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化学知识点总结

时间:2024-04-15 17:27:17 总结 投诉 投稿

初三化学知识点总结【实用】

  总结是指对某一阶段的工作、学习或思想中的经验或情况加以总结和概括的书面材料,它可以促使我们思考,因此好好准备一份总结吧。总结怎么写才是正确的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初三化学知识点总结,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初三化学知识点总结【实用】

初三化学知识点总结1

  一、金属材料

  1、金属材料

  2、金属的物理性质:

  (1)常温下一般为固态(汞为液态),有金属光泽。 (2)大多数呈银白色(铜为紫红色,金为黄色) (3)有良好的导热性、导电性、延展性 3、金属之最:

  (1)铝: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 (2)钙:人体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

  (3)铁:目前世界年产量最多的金属(铁>铝>铜) (4)银:导电、导热性最好的金属(银>铜>金>铝)

  (5)铬:硬度最高的金属 (6)钨:熔点最高的金属 (7)汞:熔点最低的金属 (8)锇:密度最大的金属 (9)锂 :密度最小的金属 4、金属分类:

  黑色金属:通常指铁、锰、铬及它们的合金。 重金属:如铜、锌、铅等 有色金属:轻金属:如钠、镁、铝等;

  有色金属:通常是指除黑色金属以外的其他金属。

  5、合金:由一种金属跟其他一种或几种金属(或金属与非金属)一起熔合而成

  的具有金属特性的物质。

  :一般说来,合金的熔点比各成分低,硬度比各成分大,抗腐蚀性能更好

  合金

  铁的合金

  铜合金

  焊锡

  钛和钛合

  金

  形状记忆金

  属

  生铁 钢 黄铜 青铜: 成分

  含碳量

  2%~4.3% 含碳量

  0.03%~2% 铜锌

  合金 铜锡

  合金

  铅锡

  合金

  钛镍合金

  备注

  不锈钢:含铬、镍的

  钢 具有抗腐蚀性能

  紫铜为纯铜

  熔点低

  注:钛和钛合金:被认为是21世纪的重要金属材料,钛合金与人体有很好的“相容性”,因此可用来制造人造骨等。

  (1)熔点高、密度小优点

  (2)可塑性好、易于加工、机械性能好

  (3)抗腐蚀性能好

  二、金属的化学性质

  1、大多数金属可与氧气的反应 2、金属 + 酸 → 盐 + H2↑

  3、金属 + 盐 → 另一金属 + 另一盐(条件:“前换后,盐可溶”) Fe + CuSO4 == Cu + FeSO4 (“湿法冶金”原理)

  三、常见金属活动性顺序:

  钾钙钠镁铝 锌铁锡铅氢 铜汞银铂金

  K Ca Na Mg Al Zn Fe Sn Pb(H) Cu Hg Ag Pt Au

  金属活动性由强逐渐减弱 在金属活动性顺序里:

  (1)金属的位置越靠前,它的活动性就越强

  (2)位于氢前面的金属能置换出盐酸、稀硫酸中的氢(不可用浓硫酸、硝酸)

  (3)位于前面的金属能把位于后面的金属从它们的.盐溶液中置换出来。(除K、Ca、Na)

  四、金属资源的保护和利用

  1、铁的冶炼

  (1)原理:在高温下,利用焦炭与氧气反应生成的一氧化碳把铁从铁矿石里还原出来。

  6CO + Fe2O3高温2Fe + 3CO2

  (2)原料:铁矿石、焦炭、石灰石、空气

  常见的铁矿石有磁铁矿(主要成分是Fe3O4 )、赤铁矿(主要成分

  是Fe2O3 )

  2、铁的锈蚀

  (1)铁生锈的条件是:铁与O2、水接触(铁锈的主要成分:Fe2O3·XH2O) (铜生铜绿的条件:铜与O2、水、CO2接触。铜绿的化学式:Cu2(OH)2CO3) (2)防止铁制品生锈的措施:

  ①保持铁制品表面的清洁、干燥

  ②表面涂保护膜:如涂油、刷漆、电镀、烤蓝等

初三化学知识点总结2

  基本概念:

  1、化学变化:生成了其它物质的变化

  2、物理变化:没有生成其它物质的变化

  3、物理性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

  (如:颜色、状态、密度、气味、熔点、沸点、硬度、水溶性等)

  4、化学性质: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

  (如:可燃性、助燃性、氧化性、还原性、酸碱性、稳定性等)

  5、纯净物:由一种物质组成

  6、混合物: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纯净物组成,各物质都保持原来的性质

  7、元素: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8、原子:是在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在化学变化中不可再分

  9、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在化学变化中可以再分

  10、单质: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11、化合物: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12、氧化物: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中,其中有一种元素是氧元素

  13、化学式:用元素符号来表示物质组成的式子

  14、相对原子质量:以一种碳原子的质量的1/12作为标准,其它原子的质量跟它比较所得的值

  某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因为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

  15、相对分子质量:化学式中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的总和

  16、离子:带有电荷的原子或原子团

  注:在离子里,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18、四种化学反应基本类型:

  ①化合反应: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生成一种物质的反应

  如:A+B=AB

  ②分解反应:由一种物质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其它物质的反应

  如:AB=A+B

  ③置换反应:由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起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的反应

  如:A+BC=AC+B

  ④复分解反应:由两种化合物相互交换成分,生成另外两种化合物的反应

  如:AB+CD=AD+CB

  19、还原反应:在反应中,含氧化合物的氧被夺去的反应(不属于化学的基本反应类型)

  氧化反应:物质跟氧发生的化学反应(不属于化学的基本反应类型)

  缓慢氧化:进行得很慢的,甚至不容易察觉的氧化反应

  自燃:由缓慢氧化而引起的自发燃烧

  20、催化剂:在化学变化里能改变其它物质的化学反应速率,而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在化学变化前后都没有变化的物质(注:2H2O2===2H2O+O2↑此反应MnO2是催化剂)

  21、质量守恒定律: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物质的质量总和。

  (反应的前后,原子的数目、种类、质量都不变;元素的种类也不变)

  22、溶液: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形成均一的、稳定的混合物

  溶液的组成:溶剂和溶质。(溶质可以是固体、液体或气体;固、气溶于液体时,固、气是溶质,液体是溶剂;两种液体互相溶解时,量多的一种是溶剂,量少的是溶质;当溶液中有水存在时,不论水的量有多少,我们习惯上都把水当成溶剂,其它为溶质。)

  23、固体溶解度:在一定温度下,某固态物质在100克溶剂里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就叫做这种物质在这种溶剂里的溶解度

  24、酸:电离时生成的阳离子全部都是氢离子的化合物

  如:HCl==H++Cl-

  HNO3==H++NO3-

  H2SO4==2H++SO42-

  碱:电离时生成的阴离子全部都是氢氧根离子的化合物

  如:KOH==K++OH-

  NaOH==Na++OH-

  Ba(OH)2==Ba2++2OH-

  盐:电离时生成金属离子和酸根离子的化合物

  如:KNO3==K++NO3-

  Na2SO4==2Na++SO42-

  BaCl2==Ba2++2Cl-

  25、酸性氧化物(属于非金属氧化物):凡能跟碱起反应,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

  碱性氧化物(属于金属氧化物):凡能跟酸起反应,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

  26、结晶水合物:含有结晶水的物质(如:Na2CO3.10H2O、CuSO4.5H2O)

  27、潮解:某物质能吸收空气里的水分而变潮的现象

  风化:结晶水合物在常温下放在干燥的空气里,能逐渐失去结晶水而成为粉末的现象

  28、燃烧:可燃物跟氧气发生的一种发光发热的剧烈的氧化反应

  燃烧的条件:①可燃物;②氧气(或空气);③可燃物的温度要达到着火点。

  基本知识、理论:

  1、空气的成分:氮气占78%,氧气占21%,稀有气体占0.94%,二氧化碳占0.03%,其它气体与杂质占0.03%

  2、主要的空气污染物:NO2、CO、SO2、H2S、NO等物质

  3、其它常见气体的化学式:NH3(氨气)、CO(一氧化碳)、CO2(二氧化碳)、CH4(甲烷)、

  SO2(二氧化硫)、SO3(三氧化硫)、NO(一氧化氮)、

  NO2(二氧化氮)、H2S(硫化氢)、HCl(氯化氢)

  4、常见的酸根或离子:SO42-(硫酸根)、NO3-(硝酸根)、CO32-(碳酸根)、ClO3-(氯酸)、

  MnO4-(高锰酸根)、MnO42-(锰酸根)、PO43-(磷酸根)、Cl-(氯离子)、

  HCO3-(碳酸氢根)、HSO4-(硫酸氢根)、HPO42-(磷酸氢根)、

  H2PO4-(磷酸二氢根)、OH-(氢氧根)、HS-(硫氢根)、S2-(硫离子)、

  NH4+(铵根或铵离子)、K+(钾离子)、Ca2+(钙离子)、Na+(钠离子)、

  Mg2+(镁离子)、Al3+(铝离子)、Zn2+(锌离子)、Fe2+(亚铁离子)、

  Fe3+(铁离子)、Cu2+(铜离子)、Ag+(银离子)、Ba2+(钡离子)

  各元素或原子团的化合价与上面离子的电荷数相对应:课本P80

  一价钾钠氢和银,二价钙镁钡和锌;

  一二铜汞二三铁,三价铝来四价硅。(氧-2,氯化物中的氯为-1,氟-1,溴为-1)

  (单质中,元素的化合价为0;在化合物里,各元素的化合价的代数和为0)

  5、化学式和化合价:

  (1)化学式的意义:

  ①宏观意义:a.表示一种物质;b.表示该物质的元素组成;

  ②微观意义:a.表示该物质的一个分子;b.表示该物质的分子构成;

  ③量的意义:a.表示物质的一个分子中各原子个数比;b.表示组成物质的各元素质量比。

  (2)单质化学式的读写

  ①直接用元素符号表示的:

  a.金属单质。如:钾K铜Cu银Ag等;

  b.固态非金属。如:碳C硫S磷P等

  c.稀有气体。如:氦(气)He氖(气)Ne氩(气)Ar等

  ②多原子构成分子的单质:其分子由几个同种原子构成的就在元素符号右下角写几。

  如:每个氧气分子是由2个氧原子构成,则氧气的化学式为O2

  双原子分子单质化学式:O2(氧气)、N2(氮气)、H2(氢气)

  F2(氟气)、Cl2(氯气)、Br2(液态溴)

  多原子分子单质化学式:臭氧O3等

  (3)化合物化学式的读写:先读的后写,后写的先读

  ①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读成―某化某‖,如:MgO(氧化镁)、NaCl(氯化钠)

  ②酸根与金属元素组成的化合物:读成―某酸某‖,如:KMnO4(高锰酸钾)、K2MnO4(锰酸钾)

  MgSO4(硫酸镁)、CaCO3(碳酸钙)

  (4)根据化学式判断元素化合价,根据元素化合价写出化合物的化学式:

  ①判断元素化合价的依据是: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

  ②根据元素化合价写化学式的步骤:

  a.按元素化合价正左负右写出元素符号并标出化合价;

  b.看元素化合价是否有约数,并约成最简比;

  c.交叉对调把已约成最简比的化合价写在元素符号的右下角。

  6、课本P73.要记住这27种元素及符号和名称。

  核外电子排布:1-20号元素(要记住元素的名称及原子结构示意图)

  排布规律:

  ①每层最多排2n2个电子(n表示层数)

  ②最外层电子数不超过8个(最外层为第一层不超过2个)

  ③先排满内层再排外层

  注:元素的化学性质取决于最外层电子数

  金属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4,易失电子,化学性质活泼。

  非金属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4,易得电子,化学性质活泼。

  稀有气体元素原子的最外层有8个电子(He有2个),结构稳定,性质稳定。

  7、书写化学方程式的原则:

  ①以客观事实为依据;

  ②遵循质量守恒定律

  书写化学方程式的步骤:―写‖、―配‖、―注‖―等‖。

  8、酸碱度的表示方法——PH值

  说明:

  (1)PH值=7,溶液呈中性;PH值<7,溶液呈酸性;ph值>7,溶液呈碱性。

  (2)PH值越接近0,酸性越强;

  PH值越接近14,碱性越强;PH值越接近7,溶液的酸、碱性就越弱,越接近中性。

  9、金属活动性顺序表:

  (钾、钙、钠、镁、铝、锌、铁、锡、铅、氢、铜、汞、银、铂、金)

  说明:

  (1)越左金属活动性就越强,左边的金属可以从右边金属的盐溶液中置换出该金属出来

  (2)排在氢左边的金属,可以从酸中置换出氢气;排在氢右边的则不能。

  (3)钾、钙、钠三种金属比较活泼,它们直接跟溶液中的水发生反应置换出氢气

  11、化学符号的意义及书写:

  (1)化学符号的意义:

  a.元素符号:

  ①表示一种元素;

  ②表示该元素的一个原子。

  b.化学式:本知识点的第5点第(1)小点

  c.离子符号:表示离子及离子所带的电荷数。

  d.化合价符号:表示元素或原子团的化合价。

  当符号前面有数字(化合价符号没有数字)时,此时组成符号的意义只表示该种粒子的个数。

  (2)化学符号的书写:

  a.原子的表示方法:用元素符号表示

  b.分子的表示方法:用化学式表示

  c.离子的表示方法:用离子符号表示

  d.化合价的表示方法:用化合价符号表示

  注:原子、分子、离子三种粒子个数不只―1‖时,只能在符号的前面加,不能在其它地方加。

  15、三种气体的实验室制法以及它们的区别:

  气体氧气(O2)氢气(H2)二氧化碳(CO2)

  药品高锰酸钾(KMnO4)或双氧水(H2O2)和二氧化锰(MnO2)

  [固+液]

  反应原理2KMnO4==K2MnO4+MnO2+O2↑

  或2H2O2====2H2O+O2↑Zn+H2SO4=ZnSO4+H2↑

  [固(+固)]或[固+液]锌粒(Zn)和盐酸(HCl)或稀硫酸(H2SO4)

  Zn+2HCl=ZnCl2+H2↑

  [固+液]石灰石(大理石)(CaCO3)和稀盐酸(HCl)

  CaCO3+2HCl=CaCl2+H2O+CO2↑

  仪器装置P36图2-17(如14的A)

  或P111.图6-10(14的B或C)P111.图6-10

  (如14的B或C)P111.图6-10

  (如14的B或C)

  检验用带火星的木条,伸进集气瓶,若木条复燃,是氧气;否则不是氧气点燃木条,伸入瓶内,木条上的火焰熄灭,瓶口火焰呈淡蓝色,则该气体是氢气通入澄清的石灰水,看是否变浑浊,若浑浊则是CO2。

  收集方法

  排水法(不易溶于水)

  瓶口向上排空气法(密度比空气大)

  排水法(难溶于水)

  瓶口向下排空气法(密度比空气小)

  验满(验纯)用带火星的木条,平放在集气瓶口,若木条复燃,氧气已满,否则没满<1>用拇指堵住集满氢气的试管口;<2>靠近火焰,移开拇指点火

  若―噗‖的一声,氢气已纯;若有尖锐的爆鸣声,则氢气不纯用燃着的木条,平放在集气瓶口,若火焰熄灭,则已满;否则没满

  放置正放倒放正放

  注意事项

  ①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当用第一种药品制取时以下要注意)

  ②试管口要略向下倾斜(防止凝结在试管口的小水珠倒流入试管底部使试管破裂)

  ③加热时应先使试管均匀受热,再集中在药品部位加热。

  ④排水法收集完氧气后,先撤导管后撤酒精灯(防止水槽中的'水倒流,使试管破裂)①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②长颈漏斗的管口要插入液面下;

  ③点燃氢气前,一定要检验氢气的纯度(空气中,氢气的体积达到总体积的4%—74.2%点燃会爆炸。)①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②长颈漏斗的管口要插入液面下;

  ③不能用排水法收集

  16、一些重要常见气体的性质(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物质物理性质

  (通常状况下)化学性质用途

  氧气

  (O2)无色无味的气体,不易溶于水,密度比空气略大

  ①C+O2==CO2(发出白光,放出热量)

  1、供呼吸

  2、炼钢

  3、气焊

  (注:O2具有助燃性,但不具有可燃性,不能燃烧。)

  ②S+O2==SO2(空气中—淡蓝色火焰;氧气中—紫蓝色火焰)

  ③4P+5O2==2P2O5(产生白烟,生成白色固体P2O5)

  ④3Fe+2O2==Fe3O4(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放出大量的热,生成黑色固体)

  ⑤蜡烛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放出热量

  氢气

  (H2)无色无味的气体,难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小,是最轻的气体。

  ①可燃性:

  2H2+O2====2H2O

  H2+Cl2====2HCl

  1、填充气、飞舰(密度比空气小)

  2、合成氨、制盐酸

  3、气焊、气割(可燃性)

  4、提炼金属(还原性)

  ②还原性:

  H2+CuO===Cu+H2O

  3H2+WO3===W+3H2O

  3H2+Fe2O3==2Fe+3H2O

  二氧化碳(CO2)无色无味的气体,密度大于空气,能溶于水,固体的CO2叫―干冰‖。CO2+H2O==H2CO3(酸性)

  (H2CO3===H2O+CO2↑)(不稳定)

  1、用于灭火(应用其不可燃烧,也不支持燃烧的性质)

  2、制饮料、化肥和纯碱

  CO2+Ca(OH)2==CaCO3↓+H2O(鉴别CO2)

  CO2+2NaOH==Na2CO3+H2O

  *氧化性:CO2+C==2CO

  CaCO3==CaO+CO2↑(工业制CO2)

  一氧化碳(CO)无色无味气体,密度比空气略小,难溶于水,有毒气体

  (火焰呈蓝色,放出大量的热,可作气体燃料)

  1、作燃料

  2、冶炼金属

  ①可燃性:2CO+O2==2CO2

  ②还原性:

  CO+CuO===Cu+CO2

  3CO+WO3===W+3CO2

  3CO+Fe2O3==2Fe+3CO2

  (跟血液中血红蛋白结合,破坏血液输氧的能力)

  解题技巧和说明:

  一、推断题解题技巧:看其颜色,观其状态,察其变化,初代验之,验而得之。

  1、常见物质的颜色:多数气体为无色,多数固体化合物为白色,多数溶液为无色。

  2、一些特殊物质的颜色:

  黑色:MnO2、CuO、Fe3O4、C、FeS(硫化亚铁)

  蓝色:CuSO45H2O、Cu(OH)2、CuCO3、含Cu2+溶液、

  液态固态O2(淡蓝色)

  红色:Cu(亮红色)、Fe2O3(红棕色)、红磷(暗红色)黄色:硫磺(单质S)、含Fe3+的溶液(棕黄色)

  绿色:FeSO47H2O、含Fe2+的溶液(浅绿色)、碱式碳酸铜[Cu2(OH)2CO3]

  无色气体:N2、CO2、CO、O2、H2、CH4有色气体:Cl2(黄绿色)、NO2(红棕色)

  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NH3(此气体可使湿润pH试纸变蓝色)、SO2有臭鸡蛋气味:H2S

  3、常见一些变化的判断:

  ①白色沉淀且不溶于稀硝酸或酸的物质有:BaSO4、AgCl(就这两种物质)

  ②蓝色沉淀:Cu(OH)2、CuCO3

  ③红褐色沉淀:Fe(OH)3

  Fe(OH)2为白色絮状沉淀,但在空气中很快变成灰绿色沉淀,再变成Fe(OH)3红褐色沉淀

  ④沉淀能溶于酸并且有气体(CO2)放出的:不溶的碳酸盐⑤沉淀能溶于酸但没气体放出的:不溶的碱4、酸和对应的酸性氧化物的联系:

  ①酸性氧化物和酸都可跟碱反应生成盐和水:

  CO2+2NaOH==Na2CO3+H2O(H2CO3+2NaOH==Na2CO3+2H2O)

  SO2+2KOH==K2SO3+H2O

  H2SO3+2KOH==K2SO3+2H2O

  SO3+2NaOH==Na2SO4+H2O

  H2SO4+2NaOH==Na2SO4+2H2O

  ②酸性氧化物跟水反应生成对应的酸:(各元素的化合价不变)

  CO2+H20==H2CO3SO2+H2O==H2SO3

  SO3+H2O==H2SO4N205+H2O==2HNO3

  (说明这些酸性氧化物气体都能使湿润pH试纸变红色)

  5、碱和对应的碱性氧化物的联系:

  ①碱性氧化物和碱都可跟酸反应生成盐和水:

  CuO+2HCl==CuCl2+H2O

  Cu(OH)2+2HCl==CuCl2+2H2O

  CaO+2HCl==CaCl2+H2O

  Ca(OH)2+2HCl==CaCl2+2H2O

  ②碱性氧化物跟水反应生成对应的碱:(生成的碱一定是可溶于水,否则不能发生此反应)

  K2O+H2O==2KOHNa2O+H2O==2NaOH

  BaO+H2O==Ba(OH)2CaO+H2O==Ca(OH)2

  ③不溶性碱加热会分解出对应的氧化物和水:

  Mg(OH)2==MgO+H2OCu(OH)2==CuO+H2O

  2Fe(OH)3==Fe2O3+3H2O2Al(OH)3==Al2O3+3H2O

  二、解实验题:看清题目要求是什么,要做的是什么,这样做的目的是什么。

  (一)、实验用到的气体要求是比较纯净,除去常见杂质具体方法:

  ①除水蒸气可用:浓流酸、CaCl2固体、碱石灰、无水CuSO4(并且可以检验杂质中有无水蒸气,有则颜色由白色→蓝色)、生石灰等

  ②除CO2可用:澄清石灰水(可检验出杂质中有无CO2)、NaOH溶液、KOH溶液、碱石灰等

  ③除HCl气体可用:AgNO3溶液(可检验出杂质中有无HCl)、石灰水、NaOH溶液、KOH溶液

  除气体杂质的原则:用某物质吸收杂质或跟杂质反应,但不能吸收或跟有效成份反应,或者生成新的杂质。

  (二)、实验注意的地方:

  ①防爆炸:点燃可燃性气体(如H2、CO、CH4)或用CO、H2还原CuO、Fe2O3之前,要检验气体纯度。

  ②防暴沸:稀释浓硫酸时,将浓硫酸倒入水中,不能把水倒入浓硫酸中。

  ③防中毒:进行有关有毒气体(如:CO、SO2、NO2)的性质实验时,在通风厨中进行;并要注意尾气的处理:CO点燃烧掉;SO2、NO2用碱液吸收。

  ④防倒吸:加热法制取并用排水法收集气体,要注意熄灯顺序。

  (三)、常见意外事故的处理:

  ①酸流到桌上,用NaHCO3冲洗;碱流到桌上,用稀醋酸冲洗。

  ②沾到皮肤或衣物上:

  Ⅰ、酸先用水冲洗,再用3-5%NaHCO3冲洗;

  Ⅱ、碱用水冲洗,再涂上硼酸;

  Ⅲ、浓硫酸应先用抹布擦去,再做第Ⅰ步。

  (四)、实验室制取三大气体中常见的要除的杂质:

  1、制O2要除的杂质:水蒸气(H2O)

  2、用盐酸和锌粒制H2要除的杂质:水蒸气(H2O)、氯化氢气体(HCl,盐酸酸雾)(用稀硫酸没此杂质)

  3、制CO2要除的杂质:水蒸气(H2O)、氯化氢气体(HCl)

  除水蒸气的试剂:浓流酸、CaCl2固体、碱石灰(主要成份是NaOH和CaO)、生石灰、无水CuSO4(并且可以检验杂质中有无水蒸气,有则颜色由白色→蓝色)等

  除HCl气体的试剂:AgNO3溶液(并可检验出杂质中有无HCl)、澄清石灰水、NaOH溶液(或固体)、KOH溶液(或固体)

  [生石灰、碱石灰也可以跟HCl气体反应]

  (五)、常用实验方法来验证混合气体里含有某种气体

  1、有CO的验证方法:(先验证混合气体中是否有CO2,有则先除掉)

  将混合气体通入灼热的CuO,再将经过灼热的CuO的混合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现象:黑色CuO变成红色,且澄清石灰水要变浑浊。

  2、有H2的验证方法:(先验证混合气体中是否有水份,有则先除掉)

  将混合气体通入灼热的CuO,再将经过灼热的CuO的混合气体通入盛有无水CuSO4中。现象:黑色CuO变成红色,且无水CuSO4变蓝色。

  3、有CO2的验证方法:将混合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现象: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六)、自设计实验

  1、试设计一个实验证明蜡烛中含有碳氢两种元素。

  实验步骤实验现象结论

  ①将蜡烛点燃,在火焰上方罩一个干燥洁净的烧杯烧杯内壁有小水珠生成证明蜡烛有氢元素

  ②在蜡烛火焰上方罩一个蘸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证明蜡烛有碳元素

  2、试设计一个实验来证明CO2具有不支持燃烧和密度比空气大的性质。

  实验步骤实验现象结论图

  把两支蜡烛放到具有阶梯的架上,把此架放在烧杯里(如图),点燃蜡烛,再沿烧杯壁倾倒CO2阶梯下层的蜡烛先灭,上层的后灭。证明CO2具有不支持燃烧和密度比空气大的性质

  三、解计算题:

  计算题的类型有:

  ①有关质量分数(元素和溶质)的计算

  ②根据化学方程式进行计算

  ③由①和②两种类型混合在一起计算(一)、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溶质质量分数=╳100%

  (二)、化合物(纯净物)中某元素质量分数的计算某元素质量分数=╳100%

  (三)、混合物中某化合物的质量分数计算化合物的质量分数=╳100%

  (四)、混合物中某元素质量分数的计算某元素质量分数=╳100%

  或:某元素质量分数=化合物的质量分数╳该元素在化合物中的质量分数

  (五)、解题技巧

  1、审题:看清题目的要求,已知什么,求什么,有化学方程式的先写出化学方程式。找出解此题的有关公式。

  2、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的解题步骤:

  ①设未知量

  ②书写出正确的化学方程式

  ③写出有关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已知量、未知量

  ④列出比例式,求解

  ⑤答。

  初三化学知识点归纳总结  一、空气成分的研究史

  1、18世纪70年代,瑞典科学家舍勒和英国的科学家化学家普利斯特里,分别发现并制得了氧气。

  2、法国科学家拉瓦锡最早运用天平作为研究化学的工具,用定量的方法研究了空气的成分,第一次明确提出了“空气是由氧气和氮气组成的”。其中氧气约占空气总体积的1/5的结论。

  二、空气中氧气成分的测定:

  1、装置图(见书P27)

  2、实验现象:A、红磷燃烧发出黄白色火焰,放出热量,冒出白色浓烟B、(过一会儿白烟消失,装置冷却到室温后打开弹簧夹)烧杯内的水倒流入集气瓶,约占瓶子容积的1/5。

  3、实验结论:说明空气不是单一的物质;氧气约占空气总体积的1/5。

  点燃4、原理:表达式:磷(P)+氧气(O2)五氧化二磷(P2O5)

  点燃化学方程式:4P+5O22P2O55、注意事项:

  A、所用的红磷必须过量,过少则氧气没有全部消耗完

  B、要等集气瓶(装置)冷却后才能打开弹簧夹,C、装置的气密性要好,(否则测量结果偏小),D、要先夹住橡皮管,然后再点红磷(否则测量结果偏大)。思考:可否换用木炭、硫磺等物质?如能,应怎样操作?答:不能用木炭或蜡烛(燃烧产生了气体,瓶内体积变化小),不能用铁(铁在空气中不能燃烧)

  6、实际在实验中测得的结果比真实值小,其原因可能是

  A红磷量不足;

  B装置气密性差;

  C未冷却至室温就打开止水夹;

  D、没有预先在导管中装满水

  三、空气的主要成分

  (按体积分数):氮气(N2)78%,氧气(O2)21%(氮气比氧气约为4:1),稀有气体0.94%,二氧化碳(CO2)0.03%,其它气体和杂质0.03%。空气的成分以氮气和氧气为主,属于混合物。

  空气成分体积分数氮气78%氧气21%稀有气体0.94%二氧化碳0.03%其他气体和杂质0.03%空气成分口诀:氮七八氧二一,零点九四是稀气;零点零三有两个,二氧化碳和杂气

  四、物质的分类:

  纯净物和混合物

  1、纯净物:由一种物质组成的,“纯净”是相对的,绝对纯净的物质是没有的,只要杂质含量低,不至于对生产和科学研究产生影响的物质就是纯净物。

  2、混合物:两种或多种物质组成的,这些物质相互间没有发生化学反应,各物质都保持各自的性质。

  注意:划分纯净物、混合物的标准是根据物质的种类来划分的。只含一种物质的就属于纯净物,含有几种物质的就属于混合物。

  五、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资源

  1、氮气:无色、无味的气体,不溶于水,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不能供给呼吸,化学性质不活泼。

  2、稀有气体:无色、无味的气体,通电时能发出不同颜色的光,化学性质很不活泼。

  氧气氮气稀有气体①动植物呼吸②医疗急救③金属切割④炼钢⑤宇宙航行等①超导实验车②化工原料③作保护气④食品充氮作防腐剂等①作保护气②制多种用途的电光源③激光技术④液氦冷冻机等

  六、空气的污染及防治。

  1、造成空气污染的物质:有害气体(一氧化碳(CO)、二氧化氮(NO2)、二氧化硫(SO2))和烟尘。

  2、污染来源:空气中的有害物质来自化石燃料的燃烧,石油化工厂排放的废气及汽车排放的尾气。

  3、被污染的空气带来的危害:损害人体健康、影响作物生长、破坏生态平衡。存在的环境问题:温室效应(二氧化碳含量过多引起)、臭氧空洞(飞机的尾气、氟里昂的排放)、酸雨(由二氧化硫、二氧化氮引起)。

  4、防止空气污染的措施:加强大气质量监测,改善环境状态、植树造林、使用清洁能源。5、目前空气污染指数包括:一氧化碳、二氧化氮、二氧化硫、可吸入颗粒物、臭氧。

  七、未来化学将朝着“绿色化学”“绿色消毁”和“绿色生产”的方向发展。

  核心是利用化学原理从源头消除污染。特点:①充分利用资源和能源,原料无毒无害②减少向环境排放废物③原料中的原子全部被消纳,实现零排放(在化合反应中体现)④生产出环境友好产品。见教材P32。

  初三化学空气知识点总结  一、概念:

  1、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定义关键字化学变化物理变化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燃烧、发酵、生锈、腐三态的变化、形变烂(变质)、光合作用通电条件下发光、发热蜡烛燃烧、米饭变馊、玻璃破碎、木条折断、水铁生锈、碳和氧气反变成水蒸气、铁丝变弯、应、燃放爆竹气球炸裂、电灯发光有无新物质生成举例本质区别

  2、化学性质和物理性质:定义化学性质需要在化学变化中才能.表现出来的性质物理性质不需要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颜色、状态、味道、硬度、密度、熔点、沸点、导电性、导热性、溶解性、挥发性、光泽可燃性、助燃性、氧化举例性(关键字)

  3、纯净物和混合物:混合物纯净物氧气、氮气、蒸馏水、冰水共存物定义由两种或者两种以上的物质组成由一种物质组成举例河水、自来水、空气、糖水区别混合物没有固定的组成和确定的性质;纯净物有固定的组成和确定的性质。4、化合反应和分解反应(属于四个基本反应类型):定义化合反应由两种或者两种以上物质生成一种物质的反应分解反应由一种物质生成两种或者两种以上物质的反应“一”变“多”特点“多”变“一”

  5、氧化反应(不是基本反应类型):

  物质与氧气发生的化学反应。(有氧参与的反应)

  6、催化剂的特性(一变两不变):

  催化剂可以改变化学反应的速率;催化剂在反应前后自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不变。注意:“改变”指的是既可以加快又可以减慢。空气知识点总结

  二、空气的组成:

  1、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

  (1)药品:红磷(暗红色固体)

  (2)现象:红磷燃烧时:黄色火焰、大量白烟;

  打开止水夹后:水倒吸入集气瓶至1/5处。

  (3)原理:4P+5O2

  2P2O5[五氧化二磷:白色固体]

  (4)结论:红磷燃烧消耗氧气,氧气约占空气总体积的1/5。

  (5)推论:空气中剩余的约4/5体积的气体为氮气,其不燃烧、不支持燃烧、难溶于水。(6)实验成功的关键:

  ①红磷过量;②气密性良好;③冷却至室温后再打开止水夹。(7)结果(测量值)偏小的原因:

  ①红磷量不足;②气密性不好;③未等冷却至室温就打开止水夹。

  2、空气的组成:(体积分数)

  氮气(N2)78%、氧气(O2)21%、稀有气体0.94%、二氧化碳(CO2)0.03%、其它0.03%

  3、大气主要污染物:

  二氧化硫(SO2)、二氧化氮(NO2)、一氧化碳(CO)、可吸入颗粒物。★二氧化硫、二氧化氮两种气体是造成酸雨的主要原因。

  4、空气是一种重要的自然资源:

  氮气(N2):化学性质很不活泼,做保护气、制冷剂;

