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工作总结
总结是指社会团体、企业单位和个人对某一阶段的学习、工作或其完成情况加以回顾和分析,得出教训和一些规律性认识的一种书面材料,它能帮我们理顺知识结构,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不妨坐下来好好写写总结吧。总结怎么写才不会千篇一律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阅读工作总结,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阅读工作总结1
小学语文是一门重要的学科,是每一位学习者交际的必备工具,更是学习做人处世的基石。对于一位小学语文教师来说,在具备广博的社会知识的同时,还需具备人格魅力和人文素养。
一、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
阅读习惯的好坏对于学生的阅读效果非常重要。如果不培养学生养成自觉、专心地思考习惯,阅读就会毫无效果。所以,在阅读教学中,应该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首先,要提醒学生在阅读时不要一心多用,要静下心来阅读文章;然后,鼓励学生在阅读中不断提出问题,以达到理解文章的目的;最后,还要引导学生在阅读过程中与作者进行情感交流,与作者产生共鸣。
当然,阅读还要培养学生勤动笔的习惯。动笔的方法有很多,可以摘抄优美的词句、段落,也可以在文章中作出记号和批语,有必要的话还可以写读后感。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会让阅读教学更加省力、高效,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在阅读教学中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学生一旦对阅读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就会把读书看成是一大乐事,就会释放巨大的.潜能,觉得越读越有兴趣,越读越想读。有了这样的日积月累,何愁语文知识不丰富,语文阅读能力不提高。在阅读教学中,如何引起学生强烈的阅读兴趣呢?我认为要在阅读前、教学中和教学后三个阶段下功夫。阅读教学前,教师要调动学生的已知对课文内容进行预测、产生猜想。最常见的方法是让学生看着课题,想想会产生什么问题,或想知道些什么?或读读课题,猜一猜课文会怎么写?当学生带着一种强烈的疑问进入阅读,其效果必然是最佳的。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围绕文本中心意图,不断提出疑问或话题,使学生不断产生阅读愿望。当学生怀着某种愿望或为达到某种愿望而进入阅读活动时,他的整个阅读过程会始终充满着阅读的期待、思索和探索,始终保持着阅读兴趣,阅读成为学生轻松愉快自主建构的过程。阅读教学结束后,教师要根据所学内容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相关内容的兴趣,将学生阅读的视野拓展到更广阔的领域。这样,学生就会始终保持自主探索的浓厚的阅读兴趣。这对于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无疑是非常重要的。
三、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感悟能力
语言是表情达意的工具。理解语言,不仅要理解语言所表达的具体内容,还要体会蕴含在语言中的感情,特别是作者不直接表达的、比较含蓄的情感。因此,感悟作品,对学生来说也是极为重要的。
总之,在整个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教学语言和教学方法是贯穿始终的。教师运用教学语言和教学方法,围绕教学目的要求组织指导读写听说训练,使学生又将知识转化为语言能力。这个过程既符合由感性到理性再到实践这个人们认识事物的一般规律,又体现了阅 读教学中学生认识过程的特殊规律。
阅读工作总结2
一、优点
从前半学期的课外阅读情况来看,由于各位班主任的重视,各班的阅读情况较好。
主要表现在以下两点:
1、能组织学生按时阅读,在规定的阅读时间里,学生手中都有读物,时间利用较好,纪律好,较专心;
2、学生能主动到图书室借书;特别是46年级学生借书情况较踊跃,还书较快,说明读的较多。四年级班主任亲自给学生每人挑选了一本书。
这些都看出班主任对课外阅读的重视,也看出学生逐渐爱读书了。
每月最后一周的读书时间,规定各班召开读书汇报会,通过检查,16年级都能按时召开,特别是本月的读书汇报会,通过检查看到,各班都按时召开了。从具体情况来看,四、五年级准备的较充分,都有具体的要求,能按计划提前布置学生准备材料,在会上人人都有稿件,发言的学生较多。学生都从要求的内容来写读书汇报材料。在活动中,三、四、五、六年级都有标题,高年级在黑板上出示了汇报的内容和要求。体现了汇报的目的性。
二、存在的不足及应采取的改正的措施
从阅读的情况来看,有的地方还需要我们进行指导:
1、学生所选择读的书,是否符合这个年龄段的学生,是否按照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及你们班读书计划进行来读的,作为班主任一定要指导他们正确选择书目。
2、在读书方法上还应给予学生以指导,如,读书笔记的`写法,有的学生不会写,不知道该写些什么;有的学生无目的照抄原文,只是为了完成任务,不会选择摘抄有用的东西;有的不会概括主要内容,不会感悟,总结不出来读后得到的教训、道理,更不会结合自己的实际来谈。
3、读书时间的安排上也应给予指导。如,在校利用什么时间来读,读多少;在家利用什么时间读,读多少,应指导学生做到有计划、持之以恒的读书,使之养成读书的好习惯。
4、从各班上交的稿件看,有的格式不正确,有的书写十分不认真,错字、病句太多,内容不具体,无书名,不知道谁哪个学生写的。读书汇报会的材料的准备,作为班主任一定要提前布置,提出具体的要求,严格要求,稿件要规范。要有书目名,文章的出处,层次性要强,格式按照读后感的写法来写。
5、学生的书写有的不够规范。格式设计缺少指导,没有统一要求。积累的词一行写几个,句子怎样抄写,都应有统一的要求。
6、有的学生字数少。一页空了半页,如果感悟写不出来,抄写词语或句子进行积累,也不能浪费本子。
7、召开读书汇报会形式,可根据自己班学生的实际情况来定。如,故事会、演讲会、交流读书体会收获、交流读书方法等。
8、召开时,要创造氛围,教师要对本次汇报会提出具体的要求。汇报时,要求学生要学会表达和倾听,学生和老师进行评价和点评,从文章的组织,语言的提炼,感悟程度方面上进行评价。
阅读工作总结3
根据《语文课程标准》提出:在阅读中揣摩文章的叙述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领悟文章的基本表达方法。
在交流和讨论中,敢于提出自己的看法,作出自己的判断。通过阅读,简单描述自己印象最深的场景、人物、细节、说出自己的喜欢、憎恶、崇敬、向往、同情等感受。受到优秀作品的感染和激励,向往和追求美好的理想。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
并针对我校六年级学生有很强的求知、求新、求奇的欲望,想开拓自己的视野,想独立,喜欢阅读人间求生存、征服开发大自然的紧张惊险故事或传记故事特点。积极响应教育局关于开展“读文学名著,做书香少年”课外阅读活动的通知,并组织开展学生“捐一本,
鉴于六年级四班学生的阅读现状各种特点的.调查研究分析,我们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实验,指导学生进行阅读,希望能提升学生文学素养,培养学生的健全人格,并取得了预期目标。
一、教会学生选择课外读物
六年级学生课外阅读书刊往往随意性比较大,
喜欢新奇、有动感的图画书籍,阅读时囫囵吞枣;缺乏辨别能力,甚至容易受不良刊物及互联网上不良信息毒害。我们要求教师结合
教育局关于开展“读文学名著,做书香少年”课外阅读活动通知精神要求,积极向学生和学生家长推荐购买阅读草原弯曲》等四本书的同时,还指导学生自主选择课外读物时,确立阅读的内容、题材和风格的广泛多样性。正如鲁迅所说,读书“必须如蜜蜂一样,采过许多花,这才能酿出蜜来,倘若叮在一处,所得就非常有限,枯燥了。
二、鼓励学生勤动笔
在阅读中,我们鼓励学生在书上做笔记,划线、打重点号,也可以边读边思考,及时地把精彩的片断、重要的材料和信息随时摘录下来。
