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课的重要性

时间:2023-05-06 19:41:02 总结 投诉 投稿
  • 相关推荐

备课的重要性

  在日常的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最不陌生的就是备课了吧,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备课的重要性相关内容,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备课的重要性

  充分备课是上好课的前提,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和效果,首先要抓好备课这一环。教学实践证明,教师在备课上所花工夫的多少直接影响授课的质量。就同一教师来说,进行观摩教学时,教学效果一般都比平时好,原因并非观摩教学时,教学潜力提高了,而在于教师备课比平时充分得多,进行了认真的筹划和精心的设计。能够说,任何一堂成功的课,无不凝结着教师备课的心血。

  备课作为教师课前准备的过程,亦是教师提高知识水平和教学潜力、总结教学经验的过程。教师透过一次次的收集资料,一遍遍的处理教材、确定教法,专业水平和教学设计潜力就必然会得到提高。

  教师的备课过程同时也是教师把可能的教学潜力转化为现实的教学潜力的过程。作为教师,都具备必须的专业文化水平,都或高或低的具备必须的教学潜力,但这只是教师教好课的可能条件。只具备这些可能条件甚至较好的条件,如果不去备课,就不能构成某一资料的实际教学潜力,也就不能顺利完成教学任务,不能使可能的教学潜力得到充分的发挥。

  备课过程是一种艰苦的复杂的脑力劳动过程。知识的发展、教育对象的变化、教学效益要求的提高,使作为一种艺术创造和再创造的备课是没有止境的,一种最佳教学方案的设计和选取,往往是难以完全使人满意的。因此,我们既要认识到备课的重要性,又要看到备课的艰苦性。

  备课的好处和作用

  教学工作是教师按照确定的教学目的和必须的教学规律,传授知识,培养学生潜力的过程。无论教师的知识经验多么丰富,若不进行备课就难以将课本知识系统地传授给学生。教师的知识和经验只能说是具备了潜在的教学潜力。因此,备课是构成教学潜力的过程。具体表此刻三个转化上:第一个转化是把教材中的知识转化为教师的知识;第二个转化是把对教学工作的安排转化为教师教学活动的指导思想;第三个转化是把教师掌握的教材资料转化为学生的知识。为了完成教学任务,提高教学质量,教师上课前所进行的钻研教材、了解学生状况、制订教学计划、确定教学目的要求、选取教学方式、制作教具、编写教案等一系列的准备工作统称为备课。备课是课堂教学过程的基础,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先决条件。每位教师都要认真备课,深刻理解备课的实质,掌握备课工作的程序。

  备课的程序

  备课的工作主要包括学习数学课程标准,钻研教学资料,阅读参考资料,研究有关教学经验以及深入了解学生状况,选取具体恰当的教学方法,编写每一节课时的教学方案等。

  (一)备教材

  教材是教师教学的依据,务必对教材反复钻研、反复推敲,才能弄清教材的知识结构,各部分教材在整体的地位和作用,才能弄清知识间的联系和分清主次,以便于准确地突出重点、合理分类、掌握规律和加强实践。教师的备课过程主要包括钻研教学大纲、熟悉教材资料、研究习题、阅读参考书的过程。

  1、钻研数学课程标准数学课程标准是根据党的教育方针和培养目标制定的。数学课程标准里规定了中小学数学的教学目的、要求。因此,数学课程标准是教学的依据,是教师备教材的指导性文件。钻研数学课程标准,就是要弄清中小学数学的目的要求、教学体系和基本资料。只有透彻地领会数学课程标准的精神,备教材中的知识、技能、技巧、培养潜力、思想教育等方面,提出明确而恰当的要求,做到有的放矢。

  2、通读教材教材是教学的依据,课堂教学质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对教材深度和广度的钻研。通读教材通常应有“粗读”、“细读”、“精读”三个过程。由粗到细再到精是指钻研教材的深度和广度的程度。就是说,对教材的钻研,在整个备课过程中至少要进行三次;第一次是开学前对整个教材的通读,相对于后两次能够粗些。第二次是对单元教材的通读,这时应读的细一些。第三次是精读一节或一堂课的教材,钻研的应更加深入。从要求上讲,“通读”教材主要是通览全学期教材,目的是了解本学期教材与前后学期的联系,了解各部分资料的来龙去脉,把握教材资料的体系。而细读、精读教材,则要求细致深入地钻研教材,把教材弄通弄懂。即对教材中的定义、公理、定理、公式与法则要逐字、逐句、逐步地推敲,抓住揭示其本质属性的关键字句,搞清其间的逻辑结构,把握教材的科学性;明确科目章节之间的衔接关系,搞清知识的因果关系,把握教材的系统性;揣摩每个例题的作用,搞清概念的引入、知识的应用与实际问题的关系,把握教材的实践性;探讨与挖掘教材的教育因素,把握教材的思想性;分清知识的本末主次,估计知识的难易程度,把握教材的可理解性。

