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改革总结

时间:2024-06-13 13:54:09 总结 投诉 投稿
  • 相关推荐

教育改革总结

  总结是把一定阶段内的有关情况分析研究,做出有指导性结论的书面材料,它是增长才干的一种好办法,让我们抽出时间写写总结吧。总结怎么写才能发挥它的作用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教育改革总结,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教育改革总结

教育改革总结1

  【摘要】高校党建工作要紧紧围绕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这个根本任务,坚持以创新的理念引领高校党建工作;以创新的理论武装大学生党员;以创新的方法为高校党建工作不断注入新的活力。

  【关键词】党建工作;根本任务;改革创新;三个到位

  高校是汇聚人才的高地,是培养人才的基地,也是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武装青年的重要思想阵地,在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中居于重要地位。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党建工作,是坚持社会主义的办学方向、促进高校的改革与发展、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根本政治保证。目前,我国高校党建工作整体态势良好。据教育部公布的20xx年大学生思想政治状况调查显示,85.5%的学生对“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表示赞同,近八成高校学生表示有入党愿望。截至20xx年6月30日,普通高等学校在校学生党员总数为305.8万人,学生党员占学生总数的比例为13.2%。但是,透过这些成绩,我们又不得不面对社会持续转型和陆续踏人大学校门的`“90后”给高等学校党建工作带来的新挑战,不得不应对海量信息的互联网、复杂的社会思潮、多元化的价值观给高等学校党建工作带来的巨大冲击。

  一、突出“根本任务”。高度重视高校党建工作

  20xx年1月4日,同志在出席第二十次全国高等学校党的建设工作会议时指出:“高校党的建设要紧紧围绕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这个根本任务,为建设能够培养高质量大学生的社会主义大学提供坚强的思想、政治和组织保证。”接下来的6月19日至20日,他在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和清华大学就高校党建工作进行调研时又强调指出:“加强和改进高校党的建设要继续坚持和贯彻好正确的指导原则,紧紧围绕服务大局和促进高等教育事业科学发展这一主题来开展,围绕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这一根本来推进,围绕贯彻好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这一领导体制来加强,围绕抓好基层打牢基础这一重要支撑来深化,为高校改革发展稳定提供坚强保证。”同志的指示既高屋建瓴,又重点突出,他反复强调我国高校党建工作的根本任务是“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视其为关乎党的生死存亡的大事,要求“各级党委一定要高度重视、切实抓紧抓实抓好。”

  高校党建工作直接关系到党和国家事业的持续性,关系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后继有人。高校培养的青年学生党员走上社会后就将是国家发展的生力军,他们的理想信念和能力素质将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国家的未来走向。因此,我国高校党建工作只能加强,不能削弱。

教育改革总结2

  近年来,我区教育工作在区委、区政府正确领导下,紧紧围绕区域性中心城市核心区和“两区两中心”战略目标,抢抓全省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机遇,坚持在科学发展的基础上改革创新,以实施“四大工程”、落实“两大机制”为抓手,举全区之力,加大教育投入;走联校合作之路,整合教育优势资源;采取“引培”并重,优化教师资源配置,全力推进教育均衡发展。经过两年的不懈努力,实现了学校基础设施标准化,师资配备均衡化,教学质量一体化的一步到位目标,均衡、优质、快速发展成为茅箭教育特色,成为全市教育系统改革发展新模式、新亮点。

  一、 教育改革创新主要做法

  (一)实施“四大工程”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按照“全面启动、突出重点,先急后缓、整体改造,分步实施、分批推进”的工作思路,认真组织实施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工程、义务教育教学质量提高工程、义务教育教师队伍建设工程、义务教育关爱“四大工程”,严格按照“五个坚持,五个一样”做法,全面推进全区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在20xx年11月份的全省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督导评估中,茅箭区以98分全市第一、全省并列第一名的优异成绩,顺利通过了湖北省“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示范区”评估验收。

  一是坚持高位主导,确保城乡学校一样建设。区委、区政府主要领导挂帅,四大家领导参与,部门和乡镇各负其责,形成了党政主导、部门联动、分级负责、社会参与、齐抓共管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良好环境。实行统一规划、统一设计、统一投入、统一建设、统一格调、统一落实,统筹全区所有学校均衡发展。

  二是坚持实施标准化建设工程,确保城乡学校一样优质。聘请专业建筑设计机构对全区永久性保留及新建的中小学进行了统一规划设计。在经费投入上向农村学校和薄弱学校倾斜。在工程建设上坚持大员上阵,特事特办,抓质量赶进度,两年时间内完成12所学校19栋教学及辅助用房,维修加固7栋学校校舍,建成8个塑胶运动场,建设教师周转房48套。建设班班通教室223个,班班通覆盖率达100%。按照“十有八配套”的要求,全区寄宿制学校食堂、寝室等硬件配套设施整体提升,城乡学校塑胶运动场、计算机教室、班班通教室、图书室、功能室、标准化课桌椅、直饮水机等实现了“八个统一,八个全覆盖”,确保了区域内所有学校标准化建设一体提升。

  三是坚持实施教师队伍建设工程,确保城乡教师一样优化。建立教师补充机制,解决学科教师不足的矛盾。完善教师评价和交流机制。对教师工作业绩与平时表现进行量化考核。与郧阳师专合作发展,联合开展教育科研、教师培训、学生顶岗实习。组织联校协作发展,8所城区学校与8所农村学校结成帮扶对子,实现共同发展。广泛开展教师培训活

