阅读方面加强指导。让一年级学生学会读书,喜欢读书,将为他们今后的学语文奠定牢固基础。首先,由于一年级学生模仿性较强,所以在教学时尽量多为学生范读课文,让学生先把握住课文的字音、语速、语调、语感等方面,再放手让学生去读。其次,在课堂上,我经常采用小组读、男女读等形式来激发学生的读书兴趣。并在读中引发学生打开想像的翅膀,进行语言的训练,提高学生的理解写作水平。

  通过一学期来师生的共同努力,我班学生的识字、阅读能力有了很大提高,大部分学生能做到快速阅读一个故事,熟练背诵三字经。学生的书写比上学期也有了很大进步。当然,在教学中还存在许多不足,如对学困生关注不够,对学生在习惯养成训练得不到位等。今后我将继续努力争取得到更好的成绩!

语文新课程教学总结8

  根据教体局的统一安排,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竞赛3月22日开始,3月29日结束,期间有33位各单位选拔来的优秀教师汇报了他们对新教材的认识的处理,小学语文新课程课堂教学竞赛总结。现从两个方面总结如下:

  一、成绩方面:

  (1)参赛教师基本上都是新面孔,是在新课程实验中涌现出来的教学新秀,他们理念新,素质高,角色定位准确,能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对二年级这个学习的特殊阶段把握较好,注意了复习和教学新知相结合,注意了逐步由识字向读写的过渡,注意了习惯的连续培养。对同一内容的处理各有千秋,使人明显感到,课堂上离“教参”渐“远”,离学生更近,在组织中激发兴趣,在参与中因势利导,在评价中总结方法,学生学习环境更为宽松,主体性得到更大程度的发挥,自主体验,有效合作,探究创新在课堂上随处可见,惜时增效、轻负高效的教育思想也得到较为充分的贯彻。

  (2)这次活动的评委仍和过去一样,由教学骨干和教研员共同担任。23位评委大多数参加了去年的教学竞赛,是我市新课程实验的排头兵,他们用课堂教学的实践经验看待每一位教师的教学,既是评判者,又是学习者,教育论文《小学语文新课程课堂教学竞赛总结》。在当天最后一位教师教学完毕,大家坐在一起,交流感受,总结得失,独立打分,并且都写出了文字总结,我们相信赛讲中教师的经验首先会很快在评委们所在的学校推广。

  (3)随着新课程实验的深入进行,我们的教学对象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尽管只是二年级学生,但对语文的学习兴趣比过去更浓了,思维更活跃了,爱读书了,爱写字了,爱积累了,敢于发言,特别是敢于表达自己独特的学习感受,能提出一些有质量的问题,甚至还能给老师出一点“难题”。教改着眼于学生,落脚于学生,由此我们对今后的实验更加充满了信心。

  (4)教学竞赛不是只为了给参赛教师分出个名次,而是要通过活动推动和引导我们整个实验能有效的向纵深进行,这是主办者的意图,也是广大教师的愿望。从第一天开始,就有大批来自各乡镇及局直学校的老师踊跃听课,我们既为这种现象高兴,同时也为安置他们做了不少工作,好几天都是人满为患。听课秩序井然,他们认真的做记录,不但关注教师的.教学设计,还特别关注学生的课堂表现,有时也积极参与了教学互动。除了主办学校的老师上完课就赶来听课外,尹庄、焦村等地的老师积极性更高。在市一小赛点我们发现,有不少人是站着听课,还有人在连站都没有地方时,又匆匆赶往实验小学去听数学课。

  (5)据我们了解的一些情况,很多单位都以非常积极的心态看待竞赛活动。有不少学校都是校长直接抓选拔和参赛,他们放大了教学的准备过程,做到了一人参赛,大家提高,可以说任何一节好课都是集体智慧的结晶,一节好课就是“研”出来的。试想,搞一次活动,我们的领导和教师在新课程的旗帜下更加凝聚,我们对课改的认识更趋统一,我们整体队伍的水平能更上一个层次,这不就是最大的收获吗?

  二、存在问题及改进建议:

  (1)要遵照语文教学的规律办事,不能随心所欲的搞教学“拼盘”。比较突出的表现是有的教师故意的混淆了课时的概念,取第一课时之头,用第二课时之尾,用意十分清楚,是想展示自己创设情境和拓展训练的水平,想给听者一个“亮点”,殊不知这样做违背了学习的规律,淡化了教学的主体,其实也不会收到多少效果。

  (2)要真正的面向全体学生,在教师的眼中,不能有死角。我听课坐在比较靠后的位置上,比较多的看到了一些学生在课堂上被

语文新课程教学总结9

  有幸拜读了郭根福著作的《小学语文新课程教学法》受益颇多,当今教育,正处于一个变革的转型时期,新旧教学理念、新旧教学模式、新旧教学方式的碰撞,不仅给中小学语文教学与改革带来了巨大的冲击,也给中小学语文教师究竟应具备怎样的素养提出了严峻的挑战。

