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初一数学知识点总结
总结是把一定阶段内的有关情况分析研究,做出有指导性结论的书面材料,它能帮我们理顺知识结构,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不妨让我们认真地完成总结吧。但是却发现不知道该写些什么,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北师大版初一数学知识点总结,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北师大版初一数学知识点总结1
1 过两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
2 两点之间线段最短
3 同角或等角的补角相等
4 同角或等角的余角相等
5 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和已知直线垂直
6 直线外一点与直线上各点连接的所有线段中,垂线段最短
7 平行公理 经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这条直线平行
8 如果两条直线都和第三条直线平行,这两条直线也互相平行
9 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10 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11 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
12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13 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14 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
15 定理 三角形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
16 推论 三角形两边的差小于第三边
17 三角形内角和定理 三角形三个内角的和等于180
18 推论1 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互余
19 推论2 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和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
20 推论3 三角形的一个外角大于任何一个和它不相邻的内角
21 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对应角相等
22边角边公理(SAS) 有两边和它们的夹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23 角边角公理( ASA)有两角和它们的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24 推论(AAS) 有两角和其中一角的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25 边边边公理(SSS) 有三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26 斜边、直角边公理(HL) 有斜边和一条直角边对应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
27 定理1 在角的平分线上的点到这个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
28 定理2 到一个角的两边的距离相同的点,在这个角的'平分线上
29 角的平分线是到角的两边距离相等的所有点的集合
30 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定理 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 (即等边对等角)