阅读后用读后感的形式对文章的内容发表自己的体会、见解,积极开展年级组内读后感和读书笔记写作比赛。促进他们做到勤动笔,及时写出自己的感受的习惯的养成。使理解消化内容,从而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渗透性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三、提供沟通与交流的机会
在学生认真写读书心得的基础上,定期利用语文课在班内或年级组内组织交流,评出优秀读者给予表扬,做到以读促说,以读促写,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和书面语表达能力。使学生在阅读中,开阔了视野,增长了知识,并发展学生的自主合作意识和实践创新能力,从而达到学生阅读习惯的养成教育和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同时也领悟到阅读和写作的方法,随着阅读量的提高,学生自己有了感受,品尝到阅读带来的成功与喜悦。通过以上四方面积极努力探索,几个月的时间已取得了初步效果,实现了预定目标。
为了让我校学生课外阅读活动能持续健康地开展下去,从根本上去开拓学生视野,培养学生语文素养,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我们认为教师也要有榜样和模范作用,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1、教师本人要以书为友,博览群书,与其他老师和同学一起交流、探讨,共享读书的乐趣。
2、教师定期检查学生读书笔记的质与量,并敢于把自己的读书笔记或读后感与学生交流,互相学习,从而引导学生深入领会精美的语言与各种写作方法的运用。
3、在交流中,继续渗透性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以及他们明辨我们希望每位老师积极努力,引导帮助学生读万卷书,鉴万千人生,健全自己的人格,真正润泽他们的心田。
阅读工作总结4
在班级的阅读上,我结合学校活动进行扎实有效地开展,努力营造阅读氛围,取得了一定成效,现总结如下:
一、营造氛围,引导学生爱上阅读
我校一直以来秉承“育生命自觉,促主动成长”的核心办学理念,致力于营造浓厚阅读氛围,建设书香校园,促进师生与书为伴,浸润在书籍的海洋里,涵养健全人格。学校图书馆、读书吧、班级图书角摆满了图书,在班级,有专门的图书管理员,进行书籍的整理、借阅登记等工作的管理。走廊书吧和图书馆全天正常开放,这里已经是学生课余阅读的温馨小屋,孩子们在这里或静静地阅读、或精彩地讨论,已经成为校园内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二、丰富的活动,促进学生融入阅读
阅读是一个持续的过程,要让孩子爱上阅读,让其成为学生每天生活的一部分,我班有计划地开展了一些列主题读书活动。以全体学生为主要对象,开展了好书我推荐、读书交流会、读书笔记、创编童谣等活动。学校的经典角色“喜羊羊”问题竞猜,孩子们参与度很高;班级的绘本剧的表演和自制绘本比赛也赢得了孩子的喜爱了,跳蚤市场上的图书交换、把废物换新书,变废为宝,也是孩子们越来越期待的事情之一。
三、老师、家长身体力行,阅读从自身开始
上至校长下到老师,都与书交上了朋友,每到周二,老师们都赶到家委会教室“约会”,一起安安静静地坐下来,手捧书籍,带上纸笔,这儿圈圈,那里点点,随时记录所感所得,流连于书香之间;校长讲故事、故事妈妈走进课堂,给孩子们读过《池塘真的会变魔术吗?》、《狼蜗-后花园的捕猎者》、《最美的科普·四季时钟系列组合6册》等图画书。当然,除了从书本上学知识,生活本身也蕴藏了丰富的知识。我在阅读课或综合实践课时,会带着孩子在校园附近发现、探索四季的更迭;鼓励孩子们在放学路上观察所见的事物,思考、感悟。
四、多元评价,以评促读
我班以多元评价促进学生阅读,开展了评奖、表彰活动,分月对孩子的阅读存折进行检查,评选出“阅读金星”、“阅读银星”、“阅读铜星”、“阅读进步之星”,构建书香班级。
阅读工作总结5
《新课程标准》针对小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要求侧重把听、说作为英语学习的主要手段和英语理解与表达的形式,同时要求小学六年级毕业学生的阅读能力达到:能借助图片读懂简单的故事或小短文,并养成按意群阅读的习惯。英语阅读能力是学生英语综合能力中的重要一环,阅读能力的高低直接或间接制约了学生英语水平的发展。要达到这样的目标,没有足够的语言输入量是不行的。阅读是巩固和扩大词汇量的好方法。在英语教学的初级阶段,往往侧重听说技能的培养,其实小学生英语阅读能力的培养也不容忽视,学生的英语阅读能力应在启蒙教学阶段进行渗透培养。建构主义作为认知学习理论的一个重要分支,提倡“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学,小学英语阅读教学如何运用这一新教育理念,使学生变被动为主动,提高阅读的兴趣与能力,是教育者必须思考的问题。
让我们再次明确小学阅读教学的原则:
1、阅读教学中的趣味性。
2、阅读教学要求的`循序性。
3、阅读教学中阅读材料题材的多样性。
另外平时应注意指导学生正确阅读方法和习惯。首先,对阅读材料不应做统一要求,而是对不同水平的学生提供不同程度的读物,并提出不同的要求。其次,是教会学生如何去阅读课外材料,最后,要纠正学生的不良的阅读习惯,如逐字阅读,移动手指或颈部,纠缠生词,病态读书姿势。
阅读工作总结6
伴随着幼教界对早期阅读的关注,早期阅读已逐渐成为学前教育领域中的潮流与话题,《纲要》指出:“要利用图书、绘画和其他多种方式,引发幼儿对书籍、阅读和书写的兴趣,培养前阅读和前书写技能。”主张应把幼儿语言作为一种终身技能培养,在此过程中开发幼儿阅读智力潜能,而幼儿期是幼儿语言发展的关键期,传统的幼儿语言教育只注重口语能力的培养,忽视书面语言的教育,使得幼儿在认识世界的过程中缺乏相对完整的语言教育。早期阅读教育作为幼儿文学活动的充实和整合,可以在培养幼儿欣赏、讲述和朗诵等多种能力的文学活动中,促使幼儿了解增加一些有关书面语言的信息,增长其对阅读活动的兴趣,建立良好的阅读习惯,从而纠正把在阅读中的识字作为唯一内容与方式的观念带来的弊端,实现文学活动的多元价值功能,提升幼儿语言教育的完整性。
由此,为避免延误幼儿语言的学习,幼儿园加强对幼儿早期阅读的培养就显得尤为重要。良好的阅读兴趣和习惯是幼儿能否顺利阅读的前提和基础。兴趣,是个体积极探究某种事物或进行某种活动的心理倾向,他使人产生愉快的情绪体验,在精神上得到一定的满足。在阅读过程中,我们从兴趣入手,激发幼儿的内部动机,可以保证幼儿阅读活动的顺利进行并取得“润物无声”的阅读效果。小班幼儿作为接受学前教育的最前沿群体,为了能有效地培养幼儿阅读兴趣,促进其个性发展,进而更好地深化幼儿园语言教育改革,促进幼儿园语言的素质教育,我们应从小班幼儿开始入手,对小班幼儿早期阅读的兴趣和习惯进行培养,在视角聚焦于阅读前提下,给幼儿创造阅读空间,提高幼儿的阅读水平,促进幼儿语言能力的发展。
兴趣,是幼儿阅读过程中的“润物”良剂,对此,如何培养小班幼儿的阅读兴趣,使其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便成为了一个值得研究的课题。
一、以“景”动“情”——通过情景创设激发幼儿对阅读的早期情感体验。
小班幼儿对这个多彩斑斓的世界充满浓厚的兴趣,对新鲜事物都具有强烈的好奇心,看到新奇的事物会主动接近,探索其中的奥秘,例如:有时候,喜欢向成人提出各种各样的问题,虽然这些问题十分肤浅、幼稚,但对他们的理智感与求知欲的发展有极大的启迪作用。对此,我们可以进行有关于图书阅读的环境的针对性布置,即“情景”的创设,在教室内开辟阅读区或自制大型故事图画等,通过绚丽的色彩、栩栩如生的图画人物形象吸引幼儿的注意力,引导其关注图书。而此时的幼儿已经能开始以认真的态度对待成人所教之事,并有动手尝试的愿望。比如,拿到新玩具时,既喜欢操作摆弄,同时也能认真看、听成人讲解,并试着改变玩法。那么,我们可以在阅读区摆放一些简单却趣味性强的图画性书籍,利用好奇心的驱使,提升幼儿对书籍的新奇感,从而促使其翻一翻,甚至是摸一摸,这也便是幼儿对阅读这一“情感”的初现,通过环境创设这一“景”触动幼儿们充满好奇的心灵,促其“情”窦初开——对于阅读有着最初步的体验,阅读兴趣初现。
二、以“形”动“情”——通过多变的阅读“形式”激发幼儿阅读的.积极性。
早期阅读教育目标是从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内容较为集中的教育活动开展的。
“老师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幼儿的兴趣,用科学的方法激发幼儿强烈的求知欲望,促使孩子喜欢阅读,有阅读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孩子轻松愉快地阅读,不要有压力,不追求阅读的数量和深度。”