  3、阅读参考书教学参考书是教材的补充和说明,它对整个教材进行了分析,列举了每章的教学目的、重点、难点、关键及教学时间的分配,对教师备教材带给了重要依据,教师要仔细阅读和认真研究,要善于吸取好的教学经验,提高自己的教学艺术。不要盲目地照抄资料,漫无边际地旁征博引,以免削弱淡化自己的教学风格。

  4、研究习题数学习题是使学生掌握系统的数学基础知识、技能和技巧的重要手段,也是学习数学过程中教学活动的主要形式,还是培养学生的数学潜力、发展学生智力的手段。教师要个性强调解题过程中的思想方法训练,前苏联奥加涅相在《中学数学教学法》一书中写道:“一位有创见的教师比教科书的作者看的远多了,在解某道题的过程中他能揭示和实现的功能要比预想的宽广得多(或有益的多)。”因此在设计练习、例题、作业题及指导解题的过程中,要注意每道题的功能和思维训练,既要有必须的数量,更要注意质量和效果。这就需要对习题进行认真的研究。

  选取习题要由浅入深,逐步提高要求,要包括适当数量的复习题和综合题。习题分量和难易要适当,以免造成学生负担过重。也就是说,选题务必从练习目的、资料、分量以及学生理解潜力等方面去思考,才能练的适当,练的有效果。为了精选习题,教师在备教材时务必认真地将教材中全部习题演算一遍。演算是不能只停留在“会解”的水平上,而要细心研究每一个习题的目的、作用和要求,探讨每一个习题的背景和最优解法,作为改编题的基础。在研究习题时要重点解决以下几个问题。

  第一,研究习题的目的要求。习题概括地说可分为:填空题、选取题、改错题、决定题、证明题、作图题、封闭性试题、开放性试题等等。教材上的习题一般分为三种类型。第一种是安排在各个小节后的“练习”,它是围绕新课资料用以说明新概念的实质和直接运用新知识进行直接解答的基本题目,目的是让学生切实理解与掌握数学基础知识、初步获得运用这些知识的基本技能。第二种是各章后的或每一大段教材之后的习题,是在进行了若干基本练习的基础上安排的,目的在于使学生巩固所学的基础知识,能熟练地运用这些知识进行解题并构成必须的技能技巧。它比第一种类型练习题要复杂些,更能深一层的体现基础知识、基本方法的运用。第三种是每章后的复习题,它比前两种习题、涉及的知识面更广,更富于变化,带有必须的灵活性、技巧性、综合性。安排这种习题的目的在于使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发展学生的运算潜力、逻辑思维潜力和空间想象潜力,培养学生灵活运用知识的潜力。教师在研究这些习题时,要注意体会每一个题的具体要求,解题关键,解题技巧以及解答方式,还要估计学生作题时可能出现问题,做到胸中有数。

  第二,研究习题的重点。习题同数学基础知识一样也有主次之分、难易之分。要让学生集中精力围绕有利于理解掌握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构成的习题去练。教师要找出重点习题。作出反复练习的计划。

  第三,研究习题的解答方式。为了提高学生解题兴趣和多角度培养学生的解答潜力,就应让学生用各种不同的方式解答习题。因此,教师在演算习题时,要研究各题的结构特点、难易和繁简程度,分别采用口答、板演、复习提问、书面作业、思考讨论等方式进行练习。

  第四,把握习题的份量。习题的份量适当与否,会直接影响教学质量的高低。题目太简单、分量太轻,学生轻而易举地就能够完成任务,这不仅仅达不到练习的目的,而且易助长学生自满情绪的产生。题目太复杂,分量过重,大多数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完不成,这不仅仅会使学生丧失信心,而且会加重学生负担,影响学生的全面发展。因此,务必根据题目的难易和学生解题潜力的强弱来确定适当的分量。

  教师要善于借鉴、自编、改编一些题,作为补充题。总之,认真的研究习题是钻研教材的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它对教学质量提高有着重要好处。