31 推论1 等腰三角形顶角的平分线平分底边并且垂直于底边
32 等腰三角形的顶角平分线、底边上的中线和底边上的高互相重合
33 推论3 等边三角形的各角都相等,并且每一个角都等于60
34 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定理 如果一个三角形有两个角相等,那么这两个角所对的边也相等(等角对等边)
35 推论1 三个角都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36 推论 2 有一个角等于60的等腰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37 在直角三角形中,如果一个锐角等于30那么它所对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
38 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上的一半
39 定理 线段垂直平分线上的点和这条线段两个端点的距离相等 ?
40 逆定理 和一条线段两个端点距离相等的点,在这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上
41 线段的垂直平分线可看作和线段两端点距离相等的所有点的集合
42 定理1 关于某条直线对称的两个图形是全等形
43 定理 2 如果两个图形关于某直线对称,那么对称轴是对应点连线的垂直平分线
44定理3 两个图形关于某直线对称,如果它们的对应线段或延长线相交,那么交点在对称轴上
北师大版初一数学知识点总结2
平面直角坐标系
1.定义:平面内画两条互相垂直、原点重合的数轴,组成平面直角坐标系。水平的数轴称为x轴或横轴,习惯上取向右为正方向;竖直的数轴称为y轴或纵轴,取向上方向为正方向;两坐标轴的交点为平面直角坐标系的原点。
2.平面上的任意一点都可以用一个有序数对来表示,记为(a,b),a是横坐标,b是纵坐标。
3.原点的坐标是(0,0);
纵坐标相同的点的连线平行于x轴;
横坐标相同的点的连线平行于y轴;
x轴上的点的纵坐标为0,表示为(x,0);
y轴上的点的横坐标为0,表示为(0,y)。
4.建立了平面直角坐标系以后,坐标平面就被两条坐标轴分为了Ⅰ、Ⅱ、Ⅲ、Ⅳ四个部分,分别叫做第一象限、第二象限、第三象限和第四象限。坐标轴上的点不属于任何象限。
5.几个象限内点的特点:
第一象限(+,+);第二象限(—,+);
第三象限(—,—);第四象限(+,—)。
6.(x,y)关于原点对称的点是(—x,—y);
(x,y)关于x轴对称的点是(x,—y);
(x,y)关于y轴对称的点是(—x,y)。
7.点到两轴的距离:点P(x,y)到x轴的距离是︱y︳;
点P(x,y)到y轴的距离是︱x︳。
8.在第一、三象限角平分线上的点的坐标是(m,m);
在第二、四象限叫平分线上的点的坐标是(m,—m)。
不等式与不等式组
(1)不等式
用不等号(<,>,≥,≤,≠)连接的式子叫做不等式。
2.不等式分类:不等式分为严格不等式与非严格不等式。
一般地,用纯粹的大于号、小于号">","<"连接的不等式称为严格不等式,用不小于号(大于或等于号)、不大于号(小于或等于号)"≥","≤"连接的不等式称为非严格不等式,或称广义不等式。
3.不等式的解:使不等式成立的未知数的值,叫做不等式的解。
4.不等式的解集:一个含有未知数的不等式的所有解,组成这个不等式的`解集。
5.不等式解集的表示方法:
(1)用不等式表示:一般的,一个含未知数的不等式有无数个解,其解集是一个范围,这个范围可用最简单的不等式表达出来,例如:x-1≤2的解集是x≤3
(2)用数轴表示:不等式的解集可以在数轴上直观地表示出来,形象地说明不等式有无限多个解,用数轴表示不等式的解集要注意两点:一是定边界线;二是定方向。
6.解不等式可遵循的一些同解原理
(1)不等式F(x)
