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风的总结

时间:2023-12-07 10:16:14 总结 投诉 投稿
  • 相关推荐

采风的总结

  总结就是把一个时段的学习、工作或其完成情况进行一次全面系统的总结,他能够提升我们的书面表达能力,让我们一起来学习写总结吧。总结怎么写才是正确的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采风的总结,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采风的总结

采风的总结1

  10月31日,前几日的阴霾一扫而光,阳光格外明媚,迎着微风,吼了声“海山,我们来了。”

  这是协会第一次的户外活动,协会内部进行了缜密的计划,确保互动尽兴,又安全为主。大一新生来学校也没有多长时间,对学校周边的环境也不是很了解,特别是海山这样的烈士纪念地。下午一点在西校区大门口,花去15分钟的集合时间,我们就带着自己的行囊向海山奔去,阳光铺路,很快就到了目的.地。

  会员基本没有来过海山,对于这里他们是陌生的、对于这些陌生的面孔他们也难免有些害羞,但是我们协会就要在这里让大家彼此熟悉。开始我们就以部门的形式分了组,在草坪上小憩了一会,就开始活动了。节目很老套,歌词接龙,但是在成员的组织下还是如火如荼的开始了,开始大家还是放不开,但是渐渐的,组里的会员相互熟识了,组与组之间也开始有了竞争的味道,会长买了几串糖葫芦做为奖品,这可勾起了女孩子们的胃口,活动一下子有了高潮。

  大概过了个把小时,节目也有点淡化了,我们就组织成员起来大家合照,一组组,一个个,再来个大合照。收拾一番,大家就开始和自己刚刚熟识的朋友自由活动了。这里没有城市的喧嚣,没有农村的寂静,但是却有一种假日的娱乐。公园里很多狗狗,有些调皮的孩子,偷偷上去拍照,在草坪嬉闹。海山很多烈士墓,这些孩子第一次来,难免有些陌生,学长学姐就带他们去看,让他们了解很多。

  这次海山活动总体来说还是很不错的,是大一新生进入普法协会的第一次集体活动,大家通过活动,彼此相互了解,相互认识,从而有利于增进大家的感情,为下一个阶段的活动打下基础,能使大家为我们普法协会出一份自己的力,使普及法律的观念深入人心。

  但是难免有些欠缺。总结下来,还是有如下问题,1,联络部通知不是很完善,有几人没有被通知到。2,各部长没有及时召集组员。3,活动时间没有把握好。4,活动内容不够丰富。

  总结了缺陷,我们经过深思熟虑,觉得以后开展活动要注意以上问题,并对于上面的问题我们有以下对策。1,完善联络部的联络手段,确保每个会员都能收到消息,同时能及时反馈信息。2,对各部门部长能力要及时提高,确保活动的正常进行。3,对于活动时间,在活动之前要进行缜密的安排。4,活动内容尽量要求多而且丰富精彩度需要提高。

  普法这个集体在注入新生这股浓浓血液之后,相信今年会有更好的表现。

  学生普法协会

  20xx年11月1日

采风的总结2

  怀揣着激动的心情,享受着春日的阳光,我们踏上了文学采风的旅途。

  沿途的风景虽然一闪而过,但在我心中的印象是绿叶中夹杂着几朵小花,小花“浮”在绿叶上。在绿叶上,花显现出一种艳丽美;在花朵下,绿叶显现出一种朴素美。

  陶醉在花与叶的情境中,我们和旅行社的叔叔比赛背诗,从大家的口中我已经初步感受到了祖国文化的博大精神,从唐诗到宋词,从天文到地理,又有文学名著,又有读书故事……丰富多彩

  伴着景观,听着词曲,来到了现代文学馆前面,立刻感到了威严无比——这是一座艺术的宝库,这是现代文学的结晶。

  原本兴致勃勃的想要进去观看,可惜开馆时间没到,要在外面站几分钟,我垂头丧气地四处环顾,突然,一块石碑吸引了我,我走近一看,原来是巴金先生题的词。中国现代文学馆与巴金先生密不可分。文学泰斗巴金先生是一个纯粹的现代作家,他在晚年时意识到自己有将一个时代的印记传承下去的责任。他希望有一个专门的机构能够搜集、收藏、整理、研究、展示现代作家作品。所以建造了中国现代文学馆。

  进入c楼,我发现了:玻璃门上都有一个手印,导游奶奶介绍这是文学馆的一大特色,手印是巴金先生的。当我的手印上去是,我感到倍加骄傲,我的手印与巴金的.几乎吻合,我感觉这也许是我与我语文学的缘分。我一定要好好继承和发扬中国文学,热爱祖国文学。

  赵树理,鲁迅,冰心,叶圣陶,曹禺,老舍,丁玲,艾青,沈从文,矛盾,巴金,朱自清,郭沫若等文学作者在导游奶奶的口中更加生动形象,他们的事迹印在我们心中,他们的著作代代相传。

  再说导游奶奶,她是一位义工,她对文学的热爱,远远超过我们,她选择这条路的唯一动力就是文学,文学体现了她的生命价值,文学是她的精神食粮。她就是我们的榜样,我们肩上也背负着传播和发扬祖国文学的责任!

  在车上我回味着文学馆不禁入睡了,醒来时,已经快到目的地了。下一站,梨花节。

  从远处就听见人声鼎沸,闻其声,不见其影。向小路望去,一条“梨花”路出现在眼前,沿着路径走下去,一会便看到了人群,人们拥簇在集市上,围在梨树边……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

  一首诗,表达了我对春的赞美,对梨花的喜爱。更写出了我对待文学的态度,我热爱写诗,热爱赞美大自然,热爱春天,热爱梨花!

  本次活动,我认识到了自身价值,体会到了祖国文化的博大精神。我爱祖国文化,我爱自然!

采风的总结3

  11月8日,市戏剧文学创作研究室在河口区文化馆会议室组织召开了20xx年度东营市戏剧创作采风活动总结研讨会议。会议总结了本次采风活动的经验,探讨了我市当下戏剧创作的现状和瓶颈问题,并对将来进一步做好我市戏剧艺术创作工作进行了规划和部署。

  会议首先对为期4天的采风活动进行了总结。与会艺术家纷纷表示,本次采风活动整体规划科学合理,工作开展严谨细致,环节衔接顺畅有序,是一次完整、成功的活动。在短短的4天时间内,各界戏剧工作者通过对我市独特的历史积淀、丰硕的建设成果、科学的未来规划的参观游览、细致了解,进一步体会到了我市沧海桑田的历史变迁,充分领略到了我市博大精深的地域文化;通过与各县区典型模范人物的促膝长谈、深入交流,倾听到了一个个感人至深的“东营故事”,进一步体察到了我市基层百姓的生命体验、言笑歌哭。活动的开展,切实为深入理解我市地域文化和人民精神的内核实质提供了宝贵的契机,为讲好“东营故事”、反映“东营精神”、体现“东营气派”提供了真实的素材,是一场名副其实的戏剧艺术交流盛宴。

  与会艺术家还针对我市当下的戏剧工作状况及目前存在的创作人才青黄不接,大型戏剧作品严重匮乏、良莠不齐等制约我市戏剧艺术发展的瓶颈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并总结出了当下亟待处理好的“三大关系”:

  首先,于各级领导干部自身而言,当处理好“本来”和“外来”的关系。

  本土优秀剧本资源一旦枯竭,地方戏剧必成“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本土精品剧作扶持和戏剧人才培育工作功在当代、利在千秋。因此,我市文化系统各级领导干部

  一要提高对本地戏剧创作的重视程度。

  充分认识到培育本土戏剧艺术创作人才和保护本土精品剧本资源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将抓好本土戏剧创作工作摆上更为突出的位置并同时抓好本土戏剧创作人才培育工作,注重政策的长期性和持续性,不走马观花,不搞“一套人马一套计划”的形象工程和面子工程。

  二是要正确处理戏剧创作立足本土和引进外来的关系。

  不竭的本土戏剧剧本资源关乎地方戏剧艺术的持久力和生命力,关乎地域文化名片的打造,更关乎地方文化自信的树立。为此,各级领导干部要树立高度的地方文化自信,给我市本土剧作家以充分的信任,勇于打破长期以往的“利益藩篱”,着力打造风清气正的戏剧创作生态,真正以切实有效的行动支援我市“吕剧振兴”工程的“落地生根”。

  三是要做到保障到位、落实到位。

  进一步加大资源倾斜和政策扶持力度,进一步落实经费保障,充分发挥评奖机制作用,让精神奖励和物质奖励并重,集体荣誉和个人荣誉并举,以切切实实、看得到的实惠来增强获得感、满足成就感和调动积极性,进一步提高我市戏剧艺术发展的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和动力变革速度,进一步推动我市戏剧艺术领域创精品、出人才、聚高峰。

  其次,于戏剧创作部门而言,需要处理好“长期”和“短期”的关系。

  采风,不能是一阵风,而是久久为功。采风成果转化问题,实质是处理好“长期与短期”的关系问题。个人戏剧创作的“星星之火”点起来容易,而如何让这火做到“可以燎原”、“薪火相传”,则是我们应当深入思考的'命题。具体而言,