  动,师资队伍整体水平得到提升。全面提高教师工资待遇,确保城乡教师与市直教师同城同酬,设立了月人均200元的农村教师津贴,并积极筹措资金建设教师周转房,激励教师爱岗敬业,安心乐教。 四是坚持实施教学质量提高工程,确保教育质量一样提升。打造高效课堂,总结推广了“三一三五”课堂教学模式,开展了“金烛杯”教学大比武活动。实施义务教育“联校协作发展”计划,促进片区内优质学校向薄弱学校输出优质的教育管理及教学经验,推动片区内教育质量的均衡发展。深化“生本教育”课堂改革,全面提高教学质量。建立质量均衡考核评价机制,形成学校、教师、学生、家长四位一体及过程与结果相结合的综合考核评价体系。强化教学常规过程性视导,完善了区级、学校、教师三级监控体系,形成有效沟通、有机结合、有序运行的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网络,教育教学工作评估一直位居全市前列。

  五是坚持实施关爱工程,确保弱势群体一样关爱。开通了南部山区学生“周末班车”,在公路沿线学校设置交通“护学岗”,率先落实学生营养计划,为寄宿制学生提供免费的营养餐。在茅塔乡中心小学和大川学校建立了“留守儿童服务站”。指定5所学校为进城务工子女定点就读学校,外来务工人员同等享受免试、免费和生活补助等政策,辖区所有进城务工子女都能进得来、留得住、上得起、学得好;严格落实“三免一补”等各项资助政策,对困难家庭学生做到“应助尽助”,广泛动员企事业单位和社会爱心人士开展捐资助

  学活动。三年来,共募集资金400多万元,救助贫困生1.5万人次,为300余名贫困寄宿生发放生活费补助近30万元,做到了不让一名学生因家庭贫困而辍学。

  (二)落实“两大机制”保障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茅箭教育实现均衡发展首要解决好城乡办学条件一体化、教师配置一体化。围绕两大重点目标,区委、区政府一手抓经费投入解决“砖头”问题,一手抓教师队伍补充解决“人头”问题,认真落实“两大机制”,保障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一是全面落实教育经费投入机制。区委、区政府始终坚持把教育投入作为第一投入,健全义务教育公共财政经费保障机制,加大财政教育投入,依法落实教育经费“三个增长”,将义务教育经费纳入公共财政保障范围并及时足额拨付,优先保证了全区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需要。建立中小学公用经费保障机制,确保我区中小学生均公用经费标准与市直持平。畅通教育经费筹措的渠道和途径,采取开发商垫一点,政府挤一点,社会捐助一点的办法解决标准化建设资金严重不足的问题。充分发挥发改、财政等部门的作用,争取国家和省项目资金支持。建立了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投入机制,区政府在财政预算中安排一部分专项经费用于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并确保资金专款专用。仅20xx年,全区就投入教育资金达2.3亿元,完成了中小学改扩建任务,按照国家标准配齐了所有学校的教学设施设备,学校办学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我区大手笔办大教育的做法得到省评估

  组高度赞扬,成为评估验收工作的亮点。

  二是全面落实教师补充机制。区政府出台了《茅箭区教师正常补充机制实施办法》,建立了教师补充长效机制。按照“退一进一”的办法,每年向社会公开招录一批教师,近三年共招录教师114名,全部安排到农村学校任教。采用多元化的教师准入制度。采取区内公开招考和直接到本科院校现场招聘相结合的方式引入教师,通过省人社厅和教育厅统一招农村义务教师、郧阳师专学生顶岗实习、接收大专院校置换生等方式补充教师,有效地解决了师资不足,学科不配套的矛盾。创新教师管理体制,建立了城乡、校际发展协作体、对口帮扶协作区,积极开展送教下乡、兼职走教、对口帮扶等活动,扩大了优质教育资源辐射面,缩小了城乡、校际间差距。

  (三)突出“特色创新”促进义务教育优质发展。 一是创建特色学校。按照一校一品、一校一特,结合学校特点,汇集专家、校长、教师智慧,政府统一招标、统一出资,聘请专业团队为各校量身定做文化校园、特色学校,提升学校品味和文化内涵的做法。国学教育、阳光体育、艺术教育、科普教育、书香校园、绿色校园、安全教育等特色教育在各校全面铺开,并取得实效。

  二是实施学校精细化管理,将学校精细管理形成常态化、制度化、规范化、一体化、特色化,充分彰显学校立德树人、和谐发展的特点。

  三是全面开展“大家唱、大家跳”,“阳光体育”,“中华

教育改革总结3

  近几天学习了《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在学习中,我认真研读了文件内容,并结合文件传达的精神针对我自身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反思。作为一名小学教师,我认识到了教育的重要性,特别是义务教育阶段起着承上启下的关键作用,不仅承载着继承中华传统文化的重任,而且还承担着培养具有国际竞争力人才的重任。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基石,是提高国民素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根本途径,寄托着亿万家庭对后代的殷切期望。特别是当今世界正处在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科技进步日新月异,人才竞争日益强烈……这一些,都告诉我们培养人才的重要性。通过学习和研究,我对文件也有了一定自己的认识,现结合自身情况决心从以下几点做起:

  第一、提高认识,增强优先发展教育的使命感、责任感、紧迫感

  从学习《教育规划纲要》,我认识到提高自身的道德素质、发展科学技术是首要的。随着时代的进步、科学技术的尖端化,我明显的感觉到自身的知识远远赶不上时代的需求。作为一名小学教师,一定要尽快学会制作课件、熟练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还要把主要精力放在搞好教学和培养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上去。

  第二、摆正思想,将改革创新作为教育的动力

  第三、减负重趣,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

  《教育规划纲要》明确指出“减轻学生课业负担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政府,学校、家庭必须综合治理,标本兼治。”我们只有在课堂教学中不断创新教学方法,不断吸引孩子,激发他们的兴趣,努力向高效课堂迈进,将减负落实到课堂教学的全过程,促进学生快乐学习、健康成长。全国优秀教授高菊英曾说过“教育赋予我们多重角色,不仅是知识的'传授者、道德的引领者、心灵的指导师,有时我们要以、设计师、魔术师的身份出场,以引起学生的注意力。”

  总之,通过学习,作为一线教师,我们不止成为传道、授业、解惑的师长,也不止成为教育智慧、人格修养的楷模,而应成为学生心灵的导师,无愧于“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让我们全身心的投入到伟大的教育事业中,用我们的光和热成就一代代新人!让他们面对日新月异的国际化竞争,勇于担当起21世纪社会和谐发展的重任!

教育改革总结4

  1、草拟创新创业实践工坊日常规范与仪器安全使用管理细则。

  2、协助主任完成创新创业实践平台美妆工坊、产品设计工坊的规划和建设工作,对工坊的教育目标和意义、定位、工作主体、业务开展模式、执行方案进行了模式探索、分析与总结,形成了较完整的专创融合运行模式。

  组织工坊学生申报创业启明星项目3项。

  3、组织我院同学参加弘瑞3D打印公司关于建模及打印的相关培训,开拓同学们的知识视野,校外学习是校内学习的有效补充,在院内召开工坊3D打印学习心得交流会,并制定下一步工作计划。

  4、组织创业社团同学为迎接专家到校,积极开展产品设计、原型制作、展览布置、讲解准备、及校园服务工作。同时联合我院多位教师与企业进行的沟通与对接,主要从科研学习指导方面、样品制备方面、社会需求方面进行了考察和实践性尝试。

  5、工坊团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使同学们将所学所创应用于社会服务,并取得了初步成果。

  (1)健康护肤指导与测试,服务我院教师18人次,服务学生35人次。

  (2)创建微信用户团首次吸粉52人,已形成良好互动形式。

  (3)样品中选择面膜一款,进行有尝试用,成功的吸引了消费群体。

  6、学生社会实践活动

  (1)带领创新创业工坊的同学们圆满完成了“中国儿童中心”以环保为主题的“环境友好,皂就幸福”公益活动,受到了主办方、家长和孩子们的`一致好评。

  有近20个家庭参加了此次活动,从主题选择、实验设计、教学内容到现场主持、交流互动及摄影摄像,全部由来自我院不同专业、不同年级的大学生们合作完成。参与该项目的同学们带给大家不仅仅是手工皂制作的化学过程,更多得培养与传递给了孩子与家长们环境友好的生活理念和生活方式,大家通过亲手制作独一无二的专属手工皂及设计了包装盒的装饰品,不仅收获的了成功的喜悦,更促进父母与孩子之间爱的流淌。

教育改革总结5

  近几年来,我校将新教育改革创新工作列为学校教科研工作重点。以张扬个性发展潜能构筑理想课堂为目标,以提高教师素质为抓手,以校本培训为平台,以理论学习为基础,以课题研究为着力点。

  一、健全管理机制

  1.组织机构的建设。

  为保证新教育实验有序开展,我们建立了新教育实验组织机构,由教科室成员和教研组长组成领导小组和核心工作组。

  为保证新教育实验规范管理,学校进一步完善了课题研究规章制度,同时,将新教育实验列为教科研工作重点,在原有新教育实验工作制度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了研究制度。将参加新教育实验的情况与青年教师的考评相结合。

  二、强化校本培训

  尚美教育的研究,关键在于教师的素质。教师的业务水平决定着学校教育发展的高度。我们深知尚美课堂的构建关键在于提高教师队伍的建设。未来全面提高教师的业务素质、理论素养。培养教师的实践能力。我们制定了三年校本培训规划,并开始落实,有序、务实地开展了暑期校本培训和年度培训规划,重点从课改理念的更新、教材钻研的方法、说课的基本技能、教学基本功等方面对教师进行培训考核。

  1.学习提高

  为了保障新教育实验课题的研究健康发展,学校大力鼓励教师参加学习

  一方面要求教师加强自身阅读学习,提高文化素养和业务水平;

  第二,利用校本培训的机会,进行通识培训,指导教师掌握教育科研的方法,更新教育理念;

  第三,积极参与各级教育教学研讨活动。本学期我们除了校本教研以外,积极参加教育局教研室、教育学会组织的各项研讨活动和各教研区的教研活动。同时,学校还拿出专门经费,组织教师参加了“现代与经典”报告会、全国小语课堂教学大赛活动。通过走出去的方式,开阔教师的视野,吸收先进的经验和方法,用以指导教学实践。