小图书阅读活动是幼儿进行独立阅读的第一站,而在此活动前,教师可以根据幼儿年龄特点、教育目标、教育内容自制大型图画故事书,以大集体活动的形式利用这种图画故事书帮助幼儿学习和掌握书的结构、以正确的方式拿书及按序仔细观察画面进行简单理解的阅读技能及正确的阅读方法。随后进行小图书阅读活动:同一内容的图画故事书幼儿人手一册,独立阅读,帮助幼儿掌握翻书的方法的同时,使幼儿在看书过程中自己感受、体会,不断获得独立阅读的经验及兴趣培养。
在此过程中,我们可以通过穿插趣味愉悦的主题活动进行不间断的排图活动,即教师为每个幼儿提供一套打乱顺序的图片,幼儿在看懂图意的基础上,根据故事内在的逻辑规律将图片按顺序排列起来,并表述排图理由,这不仅培养了幼儿的有序思维能力,更提升幼儿在阅读过程中的愉悦感与成就感,促进兴趣的培养。这样,通过各种多变的阅读“形式”激发幼儿阅读的积极性,从而提升幼儿的阅读兴趣。
三、以“言”动“情”——通过教师言语引导激发幼儿对画面的阅读兴趣。
由于幼儿的年龄特点,幼儿最初的阅读主要是依赖父母或老师,对于幼儿来说,用“耳”阅读图书,比起用“眼”阅读图书更为直接。而幼儿期模式识别及记忆能力特别强,一首儿歌,听几遍就可以一字不差地念出来。对此,我们将阅读活动与听赏紧密结合,即以听赏图画故事或其他文学作品为主要内容活动,让幼儿反复倾听老师的讲述,给予幼儿一定的听觉刺激,不断体验品味,培养幼儿的语感,从而养成良好的倾听习惯,提升其对文学作品的欣赏能力。
听赏活动中,教师在指导幼儿阅读时,可以有针对性地示范看图书的要领,如把一页的图书画面进行放大,引导幼儿进行观察,并根据图画的内容,提出相关问题,让幼儿带着问题有目的地看。在幼儿听赏看图时,教师还可以围绕观察目的进行必要的提示、引导。在这个过程中,讲述的主体是教师,幼儿作为倾听者,在教师言语的引导下提升其对阅读画面的兴趣,从而激发的阅读兴趣。
小班幼儿已经逐渐学会正确发音,掌握一定口语,能用较恰当的词句向别人表达自己的思想和要求,并能初步体验到与他人进行语言交流的乐趣。在听赏活动的延伸下,幼儿已经有了自我表达的能力与欲望,我们可以根据画面给予他们讲述的机会,由教师的“言语”引导幼儿们初步用语言讲述画面内容,哪怕是一个词语,一个单句,这些都是提升孩子在阅读中的成就感自豪感,从而激发幼儿们对阅读的兴趣。
兴趣,是幼儿对阅读这一活动之“情感”依托;兴趣,是对幼儿进行早期阅读“润物无声”的前提。总之,幼儿期作为幼儿学习语言的最佳时期,我们必须高度重视。教师应该根据幼儿的身心特点采取多姿的科学方法即从情景创设、阅读形式、语言激发来培养幼儿阅读的兴趣,使幼儿的阅读能力在潜移默化中得到充分发挥,取得润物无声却有“形”的效果。
阅读工作总结7
我们的快乐阅读社团在校领导的重视与领导下,经过师生的认真参与,取得了显著成效,达到了预期目的,提高了同学们的阅读兴趣和阅读能力。现将活动的内容与经验总结如下:
一、活动内容与方法
1、学期初制定阅读活动整体计划依据计划制定具体的制度、措施并组织实施。
2、以班为单位由老师负责布置具体阅读内容充分调动同学的阅读兴趣。
3、学校每周对各班的读书情况进行抽查、措施落实情况的检查和督促。
4、丰富班级图书角,保证学生有充足的阅读书籍。
二、活动过程
1、领导重视是搞好活动的前提。
活动从一开始就得到校领导的高度重视。学校领导亲自组织制订了科学的.制度周密的计划和得力的措施并大力督促使之落到实处确保了这次活动的顺利进行。
2、切实调动教师、学生的积极性。
活动以学生为主体,老师和学生共同参与。虽然教师只在活动中做了引导、督促、评价等方面的工作,但却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
3、开展形式多样。 为了展示学生的阅读成果,进一步调动学生阅读的积极性,我们主要开展了以下几项活动:
①举办大型“爱我读书”朗诵活动,培养学生对读书的热爱之情提高朗诵水平。
②各班坚持做好课前5分钟演讲将读、写、讲有机地结合起来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水平。
③以班为单位开展专题性阅读活动并组织学生办好班级板报,巩固学生的阅读效果充分调动学生的阅读积极性。
④在年级范围内开展以“好书伴我快成长”为主题的读书活动,让学生进一步领会本次活动的意义。
4、评价多元化:
活动进行中,努力调动各方面的积极因素,通过学生自评、互评及小组评、教师评、家长评等各种手段对学生的阅读状况进行科学的评价以便了解活动效果及时调整活动方案做到有的放矢,并注意正确评价对学生的激励作用使学生的阅读能力不断得到发展。
三、活动取得的成效
1、很多学生能利用课余时间认真读书由原来的家长、老师强制学生看书到现在的学生自觉读书,学生的阅读习惯在逐渐养成。
2、学生在读书时不再像以前一样泛泛而读,对文章的理解只停留在文字表面,而是能深入领会文章的内容及思想并注意积累好词佳句阅读方式有了较大的转变。
3、通过各种丰富多彩的活动极大调动了学生的阅读积极性,学生将更多的时间用在读书上,不良行为减少。在书声琅琅的良好氛围中。校风、学风有明显改观。
四、存在的问题及不足
班级图书室的存书数量少,内容单一,多以故事书和作文选为主,文学类、科技类书籍较少,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学生发展。
本学期开展的课外阅读活动,我们做了大量的工作,取得了一些成效。今后我们将继续努力在课外阅读方面不断进行有益的探索,进一步统一思想提高认识,争取更多家长的帮助与支持,丰富学生的图书教给学生读书的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让阅读成为学生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使学生从小具有丰富的文化底蕴促进学生健康、全面的发展。
阅读工作总结8
为提高办学品质,打造特色学校,营造“书香校园”,走内涵发展之路,我校结合身心障碍学生实际情况推进阅读工作,现总结汇报如下:
一、营造氛围 优化阅读环境
为积极营造以人为本的育人环境,我校加大资金投入从四个方面优化阅读环境,营造浓厚的阅读氛围,让师生融入浓浓的书香氛围中。
1.营造班级阅读环境。全校所有班级建立图书角,及时更新适合孩子阅读的书籍。
2.营造教师办公室阅读环境。教师办公室里增设书柜、报刊架,针对性摆放书籍,方便教师随时阅读。
4.营造图书阅览室环境。美化墙壁,布置展板,摆放盆景花卉,环境优雅,温馨贴心,使师生们静心畅游书海。
二、强化保障 培养读书习惯
学校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的“创建书香校园”活动领导小组,统一思想,加强领导,责任到人,强化物质保障、制度保障、时间保障。
1.制度保证
教师每学期至少读一本教育教学理论书籍,撰写相关。本学期,学校要求每位教师必读教育理论书籍为许家成教授编写的《智力障碍与发展性障碍者支持性就业指南》
2.物质保障
为满足师生读书要求,学校开放图书阅览室,延长服务时间,保证师生能读到适合自己的书籍。同时,学校通过班级发放绘本来满足身心障碍学生的读书需求。
3.时间保障
学校结合特殊学生的实际情况,对有阅读能力的.学生开设了阅读课程,每周由老师上好阅读指导课,通过绘本阅读,听故事等形式,经过不断地探索课外阅读指导的思路,逐步形成阅读与生活相结合的教学模式,从而培养学生的社会交往能力。
近年来,入学就读的身心障碍学生程度越来越严重,无法独立自主阅读图书,甚至经常出现撕书,吃书等行为,不仅损坏了公物,同时对于学生的身体健康也容易造成损坏。
为此,结合学校实际情况,阅读工作主要集中于教师对于特殊教育理论的学习,以期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更好地服务于身心障碍学生。
阅读工作总结9
根据县课题组对语文发展性阅读课堂教学模式课题研究工作的安排,我校结合县教科所的课题实验方案,对“五环节”课堂教学模式、自主推荐课、读文心谭课堂教学模式进行了认真研究和实践,有了一些收获。现对我校XX年春期“小学语文发展性阅读教学模式实验研究”阶段工作总结如下:
一、研究概况
今年是“中小学语文发展性阅读课堂教学模式研究”课题升格为教育部“十二五”规划子课题的第三年,是课题研究的第六个实验阶段。第一阶段(XX年春)我们着重对课堂教学模式五个环节运行的稳定性、流畅性、实效性进行了研究,研究的切入点是“小组合作的成形度”与相关小专题研究。第二阶段(XX年秋)的研究方向是“层级目标课”“自主推荐课”的开设与评价及相关小专题研究。第三阶段(XX年春)在持续第一、二阶段研究内容的基础上,开展了“读文心谭”课的开设与相关小专题研究。第四阶段(XX年秋),随着“丰都县中小学‘阅读行动计划’—群文阅读研究”诞生,发展性阅读家族添口加丁,拥有了一位新的家庭成员,在此背景下,“三课”研究应运而生。第四阶段,重点开始了“自主推荐课”““读文心谭课”“群文阅读课”的实质性研究。