(2)如果不等式F(x) (3)如果不等式F(x) 7.不等式的性质: (1)如果x>y,那么yy;(对称性) (2)如果x>y,y>z;那么x>z;(传递性) (3)如果x>y,而z为任意实数或整式,那么x+z>y+z;(加法则) (4)如果x>y,z>0,那么xz>yz;如果x>y,z<0,那么xz (5)如果x>y,z>0,那么x÷z>y÷z;如果x>y,z<0,那么x÷z (6)如果x>y,m>n,那么x+m>y+n(充分不必要条件) (7)如果x>y>0,m>n>0,那么xm>yn (8)如果x>y>0,那么x的n次幂>y的n次幂(n为正数) 8.一元一次不等式:不等式的左、右两边都是整式,只有一个未知数,并且未知数的最高次数是1,像这样的不等式,叫做一元一次不等式。 9.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的一般顺序: (1)去分母(运用不等式性质2、3) (2)去括号 (3)移项(运用不等式性质1) (4)合并同类项 (5)将未知数的系数化为1(运用不等式性质2、3) (6)有些时候需要在数轴上表示不等式的解集 10.一元一次不等式与一次函数的综合运用: 一般先求出函数表达式,再化简不等式求解。 11.一元一次不等式组:一般地,关于同一未知数的几个一元一次不等式合在一起,就组成 了一个一元一次不等式组。 12.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步骤: (1)求出每个不等式的解集; (2)求出每个不等式的解集的公共部分;(一般利用数轴) (3)用代数符号语言来表示公共部分。(也可以说成是下结论) 13.解不等式的诀窍 (1)大于大于取大的(大大大); 例如:X>-1,X>2,不等式组的解集是X>2 (2)小于小于取小的(小小小); 例如:X<-4,X<-6,不等式组的解集是X<-6 (3)大于小于交叉取中间; (4)无公共部分分开无解了; 14.解不等式组的口诀 (1)同大取大 例如,x>2,x>3,不等式组的解集是X>3 (2)同小取小 例如,x<2,x<3,不等式组的解集是X<2 (3)大小小大中间找 例如,x<2,x>1,不等式组的解集是1 (4)大大小小不用找 例如,x<2,x>3,不等式组无解 15.应用不等式组解决实际问题的步骤 (1)审清题意 (2)设未知数,根据所设未知数列出不等式组 (3)解不等式组 (4)由不等式组的解确立实际问题的解 (5)作答 16.用不等式组解决实际问题:其公共解不一定就为实际问题的解,所以需结合生活实际具体分析,最后确定结果。 相反数 (1)相反数的概念:只有符号不同的两个数叫做互为相反数. (2)相反数的意义:掌握相反数是成对出现的,不能单独存在,从数轴上看,除0外,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它们分别在原点两旁且到原点距离相等. (3)多重符号的化简:与“+”个数无关,有奇数个“﹣”号结果为负,有偶数个“﹣”号,结果为正. (4)规律方法总结:求一个数的相反数的方法就是在这个数的前边添加“﹣”,如a的相反数是﹣a,m+n的相反数是﹣(m+n),这时m+n是一个整体,在整体前面添负号时,要用小括号. 2代数式求值 (1)代数式的:用数值代替代数式里的字母,计算后所得的结果叫做代数式的值. (2)代数式的求值:求代数式的`值可以直接代入、计算.如果给出的代数式可以化简,要先化简再求值. 题型简单总结以下三种: ①已知条件不化简,所给代数式化简; ②已知条件化简,所给代数式不化简; ③已知条件和所给代数式都要化简. 3由三视图判断几何体 (1)由三视图想象几何体的形状,首先,应分别根据主视图、俯视图和左视图想象几何体的前面、上面和左侧面的形状,然后综合起来考虑整体形状. (2)由物体的三视图想象几何体的形状是有一定难度的,可以从以下途径进行分析: ①根据主视图、俯视图和左视图想象几何体的前面、上面和左侧面的形状,以及几何体的长、宽、高; ②从实线和虚线想象几何体看得见部分和看不见部分的轮廓线; ③熟记一些简单的几何体的三视图对复杂几何体的想象会有帮助; ④利用由三视图画几何体与有几何体画三视图的互逆过程,反复练习,不断总结方法 1.三角形:由不在同一直线上的三条线段首尾顺次相接所组成的图形叫做三角形。 2.三角形的分类 3.三角形的三边关系:三角形任意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任意两边的差小于第三边。 4.高:从三角形的一个顶点向它的对边所在直线作垂线,顶点和垂足间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高。 5.中线:在三角形中,连接一个顶点和它的对边中点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中线。 6.角平分线:三角形的一个内角的平分线与这个角的对边相交,这个角的顶点和交点之间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角平分线。 