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德与社会》教研组工作总结

时间:2023-05-22 18:34:44 总结 投诉 投稿

《品德与社会》教研组工作总结5篇

  总结是指对某一阶段的工作、学习或思想中的经验或情况加以总结和概括的书面材料,它能够给人努力工作的动力,让我们一起来学习写总结吧。那么如何把总结写出新花样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品德与社会》教研组工作总结,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品德与社会》教研组工作总结5篇

《品德与社会》教研组工作总结1

  本学期教研组工作依据县教育局和县教师发展中心的整体工作安排,本学期教研工作以“基于有效学习的课堂教学变革项目”为中心,研究课堂、研究学生、研究教材,优化课堂教学,总结探索学科教学规律,切实提高我校初中历史与社会、思想品德学科教学水平。现总结如下:

  一、继续深化课程改革

  本学期要求全组教师结合新的《课程标准》,宣传实施《温州市初中学科教学常规》,推进“有效教学”和学科教师队伍建设。在课改第一线通过教学发现一些问题,并归类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为学校教师服务。结合市县“精品百课”活动,打造精品的“常规课”,在教材分析、教学设计、课堂教学、课例分析、教学反思等方面,打造精品课例。组织本组教师参加信息技术继续教育,加强新课程学科培训,在本组内充分发挥学科指导帮教作用及如何将新课程理念落实到课堂教学实践中去,从而提升教学质量。

  二、全面推进校本教研,促进教研文化和谐生成

  全面推进校本教研,形成与新课程相适应的以校为本的教学研究制度。注重对新课程实施和学业评价改革,通过评价研究引领教学,如翁**老师获得县二等奖;还积极加强教研组自身建设,引导全组教师对“有效教学”进行研究;引导思品教师积极开展时政教育,紧密联系实际改革教学方式,提高学生认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关注后20%学生学业成绩,积极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充分发挥骨干教师的示范辐射作用,带领青年教师成长,促进本学科教师队伍建设。本学期要倡导本组教师积极参加县市的课堂教学评比和教育教学论文和教学案例的撰写,尚于归纳总结平时发现的`问题,如翁迪真老师在县历史与社会展示课上做出示范,引起很大的反响。

  三、做好教学月检工作

  本学期要求本组教师深入研究新课标,坚持做到依标施教。教根据教材内容精心设计教案,每堂课后注重教学效果的反思,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

  四、充分利用各种资源

  加强新课程的培训和对新课程理念的把握,充分利用网络资源,使多媒体教学手段落实课堂,做到资源共享,从而落实本校实际又有新理念的教学方式。

  总之,通过本组教师的共同参与,针对学校教学实际,把理论联系实际取得一定成效,但时代在进步,我们需要不断求进,成为优秀的教研组。

《品德与社会》教研组工作总结2

  本学期,我校品社教研组以推进“二期课改”和“两纲”教育为中心,围绕着“小学品德与社会学科教学生活化”的课题研究,开展了一系列的教研活动,从培训、实施到研究,形成了“民主、开放、高效”的教研机制,提高了本校的品德与社会学科的教育教学质量。

  一、 积极参加学科培训,提高德育课程意识。

  本学期,教研组继续组织全校品社教师认真学习了《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和《民族精神教育指导纲要》、《生命教育指导纲要》,让每位教师理解并掌握了本课程的基本理念及“两纲”推进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同时针对新教材的使用和推广,积极组织参加了市区各级各类的培训活动,让教师进一步更新了理念,明确了教材的意图。通过一系列的培训活动,教师们在人文素养和教学水平上都有一定的提高。

  二、 积极投入校本研修,突出教学的有效性。

  本学期,我校在学校领导的重视和支持下,选派了相对稳定的教师组建了品社教研组,由副校长直接深入,以德育学科带头人为引领,以专职教师为骨干,进一步规范了教研组活动。一学期来,开展了很多行之有效的教研活动。