同时,“丰都县中小学‘阅读行动计划’—群文阅读研究”于XX年秋完成了第一实验阶段的研究任务,XX年春进入第二实验阶段。我校承担了这两个课题的研究工作,遂将两个课题融合在一起进行研究,异中求同。
二、开展的主要工作
(一)严格实施了导学案教学制度
1、基本上把握住了导学案的使用流程,做好“五步三查”环节。
2、真正落实了集体备课活动。
本学期注重了落实集体备课活动,学校对教师利用教学案上课进行了严格的考核。在每次的集体备课中,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
一备文本解读:即以教研组为单位集体研究学案中的基础知识题的识记要点、点拨要点和拓展范围,形成统一的指导方案,力图通过对学生完成文本基础题情况的检查和评价,教好的落实所学课文的文本基础知识,并获得对文本的大体感知。
二备核心目标:即教师集体研究学案中的核心目标相关教学内容、解题思路、点拨方法。充分预见学生在完成核心目标试题中可能提到的问题,要在充分的熟知文本的基础上,准备好应对学生提出的问题。
三备扩读材料:本期的导学案都配备了扩读材料,每段材料都根据核心目标的需要有2—3小题的试题设计,这三个小题都明确指向核心目标,与置疑探读的两个小题紧密呼应,突出向能力转化的迁移功能和运用功能。在集体备课活动中,注重对扩读资料的解读指导。
(二)初步形成了“三课”教学策略和评价策略:
1、“读文心谭课”:
课题组成员落实“选文、读文、写文、展文、评文”六环节,注重不同心谭课的教学和评价,通过一期研讨课、示范课的轮番上阵与潜移默化的浸润,将“读文心谭课”的关键流程进行打磨,使学生对“读文心谭课”的关键流程谙熟于心,通过不同形式地阅读、交流,让学生的思维发生碰撞,撞击出智慧的火花,我们的阅读就达到了目的。在文本理解感悟的基础上,整合学生语言积累,进行写文训练,提高了写作能力。每周开展一次“读文心谭”活动,展文与评文相结合,让学生以书为友,扩大视野、增长知识、丰厚情感、陶冶情操。
(1)选文是关键
谭者,可谓之天方夜谭,由兴而发,缘感而发,漫无边际,侃侃而谈。在选文的过程中,学生谈兴高涨,自由发挥,积极主张。在推荐文本中,学生拓展了自己的视野,悄无声息地助推了学生的阅读能力,教师这时巧给力,帮助学生如何从立意、主题、人物、情节、语言、构思、写作手法等方面推荐文章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我认为选文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选择:
①结合教材选择:根据语文教材按“单元主题”编排的特点,结合新课程标准,选择与单元主题相匹配的文章。如与教材配套的新编《语文阅读》《学语文之友》就是很好的选文材料。
②结合形式选择:教师首先就是阅读榜样,应将自己平时所积累的好的作者好的书籍介绍给学生;同时教师还要与时俱进,及时介绍好的新书籍,让学生学会关注新的阅读动态。
③根据不同时期的“时代热”选择: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首先要感兴趣,其次才是阅读,只有在兴趣的驱使下才能深度阅读。在班级好书推荐活动中,发现很多学生喜欢读杨红樱老师的小说,于是就因势利导选一些杨红樱老师的作品进行阅读,效果很不错。
(2)读文是重点
读文采用十注法圈点批注,勾画好词佳句和精彩句段,在旁边批注你欣赏的理由。引导学生长于口谭,激发学生的.读文兴趣。老师先找出文章的一个切入点,如文章主题、描写方法、写作手法、细节描写,甚至是一句话,某几个词等等,但凡能与学生心灵产生碰撞的触发点,能打开学生的话匣子都行。不拘泥于形式,让学生觉得有话可谈,灵活自由。
(3)写文是核心
阅读的最终目的是要学生学会“从读学写”,学生在读文中获得了写作方法、表达技巧,有了读文交流的铺垫,写文也就成了水到渠成的事,不会再无话可说、无情可表。写文的设计也应该从小处入手,切记题目过大、过空,让学生望而生畏。要设计一些学生易于表达、善于倾诉的话题。
(4)展文与评文相结合
2、“自主推荐课””:
注重教学小组的培养,将能力引导课中所学到的方法充分运用到自主推荐课中,使学生得到多方面的提高。随着学生知识的不断丰富,能力的不断提升,现在学生上自主推荐课已初具雏形。在自主推荐课中,由于学生知识面和能力的局限性,可能会出现他们课堂无法解决的问题或给予正解判断的时候,此时就要我们老师及时给予点拨。让他们在今后的教学中真正独挑重担。
(1)合作时点拨
学生在合作学习时,由于认知水平有限,有时难免会出现偏差。此时,教师深入每个小组时,就应该及时给予矫正。而在授课小组出现了知识或价值观方面的偏差甚至错误时,教师更应及时发挥自身作用,巧妙引导,调整学生的思维方向。自主推荐课并非就是学生的事,老师在课堂也可与学生进行角色换位,帮授课小组解决疑难。
(2)展示受阻时点拨
在自主推荐课中,学生的思维受阻时,教师巧妙的一句话就能激起学生思维的涟漪。
(3)利用评价点拨
在课堂教学中,在适当的时机,用中肯、丰富、准确的语言,能直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点拨功效
3、“群文阅读课”:
在专题和主题的选择上狠下功夫,甄别不同主题文本,落实专题形成方法。与读文心谭课相结合,将专题与习作指导结合,使群文阅读不仅是品析,更是一种历练。
(1)促进了教师的专业成长
通过课题研究,实验教师边教学边研究,把自己也当成一位研究者。在研究中积累经验,在研究中服务教学,服务学生。教师们了解新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确立起新的教育观、课程观、教师观、学生观、教学观,使自己成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组织者、合作者,促进了教师的成长。
(2)促进学生综合素质提高
实验班级学生在自学能力、合作能力、口语(书面)表达能力、阅读能力等均高于非实验班学生。在“先锋杯”专题赛课活动中,实验班学生受到听课老师的一致好评。
三、主要收获
1、通过课题研究实践,我们惊喜地看到:教师队伍的素质得到了整体提高,教师的科研能力得到了全面提升,科研意识得到增强,树立了正确的学生观和质量观,教师的教学水平和综合素质得到了提高,上课、说课、评课、课件制作、撰写论文等项项有能手。课题教师在各级各类活动中多人次获奖。
2、通过课题研究实践,教师的科研意识明显增强了。目前,我校课题研究已形成了一种积极进取、勇于创新的新局面。学校的科研工作也得到了有力的推进,在实验中不断完善的“十注”阅读法得以在全校语文阅读教学中广泛使用,小组合作学习高度成型。
3、教师在实践中不断反思、总结、提炼,本期共撰写成果论文上交10篇,各类刊物发表1篇,期末参评论文10篇。教学反思10篇,课堂实录2篇,教学、案例设计5篇,这些凝聚着老师们心血的科研成果大大提高了老师们的科研能力与兴趣。
4、学生的语文素养和综合素质得到发展。在这阶段的实验中,我校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不仅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合作意识,也开放了学生的视野,拓展了学生的知识面,让学生得到全面发展。通过课题实验,学生对语文课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口语交际能力、阅读能力、语文综合实践能力都得到了提高。课题班级的老师都反映很多以前害羞不敢开口说话的同学都渐渐变成了一个个开朗、活泼,乐于交流、善于交际的好学生了。学生积极参加各级各类竞赛活动,并取得了不错的成绩,获奖达300多人次。
四、主要不足
虽然取得了一些隐性和显性的收获,有许多问题仍然摆在我们面前,在此提出,作为我们前进的方向。
1、课改的动力不足。实验教师三分热情的现象尚存,没有把模式贯穿于所有语文阅读教学。
2、实验班级中小组长的职责有待进一步强化。能够真正胜任起本模式组长职责的学生不多,导致一些小组的“主帅”不力,学习效果不很理想,特别是在传递和表述环节,显得十分被动。
3、针对“导学案”的二次备课研讨活动落实力度不够。
五、今后打算
第一,继续使用《导学案》学习,并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对学案进行补充和改进,创造性地使用学案。
第二,实行五环节模式课抽查督导。
第三,推行研讨课自主申报制,每期每人两次研讨课。
第四,扎实开展“四课”研究,邀请总课题组专家现场指导。
第五,改重结果评价为重过程性评价。
第六,扎实开展针对“导学案”的二次备课研讨。
探索乃永恒,奋斗无止境。课题研究是一个艰苦的探索过程,要全身心地投入,长年累月,坚持实践,才会有所收获。所以课改路上,我们只有跬步前行,才能达到理想的境界!
