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总结
总结是事后对某一阶段的学习或工作情况作加以回顾检查并分析评价的书面材料,它能使我们及时找出错误并改正,让我们好好写一份总结吧。总结你想好怎么写了吗?以下是小编整理的乡村振兴总结,欢迎阅读与收藏。
乡村振兴总结1
一、政策保障,惠农助农
加强农业政策的引导、示范与保障作用。时刻秉持农民利益为优先的原则,完善农业政策。建议如下:第一,紧跟时代步伐,加快政策实施进度,研究农村集体经济改革和“三变”等,进一步解放生产力;第二,根据不同农作物以及核算标准,分类分层制定政策措施。第三,更加注重科技兴农政策、农作物期货保险政策等新政策的研究与实施。
二、生态宜居,绿色崛起
“生态宜居”应从四点着手。一是强化乡村环境治理,从垃圾、污水治理,到畜禽粪便、农业废弃物的回收,都要精心细致。二是加强乡村设施改造,不仅要完善乡村饮水、道路、通信、文体等公共设施,更要妥当保护和维护乡村传统建筑。三是做好乡村的“五化一色”工程,即绿化、美化、净化、硬化、亮化“五化”和打造乡村特色。四是确保公共安全,做到治安良好、民族融洽、社区亲和,并能有效抵御自然灾害。最终将生态优势转变为经济优势。
三、科学治理,激发活力
构建创新型乡村基层治理新模式,把返乡青年、致富能人、“新农人”、大学生村官等人才纳入治理体系中,广泛听取各方意见,形成辐射效应,激发乡村建设各主体的'积极性与创造活力,创新发展思维方式,有效整合生产要素、争取稀缺要素、流转闲置要素,达到效益的最大化,以此带动广大农民发展致富。
乡村振兴总结2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今后我国乡村发展指明了方向和道路,是农民共享国家发展成果的重要体现,是党对“三农”问题的重视和关心,体现了党坚持为人民服务,坚持群众路线。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为我们指明了新时代乡村发展的方向和目标。当前,农牧民仍然是牧区的主体人群,而乡村又是我们发展中最大的短板、难点和差距所在,基础设施滞后、生产生活条件差、公共服务和社会治理水平低等问题仍然非常突出。我们要全面准确把握十九大报告提出的“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因地制宜做好振兴乡村的`各项工作。
一是实现现代农业产业化。目前,我国农业发展方式仍比较粗放,传统农业基本还是靠天吃饭。要改变这种现状,就必须发展现代农业产业,走现代农业产业化之路。一方面,要改变传统的小农经济生产模式,实现农业生产过程的机械化,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另一方面,还要把先进的科学技术广泛应用于农业,不断完善农业的基础科研、应用科研及推广体系,不断提高科技对增产的贡献率,从而提高农业产品产量、质量,降低生产成本,实现生产技术科学化。
二是聚焦精准扶贫,加快提高农牧民收入水平。目前,扶贫工作在资金投入和政策支持下取得了长足进展,对多数贫困村和贫困户来说,实现退出问题不大,下一步主要是党委和政府要发挥好教育、宣传、引导、组织、带领、支持群众的作用,让贫困群众实现稳定脱贫。提高农民自主脱贫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坚持“扶贫先扶志”理念,提振贫困群众精气神,加强政策宣传,搞好解惑释疑,通过参观成功典型等形式,帮助他们更新观念、开阔视野,树立信心。改进帮扶方法,探索在产业扶贫上尽量让贫困户分担点成本的做法,通过有效参与和投入,提高贫困户发展的积极性和责任心。完善政策设计,在政策支持上适当引入竞争性机制,通过“早干多支持,晚干少支持”的政策安排,激励贫困群众不等不靠,积极主动地干起来。
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必须要振兴乡村,使农业强大、农村美丽、农民富裕。这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环节,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客观要求,也是新时代下回应农民对美好生活的需求。
乡村振兴总结3
乡村振兴战略侧重于从顶层设计角度为农村发展指明方向,意在促进农村经济、文化、社会、生态的全面发展和整体提升。脱贫攻坚从致贫的因素出发,针对不同情况采取不同扶贫措施,帮助每个贫困户脱贫,侧重于微观政策。作为各级干部,需要在实际工作中研究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问题,重点唱好“三部曲”。
唱好“政策转型曲”。围绕精准扶贫,各级都制定了一系列到村到户的扶持政策,对保障农村贫困人口的`生活和生产起到了重要作用。乡村振兴阶段,各级干部应在此基础上扩大扶贫范围,实现扶贫资金逐步向非贫困户开放,激发农村贫困人口的内生动力;完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健全精准扶贫政策的民主监督制度和考核制度,实现其与乡村振兴的有机结合;坚持乡村振兴建设总目标与乡村自身的特色结合,制定差别化的扶持政策。
唱好“城乡融合曲”。城大乡小的格局凸显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工作中城乡何以融、如何融的双面性。各级干部在此项工作中要做到空间规划有序,以距离城镇中心和实住人口为参考,将乡村进行特大乡村、大乡村、中等乡村、小乡村分类,采取城乡融合归类,实施壮大、合并、融入的指导策略,做到城乡机理有别,对于承载独特地域文化的建筑及其它样式给予保护,避免在拆建中导致文化流失。
唱好“技术互补曲”。乡村振兴战略与脱贫攻坚政策的有效衔接需要技术上的相互补充,各级干部应将乡村振兴与精准扶贫的技术发展纳入农业信息化发展计划,形成纵向相连、横向相通的技术体系。乡村振兴方面,要加快乡村地区的网络建设,引进信息技术人才,通过大数据分析农业发展市场需求,促进农村电子商务发展,并鼓励互联网企业建立产销衔接的农业服务平台。脱贫攻坚方面,通过建档立卡和扶贫开发信息化建设,推进信息进村入户,完善精准扶贫数据库,为建档立卡户精准退出提供数据支持和技术保障。
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是一个大课题,各级干部要以产业发展为推动,以教育和医疗为保障,以环境改善和乡村治理为基础,打造解决相对贫困的长效机制。围绕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大力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带动农民增收致富,确保全面小康路上一个也不掉队。
乡村振兴总结4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大历史任务,是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总抓手。我们响应学校号召,积极参与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利用专业所学知识,在实践中得到更好的锻炼,培养实际操作能力与团队合作能力。将自己所学知识运用在实践中,在实践中巩固自己的知识,调节理论与实践之间的关系,培养实际工作能力和分析能力,以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因此我们选择在暑假空闲时间,对自己家乡周边的乡村进行实地调研与分析。