  稀有气体:化学性质稳定,做保护气、做电光源(通电发光)。

  二氧化碳(CO2):制碳酸饮料、灭火、人工降雨、舞台效果等

  氧气(O2):化学性质活泼,医疗、潜水、航天、炼钢炼铁等

  三、氧气的性质:

  1、氧气的物理性质:

  无色、无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略大、不易溶于水、液态和固态氧均为淡蓝色。

  2、氧气的化学性质:(化学性质活泼)

  ①红磷与氧气反应:4P+5O2

  点燃

  2P2O5

  磷氧气五氧化二磷(白色固体)

  现象:黄色火焰、大量白烟。②铁丝与氧气反应:3Fe+2O2

  点燃

  Fe3O4

  铁氧气四氧化三铁(黑色固体)

  现象: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③木炭与氧气反应:C+O2

  点燃

  CO2

  碳氧气二氧化碳

  现象: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在空气中燃烧,发出红光。

  ④氢气与氧气反应:2H2+O2点燃2H2O

  四、氧气的用途:

  医疗、潜水、航天、炼钢、炼铁、切割金属、焊接金属

  五、氧气的制法:

  1、氧气的工业制法:

  分离液态空气法(利用沸点不同)物理变化。

  2、高锰酸钾分解制氧气(实验室制法之一):

  (1)药品:高锰酸钾(紫黑色固体)

  (2)装置:

  (3)原理:2KMnO4

  K2MnO4+MnO2+O2↑

  导管酒精灯试管铁架台集气瓶水槽高锰酸钾锰酸钾二氧化锰氧气(紫黑色固体)(黑色固体)

  (4)注意事项:

  试管口略向下倾斜防止冷凝水回流使试管炸裂。试管口要塞棉花防止高锰酸钾受热进入导管。加热时要先均匀加热,后固定集中加热。

  用排水法收集氧气时,有连续的气泡产生时才可以开始收集气体,否则收集到的氧气不纯。

  实验结束后,要先撤导管后熄灭酒精灯防止水槽中的水倒吸入试管中,使试管炸裂。

  (5)操作过程:连接仪器→检查气密性→装药品→组装仪器→加热→收集气体→从水槽中撤出导管→熄灭酒精灯

  (6)用KMnO4制氧气时如何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塞紧单孔塞,将导管伸入装有水的烧杯中,用手握住大试管,如果导管口处有气泡产生,松开手后,有一段水柱倒吸入导管内,则说明气密性良好。

  (7)氧气可以用排水法收集,因为氧气不易溶于水,且不与水反应。

  (8)氧气可以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因为氧气密度比空气大。

  3、过氧化氢分解制氧气(实验室制法之一):

  ①药品:过氧化氢水溶液、二氧化锰(黑色固体)②原理:2H2O2

  2H2O+O2↑

  过氧化氢水氧气

  注意:

  (1)二氧化锰是这个化学反应的催化剂;

  (2)催化剂不是只有二氧化锰一种,许多物质都可以做催化剂

  (3)过氧化氢溶液指的是过氧化氢和水的混合物。③装置:

  分液漏斗

  六、其他

  1、本章常见物质颜色:

  黑色固体:碳、二氧化锰、四氧化三铁

  白色固体:五氧化二磷紫黑色固体:高锰酸钾

  锥形瓶

  2、发生装置的选择:

  根据反应物的性质、状态、反应条件。①固体加热制气体的装置:“加热高锰酸钾制氧气”的装置。②固体和液体混合制气体的装置:“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制氧

  气”的装置。

  3、收集气体的方法的选择:

  根据气体的密度(比空气大还是小)、溶解性。空气知识点总结不易溶于水或者难溶于水且不与水反应排水法向上排空气法密度比空气大向下排空气法密度比空气小“→”表示通入气体的方向。

  初三化学知识点总结  一、基本概念

  (一)物质的分类(要求:准确把握概念以及分类依据)

  (二)物质的微观构成和宏观构成微观:

  1、微观粒子有哪些

  2、原子、分子的概念,表示方法,区别与联系3、离子概念

  4、原子的构成(等式、相对原子质量、原子结构示意图、化学变化实质)宏观:

  1、元素概念

  2、地壳中元素含量次序(养闺女贴心)

  3、元素符号意义

  (三)、物质组成的表示(化学式)

  1、化学式的概念及意义

  2、化合价(O、H、Fe等;化合价法则)

  3、数字的意义(微观)

  (四)、化学变化的基本特征

  1、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

  2、化学变化伴随能量变化

  3、会区分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

  4、催化剂

  (五)、化学反应类型

  1、化合反应

  2、分解分应

  3、氧化反应(缓慢、剧烈)

  二、身边的化学物质

  (一)空气(混合物)

  1、组成

  2、空气中氧气体积分数测定实验

  3、气体用途

  4、大气污染指数项目

  (二)氧气

  1、物理性质

  2、化学性质(描述试验现象)

  (三)水

  1、电解水试验

  2、纯水与天然水的区别,水的净化及过滤

  3、硬水、软水的区别与检验方法

  4、水污染主要原因及水资源保护

  三、化学基xx年xx月xx日本实验与科学探究

  (一)常用仪器名称和用途

  (二)基本实验操作

  1、托盘天平的使用

  2、仪器的连接顺序

  3、装置气密性的检验

  4、常见事故的处理

  5、过滤基本操作

  (三)物质的制备

  氧气的实验室制法(原理、发生装置、收集装置、装置的连接顺序、仪器的名称、验满及检验的方法)

  (四)物质的鉴别:氧气、空气、二氧化碳、氢气

  (五)科学探究:蜡烛实验、呼出与吸入气体、催化剂、电解水、空气中成分测定实验、氧气的制法、分子的扩散

  会写实验报告:实验目的、实验设计(步骤)、现象、结论四、化学计算

  1、相对原子质量

  2、利用化学式计算:求相对分子质量、求某元素的质量分数、求某元素的质量、求元素的质量比、求原子的个数比

初三化学知识点总结3

  第五单元化学方程式

  课题1质量守恒定律

  一、质量守恒定律1、概念: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说明:①质量守恒定律只适用于化学变化,不适用于物理变化;........②没有参加反应的物质质量及不是反应生成的物质质量不能计入“总和”中;..③要考虑空气中的物质是否参加反应或物质(如气体)有无遗漏。

  2、微观解释:在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数目、质量均保持不变(原子的“三不变”)。

  3、化学反应前后

  (1)六不变宏观:元素种类、元素质量总和不变

  微观:原子的种类、数目、质量不变

  (2)两变宏观:物质的种类一定变

  微观:分子种类一定变

  (3)三个可能改变宏观:物质的状态可能变;元素的化合价可能变

  微观:分子个数(化学计量数)可能变

  二、化学方程式

  1、含义:用化学式表示化学反应的式子。能直接反映质量守恒定律。2、表示的意义:

  ⑴质的意义:表示反应物、生成物和反应条件

  ⑵量的意义:a表示各物质间的质量比(质量比=各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各化学式前面的系数的积的比)

  b表示各物质的微粒个数比(即各化学式前面的系数比)点燃例如:以2H2+O22H2O为例

  ①表示氢气与氧气在点燃条件下生成水

  ②表示氢气、氧气与水的质量比为4:32:36

  ③表示氢分子、氧分子与水分子的个数比为2:1:2

  点燃3、化学方程式的读法以2H2+O22H2O为例

  ①从反应物、生成物和反应条件角度:氢气与氧气在点燃条件下生成水

  ②从各物质的质量比角度:每4份质量的氢气与32份质量的氧气在点燃条件下完全反应生成36份质量的水

  ③从各物质的微粒个数比(化学计量数之比)角度:每2个氢分子与1个氧分子在点燃条件下生成2个水分子。

  课题2如何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

  一、书写原则:

  1、以客观事实为基础,尊重客观事实

  2、遵守质量守恒定律(标准:两边原子的种类和数目相等)二、方程式的配平

  1、标准:方程式两边原子种类和数目相等即配平了

  2、配平的原则:在化学式前面加上适当的系数来保证方程式两边原子种类和数目相等。3、方法:观察法、奇偶法、最小公倍数法三最小公倍数法配平化学方程式的步骤

  ⑴、确定配平的起点元素:横线两边出现次数最少,且原子个数的最小公倍数最大的元素作为起点元素。

  ⑵、确定起点元素原子个数的最小公倍数。⑶、确定含有起点元素的化学式的系数:用最小公倍数除以化学式中起点元素原子的个数的商作为该化学式前面的系数。

  ⑷、确定其它化学式前面的系数的顺序:依次确定含有除起点元素以外,横线两边出现次数由少到多的元素的化学式前面的系数。⑸、最后将各系数调整为最简整数比。

  举例:配平化学方程式:FeS2+O2点燃Fe2O33+SO2

  ⑴确定起点元素:由于Fe、S元素在横线两边只出现了一次,且最小公倍数都为2,因此Fe、S元素都可作为起点元素。

  ⑵若选择Fe作为起点元素,则原子个数的最小公倍数为2。

  ⑶确定FeS2、SO2前面的系数:用最小公倍数2除以FeS2中Fe元素的原子个数1的商2作为的FeS2系数;用最小公倍数2除以Fe2O3中Fe元素的原子个数2的商1作为Fe22O3的系数;

  2FeS2+O2点燃1Fe22O3+SO2

  ⑷确定O2、SO2的系数:①由于O2、SO2中只含有O、S两种元素,S元素在方程式两边只出现了一次,因此先确定SO2的系数,再确定O2的系数。由于方程式左边S原子的个数已确定为4,所以右边S原子的个数也为4。因此SO2的系数为4除以SO2中S元素的'原子个数1的商4作为SO2。的系数。

  2FeS2+O22点燃1Fe2O3+4SO2

  ②由于方程式右边O原子的个数已确定为11,因此左边O原子的个数也为11。所以O2的系数为

  11除以O2中O元素的原子个数2的商11/2作为SO2。的系数。

  2FeS22+11/2O点燃1Fe22O3+4SO2

  ⑸再将各系数调整为最简整数比:即在方程式两边同时乘以2就可以。

  点燃4FeS22+11O222Fe2O3+8SO2

  四、化学方程式的书写的步骤

  1、写:写出反应物、生成物的化学式2、配:配平方程式

  3、注:注明反应条件和生成物的状态4、等:将横线改为等号

  五、化学反应类型

  1、四种基本反应类型

  ①化合反应: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生成另一种物质的反应②分解反应:由一种反应物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其他物质的反应

  ③置换反应: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的反应课题3利用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

  一、依据:利用化学方程式能反映物质间的质量比,且质量比呈正比例关系。二、步骤:①设未知数;

  ②根据题意写出方程式;

  ③根据化学方程式找出已知量与未知量的质量比;④列出比例式,并求出未知数;⑤答

  注意:

  ①由于方程式只能反应物质间的质量比,因此代入方程式中的各个量必须是质量。②由于方程式中各物质是纯净物,因此代入方程式中的量必须是纯净物的质量。③单位必须统一,未知数不能带单位,只有实际已知质量带单位。附:前面一至五单元要求掌握的化学方程式:1、C+O22、S+O2点燃CO2现象:氧气中燃烧发白光,空气中红热,放热

  生成能让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SO2现象:先熔化,后燃烧;空气中是淡蓝色的火焰;

  纯氧中是蓝紫色的火焰;同时生成有刺激性气的气体。

  点燃3、4P+5O2点燃2P2O5现象::黄白色火焰,产生白烟,放热

  Fe2O4现象: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的固体,放热

  △

  4、2Hg+O2====2HgO现象:银白色液体逐渐变成红色粉末

  5、3Fe+2O26、2Mg+O27、2H2O2

  点燃点燃2MgO现象:发出耀眼的白光,放热,产生白色固体

  MnO28、2KMnO4K2MnO4+MnO2+O22↑9、2KClO3

  10、2H2O

  △2H2O+O2↑

  MnO2△2KCl+3O2↑

  通电点燃2H2↑+O2↑现象:电极上产生气泡,一段时间后,

  正极试管内与负极试管内产生的气体体积比为1:8

  11、2H2+O22H2O现象:淡蓝色火焰△

  12、H2+CuO====Cu+H2O现象:黑色粉末变红并减少,同时试管口有水珠

  △

  13、2HgO====2Hg+O2↑现象:红色粉末逐渐变成银白色液体

  14、.Fe+CuSO4→FeSO4+Cu现象:银白色固体表面附着紫红色固体;

  溶液由蓝色逐渐变成浅绿色。

初三化学知识点总结4

  一、基本概念

  1. 物质的变化及性质

  (1)物理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

  ① 宏观上没有新物质生成,微观上没有新分子生成。

  ② 常指物质状态的变化、形状的改变、位置的移动等。

  例如:水的三态变化、汽油挥发、干冰的升华、木材做成桌椅、玻璃碎了等等。

  (2)化学变化: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也叫化学反应。

  ① 宏观上有新物质生成,微观上有新分子生成。

  ② 化学变化常常伴随一些反应现象,例如:发光、发热、产生气体、改变颜色、生成沉淀等。有时可通过反应现象来判断是否发生了化学变化或者产物是什么物质。

  (3)物理性质: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的性质。

  ① 物理性质也并不是只有物质发生物理变化时才表现出来的性质;例如:木材具有密度的性质,并不要求其改变形状时才表现出来。

  ② 由感官感知的物理性质主要有:颜色、状态、气味等。

  ③ 需要借助仪器测定的物理性质有:熔点、沸点、密度、硬度、溶解性、导电性等。

  (4)化学性质:物质只有在化学变化中才能表现出来的性质。

  例如:物质的金属性、非金属性、氧化性、还原性、酸碱性、热稳定性等。

  2. 物质的组成

  原子团:在许多化学反应里,作为一个整体参加反应,好像一个原子一样的原子集团。

  离子:带电荷的原子或原子团。

  元素: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3. 物质的分类

  (1)混合物和纯净物

  混合物:组成中有两种或多种物质。常见的混合物有:空气、海水、自来水、土壤、煤、石油、天然气、爆鸣气及各种溶液。

  纯净物:组成中只有一种物质。

  ① 宏观上看有一种成分,微观上看只有一种分子;

  ② 纯净物具有固定的组成和特有的化学性质,能用化学式表示;

  ③ 纯净物可以是一种元素组成的(单质),也可以是多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

  (2)单质和化合物

  单质:只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可分为金属单质、非金属单质及稀有气体。

  化合物: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3)氧化物、酸、碱和盐

  氧化物: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其中有一种元素为氧元素的化合物。

  氧化物可分为金属氧化物和非金属氧化物;还可分为酸性氧化物、碱性氧化物和两性氧化物;

  酸:在溶液中电离出的阳离子全部为氢离子的化合物。酸可分为强酸和弱酸;一元酸与多元酸;含氧酸与无氧酸等。

  碱:在溶液中电离出的阳离子全部是氢氧根离子的化合物。碱可分为可溶性和难溶性碱。

  盐:电离时电离出金属阳离子和酸根阴离子的化合物。 盐可分为正盐、酸式盐和碱式盐。

  4. 化学用语

  (1)相对原子质量和相对分子质量、分子—原子运动论、核外电子的排布规律

  (2)元素符号的意义

  ① 某一种元素。

  ② 这种元素的一个原子。

  ③ 若物质是由原子直接构成的,则组成该物质的元素也可表示这种单质,例如: 、S、P等。

  (3)化合价:元素的原子相互化合的数目决定这种元素的化合价。

  化合价与原子最外层电子数密切相关;在化合物里,元素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单质中元素的化合价规定为零价。

  (4)化学式:用元素符号来表示物质组成的式子。

  (5)化学方程式:用化学式来表示化学反应的式子。注意书写原则、步骤、配平、反应条件、箭头的正确使用。

  (6)化学反应类型

  (7)质量守恒定律

  5. 溶液

  (1)定义: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形成的均一、稳定的混合物。

  (2)溶液的组成:溶质、溶剂。在溶液中,溶液的质量=溶质的质量+溶剂的质量

  (3)特征:溶液是均一性、稳定性。

  (4)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及其相互转化

  一般规律:饱和溶液 不饱和溶液

  (5) 溶解度、影响固体溶解度大小的因素、溶解度曲线的应用

  溶解度:在一定温度下,某固态物质在100克溶剂里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叫做这种物质在这种溶剂里的溶解度。

  影响固体溶解度大小的因素:① 溶质、溶剂本身的性质。同一温度下溶质、溶剂不同,溶解度不同。② 温度。大多数固态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少数物质(如氯化钠)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很小;也有极少数物质(如熟石灰)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

  影响气体溶解度的因素:① 温度:温度越高,气体溶解度越小;② 压强:压强越大,气体溶解度越大。

  6.四种化学反应基本类型:(见文末具体总结)