  2.教学交流

  为深入研讨课堂教学改革,我们加强了课堂教学研讨活动,我们要求教师之间经常性开展随堂听课活动,互相学习,共同提高。认真上好教研课,做到每一节课有主题,有创新,有研讨,有反思,有收获。提高了课堂教学研讨的实效性。

  3.主题研讨

  为帮助教师紧扣主题开展科研实践,我们有计划地开展主题研讨活动。

  一是充分利用网络,进行网上交流;

  二是努力建设青年教师成长论坛,定期开展专题研讨活动,本学期,我们围绕“优化教师的课堂语言”和“优化课堂教学氛围”进行了两次专题研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帮助大家理清了认识,提高了技能。

  4.构建个性化课堂

  为帮助教师不断发展个性化课堂,我们加强了个性化课堂的研究力度,实验期间做到人人拥有专题,个个参与实践。

  一、是落实学科课题的研究。在实验过程中,我们以语数外学科为基础,分别根据本学科的特点确立了本学科的研究主题(语文:培养学生自主感悟探究的学习能力。数学:小组合作学习有效性的研究。同时要求各个课题小组做到有计划、有过程、有实践、有反思、有成果。规范课题研究的程序,追求课题研究的实效,重结果,更重过程。

  二、是加强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和学习品质的养成。在实验过程中,我们非常重视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如何落实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的问题。改进课堂教学评价机制,不仅关注教法,更加关注学法。在进行课堂教学评价时,不仅评价教师的教,更加关注学生的学,从时间的安排,参与的广度和深度、思维的发展,学习情趣的激发,学习效果的检测等多方面关注学生的和谐发展,力求让学生全身心地参与学习过程,享受学习乐趣。

  三、是切实开展个性课堂研讨活动。结合每年一度的“探微杯”课堂教学竞赛活动,我们明确要求教师在展示课堂教学风采时,一定要充分展示自己的课堂个性,追求特色课堂,做到人人不同,人人都好。

  三、研究成效

  通过新教育实验,研究《张扬个性发展潜能构筑理想课堂》,我校形成了一定的实践经验,优化了课堂教学模式,改进了课堂教学方法,促进了教与学的和谐发展。达成了新教育实验的预期目标,即“改变学生的生存状态”、“改变教师的行走方式”和“改变学校的发展模式”。从宏观角度来看,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通过研究,完善了学校的办学思想,调整了学校的发展思路。

  1.更新办学理念。在新教育实验“为了人的一切,为了一切的人”的思想感召下,我们确立了“让每一个学生成人,让每一个学生成才,让每一个学生成功。”的办学思想。

  2.确立了学校的发展方向。通过参加新教育实验,我们调整了学校的发展思路,由质量立校转向科研兴校。

  (二)通过研究,更新了教师的教育理念,提高了教师的教学水平和教研能力,促进了有效课堂的建设。

  1.教师的'素质教育观念得到进一步的提升,确立了科学的学生观、质量观和人才观。

  2.教师的教学水平得到了显著的提高,营造“艺术”的课堂成为大家每一节课的目标。

  3.教师的综合素质得到了极大的发展,全面发展了教师的说、写、演、画诸方面的才艺。

  4.教师的科研水平有了长足的进步,形成了“以研促教、科研兴校”的浓厚的科研氛围,教育科研工作步入正规。

  5.全面促进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在追求课堂教学艺术性的同时,我们同时关注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加强了课堂教学效果的检测和评价,全面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益。

  (三)通过研究,全面发展了学生的综合素质。

  1.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充分发挥了他们学习的主动性,学习成绩稳中有升。

  2.发展了学生的综合素养,学生的学习品质得到了提升,创造力得到了发展。

  3.学生的学习能力有了极大的进步,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已成为每一个同学必备的基本技能。

  构筑理想课堂是教育工作的一个永恒的课题,在今后的研究过程中我们将立足学校特色建设,进一步以尚美教育为目标,全面提升课堂教学的艺术性和有效性的有机融合的研究,努力构建尚美的课堂。

教育改革总结6

  20xx年秋季,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全面启动。我校领导以满腔的热情,科学的态度,引领全校教师在课改的舞台上扮演角色,在课改的浪潮中努力探索,不断实践,并结合校情制定了详细的课改方案,调动精干力量,在一年级和七年级全面实施语文、数学、英语、科学等学科课程标准和新教材教学。今年又有两个年级加入其中。一年多来,在教研室精心指导下,我校的课程改革工作稳步发展、扎实推进,并取得了初步成效。在实施过程中,我校做了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全面动员,全员参与。

  学校利用政治学习和业务学习,对进入实验的一年级和七年级教师和其他非课改实验教师都作了全面动员,广泛宣传了课改的目的和课改实验的意义,以形成课改实验的良好氛围。成立了课改实验领导小组,以赖群雄校长为组长组成课程改革实验小组。校长抓课务的决策和协调,教师抓课改的管理和实施,明确各自职能,有效发挥组织的计划、组织、实施、检查、反馈、评估功能,为课改实验提供了组织保障,确保了课改实验的顺利进展。

  二、师资培训,转变观念。

  面对新课程,教师首先要转变角色,确认自己新的教学身份。美国课程学家多尔认为,在现代课程中,教师是“平等中的首席”。作为“平等中的首席”,教师要成为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指导者、参与者。