因为疫情的原因,今年的社会实践与以往的都不相同,组队是在线上,讨论也在线上,除了实地调研,其他的工作都在线上完成,虽然实践队员不能面对面的交流,但是依旧出色的完成了每个人的工作。在实践活动开始前,我们先进行了相关资料的查询,然后共同完成了问卷的制作,并在网上发布。接着实践队员每天根据自身情况进行实践调研,并完成记录和实践报告新闻稿。在实践过程中,每位队员都会遇到大小不一的情况,但是都被一一化解,在实践过程中锻炼了自己,也成长了不少。为使更多的村民能够了解到国家颁布的乡村振兴战略,队员走街串巷不断地在村民中间宣传国家战略,帮助村民更好地了解国家政策。在实践活动的最后,队员自发在村庄中打扫公共设施,为美丽乡村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经历了此次的社会实践调研,以及走访调查,实践队员更加深入了解到了农村的'基础设施建设,而且这次的实践活动是实践队员了解社会、开阔视野的重要途径,我们大学生也可以用自身的实践行动去关心社会、了解社会、融入社会,为乡村的振兴奉献自己的一份心,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乡村振兴总结5
乡村振兴,是关乎中国广大农村群众的切身利益,是国家在全面实现小康社会下的一项伟大工程,在党中央的高度重视和积极引导下,正逐步成为现实,一步一步的向着目标迈进。
振兴乡村,聚焦三农,需要解决面对的问题很多,这时候就要严格按照党中央的决策部署,从上抓起,严格落实《乡村振新战略规划(20xx-2022)年》的行动纲领。实施乡村振新战略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重要基础;是建设美丽中国的关键举措;是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有效途径;是健全现代化社会治理格局的固本之策;是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必然选择。
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当前,最突出的发展不平衡,是城乡发展不平衡;最显著的发展不充分,是农村发展不充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时代的呼唤,是解决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的需要。解决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应认识到,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在农村,最广泛最深厚的.基础在农村,最大的潜力和后劲也在农村。在实现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的进程中同步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这样的小康社会和社会主义现代化才能经得起历史和人民的检验。
乡村振兴要想取得突破性进展,遵循国家策略,提高农村的经济收入是十分关键的,要想让农民提高收入,一方面是加强农业的帮扶和现代化农业作业的发展,让乡村的土特产有销路,打开市场。另一方面是可以积极发展乡村旅游,带动经济收入。在发展的同时,同样要贯彻国家的政策要求,强化环境保护意识,可持续发展。
乡村振兴总结6
(一)做好控辍保学工作。
1、实行局机关班子成员、股室负责人包乡(镇)、中心校包片、校长包村、教师包组的网格化分包责任制,明确分工,压实控辍保学责任。组织学校领导、教师深入到村发动学生回校、动员未回校学生返校就读,并做好会议、动员、家访等相关记录。落实流失学生登记管理制度,只要发现有学生辍学,就有学校领导、教师负责采取措施动员返校。确保所有学生能按时入学,提高在校生巩固率。
2、对于重度残障儿童少年开展“送教上门”工作,专门建立学生档案。本年度开展送教上门共※人次,每生每次不少于三十分钟。送教内容:一是学业知识,二是康复训练,三是送温暖服务等。
(二)义务教育薄弱环节改善与能力提升。
继续实施义务教育薄弱环节改善与能力提升计划。20xx年改扩建义务教育学校※所;改扩建公办幼儿园※所(城区※所,乡镇※所);改扩建农村教师周转宿舍※套,新学年已全部投入使用。
(三)各学段资助政策。
实施全面覆盖建档立卡脱贫家庭学生保障和资助政策,确保不让一个建档立卡脱贫家庭学生失学。
1、学前教育。20xx年春季学期,我县共有※名建档立卡脱贫家庭儿童享受学前教育资助,发放总金额※万元,其中保教费※万元,生活补助费※万元;
2、义务教育。20xx年春季学期,我县义务教育阶段共有※人享受生活补助(含建档立卡脱贫家庭学生),补助金额※万元;
3、学生营养改善计划落实。20xx年春季学期,为※名建档立卡家庭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在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就读,已经享受免费营养餐的学生除外)发放营养改善计划补助金额※万元;
4、普通高中教育。20xx年春季学期,免除了※名建档立卡、农村低保、特困救助对象等家庭学生普通高中的学费和住宿费,总金额※万元;对※名经济困难家庭学生,按照每生每年※元的'标准发放国家助学金,总金额※万元。
5、按照省定标准,20xx年春季学期,中职学生免学费※人,总金额※万元;享受中职助学金※人,总金额※万元。
6、及时审核发放生源地助学贷款。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今年7月15日开始办理,截至※月※日,20xx年度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工作圆满收官,共签订生源地贷款合同※份,签约贷款金额约※万元。
乡村振兴总结7
20xx年县交通运输局着力提升农村交通高质量发展水平,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现将今年来的情况总结如下:
一、主要工作
(一)推进农村公路建设,夯实乡村振兴交通基础。今年投资8061.2万元完成农村公路提质改造工程19个69.861公里;投资1684万元实施完成20个农村公路村道安全防护工程66.038公里;投资1749万元实施17座农村公路危桥加固改造工程。
(二)健全农村公路管理机制,筑牢农村公路制度保障。一是研究出台《歙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歙县深化农村路管理养护体制改革实施方案的通知》,进一步建立健全农村公路管理养护机制,提升农村公路管护水平。二是持续深入推进路长制督导考评,压实乡镇路长制管理主体责任,全面提升农村公路管护水平。三是加强乡村道路专管员培训,明确要求,做好农村公路巡查工作,发现问题及时反馈和处理,确保公路安全、畅通。
(三)提升农村公路安全管护水平,保障农民群众出行安全。今年投资1806万元实施农村公路养护工程11个83.16公里。推进农村公路路域环境综合整治,实现农村公路畅安舒美目标,提升人民群众满意度和幸福感。
(四)完善运输服务网络,畅通农村地区客货运。采用建制村通公交、通日班车、周班车、网络预约响应式客车的方式大力巩固建制村通客车成果,进一步完善建制村通客车运营补贴机制和考核办法,加大建制村通客车相关政策的宣传,夯实建制村通客车工作基础,确保建制村通客车开的通、留得住、有效益。目前,全县建制村通客车率达100%。
(五)调整帮扶干部,大力支持定点帮扶工作。选派3名基层经验丰富的干部,分别驻杞梓里镇五春村、长陔乡韶坑村开展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参与做好村委换届选举、乡村振兴产业发展等。及时调整脱贫户帮扶人,落实“四个不摘”政策,巩固脱贫成果。
二、亮点特色