7.高线、中线、角平分线的意义和做法 8.三角形的稳定性:三角形的形状是固定的,三角形的这个性质叫三角形的稳定性。 9.三角形内角和定理:三角形三个内角的和等于180° 推论1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互余; 推论2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和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和; 推论3三角形的一个外角大于任何一个和它不相邻的内角; 三角形的内角和是外角和的一半。 10.三角形的外角:三角形的一条边与另一条边延长线的夹角,叫做三角形的外角。 11.三角形外角的性质 (1)顶点是三角形的一个顶点,一边是三角形的一边,另一边是三角形的一边的延长线; (2)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与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和; (3)三角形的一个外角大于与它不相邻的任一内角; (4)三角形的外角和是360°。 12.多边形:在平面内,由一些线段首尾顺次相接组成的图形叫做多边形。 13.多边形的内角:多边形相邻两边组成的`角叫做它的内角。 14.多边形的外角:多边形的一边与它的邻边的延长线组成的角叫做多边形的外角。 15.多边形的对角线:连接多边形不相邻的两个顶点的线段,叫做多边形的对角线。 16.多边形的分类:分为凸多边形及凹多边形,凸多边形又可称为平面多边形,凹多边形又称空间多边形。多边形还可以分为正多边形和非正多边形。正多边形各边相等且各内角相等。 17.正多边形:在平面内,各个角都相等,各条边都相等的多边形叫做正多边形。 18.平面镶嵌:用一些不重叠摆放的多边形把平面的一部分完全覆盖,叫做用多边形覆盖平面。 19.公式与性质 多边形内角和公式:n边形的内角和等于(n-2)·180° 20.多边形外角和定理: (1)n边形外角和等于n·180°-(n-2)·180°=360° (2)多边形的每个内角与它相邻的外角是邻补角,所以n边形内角和加外角和等于n·180° 21.多边形对角线的条数: (1)从n边形的一个顶点出发可以引(n-3)条对角线,把多边形分词(n-2)个三角形。 (2)n边形共有n(n-3)/2条对角线。 填空题答题技巧 要求熟记的基本概念、基本事实、数据公式、原理,复习时要特别细心,注意记熟,做到临考前能准确无误、清晰回忆。 对那些起关键作用的,或最容易混淆记错的概念、符号或图形要特别注意,因为考查的往往就是它们。如区间的端点开还是闭、定义域和值域要用区间或集合表示、单调区间误写成不等式或把两个单调区间取了并集等等。 解答题答题技巧 (1)仔细审题。注意题目中的.关键词,准确理解考题要求。 (2)规范表述。分清层次,要注意计算的准确性和简约性、逻辑的条理性和连贯性。 (3)给出结论。注意分类讨论的问题,最后要归纳结论。 (4)讲求效率。合理有序的书写试卷和使用草稿纸,节省验算时间。 第一章有理数 1、大于0的数是正数。 2、有理数分类:正有理数、0、负有理数。 3、有理数分类:整数(正整数、0、负整数)、分数(正分数、负分数) 4、规定了原点,单位长度,正方向的直线称为数轴。 5、数的大小比较: ①正数大于0,0大于负数,正数大于负数。 ②两个负数比较,绝对值大的反而小。 6、只有符号不同的两个数称互为相反数。 7、若a+b=0,则a,b互为相反数 8、表示数a的点到原点的距离称为数a的绝对值 9、绝对值的三句:正数的绝对值是它本身, 负数的绝对值是它的相反数,0的绝对值是0。 10、有理数的计算:先算符号、再算数值。 11、加减: ①正+正 ②大-小 ③小-大=-(大-小) ④-☆-О=-(☆+О) 12、乘除:同号得正,异号的负 13、乘方:表示n个相同因数的乘积。 14、负数的奇次幂是负数,负数的偶次幂是正数。 15、混合运算:先乘方,再乘除,后加减,同级运算从左到右,有括号的先算括号。 16、科学计数法:用ax10n 表示一个数。(其中a是整数数位只有一位的数) 17、左边第一个非零的数字起,所有的数字都是有效数字。 【知识梳理】 1.数轴:数轴三要素:原点,正方向和单位长度;数轴上的点与实数是一一对应的。 2.相反数实数a的相反数是-a;若a与b互为相反数,则有a+b=0,反之亦然;几何意义:在数轴上,表示相反数的两个点位于原点的两侧,并且到原点的距离相等。 