  在应试教育的背景下,语文教学往往只关注学生的“当前发展”,而且,不少人把“发展”与考试分数等同看待,误认为谁的语文分数考得高,谁的语文素养就高。在这种错误的教学理念指导下,语文教学往往只偏重语文基础知识的传授和基本技能的训练,漠视学生的学习需求,忽视学生学习方法和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久而久之,学生不仅丧失了对语文学习的兴趣,而且失去了可持续发展的原动力。

  通过阅读这本书使我懂得作为语文教师,必须思考和解决这样的问题:我们今天的语文教学应该为学生今后的可持续发展奠定怎样的基础?我认为,语文教学在促进学生可持续发展上,可从以下几个方面人手。

  1.激发兴趣,让学生热爱语文

  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语文课程标准》强调:“语文课程应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我们已进人了终身学习的时代,语文将陪伴着人的一生。因此,作为语文教师,应该千方百计地创设多样化的、生动有趣的学习情境,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让学生在愉悦的情境中,悄然实现由“要我学”到“我要学”的根本转变。其实,培养学生热爱语文的思想感情,不仅是提高语文教学效率的需要,也是促进学生可持续发展的需要,因为学生一旦爱上了语文,他们的可持续发展就有了不竭的源泉。

  2.面向全体,关注差异

  这里讲的`“可持续发展”有两层含义:一是指全体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时必须面向不同条件和不同背景下的全体学生,不仅要使每一个学生的语文素养在原有的基础上有明显的提高,还要使他们热

  爱语文学习,学会学习,为他们的可持续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二是指不同个体的可持续发展。学生个体之间在智力、生活经验、认知方式、情感态度等方面存在着客观的差异。加德的多元智力理论认为:人的智力由多种智力组成,每个人智力成分中的优势部分各不相同,这些不同的优势部分决定了人的智力差异。学生个体之间的这种差异性,决定了学生学习的差异性,也决定了教学形式不能单一化。这就要求我们在语文教学中应该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并针对学生的个体差异,采用相应的教学策略,为不同个体的可持续发展创造必要的条件。

  3.教给方法,培养自学能力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随着社会的发展,语文知识将会不断延伸和发展,这就决定了学生的语文学习不能仅仅停留在“学会”上,还要在“会学”上下工夫。只有知道如何学习,才能在知识不断增长的J会继续学习。因此,我们在语文教学中,要帮助学生掌握如何阅读,如何写作,如何进行口语交际等最基本的语文学习方法,培学生的自学能力,学生一旦具备了较强的自学能力,就会在广阔的语文世界里自由飞翔。

  4.交流合作,培养合作精神

  让学生学会交流合作,是促进学生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因为交流合作的过程,本身就是共享学习资源、相互取长补短的学习过程。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切实转变教学方式,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如合作搜集资料,合作制订综合性学习方案,合作办手抄报,相互交流各自的学习经验等等。在交流与合作的过程中,学生可以相互启发,共同探究,这不仅可以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而且可以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合作精神是现代社会人必须具备的重要素质。

语文新课程教学总结10

  辽阳县教师进修学校 王志强20xx年秋季,我县初中开始走进了新课程。回味着三年来紧张忙碌而又卓有成效的工作历程,在上级各部门的正确领导下,在研训教师的辛勤努力下,在全县各中学广大语文教师的大力协助下,我们圆满地完成了20xx—20xx,20xx—20xx,20xx-2007三个学年的工作任务,并取得了可喜的成绩。过去的六个学期,我们行走在课程改革踏实的路上,满怀着将新课改进行到底的信念和决心,围绕着怎样实施新课改,以及随着深化课程改革所引发出来的困惑与问题的探索与,解决注重体现教研部门的职能,我们本着求真务实开拓创新的工作精神,踏踏实实地做了很多工作。其中有辛劳,也有成果,有迷茫,也有收获。三年来,我们的工作坚持“研训一体,管训结合,以校为本”的原则,按照“研究为基础,指导为手段,服务为宗旨”的方略,大力开展以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为核心的教学研究活动,紧紧抓住课堂教学这一主线,牢牢掌控第一线教师参与新课改的实际情况。我们的研训教师撒下了勤奋与智慧的汗水,播下了奋发与创新的种子,取得了丰厚的收获,也找到了今后工作的方向。下面就来回顾一下我们的工作历程:

  一、加强教师培训工作,强化理念,提升素质实施新课改,推进新课改,实践新课改的主要力量是教师,教师的理念、专业水平和课堂教学能力直接关系到新课改的成败。同时,要促进学生全面发展,首先必须让教师发展,因此,教师的培训和学习就成为实施新课改的最主要工作。

  1、学课标,考课标为了督促教师尽快地了解和掌握新课改的理念,我们进修学校为各中学统一订购了《走进新课程》、《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课程解读》,要求各校组织语文教师定时学习,并在20xx—20xx学年度的两个学期里两次对教师进行了新课程知识检测。通过这样的活动,极大地促进了语文教师对新课程理念,新课程标准的学习和掌握。