结合“交通+”融合发展的思路,以项目为抓手,推动农村交通与景区景点、特色旅游等融合发展,增强农村交通服务供给。一是提升农村路网支撑产业和旅游发展的能力。国庆前夕,交通部门全力推进街口大桥和徽州天路建设进度,改善徽州天路路域环境,出新农村公路标线、完善道路指示牌和标志牌,为全域旅游发挥积极作用,为徽州天路开路节的`成功举办贡献交通力量。二是破解出行瓶颈、全面提升交通运输服务质量。以“我为群众办实事”为契机,深入调查,制定方案,积极推进有条件的农村客运班线公交化改造,建立完善的班线退出补偿、成本核定、票制票价等方面政策体系,为群众提供高质量的公共出行服务。今年来,开通了屯溪至石门、屯溪至王村的公交线路。按照“先易后难、成熟一条、开通一条”的原则,完成了上丰、许村、坑口、岩源、前村、大脉坞等6条农村客运班线公交化改造工作。正在推进歙县至黄村公交线路前期改造工作。
乡村振兴总结8
今年以来,x镇坚持把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摆在更加突出位置,严格落实“四个不摘”要求,扎实推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现将工作落实情况简要总结如下:
一、20xx年以来工作开展情况
1.抓好责任落实。出台《20xx年度x镇乡村振兴战略实绩考核细则》,在20xx年对全镇行政村(社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季度考核,进一步提升全镇乡村振兴工作的规范化制度化,牢牢守住不发生规模性反贫底线。从抓过硬的业务能力入手,先后组织各类培训x余场,学习乡村振兴相关政策,掌握群众关注的医疗、保险、等惠民政策,牢固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宗旨意识。设置网格x个,配备网格员x人,包保全镇农户进行动态监测走访。
2.抓实集中排查。出台《x镇20xx年防返贫监测帮扶集中排查工作方案》,在全镇范围内开展集中排查,累计排查x万余户,发现问题x户,已全部完成整改。新识别监测对象x户x人,共回退整户无劳动力兜底户x户。
3.抓实问题整改。出台《x镇20xx年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考核评估反馈问题整改工作方案》,全面梳理排查在乡村振兴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共认领问题x个,制定整改措施x条,坚持把各类问题结合起来,由点到面、点面结合,一体部署、一体推进。
4.抓实产业帮扶。20xx年以来,我镇谋划乡村振兴项目x个,共x万元;清理回收扶贫工厂入股资金x万元;为x余户群众联系农商行办理了小额信贷;为全镇x户脱贫户(含监测对象)全覆盖办理实施了“防贫保”保险。
5.抓实示范引领。全面落实乡村振兴为农民而兴,乡村建设为农民而建总要求,xx行政村xx中心村列入20xx年度美丽乡村省级中心村建设名单。xx社区x村列入美丽乡村市县自主建设名单。
6.抓实稳岗就业。持续做好脱贫人口和监测人口的就业工作,我镇今年以来务工就业x人,比去年增加x人,增长率x%,有力稳定了脱贫成果。公益岗开发管理方面,我镇新开发x个防溺水公益岗,一方面促进我镇脱贫人口务工就业,另一方面有利于夏季防溺水促安全的问题。
7.抓实双包工作。整合梳理帮扶力量,全镇帮扶人x名,包保脱贫户x户,镇村及时发出提示提醒,督促帮扶联系人加强走访联系,对未消除风险的监测对象每月至少开展x次入户走访,其他帮扶对象每季度至少入户走访或通过电话、微信等方式联系x次,力所能及地提供帮助和解决实际困难。
二、20xx年下半年工作开展
下一步,我镇将抓牢防止返贫监测和帮扶两个环节,抓住产业就业两个关键,抓实村集体经济和项目资产管理两个基础,持续巩固脱贫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稳步有序推进乡村建设和乡村治理,推进乡村振兴工作再上新台阶。
1.持续加强监测帮扶,守好防止返贫致贫底线工作。聚焦易返贫致贫人口和核心指标,持续加强网格化管理,坚持常态化监测,落实“一户一、一人一措施”,扎实有序推进项目资金、产业就业、小额信贷等重点工作落实,坚决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
2.持续推进有效衔接,抓好乡村振兴各项重点工作。切实发挥乡村振兴工作站和乡村振兴专干中坚作用,推进政策衔接、工作衔接、机制衔接,构建上下贯通的'工作体系,确保各项工作有力有序有效推进落实。
3.持续精准规划谋划,推进好规划项目落实工作。摸清核准镇村实情,完善乡村振兴战略规划,编制好衔接规划,因村制宜编制村庄建设规划,继续完善镇级项目库建设,扎实有序推进规划项目落实工作。
4.持续加强培训指导,做好干部队伍培养工作。定期开展培训交流会议,着力推动乡村振兴系统干部思想大解放、观念大转变。拓宽视野,提升工作能力和水平,培养打造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工作队伍。
乡村振兴总结9
肩负着县委县政府的期望,带着寻师问道、推动乡村建设的强烈愿望,我于X日至X日在浙江大学参加了X县“乡村振兴”专题研讨班。在短短的几天学习时间里,我与全县来自各岗位的X名科级领导干部一道,在百年名校浙大的求是创新课堂里向名师问道,赴X个示范村求教,并在热烈的小组研讨中交流思想、分析问题,探讨着推动X乡村振兴工作的思路举措。
一、主要收获及感受。
一是深化对思想理解和认识。不管是在课堂上专家授课不断反复强调的“浙江乡村建设的今天就是中国其他地区乡村建设的明天”,还是特色乡村建设现场教学中的实践案例,都让我实现了视觉上的冲击和思想上碰撞。
让我深刻认识到,作为美丽乡村的首创地,浙工作期间推动的“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开启了浙江美丽乡村建设的新篇章。通过系统规划设计、持续建设整治,浙江全省农村生态环境大大提升,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乡村旅游蓬勃发展,走出了一条“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可持续发展之路。通过培训,理论实质有了更加直观、深刻、真切的认识,进一步强化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的自觉性主动性。
二是深化对乡村振兴建设的理解和认识。在浙江短短几天里,我们所听到的、所看到的`每一个特色村镇,其产业都体现“特而强”,乡村垃圾实现分类处理,村庄前后无一不是山青水绿,村干部能力强、群众热情诚信、乡风文明,X年浙江农民人均纯收入达X多元,基本达到了十九大提出的“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村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要求。所见所闻所思,让我深刻体会到,乡村振兴已成为国家战略,中央和自治区、市、县委高度重视,能有幸从事这项工作,是我们每一名直接参与这项工作的县、乡干部的幸运。“绿水逶迤去,青山相向开。”相较于浙江乡村的自然条件、资源禀赋、产业基础,素有X之称的X同样独具特色,同样充满魅力,完全具备加快推进实施乡村振兴的条件。通过此次学习,我们要扑下身子学习浙江精神,借鉴浙江经验,切实发挥自身优势,努力打造乡村振兴的X样板。
二、四点启示。
一要高度重视生态提升。农村美不美,关键看治水;
发展快不快,关键看生态。结合实际,在工作中,我们要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统筹环保、经济、社会三者关系,为乡村振兴提供有力生态环境保障。下老乡有丰富的龙滩库区水面、独特的花衣壮文化及两省三市交界的区位优势等资源,在下步的乡村振兴工作中,我们将以浙江经验指导实践,把农村的垃圾、污水、粪便集中高效处理、绿化作为乡村振兴的重点环节抓实抓好。