3.倒数:若两个数的积等于1,则这两个数互为倒数。 4.绝对值:代数意义:正数的绝对值是它本身,负数的绝对值是它的相反数,0的绝对值是0; 几何意义:一个数的绝对值,就是在数轴上表示这个数的点到原点的距离. 5.科学记数法:,其中。 6.实数大小的比较:利用法则比较大小;利用数轴比较大小。 7.在实数范围内,加、减、乘、除、乘方运算都可以进行,但开方运算不一定能行,如负数不能开偶次方。实数的运算基础是有理数运算,有理数的一切运算性质和运算律都适用于实数运算。正确的确定运算结果的符号和灵活的使用运算律是掌握好实数运算的关键。 一元一次方程知识点 知识点1:等式的概念:用等号表示相等关系的式子叫做等式. 知识点2:方程的概念: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方程,方程中一定含有未知数,而且必须是等式,二者缺一不可. 说明:代数式不含等号,方程是用等号把代数式连接而成的式子,且其中一定要含有未知数. 知识点3: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只含有一个未知数,并且未知数的次数是1的方程叫一元一次方程.任何形式的一元一次方程,经变形后,总能变成形为ax=b(a≠0,a、b为已知数)的形式,这种形式的方程叫一元一次方程的一般式.注意a≠0这个重要条件,它也是判断方程是否是一元一次方程的重要依据. 例2:如果(a+1) +45=0是一元一次方程,则a________,b________. 分析:一元一次方程需要满足的条件:未知数系数不等于0,次数为1. ∴a+1≠0,2b-1=1.∴a≠-1,b=1. 知识点4:等式的基本性质(1)等式两边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或同一个代数式,所得的结果仍是等式.即若a=b,则a±m=b±m. (2) 等式两边乘以(或除以)同一个不为0的数或代数式, 所得的结果仍是等式. 即若a=b,则am=bm.或. 此外等式还有其它性质: 若a=b,则b=a.若a=b,b=c,则a=c. 说明:等式的性质是解方程的重要依据. 例3:下列变形正确的是( ) A.如果ax=bx,那么a=b B.如果(a+1)x=a+1, 那么x=1 C.如果x=y,则x-5=5-y D.如果则 分析:利用等式的性质解题.应选D. 说明:等式两边不可能同时除以为零的数或式,这一点务必要引起同学们的高度重视. 知识点5:方程的解与解方程:使方程两边相等的未知数的值叫做方程的解,求方程解的过程叫解方程. 知识点6:关于移项:⑴移项实质是等式的基本性质1的运用. ⑵移项时,一定记住要改变所移项的符号. 知识点7:解一元一次方程的一般步骤:去分母、去括号、移项、合并同类项、将未知数的系数化为1.具体解题时,有些步骤可能用不上,有些步骤可以颠倒顺序,有些步骤可以合写,以简化运算,要根据方程的特点灵活运用. 例4:解方程 . 分析:灵活运用一元一次方程的步骤解答本题. 解答:去分母,得9x-6=2x,移项,得9x-2x=6,合并同类项,得7x=6,系数化为1,得x=. 说明:去分母时,易漏乘方程左、右两边代数式中的某些项,如本题易错解为:去分母得9x-1=2x,漏乘了常数项. 知识点8:方程的检验 检验某数是否为原方程的解,应将该数分别代入原方程左边和右边,看两边的值是否相等. 注意:应代入原方程的左、右两边分别计算,不能代入变形后的方程的左边和右边. 三、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 一元一次方程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是很多同学在学习一元一次方程过程中遇到的一个棘手问题.下面是对一元一次方程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的一个专题介绍,希望能为同学们的学习提供帮助. 一、行程问题 行程问题的基本关系:路程=速度×时间, 速度=,时间=. 1.相遇问题:速度和×相遇时间=路程和 例1甲、乙二人分别从A、B两地相向而行,甲的速度是200米/分钟,乙的速度是300米/分钟,已知A、B两地相距1000米,问甲、乙二人经过多长时间能相遇? 解:设甲、乙二人t分钟后能相遇,则 (200+300)× t =1000, t=2. 答:甲、乙二人2钟后能相遇. 2.