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教师转正个人总结
总结是在一段时间内对学习和工作生活等表现加以总结和概括的一种书面材料,它在我们的学习、工作中起到呈上启下的作用,因此十分有必须要写一份总结哦。那么总结要注意有什么内容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新教师转正个人总结,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新教师转正个人总结1
老百姓有一句话就是“教的曲唱不得”。在学校教育教学中,这一句话也意义非凡。每一位教师在参加工作之前,都经过专业的学习。但是并不是教师经过学习,就具有了教学能力。在新毕业教师刚刚参加工作的时候,教育部门也经常组织他们学习,但是并不是这样就会实现期望的“借鉴目标”。真正提升教师自身能力还需要经过教师不断进行教学实践与教学反思。
一、意义解读
(1)转变观念为行动。观念指挥行动,但是在初中数学课堂里,教师观念指挥教学活动、学生学习活动都还需要一个转变过程。教学反思能够帮助教师提高自我教学意识、进行必要的自我批评。让教师打破传统的教学观念,不断对自己的教学方式进行创新,紧跟时代步伐,适应教育改革对教师提出的新要求,逐步提高教学能力。教学反思还有助于提高教师的教学科研能力,教学反思对于教师来说,是提高其综合能力的一条经济有效的选择,同时,教W反思还有助于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实现教学的最优化。
(2)实现理论联系实际。理论不经过实践考验就只能停留在理论层面。通过研究数学教学反思,解决教师难以把理论知识很好的运用于教学过程中的问题,寻找能够把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的纽带。把经过反思得到的理论用于指导教师的教学活动,教师在实践过程中也要不断的进行归纳和总结,实现理论的进一步提升。
(3)学会分享。不断反思就会不断有所得,而有所得就会有分享的基础和分享的欲望。教学反思既可以指向个人也可以指向团体。通过团体教学经验的交流,每一个人独特的教学经验都可以拿出来与他人分享,同时也可以借鉴他人有效的教学经验。多种教学经验进行交流与比较,可以引起教师对自己的课堂教学方法进行反思,最终使教师的教学水平都有所提高,从而实现教学质量全面提高的目的。
二、反思策略
(1)正视自身。“反思”思考的是什么?首先应该对教师的教学观进行反思,教学观对教师的教学实践有指导作用。初中数学教学过程实质上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对知识进行认知的过程,教师不仅要教授学生基本的数学知识,还要重视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在探索的过程中领会到数学的精妙之处。让学生学会把数学与实际问题结合起来,用数学的眼光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2)多想教法。初中学生已经有了极强的自我意识,他们喜欢的是灵活多变的课堂。再有,新课改在中国不断地推行,对培养学生的目标发生了一些变化,实现了由传统的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伟大转变,这一切对教师都提出了新的要求,传统的教学方法已经退出历史的舞台,教师必须采用新的教学方法。但实际上,很多教师在把新的教学方法引进现代课堂的过程中,出现了各种各样的问题,教学方法本身是正确的,但是教师难以实现灵活运用,使新的教学方法难以奏效。教师要想很好的把新的教学方法灵活的运用于课堂,首先必须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不再把自己视为课堂的主角,要把学生看作课堂的主角,一切从学生的角度进行考虑,根据学生课堂情绪的变化,运用相关的教学方法,把握好课堂上学生的节奏,这样才能吸引学生的眼球,提高学生的课堂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励学生不断地进行思考和探索,从而达到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目的。
(3)角色转变。教学活动的两个主要构成中,一个是教师,另一个就是学生。新课程标准下的建构主义教学模式提倡,进行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把学生当做教学的主体,充分尊重学生。这就要求广大数学教师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适应教学理念发展的要求,在新的教学理念的指导下进行教学活动。
(4)随课反思。教师的工作具有重复性,但是,在重复的过程中却总会出现不同的问题。教师每上完一节课,就要对自己的课堂表现进行反思,抽出时间将课堂上教授给学生的知识进行回顾,对知识之间的规律进行进一步的总结,检查自己在知识点上是否有欠缺或新的发现。教师尤其要对自己对学生的启迪是否恰当进行反思。教师不仅要积极的进行反思,更要从反思中得到的启示进行总结,最好能够做出具体的记录,认真进行总结,并做出适当的归类。教师对学生的作业也要进行认真的反思,特别是在教师刚刚批改完作业的时候,教师会发现很多具体的与学生密切相关的问题,此时教师如果能进行很好的反思,效果是最好的,将学生作业的闪光点和不足之处都进行归纳总结,能够很好的提高学生的作业质量。