  一是要建制度。

  通过建立我市戏剧文学创作的定期汇报、定期交流制度,分解年度戏剧创作目标任务,让戏剧创作任务“下沉落地”,责任到人,真正“落到实处。”。

  二是要强机制。借助本次采风活动的契机,全面总结深入基层进行采风的经验、教训,进一步健全深入生活、深入基层采风创作的长效机制,把深入生活采风创作纳入日常工作,加大经费投入,为深入基层采风创作提供有力保障。

  三是辟基地。按照我市吕剧振兴工程的实际需要,进一步挖掘市内艺术创作资源,选择、新建一批新的采风创作基地并落实各文艺单位主体责任,为我市戏剧工作者深入生活提供更多平台。四是新形式。进一步组织开展笔会、作品研讨会和戏剧观摩活动等更多丰富的活动,探索集体创作模式,邀请更多导、演、曲领域的艺术工作者参与,提供不同视角的见解,不断为我市戏剧文艺作品注入“新鲜血液”。

  最后,于戏剧工作者自身而言,当处理好“活水”和“死水”的关系。

  “流水不腐”,戏剧创作者若想保持源源不断的灵感,必须储备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创作素材,夯实自身深厚的戏剧艺术基础。落实到行动上,

  一是要承担起语言保护、挖掘和利用的责任。

  要树立责任意识和问题意识,充分认识到独特地方语言与地方戏剧艺术的相互依存关系及保护和挖掘地方语言的紧迫性,自发扛起保护和传播地方语言的大旗,在今后的创作中萃取更多原汁原味、生动活泼、富有生活情趣的地方语言融入到作品之中,创作出更多彰显“东营特色”、“东营风格”、“东营气派”的优秀戏剧作品。

  二是要勇于创新、不断探索。

  面对我市戏剧工作面临的作品艺术探索创新力度不够、艺术视野不够宽阔等问题,戏剧工作者当积极行动、不甘平庸、力破窠臼、深入思考、寻求突破,在提高原创力和拓展题材、内容、形式、手法上下功夫,在提高作品的精神高度、文化内涵、艺术价值上做文章,推动观念和手段相结合、内容和形式相融合、各种艺术要素和思想内涵相辉映,创作出更多跟上时代的步伐、包含独特话语体系并启发观众思索的创新力作。

  三是要充分认识到文化和经济之间的相互促进关系。

  在全国范围机构改革重组大幕拉开、省文化和旅游厅挂牌成立的当下,我市戏剧工作者当与时俱进、开阔视野,树立整体观、大局观,充分认识到文化和旅游行业的相互促进、相得益彰的辩证关系,通过创作进一步宣传我市生态农业+旅游业,充分发挥文化对培育新型经济增长点的贡献作用,让地方文化繁荣与乡村振兴实施齐飞,群众文化前进与民生经济发展共荣,实现戏剧文艺创作与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同频共振。

  其他参与采风的戏剧工作者也纷纷建言献策,从不同方面指出了其他存在的问题和相应的解决措施。市戏剧文学创作研究室负责人李玉婷表示,艺术创作从来不是一个口号,而是一场持久的战役。在采风工作结束后,市创作室将持续做好采风成果的利用转化工作,建立全市戏剧工作者的研讨交流平台,进一步巩固采风成果,实现戏剧艺术交流研讨的常态化、长效化。下一步,市创作室将进一步承担起部门职责,发挥调度全市戏剧创作的工作职能和“桥梁”、“纽带”作用,扮演好组织者、引领者和协调者的角色,畅通上通下达渠道,落实专项经费保障,建立长期采风基地,为我市戏剧工作者的深入研讨打造便利平台,为我市戏剧艺术的蓬勃发展提供肥沃土壤。戏剧工作者也要团结起来拧成一股绳,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统一思想、凝聚共识,把握方向、乘势作为,自觉肩负起讲好东营戏剧故事、打造东营地域文化名片、打响东营文化品牌的重任,切实为建设美丽幸福新东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强大的价值引导力、文化凝聚力和精神推动力,着力营造我市戏剧文学创作的良好生态,共同唱好充盈我市独特韵味的“东营大戏”!

采风的总结4

  “享受青春,放飞梦想”采风活动总结 为了享受自然风光的美好以及增进协会成员之间的友谊,本协会举行了”享受青春,放飞梦想”春游采风活动.本活动在会长耐心指导、协会干部积极策划与出力和全体会员的大力支持下,于4月16日在烟厂附近的景区里顺利举行。现将有关情况总结如果下:

  一.协会各部门分工明确,准备工作充分

  活动前一周,协会召开会议,对活动进行明确分工。活动准备期间,会长多次询问与指导活动准备的有关状况;会长助理对活动进行了详尽的安排;策划部成员对活动流程进行了周密的策划;办公室成员连同各系的会员负责人对协会会员进行了真挚的活动邀请;外联部成员进行了奖品和活动道具——“风筝”的.采购,并组织活动的摄影工作。协会各部门在各尽其职的基础上又相互配合与帮助,为活动的顺利进行埋下伏笔。

  二.会员的积极报名与参与

  协会会员对此次活动非常热情。虽然这周学校活动比较多,有“红歌会”、“院团校培训”等重要活动。然而,在收到活动通知后,协会会员的报名仍然非常火热。会员都积极为活动出谋划策,以至于让活动本身变得更加完善。部分已报名参加活动的会员在临时有重要事情而无法参与时,都主动向协会干部请假。会员纷纷为此次活动提供人力和物力,给活动的顺利开展做下铺垫。

  三.活动流程安排妥当,协会干部随机应变

  本次活动在踏青的基础上,额外增加了一个放风筝比赛的流程,提升了活动本身的乐趣以及会员参加的积极性。活动原计划在南津渡举行,并且若下雨,则逾期。在活动前晚与当日,天降小雨,不利于远赴山景采风。并且,当日很多活动参加者临时有事,无法完整参加计划好的活动。会长当机立断,让活动照常进行,并且“舍远求近”,把活动地点由南津渡改为烟厂,会员带伞出行。这样不仅缩短活动时间,更是增加了活动的情趣,最大化地让活动报名者参与了活动。当天,大家举伞而去,在蒙蒙细雨中谈古论

  今,颇有诗情画意。到达目的地之后,天气转晴,大家感受自然的气息,享受放风筝的乐趣。活动结束时,各成员结伴,踏歌而归,岂不快哉。

  此次踏青活动举办地相当成功。不仅让协会各成员感受了春天的气息,更是增加了彼此之间的了解与友谊,协会干部的组织与管理能力也进一步得到了锻炼。然而,我们也需要看到其中的不足之处。例如:活动本身与协会的宗旨关联不是很大;协会部分会员积极性还是没有调动过来;协会干部的组织活动方面还是有一定的不成熟。我们要重视活动的缺点,多思考,多改善,以便把协会以后的活动办得更好,让口才艺术协会有一个更加光辉的明天。

  口才艺术协会办公室

  二〇一一年四月十七日

采风的总结5

  文学采风是我们中文系的一项课程实践和艺术诸如写生摄影等,虽然形式不同,但是都是通过游历祖国的大好河山,感受自然的美,体会人文历史底蕴,凭吊古往今来。触发创作灵感,才思泉涌而成隽永之作。虽然通过图书馆或者其他的方式比如互联网媒体也能创作出优秀的作品,但是那样不免带着一种书卷气,少了一种李白式的自然飘逸,杜甫式的沉郁深重,王维式的哲理豪放。纵观中国历史文人,通过游历大川名山,广结志趣相投之人。一方面感受天地之广,时间之不待余。生命之渺小。另一方面希冀有所作为。留名于青史。

  所以作为中文系的同学有这次来之不易的机会都很珍惜,也积极支持各种安排,尽量让这次活动更加成功,首先,在事前我们通过几次班会把这次活动的性质,意义,注意事项等前期准备工作做了大量的沟通协调,争取了大部分同学的支持和响应。整个前期工作中,做的最好的是班级宣传工作。稍微差强人意的是个人的准备工作,通过上届学长的经验和一些社会热点问题。我们选取了新农村建设和徽州楹联考察的论文题目,第一个题目牵涉到太多的政治和社会问题,第二个题目会联系到很多的历史和文化的相关知识,所以大家做的准备工作不是很全面,以至于在后期的采风创作交流会上大家说这两个题目有创作难度。