农村污水能接入污水处理管网的,尽可能接入污水处理管网进行处理;
不能接入的,通过建设小型污水处理设施进行处理。对刚刚清理完毕的龙滩库区水面,严格按照规划并以集体经济投入为主发展养殖业。村庄绿化的目标是村在林中,同时还要注意小巷、庭院内外的绿化美化。起步阶段,可以通过美丽庭院、美丽街巷建设,从细节入手,突出花衣壮特色,追求个性,彰显魅力,打造以生态文明为特色的美丽乡村。
二要解放思想凝聚共识。思想是行动的先导。首先没有思想的大解放,就没有乡村的全面振兴;
在浙大的X节集中授课中,X位专家、教授课堂中无一不提到浙大的创新、浙商的解放思想理念及浙江人的务实吃苦精神。浙江各级党委、政府及广大群众从X年代开始进行乡村治理,在三十多年的建设过程中,都以“法无禁止即可为”的思想发展民营经济和乡村建设,在发展过程中发现问题后,法律法规及政策出台禁止后才停止不干。从而才有今天的温州经济、义务国际小商品市场及中国乡村建设样板。
深刻反思,我们在开展多项工作特别是重大工作时,时常出现各部门、各级干部都是一定要找到法律法规及文件政策依据后才去落实、实施,如果没有找到明确的依据宁可不去落实,秉承少做少错不做不错的不作为路线,从而导致好多机遇在大家寻找依据的过程中已悄然逝去。其次没有农民的广泛参与,就没有乡村振兴的持续健康发展。实事求是的讲,调动广大农民的积极性,引导他们广泛参与到各项工中来,事关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成败。为此,我们要抓住农村社区的三大关键群体——党员干部、妇女和青少年,广泛深入地开展宣传发动工作,激发起他们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在全社会营造乡村振兴利大家、搞好振兴靠大家的浓厚氛围。
三、要有“敢闯创”的创新精神。
此次浙江之行,耳濡目染,浙江的民营企业家的“敢闯创”和基层干部敢想敢干、敢闯敢闯精神无处不体现,就是这样的“敢闯创”、务实的浙江精神,才是浙江经济发荣发展的动力和源泉。为此,在下步的乡村振兴工作上,我们将在组织振兴上重点突破。在党委班子层面:我们将全力抓好自身建设,在民生工程、乡村治理等方面大胆作为,党风带政风,形成“善创新、敢担当、勇作为”的干事环境;
进一步发挥党内民主、“三重一大”重大问题集体决策,集思广益、群策群力,形成“团结实干、奋发有为”的工作环境。在村级班子层面:选优支部书记这个关键人,配强村“两委”班子这个关键事,明年是村“两委”换届年,我们将注重品德第一,素质唯先,将一些思想先进、能力强的年轻人充实到村班子队伍中。加强对村“两委”的管理,推进“两诺两评”管理制度,将工作细化、量化,实现可比较、可评价,提高村“两委”干部执行力等。
四、要突出抓好产业支撑。
乡村振兴,富民强居是表现,产业支撑是关键。我县的农村多处于石漠化地带,生态脆弱,工业强居不能奢望。为此,建议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思想为指引,利用开展美丽乡村建设的机遇,因地制宜发展休闲观光农业、乡村旅游等新型业态,激发乡村振兴的内涵式增长潜力,以美丽乡村建设带动美丽经济发展,实现村美民富集体强,风正家和万事兴,让广大农村在乡村振兴中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乡村振兴总结10
根据中央、省、市精神和县委、县政府《关于印发<平江县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三年行动方案><平江县实施乡村振兴战略20xx年度工作计划>的通知》(平发〔20xx〕8号)文件要求,立足我镇实际,按照“党建主业、脱贫主线、振兴主题、项目主导、村级主体、党委主抓”的工作思路,全面贯彻落实乡村振兴战略,全力助推“最美梅仙”建设,特制定本工作计划。
一、工作目标
以党的十九大精神为指引,认真贯彻市委“一三五”发展思路,深入贯彻县委“344”总体思路,以“六主”思路为总览,以“四大会战”为抓手,以产业升级、村容整治、乡风淳化、治理提质、民生保障为重点,狠抓生态立镇、产业强镇、旅游兴镇和改革活镇四项重点工作,着力打造“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乡村示范点,让梅仙镇的群众生活更加富裕,生态环境更加美好,社会建设更加和谐。
二、具体要求
1.产业发展目标:注重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努力夯实民生基础,3年内完成一路,昌盛大道;一管,集镇治丧中心建设;两院,中心幼儿园区、集镇卫生院,以及五保老年之家的建设;强力推进重点项目,高标准推进蒙华铁路,S322、S208火电配套公路、运煤专线项目建设;全力擦亮旅游名片,打造三山一峡一谷,即开发建设梧桐山、黄柏山、五角山、碧龙峡、神冲谷旅游景区。
2.城镇建设目标:做好规划设计,将梅仙镇建设成具有显著风貌特色,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配套完善,环境优美、特色鲜明、和谐宜居、生活富裕、美丽文明的小镇。
3.生态环境建设目标:以改善生活和发展环境,维护区域生态安全为目标。坚持走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努力使梅仙镇的水更清、天更蓝、地更绿。
4.社会人文发展目标:社会保障体系日趋完善,城乡差距进一步缩小,社会就业更加充分,社会文化得到长足发展,公共服务事业完备,文明程度和现代化程度大量提升,社会和谐、繁荣、稳定、文明,人居环境优良。
三、具体措施
(一)实施强基固本工程
1.加强镇村干部队伍建设。
2.深化服务型党组织建设。全面落实从严治党要求,强化基层党组织在“双增双减”、“脱贫攻坚”等重点工作中的领导核心作用,深入推进星级党组织创建。
3.从严党员教育管理。从严落实“三会一课”等组织生活制度,每月组织开展特色鲜明的主题党日活动。
4.积极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创新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的实现形式,大力发展产业,壮大村集体经济。
(二)实施文明新风培育工程
1.加强思想道德教育。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重点,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观念和道德要求,不断灌注到移民群众的头脑之中。
2.强化道德实践养成。积极倡导乡贤文化,建立健全村规民约,深入开展“立家规、传家训”活动。
3.开展“最美梅仙人”评选表彰和宣传教育。以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根本,运用榜样的力量推动形成良好风尚。
4.深化诚信建设活动。利用公益主题日和文明创建微信交流群平台,把诚信教育融入到社会生活各方面,努力提高广大移民群众的诚信素质。
(三)实施民主法治建设工程
1.强化法治宣传教育。结合“七五”普法教育,在各村公共场所设立“法制长廊”“法律宣传栏”。
2.深化平安梅仙建设。创新和加强社会治理手段,注重对影响社会稳定各种问题收集研判,及时采取果断措施进行整治化解。
3.深化法律援助工作。建立完善适合镇村实际的法律援助机制,在各村设置法律援助信息员。
(四)实施移风易俗工程
1.坚持“治陋习、树新风”活动开展。倡导婚事新办、丧事简办、他事不办,反对乱埋乱葬、大操大办等不良风气;倡导厚养薄葬。倡导满月、乔迁、祝寿、庆生、升学、升职等喜事不办,推动形成文明节俭新风尚。
2.建立完善“一约一会”。将移风易俗纳入村规民约,建立健全红白理事会自治组织。