  (二)备学生

  教学是教与学的双边活动,学生是教学的对象,而教学效果最终将落实到学生掌握知识和发展潜力上。要使教学收到好的效果,务必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去备课。通常备学生的途径有以下几个方面。

  1、了解原任课教师在初任一个班的数学课时。如果这个班是在校生,则能够向原任课教师和班主任了解该班学生理解潜力的强弱、思维活动的状况、完成作业的状况、班内的学习风气、对数学的爱好及其数学基础状况,如果这个班是新生,要到学生原在的学校去了解,从入学成绩去分析。

  2、了解学生家长了解学生家长主要向家长了解学生在家庭中的表现,自学的状况,对数学是否感兴趣,听取家长对学校及教师的要求和意见。

  3、向学生了解学生透过学生了解学生是行之有效的方法,这就需要和学生建立起深厚的感情,使学生能向教师说实话。

  4、了解学生理解潜力在讲授某个资料之前,要了解学生对这部分知识的认识。在时间允许的状况下,最好在课前把所要讲的资料向部分学生(中下等学生)介绍,看看他们对教材理解的程度,听他们对教学的意见和推荐,以便准确地了解学生的理解潜力,合理的选取教学方案。

  为了便于全面地了解学生,最好是对每一个学生都建立卡片,记录他们的学习态度、理解潜力、思维潜力、学习成绩、作业完成的状况。这样,经过一段时间,对学生学习的状况,就会了解得比较清楚,教学的起点和教学方法的选取就有了依据,讲课也就有了针对性。

  (三)备教法

  教师课前备好了教材,如果教学方法不恰当,也是难以教会学生的。为此,务必认真研究教学方法,慎重地选取适当的教学方法,这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环节。怎样备教学方法呢首先要明确资料决定方法,方法是为资料服务的;要思考教学目的、学生年龄特征、班级特点等因素。譬如,如何提出问题,创造情境、激发疑问、引起动机,启发思考,调动学生的学习用心性,如何利用直观教具为学生感知新教材创造条件;如何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启发学生自己推导新结论、获取新知识等。不论采取哪一种教学方法,都务必贯彻“启发式”教学原则,都要从实际效果出发。否则,只思考形式,不注意效果,是要失败的。

  备课到底要备什么:

  1、备深教材:

  正确解读,或者是深度解读好教材,我们才能有效地实施课堂教学,创造性地开展好课堂教学。将钻研教材放在首位,吃透教材,感悟文本。尊重教材、源于教材、超越教材、质疑教材;把握教材特色,和教材平等对话;从教师的朗读、领会作者意图、课后问题、查阅资料、思考教法、学法等方位作了诠释,这是痛苦而有快乐的思考活动。

  2、备透学生:

  学生并不是一张白纸,理解着来自不同渠道的信息。我们的预设有包容和吸纳的潜力,机敏的教学现场智慧打破预设的藩篱,激发来自学生的精彩。为学生需要和发展,备课时要心中有学生,要充分了解学生,坚持以学生为本,尊重学生,欣赏学生。要寻找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要“分层要求、尊重差异、据学而教、以学定教”。要思考学生“对什么感兴趣?何时最投入?学生的经验怎样?教师应怎样设置疑问、引导学生思考?”等问题。注重激发学生和维护学生学习的内驱力,把学生精力集中在学习的认知方面,依靠成就感引起的动机来加强学习。把握学生认知中矛盾,从学生实际问题出发,依靠学生自主发现问题,自主解决问题;依靠学生分组讨论解决疑难问题。把握学生认知中矛盾,从学生实际问题出发,依靠学生自主发现问题,自主解决问题;依靠学生分组讨论解决疑难问题。

  3、备好教法

  组合应用讲授法、谈话法、实验法、阅读指导法、自学辅导法、程序教学法、范例教学法、讨论法、发现法、欣赏法、主角扮演法。讲求情感,激活学生思维,激其见而后开其意,导其悟而后达其辞。教学应和学生实际需要相结合,触及学生的精神需要和意志领域等教学方法。重视探究,透过学生自主提问、自主讨论、自主选取、自主创造、自主领悟、自主体验等过程,真正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交往、学会创造。当然我们也应重视教师有效的问题预设。整合手段,努力找到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以及传统教学手段的切入点和结合点,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以各种形式、多种手段调动学生用心性,帮忙学生学习。

  4、备活过程

  教学过程程序的创设应体现如下特点:有利于教学情境创设;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有利于合作学习;有利于自主体验;有利于全员参加;有利于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潜力。