  在实际采风过程中的三天,我们按照宏村—塔川—齐云山—西递—太平湖的计划将古徽州的一些重要人文自然景点做了大概的游历,有同学说时间不够,但是我觉得重点我们是去体验古徽州的文化,而个人体验的方面深度不一样,当然可能印象不能都说深刻,但是有些迥然不同的文化现象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比如说状元现象。关于那条千古楹联“几百年人家无非积善,第一等好事只是读书”对于读书积善的看重超出我的想象。对于传统道德修为的重视超出了其他地方。由此引发我的一点思考。中国有两句句古语叫山高皇帝远。穷山恶水多刁民。历朝历代对南方山区的称呼都是南方蛮夷之地,蛮荒之地。通过导游的介绍,我断断续续的组织了这样一种观点就是在这两个村存在之前。这里的'山还是山,水还是水。人也还是人,做为中原的先进文化代表的西递宏村祖先发现这两个村庄的风水很好,至少到这说明他们决定在此安家立业之前,他们都是文化人。他们带来了传统,这种传统征服了当地的人。再者,徽州地区山多地少,所以为了生存,外出经商的成功而回乡创建学校宗祠等等。由于宋朝总体上重文,并且是历史上第一个对商业不抑制的朝代。所以成功的商人回到乡里由于背负传统文化的深刻使命,对于读书,为人等孔夫子提倡的君子品格有深刻的认识。代代相传,形成一种趋同思维。这种思维模式有很强的凝聚性。产生很大的向心力。

  再说齐云山,由于自己知识的欠缺,在齐云山上没有感觉到道教的魅力,有很多现在的东西,比如说老子语录。我去过一些著名寺院,比如说金山寺,灵隐寺,等宗教气氛很浓厚,现代的东西更多,但是在那种环境下。闻着了了清香,能真切体会到一种宗教的宁静,神秘。齐云山上感受最大的是云海。山峰若隐若现,变化万千。山上古亭,亭上孤人。这也是一种宁静。自然的宁静。

  最后太平湖,第一次见这么大的水域,我觉得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山水都是有生命力的,尤其是水。假若一个地方没有水,那么,这将是一个没有生气的地方。初到合肥,感觉也是一样,也许是在云南生活的经历,冬天没有炭火,我也觉得这个城市有点死气沉沉。皖南采风正值寒秋。露重天寒,西递的每个夜晚我都卷曲着身体才觉得给自己更多的热量让我沉入有火的世界。回到太平湖,上船之后,第一意识就是上到最高处,极目远眺。我们的传统节日里面有一个重阳节登高,赏菊,饮酒。登高意味着一种超越,追求一种开阔的视野。还有在高处,你是最接近天的地方。最虚无缥缈的境界,天代表神仙。来自于魏晋以来的游仙传统。水却是宁外一种境界。当你在岸边青山绿水似乎与你无关。当你置身于这宽广水面上,似乎你融入这一切。远离外界的喧嚣。

  纵观这一途,我们错过了太多东西,比如说路边采菊花的婶婶阿姨。留在古树百年年轮里面的历史,哪些秘不示人的历史。但是我们也拾到了一些东西。那一眼青山绿水。那一声悠长的打更声。然后那些青石板会记得我曾在上面锵锵的走过。只是。百年以后,他再看着后来人怀着这样那样的情思走过。

采风的总结6

  一个星期的考察采风我们依次去了南京、无锡、苏州重要城市,从中受益颇多,特把收获做出报告,道以感受。

  我们的第一站是南京的高淳老街,高淳老街又称淳溪老街,位于南京市高淳区淳溪镇,是高淳的商业中心,江苏省内保存最完好的古建筑群,被誉为"金陵第二夫子庙"。高淳老街自宋朝正式建立街市,至今已有900余年的历史。老街东西全长800多米,宽4。5—5。5米不等,因呈"一"字形,又称一字街。两旁建筑为砖木结构,合面式店房,上下二层。造型既具皖南徽派风貌,又有鲜明的地方传统风格。淳溪老街房屋大多是前店后宅,楼宇式双层砖木结构,桃檐斗拱,木排门板,镂花窗格,马头火墙,蝴蝶小瓦,典型的江南韵味,又揉进了徽派风格,使这些建筑博大精深、隽永持重。老街的店铺多为三间,纵深数进,两进之间有厢房连接,中间是天井,形成一个院落,这种结构就是江南古建筑中较为典型的"一颗印"式建筑,房屋都为两层砖木结构,单檐悬山,青砖小瓦马头墙,白色墙壁,黑色屋顶,虽少几分华丽,却陡添了许多典雅与古朴。老街木构件上都有精美的木雕,或人物、或动物,栩栩如生,工艺精湛,反映出古代高淳工匠的高超技术。街东紧靠固城湖,临湖眺望:远处的游子山,山势逶迤,莽莽苍苍,近前的固城湖,湖色碧绿,潋潋滟滟。街南傍依官溪河。坐在老街的小巷里,写写生也是别有一番风味。

  我们的下一站是无锡,在无锡我们去了三国城水浒城,鼋头渚和拈花湾。进入三国城后,首先映入眼帘的是这座高大雄伟的城门楼,这里也是当年剧中诸葛亮智设空城计的拍摄场景。在三国广场中间矗立着一尊大鼎,鼎早在原始时代就已经出现了,那时它是用粘土烧制的炊具,用来烧煮食物,后来逐渐发展成为国家政权和王位的象征,每个朝代更换之际必铸新鼎,体现繁荣兴旺,国泰民安的意思。在汉鼎左边有着一片跑马场,我们有幸的欣赏了一场三英战吕布。在三国城里看到了桃园、曹营水旱寨、曹操点将台、曹操指挥船、竞技场、水军训练营、吴王宫殿、聚贤堂等地方,在三国城里乘着古战船到太湖上面去游览一番,更真切感受太湖的山、太湖的水、太湖的无限风光。站在古战船上,一碧万顷的太湖尽收眼底,在此便能领略“太湖美,美就美在太湖水的意境。

  接着,我们去了鼋头渚,鼋头渚是横卧太湖西北岸的一个半岛,位于无锡,因巨石突入湖中形状酷似神龟昂首而得名。他们都说来无锡必游太湖,游太湖必至鼋头渚。鼋头风光,山清水秀,浑然天成,为太湖风景的精华所在,故有“太湖第一名胜”之称。当代大诗人郭沫若“太湖佳绝处,毕竟在鼋头”的诗句赞誉,更使鼋头渚风韵流扬境内海外。行湖春波吻石、碧水和天一色:凌山巅高阁振翼,孤鹜落霞齐飞。远眺湖光朦胧,鸟屿沉浮;近览山峦迭翠,亭台隐约。月晨日夕,景色幻变,雨雪,情趣迥异。仲春四月,樱妍春桥,天高秋日,兰香小兰亭,各具风采。

  吃完晚饭我们来到了拈花湾,拈花湾的夜景真的很美,美的让人忘记的疲倦。拈花湾是一个充满禅意的灵山小镇。在这里,人们不再只是通过古书古人古公案玩味禅文字,品尝禅书画,空谈禅道理,而是身临其境,沁润在禅中,生活在禅中,忘我在禅中,感悟在禅中。这里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一石一叶,一门一窗,一床一被,一衣一履,一桌一灯,一碗一筷,一杯一盏,乃至一只鸟叫,一片蛙鸣,一抹云彩,一缕薄雾,一点烛光,一丝暗香,一串晨钟,一遍暮鼓,一湾渔火,一舟晚唱,无处不是禅意,也无处不是生活。我们参观了拈花湾的香月花街、拈花湖、拈花塔、禅乐馆、妙音台等地方。在拈花小镇里我体验了祈福送灯仪式和抄写心经。在拈花湾,任何一处喝茶、吃饭、品酒、听琴、闻香、沐浴、观水、经行的地方,都有与之相应的禅艺,载着你的记忆,让你将它们带回红尘。同样,你必须为下一位禅客,留下你的体温、你的馨香、你的身影、你的感觉,你将所有这些无法言喻的禅的体验,寄托给一件精美或者朴拙的禅艺,也许你的下一位禅客能够读懂。

  采风的最后一站苏州,我们首先来到的是苏州的木渎古镇,天下着雨,但雨水丝毫未能阻挡我们参观古镇的热情。木渎是与苏州城同龄的水乡古镇,迄今已有2500多年历史。相传春秋末年,吴王夫差为取悦美女西施,在灵岩山顶建馆娃宫,并增筑姑苏台,“三年聚材,五年乃成”,木材源源而至,竟堵塞了山下的河流港渎,“积木塞渎”,木渎由此得名。木渎四周群山拱峙,又毗邻太湖,既得真山真水之趣,又具小桥流水之幽,更有私家园林、名人故居等众多的人文古迹。我们参观了严家花园,园中布局疏密曲折,高下得宜,局部处理精巧雅致,幽深婉约,显示了营造者独具匠心的造园艺术。又参观了虹饮山房和古松园等地方。

  在苏州的第二天我们又去了拙政园和苏州博物馆。雨依旧在下,但大家的热情不减。拙政园全园占地78亩,分为东、中、西和住宅四个部分。我们主要参观了中部,中部是拙政园的主景区,为精华所在。其总体布局以水池为中心,亭台楼榭皆临水而建,有的亭榭则直出水中,具有江南水乡的特色。池水面积占全园面积的3/5。池广树茂,景色自然,临水布置了形体不