3.党员干部要带头。通过“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把党员带头作为争做合格党员的具体实践。
(五)实施基层文明创建工程
1.开展文明家庭创建。深入开展“最美家庭”“五好文明家庭”等创建评选活动,着力培育现代文明家庭。
2.开展文明校园创建。开展网上祭英烈、向国旗敬礼签名寄语等活动,让青少年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3.开展文明村镇创建。
(六)实施文化引领工程
1.加强基层文化阵地建设。完善梅仙镇综合文化艺术中心、各村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基础设施建设,充分发挥好基层文化设施作用,让农村文化平台更好地服务于群众。
2.加强民间文化队伍建设。配备镇村文化专干,提高乡镇文化站从业人员的业务素质和管理能力。
3.丰富群众文化体育生活。深入开展文化、科技、和百场文艺进基层等各类文化活动,让农民群众在享受丰富多彩的文化生活中,自觉抵制各种不良社会风气。
四、加快美丽乡镇建设
全面贯彻落实“天蓝、地绿、水美”指示精神,把“青山绿水就是金山银山”化为梅仙镇扶贫开发的生动实践,坚持走可持续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努力使梅仙镇的水更清,天更蓝,地更绿,让梅仙七万群众的生活过的更舒适、更红火。统筹推进梅仙镇特色小镇建设,全面提升镇区和各行政村的基础设施、人居环境、教育,医疗、就业等公共服务功能,补齐发展短板,夯实全镇发展基础。
进一步改善农村环境面貌,推进“三城同创”和美丽乡村建设,着力加快镇区基础设施建设,彻底整治乱搭滥建现象,加强美化亮化工作,打造精品,努力建成环境优美、设施完善、生活富裕、乡风文明的'美丽梅仙。
(一)大力提升生态绿化水平
建设条田林网,乡村主干道路100%绿化,G106沿线、S322、S208、通平高速道路两侧30-50米的绿化任务。
(二)着力完善基础设施
完善道路、水、电、通信、供暖、亮化、绿化等基础配套设施,增强镇区发展承载力。
(三)积极推进环境保护工作
坚决整治非法采矿采砂等违法行为,全面加强国土资源管理。
1.依法拆除违法违章建筑和私搭乱建。严厉打击、拆除侵街占道的私搭乱建,清理、修整有碍观瞻的坍塌房屋等。
2.严厉打击违法违规占用基本农田、耕地的行为。开展违法违规建设专项整治行动,集中对土地执法检查及新建违法违规建筑物实施依法拆除复垦;加强日常土地动态巡查工作,将土地违法行为制止在萌芽状态。
3.加强矿产资源管理及地质灾害防治。严厉打击各类非法开采砂石资源违法行为,减少非法开采砂石资源活动造成的生态环境污染和地质环境破坏,加强地质灾害防治。
五、坚持深化改革创新
全面完成乡镇职能转型,提升全镇经济发展、社会治理和服务群众的能力。探索实行梅仙镇落实户籍改革、金融服务改革、农村产权制度改革等任务,进一步释放发展活力。
到20xx年底,完成梅仙镇农村改革相关任务,打造全县第一个农业农村改革示范点,总结出可推广、可复制的农村改革模式。
(一)基本完成农村改革相关资产资源的确权颁证工作
按照《关于x省农村产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的指导意见》精神,开展农村土地流转经营权、林权、农村集体经营性资产的所有权和使用权、农业生产设施设备所有权、农村小型水利设施使用权等进行确权登记颁证。
(二)创新农村金融服务模式
加强信用体系建设;推进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贷款工作;扩大农村互助担保基金试点范围;强化梅仙镇涉农金融机构支农力度;加强“三农”保险发展;
(三)积极开展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
按照成立班子、制定方案、确定资格、清产核资、资产量化、配置股权、制定章程、设置机构、完善制度、强化监管等工作程序,积极开展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
(四)积极推进涉农扶贫项目资金投改股工作
整合各类项目资金,把经营性生产建设项目资金采取入股的形式投入到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或企业生产中进行分红,增加当地农民收入。
(五)创新农业社会化综合服务体系
开展农村产权交易、林地管护、农水设施巡护、村庄环境综合整治等服务,提升农村综合服务水平。
(六)改造提升镇村管理服务模式
进一步完善和优化政务服务、网上办事大厅、审管信息互动政务云平台等功能,着力打造集信息公开、互动交流、网上办事为一体的便民高效服务平台;加强城乡综合执法改革。
乡村振兴总结11
一、工作开展情况
1、深入开展党史教育。将党史教育注重融入日常、抓在经常,面向全体党员,贯穿20xx年全年。一是加强组织领导。成立了以党组书记、主任为组长,党组成员、副主任为副组长,各股室负责人为成员的党史教育领导小组,研究制定了《县扶贫办党史教育实施方案》。二是明确学习重点。研究制定了《县扶贫办党史教育学习计划》,把握指定学习内容和参考学习内容,达到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的目标要求。三是开展交流研讨。结合工作实际,积极组织党员干部开展研讨交流,分享学习心得,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在思想碰撞交流中明细工作思路,在批评和自我批评中发现问题,明确努力方向,把学习研讨的认识成果转化为推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的根本动力,切实推进我局各项工作任务的完成。四是组织实践活动。组织观看《红旗漫卷西风》《大会师》等重大党史题材电影,组织参观咸宁市庆祝建党100周年党史展览通山专场,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活动,深入社区和乡镇开展疫情防控和防汛救灾工作,联合县妇联、团县委、县档案馆和融媒体中心等单位开展通山党史宣讲活动,组织党员干部参观瞻仰烈士陵园、圣庙、冷水坪、楚王山等革命旧址(纪念地)。通过活动开展,提高了党员干部对党史教育的认识,提升了服务群众服务基层的能力水平。
2、扎实开展防止返贫监测和帮扶工作。一是出台方案。制定了《通山县关于健全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机制的工作方案》(通农组发[20xx]1号)文件,进一步明确了监测的对象和范围,优化监测方式和程序,实行动态管理和风险消除,完善帮扶政策措施,强化组织保障。二是加强培训。积极组织收听收看全省健全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机制工作调度视频培训会,组织各乡村分管领导、驻村工作队(组)长、各乡镇乡村振兴办主任和信息员开展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业务培训。三是开展大排查。印发了《关于组织开展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工作大排查的通知》,9月xx日至10月15日,组织乡村干部、驻村干部、乡村网格员、村民小组长等基层力量对农村户籍居民逐户逐人排查,按照“标准”、“程序”、“帮扶措施”、“风险消除”等要求,建立一户一档台账,及时录入国网系统。四是开展针对性帮扶。按照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根据监测对象的风险类别、发展需求等开展帮扶,对症下药,确保“管用够用”。截至目前,全县摸排监测户56户192人,其中,脱贫不稳定户24户85人,边缘易致贫户10户30人,突发严重困难户xx户77人。