  教学备课中,可预设板块,而所设板块应能辐射全文,有效地统领起对整篇文章的感悟。若教学中出现偶然的变数时,教师可灵活增删板块和环节。

  5、备全自己

  备课的反躬自问:一问自己的优势;二问自己的方向;三问自己的突破口;四问自己的创新;五问自己的胸襟。根据学情不断调整、丰富、优化方案设计,在“反思—实践—反思”的螺旋式上升中,实现自己的专业成长。备课前智慧地反思,发挥自身优势,使教师个体独具的个性魅力在教学过程中得以张扬,努力构成较成熟、稳定的教学风格,提升自己的生命质量。

  大教育家孔子说过“凡事预而立,不预则废”。也就是说,要做好任何一件事情,都要预先有准备,有了准备,则能够获得成功,没有准备,则会遭到失败。教师上课也是一样,要想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务必课前认真备好课。备课是课堂教学的一项预先设计,有了这个预备过程,才能把课上好。因此,再优秀的教师,在上课之前都无一例外的要做一番准备工作,因为备课是上好课的前提。但就目前来看,在许多学校都出现这样的问题:教案不实用、应付检查、随意性大、陈旧老套、缺乏思考等,这样就出失去了教案应有的作用,使用价值不大,构成了“备课”是应付检查、“上课”是另行一套两个样的局面。所以,怎样才能使备课真正起到应有的作用呢?下面结合实际谈几点看法:

  一、深钻教材,吃透教材;别拿教材当“鸡肋”。

  教材是众多学专家心血的结晶,是经过精挑细选、反复提炼,是我们备课、上好课的指炉“航标”。所以在我们备课时,教师要钻进教材之中,深钻教材,吃透教材;要有自己的钻研、创新、解读和思考,否则,一味地理解和照搬,教师就只是充当教材的“传声筒”、知识的“贩卖者”主角,而没有了自己的思考,很难将课堂创新。长此以往,教师会思想定势,一味依靠教材,照本宣科,致使学生产生厌学。所以,教师在备课时,既要深挖教材,更要超越教材,构成自己独特的见解,要从教材中挖掘新的思想、理念、创新。只有这样,变成教材的主人,能够熟练的驾驭教材,才能充分发挥教材的功能,使学生得到充分的发展。“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叶圣陶语)。既然是例子,说明教材并非是教学的全部,教师要抛弃那种唯教材是用的本本主义,灵活变通教材中与此刻的学生不相符或滞后于学生发展的资料,及时关注时代发展的新动向,吸收生活中鲜活的素材,把它及时地整理、融合到自己的教学中。

  二、把握目标,让每个学生都有自己奋斗的目标。

  在我们的教学过程中,确立教学目标是备课过程中最重要的环节,确立教学目标直接影响着教学环节的有效性,教学目标的有效确立是有效备课的开端。在我们此刻的备课过程中,有些老师只是机械的把教科书上的目标照抄、照搬,没有自己的理解及创新。在我们备课时,教师应首先把握本学科的总目标和各阶段的段目标,从而在备课时才能做到有的防矢。假如把总目标和各阶段的目标看作几个不同的“面”,那么每节课的备课就成为无数个“点”,备课时的“点面结合”,就能使我们的备课到达高效、实用。所以,教师在备课中,能够设定教学目标,但目标不仅仅仅局限于书本的东西,还应体现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其他维度;目标要有弹性,要顾及学生之间的差异,坚持上不封顶,下要保底的原则,既要做到优生“吃饱”差生“吃好”,即要让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奋斗目标!

  三、重点、难点的确定与突破,提高质量的前提。

  教学活动是有计划、有组织、有准备的活动,重点是教学活动所要到达的目标。在教学过程中,如果重点过多反而会给人一种无重点的感觉。因此在我们此刻的每节课应合理确定重点及分布,能够使其前后资料相互照应,将课程要到达的总目标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中。所以教师在备课的过程中,应针对学校的条件、教材的特点及学生的兴趣爱好来确定重点、难点。目标的完成与否取决于重点难点突破状况,重、难点的突破就理应成为体育课的设计依据。围绕重、难点的突破去设计准备活动、学习活动和放松活动,才能使课堂更具实效性。