  一、高低错落的建筑,主次分明。总的格局仍保持明代园林浑厚、质朴、疏朗的艺术风格。以荷香喻人品的“远香堂”为中部拙政园主景区的主体建筑,位于水池南岸,隔池与东西两山岛相望,池水清澈广阔,遍植荷花,山岛上林荫匝地,水岸藤萝粉披,两山溪谷间架有小桥,山岛上各建一亭,西为“雪香云蔚亭”,东为“待霜亭”,四季景色因时而异。远香堂之西的“倚玉轩”与其西船舫形的“香洲”遥遥相对,两者与其北面的“荷风四面亭”成三足鼎立之势,都可随势赏荷。倚玉轩之西有一曲水湾深入南部居宅,这里有三间水阁“小沧浪”,它以北面的廊桥“小飞虹”分隔空间,构成一个幽静的水院。

  最后我们来到了苏州博物馆,博物馆新馆的设计结合了传统的苏州建筑风格,把博物馆置于院落之间,使建筑物与其周围环境相协调。博物馆的主庭院等于是北面拙政园建筑风格的延伸和现代版的诠释。新的博物馆庭院,较小的展区,以及行政管理区的`庭院在造景设计上摆脱了传统的风景园林设计思路。而新的设计思路是为每个花园寻求新的导向和主题,把传统园林风景设计的精髓不断挖掘提炼并形成未来中国园林建筑发展的方向。尽管白色粉墙将成为博物馆新馆的主色调,以此把该建筑与苏州传统的城市机理融合在一起,但是,那些到处可见的、千篇一律的灰色小青瓦坡顶和窗框将被灰色的花岗岩所取代,以追求更好的统一色彩和纹理。馆建筑与创新的园艺是互相依托的,贝聿铭设计了一个主庭院和若干小内庭院,布局精巧。其中,最为独到的是中轴线上的北部庭院,不仅使游客透过大堂玻璃可一睹江南水景特色,而且庭院隔北墙直接衔接拙政园之补园,新旧园景融为一体。这是一座在古典园林元素基础上精心打造出的创意山水园,由铺满鹅卵石的池塘、片石假山、直曲小桥、八角凉亭、竹林等组成,既不同于苏州传统园林,又不脱离中国人文气息和神韵。

  游览了这么一大圈,才发现世界是如此的美好,而自己又是如此的渺小,所以我们一定要好好努力,去发现去创造世界更多的美。将我们所学的所见的尽可能的运用到建筑中去,融合到设计里面。

采风的总结7

  设计的灵感很多时候来自生活,但生活中很多美好的事物经常被我们忽视,从现在的一些艺术设计经典案例中,我们很容易会发现设计与生活的密切关系,为了更好的开拓我院学生的视野,我们09环艺(一)班进行了为期5天的艺术采风活动,分别对苏州 乌镇 杭州等民居传统建筑进行了实地考察。

  苏杭的自然风景因为有园林景观的衬托,整个自然风景有了山水画的味道,清新自然。说到这,不得不说这苏州的园林代表——拙政园。

  拙政园,这一大观园式的古典豪华园林,以其布局的山岛、竹坞、松岗、曲水之趣,被胜誉为“天下园林之典范”。 与承德避暑山庄、留园、北京颐和园齐名,该园是中国四大名园之首、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全国特殊游览参观点之一、世界文化遗产,迄今为止同时具备这四项桂冠的全国仅拙政园一家。

  中部是拙政园的主景区,为精华所在。其总体布局以水池为中心,亭台楼榭皆临水而建,有的亭榭则直出水中,具有江南水乡的特色。池水面积占全园面积的3/5。池广树茂,景色自然,临水布置了形体不一、高低错落的建筑,主次分明。总的格局仍保持明代园林浑厚、质朴、疏朗的艺术风格。总的格局仍保持明代园林浑厚、质朴、疏朗的艺术风格。以荷香喻人品的“远香堂”为中部拙政园主景区的主体建筑,位于水池南岸,隔池与东西两山岛相望,池水清澈广阔,遍植荷花,山岛上林荫匝地,水岸藤萝粉披,两山溪谷间架有小桥,山岛上各建一亭,四季景色因时而异。

  西部原为“补园”,其水面迂回,布局紧凑,依山傍水建以亭阁。因被大加改建,所以乾隆后形成的工巧、造作的艺术的风格占了上风,但水石部分同中部景区仍较接近,而起伏、曲折、凌波而过的水廊、溪涧则是苏州园林造园艺术的佳作。西部另一主要建筑为扇亭,扇面两侧实墙上开着两个扇形空窗,一个对着“倒影楼”,另一个对着“三十六鸳鸯馆”,而后面的窗中又正好映入山上的笠亭,而笠亭的顶盖又恰好配成一个完整的扇子。“与谁同坐”取自苏东坡的词句“与谁同坐,明月,清风,我”。故一见匾额,就会想起苏东坡,并立时顿感到这里可欣赏水中之月,可受清风之爽。

  第二天我们参观了与拙政园毗邻的苏州博物馆。苏州博物馆1960年建立,

  尽管白色粉墙为博物馆新馆的主色调,把该建筑与苏州传统的城市机理融合在一起,但是,那些到处可见的、千篇一律的灰色小青瓦坡顶和窗框将被灰色的花岗岩所取代,以追求更好的统一色彩和纹理。博物馆屋顶设计的灵感来源于苏州传统的坡顶景观一一飞檐翘角与细致入微的建筑细部。然而,新的屋顶已被重新诠释,并演变成一种新的几何效果。玻璃屋顶将与石屋顶相互映衬,使自然光进入活动区域和博物馆的展区,为参观者提供导向并让参观者感到心旷神怡。玻璃屋顶和石屋顶的构造系统也源于传统的屋面系统,采用现代的开放式钢结构、木作和涂料组成的顶棚系统。金属遮阳片和怀旧的木作构架将在玻璃屋顶之下被广泛使用,以便控制和过滤进入展区的太阳光线。

  大厅是博物馆的核心,位于入口的前庭与博物馆花园之间。这个拥有八个角的大厅是通过对传统的苏州建筑和中国建筑要素的几何形状转变以及重新诠释设计出来的,它是所有参观者的导向并为去博物馆所有展区提供通道。除了字画、双塔瑰宝、明清瓷器和苏州工艺美术品展区外,还将布置特色家具展区,以强调苏州丰富的艺术和文化传统。在人流路线的终点处,也就是在它的花园庭园处,安排了一个宋代书斋的复制品,主要展示当年的工艺品和家具。

  苏州博物馆与原有拙政园的建筑环境既浑然一体,相互借景、相互辉映,符合历史建筑环境要求,又有其本身的独立性,以中轴线及园林、庭园空间将两者结合起来,无论空间布局和城市机理都恰到好处。忠王府古建筑作为苏州博物馆新馆的一个组成部分,与新馆建筑珠联璧合,从而使苏州博物馆新馆成为一座集现代化馆舍建筑、古建筑与创新山水园林三位一体的综合性博物馆。

  在苏州休息了一个晚上,第二天我们就启程去杭州了,经过一个上午的奔波,我们终于来到了向往已久的杭州,休息了一下,就赴水乡乌镇开展采风活动。钟灵毓秀、人才辈出的乌镇,那浓厚的文化底蕴、典型的江南水乡风情,从来就是我们心中的向往,探访追寻她的脚步一刻也不曾停止过。今天,我们终于可以徜徉其中,好好领略她的风采了。

  初到乌镇,远远就望见了那乌黑硕大的“烏鎮”二字矗立在铺满青瓦的房顶

  上,那乌镇固有的敦厚在目光接触到的刹那,一下子就不可抑止地绽放出来了,容不得你有半点的轻浮和张狂。门口虽游人如织人声鼎沸,但乌镇却泰山自若,平静安详地迎接着来来往往的游人。大家整装肃容,准备着去探寻昭明太子梁统、沈平、张杨园以及茅盾、沈泽民、汤国梨、丰子恺等的足迹。

  踏进乌镇,社员们一下子就被乌镇那灵巧的拱桥、涟漪微荡的流水、水陆相邻的古镇格局、精巧雅致的民居建筑吸引了。漫步在狭长的青石巷里,两旁都是古色古香的木制建筑,几近拙朴的外观,古旧而又考究。无论街上巷子里是如何的喧哗热闹,走进房子里面,都不由得让人感到异常的宁静祥和。百床馆、民俗馆、宏源泰染坊、江南木雕馆、钱币馆……一路走来,感受着江南水乡古镇风情和浓郁的历史文化气息,让人浮想联翩感慨不已。而最让大家沉醉的莫不过是茅盾故居了。伫立在立志书院门口,聆听着大师那“先立乎其大,有志者竟成”的教诲,脚步移处,穿廊过厅,大师昔日读书、写作、干农活的身影不时地在脑海中萦回。在茅盾纪念馆内,社员们更是领略了一代文坛巨匠的成长经历以及他的文学创作之路,了解到茅盾先生在新中国成立后为祖国文化建设和世界和平所作的贡献。