3、大力扶持农业产业发展和乡村基础设施建设。20xx年,共安排衔接资金7987万元,其中用于村级产业发展3093万元、基础设施建设2694万元。制定出台《通山县20xx年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产业发展奖补实施》,因地制宜扶持乡村扩大产业规模,培育和壮大主导产业,扶持乡村旅游、特色农业、农产品加工等产业发展,促进农民和村集体持续增收。加快乡村基础设施建设步伐,补齐农村小型公益性基础设施短板,着力提升公共服务、公益服务水平,促进农村基础设施提档升级。
4、落实过渡期内帮扶政策,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一是继续落实扶贫小额贷款补贴政策。今年新发放小额信贷262笔1138.5万元,全县累计发放扶贫小额信贷8198笔5.338亿元,余额1475万元,逾期清零;二是继续落实“雨露计划”补贴政策。实现应补尽补,核定符合“雨露计划”补助对象1797人,发放补贴资金269.55万元;三是继续落实光伏扶贫政策。加强光伏电站运维,落实光伏收益分配制度,安排公益岗位1179个。四是加强易地搬迁后续扶持。对795个易迁安置公益性岗位,落实每人每年6000元补助政策。五是促进稳岗就业。通过开展务工信息排查,用足用活就业帮扶政策,推动就业创业服务补助、一次性交通补助、以工代训补贴等政策落实。截至11月底,我县脱贫人口外出务工2.95万人,提供就业岗位5536个;扶贫车间12个,带动脱贫人口202人;扶贫龙头企业2个,带动脱贫人口就业105人。
5、继续开展消费帮扶。保障消费帮扶行动落实落地,通过消费帮扶促进农民增收。主要做好四个方面的工作:做好平台衔接过渡工作,有3家企业与《咸宁市拓展脱贫消费数据监测平台》直连直报,协调提醒产品供应商和采购人用户信息及相关数据迁移到省消费帮扶公共服务平台。及时完成订单及货款结算工作,通知在湖北特色馆未消费完的7家单位尽快完成商品消费,提醒未结清货款的5家企业供应商及时按平台要求提供结算资料、结清货款。做好农副产品采购工作。要求全县各预算单位参与消费帮扶行动,明确消费帮扶的标准,将消费帮扶支持乡村产业振兴政策传达到本单位负责后勤、工会、驻村帮扶等人员,联合县总工会等单位下发《关于深入开展职工爱心消费助农兴农工作的通知》《关于扎实有效做好消费帮扶工作的通知》。目前,共申报消费帮扶产品供应商65家、产品180个,利用“三专平台”消费农副产品1.7亿多元。建好地方服务平台。把通山县消费扶贫特色馆(通淘商城)作为开展爱心助农、消费帮扶采购的.平台,组织和引导各预算单位、工会组织和社会团体按照职工每人每年500元的标准在“通淘商城”平台采购农副产品,引导全县132企事业单位工会采购农副产品1600万元。
6、做好驻村队(组)管理工作。一是配合县委组织部做好第一书记选派。县委办、县政府办下发了《关于做好全县驻村工作队(组)选派工作的通知》(通办发[20xx]10号),明确乡村振兴负责驻村工作队日常管理、组织协调工作,建立检查督办、考核考评工作机制。20xx年驻村工作队组保持总体稳定,适当优化调整,向全县187个行政村和5个社区全部选派工作队和第一书记,其中,省驻9个、市驻11个、县驻172个。向47个脱贫村、14个软弱涣散村、10个乡村振兴重点村(与原脱贫村重叠4个)、4个红色试点村(与脱贫村、乡村振兴重点村重叠1个)及79个6户以上易地搬迁安置点村和社区等五种类型村选派一名副科级以上优秀干部担任第一书记,并在乡镇挂职。二是调整驻村工作队员。20xx年,全县187个行政村和5个社区选派驻村工作人员581人,其中,省驻村工作队27人,市驻村工作队38人,县驻村工作队516人,五类重点村驻村人数均达到3人,今年新选派驻村干部284人。三是加强驻村干部管理。压实驻村工作责任,推动驻村工作落实落地落细,强化驻村干部培训,组织驻村干部培训435人次,开展驻村工作纪律督查2次,编发督查通报2期,约谈12人。
7、扎实做好扶贫项目资产后续管理工作。按照《湖北省扶贫项目资产后续管理办法(试行)》,制定出台了《通山县扶贫项目资产后续管理实施细则(试行)》相关文件,做好脱贫攻坚期内使用各级各类扶贫资金项目形成资产后续管理工作,建立健全产权归属明晰、运营管护高效、收益分配合理、资产处置合规、组织保障有力的扶贫和乡村振兴衔接资金项目资产管理机制。根据扶贫资金流向,分类摸清扶贫和乡村振兴衔接资金项目资产底数。对经营性资产和公益性资产,县、乡、村逐级分类建立管理台账。按照公益性资产、经营性资产、到户类资产实行分类确权,确权信息在县、乡、村三级同时公示后,采取印发文件、颁发证书等形式确权登记,相关信息及时录入全国防返贫监测信息系统。截止目前,已清理20xx年以来扶贫项目资产6.38亿元(其中经营类资产1.9亿元,公益类资产2.03亿元,到户类资产2.45亿元),已确权6.38亿元,确权进度100%。
8、深入推进定点帮扶和区域协作。根据中央和省文件要求,省直11家定点帮扶单位围绕组织领导、选派挂职干部、巩固拓展脱贫成果、促进乡村振兴、工作创新等方面扎实开展工作,做到“七个一”。目前为止,11家省直定点帮扶单位和1家区域协作单位投入帮扶资金961.66万元,实施帮扶项目25个,帮助引进资金5027.5万元,培训基层干部131人,培训技术人员212人,采购和帮助销售农副产品243.48万元。
9、全方位推进一体化整改工作。一是扎实开展中央巡视、国考和省市局暗访反馈问题整改。20xx年,中央第二巡视组巡视湖北省反馈2个问题、20xx年国家对湖北省脱贫攻坚成效考核反馈3大类7个具体问题及省、市局暗访反馈多个问题,其中有面上的,也有点对点的,针对反馈问题,县乡村振兴局认真分析研究,建立问题自查整改工作清单,制定自查整改工作方案,狠抓整改措施落实,全面开展反馈问题自查整改工作,目前各类问题序时整改完成。二是扎实开展“乡村振兴和民生领域政策落实监察系统”反馈问题线索核查整改。20xx年,省纪委反馈通山涉及乡村振兴和民生领域问题线索2107条,为扎实开展问题线索核查整改工作,县两办印发了《通山县"运用乡村振兴和民生领域政策落实监察检查工作实施方案》,成立了通山县运用乡村振兴和民生领域政策落实监察系统工作领导小组。召开多次业务培训会、工作推进会、督办会等,印发《大数据工作指南》300本,《一封信》3000份,编发工作情况通报2期。截至目前,我县已核查完成全部问题线索,全面完成复核整改工作,其中问题线索属实和部分属实1613条,属实率76.6%,查实(违反政策)169条,查实率8.0%,录入率100%。追缴违规资金10.41万元,问责处理95人。
10、抓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教育培训、宣传和舆情处置工作。今年以来,我局坚持“分级分类、按需施教、精准培训、提升质效”原则,认真组织开展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大数据核查整改、驻村干部轮训和后评估等培训工作,截至11月底,共举办脱贫攻坚培训班12期,培训各级帮扶干部1037人次,其中地方党政领导干部xx7人次,乡村振兴系统干部167人次,村干部643人次。至10月底,我县在国家和省级媒体、内刊、网络媒体上发布扶贫宣传信息445条,其中,中央其他媒体5条,省级主要媒体56条,国家级网络媒体91条,省级网络新媒体293条。共受理涉及乡村振兴领域舆情信访16件,处理答复16件。
11、创新工作方式,充分发挥保险保障作用。为及时化解脱贫户、监测户因病因灾等原因导致致贫贫返贫风险,县乡村振兴局联合人保财险通山支公司,充分发挥保险保障作用。一是继续推行“保灾+保价”助农兴农“双保险”。为脱贫户购买常规农业保险和收入指数保险,降低贫困群众发展产业风险,保障贫困户发展产业能稳定增收。今年共承保1.6667万人,保险金额6000元/户,总保费200万元,目前,已赔付150人,已赔付35.63万元。二是创新农村居民“防贫救助保险”。对于全县人均收入不高不稳的脱贫户和处于贫困边缘的农村低收入户符因病因学因灾致贫发放防贫救助保险金。目前已赔付23人,发放救助金75万。