  1、 以案例探讨为形式

  教研组针对部分品德学科课堂教学中教学失效性的现象,分不同年级选取了一些案例,组织教师对课堂中“小组合作”“资料收集”等方式,进行了研讨和交流,总结出了一些操作性较强的方法和措施,并在课堂教学中加以落实。

  2、 以听课评课为途径

  教研组以教师的公开课、展示课为重点,组织教师们听课,评课,各抒己见,要求每位教师都能就课堂上的某一环节发表自己的点评和看法,帮助执教老师完善教学设计,同时也让教研活动成为人人可以发表见解的讲台,本学期,教研组还利用全员培训的机会,组织教师们共同观看了网上的`优质课,每位教师均完成了评课表。营造了浓厚的教研气氛,并在教研活动中,让教师们有所思,有所得。

  3、 以课题研究为抓手

  本学期,教研组以《以教学生活化提高品社课课堂实效性》的论文结束了对品社学科教学生活化研究的课题,获得了学校科研成果的二等奖,又提出了《构建品社学科生成性课堂研究》的新课题,课题组成员正在有步骤地开展研究,并在日常教学中,以科学的理论和方法指导教学行为,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4、 以骨干教师为引领

  本学期,学校选派了骨干教师参加了市“两纲”高级研修班,并根据“两纲”推进的新动向、新理念来指导教师教学;骨干、专职教师也能积极参与到各年级的集体备课中,就一些热点、焦点提出有效的建议,为兼职教师提供帮助。以点带面,带动了教师一起改进教法,研究学法。

  5、 以市区比赛为契机

  我校教研组在本学期中,积极组织教师参加各类教学评比活动。以比赛为契机,深入教研,大家出谋划策,共同努力,使得参赛教师获益匪浅,参与教师收获不小。我校教师也在比赛中赛出了精彩,获得了黄浦区教学案例评比的优秀奖,教学课件评比的优秀奖。

  三、 积极挖掘教材内容,丰富德育课程资源

  本校教研组在进行案例研讨、课题研究的同时,还积极开发教材资源。根据四、五年级脚踩实空性强,跨度大,专业性强的特点,利用课余时间,上网查找资料,创建了适合教材内容的图片、生活案例资料平台,并依据上海教育资源库的范本,组织教师撰写教学设计和教学说明,归入校园网的资料库中,为广大教师的教学提供方便。

  此外,教研组还注重和校本主题活动的联系,使校本主题实践活动成为品社课教学的外延和深化,让学生在课堂中学到的知识能到实践中得到体验和感受。从“看京剧”到“遍中国结”,从“了解特奥”到“过民族节日”无一不让学生感受提升,也为丰富课程资源提供了另一个通道。

  我校教研组经过了这一段时间的磨合和锻炼,已经形成了自己的风格,取得了一些成果,我们将会在今后的工作中,继续努力,让教研活动真正成为老师的好帮手,好顾问。

《品德与社会》教研组工作总结3

  本学期我校全体《品德与社会》老师坚持以《课程标准》为指南,根据品德与社会学科教学特点,紧紧抓住学生身心成长的特点,引导和培养他们良好的思想品质和高尚的道德情操。

  在新课程的实施过程中,我校教研组结合课例开展校本教研研究,立足课堂。今年有几位老师是第一次接触《品德与社会(生活)》这门课程,因此,如何才能顺利地开展工作,使得教学活动能顺利展开,我们备课组的每一位成员都好好动了一番脑筋,在教学中不断探索,充分调动每一位参与人员的积极性,使本学科的教学工作能有序地开展,并且受到孩子们的喜爱。现就一学期来我们所做的工作总结如下:

  1、认真制订教学计划。

  我们品德教研组的教师坚持学校有关教育教学计划,在学校教导处的领导下,严格执行学校的各项教育教学制度和要求,认真地在教导处的领导下完成各项任务。开学初,大家就一起根据本学期的各项要求认真制订了教学计划。以使每位老师在开展教学时能做到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而不至于开“无轨电车”。