  作别乌镇,让一颗留恋的心去聆听那摇橹声,品味着这经典的江南古镇。乌镇之行,使我们有了接触自然的机会,有了实地触摸乡土的情怀,在追寻大师留下的光辉足迹的过程中,领略江南水乡风情,感受江南历史文化的温婉与深厚。乌镇所呈现的无论是古朴还是灵秀,无论是婉约还是沧桑,都是一种美的意境。这种美的形式反映了水乡民居文化的内涵。江南多水,水启发人以智慧,人以其智用于水。乌镇所代表的水乡文化是独特的`、历史的,而当它们与现代文偶明和都市文化正渐渐远离时,我们却越来越珍视。

  接下来我们游玩的是杭州西湖。杭州的精华在西湖,可是西湖的精华在人文,而不在景观。虽然西湖周边的自然景观也是相当的不错,但是我仍然认为西湖的美在千百年来才子佳人、文人墨客的笔下与意境,而非纯粹的美景,我也相信推崇西湖的人不是因为她的美丽,而在于人心与美景的融合与交流,缺少了意境,西湖便没有了灵气,没有了神韵。可以说游览西湖,七分在文化,

  三分在美景。想象一下断桥相会的传说多么美妙,可是现实中的断桥不断,实质上就是一座普通的不能再普通的石桥,甚至与西湖周边新建的石桥相比,都会逊色不少,可是因为文人的参与留下了千古绝唱!不知道是西湖美景成就了众多的才子佳人故事与传奇,还是众多的文人墨客成就了西湖胜地。所谓看景不如听景,因为看的是实景,听的是意境,自然不同矣。但是话说过来作为杭州精华的西湖,如果不亲自去一下,貌似没有去过杭州,或者说不算真正的到过杭州,对杭州的印象仍然停留在意境美中。然而去了杭州又不免失望,发出不过如此的感叹!那是因为你不了解她,没有走进她,所以她反馈给你的就少!去杭州游玩,建议做足功课,充分的了解杭州,杭州才能向你展示一个美景与心境并存的人间天堂。境由心生,心中有魔,景色也染上了魔气,心中坦荡,景色更为朗朗!所谓的柳浪闻莺,平湖秋月,宝石流霞,等都是心境大过美景然而却又与美境融合的意境而已。常听人说不到长城非好汉,到了长城真遗憾,想必也是没有做到心境合一吧!

  通过这次采风活动,我理解到:从环艺的角度看,环艺设计效法自然而又高于自然。寓情于景,情景交融,极富诗情画意,具有典型的江南园林建筑风格,极力创造体现人与自然的高度和谐统一。在现代代城市发展中,可以模仿该园巧妙园林设计,将原有的自然美景,逢石留景,见树当荫,依山就势,按坡筑庭等因地制宜的造园,使的整个城市呈现出建筑,人文,自然和谐统一的风貌。如何能把天人和一的建筑思想和以人为本的居家环境要求容入到设计理念当中,拙政园之行给我深深上了一课。

  这次采风中,我深刻的认识到中国在发展,世界在发展,我不能再像井底之蛙一样,对外面的世界一点都不了解,作为一名应届毕业生,还带有学生般得稚气,我应该学会成熟,学会做人。一路走来,这次江南采风让我领略到江南古镇的另一番美景和现代化建设的快速发展,我们应该出去认识外面的世界了,在一个校园里的眼界是狭隘的,只有真正走出去,才知道社会的残酷,淘汰制的生存法则。同时我们了解了当今环境艺术的发展与状况,专业认识有了很大的提升,采风活动达到了预期的效果,取得了圆满成功。

采风的总结8

  久雨初霁,阳光灿烂,晴空无云,一碧如洗,空气清新,凉爽宜人。昨天上午,有幸参加了市诗歌朗颂协会举办的百里丹渠采风活动。一客车二十多人,有岁数大的,有年轻的,女诗人过半。大部分诗人,以往我只知其名不见其人,今天总算有机会对上号。诗人,在人们眼里,是一个特行独立群体,大都有艺术气质,热情活泼,能歌善舞,多才多艺。今天这次活动,让我对他们有了更多的了解和认识。

  车已出城,为活跃气氛,在协会资深美女女主席的提议下,诗人们开始了文艺娱乐。大家轮流或唱歌,或讲故事,或说笑话,各展所长,各尽其艺,欢歌笑语,撒满路上。一个平常看起来文静的女孩,主动当起主持人,忽然变得活跃可爱,带头唱歌,穿针引线,实现互动。一位女老师,普通话特好,声情并茂朗颂的诗歌,将现代诗歌内在的韵律美,意境美,情感美渲染揭示出来,给人以美的享受,是诗歌的再创作。一个帅哥诗人,用优美动听的歌喉,引来一片掌声。自己初次参加诗协会活动,认识的人不多,五音不全,唱不好歌,难免有些羞愧和拘谨。

  首站来到丹渠郝岗大桥。路边绿树林中,月初来时还是嫩汪汪青苗的格桑花,如今开得如火如荼,鲜艳动人。一渠满满的清冽之水,静静地向东南流淌。渠两傍或宽或窄,或陡或缓的渠坡上,几十年前的'老松树林,苍劲蓊郁,新栽的几万株各种花卉树苗,将渠两旁装点得郁郁葱葱,绿意盎然。合影后,诗人们,抑止不住激动兴奋的心情,在碧绿的石桥上,渠水边,花木前,树林中,不停地欣赏和拍照,又互相拍照,欢声笑语回荡在丹渠上空。同行的电视台摄影师,忙前跑后,记录下一幅幅美丽动人的画面。

  随着一渠溶溶清水向东南方向行进,沿途花木扶疏,绿草如茵,竹如翠屏,绿树成荫,绿水绿草绿树如一幅流动的绿色画卷,绿得润目,绿得清心,绿得醉人。在丹渠工作人员陪同下,诗友们来到幽静的三同碑水管处小憩。在绿树茂密的张楼电站,诗人们又亲眼目睹到一股巨大清冽的渠水,如何从高岗上奔腾而下,翻卷起雪白浪花,带动着电机发电,为千家万户送去光明。

  车继续南行,明镜般的一座座水库,一口口堰塘,绿缎般的一条条支渠,星罗棋布一样以围绕在丹渠两边。渠水通过它们,灌溉滋润着几十万亩良田。起伏不平的岗地上,到处是机器麦收和播种后裸露的银白的麦茬。个个村庄掩隐在绿荫丛中。只有乡村道路上、田埂上绿树,像哨兵守卫麦收回空旷的田野上。路边不断看到有农民顶着气温渐高太阳,正忙着整理水田,薅秧插秧。“农家无闲月,五月人倍忙。”白居易的这句诗,写的正是眼前的情景。

  诗友们被丹渠美丽景色和夏初的田园风光所打动,顾不得车子走时的晃动,有的掏出笔记本写诗,有的在手机屏上创作,有的酝酿构思。一位60多岁的诗人,心情激动,诗兴大发,随口吟成一首诗五言即景诗,真是“烈士暮年,壮心不已,”赢来大家阵阵喝采。受老诗人的火热激情所感染,两位省内知名诗人,也是灵感乍现,出口成章,互相唱和,吟哦成篇,将气氛推向高潮,给人留下深刻印象。

  进入襄州石桥地界,透过车窗远望,巍峨、高大,雄壮的八里半渡槽,似一条银色巨龙,横亘在山岗之间,引来诗人们又一阵阵感叹。来到高岗处的渡槽观景台,看着展示牌上渡槽简介和脚下的巨龙,诗友们对当年建设者们,不由得心生敬佩之情。遥想当年,在艰难困苦的条件下,几万英雄的襄阳儿女们,凭着战天斗地的精神,修建成这条地上银河,创造出人间奇迹。从此,改写了鄂西北几千年旱包子岗土地的历史,变成现在富饶的鱼米之乡。

  最后来到八里半渡槽管理处会议室。诗歌朗颂协会女主席就这次活动提了要求,对下步工作做了安排。诗人们就如何表现风景如画的丹渠和丹渠人精神,进行了深入交流和热烈讨论。诗人们,一个个身怀绝技,才华横溢,协会为诗人们提供了一很好的平台,让每个人的才艺得到尽情发挥。酒席上,诗友们推杯换盏,互表心意,加深了认识,增进了友情,使这次活动为每个人们烙下美好回忆。

采风的总结9

  近日,第七届中国画节艺术家走进美丽乡村活动在高密市菅家镇松兴屯村举行。参加第七届中国画节的艺术家们齐聚一堂,用画笔为好人代表画像,记录美丽乡村的发展。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席、中国画协会名誉会长刘大伟、潍坊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副主任范福生、潍坊市委宣传部有关领导、高密市委书记杨建华、潍坊市部分道德模范和好人代表参加了活动。