追赶问题:速度差×追赶时间=追赶距离 例2甲、乙二人分别从A、B两地同向而行,甲的速度是200米/分钟,乙的速度是300米/分钟,已知A、B两地相距1000米,问几分钟后乙能追上甲? 解:设t分钟后,乙能追上甲,则 (300-200)t=1000, t=10. 答:10分钟后乙能追上甲. 3. 航行问题:顺水速度=静水速度+水流速度,逆水速度=静水速度-水流速度. 例3甲乘小船从A地顺流到B地用了3小时,已知A、B两地相距90千米.水流速度是20千米/小时,求小船在静水中的速度. 解:设小船在静水中的速度为v,则有 (v+20)×3=90, v=10(千米/小时). 答:小船在静水中的速度是10千米/小时. 二、工程问题 工程问题的基本关系:①工作量=工作效率×工作时间,工作效率=,工作时间=;②常把工作量看作单位1. 例4已知甲、乙二人合作一项工程,甲25天独立完成,乙20天独立完成,甲、乙二人合作5天后,甲另有事,乙再单独做几天才能完成? 解:设甲再单独做x天才能完成,有 (+)×5+=1, x=11. 答:乙再单独做11天才能完成. 三、环行问题 环行问题的基本关系:同时同地同向而行,第一次相遇:快者路程-慢者路程=环行周长.同时同地背向而行,第一次相遇:甲路程+乙路程=环形周长. 例5王丛和张兰绕环行跑道行走,跑道长400米,王丛的速度是200米/分钟,张兰的速度是300米/分钟,二人如从同地同时同向而行,经过几分钟二人相遇? 解:设经过t分钟二人相遇,则 (300-200)t=400, t=4. 答:经过4分钟二人相遇. 四、数字问题 数字问题的基本关系:数字和数是不同的,同一个数字在不同数位上,表示的数值不同. 例6一个两位数,个位数字比十位数字小1,这个两位数的`个位十位互换后,它们的和是33,求这个两位数. 解:设原两位数的个位数字是x,则十位数字为x+1,根据题意,得 [10(x-1)+x]+[10x+(x+1)]=33, x=1,则x+1=2. ∴这个数是21. 答:这个两位数是21. 五、利润问题 利润问题的基本关系:①获利=售价-进价②打几折就是原价的十分之几 例7某商场按定价销售某种电器时,每台获利48元,按定价的9折销售该电器6台与将定价降低30元销售该电器9台所获得的利润相等,该电器每台进价、定价各是多少元? 解:设该电器每台的进价为x元,则定价为(48+x)元,根据题意,得 6[0.9(48+x)-x]=9[(48+x)-30-x] , x=162. 48+x=48+162=210. 答:该电器每台进价、定价各分别是162元、210元. 六、浓度问题 浓度问题的基本关系:溶液浓度=,溶液质量=溶质质量+溶剂质量,溶质质量=溶液质量×溶液浓度 例8用“84”消毒液配制药液对白色衣物进行消毒,要求按1∶200的比例进行稀释.现要配制此种药液4020克,则需要“84”消毒液多少克? 解:设需要“84”消毒液x克,根据题意得 =, x=20. 答:需要“84”消毒液20克. 七、等积变形问题 例1用直径为90mm的圆柱形玻璃杯(已装满水,且水足够多)向一个内底面积为131×131mm2,内高为81mm的长方体铁盒倒水,当铁盒装满水时,玻璃杯中水的高度下降了多少?(结果保留π) 第9 / 11页 分析:玻璃杯里倒掉的水的体积和长方体铁盒里所装的水的体积相等,所以等量关系为: 玻璃杯里倒掉的水的体积=长方体铁盒的容积. 解:设玻璃杯中水的高度下降了xmm,根据题意,得 经检验,它符合题意. 八、利息问题 例2储户到银行存款,一段时间后,银行要向储户支付存款利息,同时银行还将代扣由储户向国家缴纳的利息税,税率为利息的20%. (1)将8500元钱以一年期的定期储蓄存入银行,年利率为2.2%,到期支取时可得到利息________元.扣除利息税后实得________元. (2)小明的父亲将一笔资金按一年期的定期储蓄存入银行,年利率为2.2%,到期支取时,扣除所得税后得本金和利息共计71232元,问这笔资金是多少元? (3)王红的爸爸把一笔钱按三年期的定期储蓄存入银行,假设年利率为3%,到期支取时扣除所得税后实得利息为432元,问王红的爸爸存入银行的本金是多少? 分析:利息=本金×利率×期数,存几年,期数就是几,另外,还要注意,实得利息=利息-利息税. 解:(1)利息=本金×利率×期数=8500×2.2%×1=187元. 实得利息 =利息×(1-20%)=187×0.8=149.6元. (2)设这笔资金为x元,依题意,有x(1+2.2%×0.8)=71232. 解方程,得x=70000. 经检验,符合题意. 