阅读工作总结10
一、以兴趣为基点,乐于读书
俗话说“兴趣是的老师”。培养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是取得良好学习效果的重要因素。按照活动计划,我们先通过学校宣传、班级报送、师生互动等方式进行宣传及筛选,让学生在外界环境的刺激和熏陶下,对读书的兴趣有所提高,在思想上也能充分的认识读书的重要性,为后面活动的开展铺好路。通过前期强势宣传和营造读书氛围,提高了广大师生的思想认识,为深入落实课外阅读计划的各项活动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在活动伊始,我们便组织学生参观图书室、了解图书分类、介绍较为典型的文学名著,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以一种温馨的人文氛围、美丽生动的语言来“熏”他们。
通过创设读书情景,营造读书氛围,使每一位学生提高了对读书的认识,学生在阅读中,体会到无限的乐趣,拓展了视野,提高了生活的品味,从而使书籍成为师生精神与智慧的海洋,让阅读成为师生连接的纽带和沟通的`桥梁。
二、以品读为支柱,勤于阅读
授之以渔,指导阅读。叶圣陶说:“一篇好作品,只读一遍未必能理解透彻。要理解透彻,必须揣摩。读过一遍再读第二遍第三遍,自己提出问题自己解答,是有效方法之一。”小学中年级学生的分析能力、比较能力仍比较薄弱,他们对书的好坏还不能很好把握,对好词好句好不能很好辨别,甚至疏于辨别。有些学生对文字类的经典不感兴趣,有些学生则对图画十分喜爱。
因此,在活动中,我们要始终关注学生的阅读动态。抓关键词品评语言。教会学生多元解读,发展个性,品评语言。教师反复引领学生通过对文本的细细品味,多元个性化的解读,品读出语言的深度,体验到语言的温度。鼓励质疑,发展思维,品评语言。引导学生质疑,在质疑中发现问题,带着问题再走进文本,去解决问题,这是品味语言文字的一个很不错的方法。学生学会了品读,走进了书中,读书的尽头就更足了。
阅读工作总结11
学习完《阅读与写作》后,是我受益匪浅,使自己掌握了阅读的技巧,提高了阅读与写作的水平。经过了这个学期这门课的学习之后,让我可以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明白许多,具体总结如下:
一、搞好作文教学与阅读教学的关系
阅读是小学教学的基本环节,是识字的重要途径,也是写作的必备前提。课文阅读教学是作文教学的基础,作文教学则是课文阅读教学的延伸和发展。语文书上的阅读课文,大多出自名家之手,可以称得上篇篇是美文,我把它们当作教学的重中之重,精讲细品。在阅读教学中不断渗透写作方法,同时让学生谈这篇阅读为什么感人、或生动?以引导学生体会作者独特的构思、巧妙的开头、新颖的题目、意味深长的结尾……把作文教学融入阅读教学中去。这样一来,作文教学和阅读教学自然就合二为一了。学生循序渐进对怎样写好作文有了初步认识,渐渐明白了怎样去写好作文。
二、明确写作是一种技能,需指导和练习
写作文没有一个固定的方法,但写文章也有它自身的规律,每篇文章都具有题目、结构、中心意思、材料、语言等,写作文就是这些能力的综合训练,在日常教学中,我把作文教学分解开来,进行每一个单项的训练,从易到难,逐步推进,如可以单项训练开头、结尾,练审题、练立意,进行人物外貌、动作、心理的刻画等等。而这样的优美片断往往散见于课文,让学生仿着课文去写,经常这样练习,再进行整篇文章写作就会水到渠成。
(一)开头、结尾的指导
一篇好作文,通常包括凤头(开头)、猪肚(主要内容)、豹尾(结尾)三个大的部分。作文合格与否,通常是看“猪肚”是否实在;作文美观与否,则通常是看“凤头”是否美观直接、“豹尾”是否有力、简练。风头、豹尾,是作文的脸面,尤其重要。通常的作文要求是“凤头”要美观直接、“豹尾”要有力、简练。那么这时的流水帐作文中开头和结尾可能只是一个词语、一个短句,或者一句很平淡的句子。如何让他们美化呢?我们自己的经验就是:开头的时候,在内容上就尽量开门见山交代事情(如同交代一篇作文的中心内容),在句式上就尽量用一两个好词语;结尾的时候,在内容上就尽量交代一下自己的体会和感悟(如同总结一篇作文的中心思想),在句式上就尽量用抒情感叹、排比、反问等有力、简练的句子。
(二)审题和立意的指导
凡是作文都有题目,根据题目作文必须符合题意。我常常与学生讨论我们的课题,如前两日学习的《青山处处埋忠骨》,让学生课前查阅资料,谈用此诗句来做课题的好处。学生不仅查出了此句的出处,还谈到古时战场上将士们为国尽忠,无白布裹尸而用战马的皮来包裹英雄的遗体。他们谈到:用此诗句为题说明了毛岸英是牺牲在朝鲜战场上的英雄,只有青山才配埋忠骨。英雄不论死在哪里,只要是为祖国而死,英魂和忠骨于青山同在。在写读后感前,我要求学生的作文题要有大标题与小标题,大标题要凝聚自己的强烈感受,小标题要明确读于哪篇文章。有了要求,学生写《狼牙山五壮士》读后感的大标题饱含激情:《大义凛然英雄绝唱》、《人民的英雄与骄傲》…写《圆明园的毁灭》读后感大标题有《落后就要挨打》、《中华不能再受辱》等题。我班有个别学生总是跑题,我告诉学生,审题就是要抠字眼,要一个字一个字、一个词一个词的分析,看它对写作有哪些暗示、要求和限制。审题是为了切题,只有把握准了,才能使作文不偏题。还引导学生学会立意,立意是确定文章的中心意思。主题是文章的灵魂,文章的立意、构思、表达都必须为主题服务,围绕主题来选择、确定。它有时跟审题同步进行,有时则是审题而来,即所谓先审题而后立意,但不管是哪一种情形,立意都是十分重要的。立意要做到正确、深刻、新颖、真实、集中。有些题目本身就规定了文章的中心思想,这时立意应着重考虑选哪些材料来表现中心,这些材料怎样安排。有些题目只暗示了写作对象、选材范围和文体类型,这时立意就应自定中心。
(三)人物外貌、动作、心理刻画的指导
我时常告诉学生通过对人物外貌的描写,往往能反映人物的内心世界和性格特征。人物外貌是指人的外部模样,包括身材、长相、姿态、穿着打扮等。成功的外貌描写不仅使人物的形象更鲜明、性格更突出,思想感情表达得更加充分,而且有助于表达文章的中心思想。我会结合课文去谈。如《尊严》课后及时让学生习作,首先指导学生按一定的顺序写。其次,指导学生抓住特征写,在指导学生观察时,要求学生抓住人物最主要的特点,观察出这个人与别人不一样的地方及习惯的表情、神态。要选取人物最有特征的地方来写,只有这样,人物的外貌才能描写得准确、形象,给读者鲜明深刻的印象。我还对学生讲要把人物的特点写具体,就要通过这个人的动作行为来表现。如:《青山处处埋忠骨》中多处写主席的动作,我让学生体会那些动作词语,从中能让我们深切的感受到主席失去儿子的无比悲痛。告诉学生只有写好人物的行动,才能使人物的思想得到具体表现。行动能把人物看不见、摸不着的思想具体化、形象化。动作描写就是这么有神奇效力。描写人物的心理活动,一般指的是描写人物的心情、想法等。在描写人物的文章中,常以描写人物心理活动来表现人物的特点,这有助于揭示人物性格,使人物形象更加鲜明。如《青山处处埋忠骨》中,主席想我的儿子死了可以运回来,百姓的儿子不是儿子吗?...从中写出主席的心理活动,使读者将心比心地去体会人物的内心活动。
三、如何利用阅读指导作文写作
我利用阅读教学来指导写作,将读和写结合起来,读是写的基础,阅读为写作铺路,这样不仅会提高学生写作能力,更会带来阅读、写作教学的双丰收。我在日常教学中常采用以下一些方法:
(一)课文补白。给有些意犹未尽的课文进行想象补白。如学了《小摄影师》一文,想象这个故事后来怎样,学生想象丰富,续写的生动。
(二)仿写。让学生用心的去品味,然后去具体仿写一段,往往会对学生的写作水平的提高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如学习了《翠鸟》第一自然段后,孩子们能感受到作者如何描述翠鸟颜色非常鲜艳,知道了是按先概括后具体的写作方法,这时我便引导孩子们选择一种自己喜爱的鸟,仿照这一自然段描写的方法按先总后分的段式写一写鸟的外形孩子们个个争先恐后从他们手中写出了各种和样美丽的`鸟儿。如学习了《我爱故乡的杨梅》就可写《我爱故乡的》。
(三)、拓展式练习法
把阅读与扩写结合起来就是对学生创造思维的一种培养过程。需要学生利用阅读知识,展开想象的翅膀或运用拟人、比喻、夸张、排比等阅读中学习到写作技法,生动、形象、具体地描绘对象。也可摘抄优美句段,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不管是扩写还是续写、改写,都是在阅读基础上的一种创造和发挥。如教学完《慈母情深》一课后,我让学生展开想象写有关母亲的诗,学生写得很精彩。
作文教学与阅读教学的有机融合,把阅读教学和作文教学合二为一,使它们相互渗透、相互促进,必将会激发学生写作的动力,既省时省力,又能促进学生写作水平的全面提高,写出优秀的习作。作文教学还有很多好的方法,我今天所谈只是我教学中的点点滴滴,相信也是老师们教学中常用做法,不到之处敬请指出。当然,习作教学立足课本,立足课堂,与课堂阅读教学相结合,仍是我当前的选择,也希望今后能在这方面做到更好。
1、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了兴趣,才有动力。”在实际工作中我是用兴趣这把钥匙去开启儿童心扉的。具体做法是:①选用一些趣味性、故事性的文章,用生动的、情趣的语言讲给学生听,或让学生复述故事内容,在学生兴趣很高的时候,让学生自读文章,研读短文内容,并结合短文内容写一些自己的想法、感受。②结合短文内容开展有趣的活动。以表演的形式,使学生在活动中理解短文内容,培养学生阅读的欲望。
2、指导学生阅读,掌握阅读的技巧。
首先让学生初步领悟短文的内容,读出不同的语气,表达不同的情感。②范读,让学生从老师的范读中感受文章的音韵。优美的音韵就像溪水一样不知不觉流入学生的心田,诱发学生情感的波澜,进一步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③导读。指导学生阅读,让学生切切实实感受品味文章的优美与绝妙。首先感知文字内容,扫除生字词障碍,接着展开想象,把文字变成“图画”,以“图画”品味语言,激发学生的内心情感,使学生融入其中。
3、鼓励学生习作,提高写作的能力。
习作方面,我尽量让学生自己去选写作的题目,一方面调动了学生习作的积极性,另一方面充分发掘学生写作的潜力。在作文过程中,我及时对学生涌现出来的好词佳句,奇思妙想进行表扬,激励学生乐于写作,讲评学生的写作时,本着多表扬少批评的原则,对选材、构思、语言、开头结尾、过渡等,哪怕有点滴好处都不放过,均大加表扬,逐渐培养学生爱好写作的习惯。
阅读工作总结12
根据《钟祥市教育局关于开展“全民阅读进学校”活动的通知》精神,我校积极在师生员工中开展以“读经典名著,建书香学校”为主旨的全民阅读活动,努力提高教职工的专业能力和素质,培养中小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打造翰墨飘香、格调高雅、文明向上的书香学校。
一、健全读书制度,保证读书活动顺利开展
1、建立“全民阅读进学校”工作领导小组学校成立了以魏兵校长为核心的读书活动领导小组,把创建“书香校园”作为学校的一项主要工作来抓,研究创建活动情况,制定创建工作方案,对师生的读书活动进行定期检查和反馈指导,不断把读书活动和创建工作引向深入。
2、建立读书活动考评机制各处室、年级、班级将读书活动列入年度工作计划和处室、班级文化建设,由教务处组织实施定期检查,纳入年度考核项目,并以此做为评优评先的依据。
3、建立指导教师队伍
为保证读书活动的健康有序地开展,充分发挥党员干部、班主任、语文教师的模范带头作用,学校建立了由处室主任、语文教师为主的教师读书活动骨干队伍,建立了由教务处牵头,年级主任、班主任、语文教师为成员的学生读书活动指导队伍。定期为师生进行好书推荐、讲评,指导师生读书活动的顺利开展。
二、搭建读书平台,多渠道为师生提供好书
学校注重硬件投入,加大校园文化设施设备建设,夯实书香校园建设基础,为师生搭建读书平台,营造浓厚的书香氛围。
1、学校结合校园文化建设,在一号楼和三号楼前的围墙上张贴
《论语》全文及译注,在三号楼前建成了一批宣传栏,宣传读书的意义和作用,在教室、寝室、食堂及厕所精心布置了名人名言、名人事迹、励志故事,学校的'每一个角落都充满了浓浓的书香。
2、多方筹集资金购置了一批图书,充实了学校图书馆。现在,学校图书馆共有图书10万余册,生均达30余册。学校利用校园网,向师生推荐优秀阅读网站,让师生在网络平台上畅享读书乐趣。
3、各班建立了“共青团员图书角”、“书香班级图书角”、“以书会友”图书角,由学生自己带书,每位学生捐一本以上的健康书籍进行交流阅读。各班组织学生自愿订购了《文明礼仪伴我成长》和《振兴中华,从我做起》读本。
4、学校向教师推荐了百余种书目,并购买了《爱心与教育》、《教师专业化的理论与实践》、《细节决定成败》、《教育新理念》等500余本教育类精品书籍,发放给每位教师,供大家选读。
三、激发读书热情,开展丰富多采的主题活动
在创建书香校园的实践中,我们围绕2012年读书活动的主题“爱国爱校爱家乡,健康快乐成长”把“读书”和“活动”紧密结合起来,开展了丰富多采的主题读书活动。今年五月举行了全校“读书节”活动,一千六多名师生积极投入读书活动,整个校园书声朗朗充满书香和阅读热情.