  杨建华在致辞中热烈欢迎各位领导和嘉宾的到来,并简要介绍了我市的基本情况。他说,文化是一个城市的`“根”和“灵魂”,是城市发展的无尽动力。近年来,我们把文化建设放在“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突出位置,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一步实施精神文明建设和公民道德建设项目,积极继承和弘扬地方特色文化,努力繁荣文化艺术创作,组织红高粱文化节等多层次文化活动,加快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项目建设,为经济社会科学发展、转型发展、创新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价值指导和精神支撑。我市先后被命名为中国民间艺术之乡、中国扑灰年画之乡、中国对联文化城市和首届山东省文化强省建设先进城市。本次中国画节充分展示了“丹青颂盛世,艺术为人民”的主题,展示了一大批优秀的中国画作品,展示了艺术家深厚的艺术基础和高超的艺术水平。举办的活动精彩纷呈,贴近群众,将对传播中国画知识、普及公众审美水平、加快文化名城建设发挥积极作用。

  活动启动仪式结束后,艺术家们开始为道德模范和好人代表肖像。他们用画笔描绘好人的风采,传播好人的事迹,弘扬主题,激发正能量。他们还在周围展开素描,用五颜六色的画笔记录自己对这里的感受和感受,创作精品画,展现新农村的发展成果和人文风貌。意犹未尽的艺术家们随后写下了对松兴屯最诚挚的祝愿,表达了对美丽乡村的深情。在采风活动中,艺术家们参观了松兴屯美丽乡村建设成果,亲身体验新农村、新氛围,探索创作材料,激发创作灵感。

采风的总结10

  当商业大片弥漫在校园的空气中,网络游戏充斥着课余生活,逛街淘宝成为时尚MM的首选。一草一木渐渐被遗忘,人们愿意读一篇冗长的小说,却不屑看一眼描写自然的文字。而我们摄影协会,用我们的眼,用我们的心,用我们的相机纪录,描写着大自然的一草一木。

  我们将采风的日期定在了3月22日,星期六的早上,成员们都很期待,可是天公不做美,在星期六的那天早上,竟下起了雨,下雨也不能阻挡我们对大自然的向往,亲近大自然的欲望,我们将出发的时间改成了九点出发,九点我们准时出发了。

  经过了一个小时的车程,我们终于到达了我们的目的地—青秀山公园!我们之所以选择青秀山做为采风地点,是因为,此时的青山,正是桃花盛开的好时节,也好似我们进行采风的好地方。

  由于出发比较迟的原因,我们进入了青山后,就直接分组进行了采风,一共分成了四个组,新成员的加入使得我们的设备增多了不少,也使得我们的采风活动进行得更加顺利。

  成员自由组合,并由一个负责人带领,各组自由到任意地点采风,采风完后,按时到规定的地点集合进行午餐及活动。在采风的过程中,成员们都充分发挥了自己对美的认识,对美的领悟和感受,都很认真积极的去寻找自己想要的美好,自己认为精彩的那一瞬,永恒的那一刹那,唯美的那一枝芬芳。

  经过三个钟头的自由采风后,各组的成员都在负责人的带领下回到了规定的地点集合。我们在那里进行了午餐。午餐过后,我们还进行了个自我介绍的环节

  在活动中各个成员都很积极活跃的'介绍了自己,自己的兴趣爱好等等,让我们对他们有了更深的了解。

  到了傍晚,我们在青山大门口集合,留了几张集体照,咔嚓,咔嚓,定格了我们每一个人绽放的笑容。

  通过这次活动,我们对放慢脚步感受身边最真实最朴素的一切有了更深刻的了解。也希望同学们多留意周围曾经被我们遗忘的东西,别让时尚一刻不停地牵着我们走!

  在这次活动中,由于指导老师忙,没有空当场为我们讲解摄影上的技术及一些拍摄技巧,但我们还是能够从这方面技术比较好的人的身上学到了很多的东西,这是很值得的一个方面,同时我们在交流的过程中也有了更深的认识和了解。

  这次的采风活动总的来说还是比较成功的,采风活动的已经达到了我们想要的效果,成员与成员之间有了更深的了解,从前不认得的,认得但不知道叫什么的,通过这次交流也都能够认识了,能够了解,这样对社团以后的事业才有帮助。

采风的总结11

  大二的第二学期了,广告专业的学生都会有一次专业采风活动。这个话题一直从开学延续到学期末,每个人心里一直都有一份自己的期待。结束了紧张的期末考试,终于迎来了这个日子。

  7月3日早上,同学们整装待发,在学院集中后由老师带领,坐上了开往我们采风的第一站丽水的大巴。这是我第一次跟着这么一大队人一起出这么远的门。一路上,大巴车里弥漫着兴奋与激动,我们谈笑风生,兴致勃勃地谈论着未来几天的计划。经过半天的路程,我们在午饭时间到达了目的地。炎热的天气、暴晒的阳光,所有的兴致在我们下车的一瞬间烟消云散了,面对眼前还未完工的旅馆,心情就跟被太阳暴晒的泥地上的尘土一样无所适从。每个人都拖着大包小包,背着我们的设备工具耷拉着走向我们所要驻扎的阵地。楼梯口,油漆工还在工作,到处搭着用于工匠们上下的简易梯子,那一瞬间,希望全破灭了。放下行李,去食堂吃饭,本来并不报多大希望的食物却大大出乎我们的意料。虽然不能用色香味俱全来形容,也没有华丽的器皿容器,但是,农家饭让人感觉分为可口,上菜的阿姨奶奶们也让人感

  觉十分亲切。老师说,我们这也算是体验生活。

  午休后,老师带着我们去熟悉环境。我们穿梭在狭窄的小巷,东绕西拐,在我怀疑是不是迷路的时候眼前开朗了。一跳铺满鹅软石的'路上,我看到的这个小镇的魅力。虽然路不宽,但是那种温柔的韵味已经让我沉醉了。路的一边是普通的民宅,另一边的民宅吸引了我们的眼球,感觉像是画廊聚集地,这时,我才对这采风第一站有了点认识。路继续延伸,然后拐弯眼前的景象让我深深吸了一口气,仿佛自己走进了一幅画中,那江水,那建筑、那码头、那渡船、那古老的樟树,还有依水而建的石卵民居,所有的一切都让内心荡起一阵涟漪。继续行走,眼前展现的是一条悠长悠长的老街,据说这条老街有四百多米长,但是很窄,所以看起来更显得悠长。街道两旁集中了店面,主要经营的是画,还有许多工艺品店和客栈。沿街的店铺吸引了所有人的注意力,大家对那些出售的画作赞叹不已。随后我们来到镇上采购,买了所需品后打道回府,期待接下来的活动。

  在熟悉环境后的第二天,我们自由活动,背上画板带上相机去寻找并记录我们的风景。坐在埠头旁,轻风吹拂,面对眼前的美丽景色,我们用并不熟练的画笔描绘着,虽然不能达到自己双眼所见心中所想,但心里依旧充满了期待。第三天老师带领我们登上渡船过江,两岸的山水让人惊叹,把自己融入于周围的景色中,顿感神清气爽。带着这种清新的感觉去写生,背着画具穿梭于小镇,找到一处心动的地方就开始记录,这样的感觉真是美妙极了。虽然作画技巧并不纯熟,也无法表达我心中所想,但是努力去感受那自然的美好,在明媚的光线下,心情也明媚着。

  两天后我们坐上开往下一站的大巴,虽然在丽水有点缺憾,但美好始终给了我们更多的期待。第二站安徽宏村。车子一路开过,正赶上大于倾盆,一路上淅淅沥沥地打在玻璃窗上,成了另一道风景,在这种朦胧的天气下,我们的心情也朦胧着,车里很安静,也许大家在总结丽水之行,也许大家在想象宏村未发生的情节,也许大家有点累了。到达宏村饭店时,雨下得正大,这多多少少影响了同学们的心情,不过期待仍然大过于心烦。收拾好行李吃完午饭,我们在房间里调整后,班长发了采风卡并且给我们传达了老师所提出的注意事项,我们就兴致勃勃地走进村子,跟着导游一览宏村的精髓。一进入口,就看到路边坐满了来自不同学校的学生在写生,那些专业范,真让人赏心悦目。随后一行人认真地听着导游的讲述仔细地观察着周边的环境,如此完美的徽州建筑让我们在心里发出感叹,古镇,真有韵味啊。据导游介绍,古宏村人独出机抒开仿生学之先河,规划并建造了堪称中华一绝的牛形村落和人工水系,统看全村,就象一只昂首奋蹄的大水牛,成为当今建筑史上一大奇观 。引清泉为牛肠 ,从一家一户门前流过,使得村民浣汲未妨溪路远,家家门巷有清渠。 牛肠在流入村中被称为牛胃的月沼后,经过过滤,复又绕屋穿户,流向村外被称作是牛肚的南湖。再次过滤流入河床,如此水系,堪称中国古代村落建筑艺术之一绝造型独特并拥有绝妙田园风光的宏村被誉为中国画里乡村 。熟悉了村子后,我们自由活动,与在丽水一样,写生拍照。但是天公不作美,断断续续地下着雨,让采风活动蒙上了一层遗憾,致使我们到了安徽却去不了黄山。 我们又来到西递,同样跟随导游了解西递的历史,欣赏徽派民居的魅力。给我印象最深的村口那座牌坊。三间青石牌坊建于明万历六年,四柱五楼,峥嵘巍峨,结构精巧,是胡氏家族地位显赫的象征。在安徽所有的活动结束后,我们带着遗憾来到最后一站江苏同里。据介绍,同里镇隶属于江苏省吴江市,位于太湖之畔,自宋代建镇距今已有一千多年历史。镇区内始建于明清两代的花园、寺观、宅第和名人故居有数百处,川字形的15条小河分隔成七个小岛,而49座古桥又将其连成一体,历来以小桥、流水、人家著称,素有东方威尼斯之誉,具有浓厚的自然和人文气息,是全国5A级旅游区。身处于这么有味道的古镇中,又听了导游所介绍的知识,浏览了美丽别致设计绝伦的庭院花园,兴致大增,加上天气转好,虽然没有明媚的阳光,但是也没有大雨的冲刷,我们又找回了热情。可是,在同里呆了两天后,由于种种原因我们不得不提前结束采风,这又成为了我们这次采风的一大遗憾。