新教师转正个人总结2
在数学教学过程中,以往教师只重视“教”,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只重视单向信息传输,而忽视师生交流;只采取单一的、模式化的教学方式,而没有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这样限制了学生学习主动性的发挥,无法真正提高学生实际的数学能力,严重影响着数学教学质量的提高。近年来,新课程改革不断推进,向教师着重强调了思想道德素质、能力培养、个性发展、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的重要性。要想促进数学课程标准的顺利实施,成功完成数学课程改革,将新课改的各项要求落实到位,教师就要转变观念,树立科学的新课程的教学观,转变自身的角色。下面结合实际,总结一下新课程标准对小学数学教师的要求,谈谈教师在新课改背景下的角色转变。
一、新课程标准对小学数学教师的要求
1、教师要树立正确、科学的教育观念
在新课改的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师应当树立“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的教育观念,要充分意识到学生在数学教学中的作用,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要将学生看作是有思想、有思考、有能动性的社会人,要正确地看待师生关系,建立尊重、理解、平等的师生关系。
2、教师要不断提高综合素质水平
要想适应新课程改革的要求,将“加强思想道德素质教育、注重能力培养、促进个性发展、关注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落到实践当中,教师要想方设法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水平,掌握多学科知识,以更好地向学生传授数学知识,采用个性化的教育方法对学生进行各种教育,以提高学生的数学能力,促进学生良好数学学习习惯的形成。
3、教师要有创新精神,提高自身的创新能力
新课改要求在数学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要做到这一点,教师必须从自身做起,不仅要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勇于打破常规,不断提高创新能力,还必须为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能力提供良好的环境和条件。
4、教师要具有更新知识、学习知识的能力
要想适应学生日益增长的学习知识的需求,满足新课改的.要求,教师还必须不断学习新知识,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库,具备学习新知识的能力。
二、教师角色的转变
要想适应新课改的要求,促进新的课程标准的顺利实施,教师就要从以往的角色转变成如下几种角色:
1、教师要转变为数学课堂教学的组织者
在以往的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只重视发挥自己的主导作用,而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将自己看做是教学的权威,而忽视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作用。为了促进新课改的顺利实施,教师要从居高临下的权威者转变成数学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将学生看做是学习和教学实践活动的主体,组织学生开展数学教学活动、数学学习活动、数学实践活动,使学生可以在教师的组织下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发展自我。
2、教师要转变为数学课堂教学的指导者
要想充分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学习意识,让学生可以从数学活动中真正有所得、有所获,教师就要做数学课堂教学的指导者,指导学生如何积极主动地学习、如何对数学知识进行探究。
3、教师要转变为教学实践的研究者
只有对数学教学活动的开展情况进行认真的总结和分析,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才能更好地促进数学教学活动的开展,真正提高数学课堂的实效,提高学生的数学能力。为此,教师要转变成教学实践的研究者,多对自己的教学过程、教学方法、教学效果进行回顾和反思,善于总结教学的得与失、优与劣,善于寻找更科学、合理的教学方式、教学内容呈现方式,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以促进教学活动的顺利、有效地开展,实现新课改的要求。
4、教师要转变为校本课程的开发者
为了更好地体现新课程标准的新理念,教师要充分发挥教学直接的实践者的作用,善于了解和掌握学生学习的实际需求和能力,在此基础上善于开发符合学生实际需求的课程,在发挥自己能力的同时,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