  ①化合反应: 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生成一种物质的反应。

  如:A + B = AB

  ②分解反应:由一种物质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其他物质的反应。

  如:AB = A + B

  ③置换反应:由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起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的反应。

  如:A + BC = AC + B

  ④复分解反应:由两种化合物相互交换成分,生成另外两种化合物的反应。

  如:AB + CD = AD + CB

  7.还原反应:在反应中,含氧化合物的氧被夺去的反应(不属于化学的基本反应类型)。

  氧化反应:物质跟氧发生的化学反应(不属于化学的基本反应类型) 。

  缓慢氧化:进行得很慢的,甚至不容易察觉的氧化反应。

  自燃:由缓慢氧化而引起的自发燃烧。

  8.催化剂:在化学变化里能改变其他物质的化学反应速率,而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化学变化前后都没有变化的物质(一变二不变)

  9.质量守恒定律: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物质的质量总和。

  (反应的前后,原子的数目、种类、质量都不变;元素的种类也不变)

  10.溶液: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形成均一的、稳定的混合物

  溶液的组成:溶剂和溶质。(溶质可以是固体、液体或气体;固、气溶于液体时,固、气是溶质,液体是溶剂;两种液体互相溶解时,量多的一种是溶剂,量少的是溶质;当溶液中有水存在时,不论水的量有多少,我们习惯上都把水当成溶剂,其他为溶质。)

  11.固体溶解度:在一定温度下,某固态物质在100克溶剂里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就叫做这种物质在这种溶剂里的溶解度

  12.酸:电离时生成的阳离子全部都是氢离子的化合物

  如:HCl==H+ + Cl-

  HNO3==H+ + NO3-

  H2SO4==2H+ + SO42-

  碱:电离时生成的阴离子全部都是氢氧根离子的化合物

  如:KOH==K+ + OH-

  NaOH==Na+ + OH-

  Ba(OH)2==Ba2+ + 2OH-

  盐:电离时生成金属离子(铵根离子)和酸根离子的化合物

  如:KNO3==K+ + NO3-

  Na2SO4==2Na+ + SO42-

  BaCl2==Ba2+ + 2Cl-

  13.酸性氧化物(不一定属于非金属氧化物如七氧化二锰):凡能跟碱起反应,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

  碱性氧化物(属于金属氧化物):凡能跟酸起反应,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

  14.结晶水合物:含有结晶水的物质如:Na2CO3?10H2O、CuSO4?5H2O FeSO4?7H2O

  27.潮解:某物质能吸收空气里的水分而变潮的`现象。

  风化:结晶水合物在常温下放在干燥的空气里,能逐渐失去结晶水而成为粉末的现象。

  15.燃烧:可燃物跟氧气发生的一种发光发热的剧烈的氧化反应。

  燃烧的条件:①可燃物;②氧气(或空气);③可燃物的温度要达到着火点。

  二、基本知识、理论

  1.空气的成分

  氮气占78%, 氧气占21%, 稀有气体占0.94%, 二氧化碳占0.03%,其他气体与杂质占0.03% 。

  2.主要的空气污染物

  NO2 、CO、SO2、.H2S、NO等物质 。

  3.其他常见气体的化学式

  NH3(氨气)、CO(一氧化碳)、CO2(二氧化碳)、CH4(甲烷)、 SO2(二氧化硫)、SO3(三氧化硫)、NO(一氧化氮)、 NO2(二氧化氮)、H2S(硫化氢)、HCl(氯化氢)。

  4.常见的酸根或离子

  SO42-(硫酸根)、NO3-(硝酸根)、CO32-(碳酸根)、ClO3-(氯酸根)、 MnO4-(高锰酸根)、MnO42-(锰酸根)、PO43-(磷酸根)、Cl-(氯离子)、 HCO3-(碳酸氢根)、HSO4-(硫酸氢根)、HPO42-(磷酸一氢根)、 H2PO4-(磷酸二氢根)、OH-(氢氧根)、HS-(硫氢根)、S2-(硫离子)、 NH4+(铵根或铵离子)、K+(钾离子)、Ca2+(钙离子)、Na+(钠离子)、 Mg2+(镁离子)、Al3+(铝离子)、Zn2+(锌离子)、Fe2+(亚铁离子)、 Fe3+(铁离子)、Cu2+(铜离子)、Ag+(银离子)、Ba2+(钡离子)

  各元素或原子团的化合价与上面离子的电荷数相对应:

  一价钾钠氢和银,二价钙镁钡和锌;

  一二铜汞二三铁,三价铝来四价硅。(氧-2,氯化物中的氯为 -1,氟-1,溴为-1)

  (单质中,元素的化合价为0 ;在化合物里,各元素的化合价的代数和为0)

  5.化学式和化合价

  (1)化学式的意义

  ①宏观意义

  a.表示一种物质;

  b.表示该物质的元素组成;

  ②微观意义

  a.表示该物质的一个分子;

  b.表示该物质的分子构成;

  ③量的意义

  a.表示物质的一个分子中各原子个数比;

  b.表示组成物质的各元素质量比。

  (2)单质化学式的读写

  ①直接用元素符号表示的:

  a.金属单质。如:钾K 铜Cu 银Ag 等;

  b.固态非金属。如:碳C 硫S 磷P 等

  c.稀有气体。如:氦(气)He 氖(气)Ne 氩(气)Ar等

  ②多原子构成分子的单质:其分子由几个同种原子构成的就在元素符号右下角写几。

  如:每个氧气分子是由2个氧原子构成,则氧气的化学式为O2

  双原子分子单质化学式:O2(氧气)、N2(氮气) 、H2(氢气) F2(氟气)、Cl2(氯气)、Br2(液态溴)

  多原子分子单质化学式:臭氧O3等

  (3)化合物化学式的读写:先读的后写,后写的先读

  ①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读成“某化某”,如:MgO(氧化镁)、NaCl(氯化钠)

  ②酸根与金属元素组成的化合物:读成“某酸某”,如:KMnO4(高锰酸钾)、K2MnO4(锰酸钾) MgSO4(硫酸镁)、CaCO3(碳酸钙)

  (4)根据化学式判断元素化合价,根据元素化合价写出化合物的化学式:

  ①判断元素化合价的依据是: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

  ②根据元素化合价写化学式的步骤:

  a.按元素化合价正左负右写出元素符号并标出化合价;

  b.看元素化合价是否有约数,并约成最简比;

  c.交叉对调把已约成最简比的化合价写在元素符号的右下角。

  6.核外电子排布:1-20号元素(要记住元素的名称及原子结构示意图)

  排布规律

  ①每层最多排2n2个电子(n表示层数)

  ②最外层电子数不超过8个(最外层为第一层不超过2个)

  ③先排满内层再排外层

  注:元素的化学性质取决于最外层电子数

  金属元素 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 4,易失电子,化学性质活泼。

  非金属元素 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 4,易得电子,化学性质活泼。

  稀有气体元素 原子的最外层有8个电子(He有2个),结构稳定,性质稳定。

  7.书写化学方程式的原则

  ①以客观事实为依据; ②遵循质量守恒定律

  书写化学方程式的步骤:“写”、“配”、“注”“等”。

  8.酸碱度的表示方法——pH

  说明:(1)pH=7,溶液呈中性;pH<7,溶液呈酸性;ph>7,溶液呈碱性。

  (2)pH越接近0,酸性越强;pH越接近14,碱性越强;pH越接近7,溶液的酸、碱性就越弱,越接近中性。

  9.金属活动性顺序表:

  (钾、钙、钠、镁、铝、锌、铁、锡、铅、氢、铜、汞、银、铂、金)

  说明:(1)越左金属活动性就越强,左边的金属可以从右边金属的盐溶液中置换出该金属出来;

  (2)排在氢左边的金属,可以从酸中置换出氢气;排在氢右边的则不能。

  三、物质俗名及其对应的化学式和化学名

  ⑴金刚石、石墨:C

  ⑵水银、汞:Hg

  (3)生石灰、氧化钙:CaO

  (4)干冰(固体二氧化碳):CO2

  (5)盐酸、氢氯酸:HCl

  (6)亚硫酸:H2SO3

  (7)氢硫酸:H2S

  (8)熟石灰、消石灰:Ca(OH)2

  (9)苛性钠、火碱、烧碱:NaOH

  (10)纯碱:Na2CO3 碳酸钠晶体、纯碱晶体:Na2CO3?10H2O

  (11)碳酸氢钠、酸式碳酸钠:NaHCO3 (也叫小苏打)

  (12)胆矾、蓝矾、硫酸铜晶体:CuSO4?5H2O

  (13)铜绿、孔雀石:Cu2(OH)2CO3(分解生成三种氧化物的物质)

  (14)甲醇:CH3OH 有毒、失明、死亡

  (15)酒精、乙醇:C2H5OH

  (16)醋酸、乙酸(16.6℃冰醋酸)CH3COOH(CH3COO- 醋酸根离子) 具有酸的通性

  (17)氨气:NH3 (碱性气体)

  (18)氨水、一水合氨:NH3?H2O(为常见的碱,具有碱的通性,是一种不含金属离子的碱)

  (19)亚硝酸钠:NaNO2 (工业用盐、有毒)

  四、常见物质的颜色的状态

  1.白色固体:MgO、P2O5、CaO、 NaOH、Ca(OH)2、KClO3、KCl、Na2CO3、NaCl、无水CuSO4;铁、镁等大多数金属块状固体为银白色(汞为银白色液态)

  2.黑色固体:石墨、炭粉、铁粉、CuO、MnO2、Fe3O4 ; KMnO4为紫黑色 。

  3.红色固体:Cu、Fe2O3 (红棕色)、HgO、红磷 ▲硫:淡黄色 ▲ Cu2(OH)2CO3为绿色

  蓝矾(又叫胆矾):蓝色 NO2 :红棕色气体

  4.溶液的颜色:凡含Cu2+的溶液呈蓝色;凡含Fe2+的溶液呈浅绿色;凡含Fe3+的溶液呈棕黄色,其余溶液一般为无色。(高锰酸钾溶液为紫红色)

  5.沉淀(即不溶于水的盐和碱):

  ①盐:白色↓:CaCO3、BaCO3(溶于酸) AgCl、BaSO4(不溶于稀HNO3) 等

  ②碱:蓝色↓:Cu(OH)2 红褐色↓:Fe(OH)3 白色↓:Mg(OH)2。

  6.(1)具有刺激性气体的气体:NH3、SO2、HCl(皆为无色)

  (2)无色无味的气体:O2、H2、N2、CO2、CH4、CO(剧毒)

  化学学科怎样高效做题

  1、掌握做题步骤,过好三关

  审题关:要做到三看清,看清题目中所讲的化学过程,看清题设条件,看清要解决的问题。这是前提。

  分析关:要做到三想,想化学过程所涉及的化学概念和所用到的化学原理,想所给条件与所求问题的关系,想有无隐含条件及题目考查的内容。

  答题关:书写要规范,术语要正确,回答要符合题目。

  2、做题后总结

  命题的意图是什么?题目设计的巧妙之处在哪?解此题关键所在?为什么要这样做?题目有无规律,能否举一反三,适用于一系列题目?做题过程中暴露自己哪些弱点?这个问题改变角度是不是可以变成别的题目?

  3、善于积累

  要积累的一是成功经验,二是失败教训。建立错题档案,把平时练习或考试中做错的题目积累下来,经常翻阅学习,这样既有针对性,又节省时间,可以大大的提高学习效率。

  化学的有效方法是哪些

  1、认真听课

  认真听课:注意力集中,积极主动地学习。当老师引入新课的时候,同学们应该注意听听老师是怎样提出新问题的?当老师在讲授新课时候,同学们应该跟着想想老师是怎样分析问题的?当老师在演示实验的时候,同学们应该认真看看老师是怎样进行操作的?当老师在对本节课进行小结的时候,同学们应该有意学学老师是怎样提炼教材要点的?

  2、记好笔记

  记好笔记:详略得当,抓住要领来记。有的同学没有记笔记的习惯;有的同学记多少算多少;有的同学只顾记,不思考;这些都不好。对于新课,主要记下老师讲课提纲、要点以及老师深入浅出,富有启发性的分析。

  3、认真复习

  对于复习课,主要记下老师引导提炼的知识主线。对于习题讲评课,主要记下老师指出的属于自己的错误,或对自己有启迪的内容。或在书的空白处或者直接在书里划出重点、做上标记等,有利于腾出时间听老师讲课。此外,对于课堂所学知识有疑问、或有独到的见解要做上标记,便于课后继续研究学习。

  4、集中精力

  课内学习是搞好学习的关键。同学们在学校学习最主要的时间是课内。在这学习的最主要时间里,有些同学没有集中精力学习、有些同学学习方法不讲究,都会在很大程度上制约学习水平的发挥。

  化学复习的13个好习惯是什么

  1、准备红、黑双色笔,黑笔独立完成练习;红笔纠错、记录老师的点评与拓展。

  2、准备一个小夹子,夹化学试卷、讲义材料,并按时间顺序排列。

  3、笔记本记录知识归类、规律等内容时要适当“留白”,以便补充内容。

  4、每次考试前浏览笔记本、错题集、试卷等。

  5、识、记是学好化学的前提条件。

  6、实验大题历来高考得分低,复习中要特别注重化学用语规范、精炼、准确,学会分析图表、数据,并运用于解题。

  7、不同章节的复习方法会有所不同,但不论复习什么内容都要求课前做好预习。

  8、回归课本,重温重难点;拓展归纳,知识前后衔接;课后精练,培养解题能力。

  9、高三化学复习必须坚持三到位:即基础知识到位、逻辑思维到位、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到位。

  10、老师讲完每一节课,要及时独立完成巩固练习并及时纠错。

  11、切忌做一题校对一次答案或对着答案来完成练习。

  12、不会做的题弄懂后建议你再教会1-2位同学,只有做到了这一点才说明你真正弄懂了。

  13、重视每次练习、考试所犯的错误,这就是你的知识“盲点”或薄弱环节。

  如何让化学实验课更有效果

  1、明确每个实验的目的

  不管是课内实验还是课外实验,做题也好,复习也好,不要急着去看实验怎么做,第一步一定要明确实验目的是什么。是为了合成某种物质?还是为了除去杂质?还是为了检验物质的某个性质?只有知道实验到底要做什么之后,再去看每一步的操作才会显得有理有据,自己就会明白每一步的目的是在干什么。

  2、牢记操作细节

  这一建议是针对课内一些常考实验的。许多实验考题反复考察的就是那么几个细节操作,而不是要你复述整个实验是怎么做的。所以,比如焰色反应中用铁丝不用玻璃棒、提纯实验中的加料顺序等,这些常考的操作细节在平时题目、老师上课时肯定都会多次出现,那么你要做的就是两个方面:①记住正确的答案是什么;②清楚为什么这么做才正确。

  3、反过头去联系理论知识

  所有实验操作,都可以用理论知识去解释。比如为什么硫酸将醇脱水的反应温度不能过低不能过高?回答这个问题就需要联系到这个反应本身需要的条件以及温度过高会发生副反应。这样子我们就可以根据理论知识去解释实验现象,根据实验现象反推理论上它有的性质。所以,希望同学们千万不要把实验与理论割裂开,这两部分在化学中一定是相辅相成的。

初三化学知识点总结5

  物质的特性及用途:

  1、可燃性的气体:H2、CO、CH4(甲烷)都可做燃料,点燃前都要验纯,与空气混合点燃会爆炸。

  2、还原性的物质:C、H2、CO都可用来冶炼金属,将金属氧化物还原成金属单质。具有氧化性的物质:O2,CO2

  3、助燃性物质:O2能使带火星木条复燃,或使燃着木条燃烧更旺。

  4、有毒的气体:CO,能与血红蛋白结合使人中毒,煤气中毒就是指CO中毒。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气体:只有CO2

  5、最轻气体:H2也是燃烧无污染的气体燃料

  6、干冰(CO2固体):用于人工降雨,致冷剂;CO2气体:用于灭火,做温室肥料,制汽水等盐酸(HCl):用于除铁锈,是胃酸的主要成份,浓盐酸有挥发性(挥发出HCl气体)

  7、石灰石(CaCO3):建筑材料,制水泥、高温煅烧制CaO;

  8、生石灰CaO:易与水反应并放热,做食品干燥剂,可用来制取Ca(OH)2。

  9、熟石灰Ca(OH)2:用于改良酸性土壤,配制波尔多液,与Na2CO3反应制取NaOH

  化学与社会相关常识

  三大化石燃料:煤(固)、石油(液)、天然气(气)

  1、六大营养物质:糖类(主要供能物质,如:米、面、蔗糖、葡萄糖等)、

  油脂、蛋白质(鱼、肉、蛋、奶、豆)、维生素(蔬菜、水果)、水、无机盐

  2、缺乏某些元素导致的疾病:

  缺钙:骨质疏松症(老年人)、佝偻病(儿童);

  缺铁:贫血

  缺碘:甲状腺肿大(大脖子病)

  缺维生素A:夜盲症;缺维生素C:坏血病

  3、合金:生铁和钢都是铁的合金,区别是含碳量不同,钢含碳量低,黄铜是Cu-Zn合金铁生锈条件:铁同时与空气(主要是O2)和水接触

  4、防锈方法是:保持铁制品表面干燥和洁净,并在金属表面形成保护膜(涂油漆、涂油、镀其它金属等)。

  5、可燃物燃烧条件:

  ⑴是可燃物;

  ⑵与空气(或O2)接触

  ⑶温度达到可燃物着火点

  6、灭火的方法:

  ⑴隔离可燃物,如建立隔离带、釜底抽薪;

  ⑵隔绝空气(或O2),如用湿布、灯帽、土盖灭火焰,用CO2灭火

  ⑶降低温度至可燃物着火点以下,如用水灭火。

  7、环境污染名词:

  酸雨:主要由SO2、NO2造成,酸雨危害是使河流、土壤酸化,建筑物、金属被腐蚀。

  臭氧层空洞:臭氧能吸收紫外线,由于臭氧被氟里昂等破坏而形成

  温室效应:空气中CO2排放过多引起全球气温上升

  白色污染:塑料随意丢弃,不易被降解而造成的污染。

  空气质量日报:

  污染物主要指标是:总悬浮颗粒、SO2、氮氧化物(如NO2)

  化学九年级上册知识点

  1、构成物质的三种微粒是分子、原子、离子。

  2、还原氧化铜常用的三种还原剂:氢气、一氧化碳、碳。

  3、氢气作为燃料有三大优点:资源丰富、发热量高、燃烧后的产物是水不污染环境。

  4、构成原子一般有三种微粒:质子、中子、电子。

  5、构成物质的元素可分为三类即(1)金属元素、(2)非金属元素、(3)稀有气体元素。

  6、铁的氧化物有三种,其化学式为(1)FeO、(2)Fe2O3、(3)Fe3O4。

  7、化学方程式有三个意义:(1)表示什么物质参加反应,结果生成什么物质;(2)表示反应物、生成物各物质问的分子或原子的微粒数比;(3)表示各反应物、生成物之间的质量比

  8、收集气体一般有三种方法:排水法、向上排空法、向下排空法。

  9、通常使用的灭火器有三种:泡沫灭火器;干粉灭火器;液态二氧化碳灭火器。

  10、CO2可以灭火的原因有三个:不能燃烧、不能支持燃烧、密度比空气大。

  11、单质可分为三类:金属单质;非金属单质;稀有气体单质。

  12、当今世界上最重要的三大矿物燃料是:煤、石油、天然气。

  煤干馏(化学变化)的三种产物:焦炭、煤焦油、焦炉气

  13、应记住的三种黑色氧化物是:氧化铜、二氧化锰、四氧化三铁。

  14、氢气和碳单质有三个相似的化学性质:常温下的稳定性、可燃性、还原性。

  15、教材中出现的三次淡蓝色:(1)液态氧气是淡蓝色(2)硫在空气中燃烧有微弱的淡蓝色火焰、(3)氢气在空气中燃烧有淡蓝色火焰。

  16、三大气体污染物:SO2、CO、NO2

  17、酒精灯的火焰分为三部分:外焰、内焰、焰心,其中外焰温度。

  18、取用药品有“三不”原则:(1)不用手接触药品;(2)不把鼻子凑到容器口闻气体的气味;(3)不尝药品的味道。

  19、可以直接加热的三种仪器:试管、坩埚、蒸发皿(另外还有燃烧匙)

  20、质量守恒解释的原子三不变:种类不改变、数目不增减、质量不变化

  21、与空气混合点燃可能爆炸的三种气体:H2、CO、CH4(实际为任何可燃性气体和粉

  22、原子中的三等式: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原子序数

  九年级化学上册期末复习资料

  空气与氧气

  主要考点:

  1.常识:空气的污染及其防治,①空气的污染成分:粉尘及有害气体(一氧化碳、二氧化硫、二氧化氮)

  ②空气污染的来源:矿物燃料(煤和石油)的燃烧、工厂的废气及其机动车的尾气(主要是一氧化碳)

  ③空气污染的防治:改变燃烧方式,开发新能源,植树造林,增强人们的环保意识

  2.了解:空气的成分,氧气的性质及主要用途,氧气的工业制法

  ①空气成分研究的科学家:舍勒和普利斯特里(制得了氧气),拉瓦锡(得出了空气的组成)

  ②空气组成研究的反应:红磷在空气中燃烧4P+5O2点燃==2P2O5

  ③空气的成分:按体积分数,氮气78%,氧气21%,稀有气体0.94%,二氧化碳0.03%,其他杂质0.03%

  注意:空气中各成分的主要性质及用途(如氮气、惰性气体)

  ④氧气的.化学性质比较活泼,在高温条件下能与许多物质发生剧烈的化学反应。主要体现在较强的氧化性,及助燃性

  a.与金属发生反应

  2Mg+O2点燃==2MgO(注意石棉网的使用)现象:发出耀眼的白光,生成一种白色的粉末状固体;

  3Fe+2O2点燃==Fe3O4(注意瓶底留有少量的沙或者水)现象:火星四射,生成一种黑色的固体;

  2Cu+2O2加热==2CuO(注意并不是点燃,不能燃烧)现象:红色的铜变成一种黑色的固体

  2H2+O2点燃==2H2O(淡蓝色火焰,在干冷烧杯内壁出现水珠)

  b.与非金属发生反应

  C+O2点燃==CO2在空气中燃烧持续红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生成一种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

  S+O2点燃==SO2在空气中产生淡蓝色火焰,在氧气中产生明亮的蓝紫色火焰,生成一种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4P+5O2点燃==2P2O5放出大量的白烟

  c.与化合物发生反应

  2CO+O2点燃==2CO2(蓝色的火焰);CH4+2O2点燃==2H2O+CO2(明亮的蓝色火焰)

  C2H5OH+3O2点燃==2CO2+3H2O;2CH3OH+3O2点燃==4H2O+2CO2

  ⑤氧气的主要用途:支持燃烧,提供呼吸(气焊、气割、炼钢、液氧炸弹、呼吸等)

  ⑥氧气的工业制法:分离液态空气法。利用空气中氮气的沸点比氧气的沸点低,使氮气首先从液态空气中蒸发出来,留下的就是液态氧气。

  3.掌握:氧气的实验室制法

  ①反应原料:氯酸钾(KClO3,白色)和二氧化锰(MnO2,黑色),或高锰酸钾(KMnO4,紫红色固体)

  ②反应条件:加热

  ③反应原理:2KClO32KCl+O2↑;2KMnO4加热==K2MnO4+MnO2+O2↑

  ④发生装置:铁架台(带铁夹),酒精灯,试管,单孔塞,导管

  ⑤收集方法:向上排空气法(氧气的密度大于空气);排水集气法(氧气难溶于水)

  ⑥反应步骤:a.按照要求安装反应仪器;

  b.检验反应装置的气密性;

  c.装入反应物质,注意,反应物质为粉末状的,应该用药匙或者纸槽;

  d.首先预热,然后对准固体下方固定加热;

  e.如果用排水法收集,当导管均匀放出气泡的时候开始收集气体;

  f.用排水法收集时,反应结束应该首先将导管移出水面,然后熄灭酒精灯;

  (否则会使水倒流至试管中,可能使试管破裂)

  g.待反应仪器冷却后,进行拆洗。

  ⑦注意事项:

  a.如果反应物品为高锰酸钾时,发生装置中导管口部还需要塞上少量棉花,避免高锰酸钾粉末堵塞导管;

  b.试管应略微向下倾斜(防止冷凝水回流,使试管底部破裂),导管应略微深入试管;

  c.如果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注意要用磨口玻璃片,并且导管口应该尽量伸入集气瓶底部。

初三化学知识点总结6

  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1、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学科。

  2、物质的变化

  化学变化:有新物质生成。

  物理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

  区别:是否有新物质生成。

  3、物质的性质

  物理性质:不需要经过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的性质。如:色、味、态、密度、硬度、熔点、沸点、挥发等。

  化学性质:需要经过化学变化才能表现出来的性质。如:可燃性、助燃性、氧化性、还原性、稳定性等。

  4、蜡烛及其燃烧现象的探究

  蜡烛火焰分为三层:外焰温度、内焰、焰心温度最低

  蜡烛的燃烧既是物理变化又是化学变化。

  蜡烛燃烧后生成水和二氧化碳

  5、人吸入气体和呼出气体:相同点:都有水、氧气、二氧化碳

  不同点:吸入气体:氧气多呼出气体:二氧化碳、水多

  结论:二氧化碳能够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试管烧杯酒精灯漏斗滴管集气瓶水槽铁架台

  1固体药品的取用:①存放:广口瓶。

  ②取用:粉状药品—药匙或纸槽一倾二送三直立

  块状—镊子一横二放三慢滑

  2液体药品的取用:①存放:细口瓶。

  ②取用:瓶塞倒放;标签朝手心;口对口紧挨着慢倒;试管略倾斜

  3量筒:①无‘0’刻度;②正确读数:视线与凹液面下端平视否则俯大仰小

  4酒精灯:①注意事项:禁止向燃着的酒精灯添加酒精;禁止“灯对灯”点燃酒精灯;必须用灯帽熄灭酒精灯,禁止用嘴吹。

  ②火焰分三层:外焰温度、内焰、焰心温度最低

  对物质加热用外焰

  5给物质加热的方法:

  对液体加热:试管外壁保持干燥,试管中液体不超过试管1/3,试管口向上与桌面成45°,先预热再加热,加热用外焰,试管口不可对人。

  对固体加热:试管外壁保持干燥,试管口略下倾,先预热再加热,加热用外焰。

  6玻璃仪器洗涤干净的标准:仪器内壁附着的水既不聚成水滴也不成股流下。

  7可直接加热的仪器:试管、蒸发皿、燃烧匙

  可间接加热的仪器:烧杯、烧瓶

  不能加热的仪器:量筒、集气瓶

  8取用药品时做到:口不尝、手不摸、鼻不闻闻的方法:扇闻

  未说明药品用量时:液体一般取1~2毫升,固体只需盖满试管低部即可。

  三种气体的实验室制法以及它们的区别。

  气体氧气O2氢气H2二氧化碳CO2

  1、药品高锰酸钾KMnO4或双氧水H2O2和二氧化锰MnO2

  [固(+固)]或[固+液]锌粒Zn和盐酸HCl或稀硫酸H2SO4

  [固+液]石灰石(大理石)CaCO3和稀盐酸HCl

  [固+液]

  2、反应原理2KMnO4==K2MnO4+MnO2+O2↑

  或2H2O2====2H2O+O2↑Zn+H2SO4=ZnSO4+H2↑

  Zn+2HCl=ZnCl2+H2↑CaCO3+2HCl=CaCl2+H2O+CO2↑

  3、检验用带火星的木条,伸进集气瓶,若木条复燃,是氧气,否则不是氧气;点燃木条,伸入瓶内,木条上的火焰熄灭,瓶口火焰呈淡蓝色,则该气体是氢气;通入澄清的石灰水,看是否变浑浊,若浑浊则是CO2。

  4、收集方法

  氧气O2①排水法(不易溶于水)②瓶口向上排空气法(密度比空气大)

  氢气H2①排水法(难溶于水)②瓶口向下排空气法(密度比空气小)

  二氧化碳CO2①瓶口向上排空气法(密度比空气大)(不能用排水法收集)

  5、验满(验纯)

  氧气O2用带火星的木条,平放在集气瓶口,若木条复燃,氧气已满,否则没满。

  氢气H2用拇指堵住集满氢气的试管口;靠近火焰,移开拇指点火若“噗”的一声,氢气已纯;若有尖锐的爆鸣声,则氢气不纯。

  二氧化碳CO2用燃着的'木条,平放在集气瓶口,若火焰熄灭,则已满;否则没满。

  6、放置正放倒放正放

  7、注意事项

  (1)制备氧气O2

  ①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当用第一种药品制取时以下要注意)

  ②试管口要略向下倾斜(防止凝结在试管口的小水珠倒流入试管底部使试管破裂)

  ③加热时应先使试管均匀受热,再集中在药品部位加热。

  ④排水法收集完氧气后,先撤导管后撤酒精灯(防止水槽中的水倒流,使试管破裂)

  (2)制备氢气H2

  ①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②长颈漏斗的管口要插入液面下;

  ③点燃氢气前,一定要检验氢气的纯度(空气中,氢气的体积达到总体积的4%~74.2%点燃会爆炸。)

  (3)制备二氧化碳CO2

  ①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②长颈漏斗的管口要插入液面下;

  ③不能用排水法收集

  8、常见气体的性质

  (1)氧气O2(通常状况下)化学性质及用途

  O2无色无味的气体,不易溶于水,密度比空气略大

  ①C+O2==CO2(发出白光,放出热量)

  a.供呼吸;b.炼钢;c.气焊。

  (注:O2具有助燃性,但不具有可燃性,不能燃烧。)

  ②S+O2==SO2空气中—淡蓝色火

  焰;氧气中—紫蓝色火焰

  ③4P+5O2==2P2O5(产生白烟,生成白色固体P2O5)

  ④3Fe+2O2==Fe3O4(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放出大量的热,生成黑色固体)

  ⑤蜡烛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放出热量

  (2)氢气H2

  无色无味的气体,难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小,是最轻的气体。

  ①可燃性:

  2H2+O2====2H2O

  H2+Cl2====2HCl

  ②还原性:

  H2+CuO===Cu+H2O

  3H2+Fe2O3==2Fe+3H2O

  (3)二氧化碳CO2

  无色无味的气体,密度大于空气,能溶于水,固体的CO2叫“干冰”。

  ①CO2+H2O==H2CO3(酸性)

  (H2CO3===H2O+CO2↑)(不稳定)

  a.用于灭火(应用其不可燃烧,也不支持燃烧的性质)

  b.制饮料、化肥和纯碱

  CO2+CaOH2==CaCO3↓+H2O(鉴别CO2)

  CO2+2NaOH==Na2CO3+H2O

  ②氧化性:CO2+C==2CO

  CaCO3==CaO+CO2↑(工业制CO2)

  (4)一氧化碳CO

  无色无味气体,密度比空气略小,难溶于水,有毒气体。

  ①可燃性:2CO+O2==2CO2(火焰呈蓝色,放出大量的热,可作气体燃料)

  ②还原性:

  CO+CuO===Cu+CO2

  3CO+Fe2O3==2Fe+3CO2

  (跟血液中血红蛋白结合,破坏血液输氧的能力)

初三化学知识点总结7

  1、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铝。

  2、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非金属元素是氧。

  3、空气中含量最多的物质是氮气。

  4、天然存在最硬的物质是金刚石。

  5、最简单的有机物是甲烷。

  6、金属活动顺序表中活动性最强的金属是钾。

  7、相对分子质量最小的氧化物是水。最简单的有机化合物CH4 8、相同条件下密度最小的气体是氢气。

  9、导电性最强的金属是银。

  10、相对原子质量最小的原子是氢。

  11、熔点最小的金属是汞。

  12、人体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氧。

  13、组成化合物种类最多的元素是碳。

  14、日常生活中应用最广泛的金属是铁。

  15、最早利用天然气的是中国;中国最大煤炭基地在:山西省;最早运用湿法炼铜的是中国(西汉发现[刘安《淮南万毕术》“曾青得铁则化为铜” ]、宋朝应用);最早发现电子的是英国的汤姆生;最早得出空气是由N2和O2组成的是法国的拉瓦锡。

  12、常用于炼铁的铁矿石有三种:(1)赤铁矿(主要成分为Fe2O3);(2)磁铁矿(Fe3O4);(3)菱铁矿(FeCO3)。

  13、炼钢的主要设备有三种:转炉、电炉、平炉。

  14、常与温度有关的三个反应条件是点燃、加热、高温。

  15、饱和溶液变不饱和溶液有两种方法:(1)升温、(2)加溶剂;不饱和溶液变饱和溶液有三种方法:降温、加溶质、恒温蒸发溶剂。 (注意:溶解度随温度而变小的物质如:氢氧化钙溶液由饱和溶液变不饱和溶液:降温、加溶剂;不饱和溶液变饱和溶液有三种方法:升温、加溶质、恒温蒸发溶剂)。