  在回学校的路上,同学们身心疲惫,大多闭着眼睛养神。这次采风也算有所收获的,也是一段难忘的采风之旅。在远离城市的繁杂,摆脱忙碌的工作学习后,身心得到了一次彻底的放松,让视觉得到充实的享受,也让我们对古镇有了一种新的认识,那是悠久的历史,是文化的沉淀,是自然的享受。这次活动,对于我来说是人生路上一段重要的经历,在感受自然美丽的同时,也感受到了人性的美好,团体的力量。而在写生、拍照的过程中,自身的艺术修养和审美能力也有所提升。最后,引用一首歌曲的歌词最初的梦想 紧握在手上,最想去的地方 怎么在半途就返航。最初的梦想 绝对会到达。实现了真的渴望 才能够算到过了天堂。

采风的总结12

  北京之行,带给我最大的体验不光是一次旅行,也是人生中的一次重要的体验。

  这次北京之行增长了不少知识,虽然时间很短暂,但让我看到了一座现代与古典结合的非常完美的城市。走出车站时,因为沿途劳累,新鲜的激情已经褪去,只想赶紧好好躺下补一觉,刚到北京时并没想象中的那么令人兴奋。 来到北京第一个参观的就是国家美术馆,早上8点半就在宾馆楼下集合,到达博物馆的时候已经快9点半了,大家站在博物馆的下面显得非常渺小,果然和想象中一样的壮观。中国国家博物馆位于北京市中心天安门广场东侧,东长安街南侧,与人民大会堂相对称布局,是一座系统展示中华民族文化历史的综合性博物馆,也是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之一。国博藏品数量为100余万件,集收藏、研究、展览于一身。一共是4层,真的是太大了,走了整整一天,里面的一些珍藏品真是令人叹为观止,有很多国外友人送给我们过家的一些纪念品,还有很多具有收藏意义的文物。里面给我印象最深的就是国博的透视和平面模型展厅,里面有很多国博的平立面设计图,真是让人大开眼界,也深深的感觉到了设计师的那种伟大的精神。

  在老师的带领下第二天我们来到了宜家家居,这是学室内设计必须要来的地方。这里的家具风格几乎都是秉承耐用、简约、设计独特,所以别的家具城很少能出现同款式的,我个人就特别的喜欢。它的质量真的很不错,是什么材质,都能很清楚的注明。由消费者自己选择。样式也特别的新颖,真的是琳琅满目,特别吸引人,有好多东西都让人爱不释手。各式各样的沙发和床等家居最为吸引人,无论是样式还是使用性都非常的好。还有一些小家居摆设,都有种让人看了特别想带回家的感觉。看了这些琳琅满目的家居让我对家居设计有有了一种重新定义,做好室内设计需要对一些家居的东西在细节方面特别的注意,让家具达到完美的结合才能设计出和谐的作品。

  16号我们来到了北京最具艺术气息的宝地之一——798艺术区。798艺术区位于大山子地区,故又称大山子艺术区,原为原国营798厂等电子工业的老厂区所在地。面积60多万平方米。来798的大多是我们这些年轻人年龄大多在20到30之间,大专以上学历的居多。走在这里面我们也发现了许多国外的参观者,所以这里真的是很受欢迎并且也是非常值得来的地方。观赏了许多西式的别墅还有一些艺术作品,又逛了许多稀奇古怪的饰品店,来到这里感觉自己都有了一些艺术家的气息,里面的'工作室都是不同风格的建筑,还有一些风格各异的咖啡馆也特别吸引人的注意,有许多的艺术作品和建筑风格都是我以前没有见过和想到多的,真的是让人大开眼界。

  17号我们来了中国最好的美术学院——中央美术学院。这里是所有美术生梦寐以求想考上的大学,来到这所学校都感到特别的荣幸和光荣,我们参观了一下它的美术馆,里面有好多美术作品还有一些特别有个性的艺术品。在这里我们感受到了很浓烈的艺术气息。有很多学生和老师画的国画还有油画,也有很多设计方面的作品,色彩和光的一些方面的研究,室内外的一些效果图作品展等等。在美术馆的楼下有一个小书店,我们进里面参观了一下,并且买了两

  本书作为纪念。不得不说的是央美的建筑,几乎所有的教学楼都是深灰色的,看上去十分的有威严,它给人的是一种经久不衰的感觉。我们也拍了好多照片作为留念。

  19号我们去了宋庄画家村,画家村位于郊区,离我们住的地方真的是好远,坐车就将近一个半小时,但到了画家村大家才深深感受到来这个地方的含义。宋庄悠久的历史、丰富的文化底蕴和富于包容性的文化艺术氛围,使她成为了投资办学的理想之地。随着宋庄艺术群落人数的增多,尤其是越来越多的艺术家被社会认可,它在海内外的知名度也不可避免地带动了当地服务业的繁荣。十年前还很偏僻的村镇,现在却是饭馆林立,甚至已经有了若干中小型超市。走进画家村的商业街,那宽阔的街道,装修风格各异的店铺,让人很难想象这里原来是地道的北京农村。来到这里真的是完全被它的艺术色彩所感染了,画家村真的是让我们这些艺术生流连忘返的好地方。

  最后我们来了圆明园,它坐落在北京西郊海淀区,与颐和园紧相毗邻。圆明园有“万园之园”之称。1860年10月,圆明园遭到英法联军的洗劫和焚毁,此事件成为中国近代史上一页屈辱史。圆明园在北京西北郊,是一座举世闻名的皇家园林。它由圆明园、万春园和长春园组成,所以也叫圆明三园。此外,还有许多小园,分布在圆明园东、西、南三面。众星拱月般环绕在圆明园周围。在这里我们拍了很多的照片作为留念。来了皇家园林有一种收缩不出的感觉,可能是它的残缺美吸引了我们,让大家流连忘返。记得去圆明园的那天特别的冷,先是下起了鹅毛大雪又是下了一会儿雨,不得不感慨一下首都的天气真的是变幻莫测,但是游客还是很多的,观赏了许多烧毁的石头文物,那些石头都特别的高大,真的难以想象它烧毁之前的样子,一定更加的壮观。

  历经9天的采风结束了,通过这次我更加了解我们祖国五千年文化是何等的浑厚,我们一代代先辈是多么伟大的人,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的奇迹。这次采风带着专业的角度来参观,记忆的东西就不一样了,真的是受益匪浅,此次我更加的懂得了知识、艺术和创新的重要性。这次采风给我以后的学习带来了很大的动力,通过参观让我觉得自己真的是很渺小,对专业的认识也提高了一个层次,对环境艺术设计专业也是有了更深一步的理解,以后我会更加的努力学习专业知识。这次去北京真的让我们受益匪浅,流连忘返。让我们开始注意身边的点点滴滴,又提高了我们的艺术修养。让我们对艺术的美感有了进一步的认识,而且还体会到了我们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真的很感谢学校能给我们这样的机会!