1、开展争当“读书之星”评选活动。学校制订了师生开展“读书之星”、“书香班级”评选活动的方案,在全校师生中开展了评选活动。半年来,通过一系列评选,全校共评选出“书香教师” 10人、“书香少年”28人、“书香班级” 9个,营造了知书达理、好学求进的校园书香氛围。
2、开展了“我与爸爸妈妈共读一本书”的活动。将读书活动延伸至家庭,发动学生家长参与“书香校园”活动,亲子共读好书,交流读书体会,共享读书快乐,共同营造有益于学生身心健康成长的家庭文化环境。通过学生与家长共同的读书活动,使家长和学生得到了较好的沟通,受到了家长的好评。
3、开展“精品阅读”活动,弘扬祖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加强优秀文化熏陶,提高学生的文化和道德素质,我校把经典诵读活动作为学校文化建设和德育品牌的重要组成部分。除了将经典诵读引进课堂,延伸到课外。学校校园广播开辟“精品阅读”栏目,每天晚自习前由学生主持朗诵。经典的诵读内容、丰富多采的表现形式,充分体现了经典文化的艺术性和趣味性,有效地激发了学生对学习国学的热情,为形成学生良好的习惯、健全的人格、和谐的个性起到了促进作用。
4、开展“爱国爱校爱家乡,健康快乐成长”读书征文活动,鼓励广大学生积极撰写读书心得笔记,表达对好书的热爱,畅谈读书带来的启发和感悟。上学期,全校参加征文大赛人数达1600余人,先后收到读书心得1600余篇,评选出学生优秀习作18 篇,其中有10 人分获郢中街办征文比赛一、二等奖。常红等6名学生获钟祥市征文一、二等奖。
5、开展“爱国爱校爱家乡,健康快乐成长”演讲比赛和家庭手抄报比赛,学生演讲比赛通过班级赛、年级赛,由年级前3名参加学校决赛,学校比赛的优胜者推荐参加郢中街办和钟祥市演讲比赛,我校黄伊凡获郢中街办演讲赛一等奖、钟祥市二等奖。评选出优秀手抄报18篇,扎实有效的读书活动使学生们不但开了眼界,而且锻炼了同学们的动手、动脑、动口能力,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奠定了学生终身学习的基础。
6、开展“爱国爱校爱家乡,健康快乐成长”教师调研报告比赛,123位教师参赛,评选出优秀调研报告50篇。周芙蓉老师的调研报告《学生厌学情绪的现状原因与对策研究调研报告》获郢中街办调研报告特等奖,获钟祥市一等奖。
7、开展“学党史、知党情、跟党走”主题班会和黑板报比赛。全校28个班参赛,3个班获的一等奖,6个班获二等奖。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认为:“读书是教育最本质的活动,读书是学校最根本的任务,读书是发展学生最基本的途径,读书是教师成长的最重要的源泉。”学校开展的一系列读书活动,大大充实了“书香校园”的内涵,全面提升了师生整体素质,加强了学习型学校建设,全面提升了教育教学水平,促进了学校的内涵发展。
阅读工作总结13
研究表明:早期阅读对人的一生有很大帮助,许多成功人士从小就已经有了浓厚的阅读兴趣、良好的阅读习惯,他们在阅读中获取知识、懂得道理。开展早期阅读还能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听说习惯、习得最佳的语言模式、使用恰当的语言进行交往等。正因为早期阅读对人有这种种帮助,所以很多人都很重视对孩子早期阅读的培养,纷纷进行尝试。
也有调查显示:部分成人将“早期阅读”简单地理解为识字、诵读和记忆,更有甚者,家长强力地要求幼儿识字、拼音,甚至写字。这种单纯地将早期阅读作为幼儿识字、拼音的工具,过分强调阅读中知识的获取,使阅读过程小学化、成人化的做法与《新纲要》精神是背道而驰的。“早期阅读”顾名思义:是学龄前期的阅读活动,既有“阅”又有“读”,但也应该有幼儿阅读兴趣的激发、阅读过程的体验、阅读经验的积累、阅读能力的发展和阅读习惯的培养。我们要注重幼儿阅读的同时也注重选用恰当的方式、合理的途径来正确做好幼儿的早期阅读工作。下面是我在班级中培养幼儿早期阅读的几点做法。
一、在与环境互动中激发阅读兴趣。
“兴趣”是任何活动顺利开展的必需品,在“浓厚兴趣”的作用下,幼儿的阅读活动一定能进行得丰富又生动。
如何激起幼儿阅读的兴趣呢?我首先想到的是——创设阅读的环境,让幼儿在环境中潜移默化的进行识字与阅读,从而激发孩子阅读的兴趣。
在活动室的环境创设中,我们将幼儿的绘画作品、收集到的.材料等张贴在墙面上,同时还会用一些文字来解释墙面内容的大概意思,如“三·八妇女节”期间,每位幼儿都会为自己的妈妈画一张像,我们就把孩子们的作品贴在墙上,同时用“谁的妈妈最漂亮”作为标题付在边上。孩子们利用课余饭后的时间都会主动来看一看,并用自己的小手一边指着汉字一边说着“谁的妈妈最漂亮”,无形中孩子们便识得了一些字,也学会了一一对应阅读。同时,孩子们会根据画面上妈妈的样子,如卷头发的妈妈、大眼睛的妈妈、笑眯眯的妈妈等特征来确定到底哪个妈妈最漂亮。在这一根据美术作品比较谁的妈妈最漂亮的过程中,孩子们通过观察、辨别、表述等活动达成了一个简单的阅读过程。
又如,在“神秘的恐龙”活动后,班级里出现了很多恐龙的玩具、图片以及关于恐龙的资料。我抓住孩子们的这一兴趣表现,先将各种玩具、资料进行筛选,然后布置成游戏区——恐龙园。“老师,我知道这是什么龙,它是鱼龙。”“这种恐龙的脚都着地的,但是它怎么喜欢吃肉呢?”“老师,你知道恐龙为什么会灭绝吗?”……这些话语都是从“恐龙园”中飘出来的。孩子们在兴趣的驱使下,自觉自主地看着各种图片,说着各种信息,在与环境的互动中,激发了阅读的兴趣。
再如,在《动物王国》主题中,出现了许多关于动物的美术作品,“神秘的海底世界”就是其中之一。由于孩子们对“动物”话题的热衷,每位小朋友创作的“海底世界”都是那么美丽而神奇,并且各有各的特点,有的布局美观、有的构图新颖、有的色彩鲜艳,虽然活动以及功能结束了,但孩子们对自己的作品似乎仍然爱不释手。根据幼儿的这一表现,我们及时将这一作品布置成“海底世界展”张贴在班级外墙面上。出现了这一环境后,大家经常会在一起欣赏、比较,有的指着图片上的鱼儿说着“这是什么鱼” 、“那是什么鱼”;有的发现看不明白的鱼后,会主动去问那幅画的作者,主动与同伴进行语言交流;也有的,像之前“谁的妈妈最漂亮”中一样,边看作品边根据色彩、构图等多方面情况进行比较谁画得最好看,在提高美术欣赏能力的同时促进了边看边讲述的习惯;还有的,会根据画面上各种小鱼的动态以及背景来创编故事,如“一只水母遇到了一条大鲨鱼,它非常害怕,赶紧朝水草的地方游过去,想把自己藏起来。”、“金枪鱼肚子很饿,它正在用它的尖尖嘴抓小鱼吃。”……在这一环境中,幼儿无意识中进行了许多次阅读活动,相信只要多布置些既美观又受幼儿喜爱的环境的话,幼儿阅读的兴趣将更浓,阅读积极性将更高。
二、在正规活动中促进阅读能力的发展及阅读习惯的养成。
阅读兴趣的持有,为阅读能力的培养及阅读习惯的养成提供了条件。我将它们投放在正规活动中不断加强。
1、语言活动中促进阅读能力的发展。
幼儿园中的语言活动主要有谈话、故事、儿歌、看图讲述、文学作品欣赏活动,每种活动对幼儿听、说、阅读的能力培养都有不同的作用,在实际工作中,我们充分利用这些活动感受文学语言的美,积累经验,丰富词汇,培养幼儿良好的观察图片能力、运用语言能力等。如在看图讲话活动《小兔的雨靴》中,教师引导幼儿仔细观察图片,并用较连贯的语言较完整地讲述图片内容,并尝试根据动物表情讲述动物内心的话,使孩子们了解到观察图片时要从整体到局部,讲述图片时要根据动作、表情来判断人物的心理活动。
孩子们能更好地将“阅”与“读”紧密联系起来。又如在欣赏活动《散文·春天》中,教师在事先根据本班孩子的实际情况以及孩子目前所处的年龄特点考虑哪些需要在教育活动中让幼儿理解、掌握并学说后,通过在正式活动中教师有意识地鼓励与引导,孩子们能够在听(即通过能够感受到散文优美的语言美)、说(即理解并学说优美词句,如蔚蓝的天空、羞红了桃树等)双方面得到提高。
2、阅读活动中促进阅读习惯的养成
语言活动后,孩子们的阅读能力正逐步提高,为孩子们提供一个巩固养成良好阅读习惯的时机是非常必要的。我将集体阅读活动视作促进幼儿良好阅读习惯养成的重要途径。
集体阅读活动不同于看图讲述活动,活动中人人有书看、人人有机会讲,这为阅读能力本就相对较强的幼儿提供了更多发挥的机会,他们能更仔细地观察、更细致地讲述。同时,这样的活动形式也为那些平时不愿意大胆在集体面前讲述和不够自觉的幼儿提供了机会。如凡凡在语言活动中一直是一位“倾听者”,即使请幼儿边看图边自由讲述或边听边跟着念的时候,他也很难得开口。但在集体阅读活动中,凡凡有了一本属于自己的图书,在自由阅读时,孩子有东西可看,慢慢地,一个字、两个词、三句短语……都会从像凡凡那样不善于表达的孩子嘴里吐出来的,孩子们良好的阅读习惯也就能整体得到巩固与提高了。
三、在一日生活中获得阅读经验的积累及阅读过程的体验。