  四、把握课堂的“预设”与“生成”提高质量的“加油站”。课堂教学是师生、生生之间有效互动的生成过程。强调课堂教学的生成并不是说让教师和学生在课堂上信马由僵式地展开教学,而是要求教师在备课时不仅仅要有教学方案的设计,还要在教学方案中为学生的主动参与留下时间和空间,为教学的动态生成创造条件。教学的生命力在于是预设下的生成教育,教师要有足够的准备和智慧,把课堂上将会出现的问题变成新的教学资源,转化成教学的亮点。在充分开发资源的这天,备课本身也成了一个有待开掘的“金矿”。备课要突出以学生为主体,更要突出师生平等、教学相长。我们备课的立足点不是从“怎样教”出发,而应从“学生是否能学会?;假如我是学生我会怎样办等”的角度去思考,更多的是思考学法的指导,思考学生的全员参与,改变教师“教”的方式与学生“学”的方式。因此,它既要预设,又要融合课堂的动态与生成。

  五、认真反思,提升潜力的阶梯。

  在我们的体育课堂上,常会出现老师在备课时所不能预想的问题发生。对于这些突发事件,如果教师处理好了就会成为一节课的动力,处理不好反而会成为阻力。如果教师在课后把这些突发事记录下来,对自己的教学观念和教学行为,学生的表现、教学的成功与失败进行理性的分析,透过反思、体会和感悟,则能够帮忙自己总结和积累经验,构成一套能适应教学变化的、能出色驾驭课堂教学的知识体系和本领。所以,课堂的结束,并不意味着备课的停止。课后的反思,是一种经验的积累;是自身理论的提升;是下一堂课的基础;是下一次备课的借鉴之路。有了更好的理论基础、方法手段,我们就能更漂亮地备好下一堂课。

  怎么备课才能上好课?

  一、老师定位

  好的老师应该是:心中有学生,脑中有课程,浑身是教法。

  1、对老师的定位:老师就是课程的“编、导、演”,这是关于老师的定位。

  编剧,实际上指准备工作,根据课程内容,选择适合的讲解方法、教学方法、计划教学活动和时间安排。正常人的认知特点是从“具体方法,到抽象理论,再到概括方法论”所以要从学生的日常生活入手,选择有趣的、循序渐进的教学活动。

  导演,就是让哪些学生来协助老师一起演完这堂课。还是前文提到的,了解每个学生的水平和性格特点。在知识方面,可以做摸底测验,在性格方面就需要课下多了解了,在非授课的过程中了解,记录分析学生的性格特点和问题。比如一些重点、难点可以提前安排部分学生预习,下节课可以请学生一起完成讲解工作。

  演员,老师是一个好演员,除了完成说话内容,还要有语音、语调、表情、肢体的配合。还要有神秘的技能,传奇的经历,包罗万象的故事,和催人奋进的激情。写到这里,感觉写的都不像是人了,这是神仙啊。

  2、对于学生认知:由于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的老师来说,学生对课程的理解不准确、不深刻,有片面性都是正常的。所以我们要尊重学生,在课程加以引导,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能积极的参与到课程中来。重点要反复讲,难点要变法讲,再通过学生的反馈,验证是否达成了教学目标。

  二、备学生

  任何教学方法,其实都是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法。教材是方的,学生是圆的,如何有机的把教材和学生结合在一起,就是课程的关键。上课中要通过互动了解学生水平、观察学生反应、倾听学生反馈、发现学生优点、并鼓励学生参预互动。备学生主要围绕学生认知特点和规律、知识现状、生活背景、情感因素和身心特征等内容展开的。

  1、教学目标的具体化:教学目标要以终为始,教学首先要解决教学能否达成目标的问题。了解、掌握、运用的三个层次目标,还要对应知识与技能、方法与过程、情感和价值观,还要找到重点和难点。还要关注学生的听、说、读、写、理解、分析、运用、创造能力,还有心态、情感、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写到这里都快写不下去了,太复杂了。说了这些还是在说老师的基本功,还没提到老师的风格,品格。当然,这部分最重要,笔墨也最多。

  2、一堂好课的五个层次:递进关系,分别是:听的懂,喜欢听,记的住,用的上,有意义。学生的现状是什么?学生的兴趣点是什么?如何让学生理解知识点?能给予学生掌握技能的具体方法是什么?未来这个技能能否让学生用的上?如何影响和改变学生的态度和价值观?上边每个问题都可以独立写一个论文了,当然这还是在理想的状态下。