20xx年是中国历史上不平凡的一年,也是扶贫系统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年。6月3日,原县人民政府扶贫开发办公室更名为县乡村振兴局,并正式挂牌成立。
一年来,县乡村振兴局积极应对疫情、灾情的影响,扎实开展党风廉政建设、作风建设,推进法治通山建设、全面深化改革和意识形态工作,为推动我县高质量发展作出了应有的贡献。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是机构改革进度需进一步加快。目前县级扶贫部门向乡村振兴局转变的机构改革各项事宜、各项职能仍需要等待上级的文件或其他形式的明确。
二是年轻干部严重缺乏。县乡村振兴局现有干部职工中,平均年龄达到52岁,与新形势下开展乡村振兴工作不匹配。
三是我县就业和产业两项工作仍需进一步强化举措来推动。就业方面,现有的扶贫车间的就业带动能力仍然比较有限,需要继续拓展和强化;产业方面,可持续发展的后颈不足,规模较小,部分农业产业抗市场风险的能力有待提升。
三、20xx年工作计划
20xx年,我局将按省市县关于乡村振兴局三定方案的要求,完成内设机构设置人员调整工作,做好巩固拓展脱贫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
1、严格按照“四个不摘”要求落实过渡期内各项政策。继续落实脱贫人口小额信贷、“雨露计划”补贴、光伏扶贫和易迁后续扶持等政策,帮扶政策保持总体稳定。
2、继续做好防贫返贫动态监测工作。对标党中央和省、市、县关于脱贫攻坚工作决策部署,把持续巩固提升脱贫攻坚成果防止返贫致贫工作放在工作首位。按照防致贫返贫监测和帮扶机制,坚持事前监测与事后帮扶相结合。加大监测和帮扶力度,防止脱贫户返贫和边缘户致贫。突出产业扶贫、就业扶贫、消费扶贫等带动作用,持续巩固脱贫成效。
3、持续优化发展产业。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思路,把发展产业作为巩固脱贫攻坚成果的根本之策。积极争取上级扶贫专项资金,补齐我县产业发展短板,提高致富带头人培养质量,不断健全带贫益贫机制,把贫困群众嵌入产业链条中,持续带动贫困户增收。
4、统筹做好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在“两不愁三保障”达到基本保障标准的基础上,进一步巩固好义务教育、基本医疗、住房安全、饮水安全和收入不稳定等突出问题。持续加大产业项目资金投入,确保贫困群众短期能脱贫、长期可持续,做到长短结合,持续推动贫困群众生产生活改善。
乡村振兴总结12
近期中组部下发《关于改进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政绩考核的通知》,如何充分发挥考核"指挥棒“作用,助推20xx年乡村振兴工作意义重大。
一是紧扣"五大振兴“要求构建新的考核体系。20xx年要在巩固脱贫攻坚成果的'基础上,做好脱贫攻坚向乡村振兴为重点的考核体系有效衔接和过渡,设置"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五大振兴为重点的综合考核+乡村振兴"十百千“工程面向产业大户等以奖代补为主导的专项考核新的考核体系。对镇乡村振兴支撑考核指标赋重分、出重拳;对部门体现单位职能差异化设置乡村振兴考核指标。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精准分解年度乡村振兴工作任务,形成"考核委领导、考核办统筹、牵头单位推进、责任单位落实“的一体化考核机制,压实工作责任,全方位建立乡村振兴考核压力传导机制。
二是狠抓"四项措施“提升乡村振兴考核质量。首先要做实平时考核监督。逐季组织重点业务主管部门对乡村振兴指标开展排名通报,引导各责任单位把功夫下在平时,盯重点、抓关键、破难题,全力推进乡村振兴指标任务完成。其次要加大群众评价分量。设置一定比例乡村振兴工作成效社会调查评价赋分权重,扩大基础群众直接评价考核参与度,引导被考核单位眼睛向下,工作重心下沉乡村振兴工作一线,以广大人民群众认可度、满意度印证、核实年度乡村振兴工作成效。再次要完善考核方式方法。坚持一流标准,优化指标任务确定流程,提升指标任务下达质量,建立业务部门平时考核台账记录与考核组综合实地考核结果"双印证“制度,以务实的考核结果认定办法传导考核压力,树立重实绩,重实干的鲜明考核导向。最后要强化结果综合运用。坚持"优绩优奖“原则,强化乡村振兴考核监督和正向激励导向发挥,精准锁定年度乡村振兴工作中作出突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突出及时性、针对性重奖激励真干事、干成事的优秀干部,将考核结果作为选拔任用领导干部的重要依据,充分发挥考核的"指挥棒“作用,激励先进、鞭策后进,形成党政干部合力推进乡村振兴的硬约束。
乡村振兴总结13
按照安排,现将20xx年度相关工作报告如下:
一、党风廉政主体责任履行情况
一是加强对干部员工的思想教育。以打造学习、服务、党建、文化团队为抓手,多形式开展好员工思想宣传教育工作。二是积极发现问题。工作中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提醒教育、谈话警示,对公司干部员工做出通报处理3人次;对xx村村组干部进行集中谈话3次、个别谈话6人次。三是健全干部监督管理制度。健全完善了公司管理制度,制定了绩效考核标准,每月进行严格考核,作为评先选优、绩效发放、干部任用的重要依据。xx月xx日公司20xx年度总结表彰会上,对公司管理层、部门负责人进行综合测评和专项党风廉政测评;xx月xx日xx村第一书记、驻村工作队员述职测评会上,组织村组干部、党员代表、群众代表进行了民主测评。
二、党风廉政建设成果转化推动工作情况
(一)公司经营管理方面。主要取得三个方面的'成果。一是20xx年经营业绩实现历史性跨越。基于“三大转变”(管理思路由“被动接受”向“主动服务”转变,经营范围由“单一型”向“多元化”转变,经营模式由“单打型”向“合作型”转变),全年主营收入较往年有质的提升;二是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迈上新台阶。xx月份前完成了部门、人事、薪酬改革,出台了业绩评价和考核标准,健全完善了各项应急预案和管理制度;完成了多测合一资质增项和乙级测绘资质升级换证工作。全年从人才培养、设备配套、质量管理、降本增效等方面,进一步提升公司核心竞争力;全年开展清收清欠专题活动,做优做活“死账”“坏账”。认真落实“一岗双责”安全生产责任制,进一步明确工作责任,细化工作措施,全年实现安全生产“零事故”。三是企业文化建设增辉添彩。通过建设学习型团队、打造服务型团队、建设特色企业文化等方面,进一步增强公司发展合力。
(二)驻村工作方面。20xx年xx月以来,何局长、周局长、吕书记、梅书记10次到xx村,推动资金、项目、责任“三个捆绑”工作落实,我作为第一书记,主要抓好“五个推动”。一是推动“强组织”。通过向县委组织部、县财政局汇报,上争资金30余万元用于xx村党群服务中心规范升级;推动并组织成立了xx村第一届乡贤理事会,并于腊月二十八召开第一次全体会议;积极调动村“两委”积极性、主动性,做到帮办不代替、到位不越位。二是推动“固成果”。建立72户脱贫户防返贫常态化监测和帮扶工作机制,组织16名帮扶责任人共同抓好脱贫户结对帮扶工作。三是推动“兴产业”。加强与乡贤理事会成员、优秀企业家、成功人士的沟通交流,做好产业的规划发展,20xx年底新发展银花种植100余亩,20xx年计划种植红粱600亩、花椒100亩,同时,指导并用好村级集体资源。四是推动“共治理”。协助抓好党务村务财务公开,完善村规民约,推进移风易俗、培养文明乡风,协助做好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工作。五是推动“办实事”。协助优化村级公共服务,推动落实教育、医疗、卫生、饮水等政策。