答:这笔资金为70000元. (3)设这笔资金为x元,依题意,得x×3×3%×(1-20%)=432. 解方程,得x=6000. 经检验,符合题意. 答:这笔资金为6000元. 一、知识梳理 知识点1:正、负数的概念:我们把像3、2、+0.5、0.03%这样的数叫做正数,它们都是比0大的数;像-3、-2、-0.5、-0.03%这样数叫做负数。它们都是比0小的数。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我们可以用正数与负数表示具有相反意义的量。 知识点2:有理数的概念和分类:整数和分数统称有理数。有理数的分类主要有两种: 注:有限小数和无限循环小数都可看作分数。 知识点3:数轴的概念:像下面这样规定了原点、正方向和单位长度的直线叫做数轴。 知识点4:绝对值的概念: (1)几何意义:数轴上表示a的点与原点的距离叫做数a的绝对值,记作|a|; (2)代数意义:一个正数的绝对值是它的本身;一个负数的绝对值是它的相反数;零的绝对值是零。 注:任何一个数的'绝对值均大于或等于0(即非负数). 知识点5:相反数的概念: (1)几何意义:在数轴上分别位于原点的两旁,到原点的距离相等的两个点所表示的数,叫做互为相反数; (2)代数意义:符号不同但绝对值相等的两个数叫做互为相反数。0的相反数是0。 知识点6:有理数大小的比较: 有理数大小比较的基本法则:正数都大于零,负数都小于零,正数大于负数。 数轴上有理数大小的比较:在数轴上表示的两个数,右边的数总比左边的大。 用绝对值进行有理数大小的比较:两个正数,绝对值大的正数大;两个负数,绝对值大的负数反而小。 知识点7:有理数加法法则: (1)同号两数相加,取相同的符号,并把绝对值相加; (2)异号两数相加,绝对值相等时,和为0;绝对值不等时,取绝对值较大的加数的符号,并用较大的绝对值减去较小的绝对值; (3)一个数与0相加,仍得这个数. 知识点8:有理数加法运算律: 加法交换律:两个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 加法结合律:三个数相加,先把前两个数相加,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和不变。 知识点9:有理数减法法则:减去一个数,等于加上这个数的相反数。 知识点10:有理数加减混合运算:根据有理数减法的法则,一切加法和减法的运算,都可以统一成加法运算,然后省略括号和加号,并运用加法法则、加法运算律进行计算。 尽快地掌握科学知识,迅速提高学习能力,由编辑老师为您提供的初一年级新学期数学知识点,希望给您带来启发! 一、目标与要求 1.通过处理实际问题,让学生体验从算术方法到代数方法是一种进步; 2.初步学会如何寻找问题中的相等关系,列出方程,了解方程的概念; 3.培养学生获取信息,分析问题,处理问题的能力。 二、重点 从实际问题中寻找相等关系; 建立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思想方法,学会合并同类项,会解ax+bx=c类型的一元一次方程。 三、难点 从实际问题中寻找相等关系; 分析实际问题中的已经量和未知量,找出相等关系,列出方程,使学生逐步建立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思想方法。 四、知识点、概念总结 1.一元一次方程:只含有一个未知数,并且未知数的`次数是1,并且含未知数项的系数不是零的整式方程是一元一次方程。 2.一元一次方程的标准形式:ax+b=0(x是未知数,a、b是已知数,且a0)。 3.条件:一元一次方程必须同时满足4个条件: (1)它是等式; (2)分母中不含有未知数; (3)未知数最高次项为1; (4)含未知数的项的系数不为0. 4.等式的性质: 等式的性质一:等式两边同时加一个数或减去同一个数或同一个整式,等式仍然成立。 等式的性质二:等式两边同时扩大或缩小相同的倍数(0除外),等式仍然成立。 等式的性质三:等式两边同时乘方(或开方),等式仍然成立。 解方程都是依据等式的这三个性质等式的性质一:等式两边同时加一个数或减同一个数,等式仍然成立。 5.合并同类项 (1)依据:乘法分配律 (2)把未知数相同且其次数也相同的相合并成一项;常数计算后合并成一项 (3)合并时次数不变,只是系数相加减。 6.移项 (1)含有未知数的项变号后都移到方程左边,把不含未知数的项移到右边。 (2)依据:等式的性质 (3)把方程一边某项移到另一边时,一定要变号。 7.