  (1)新课程要求教师由传统的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教师作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一个非常重要的任务就是为学生提供合作交流的空间与时间,这种合作交流的空间与时间是最重要的学习资源。在教学中,个别学习、同桌交流、小组合作、组际交流、全班交流等都是新课程中经常采用的课堂教学组织形式,这些组织形式就是为学生创设了合作交流的时间,同时教师还必须给学生的自主学习提供充足的时间。

  (2)教师应成为学生学习活动的引导者。引导的特点是含而不露,指而不明,开而不达,引而不发。引导的内容不仅包括方法和思维,同时也包括做人的价值,引导可以表现为一种启迪,学生迷路时教师不是轻易的告诉方向,而是引导他辨明方向;引导可以表现为一种激励,当学生登山畏惧时,教师不是拖着走,而是点起他内在的精神力量,鼓励他不断的向上攀登。

  (3)教师应从“师道尊严”的架子中走出来,成为学生学习的参与者。教师参与学生学习活动的行为方式主要是:观察、倾听、交流。教师观察学生的学习状态,可以调控教学,照顾差异,发现“火花”。教师倾听学生的心声,是尊重学生的表现。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既有认知的交流,更有情感的交流,既可以通过语言进行交流,也可以通过表情、动作来实现交流。这样,教师在教学中也学到了许多知识,同时缩短了学生与教师之间的距离,学生把教师当成了他们学习的伙伴,愿意与教师进行探讨、互相交流。

  教师观念的转变是实验顺利进行的前提,因此我校把抓教师新观念培训、交流学习放在首位。

  1、学习新课标,树立新理念。我校组织教师外出学习、听课,让他们接受外界的新思想,把握课堂教学新脉搏。每人每学期要自学课改文章,积极探索新课改中教师角色转变、教师教学行为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的研究。还组织教师集体备课学习,积极撰写反思。

  2、学习新课标,实践新课标。

  (1)全校教师上探讨课并说课和提出自己的疑惑,大家积极评课,共同探讨、共同前进。

  (2)充分发挥新一年样本班带头作用。举行新一年学科新教材、新教法展示课,各学科以“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模式探究,取得良好的成绩。以点带面推动学校新课改的步伐。

  (3)开展教研活动,宣传新课改的.精神。我校举行主题为“放飞吧,让我们与新课程一起成长!”的教研活动。精彩的表演使学习新课程改革的气氛更加浓烈,真正起到师生互动的学习效果,实践了新课改的精神。

  (4)新一年建立“学生成长记录袋”,在学生之间进行评比交流评比,家长和学校进行评估,激励学生的学习兴趣,加强学生的学习自信心。带领学生以一种新的学习方式进行学习。体现新课改的精神。

  三、转变观念提高质量

  新课程的教学观告诉我们,教师只有经过钻研教材,深思熟虑,精心设计,使学生在课堂教学中接受思维的训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培养科学的学习方法,转换角色,更新观念,全面提高课堂质量,才能培养出21世纪的合格人才。终身教育和学习型社会要求人们必须“学会生存”、“学会学习”、“学会创造”。“以学生为中心”、“教会学生学习”成为了基础教育中的最强音。这里仅就我校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如何适应新课程改革、提高课堂质量谈几点看法。

  (一)转变教学观念、提高课堂质量。

  课堂教学是培养人才的地方,培养出的人才需要为社会作出贡献,这就要求作为学习的个体要形成自我的知识体系和技能体素。然而传统教学是在应试教育笼罩下的灌输式教学,在考试的指挥棒的统一指挥下,学生用统一的课程教材,统一的进度进行统一的学习,要求达到统一的标准。教师为教而教,学生为分数而学,“千课一面、模式单一”。这就造成了学生学习上的高投入、低产出;这样的学生在走向社会时,面对纷繁芜杂的社会,难免会“举目四望心茫然”,自己希望的工作找不到,找到以后发现学的用不上,用上的没有学,想学又没处学,对工作疲于应付。同时,这种课堂教学忽视了能力的培养,更忽视了思想品德和心理品质的培养,只重视少数“尖子生”,而忽视了占多数的“中差生”,忽视了全体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这样的学生怎么能适应未来社会呢?要使学生适应未来社会,在我们的课堂教学中,教师转变观念,将课堂返

  还给学生,将学习的权力交还给学生。新课程理念告诉我们,“学生掌握方法比掌握知识更重要”,使学生掌握学习方法,也就使学生学会了学习。这样就不仅使学生在校期间,而且在学生个体有限的生命历程中,就具备不断索取无限增长的新知识的能力。使学生掌握了创造的方法,也就是使学生学会了创造,这样学生学到的知识就成为不断创造的根基。

  (二)激发学习兴趣,提高课堂质量。

  目前,各学科互相渗透,互相依存。如《科学》中已渗透到诸如生命科学、医学、农业科学、现境科学、物理学、计算机科学、地质科学等许多科学领域,并影响着人类的衣食住行、生老病死等社会生活的多个方面。在课堂教学中,科学课的教师们理论联系实际,挖掘与教学内容相联系的知识,使学生感到生活中处处有化学。发挥实验科学的优势,设计趣味实验,如“喷泉实验”、“滤纸自燃”、“滴水生火”等,通过神奇美妙的化学现象唤起学生探索化学的求知欲望,向学生介绍一些著名化学家的创业史,典型事迹等,促进学生由兴趣向有趣、乐趣向志趣的方面发展。