三、个人廉洁自律
20xx年在局党委的领导和关怀下,认真履行工作职责,不断强化自身的作风建设和廉政建设,严格遵守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认真践行好“每一名自然资源人走出去都是一面旗帜”的理念。同时,在公司经营管理和驻村工作中,严格执行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和省委省政府十项规定、市委市政府十二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严格执行四川省自然资源厅党员干部廉洁自律“八不准”规定,并严格执行好请示报告制度,严格遵守廉洁自律规定和工作纪律。
乡村振兴总结14
(一)乡村振兴战略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升级。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强调要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扎实稳步地加以推进。党的十九大提出的乡村振兴战略,强调要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同样是20个字的`要求,但有几个方面已经根据新情况进行了调整,更好地体现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要求。作为一个重要的战略原则,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就是要求我们要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
(二)乡村振兴的内涵十分丰富,既包括经济、社会和文化振兴,又包括治理体系创新和生态文明进步,是一个全面振兴的综合概念。乡村振兴的关键和重点是产业振兴。因为只有农村产业振兴了,才有可能创造出更多的就业机会和岗位,为农民增收和农村富裕拓展持续稳定的渠道。加快振兴农村产业,首先,要在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的前提下,加快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发展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实现小农户和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全面推进农业现代化的进程。其次,要充分挖掘和拓展农业的多维功能,促进农业产业链条延伸和农业与二三产业尤其是文化旅游产业的深度融合,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和农村新兴服务业,为农民持续稳定增收提供更加坚实的农村产业支撑。
(三)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需要有强大的科技和人才支撑。当前,农业科技投入不足,农业农村科技服务力量薄弱,农产品技术含量低,已经成为农业转型升级和乡村振兴的重要制约因素。我国农业研发经费投入强度不仅低于许多发展中国家的水平,更远低于主要发达国家3%至6%的水平。更重要的是,随着城镇化的快速推进,大批农村青年人不断向城镇迁移,农村人口老龄化和村庄“空心化”趋势日益严重。要全面振兴乡村,就必须充分发挥科技和人才的引领作用,进一步加大农业科技资金投入,整合各方面科技创新资源,完善国家农业科技创新体系、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和农业农村科技推广服务体系,依靠科技创新激发农业农村发展新活力;同时,要激励更多优秀的城市人才下乡创业,支持和鼓励农民就业创业,加强农村干部、农民和新型主体培训,培养造就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工作队伍。
乡村振兴总结15
大兴安岭塔河县以机关“能力作风建设年”活动为契机,积极搭建人才交流、技术指导、科技创新、项目合作的沟通交流平台,促进人才链、产业链、项目链、技术链的有效融合,全面助力乡村振兴。
持续“选优配强”,筑牢组织堡垒。
聚焦资源禀赋和产业优势,把乡土人才队伍挖出来、聚起来、强起来,让人口变人才,带强产业发展、带动群众致富。坚持把政治标准放在首位,选优配强村“两委”班子,建立后备人才库,储备村级后备人才29人、驻村后备人才105人。选派8支驻村工作队、9名第一书记、16名驻村工作队员,满足多元化驻村需求。实施“村村大学生”计划,为各村招录乡镇事业编制人员21人、选调生14人、三支一扶3人,助力乡村振兴千人行动3人,为人才振兴注入“源头活水”。
聘请东北农业大学专家,就春耕种植和大豆植保技术进行网络培训,受益农民达100余人次。积极落实“双实用计划”,充分发挥省、地、县科技特派员作用,通过“名师带高徒”模式,让“老师傅”对“小徒弟”在乡村振兴的各项领域中一对一辅导、手把手教学、面对面传授,为乡村提供服务105次,网络培训农村技术骨干400余人次,不断实现自我革新、自我提高,在烈火中淬炼“金刚不坏之身”。
突出“知行合一”,绘制振兴蓝图。
坚持目标导向,围绕乡村振兴重点特色产业需要,确定乡村人才培养具体方向,以人才引领乡村产业发展。各乡通过出租农机具、钩机、异地购置门市等项目,各村集体经济全部超过10万元。脱贫户人均收入19196元,较上年增长14.38%,是省脱贫线的4.36倍、国家脱贫线的4.8倍。致力于打造民族旅游产业,推进鄂族村特色村寨建设项目、鄂族风情园传统民居室内外及民俗馆配套项目陆续落实,共投资941.78万元,进一步完善以鄂伦春民族风情园为中心的民族旅游产业。
持续扩大“寒地大豆”“寒地龙药”种养殖规模,推广“三减”示范基地种植,推行“专业人才+特色产业”融合发展模式,推动当地人才链、产业链、发展链深度融合。各乡成立农民专业合作社30家,家庭农场47家,有机大豆种植3500亩、北药种植1458.07亩。积极培育农民企业管理人才,研制精装大豆、山药煎饼、口袋蜂蜜等适合电商销售产品,开通抖音、拼多多等网络店铺,打通销售“新引擎”。开库康乡开库康村、马伦村成为了全省第二个、全区第一个村集体经济分红村。20xx年11个行政村村集体经济平均达到24.61万元,累计实现从“0”至706.15万元的突破,为塔河高质量转型振兴发展提供坚实保障。
做好“服务保障”,汇聚人才合力。
加强政策倾斜,印发《塔河县急需紧缺人才引进实施办法》《塔河县急需紧缺人才首席服务员制度实施办法》《塔河县支持本土人才返乡创业实施办法》等政策文件,鼓励建设人才一站式服务平台,开设人才服务窗口,落实好到人才激励政策。精心打造人才公寓一栋12户,配备冰箱、电视、洗衣机等电器,为优秀人才提供“拎包入住”的良好生活条件。
常态化开展党委联系服务专家制、青年人才联谊会等活动,促进优秀人才沟通交流,丰富精神生活。注重典型推介,举办人才汇暨优秀人才交流展示活动、实用人才技术技能大比武等评选活动,大力宣传优秀人才典型事迹,增强他们的职业认同和成就感。举办不同主题的`“乡村擂台赛”、乡村振兴农村工作推进会、培训班等形式加强对农村人才的培养和激励,落实驻村工作经费、人身保险等保障措施,激发干事创业的热情,营造比学赶超的良好氛围。
【乡村振兴总结】相关文章:
乡村振兴个人总结05-16
乡村振兴总结范文12-08
助力乡村振兴总结12-05
关于乡村振兴的总结01-27
乡村振兴帮扶单位总结12-08
乡村振兴的工作总结12-08
乡村振兴培训总结范文12-08
对乡村振兴的工作总结12-05
脱贫攻坚乡村振兴总结03-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