孩子们无时无刻不在运用着语言,我们应该把握一日生活中的各环节,将语言习惯养成教育渗透于幼儿一日生活各环节,让孩子们在一日生活中获得阅读经验的积累及阅读过程的体验。
平时,教师要当一位有心人,善于捕捉有利于幼儿语言学习的各种有利契机,并随机进行教育。如在散步活动中,教师就可以充分发挥这一时期的语言教育价值。秋天果实成熟、树叶变黄、小草枯萎,当孩子们散步置身于这样一个环境时,心中肯定有许多感想,通过教师的一句话“这就是秋天啊,你看到了吗?愿意把你的感受与大家分享吗?”,就一句话,孩子们讲述的积极性一定会被大大地激发起来,有的和同伴讲、有的自己边看边讲,相信还有的会跑到老师跟前兴奋地想与老师分享。可见,在这样一类非正规活动中同样能够激发孩子运用语言的兴趣、培养孩子良好的语言习惯,使幼儿习得更多优美语句,积累更多阅读经验。
又如在午饭后的自由活动时间里,幼儿经常会三三两两地聚在一起看书,此时,我们就为孩子们提供出一个交流讲述的平台——听我讲故事。大家各自讲述自己看到的故事内容,教师鼓励幼儿边听边评“谁讲得最好听”,孩子们在“比较——提高”、“再比较——再提高”的过程中不仅阅读能力不断提高,在讲述的过程中还能使幼儿获得阅读过程的美好体验,使孩子们越来越喜欢看、乐于讲。“早期阅读”包含的内容是方方面面的,以上只谈到了其中的几点,仍有很多方面,如早期阅读的材料选择、教师引导的策略方法等, 都还需要在今后的工作中不断探索与研究。
阅读工作总结14
现行的语文课教学模式有两种,一种是"知识理解型"的教学模式,一种是"思维训练型"的教学模式。前者教师致力于让学生理解语文完整的知识系统,一般按照"解题--释词--分段--归纳中心思想和写作方法--练习"的程序教学。运用这种模式的教师强调语文课程的工具性,而忽视了语文课程的人文性。只让学生理解语文工具的知识,而忽视培养他们运用这种工具的能力。后者教师致力于发展学生的智力,一般按照"阅读课文--教师提问--学生讨论--教师总结"的程序教学。运用这种模式的教师则强调语文课程的发展性,而比较忽视语文的工具性。只重视发展学生的智力,而不重视发展学生的情感、意志、性格和良好的个性品质。
以上两种模式尽管有不同的教学理念和不同的教学活动结构,但它们也有两大共同点,一、是前者教师"一讲到底"后者教师"一问到底"。教学活动都以教师为主体,而不以学生为主体。二、是教学活动都以理解为重点,前者是理解课文的知识内容,后者是通过理解课文发展学生智力。两都是重理解,轻感悟;重分析,轻运用。
根据《语文课程标准》衡量语文阅读教学模式是否科学,是否合理的标准:1、是否发挥师生双方在教学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2、在教学中是否体现语文的实践性和综合性(知识与能力、情感与态度、过程与方法的综合)3、是否重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正确导向,重视语文课程的人文性;4、是否正确处理基本素养与创新能力的关系,即正确处理基础性与创造性的关系;5、是否遵循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语文学习规律,选择教学策略,即要遵循发展性原理,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方法,引导学生识字、写字、学汉语拼音、理解字、词、句、段的意思,和阅读、写作、口语交际和进行综合性学习。我认为阅读教学应注意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活动中,掌握语文工具的知识和学会运用这种工具的能力,并重点培养感受、理解、欣赏、评价、运用能力,发展学生的情感、意志、性格和良好的个性品质。因此我觉得现行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应注意以下几点:
阅读课教学方式的转变
传统的阅读课教学,是学生被动、单一、接受的学习过程,是教师向学生灌输和填充的教学过程,把学生当做一个个可以装许多知识的瓶子,通过反复*练即可掌握技巧的.人,而完全忽视和抹煞了学生作为学习主体的主观能动性。学生无法形成健康的个性,更不要说形成末来社会所必需的各种能力。
阅读教学应积极倡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师应组织、指导学生学会合作学习。
例如我在教《索溪峪的"野"》这一课时,尝试采取小组讨论合作学习的方式,把全班学生分成十个小组,每个小组四个成员组成:一个成绩较好的学生,两个成绩一般的学生和一个成绩较差的学生,桌椅也跟着进行调整。在小组讨论中我提出了各小组要解决的四个问题:(1、"野"在课文中指什么意思?2、课文是从几方面来写这种"野"的?3、是怎样写出这种"野"的?4、把你觉得写得好的内容多读一读,并体会这样写的好处。)学生明确了学习的目标,大家踊跃加入到小组的合作学习中,积极地进行讨论,各抒已见,合作解决问题。我也加入到他们的讨论中,并适当的点拔,引导他们所讨论的问题。当学生讨论结束后,我让各小组派代表来向老师汇报自学的情况,鼓励他们大胆发表自已的意见和看法。并给予及时的肯定和表扬,适时进行指点,帮助。在讨论汇报中,有的还提出了学习中不明白的问题。也有对问题的不同看法进行激烈的争论,在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学生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学生学会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及学会团体协作的能力。学生的学习不再是沉闷,被动的了。而乐于去学,主动、积极地参与学习中。"在合作中学会学习,在学习中学会合作"因此我觉得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可运用多种多样行之有效的阅读教学方式来达到让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
创设开放而有活力的阅读教学
课堂教学是语文教学的主渠道,但我们也要充分运用课外的学习资源,适时适量地引导学生走出课堂,跨出校门,走向社会,*近自然,让他们在广阔的天地里学习语文,增长才干,学会做人。例如:我在教《宇宙生命之谜》这一课时,结合本课的教学内容及要求,充分利用学校多媒体设备,组织学生上网去查阅有关天文知识,让学生通过上网了解自己感兴趣内容,和解决课文中的疑惑。再让学生在班上把上网后所学到的知识进行汇报,各小组互相交流讨论。学生不但掌握了课文的内容,同时也大大激发对天文知识的浓厚兴趣,课外我还让学生组织一个天文兴趣小组,利用课余时间,通过再上网或到图书室借阅课外书及观测天体,进一步让学生去认识、探索宇宙的奥秘。又如在口语交际教学中,其中有一部分内容是当小记者,我先让学生在小组内轮流练习当小记者,对别的同学进行采访。在小组模拟的基础上,全班交流总结:怎样采访才能获得成功,及当记者应当注意些什么。并引导学生把学到的知识运用到社会中去实践,让学生当小记者去采访本村的主产业"蛏苗"的养殖户们,让他们去了解蛏苗的养殖过程、了解劳动者的艰辛、了解水污染对水生物的影响等问题。学生在当小记者的过程中,充分的去接触社会,接触自然。在这次小记者采访中学生学到了课本上根本学不到的知识,受到了深刻的教育,同时也开阔了视野,拓宽了语文学习的内容。
注意阅读教学中人文内涵的渗透
语文学科是人文学科,人文学科的价值在于使学生在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提高精神境界、文化品位、审美情趣等方面受到熏陶感染。因此在教学中注意人文性的渗透。如在教孟郊写的《游子吟》这一课,让学生理解诗句的含义后,我让学生谈谈学了这首诗后的感受?并说说你们的母亲又是如何?你将来想怎样报答母亲的养育之恩?学生畅所欲言,纷纷说出各自母亲是如何对自已无微不致的关怀,将来要如何去报答母爱。我听了后,感到很高兴,及时地加肯定和表扬,并对学生提出期望,希望同学长大以后能够真正懂得去孝敬父母。在教学中让学生懂得父母的养育我们的艰辛,懂得了孝敬父母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又如《落花生》这课是一篇人文内涵十分丰富的课文,在教学中让学生进行讨论,做人的道理。在学习中领会了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要像花生一样做有用的人,对社会有用有贡献的人。在教学中渗透了人文内涵,培养了学生正确的人生价值取向。
阅读教学中学生的学法指导