  (三)教会学习方法、提高课堂质量。

  未来的文盲将不是不会阅读的人,而是没有学会学习的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全面参与到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中,使学生自主的学、主动的学。“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所以,教师要教给学生学习方法,全面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1、指导学生阅读。

  读书是获取知识的最有效的方法之一,教师应长期性的对学生进行阅读方法指导,使学生学会通读、精读、选读等阅读方法。阅读前,明确提出阅读的目的要求;阅读中,了解学生的阅读情况,帮助学生扫除障碍;阅读后,通过提问检查学生的阅读效果。给学生一个“非看书不可,看书非钻研不可”的学习方法。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可设计一定的阅读时间,让学生通过自己思维判断和分析获得知识。

  2、启发学生思考。

  善于思考才善于学习。在教学中要促使学生养成独立思考的良好习惯,遇到问题要能想、会想、多想、善想,甚至大胆地猜想。为了启发学生的思考,应为学生创设适当的问题情境,从不同侧面,不同角度设问;紧紧围绕教学内容,抓住那些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关节点、疑问点设问;对较难或较综合的问题,用按认知层次分化知识点的方法,由易到难步步深入地发问;对学生错误或不全面答案进行反问,不断加大问题的思考力度等等。

  3、组织学生讨论

  讨论是人们进行思维交流的最好形式,在教学中,鼓励学生间争论,使学生从中相互启迪,提高思维的深刻性。

  4、引导学生总结。

  归纳总结是对课本内容、知识结构进行梳理和归类的过程。为了使学生掌握总结技能,教学中可以指导学生充分挖掘不同章节知识的内在联系,将所学的知识“由点到线,由线到面”地构成一个动态的知识网络。

  四、新课程教学带来教学方式的变化。

  为了体现“以人为本”、充分尊重学生的理念,我们在考试中进行改革。如数学组的考试试卷出现A/B卷任学生选做。规定做A卷分值乘以系数1,做B卷分值乘以系数0.9。

  在这个基础上又进行改进,可以选择A/B卷中的题号相同的题目来做。A卷乘以1,B卷乘以0.9,以得分高的计算总分,不累计加分。考试结果有百分之九十五的学生成绩在及格以上,有百分之六十的学生分数在八十以上,极大的鼓舞了学生信心。

  语文组在作文写作上进行创新。教师们认为,作文是学生的真情流露。所以在写作上,主要重视学生的表达能力的培养。语文课上学生有更多的机会发表自己的感想。课堂不再是语文教学的唯一场所。带领学生走进大自然,走向社会,走向市场,走向科技农业园区,让学生有更多的亲身体验。如一(1)班学生,在语文老师和班主任带领下来到学校附近的蔬菜种植示范园区参观蔬菜种植基地,受到很大教育,回来后学生写出了许多有关种植方面的知识。

  社会组老师组织学生搞社会调查,让学生写调查报告。如学生深入到工厂调查烟尘污染问题,上网查找污染对人体的影响。学生们写出的调查报告中,以所见所闻和所查的资料为根据,告诫人们重视环境问题。

  科学组在教学中能根据生活中的现象,重视学生的实践能力和操作能力的培养。学生在课余时间进行科学研究,开展小课题研究,撰写科学论文。如学生对放养鸡蛋和圈养鸡蛋哪一钟更有营养进行研究,写出了许多小论文。

  数学组开展数学与信心技术整合研究。使学生能通过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进行独立学习。通过学生与教师交流、学生与计算机交流(学生与网络交流)达到培养学生自主探索能力的目的,让学生体验和体会知识的获取过程。

  五、注重发展,科学评价

  新课程评价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不仅仅关注学生的知识和技能的获得情况,更关注学生学习的过程、方法以及相应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的发展。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出适合时代发展需要的身心健康,有知识、有能力、有纪律的创新型人才。

  (1)评价不是为了证明,而是为了发展。淡化考试的功能,淡化分数的概念,使“考、考、考,老师的法宝,分、分、分学生的命根”这句流行了多少年的话成为历史。

  (2)评价学生应该多几把尺子。尺子是什么呢?就是评价的标准,评价的工具。如果用一把尺子

  来量,肯定会把一部分有个性发展的学生评下去。

  (3)评价中应遵循“没有最好,只有更好”。学生在这种只有更好的评价激励下,会不断的追求,不断的探索和攀登。这才是评价的真正目的。

  六、积极开展新课程教科研工作。

  教科研工作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后盾,没有教科研的教学是不会有大发展的。特别是在新课程教学方面,需要研究的问题很大,教师搞教科研的空间很大。学校抓住这个有利条件,积极倡导教师加大教科研力度,针对教学工作中出现的新情况和新问题,认真进行研究。新课程是摆在大家面前的新的课题,我们只有通过认真学习和研究,才能够在新课程教学中掌握主动。