  16、收集气体一般有三种方法:排水法、向上排空法、向下排空法。

  17、水污染的三个主要原因:(1)工业生产中的废渣、废气、废水;(2)生活污水的任意排放;(3)农业生产中施用的农药、化肥随雨水流入河中。

  18、通常使用的灭火器有三种:泡沫灭火器;干粉灭火器;液态二氧化碳灭火器。

  19、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情况可分为三类:(1)大部分固体物质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2)少数物质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很小;(3)极少数物质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

  20、CO2可以灭火的原因有三个:不能燃烧、不能支持燃烧、密度比空气大。

  21、单质可分为三类:金属单质;非金属单质;稀有气体单质。

  22、当今世界上最重要的.三大矿物燃料是:煤、石油、天然气。

  23、应记住的三种黑色氧化物是:氧化铜、二氧化锰、四氧化三铁。

  24、氢气和碳单质有三个相似的化学性质:常温下的稳定性、可燃性、还原性。

  25、教材中出现的三次淡蓝色:(1)液态氧气是淡蓝色(2)硫在空气中燃烧有微弱的淡蓝色火焰、(3)氢气在空气中燃烧有淡蓝色火焰。

  26、与铜元素有关的三种蓝色:(1)硫酸铜晶体;(2)氢氧化铜沉淀;(3)硫酸铜溶液。27、过滤操作中有“三靠”:(1)漏斗下端紧靠烧杯内壁;(2)玻璃棒的末端轻靠在滤纸三层处;(3)盛待过滤液的烧杯边缘紧靠在玻璃捧引流。

  28、三大气体污染物:SO2、CO、NO2

  29、酒精灯的火焰分为三部分:外焰、内焰、焰心,其中外焰温度最高。

  30、取用药品有“三不”原则:(1)不用手接触药品;(2)不把鼻子凑到容器口闻气体的气味;(3)不尝药品的味道。

  31、古代三大化学工艺:造纸、制火药、烧瓷器32、工业三废:废水、废渣、废气

  33、可以直接加热的三种仪器:试管、坩埚、蒸发皿(另外还有燃烧匙)

  34、质量守恒解释的原子三不变:种类不改变、数目不增减、质量不变化

  35、与空气混合点燃可能爆炸的三种气体:H2、CO、CH4 (实际为任何可燃性气体和粉尘)。

  36、煤干馏(化学变化)的三种产物:焦炭、煤焦油、焦炉气37、浓硫酸三特性:吸水、脱水、强氧化

  38、使用酒精灯的三禁止:对燃、往燃灯中加酒精、嘴吹灭39、溶液配制的三步骤:计算、称量(量取)、溶解40、生物细胞中含量最多的前三种元素:O、C、H 41、原子中的三等式: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原子序数42、构成物质的三种粒子:分子、原子、离子中考化学知识点:应用气体溶解度的知识来解释的现象应用气体溶解度的知识来解释的现象:

  ①夏天打开汽水瓶盖时,压强减小,气体的溶解度减小,会有大量气泡冒出。

  ②喝汽水后会打隔,是因为汽水到胃中后,温度升高、气体的溶解度减小。

  ③养鱼池中放几个水泵,把水喷向空中,增大与氧气的接触面积,增加水中氧气的溶解量。

  ④不能用煮拂后的凉开水养鱼,因为温度升高,水巾溶解的氧气减少,因而凉开水中几乎不含氧气

初三化学知识点总结8

  一、推断题解题技巧:看其颜色,观其状态,察其变化,初代验之,验而得之。

  1、常见物质的颜色:多数气体为无色,多数固体化合物为白色,多数溶液为无色。

  2、一些特殊物质的颜色:

  黑色:MnO2、CuO、Fe3O4、C、FeS(硫化亚铁)蓝色:CuSO45H2O、Cu(OH)2、CuCO3、含Cu2+溶液、

  液态固态O2(淡蓝色)

  红色:Cu(亮红色)、Fe2O3(红棕色)、红磷(暗红色)黄色:硫磺(单质S)、含Fe3+的溶液(棕黄色)

  绿色:FeSO47H2O、含Fe2+的溶液(浅绿色)、碱式碳酸铜[Cu2(OH)2CO3]无色气体:N2、CO2、CO、O2、H2、CH4

  有色气体:Cl2(黄绿色)、NO2(红棕色)

  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NH3(此气体可使湿润pH试纸变蓝色)、SO2

  有臭鸡蛋气味:H2S

  3、常见一些变化的判断:

  ①白色沉淀且不溶于稀硝酸或酸的物质有:BaSO4、AgCl(就这两种物质)②蓝色沉淀:Cu(OH)2、CuCO3③红褐色沉淀:Fe(OH)3

  Fe(OH)2为白色絮状沉淀,但在空气中很快变成灰绿色沉淀,再变成Fe(OH)3红褐色沉淀

  ④沉淀能溶于酸并且有气体(CO2)放出的:不溶的碳酸盐⑤沉淀能溶于酸但没气体放出的:不溶的碱4、酸和对应的酸性氧化物的联系:

  ①酸性氧化物和酸都可跟碱反应生成盐和水:

  CO2+2NaOH==Na2CO3+H2O(H2CO3+2NaOH==Na2CO3+2H2O)SO2+2KOH==K2SO3+H2OH2SO3+2KOH==K2SO3+2H2OSO3+2NaOH==Na2SO4+H2OH2SO4+2NaOH==Na2SO4+2H2O

  ②酸性氧化物跟水反应生成对应的酸:(各元素的化合价不变)CO2+H20==H2CO3SO2+H2O==H2SO3

  SO3+H2O==H2SO4N205+H2O==2HNO3

  (说明这些酸性氧化物气体都能使湿润pH试纸变红色)

  5、碱和对应的碱性氧化物的联系:

  ①碱性氧化物和碱都可跟酸反应生成盐和水:

  CuO+2HCl==CuCl2+H2O

  Cu(OH)2+2HCl==CuCl2+2H2OCaO+2HCl==CaCl2+H2O

  Ca(OH)2+2HCl==CaCl2+2H2O

  ②碱性氧化物跟水反应生成对应的碱:(生成的碱一定是可溶于水,否则不能发生此反应)

  K2O+H2O==2KOHNa2O+H2O==2NaOHBaO+H2O==Ba(OH)2CaO+H2O==Ca(OH)2③不溶性碱加热会分解出对应的氧化物和水:

  Mg(OH)2==MgO+H2OCu(OH)2==CuO+H2O2Fe(OH)3==Fe2O3+3H2O2Al(OH)3==Al2O3+3H2O

  二、解实验题:看清题目要求是什么,要做的是什么,这样做的目的是什么。

  (一)、实验用到的'气体要求是比较纯净,除去常见杂质具体方法:

  ①除水蒸气可用:浓流酸、CaCl2固体、碱石灰、无水CuSO4(并且可以检验杂质中有无水蒸气,有则颜色由白色→蓝色)、生石灰等

  ②除CO2可用:澄清石灰水(可检验出杂质中有无CO2)、NaOH溶液、

  KOH溶液、碱石灰等

  ③除HCl气体可用:AgNO3溶液(可检验出杂质中有无HCl)、石灰水、

  NaOH溶液、KOH溶液

  除气体杂质的原则:用某物质吸收杂质或跟杂质反应,但不能吸收或跟有效成份反应,或者生成新的杂质。

  (二)、实验注意的地方:

  ①防爆炸:点燃可燃性气体(如H2、CO、CH4)或用CO、H2还原CuO、Fe2O3之前,要检验气体纯度。

  ②防暴沸:稀释浓硫酸时,将浓硫酸倒入水中,不能把水倒入浓硫酸中。

  ③防中毒:进行有关有毒气体(如:CO、SO2、NO2)的性质实验时,在

  通风厨中进行;并要注意尾气的处理:CO点燃烧掉;SO2、NO2用碱液吸收。

  ④防倒吸:加热法制取并用排水法收集气体,要注意熄灯顺序。(三)、常见意外事故的处理:

  ①酸流到桌上,用NaHCO3冲洗;碱流到桌上,用稀醋酸冲洗。②沾到皮肤或衣物上:

  Ⅰ、酸先用水冲洗,再用3-5%NaHCO3冲洗;Ⅱ、碱用水冲洗,再涂上硼酸;

  Ⅲ、浓硫酸应先用抹布擦去,再做第Ⅰ步。

  (四)、实验室制取三大气体中常见的要除的杂质:

  1、制O2要除的杂质:水蒸气(H2O)

  2、用盐酸和锌粒制H2要除的杂质:水蒸气(H2O)、氯化氢气体(HCl,盐酸酸雾)(用稀硫酸没此杂质)

  3、制CO2要除的杂质:水蒸气(H2O)、氯化氢气体(HCl)

  除水蒸气的试剂:浓流酸、CaCl2固体、碱石灰(主要成份是NaOH和CaO)、生石灰、无水CuSO4(并且可以检验杂质中有无水蒸气,有则颜色由白色→蓝色)等除HCl气体的试剂:AgNO3溶液(并可检验出杂质中有无HCl)、澄清石灰水、NaOH溶液(或固体)、KOH溶液(或固体)

  (五)、常用实验方法来验证混合气体里含有某种气体

  1、有CO的验证方法:(先验证混合气体中是否有CO2,有则先除掉)

  将混合气体通入灼热的CuO,再将经过灼热的CuO的混合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现象:黑色CuO变成红色,且澄清石灰水要变浑浊。

  2、有H2的验证方法:(先验证混合气体中是否有水份,有则先除掉)

  将混合气体通入灼热的CuO,再将经过灼热的CuO的混合气体通入盛有无水CuSO4中。现象:黑色CuO变成红色,且无水CuSO4变蓝色。

  3、有CO2的验证方法:将混合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现象: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六)、自设计实验

  1、试设计一个实验证明蜡烛中含有碳氢两种元素。实验步骤实验现象结论①将蜡烛点燃,在火焰上方罩一烧杯内壁有小水证明蜡烛个干燥洁净的烧杯珠生成有氢元素②在蜡烛火焰上方罩一个蘸有澄清石灰水变浑证明蜡烛澄清石灰水的烧杯浊有碳元素2、试设计一个实验来证明CO2具有不支持燃烧和密度比空气大的性质。实验步骤实验现象结论图把两支蜡烛放到具有证明CO2具阶梯的架上,把此架放阶梯下层的有不支持在烧杯里(如图),点蜡烛先灭,上燃烧和密燃蜡烛,再沿烧杯壁倾层的后灭。度比空气倒CO2大的性质

  三、解计算题:

  计算题的类型有:①有关质量分数(元素和溶质)的计算

  ②根据化学方程式进行计算③由①和②两种类型混合在一起计算

  (一)、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

  (二)、化合物(纯净物)中某元素质量分数的计算

  某元素相对原子质量原子个数

  某元素质量分数=100%溶质质量溶质质量分数=100%

  溶液质量

  化合物的相对分子质量

  (三)、混合物中某化合物的质量分数计算

  化合物的质量分数=100%

  元素质量

  化合物质量混合物质量

  (四)、混合物中某元素质量分数的计算

  混合物质量

  某元素质量分数=100%

  或:某元素质量分数=化合物的质量分数该元素在化合物中的质量分数

  (五)、解题技巧

  1、审题:看清题目的要求,已知什么,求什么,有化学方程式的先写出化学方程式。找出解此题的有关公式。

  2、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的解题步骤:①设未知量

  ②书写出正确的化学方程式

  ③写出有关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已知量、未知量④列出比例式,求解⑤答。

初三化学知识点总结9

  一、碳的几种单质

  1、金刚石(C)是自然界中最硬的物质,可用于制钻石、刻划玻璃、钻探机的钻头等。2、石墨(C)是最软的矿物之一,有优良的导电性,润滑性。可用于制铅笔芯、干电池的电极、电车的滑块等

  金刚石和石墨的物理性质有很大差异的原因是:碳原子的排列不同。CO和CO2的化学性质有很大差异的原因是:分子的构成不同。

  3、无定形碳:由石墨的微小晶体和少量杂质构成.主要有:焦炭,木炭,活性炭,炭黑等.活性炭、木炭具有强烈的吸附性,焦炭用于冶铁,炭黑加到橡胶里能够增加轮胎的耐磨性。二、.单质碳的化学性质:

  单质碳的物理性质各异,而各种单质碳的化学性质却完全相同!1、常温下的稳定性强2、可燃性:

  完全燃烧(氧气充足),生成CO2:C+O2点燃CO2

  不完全燃烧(氧气不充足),生成CO:2C+O2点燃2CO

  高温3、还原性:C+2CuO2Cu+CO2↑(置换反应)应用:冶金工业

  现象:黑色粉末逐渐变成光亮红色,石灰水变浑浊。2Fe2O3+3C

  高温4Fe+3CO2↑

  三、二氧化碳的制法

  1、实验室制取气体的思路:(原理、装置、检验)(1)发生装置:由反应物状态及反应条件决定:

  反应物是固体,需加热,制气体时则用高锰酸钾制O2的发生装置。反应物是固体与液体,不需要加热,制气体时则用制H2的发生装置。(2)收集方法:气体的密度及溶解性决定:

  难溶于水用排水法收集CO只能用排水法密度比空气大用向上排空气法CO2只能用向上排空气法密度比空气小用向下排空气法2、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

  1)原理:用石灰石和稀盐酸反应:CaCO3+2HCl==CaCl2+H2O+CO2↑2)选用和制氢气相同的发生装置3)气体收集方法:向上排空气法

  4)验证方法:将制得的气体通入澄清的石灰水,如能浑浊,则是二氧化碳。验满方法:用点燃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木条熄灭。证明已集满二氧化碳气体。3、二氧化碳的工业制法:煅烧石灰石:CaCO3高温CaO+CO2↑

  生石灰和水反应可得熟石灰:CaO+H2O=Ca(OH)2四、二氧化碳的性质

  1、物理性质:无色,无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大,能溶于水,高压低温下可得固体----干冰2、化学性质:

  1)一般情况下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不能供给呼吸2)与水反应生成碳酸:CO2+H2O==H2CO3生成的碳酸能使紫色的石蕊试液变

  红,H2CO3==H2O+CO2↑碳酸不稳定,易分解

  3)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CO2+Ca(OH)2==CaCO3↓+H2O本反应可用于检验二氧化

  碳!

  4)与灼热的碳反应:C+CO2高温2CO

  (吸热反应,既是化合反应又是氧化还原反应,CO2是氧化剂,C是还原剂)

  3、用途:灭火(灭火器原理:Na2CO3+2HCl==2NaCl+H2O+CO2↑)

  既利用其物理性质,又利用其化学性质

  干冰用于人工降雨、制冷剂温室肥料

  4、二氧化碳多环境的影响:过多排放引起温室效应。五、一氧化碳

  1、物理性质:无色,无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略小,难溶于水2、有毒:吸进肺里与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结合,使人体缺少氧气而中毒。3、化学性质:(H2、CO、C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①可燃性②还原性)1)可燃性:2CO+O2点燃2CO2(可燃性气体点燃前一定要检验纯度)

  H2和O2的燃烧火焰是:发出淡蓝色的火焰。CO和O2的`燃烧火焰是:发出蓝色的火焰。CH4和O2的燃烧火焰是:发出明亮的蓝色火焰。

  鉴别:H2、CO、CH4可燃性的气体:看燃烧产物(不可根据火焰颜色)(水煤气:H2与CO的混合气体C+H2OH2+CO)

  △2)还原性:CO+CuOCu+CO2(非置换反应)应用:冶金工业现象:黑色的氧化铜逐渐变成光亮红色,石灰水变浑浊。Fe2O3+3CO

  高温高温2Fe+3CO2(现象:红棕色粉末逐渐变成黑色,石灰水变浑浊。)

  除杂:CO[CO2]通入石灰水或氢氧化钠溶液:CO2+2NaOH==Na2CO3+H2O

  △

  CO2[CO]通过灼热的氧化铜CO+CuOCu+CO2CaO[CaCO3]只能煅烧(不可加盐酸)CaCO3

  高温

  CaO+CO2↑

  注意:检验CaO是否含CaCO3加盐酸:CaCO3+2HCl==CaCl2+H2O+CO2↑

  2-(CO3的检验:先加盐酸,然后将产生的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

  扩展阅读:初三化学第一至第六单元复习 知识点归纳

  九年级化学一至六单元知识归纳

  第一章大家都来学化学

  一、常见仪器的使用(课本P9表格)

  要求:知道常见仪器的名称、用途以及注意事项

  如:知道可用于反应的容器、可直接加热的仪器、不能直接加热的仪器等考点链接:常在实验题中要求填仪器名称二、实验基本操作(课本P10-12)1、药品的取用

  (1)固体药品的取用“一斜、二放、三慢竖”

  粉末放入试管底部、块状放在试管口,粉末一般用钥匙或纸槽,块状用镊子(2)液体药品的取用

  液体药品的倾倒“一倒、二向、三紧挨”