互动学习,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在教学实践中,组织互动学习的方式,改变过去班级授课中"传递--接受"式的师生单向交流的局面,建立以学习小组为主要形式的教学组织形式。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和创造个性。
2、交还自主权,提供学生创新的时空
在教学过程中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教学活动以学生的学习为本,为学生的学习服务,让学生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有自我发现、自我探索的时空,从而培养学生的创造性。
3、转换角色,挖掘学生创新的潜质
(1)转换师生之间的角色
这种方法往往是教师创设某种疑问,让学生帮助解决的方法。这样做能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学生在"帮助"老师弄清疑问的过程中,更增添了探索的欲望和信心。
(2)学生与学生之间的角色转换
在教学过程中,如果某个学生的学习方法很好,教师就可以让他当小老师去教其他的同学学习;如果谁的课文朗读得好,就可以请他范读;如果谁理解得深刻,就请他来表演。这样在学习中角色不断地转换,能够唤起学生积极上进的心理,调动学生内在的动因,不断探索知识,不断完善自我,不断挖掘创新的潜质。
(3)学生与学习内容中的角色转换
语文教材中的作品往往凝聚着作家的灵感、激情和思想,丰富多彩的人物形象及多元化的角色,为学生展现了一幅幅生动的画面。在教学中可以分角色朗读、分角色表演的方法,让他们与这些角色同喜同悲,这样,学生内在的情感与文中的角色形成共鸣,文中角色的思想在学生的再创造中得到延伸,学生学习语文的时空得到了拓展,学生创新的潜质也可以发挥了。
我觉得语文阅读教学除了让学生获得知识的同时,还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和培养学生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培养学生崇高的理想和思想道德修养。才能真正地体现了语文课程的工具性和人文性。
阅读工作总结15
语文学科具有人文性和艺术性,其中,语文阅读占有重要地位,因而,对中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十分重要。我们的学习、工作、生活都离不开阅读,首先阅读能力是一个人对未知事物的理解能力,也是能否与外界沟通的重要手段。当然,这里的外界包括对外部信息捕捉、归纳、自我消化的能力,与他人的沟通交流能力,自己的表达能力,等等。阅读可以说是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密不可分。
语文阅读的魅力在于可以让人体验到不同的世界。你仿佛可以看见屈原自沉汨罗江的决绝,看见孔子的坎坷颠簸,看见庄子的淡泊逍遥,看见陶潜的悠然,看见李白的豪迈,看见杜甫的幽怨,看见苏东坡的大江东去浪淘尽,看见辛弃疾的醉里挑灯看剑。那么,应该怎样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呢。
老师们在教学中遇见了一些难题,比如学生不喜欢阅读,尤其现在的网络时代,很多人都没有看书的习惯,对语文课本也担不起兴趣。另外一些学生虽阅读了却不得要领,无法掌握阅读的真正“钥匙”。我们要根据具体情况具体分析,找到症结所在,对症下药。
一、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歌德说:“哪里没有兴趣,哪里就没有记忆。兴趣也人类最好的老师。要让他们喜欢阅读,变成阅读的主人。”而要使学生对阅读有兴趣,就要强调学生的参与感,老师们退居二线。学生受传统思维影响,对很多问题都只有唯一标准答案,不敢有自己的想法,也不愿表露自己的想法,这样的长时间束缚,会让每个鲜活的生命变成千篇一律的教育成品,因而允许课堂有不同声音的出现显得极其重要。有一次,提问科学老师怀特森是不是个好老师,标准的答案,当然要说成怀特森是个好老师。但有的同学就会提出怀特森在某一方面教育方式不得当,因为他在某些方面说了谎,伤害了孩子的感情。当我们听到不同于标准答案的回答时候,先不要急于否定。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孩子的答案就是正确的,同时也说明了孩子对这个问题有了自己的思考,并敢于提出自己的不同于他人的见解,这是值得老师肯定的。
对于不善于发言、胆小的学生,我们应针对他们提出难度适当的问题,让他们在回答问题的过程中获得成就感以增强他们阅读的兴趣和信心。
二、教授正确的阅读方法
1、对整篇文章要了解清楚文章的写作背景、作者的写作意图。在阅读中学会归纳概括课文主要内容和中心思想;理顺课文的结构与思路,学习课文的表达方法。
2、通读全文,整体感知。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这就要求我们在读的过程中清除不理解的词语障碍,词语是文章这座大厦最基本的一砖一瓦。对于不理解的词语我们可以看书下注释、查词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障碍扫清后,开始精读。抓住重点语段的重要的句子或含义特别深刻的句子联系上下文和写作背景来理解文章中心。要一句句地品析,结合上下文逐字逐句地分析,不明白的做上记号,在上课时做到心中有数认真听老师的分析。最后可以把经典的句子摘抄下来,反复研读,多加积累。
3、在课堂阅读提问中可以让学生采取小组讨论的形式。因为听取别人的意见和表达自己的意见是很重要的。在课堂上能够参与问题回答的学生有限,这种形式最大限度地保证了每个人的参与。
4、注意阅读教学中人文思想的渗透,并与生活实际相联系。语文学科是人文学科,人文学科的价值在于使学生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提高精神境界、文化品位、审美情趣等,因此在教学中要注意人文性的渗透。如在教学孟郊写的《游子吟》这一课,让学生理解诗句的含义后,谈谈学了这首诗后的感受?并说说你们的母亲是一个怎样的人?你想怎样报答母亲的养育之恩?老师布置的“给爸爸(或妈妈)洗一次脚”的家庭作业很受家长喜欢,并得到了社会的'广泛认可。在交流作业体会时,学生畅所欲言,纷纷说出父母亲是如何对自己关怀的,父母养育子女的艰辛,孝敬父母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自己将来要如何去报答母亲,等等。又如《落花生》这课是一篇人文内涵十分丰富的课文,在教学中让学生进行讨论做人的道理,领会“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要像花生一样做有用的人”,对社会作出贡献。在教学中渗透人文内涵,有利于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价值取向。
5、锻炼审美能力。对阅读材料所包含的美所具有的一种感受、鉴别与欣赏能力,以这一能力为基础的阅读可称审美性阅读。就载体而言,在这里的“美”既与阅读材料的内容有关,同时又与阅读材料的表现形式有关。就类别而言,这里的“美”依不同的标准可划分为许多不同的亚类,如自然美、社会美、艺术美;心灵美、语言美、行为美、形体美;壮美、优美、悲剧美,等等。我们可以看到,许多文学作品极具审美价值,对这类作品的阅读仅仅诉诸理智的、科学的、逻辑的读书方法,显然是不行的或不够的,还必须诉诸情感、想象、主观体验等这一类感悟式的读书方法,从而做到学习欣赏文学作品,感受作品中的形象,欣赏优美、精彩的语言,品味作品的语言和艺术技巧的表现力。
总之,课堂虽小,钻研进去,便会发现,这里面有着广阔的天地,有无穷无尽的学问,当然也就有无穷无尽的研究乐趣。课堂教学只有45分钟,而正是无数个45分钟组成了一个人的求学生涯。我们有什么理由不让学生在课堂充分地享受到阅读的乐趣呢?在课堂阅读中激发学生兴趣的方法需要我们在实践中不断去摸索,探索更广阔、更迷人的天地。
【阅读工作总结】相关文章:
幼儿阅读能力工作总结03-27
课外阅读工作总结03-09
课外阅读工作总结11-27
课外阅读情况工作总结01-24
学校课外阅读工作总结12-09
小学课外阅读工作总结11-09
课外阅读工作总结14篇11-27
课外阅读工作总结15篇06-17
阅读教学工作总结09-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