总之,要想促进新课改的顺利发展,作为课程改革的主要实施者,教师要转变自身的角色,树立全新的教育教学观念,不断对自己的教学方式等进行改良,以促进数学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真正提高学生的数学能力,促进学生在数学活动中的个性化发展。
新教师转正个人总结3
一、教职工队伍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教职工队伍总体超编。按照20xx年编制标准调研的42所学校,总体超编317名,其中区属初中超编69名,超编比例13.04%;区属小学超编75名,超编比例12.48%;镇中学超编122名,超编比例20.71%;镇小学超编27名,超编比例5.47%。区属中小学和乡镇中学超编严重,其中乡镇初中比区属初中超编严重,区属小学比乡镇小学超编严重,企业移交学校比我区原有学校超编严重。按照鲁政办发[20xx]44号文件,中小学教职工实行城乡统一标准核定,42所学校总体超编123名,按照新标准,中小学教师编制数都有所提高,乡镇中小学均不存在超编现象,城区学校仍然存在少量超编,以区属小学为主。
(二)教师队伍存在结构性矛盾。一是男女教师比例失调。男教师占比随着学龄段的提高呈现增长趋势,但初中、小学男教师所占比例均低于女教师所占比例:城区小学、初中、高中男教师所占比例分别是19.53%、33.11%、52.63%;乡镇小学、初中男教师所占比例分别是43.76%、40.37%。二是年龄结构初显“老龄化”。近年来,张店区每年都补充部分新教师,教育系统教职工年龄结构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优化,总体上也更趋于合理。但从调查的情况看,仍存在部分学校教师年龄结构老化现象。主要表现为:低教学段学校特别是农村小学教师年龄偏大,如沣水三小在职教职工25人中,50岁以上的16人,占64%。此外企业移交学校教师出现断层。三是高学历教师分布不均衡,小学段教师学历偏低。总体上看,全区在岗中小学教职工本科以上学历占总数的80%以上,但是这些高学历层次的教师基本分布在初中以上教学段,小学阶段教师的本科学历也多数是后续学历,其中农村小学阶段的教师学历偏低,主要表现为“两少一多”:一是专业教师少。有的农村小学虽已开全规定课程,但任课教师大都是非专业教师;二是正规师范类院校的毕业生少;三是民办教师转正的多。如南定小学,在职民办教师转正的占现有教师的16%。
(三)专任教师紧缺情况不同程度存在。随着基础教育的改革与发展,素质教育的推行和新课程改革力度的加大,对教师的学科专业结构提出更高要求。根据国家课程改革方案要求,调整各学科专业师资配置,导致部分学科的专业教师不足,而部分学科的专业教师剩余的.现象。例如马尚二中,音乐教师比较富余,其中有3名音乐教师已经转学科,改教别的学科。而数学、生物、思品等课程教师紧缺,甚至1人兼2个班的班主任。中埠中心校数学教师比较富余,历史、生物教师比较紧缺,其中2名数学教师转学科教历史、生物。铁山小学的小学科(音、体、美)则无专任教师授课,由其他学科教师兼任。专职教师每人一岗,无宽裕人员,如遇病假、外出培训等情况,学校很难进行调配,不能保证正常教学。
二、原因分析
(一)教师编制未得到合理优化配置,资源利用率不高。由于中小学教职工编制标准自20xx年以来至20xx年未再制定,随着基础教育的改革与发展尤其是新课程改革力度的不断加大,中小学课程开设发生了较大变化,按照省教育厅课程开设要求,各校必须要开全开齐课程,增开了地方课程、校本课程,音乐、体育、美术、思品、科学等增加了课时,但未研究提出适应新课程需要的教师编制标准,20xx年出台的新标准也未能完全满足课程需要。就目前教师资源利用程度来看,还没有得到充分的利用,有些教师因为年龄和身体原因已不能适应一线教学的工作,部分教师千方百计努力争取评上高级职称后,对继续承担一线教学工作失去了动力,这些老师却仍占用正式编制。另外,在职教职工还有借调在外的现象,造成了教师编制的缺失。
(二)企业学校移交地方是造成超编问题的重要原因之一。厂矿学校一个级部的平行班比较少,学生数量少,而学科相对较多,又需要配备专职学科教师,导致教师数量相对较多。近年来张店区共接受企业学校15所,教师1460人,加之学校划转时又划转了部分校级领导和后勤管理人员,导致学校人员超编严重。而现有教职工中,年老体弱比较多,工作上还须给予相应的照顾,不能胜任一线教学工作,还有部分教师是工人身份,无法进行教学工作,只能担任传达、文印和花草管理等后勤服务工作,导致教师资源的紧缺。
(三)教师任务重,工作压力大。一是教师工作时间无限延长。除规定课程外,学校的早读、午写、选修课、课外活动、兴趣小组等还占用教师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尤其是小学教师,为看护低年级学生付出了更多的时间。二是学校行政事务繁多。除去正常的教学工作外,学校还要承担很多行政事务和社会责任,如迎接上级各部门的督导检查,法律进校园、卫生城市验收、反等。三是新学校年轻女教师多,都面临结婚生子,每学期都有休产假的教师,致使教学安排紧张。
三、几点建议
(一)合理配置教师编制,提高资源利用率。在控制总超编人数逐年递减的前提下,按照“凡进必考”的原则,坚持每年适量招聘一些高学历的急需专业教师,逐渐实现全区教职工队伍总量控制在编制内,专业结构、年龄结构配置合理的目标;新招聘的毕业生重点用于充实农村中小学,从制度和待遇等方面引导保障农村中小学教职工的稳定性;积极引导教职工从超编学校向缺编学校合理流动;继续完善城镇中小学骨干教师送教下乡制度,加大城区教师支教力度。