  2、学习新课标,转变教师的教育观念。

  继续加强健全教师学习教育教学的理论学习。由于有几位老师今年刚接触《品德与生活(社会)》课程,为了更快地使大家了解《品德与生活(社会)》的课程性质与特点,更顺利地投入到品德的教学中去,本学期我们全组教师继续以学习新课标为主要的学习内容,组织切实有效的学习讨论活动,用先进的.教育理念支撑深化教育改革,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师们把新课标的理念渗透到教学中,教学注重以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意识和实践创新能力为主,注重尊重学生的需要,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特别是已经接触过品德课程的老师,在交流活动中,能以自己教学中的经验教训与大家一起交流,避免大家多走一些弯路。

  3、教学工作继续以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为主。

  教师们以新理念指导自己的教学工作,牢固树立学生是学习的主人,以平等、宽容的态度对待学生,在沟通和“对话”中实现师生的共同发展,努力建立互动的师生关系。本学期以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为主,提倡研究性学习、发现性学习、参与性学习、体验性学习和实践性学习,以实现学生学习方式多样化地转变,促进学生知识与技能,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整体发展,为学生的终身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4、规范学生的品德行为,用校园文化熏陶学生。

  开学以来,我们大力加强良好的行为规范养成教育、文明礼仪教育,帮助学生养成文明、守纪的良好习惯。从小、从近、从实、从细抓好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养成教育,并结合德育教育,征集新的行为规范,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

  总的来说,这个学期,我们教研组的多数成员虽然多是担任了语文教学、数学教学,有的还兼班主任工作,但依然能在品德的教学中开创出一片美好的天地,有了一定的收获。今后,我们将继续努力,不断实践,更好地推进教学改革,推进素质教育,进一步提高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让学生的品德在生活里萌芽,让学生的生活在笑声中飞扬。

《品德与社会》教研组工作总结4

  一、学校科研组成员:

  组长:

  副组长:

  成员:

  二、学校科研教学宗旨:

  科研旨在促进学生良好品德的形成和生活性、社会性发展,为学生认识生活(社会)、参与生活(社会)、适应生活(社会),成为具有爱心、责任心、良好的行为习惯和个性品质的社会主义合格公民奠定基础。

  三、学校科研教学理念:

  科研教学基本理念之一: “帮助学生参与社会、学习做人是课程的核心”。

  科研教学基本理念之二:“儿童的生活是课程的基础”。

  四、学校工作总结:

  我国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说过:“我们要活的书,不要死的书;要真的书,不要假的书;要动的书,不要静的书;要用的书,不要读的书。总起来说,我们要以生活为中心的教学做指导,不要以文字为中心的教科书。”这是多么有见地的一席话。而随着小学课程改革的新潮,《小学思想品德与生活(社会)》一课程也随着这一大潮发生了翻天覆地的教学改革。它是一门融道德素质教育与社会基础教育于一体,促进学生社会发展的综合性基础课程。它以学生生活经验为基础,引导学生积极体验社会生活,学习社会基础知识,从而丰富发展学生的社会经验,形成基本的社会道德观念和社会责任感,养成文明的行为习惯,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合格公民奠定初步基础。

  新课程改革实施已经多年了,它里面有许多的新理念也已经深入人心。在这几年里,我们海洲第二小学的品德课程的科任们也以先进的教育理念,高涨的热情投身于教学改革的研究中,积极地进行着理论探索和实践创新。如今,我们的品德课教学已发生了令人可喜的变化,取得了一个又一个的进步。现在就以这一学年里,我校在这一课程的工作上进行以下的总结:

  (一)定时教研,激发学习教材标准

  为了认真研读课程标准,解读新教材,进一步深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海洲第二小学都定期进行品德课程的教研活动。每周星期四下午第二节是品德课程的教研时间。教导主任郑主任与海洲片的片长侯老师利用这固定的时间开展了形形式式的小学《品德与生活(社会)》学科的科研活动。在科研活动中,正副组长都认真解读了《品德与生活(社会)》课程标准,指导科任教师理解课程标准的内容,使参加活动的教师理解了《品德与生活(社会)》课程倡导的教学内容要生活化,教学过程要面向全体学生,教学形式要活动化的课堂教学策略。从而加快了任科教师灵活拿捏好本课程的相关内容。

  (二)以个人促全体,大胆运用教材

  毕竟理论还是必须与实践相结合才会更加有说服力。因此,学习了课程标准与课堂教学策略等理论知识都只是纸上谈兵。所以,我们学校还会不定时地进行课堂教学探讨。如在科研活动中观看教学录像,采取若干教学案例,为科任提供了若干适合于我校《品德与生活(社会)》的教学方法供教师们在教学实践中借鉴。有时,我校还会让年轻教师上示范课,对怎样开发课程资源进行抱砖引玉,让教师基本掌握了开发课程资源的方法、途径。如我校的钟醒飞老师是一名年轻教师。他以去年荣获全镇第一,并代表镇参加市的课堂教学录像课《不忘国耻》一课为载体介绍了在教学实践中怎样丰富学生的生活经验,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充实教学内容,拓展教学空间,组织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开展课堂教学,让课堂教学绽放出魅力,收到实效,深受广大教师好评。也因为这样的以点带面的教学方法为推广运用新教材起到了“春风化雨,润物细无声”的作用。

  (三)丰富课程教学模式,活用教材

  学生是从生活而来,也应该是从生活中去。而社会生活是学生了解社会,认识社会的起点,也是学生经验的主要来源。因此,我校科研组根据学生特点,从他们身边的生活实际,社会现象出发,由近及远,由浅入深,从感性到理性,引导学生多角度、多层面观察社会生活,从而提高学生的生活性与社会性。如:六年级的《烦恼,还是化解》一课中,张杰红老师先引导学生如何化解心中烦恼的方法后,她让学生联系学习、生活中遇到的烦恼进行向烦恼卡诉说,最后以学生个体之间运用所学的方法化解学生间在学校、家庭和社会所遇到的烦恼。这样就培养了学生立足社会的能力。这样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丰富学生的社会经验,潜移默化地让学生养成了文明的行为习惯。

  四、重视科研团队精神

  本学期,教研组的全体成员深入学习新教材课程标准,领会新教材教学目标及课程理念。改变传统模式,培养学生主体参与模式,从活动中感悟体验,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就在镇刚举行的小学品德与生活(社会)课堂教学大赛和精品课程设计中,我校科研组全体人员群策群力,出谋献策。特别是年轻的执教教师更是忙的不亦乐乎。备了一稿又一稿,试了一次有一次,课件做到深夜。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王老师上的三年级《买卖中的道德》一课中先让学生观察超市里的顾客、商家是如何进行买卖的,接着开展课堂调查,完成调查表。从调查、讲述、讨论,从不同场所的买卖双方行为中中渐渐体验到做到顾客要购物文明,商家要诚信经营,这激起他们强烈的震动,培养起要做一个文明顾客的感情。这也在大赛中获得了镇的课堂教学大赛中荣获了一等奖的好成绩。

  五、开发校本课程,强化教材的生活化与社会化

  为强化学科的生活化与社会化,我校先针对小学《品德与生活》的教学大纲,开发了 “认识家乡”校本课程。同时,我校科研组根据新课程、新理念而开发的一本适合1——3年级的'学习材料。这本书借鉴了兄弟学校的经验和做法,利用家乡本土中的丰富历史资源(如海洲地名的由来,袁世根的历史,古镇灯饰的发展等资源),根据农村孩子的特点,以“回顾历史、放眼现代、展望未来”为三大研究主题,编写了《乡情》,引导学生忆苦思甜,以史为鉴,以史育人,充分利用乡土的资源,以家乡的发展变化,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增强学生的爱乡、爱国情感和向心力。