  在学校教科组的指导下,教师们教科研热情很高。他们能够根据自己的教学实际,用教学中的第一手材料,结合新课程理念,认真开展研讨。各备课组都能每周进行一次交流,总结教学中的经验和教训,畅谈自己在新课程教学中的体会。在教师们的相互交流中,发现了许多问题,并能够认真想办法解决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如在教学中,教师们普遍反映配套练习与课本内容有很大出入,教师们就认真讨论解决办法。最后,决定对配套练习进行大量的删除,凡是与新课程标准不一致的内容大胆的放弃,不能因练习题的问题加重学生负担,也不能因为练习题的内容而改变教学内容。大家在讨论中认为,教学要依据新课程标准进行。教师只有认真学习标准,准确把握标准,才能把新课程教好。若瞻前顾后,忧郁不定,受制于课外练习,就会重新回到老路上。在这方面,社会组老师充分利用课外练习,他们把一些与新课程思想联系比较紧密的问题拿到课堂上,让学生自主探究,提出了“探究性考试”的思想,使学生在探究试题中获得知识和能力。

  七、校本课程的开发。

  语文组利用小记者活动,对参加者进行写作培训。主要通过培训使学生喜欢写作、学会写作。为学生以后的发展打下良好基础。

  信息科老师在开发校本课程中,根据学科特点,注重在网络技术运用上下功夫,使学生通过学习能更好的利用网络这个工具进行认识世界、开拓视野。

  在校本课程开发上,我们各科都要求组织学生开展小课题研究,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培养学生观察社会、关注国计民生的兴趣和习惯。

  八、教学管理的改变

  (一)课堂纪律管理。各校都有严格的纪律管理制度,加强纪律教育,对保证教学起着很重要的作用。但是,在学校的管理上,对纪律的要求过于严格,会扼杀学生的创新精神。例如,上课不能讲话的纪律要求,不适应新课程的教学。新课程要求学生要积极思考,合作交流。在上课时学生会突然有所启发,而想与同学交换意见,就免不了讲话。学生在脑子里有了好的想法,也想说出来,以感受一种成功的喜悦,释放自己内心的自豪感,想与同学分享一种学习的快乐,也会讲话。可以设想,剥夺学生讲话的权利是多么的不可思议。

  (二)自修管理。现在很多学校在自修时都要求“静”,并以此作为评价一个班级纪律的标准。事实上,这种一刀切的做法也是不科学的。假如学生在自修时遇到问题(这时很普遍地)需要问同学,由于不能在自修时发出声音,问题就无法问。课堂是学生学习的场所,在自修时,学生互相交流有利于学生相互取长补短。特别是在农村学校,如果问题在学校不能得到解决,回到家里就没有人能够帮助,学生长此以往就会出现知识断层,影响以后的学习。

  (三)课外活动管理。新课程对学生活动提供了一定空间,但在实施中,教师总是尽量让学生活动少一点。事实上,学生在活动中会产生灵感,活动过程对学生智力开发很有帮助。而且,在课外活动中,学生得到性情的调节,能够放松身心。正所谓“磨刀不误砍柴功”。

  (四)考试分数管理。虽然新课程教学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但考试分数仍是学校、学生和教师非常关注的。分数的重要性在中考、高考和其他招考中始终显示着,它的地位具有不可撼动性。但是,对于平时教学中,若太看重分数,就会带来许多反面作用,不利于学生学习成绩的提高,更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五)对教师的评价。新课程要有宽松的教育环境。评价的“短期效应”与“培养的是将来的人才”的新课程评价理念相矛盾。怎样评价一个教师的成绩,这是一个难题,许多从事研究的专家都没有解决。用考试成绩来评价教师,这是一种最简单也是最容易实施的一种方法,但它却是极其不科学、不公正的。众所周知,考试分数不能代表学生能力,考试分数也不只是教师教学行为所致,它取决于多层次、多方面的影响。

  (六)作息时间管理。虽然教育局规定早上8:00分上课,但事实上,早晨匆匆赶路的多数是中小学生。科学实验证明,睡眠不足导致学习效果不佳,不利于学习。中小学生正是长身体的时候,睡眠不足也会影响学生的健康。睡眠不足还会使人感到生活质量不高,使人情绪不稳定,容易使人感到疲劳,工作效率低下。现在,很多地方和部门都在调整作息时间。笔者认为,中小学生早上8:00上课,同时缩短午间时间,这样既能保证学生有充足的学习时间,又能缩短学生在校时间,减轻学生和老师的工作学习、压力,提高工作效率,把师生从疲劳的状态中挽救出来。

  校做为基层学校,在课改方面目前只能不断深入地理解新的教育理念,探究新课程各方面的新意和要求。还可以做一些不影响教学大局的教学尝试,逐步将新的教育教学理念融入自己的教学思想和教学行为。目前由于各方面的条件尚不具备,我校在课程改革中主要存在以下问题,并采取了一定的改进措施:

  一、新课程改革步履艰难,存在教育经费不足的情况。

  在我校,新课程中所使用的教具,不能购买。例如,数学一年级教学中需要色笔涂色,学生家长部分不理解,不给自己的孩子购买,并且有的学生把钱花在吃零食上,没有购买。学校没有资金为学生购买。这只是小例子。新课程的新教案中,媒体平台中,有使用CAI部分,并且有些知识需要上网查询,FLASH演示,将起到几课时的效果。可是无论如何,这只能停留在纸面上,无法实行。

  二、考试仍然是衡量一位教师教学能力的最重要的指标。

  新课程实施中,考试仍然是衡量一位教师教学能力的最重要的指标。不利于教师放心大胆的开展新课程。领导仍然是喊口号,表示在改革面前的决心和信心。但是,新课程改革对我校来说,目前只能算是刚刚起步。课程改革是一个大工程,不是一个学校想改就改的事,更不是短期内就能大见成效的事。我把此问题提出来讨论讨论,想想办法。