新教师转正个人总结4
在新课程理念下,教师的角色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那么,我们应如何完成自己的角色转变呢?这是摆在我们每一位教师面前的重要课题。首先,我认为要从认识上完成转变,其次,要在行动上实现转变。
一、理清观念,对自身角色准确定位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者也”,这句古语根深蒂固地影响着我国的学校教育和教师行为。在传统教育理念中,教师是知识的占有者和传授者,全面主宰学生的学习,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教师灌输的知识。这种传统教育中的师生关系正越来越成为教育发展的障碍。新课程的实施,冲破了传统教育理念的束缚,确立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 随着学生地位的转变,教师角色也必须与时俱进地随之转变。
(一)教师不仅仅是“学习的促进者”
新课程倡导民主、开放、科学的课程理念。学生作为教学活动的主体,其基本职责和任务是自主学习。这就不仅要求教师更新观念,而且要求教师角色转变。教师不仅要做学生学习的促进者,更要成为学生自主学习的服务者。这种转变,是每一位教师都无法回避的严峻现实。从某种意义上说,能否及时准确做好角色的转型定位,将是新课程能否顺利实施和教育改革成败的关键。
(二)教师要成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
新课程理念强调课堂教学中师生的共同参与、平等互动,教师仅仅是组织者而已。学生的权利回归学生自己,将打破教师预先设计的教学流程。为此课堂设计要充分为学生提供自主学习和合作交流的空间与时间,这是最重要的学习资源。
(三)教师要成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
“引导”即带着学生向某个目标行动。在自主性学习过程中,教师应着重帮助学生制定切实的学习目标,并确认和协调达到目标的最佳途径。要充分信任学生,并注意到个体与整体的差异,因人施教,点面结合。
(四)教师要成为学生学习的参与者
在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下,教师往往认为自己是传承知识的圣者,学生处于一种被动的学习状态,学生对课本只需听记下来。虽讲求学以致用,但常常陷于尴尬境地。新课程理念要求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平等地与学生进行交流,并能适时地给予学生知识上的点拨和学法上的指导。
二、付诸行动,实现教师角色转变
(一)完善自身知识结构
在传统教学中,教师只会应付单门学科内的问题,这远远不能适应新课程的需要。新课程的实施要求教师保持开放的心态,持有终身学习的信念。教师除了专业知识外,还要对本学科以外的人文、社会和自然科学领域有所了解甚至研究。一名掌握了精深的专业知识,具备了完善的知识结构的教师,不仅会受到学生的喜爱与崇拜,更会在教学中游刃有余。
(二)充实教学技能
教学是一种技术,更是一种艺术。为了艺术的效果发挥得淋漓尽致,教师除了需要掌握和充实传统的讲解提问,实验操作技能之外,还应掌握一些新的教学技术,比如学会使用计算机、电子白板、VCD等,熟练掌握这些技能技术将有效提高教学效果。比如,在利用信息技术整合课程资源方面,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现代信息技术已越来越多地运用于教学之中。它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情感体验,扩大学生的信息容量,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发挥信息技术的作用,必须与学科教学有机结合,教师要掌握并熟练运用信息技术,将它与学科教学的'结合点联系起来,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学环境和教学手段,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三)积极提倡进行个人反思
教师只有经常自省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不断总结利弊得失,才能不断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塑造自我、发展自我和超越自我。我们可以通过写课后小记,经常梳理自己的课堂,把课堂教学中给人启迪的地方写下来,反思成功之举、失败之处、探索之路、智慧之光、学生之见,以调整自己的教学心态,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提高自己驾驭课堂教学的能力;可以通过写反思日记,条分缕析地写下每天的收获与感想,便于自己发现问题,并有效地解决问题,从而总结自己的教学实践,逐步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
总之,教师在实施新课程时,必须对自身角色进行重新审视与定位,树立正确的角色意识,以多重身份、多重角色的新形象,身体力行地体现新一轮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