  在试验学习逐渐成熟的过程中,“思想教育”中的《成长》是我校开发的校本课程系列之二。这本校本课程是根据小学《品德与社会》的新课程标准、新的教育理念和学校的办学目标而开发编写的学习资料。以“爱国、感恩、理想、友情”为主题,编写的《成长》。《成长》不仅有学生熟悉的古代英雄人物和现代名人的故事,还有充满童趣的童话故事;既有正面的故事,也有反面的故事。

  因此,本校编写的校本课程适合高中低年级的学生阅览,让学生在“读、品、悟”中提高阅读能力,提供了学生对生活与社会的认识,还陶冶了学生的思想情操,寓教于乐。

  在教学品德与生活(社会)的工作上,我校科研组成员将既往开来,发挥团体的智慧与力量,完善好学科的教学工作。

《品德与社会》教研组工作总结5

  本学期我校全体《品德与社会》老师坚持以《课程标准》为指南,根据品德与社会学科教学特点,紧紧抓住学生身心成长的特点,引导和培养他们良好的思想品质和高尚的道德情操。一是重在课堂教学贴近学生生活实际上下功夫、构建生活课堂、规范学生行为习惯,抓好养成教育。二是突出课改重点,深化教研内涵、开发教育资源、优化教学行为,提升教研品位。

  一、更新观念,走进生活,走进社会。

  生活是学生了解社会,认识社会的起点,也是学生经验的主要来源。我们根据学生特点,从他们身边的生活实际,社会现象出发,由近及远,由浅入深,由表及里,有感性到理性,引导学生多角度、多层面观察社会生活。例:三年级《相约世博会》,我们先让学生了解世博会的知识,了解上海的发展,接着开展调查,完成调查表。在调查、讲述、讨论中渐渐体验感悟作为一个上海小公民该有的责任和义务。这样从生活中来再到生活中去,丰富学生的社会经验,养成文明的行为习惯。

  二、在“做”中学,在合作中成长。

  注重学生的亲身体验和活动,是有效实施道德品质教育和社会知识教育的客观要求。本学期,我教研组强调拓展课堂的内涵,让学生有更多的时间进行各种活动,承担一定的脚色,在做中不断领悟、感知,在做中培养社会生活能力,发展个性品质,体验道德准则并规范自身的行为。

  三、抓好集体听课、评课,体现课程理念。

  自参加课程改革以来,我们接触了大量的先进的教育教学理论,使广大教师开阔了眼界,增长了见识,对教育教学规律有了更深刻的认识。然而,理论如果不变成广大教师的教学实践,再先进也是没用的。

  为了促进广大教师把理论转化为教学实践,本学期教研组重点以观看优质课、评优质课展开研讨,集思广益,把握教材的性质,寻找更符合学生的切入点,更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自主地投入到活动中去。听好课后,结合教者的教学反思,在教研组内进行评点,分析。

  四、规范学生的品德行为,用校园文化熏陶学生。

  一学期以来,我们大力加强良好的行为规范养成教育、文明礼仪教育,帮助学生养成文明、守纪的良好习惯。从小、从近、从实、从细抓好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养成教育,并结合德育教育,征集新的行为规范,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

  今后,我们将继续努力,不断实践,更好地推进教学改革,推进素质教育,进一步提高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让学生的品德在生活里萌芽,让学生的生活在笑声中飞扬。

【《品德与社会》教研组工作总结】相关文章:

《品德与社会》教研组工作总结05-22

《品德与社会》工作总结07-17

品德与社会的工作总结09-29

《品德与社会》工作总结07-05

品德教研组工作总结03-27

品德教研组工作总结01-18

品德与社会工作总结06-14

品德与社会工作总结05-01

小学品德教研组工作总结04-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