  液体药品的量取“量筒放平,视线与页面凹液面最低处保持相平吸取与滴加药品“不可将滴管深入试管内”(3)给物质加热

  ①、酒精灯的使用方法:

  做到“两查”和“三不”,即一查灯芯,二查酒精量(酒精灯容积的(1/22/3)。三不指一不给燃着的酒精灯加酒精;二不相互对火;三不能用嘴吹灭酒精灯,要用灯帽盖灭。②、加热的操作:

  要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酒精灯的火焰分为焰心、内焰、外焰三层,其中外焰温度最高;固体加热,先预热,再对着固体药品的地方加热;液体加热,先预热,液体体积不得超过试管容积

  的1/3,且要与桌面成45°角,不能对着有人的方向。③、物质加热的注意事项:(温馨提示:否者可能会导致试管受热不均而破裂。)(1)外壁不能有水,

  (2)容器不要接触灯芯,

  (3)烧得很热的容器不要立即用冷水冲洗或放在实验台上。考点链接:常在选择题中考操作图或在实验题中考查实验正误

  三、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课本P13-19)

(一)概念

  1、物理变化:物质发生变化时没有生成新物质,这种变化叫物理变化。

  例:火柴梗被折断、玻璃破碎、小麦加工成面粉等,只是形状改变。

  水的三态变化、石蜡熔化、食盐溶解在水中,只是形状和状态发生变化。灯泡、电炉丝通电

  发光、发热。以上都是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属于物理变化。2、化学变化:物质发生变化时生成新物质,这种变化叫化学变化。

  现象:会伴随产生发光、发热、变色、放出气体或生成沉淀等。例:燃烧、铁生锈碳酸氢钠和稀盐酸反应

  温馨提示:有发光发热的不一定是化学变化。如灯泡发光。(二)区别与联系

  区别:看有没有新物质生成。

  联系: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往往同时发生,在化学变化中,一定同时发生物理变化。但在物理变化中,不一定发生化学变化。

  考点链接:常在选择题中或填空题中考查

  四、物理性质与化学性质(课本P20-23)

  1、物理性质:物质不需要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的性质。如:颜色、状态、气味、熔点、沸点、密度、

  硬度、溶解性等

  (俞燕芹原创)

  九年级化学一至六单元知识归纳

  温馨提示:物理性质可以通过感觉器官感知,或需要仪器测定。

  2、化学性质: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如:可燃性、还原性、氧化性、稳定性等。

  3、性质与变化的区别:化学性质常用“易、会、能”等词来描述。物质的性质是物质本身固有的属性,而变化是一个过程。

  考点链接:常在选择题中或填空题中考查

  五、物质燃烧现象的描述“一光”,二热,三生成

  “一光”指:燃烧发出的光的颜色或特点或烟的颜色

  “二热”指:燃烧放出大量的热“三生成”生成物的颜色、状态例:镁在空气中燃烧,

  现象:1、发出耀眼的白光,2、放出大量的热,3、生成一种白色粉末状的固体。

  第二章认识空气、保护空气

  一、

  空气的主要成分(P28-31)

  (1)空气成分的测定实验

  要求:实验现象、化学方程式、实验现象、实验结果误差分析(进入到集气瓶中的水小于总体积的1/5

  的原因)

  (2)空气的组成(空气中气体主要成分的体积分数)

  氮气78%(约4/5)、氧气21%(约1/5)(3)氮气及稀有气体的主要性质和用途[来源:学科网]①氮气物理性质:无色无味气体难溶于水

  氦气化学性质:很稳定,常温下很难跟其他物质发生反应。但是在高温、高能量条件下可以与某些物质发生化学变化。

  用途:用来充氮包装,保存食品、充氮灯泡②稀有气体物理性质:无色无味气体稀有气体化学性质:不活泼

  用途:霓虹灯和激光技术。氦气密度很小很稳定也可用于探空气球二、纯净物与混合物的概念及初步应用(P32)

  区分混合物与纯净物:混合物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组成的,纯净物是只由一种物质组成的。

  三、空气污染与保护(P36-41)

  要求:了解常见的污染源及污染物,懂得保护空气的方法四、分子(P42-49)

  1、分子的概念(构成物质的一种微粒)

  2、用分子观点解释物质的变化(化学变化过程中分子发生变化,物理变化过程分子不变)3、分子观点解释纯净物和混合物(纯净物由同种分子构成、混合物由不同分子构成)4、分子的特性:

  (1)分子总是不断的运动着。

  (2)分子与分子之间存在间隔,一般来说,气体分子间的距离大,液体和固体的分子之间的距离小得

  多。

  (俞燕芹原创)

  九年级化学一至六单元知识归纳

  五、原子

  原子时构成物质的另一种微粒。原子构成分子,原子也可以直接构成物质。由原子直接构成的物质:金属汞、稀有气体、C、S、P

  在化学变化中,分子本身发生变化,而原子本身没有变化,只是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构成新的物质。所以说原子是化学变化中最小的微粒。原子与分子的区别和联系

  分子原子质量与体积都很小;在不停地运动;相互之间有一定的间隔;同种物质的分子化相似点学性质相同,不同种物质的分子化学性质不同;同种原子性质相同,不同种原子性质不同化学反应中可以分成原子,原子重新组不同点合成新的分子原子可以构成分子,原子也可以直接构互相联系分子由原子构成成物质六、相对原子质量:

  一个原子的实际质量在化学变化中不能再分相对原子质量=(1/12)一个碳原子实际质量七、原子结构1、原子结构:

  质子:每个质子带一个单位的正电荷原子核原子中子:不显电性电子:每个电子带一个单位的负电荷核外电子

  (1).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

  (2).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2、原子结构示意图

  要求:懂得原子结构示意图的含义(具体见课本)

  (电子层数、圈内数字含义、每个电子层上数字含义、最外层电子数与金属、非金属、稀有气体的关系)3、离子

  3

  (俞燕芹原创)九年级化学一至六单元知识归纳

  (1)离子是由原子失去或得到电子形成的带电荷的微粒。离子也是构成物质的微粒之一(2)离子的形成(原子与离子的原子结构示意图的区别)(3)氯化钠由钠离子和氯离子构成

  第三章维持生命之气----氧气一、认识氧气的性质(P66-69)

  1.物理性质:通常情况下,是无色无味的气体;密度大于空气;不易溶于水

  降温后,氧气可以变为淡蓝色的液体,甚至淡蓝色雪花状固体。

  2.化学性质:要求:(木炭、铁、蜡烛等在氧气或空气中燃烧的现象及化学方程式)(1)木炭在氧气中燃烧(黑色固体)

  实验现象:剧烈燃烧,发出白光,放热(生成的气体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化学方程式:C+O2

  CO2

  (2)铁丝在氧气中燃烧(银白色固体)

  实验现象:剧烈燃烧,火星四射,铁丝熔成小球,生成一种黑色固体。化学方程式:3Fe+2O2

  Fe3O4

  注意事项:集气瓶底部铺少量的细沙或加少量的水,防止生成的固体物质溅落瓶底,致使集气瓶炸裂。(3)蜡烛在氧气中燃烧

  实验现象:发出白光,集气瓶内壁出现水珠,(生成的气体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4)镁带在氧气中燃烧(银白色固体)

  实验现象:剧烈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放热,生成白色粉末状固体。化学方程式:2Mg+O2

  2MgO

  (5)铜丝在空气中灼烧(红色固体)实验现象:铜丝表面出现一层黑色物质。化学方程式:2Cu+O2

  △2CuO

  (6)红磷在空气中的燃烧(暗红色固体)

  实验现象:黄色火焰,放出热量,生成大量的白烟化学方程式:4P+5O2

  2P2O5

  3、氧气的用途:呼吸、支持燃烧(助燃性)二、氧化反应、化合反应的含义(见课本P69)三、制取氧气(见课本72-76)

  (俞燕芹原创)九年级化学一至六单元知识归纳

  1、氧气的实验室制法(1)高锰酸钾制取氧气①.实验原理:2KMnO4:_②注意事项:

  a).试管口要略微向下倾斜:防止生成的水回流,使试管底部破裂。b).导气管伸入发生装内要稍露出橡皮塞:有利于产生的气体排出。

  c).试管口塞一团棉花:防止高锰酸钾粉末进入导气管,污染制取的气体和水槽中的水。d).实验结束后,先将导气管移出水面,然后熄灭酒精灯:防止水槽中的水倒流,炸裂试管。③.实验步骤:

  a).仪器组装:先下后上,从左到右的顺序。

  b).气密性检查:将导管的一端浸入水槽中,用手紧握试管外壁,若水中的导管口有气泡冒出,证明装不漏气。松开手后,导管口出现一段水柱。

  c).装入药品:按粉末状固体取用的方法(药匙或纸槽)。

  d).加热药品:先使试管均匀受热,后在反应物部位用酒精灯外焰由前向后加热。e).收集气体:若用排水集气法收集气体,当气泡均匀冒出时再收集;或向上集气法。f).检验及验满:用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中,发现木条复燃,说明是氧气;用带火星的木条靠近集气瓶口部,木条复燃,证明已满。g).仪器的拆卸:按先右后左,先上后下的顺序。(2)双氧水(过氧化氢)制取氧气

  MnO2

  a.实验原理:2H2O2====2H2O+O2↑

  总结:若固体(或固体+固体)加热生成气体,选用高锰酸钾制氧气装;

  若固体+液体常温下制取气体,选用双氧水制取氧气装。

  催化剂:在化学反应中能改变其他物质的反应速率,但本身的化学性质和质量在反应前后没有发生变化的物质。

  2.工业制法(分离液态空气法)注意:该过程是物理变化

  四、物质燃烧与灭火条件(P79-83)

  1、物质燃烧要有三个必不可少的条件:

  物质本身是可燃物,可燃物达到燃烧的起码温度(此温度成为着火点),可燃物接触氧气或空气。2、灭火的原理:

  燃烧物与其他燃烧物隔离或者清楚燃烧物;

  (俞燕芹原创)

  5

  △K2MnO4+MnO2+O2↑九年级化学一至六单元知识归纳

  使燃烧物隔离空气或氧气;

  使燃烧物的温度降低到着火点一下。3、燃烧与缓慢氧化的现象及区别五、元素(P86-89)1、元素的含义

  应用:质子数(核电荷数)相同的原子(或与离子)说明是同一种元素2、地壳中元素的含量:氧硅铝铁钙3、熟记常见的元素符号(P89表格)4、元素的名称和符号表示的含义:

  从宏观上看,他表示一种元素,从微观上看,它又表示一个原子。如果在元素的前面加上数字,就表示某元素的若干个原子。

  六、物质的分类(P93框架图)

初三化学知识点总结10

  氧气的制取

  1.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步骤:

  (1)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2)将药品平铺在试管底部,管口放一小团棉花(防止高锰酸钾粉末进入导管)

  (3)将试管口略向下倾斜固定在铁架台上

  (4)给试管均匀加热

  (5)将导管口伸入水槽,开始收集氧气

  (6)当导管口有连续均匀的气泡放出时,将收集满氧气的集气瓶从水中取出,用玻璃片盖好,小心取出

  (7)将收集满氧气的集气瓶安全放置在实验台上

  (8)将酒精灯熄灭

  (9)结束实验,整理器材

  2.分解过氧化氢制取氧气的步骤:

  (1)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2)将二氧化锰加入到盛有过氧化氢溶液的锥形瓶中

  (3)给锥形瓶均匀加热

  (4)观察到瓶中产生大量气泡,静置后打开弹簧夹,收集氧气

  (5)将收集满氧气的'集气瓶安全放置在实验台上

  (6)将酒精灯熄灭

  (7)结束实验,整理器材

  3.两种方法比较

  (1)高锰酸钾制取氧气时,需要加热,而且需要使用酒精灯,操作复杂,而过氧化氢制取氧气时不需加热,操作简单,安全,便于操作和实验完毕后的清洗。

  (2)过氧化氢制取氧气时使用二氧化锰作催化剂,反应速率适中,便于控制,而且不需要加热,不会使仪器受热,比较安全。

  (3)高锰酸钾制取氧气时使用二氧化锰作催化剂,反应速率快,便于收集,但需要加热,加热时容易使仪器受热,不便于操作和清洗。

  (4)过氧化氢制取氧气时使用二氧化锰作催化剂,反应速率快,便于收集,而且不需要加热,不会使仪器受热,比较安全,因此实际生产中更常用过氧化氢作为生产氧气的原料。

初三化学知识点总结11

  酸及其性质

  酸的组成——氢离子+酸根离子

  (1)跟指示剂反应

  紫色石蕊试液遇酸变红色

  无色酚酞试液遇酸不变色

  (2)酸的PH<7

  (3)跟(H)前的活泼金属起置换反应

  酸+金属==盐+氢气

  例:2HCl+Fe=FeCl2+H2↑

  (4)跟碱性氧化物和某些金属氧化物反应

  酸+碱性(金属)氧化物—→盐+水

  例:3H2SO4+Fe2O3=Fe2(SO4)3+3H2O

  (5)跟某些盐反应

  酸+碳酸盐==盐+水

  酸+盐—→新酸+新盐

  例:H2SO4+BaCl2=2HCl+BaSO4↓

  (6)跟碱起中和反应

  酸+碱—→盐+水

  例:2HCl+Cu(OH)2=CuCl2+2H2O

  酸碱中和反应

  溶液中酸碱度的表示——pH

  (1)溶液的酸碱性是指溶液显酸性、显碱性或中性,指示剂可以判断溶液显酸或碱性,却无法判断酸碱性的强弱程度,为了能够表示溶液的酸碱强弱程度,常用pH表示。

  (2)pH的范围通常是0-14之间

  (3)pH与溶液酸碱性的关系:

  pH=7,溶液呈中性

  PH>7,溶液呈酸性,pH数字越小酸性越强。

  PH<7,溶液呈碱性,pH数字越大碱性越强。

  注意:pH是表示溶液酸碱性的`强弱,酸性越强,溶液中H+含量越多,pH值越小;碱性越强,溶液中OH-含量越多,pH值越大。

  (4)pH的测定方法:测定溶液的pH最简便的方法是使用pH试纸。在玻璃片上放一小片pH试纸,将被测液滴到pH试纸上,把试纸显示的颜色与标准比色卡比较,即可得出溶液的pH值。

  注意:①不能直接将pH试纸侵入待测溶液中,这样会污染我们的溶液。

  ②润湿的pH试纸测得的结果不准确,因为相当于把溶液稀释了。检验气体的酸碱性时可将试纸润湿。

  ③pH测得的数字是正数。

  ④通常情况下把pH小于5.6的雨称为酸雨。数值越小,污染越大。

初三化学知识点总结12

  一、水的组成

  1、电解水实验:电解水是在直流电的作用下,发生了化学反应。水分子分解成氢原子和氧原子,这两种原子分别两两构成成氢分子、氧分子,很多氢分子,氧分子聚集成氢气、氧气。

  2、一正氧、二负氢

  实验现象表达式

  电解水验电极上有气泡,正负极气体体积比为1:2。负极气体可燃烧,正极气体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水氧气+氢气(分解反应)

  2h2o通电2h2↑+ o2 ↑

  3、水的组成:水是纯净物,是一种化合物。从宏观分析,水是由氢、氧元素组成的,水是化合物。从微观分析,水是由水分子构成的,水分子是由氢原子、氧原子构成的。

  4、水的性质

  (1)物理性质:无色无味、没有味道的液体,沸点是100℃,凝固点是0℃,密度为1g/cm3,能溶解多种物质形成溶液。

  (2)化学性质:水在通电的条件下可分解为氢气和氧气,水还可以与许多单质(金属、非金属)、氧化物(金属氧化物、非金属氧化物)、盐等多种物质反应。

  二、氢气

  1、物理性质:无色无味的气体,难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小,是相同条件下密度最小的气体。

  2、化学性质——可燃性。

  在空气(或氧气)中燃烧时放出大量的热,火焰呈淡蓝色,唯一的生成物是水。

  注意:氢气与空气(或氧气)的混合气体遇明火可能发生爆炸,因此点燃氢气前,一定要先验纯。(验纯的方法:收集一试管的氢气,用拇指堵住试管口,瓶口向下移进酒精灯火焰,松开拇指点火,若发出尖锐的爆鸣声表明氢气不纯,需再收集,再检验;声音很小则表示氢气较纯。)

  三、分子

  1、定义: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2、分子的特征:

  (1)分子很小,质量和体积都很小

  (2)分子总是在不停地运动着,并且温度越高,分子的能量越大,运动速度也就越快。

  (3)分子间有作用力和间隔。不同的液体混合后的总体积通常不等于几种液体的体积简单相加,就是因为分子间有一定的作用力和间隔。(热胀冷缩)

  3、解释在日常生活中,遇到的这些现象::

  a:路过酒厂门口,并未喝酒,却能闻到酒的香味?

  b:在烟厂工作,虽不会吸烟,身上却有一身烟味?

  c:衣服洗过以后,经过晾晒,湿衣变干.那么,水到那里去了?

  d:糖放在水中,渐渐消失,但水却有了甜味.为什么?

  e:半杯酒精倒入半杯水中,却不满一杯.怎么回事?