一元一次方程解法的一般步骤: 使方程左右两边相等的未知数的值叫做方程的解。 一般解法: (1)去分母:在方程两边都乘以各分母的最小公倍数; (2)去括号:先去小括号,再去中括号,最后去大括号;(记住如括号外有减号的话一定要变号) (3)移项:把含有未知数的项都移到方程的一边,其他项都移到方程的另一边;移项要变号 (4)合并同类项:把方程化成ax=b(a0)的形式; (5)系数化成1:在方程两边都除以未知数的系数a,得到方程的解x=b/a. 8.同解方程 如果两个方程的解相同,那么这两个方程叫做同解方程。 9.方程的同解原理: (1)方程的两边都加或减同一个数或同一个等式所得的方程与原方程是同解方程。 (2)方程的两边同乘或同除同一个不为0的数所得的方程与原方程是同解方程。 由编辑老师为您提供的初一年级新学期数学知识点,希望给您带来启发! 初一数学下册期末考试知识点总结一(苏教版) 第七章 平面图形的认识(二) 1 第八章 幂的运算 2 第九章 整式的乘法与因式分解 3 第十章 二元一次方程组 4 第十一章 一元一次不等式 4 第十二章 证明 9 第七章 平面图形的认识(二) 一、知识点: 1、“三线八角” ① 如何由线找角:一看线,二看型。 同位角是“F”型; 内错角是“Z”型; 同旁内角是“U”型。 ② 如何由角找线:组成角的三条线中的公共直线就是截线。 2、平行公理: 如果两条直线都和第三条直线平行,那么这两条直线也平行。 简述:平行于同一条直线的两条直线平行。 补充定理: 如果两条直线都和第三条直线垂直,那么这两条直线也平行。 简述:垂直于同一条直线的两条直线平行。 3、平行线的判定和性质: 判定定理 性质定理 条件 结论 条件 结论 同位角相等 两直线平行 两直线平行 同位角相等 内错角相等 两直线平行 两直线平行 内错角相等 同旁内角互补 两直线平行 两直线平行 同旁内角互补 4、图形平移的性质: 图形经过平移,连接各组对应点所得的线段互相平行(或在同一直线上)并且相等。 5、三角形三边之间的关系: 三角形的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 三角形的任意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 若三角形的三边分别为a、b、c, 则 6、三角形中的主要线段: 三角形的高、角平分线、中线。 注意:①三角形的高、角平分线、中线都是线段。 ②高、角平分线、中线的应用。 7、三角形的内角和: 三角形的'3个内角的和等于180°; 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互余; 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与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 三角形的一个外角大于与它不相邻的任意一个内角。 8、多边形的内角和: n边形的内角和等于(n-2)180°; 任意多边形的外角和等于360°。 第八章 幂的运算 幂(p5 有理数: (1)凡能写成形式的数,都是有理数,整数和分数统称有理数. 注意:0即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a不一定是负数,+a也不一定是正数;不是有理数; (2)有理数的分类:①② (3)注意:有理数中,1、0、-1是三个特殊的数,它们有自己的特性;这三个数把数轴上的数分成四个区域,这四个区域的'数也有自己的特性; (4)自然数0和正整数;a>0a是正数;a<0a是负数; a≥0a是正数或0a是非负数;a≤0a是负数或0a是非正数. 【初一数学知识点总结】相关文章: 数学初一知识点总结02-22 数学初一知识点总结07-01 数学初一知识点总结15篇02-22 数学初一知识点总结(20篇)04-23 数学初一知识点总结(精选15篇)02-22 初一数学下册知识点总结03-15 人教版初一数学知识点总结07-11 数学的知识点总结02-16 数学的知识点总结05-11 初一知识点总结03-15北师大版初一数学知识点总结8
北师大版初一数学知识点总结9
北师大版初一数学知识点总结10
北师大版初一数学知识点总结11
北师大版初一数学知识点总结12
北师大版初一数学知识点总结13
北师大版初一数学知识点总结14
北师大版初一数学知识点总结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