采风的总结13

  七天的专业采风已经划上了完美的句号,在这七天的实习过程,我们来到了中国最美丽的乡村---江西婺源,在婺源的这些天,我们了解到了婺源的深远历史和文化、典型的徽派建筑、清如底的小溪和流水、壮观的瀑布和大峡谷、如诗如画的美丽风光、纯朴的田园风情、原汁原味鲜美绝伦的风味小吃、以及蕴涵各种精致的雕刻等等 婺源一个如诗如画的名字,想必大家也很有意向去那光观旅游,而婺源有着很深远的历史,婺源为著名的徽商的一支劲旅,鼎盛时期大江南北,处处都有婺源商人的踪迹婺源旧属徽州,1947年划归江西,后当地居民反对,回归安徽,1949年又归江西管辖直至现今还是归江西管辖,又因为古代婺源属于安徽徽州的管理区,所以现在的婺源的徽派建筑还是保留得非常完美,还是保留原有的'古建筑气息,高低错落的徽派古建筑,白墙黑瓦的徽派建筑。说了婺源,再来说说婺源县,婺源县位于赣东北,古徽州六县之一,徽州文化的发祥地之一。婺源东西分别与两座国家历史文化名城衢州市、景德镇市毗邻,南隔铜都德兴市与世界自然遗产江南第一仙山三清山相望,北枕国家级旅游胜地黄山市。婺源素有书乡、茶乡之称,是全国著名的文化与生态旅游县,被外界誉为中国最美的乡村、一颗镶在皖、浙、赣三省交界处的绿色明珠。

  婺源县李坑古镇,依山傍水好人家,小桥流水人家。在旅途过程中,我们看到了壮观的瀑布、大峡谷,绕来绕去,不停的转圈,千辛万苦的一路期待的目的地就是去历史悠久的李坑古镇,那里有山有水有小桥,有人家,建筑围绕着小溪,山峰,小桥而建立。在这里安静悠闲,可以看到村民在桥边戏水的,洗衣服,打水的,一切民风显现在你的眼前,另你 情不自禁的拿起相机拍摄,那是一道多么纯朴原始的风景线啊。在李坑古镇你可以用自己的视觉看到那清澈见底的溪水,看到这里你会迫不及待的跳入小溪,冲冲凉,因为正是消暑的最佳时机。在李坑古镇,你可以看得潺潺的水声和那清如底的溪水,自古以来,婺源出了好多名人,比如朱熹,他是这样赞赏家乡婺源的: 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这是我们在好多地方所看不到的。你也可以看到那乡间石板路,用各种不一大小的石头反反复复推砌起来的青板石。

  在小桥边,溪水边,周围最令你遐想和留恋的是各种乡间小店铺、酒店、工艺馆,茶庄,乡间KTV,少数民族风情的特色物品等等,那情那景真是惬意。在婺源的这七天,我们品尝了乡间小巷子里面的酒店,比如:女儿红,青梅酒,唯一能够忆起的就是青梅酒了,因为自己喝的最多是青梅酒,感觉喝饮料的酒品,不过品尝也是意见很惬意的事情。自古就有人说过,好酒不怕巷子深,我想就是这么回事吧,越是在里面越能体会到那种感觉。在小巷子里还能买到古代遗留下翡翠和青花瓷,还有各种做工精致的雕刻,那些民族特色再次吸引了你的眼球,使你顿然去摸摸几下,留下你的手迹或者是干脆买了来作为永久的纪念,那也是值得回忆的事,多年以后你跟你的同事说起你在婺源买的物品,他们还会羡慕不已了那边几呢。去天,我们到了乡间的KTV,在哪里歌唱,助兴,虽乡间KTV没有城市里KTV那么高级,但足以让你享受一番了;虽借到没有城市里面那么繁华,但是足以满足你的需求了;虽没有城市里那样多类型歌曲,但足以让你唱到永远了。我想说是婺源是中国最美的乡村,那是当之无愧

  的。 如果有人说她不美那是因为他缺少一双发现美的眼睛;如果有人说他没有纯朴的民俗那是因为他们缺少观察,缺少细节。我想说的是,婺源有美丽的风景,是无法比拟的,她有着大海一样蓝和深邃的天空,有着可以和江南水乡比拟的神话,称为最美丽的乡村是不言而喻了。

  七天的专业采风,让我们对婺源留恋不舍,让我们对婺源留恋不舍,那雄伟的山,那清如底水,那潺潺的水声,那壮观的大峡谷瀑布,那推砌的乡间石板路,稍拱形的桥,高低错落的徽派建筑,那桥流水人家的意蕴,那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的意境。那如诗如画的自然风光,那情那景,真是可以配得上中国最美丽的乡村。当然,我们也提高了视野,对自己的专业知识也得到拓展,从而为自己的专业课程打下坚固的基础。

采风的总结14

  以前总是听人家说起采风,我心中就对其充满向往。在我大三的下学期,老师布置了要对徐州三大民间传说进行采风研究整理,我们就选择了道教创始人——张道陵作为对象,去寻找关于他的,在当地民间还流传着的传说。这样在薛院长的统一指导下,在全组同学的讨论后,我和另外三名组员前往丰县采风。

  20xx年4月21日,我们踏上了征程,前往张道陵的老家——丰县费楼村。由于前一天徐州下了雨,我们还特别担心到了那边的村子,道路会不太好走。后来特地打听了一下原来当地并没有下雨,悬着的心终于落下来了。由于本来就晕车,车子刚开动我就睡着了。后来突然惊醒,以为到站了,结果只是才刚经过收费站,车子颠簸了一下,我就醒了。后来我就睡不着了,顺便观察了沿途的风景。四周都是绿油油的麦田,不时还能看到几个人在农田里劳作。

  10点半左右,车子到站了,我们终于到达了丰县县城。后来知道那边并不通车,我们只得打车过去。到了那个村子,眼前的景象让我有些惊呆,虽说我家也是徐州的农村,但这里的房屋、环境感觉落后了好多。当时我就想,这真的就是张道陵的老家吗?后来在当地人的指引下,我们先是来到天师府,找到了那里的负责人——杜尔贤先生。他以前是一名教师,退休后就收村里人的委托,在这里看管天师府,并对张天师的故事传说进行研究整理。经过一个多小时的交谈,杜老先生给我们讲述了好多关于张天师的传说故事,比如说能确立张天师

  的老家确实是费楼村的“张老汉巧占天门穴”的传说,张天师保佑后人的“三次暴风雨避过费楼村”的故事。

  告别杜老先生后,我们又在热心村民的指引下去寻找下一个讲述人——邵长宏。到了他家,他还很热情的给我们倒了水。他又把他所知道的张道陵的.传说故事热心的给我们进行了讲述,他还特意指引我们去看了传说中的“药盒子”,这令我们兴奋不已。

  后来听当地村民说,张道陵的家族还有一本族谱和好多资料,在张家让先生的手上。但我们找到他家时,他家大门紧锁,并不在家。等了好久,天色也渐渐暗了下来,张家让先生迟迟未归,我们心想只好作罢,没有看到他手中的资料也真是遗憾。后来,在我们出村子的时候,碰到了张家让先生的父亲,他把我们带到了他的侄子家,然后让他打电话让张家让先生赶快回家,。很快,我们终于见到了张家让先生本人。一进他家,就看到了“道渊源世家”五个醒目的大字。 随后他把他多年整理的关于张道陵的资料都拿给了我们看,我们也见到了那本族谱。他跟我们说,他把这些东西给我们看,不仅希望我们能够了解张道陵,更希望的是我们能将张道陵的文化发扬出去。

  采风回来后,我们还进行了一个小小的总结会,大家也畅所欲言,和组员一起分享我们在采风过程中的见闻认识、心得体会、思考感悟等。通过这次采风,我也深刻感受到了采风的重要性。作为文学专业的我们,平时只能在教室里通过书本和老师的介绍来接触文学这样一门融入了情感语言艺术表现,思维精神等内涵丰富的独特艺术,缺少了感情经历的真实体悟而难以深刻理解。而深入实地考察研究,就能

  够启发独特、自我的情感体会和思考。像这次的采风,首先我就了解了张道陵在家乡人民心目中的高大形象,然后就是了解了他对道教以及道家文化的特殊贡献,对其肃然起敬。这次采风活动真的对我影响很大,我也从中学到了好多东西,真希望这种活动越多越好。

采风的总结15

  10月14日,风和日丽,振风文学社初二文学社200多名会员在孙校长的带领下,浩浩荡荡地出发了,此行的目的是赴潜山开展文化采风实践活动。

  为了落实语文组的实验课题《校园文学社和学生的可持续性发展》,丰富和创新文学社活动的内容,我们初二文学社的指导老师经过多次商讨,开展了此次活动。

  潜山县的历史文化悠久,同学们参观了“皖光苑”,馆内藏品丰富,有“薛家岗遗址文物展”,“古生物化石展”。通俗小说家张恨水先生一生创作了几千万作品,同学们通过“张恨水纪念馆”这个窗口了解了张恨水先生的生平。京剧鼻祖程长庚先生也是潜山人,“程长庚纪念馆”介绍了程长庚先生的.生平。通过这次文化采风活动,同学们对皖文化有了更深的了解。

  最有趣的莫过于潜河漂流了,同学们坐在竹筏上,拿起竹制喷水枪,打起了水仗,“来而不往非礼也”,每个人身上都被喷得透湿。很多同学干脆挽起裤腿,跳进水中,与潜河来一次亲密接触。“仁者乐山,智者乐水”,亲近山,亲近水,亲近自然,亲近皖山皖水,不正是我们此行的目的吗?山因我们而乐,水也因我们而乐。

  一天的活动结束后,同学们意犹未尽,收获亦良多。我们文学社将要求学生撰写游记或活动报告,并选择优秀稿件发在校园网上。

【采风的总结】相关文章:

采风总结(精选10篇)03-08

采风的作文10-08

采风心得10-07

采风的作文05-04

关于采风的作文10-12

香江采风的作文10-08

摄影采风心得05-05

郭家沟采风作文06-04

旧车市场采风的作文10-10

校园采风作文300字6篇07-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