  四、原子

  1、定义: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2、化学变化的实质:分子的分化和原子的重新组合。

  3、分子与原子的比较:

  原子分子备注

  概念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原子一定比分子小吗?

  相似性小,轻,有间隔。

  同种原子性质相同;

  不同种原子性质不同;小,轻,有间隔。同种分子性质相同;

  不同种分子性质不同;

  相异性在化学反应中不能再分。在化学反应中,分裂成原子,由原子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

  相互关系原子可以构成分子,由分子构成物质。如:氧气,氮气等原子也可以直接构成物质。如:金属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

  无数多个同种分子构成物质。构成物质的粒子有几种?

  五、物质的分类、组成、构成

  1、物质由元素组成

  2、构成物质的微粒有:分子、原子、离子

  3、物质的分类单质纯净物化合物混合物

  六、水的净化

  1、水的净化(1)、加入絮凝剂吸附杂质(吸附沉淀)(2)、过滤(3)、消毒(加氯气或一氧化二氯)

  2、活性炭的净水作用:具有多孔结构,对气体、蒸气或胶状固体具有强大的吸附能力。可以吸附色素而使液体变无色,也可以除臭味。

  3、硬水和软水

  (1)区别:水中含有可溶性钙、镁化合物的多少。

  (2)硬水的软化方法:煮沸或蒸馏

  七、物质的分类方法

  1、过滤:分离可溶性与不溶性物质组成的混合物(注意:“一贴” “二低” “三靠”)

  2、蒸馏:分离沸点不同的物质组成的混合物

  八、爱护水资源

初三化学知识点总结13

  第一章开启化学之门

  第一节化学是一门新的科学

一、化学发展大事记

  二、化学变化的基本特征

  1.概念:有新物质生成。

  2.本质:生成了其他物质。

  3.举例:铁生锈、食物腐败、汽油燃烧、通电分解水。

  三、化学对社会发展的贡献

  1.火箭发射:燃料燃烧将化学能转化为机械能。

  2.磁悬浮列车:利用磁场实现飞驰。

  3.高能燃料:利用化学反应中的能量转化为电能。

  4.新能源:太阳能、风能、地热能、潮汐能。

  5.环境保护:消除污染和开发新式、高效、无污染的清洁能源。

  四、道尔顿和门捷列夫对化学的贡献

  1.原子论:英国科学家道尔顿在19世纪初,提出了近代原子学说,他认为:物质是由极微小的微粒构成的,这种微粒叫做原子。原子的质量是均匀的,同类同种原子的质量相等,而不同种类的原子质量不同。

 2.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俄国化学家门捷列夫在1869年,发现了元素周期律,并根据元素周期律编制出元素周期表。

  五、化学的研究对象和方法

  1.研究对象: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制法、用途、变化规律。

  2.研究方法:观察、分类、实验、系统法等。

  第二节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

  一、化学实验

  1.药品的取用和保存

  (1)固体药品的取用

  少量:粉末用钥匙,块状用镊子

  注意:

  ①粉末用药匙(一斜二送三竖)

  ②块状用镊子(一横二放三竖起)

  (2)液体药品的取用

  ①少量:用胶头滴管取用

  ②多量:用倾倒法

  注意:

  ①倾倒时,瓶口要紧挨着试管口

  ②倒完后,要立即盖紧瓶盖,放回原处

  ③特殊药品,要记住其化学名称,取用时不能接触或品尝

  2.物质的加热

  (1)给液体加热:液体不能多于其容积的1/3,试管与水平面约成45°角。

  (2)给固体加热:要使试管口略向下倾斜,加热时,试管底部接触酒精灯外焰。

  (3)给试管内药品加热的方法

  ①均匀受热

  ②试管口不对着自己或别人

  ③试管内液体体积不超过其容积的`1/3

  ④试管与水平面约成45°角

 二、仪器的使用

  1.常用仪器的名称和用途

  (1)药匙:取粉末状药品

  (2)镊子:取块状或颗粒状药品

  (3)量筒:量取液体体积

  (4)集气瓶:收集气体,也可作为反应容器

  (5)试管:少量药品的反应容器,也可给少量药品加热

  (6)烧杯:较大量试剂的反应容器,也可用来配制溶液、作较大量试剂的反应容器

  (7)烧瓶:常用作试管的换代器

  (8)蒸发皿:蒸发或浓缩液体

  (9)胶头滴管:吸取液体

  (10)酒精灯:给物质加热

  2.常见仪器的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

  (1)药匙、镊子、坩埚钳:取用粉末状或块状固体药品

  (2)量筒:量取液体体积

  ①不能加热

  ②不能作反应容器

  ③读数时,视线要与液体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

  (3)集气瓶:收集气体,也可作为反应容器

  ①不能加热

  ②在瓶口处不要放置水槽

  (4)试管:少量药品的反应容器,也可给少量药品加热

  ①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时,导管伸到集气瓶口部

  ②向下排空气法收集时,试管口部斜向上

  (5)烧杯:较大量试剂的反应容器,也可用来配制溶液、作较大量试剂的反应容器

  ①加热时,烧杯底不能接触酒精灯的灯芯

  ②加热时,烧杯外壁

初三化学知识点总结14

  第一单元 走进化学世界

  课题1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考点要求:认识化学变化的基本特征;理解反应现象和本质之间的联系

  考点一、物质的变化

  考点二、物质的性质

  考点三、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物理性质、化学性质之间的区别与联系。

  课题2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

  课题3 走进化学实验室

  考试要求:

  1、能记得常用仪器的名称、认识图样、了解用途及使用请注意事项(试管、烧杯、酒精灯、水槽、量筒、托盘天平、锥形瓶、长颈漏斗等)

  2、能进行药品的取及(包括物质的称量、液体的量取)、连接仪器、给物质加热等

  考点一、常用的仪器(仪器名称不能写错别字)

  考点二、药品的取用规则

  考点三、固体药品的取用

  考点四、液体药品的取用

  考点五、固体试剂的称量

  考点六、加热

  考点七、仪器的装配

  考点八、简易装置气密性检查

  第二单元 我们周围的空气

  课题1 空 气

  考试要求:

  知道空气的主要成分,认识空气对人类生活的重要作用。

  了解大气污染的原因及其危害

  能从组成上区分纯净物和混合物

  考点一、空气中氧气成分的测定

  考点二、空气的主要成分

  考点三、物质的分类:纯净物和混合物

  考点四、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资源

  考点五、空气的污染及防治

  课题2 氧气

  考试要求

  知道氧气主要物理性质和用途

  能识别化合反应

  认识氧气与与常见物质(碳、磷、铁、蜡烛、硫)的氧化反应

  考点一、氧气的物理性质

  考点二、氧气的化学性质

  考点三、氧气的用途

  考点四、反应类型

  课题3 实验室制取氧气

  考试要求

  初步学会在实验室制取和收集氧气

  能识别分解反应

  知道催化剂的'重要作用

  考点一、工业制法(分离液态空气法)

  考点二、氧气的实验室制法(化学变化)

  考点三、催化剂

  考点四、分解反应

  第三单元 物质构成的奥秘

  课题1 分子和原子

  考试要求

  认识物质的微粒性,知道分子、原子是构成物质的微粒

  能用微粒的观点解释常见的物理现象和化学现象

  知道原子可以结合成分子

  能用分子和原子的观点认识化学变化

  考点一、构成物质的微粒

  考点二、分子

  考点三、原子

  课题2 原子的结构

  考试要求

  知道原子是由原子核和电子构成的

  考点一、原子的构成

  课题3 元 素

  考试要求

  认识氢、碳、氧、氮等与人类关系密切的化学元素

  记住常见元素的名称和符号

  了解元素的分类

  能根据原子序数在周期表中找到指定元素

  认识元素符号的意义

  注意元素符号周围的数字的意义和区别

  考点一、元素

  考点二、元素的分类

  考点三、元素符号

  考点四、元素周期表与原子结构的关系

  考点五、原子序数=质子数=核电荷数=电子数

  考点一、原子结构图

  考点二、元素最外层电子数与元素性质的关系

  考点三、离子符号表示的意义

  考点四、元素符号右上角的数字的含义

  第四单元 自然界的水

  课题1 水资源的保护

  考试要求

  认识废水处理的必要性和一般处理的原则

  了解水污染的原因及其危害

  理解水对生命活动的重要意义

  认识水是宝贵的自然资源,形成保护水资源和节约用水的意识

  考点一、节约用水即提高水的利用率。生活中提倡一水多用,使用节水型器具;农业中改大水漫灌为喷灌、滴灌;工业中提倡对水重复利用,循环使用

  考点二、水污染

  课题2 水的净化

  考试要求

  知道纯水与矿泉水、硬水与软水的区别

  了解吸附、沉淀、过滤、蒸馏等到常见的净水方法

  初步学会使用过滤对混合物的分离

  考点一、水、纯净水、蒸馏水、冰水混合物都是纯净物;自然界的水、矿泉水、盐水、糖水都是混合物。

  考点二、净化水的方法

  考点三、硬水与软水

  课题3 水的组成

  考试要求

  认识物质的三态变化

  认识水的组成

  能从组成上识别氧化物、区分单质和氧化物

  考点一、水的组成

  考点二、物质的分类

  课题4 化学式和化合价

  考试要求

  能用化学式正确表示某些常见物质的组成

  记住常见元素及原子团的化合价

  要能根据化合价书写化学式及根据化学式判断元素化合价

  能利用相对原子质量、相对分子质量进行物质组成的简单计算

  能看懂常见商标中用化学式表示的物质成分及含量

  初步学会根据化学式计算相对分子质量、各元素的质量比或根据质量比求化学式、计算指定元素的质量分数。

  考点一、化学式的含义

  考点二、分子个数的表示方法

  考点三、化学式前面的数字的含义

  考点四、元素符号右下角数字的含义

  考点五、化学式的书写

  考点六、元素符号正上方的数字的含义

  考点七、小结各种数字的含义

  考点八、小结微粒个数的表示方法

  考点九、常见元素、原子团的化合价

  考点十、必须背熟的离子符号

  考点十一、有关化学式的计算

  第五单元 化学方程式

  课题1 质量守恒定律

  考试要求

  认识质量守恒定律,能说明常见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关系

  认识定量研究对化学科学发展的重大作用

  考点一、质量守恒定律

  考点二、化学方程式表示的意义

  课题2 如何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

  考试要求

  能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

  考点、书写的步骤

  课题3 利用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

  考试要求

  能进行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

  初步学会有关反应物、生成物的化学方程式的计算

  考点一、依据:利用化学方程式能反映物质间的质量比,且质量比呈正比例关系。

  考点二、步骤:①设未知数;②根据题意写出方程式;③根据化学方程式找出已知量与未知量的质量比;④列出比例式,并求出未知数;⑤答

  第六单元 碳和碳的氧化物

  课题1 金刚石、石墨和C60

  课题2 二氧化碳制取的研究

  考试要求

  初步学会在实验室制取和收集二氧化碳等

  考点一、实验室制取气体的思路

  考点二、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方法

  课题3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

  考试要求

  知道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和用途

  认识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钙和水的反应

  能区分空气、氧气、氮气、二氧化碳、一氧化碳等到常见气体

  了解自然界中碳循环

  考点一、二氧化碳的性质

  考点二、用途

  考点三、常见气体的鉴别

  第七单元 燃烧及其利用

  课题1 燃烧和灭火

  考试要求

  认识燃烧、缓慢氧化、爆炸的条件及其防火、灭火、防爆炸的措施

  考点一、灭火的原理和方法

  考点二、爆炸

  考点三、常见灭火的方法

  课题2 燃料和热量

  考试要求

  认识燃料燃烧的重要性;

  知道石油的组成,了解石油加工厂的产品(液化气、汽油、煤油)

  考点一、化石燃料

  考点二、化学变化中的能量变化,能量的变化通常表现为热量的变化

初三化学知识点总结15

  1、构成物质的微粒:分子、原子等微粒。

  2、由分子构成的物质:例如水、二氧化碳、氢气、氧气等物质。

  3、由原子构成的物质:金属、稀有气体、金刚石、石墨等物质。

  4、物质构成的描述:物质由××分子(或原子)构成。例如:铁由铁原子构成;氧气由氧分子构成。

  5、分子基本性质:

  ⑴质量、体积都很小;

  ⑵在不停地运动且与温度有关。温度越高,运动速率越快例:水的挥发、品红的扩散;

  ⑶分子间存在间隔。同一物质气态时分子间隔最大,固体时分子间隔最小;物体的热胀冷缩现象就是分子间的间隔受热时增大,遇冷时变小的缘故。

  ⑷同种物质间分子的性质相同,不同物质间分子的性质不同。

  6、分子的构成:分子由原子构成。

  分子构成的描述:

  ①××分子由××原子和××原子构成。

  例如:水分子由氢原子和氧原子构成

  ②一个××分子由几个××原子和几个××原子构成。

  例如:一个水分子由一个氧原子和二个氢原子构成

  7、分子含义: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

  例:氢分子是保持氢气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8、从分子和原子角度来区别下列几组概念

  ⑴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

  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发生物理变化时,分子种类不变。

  发生化学变化时,分子种类发生了改变。

  ⑵纯净物与混合物

  由分子构成的物质,纯净物由同种分子构成;混合物由不同种分子构成。

  ⑶单质与化合物。

  单质的分子由同种原子构成;化合物的分子由不同种原子构成。

  9、原子含义:原子是化学变化中最小的微粒。例:氢原子、氧原子是电解水中的最小粒子。

  10、化学反应的实质:在化学反应中分子分裂为原子,原子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

  11、人类重要的营养物质六大营养素:蛋白质、糖类、油脂、维生素、无机盐和水等六大类。

  12、蛋白质:

  ①作用:促进机体生长及修补受损组织。

  ②存在:肉类、鱼类、乳类、蛋类、豆类等;

  ③CO中毒机理:CO与血红蛋白结合,造成人体缺氧。

  13、糖类:

  ①由C、H、O三种元素组成;

  ②主要存在植物种子或块茎中(如稻、麦、薯类、甘蔗);

  ③作用:放出能量,供机体活动和维持恒定体温的需要。

  14、油脂:是重要的供能物质,是维持生命活动的备用能源。

  15、维生素:

  ①作用:调节新陈代谢、预防疾病、维持身体健康的作用。

  ②存在:水果、蔬菜、动物肝脏、鱼类、奶制品等。

  ③缺乏会引起夜盲症、坏血症等。

  16、人体中含量较多的元素有11种,最多的`是氧,最多的金属元素是钙。

  17、C、H、O、N以水、糖类、油脂、蛋白质和维生素的形式存在,其他元素以无机盐形式存在。

  18、钙可使骨骼和牙齿坚硬;缺钙会得佝偻病、发育不良、骨质疏松等病。

  19、K+、Na+可维持人体内水分和体液有恒定的PH,是人体维持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20、有机化合物:含碳元素的化合物。(不含CO、CO2、H2CO3、碳酸盐)

  21、无机化合物:不含碳元素的化合物。(含CO、CO2、H2CO3、碳酸盐)

  22、天然高分子材料:棉花、羊毛、天然橡胶等。

  23、三大合成材料:塑料(热固性和热塑性)、合成纤维(涤伦、锦伦、腈伦)、合成橡胶。

  24、白色污染:废弃塑料对环境造成的污染。治理措施:

  ①减少使用;

  ②重复使用;

  ③开发新型塑料;

  ④回收利用。

  25、饱和溶液:在一定温度下、一定量的溶剂里,不能溶解某种绒织的溶液,叫做这种溶质的饱和溶液。

  26、不饱和溶液:在一定温度下、一定量的溶剂里,还能继续溶解某种溶质的溶液,叫做这种溶质的不饱和溶液。

  27、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意义在于指明“一定温度”和“一定量的溶剂”,且可以相互转化: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

【初三化学知识点总结】相关文章:

初三化学知识点总结08-23

初三化学知识点总结05-12

初三化学知识点总结02-21

人教版初三化学知识点总结12-20

初三化学知识点总结5篇08-23

初三化学知识点总结5篇05-12

初三化学知识点总结(15篇)03-29

初三化学知识点总结15篇02-14

初三化学教学总结05-02

初三化学教学总结0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