  3、了解学生每个人和每个班的特点:除了掌握班级人数,男女比例,姓名,还要尽量了解每个学生的性格特点。班级包括班风,这个班的组织构成等。对学生还要了解包括学生群体流行什么歌曲,玩什么游戏,看什么电影电视剧。为什么了解这么多啊?就是为了减少学生和老师之间的代沟。同时,也可以做课程中的兴趣点,把知识点与时下流行元素结合起来,授课效果就会大大增加。

  4、学生的当前水平:通常不同:老师还要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设置教学方法。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奥苏泊尔说:“影响学习的唯一最只要的因素就是学生已经知道了什么,要探明这一点,并应此进行教学。”老师要对每个学生的水平能力有一个了解,这样才能很好的组织教学,尤其是老师和学生都会有因年龄差而出现的代沟。比如前段时间我给学生讲礼仪课,学生们就没听说过“袜桩”这个词,我只好又解释了一下。

  学生都能分成三类,理解能力强,中等,稍差。一般来说,老师的教学重点应该在中等生身上,稍差的学生只能通过非授课时间或其它方法解决了。老师要设计三类不同的问题或者操作,让每个学生练习。能让每个学生和自己都能得到提高,就需要设置不同难度的问题和练习方式,这个就是孔子说的“因材施教”。

  5、培养学生未来的技能:有自己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创新能力。有人说教育是为了培养学生遇到未知问题的解决能力,当然,这个未知也包括了我们老师的未知范围,那应该如何解决?答案只有一个,我们不但要教方法,还要有方法论。

  三、备课

  备课内容分成两条线,一个是明线,就是课程的内容和形式,暗线还是学生的状态和心理变化,不再赘述。

  1、了解课程的核心理念:技能课拆解是针对某一科课程进行分析,所以我们首先要把课程的观点和重点核心想清楚,比如《商务礼仪》的核心思想,是对自己和对他人的尊重,在不同的场合要正确的使用。这在课程大纲里有所说明,请做参考。试讲前也是必须要呈现的。

  2、对课件结构的分析:主要是课件分析、包括教学大纲中的教学目标、重点难点、课时安排、教学道具准备等,这些需要请接受拆课的老师必须自己亲手用思维导图的形式画出来,每门课都需要画思维导图。在认证老师试讲时,也需要要先画出这门课程的思维导图,再进行试讲。

  重点:除了必须完成的教学目标,还要是学生未来一生中能应用到的知识、技能、态度。

  难点:除了学生不容易理解、掌握的内容,还包括老师不容易讲解清楚的,沟通中容易出现误区的内容。

  3、授课过程拆解:这是课程拆解的重点。请老师在思维导图的基础上,熟悉每一屏,此屏准备怎样教学,上下屏之间如何过渡,为什么要这样安排等等?还要按教学九环节进行分析。包括:获取学员注意力、建立连接、介绍框架、激活旧知、引入新内容、练习反馈、复习、设计行动计划、课程收尾。特别注意的是课程不是老师把课程说清楚就行,更多的请学员们自己导出答案。

  这也是课程培训与传统授课的重要区别所在,这需要在老师提前熟悉和理解课件的基础上,再进行一定的自我二次设计,在试讲的时候,除章节本身内容外,还要能够表达清楚每个步骤的意图和前后步骤之间的逻辑关系。课程拆解的试讲通常是随机抽取10-20页,请学老师试讲,这项内容是作为能否顺利通过老师和课程认证的重要评估之一。

  4、掌握课程中的故事案例:这是老师急在拆解课程时需要丰富的完善的内容之一,课程案例是授课中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如果故事案例不理解,则无法讲授课,而且很多枯燥的理论观点是要用工作案例来说明的,课程拆解过程中要给新老师充分讲解故事案例。

  5、掌握课程中的互动活动:在课程拆解的过程中,每个拓展活动必须请老师从头到尾按步骤实施一次,这样才能保证在实际授课中达到游戏或活动的预期效果,由于技能课里的游戏通用性较高,也可以在其它班级里试用和实践,如果组织过程没有问题,再回到正式课程中使用。

  6、了解事物形成的本质原因:技能课不像技术课,技术课更类似数学。技能课拆解不是纯粹的理论,它注重的是理论与实践的结合,答案的推导过程。因此我们要在课程拆解时要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把事物的所以然说清楚。

【备课的重要性】相关文章:

安全的重要性10-08

语文的重要性10-03

礼仪的重要性10-06

沟通的重要性10-07

制度的重要性05-17

团队的重要性09-27

诚信的重要性日记10-06

关系对我们的重要性10-13

礼貌的重要性作文03-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