  2、请进来,走出去为了提升教师教育教学理念,促进他们对新课程的学习和把握,我们做到“请进来,走出去”:我们先后请了全国著名语文教育家、特级教师欧阳代娜来我县做《运用唯物辩证法把握语文教学的规律》的讲座,请辽宁省基础教育教研培训中心语文研训部主任孟庆欣做《语文课堂教学到底怎么做》的专题报告。这两位专家恰逢我们的课程改革处在较为迷茫的时候到来的,他们的讲学对于我县广大语文教师解开新课程中的疑惑,明确课程改革的方向,起到了很好的引领作用。另外,我们多次选派教师到市教师进修学院参加由人民教育出版社教材编委会组织的新教材培训;到大连金州开发区,凤城东方红小学学习课改经验;到本溪、沈阳参加由省教研培训中心举办的骨干教师培训、省语文学科“双优”成果交流会;到沈阳、吉林通化参加全国中语会第六届“语文报杯”中青年教师优秀课大赛、全国中语会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高峰论坛。通过参加上述各级各类培训,使我们广大教师对新教材编写体系、意图及实施中应该注意的立项有了清楚的认识,获取了外地新课改的实施经验,见识了新课程的优秀课例,明确了新课程教学改革的方向。

  3、借大赛,练本领几年来,我们本着“以赛促训,以赛代训”的原则,多次围绕实施新课程组织竞赛。组织全县语文教师参与“叶陶杯”下水文大赛,钢笔字、笔字、朗读基本功大赛、说课大赛,参加了教师进修学院组织的朗诵大赛、教学基本功大赛,参加了省市优秀课评选。在这些活动中,全面展现了我县语文教师扎实的教学基本功和深厚的理论功底。通过比赛,达到了在比赛中学习理论,在比赛中积累经验,在比赛中交流体会,在比赛中得到锤炼,在比赛中得到升华的预期目的。二、加大教科研工作力度,提高教师教学效率1、开展常规教研活动。三年来,我们组织全县全体受训语文教师,以校本教研为主渠道,踏踏实实地开展常规教研活动,我们深入教学第一线,观摩课堂教学达200余课时,并组织教师进行了课堂教学研讨,指导他们进行教学设计、撰写教学反思、案例分析、教学随笔、课堂教学实录等,在这一系列日常教研中,对受训教师进行了新课程、新理念、新方法的渗透、影响,使他们不断适应并深入新课程改革,从而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

  2、承担省“十一五”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研究。在实施新课程改革期间, 我们根据我县初中作文教学现状,开展了省“十一五”教育科学规划课题——新课程背景下的作文教学研究。我们选取了水泉、吉洞、塔子、唐马、刘二堡、沙岭、黄泥洼、小屯、穆家等九所中学作为课题研究基地,共有六十余名一线教师参与了此项研究。全体课题教师按照“课前:深入生活,收集素材;课上:师生参与,重点突破;课后:延展训练,巩固提高。”这一操作性定义进行课题操作,使作文教学逐步走上科学、高效的轨道上来。总之,实施新课改三年来,通过大量研训工作的开展,以及广大语文教师的不懈努力,我们的工作已经取得初步成效。教师们的教育理念发生了改变。在知识的传播上,实现由知识的传授者向促进者转变;在教学目标上,从过去强调“双基”到现在注重多种教学目标并存;在教学内容设计上,关注了学科知识与现实生活经验的联系,强调了学科间知识的整合与综合;在课堂教学上,教师更关注学生的主动参与,让学生在观察、操作、讨论、质疑、探索和情感的体验中学习知识,完善人格;在对学生评价上,注重在对学习过程中加强对学生学习质量的评价和监控,并及时针对学生学习情况指出努力方向和改进措施。另外,教师也注重对自己的工作多总结,多反思,多与其他课改教师交流,及时发现并解决自己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在实践中不断提升教学理念和教学水平。教师们正随着课改的发展成长。课改的.成绩另一方面来自于学生。民主和谐、宽松愉悦的学习氛围和有情有趣的教学形式,使学生感到了“安宁和自由”,享受到了学习的快乐;开放式的课堂教学与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使孩子们变得大方、自信、健谈;大量的学习、实践、体验、感悟机会的提供,使孩子们变得眼明、心灵、手巧;智能强项的发展,使孩子们成了教师的“宠儿”,孩子们正在教师指导下,与新课程一起健康成长。新课程改革还处在尝试探索阶段,从所开展的研训活动中看,存在的问题还很多。比如:应试教育的思想还根深蒂固地存在于我们的教师头脑中,表现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仍然“统治”课堂,仍然“统治”着学生,教学民主的氛围还没有真正形成,学生的主体地位还没有得以充分地体现,教师的教学方法依旧单一,多元的教学评价机制还没有真正建立起来等等。我们的课程改革工作依旧任重而道远。今后,我们将不断完善研训机制,继续扎扎实实地抓好研训工作,使我县初中语文课改工作不断向纵深发展。

【语文新课程教学总结】相关文章:

语文新课程教学总结10篇07-13

语文新课程教学总结(10篇)07-13

新课程语文学科教学总结11-19

语文新课程学习总结12-20

新课程教学总结02-05

新课程教学总结12-08

语文新课程学习总结7篇12-26

语文新课程学习总结(精选11篇)12-27

教师新课程教学总结05-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