  三、家长对课程改革质疑,更重视孩子的学习成绩。

  此次课程改革是一个系统工程,教师是新课程实施的参与者之一,家长也是新课程实施中不可忽视的重要角色。学校取得家长的理解和支持是顺利实施新课程的重要保证。但是,新课程改革对于我校的家长来说,简直是天方夜谈!他们不明白老师为什么一年级数学课要学生带色笔,更不明白老师为什么把课桌椅分成小组形式学习,刚开始,很多家长反对,认为这样会使学生分神讲话,影响学习,降低学习成绩。对于开展“学生成长记录袋”评比,家长不理解、不支持的居多。因此,为了让实验班学生家长对新课程有所了解,支持学校的课改实验,我校在一年级中开展家长听课咨询活动,家长逐渐表示对新课改的理解与支持。

  总之,我校的课程改革实验还刚刚起步,有些经验还比较幼稚,与其他兄弟学校尚有一定差距,学校将进一步开拓创新,与时俱进,扎实工作,全面推进课改实验工作。

  安仁中心学校教科室

教育改革总结7

  xx集团改革创新项目实施总结报告内容要点

  集团本部各部门、下属各单位申报参与xx集团“改革创新奖”评奖项目,须提交项目实施总结报告。总结报告内容应清晰表明申请评奖项目是否具备自主性、首创性、先进性;是否属于创新观念、创新思路、创新方法、创新机制、创新载体;是否符合集团实际和集团的发展规划;对于实施创新项目所取得的成果,包括经济效益或者管理绩效显著提高等情况须详细写明。总结报告内容包括但不限于以下:

  1.项目实施背景;

  2.项目实施目的、预期达到的目标成果(经济预期指标或解决的企业管理问题等);

  3.项目实施方案(含实施计划、人员安排等);

  4.项目实施过程(实施经过、团队组织及团队各成员在其中发挥的'作用、实施中遇到的困难以及解决的办法或措施等);

  5.项目实施效果(取得经济、社会效益或企业管理效能的提升等);

  6.项目改革创新的亮点,实施意义,影响范围,作用大小;

  7.项目实施取得的经验、教训、做法总结;

  8.对本次项目实施的自我评价。

教育改革总结8

  我院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以“完善制度、提高质量、科教结合、支撑创新、适应需求、引领未来”为基本思路,根据社会经济发展对高层次人才多样化需求和学校学科特色,在学科设置、研究生招生与培养、导师制度等方面进行机制创新与改革,提升学院研究生教育的质量和水平。

  研究生教育改革目标是确立全面的质量观和多元化培养目标,完善学术型和专业型研究生分类培养机制,实现学术学位与专业学位并重发展;完善研究生招生计划确定和分配方法,优化高层次人才培养的学科结构;创新教育理念,改革课程设置,建立适应不同类型学生的培养和考核办法,建立科学完善的质量保障体系,形成符合人才成长规律、富有活力与效率的研究生培养机制。

  一、我院开展研究生教育改革创新工作的具体措施及其特色

  (一)研究生招生制度改革

  1、研究生招生资格动态审查确定:我院从任职岗位和年龄、承担科研项目和科研经费、近年来科研成果、指导研究生业绩等方面提出各学科研究生导师招生资格基本要求,每年根据学校制定的导师基本要求以及招生计划审核本单位教师的招生资格。

  2、深化研究生招生选拔机制改革:实行更加灵活、更有利于综合考察学生素质的.研究生招生选拔办法,进一步完善优秀本科生推免生攻读硕士学位、导师自主选拔等方法加强学术型硕士研究生的选拔;不断加大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招生规模,加强导师在研究生招生选拔复试和录取中的作用。

  (二)深化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

  1、实施研究生的分类培养。确立多元化培养模式,分别制定学术型和专业型学位研究生的学位标准、培养目标、评价体系,建立适应不同类型研究生的选拔、培养和考核办法;完善学术型和专业型研究生分类培养机制。学术型研究生培养加强与国内名校的合作,专业型研究生培养加强校企导师团队和研究生培养基地的建设。

  2、强化以科学研究为主的导师负责制和导师项目资助制。在录取、培养、淘汰等方面给予导师更多的自主权;强调导师通过高水平的科研培养研究生而不是将研究生作为低层次的劳动力;加大导师科研项目经费对研究生的资助强度,实行按导师招生人数的分级资助办法。

  3、以一级学科为基础,全面修订和制定研究生培养方案;大力改革研究生课程体系,压缩课程数量,加强主干课程、核心课程建设;学术型研究生通过加强学术讨论和交流以加强创新能力培养,专业学位研究生结合行业、企业需求强化实践创新能力训练。

  4、加强研究生交流能力培养,英语课程学习强调交流表达能力培养,加强对优势特色学科课程体系与教材的国际化建设,加强研究生参加学术交流活动,开阔研究生的视野,培养研究生把握国际学术前沿的能力。

  二、我院研究生教育改革工作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我院研究生教育工作处于起步阶段,目前在以下方面还存在差距和不足:

  1、还需要进一步解放思想,大胆创新,认真研究当前国际国内形势对研究生教育的新要求、新挑战,瞄准国际一流大学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标准进一步科学规划,进一步完善制度措施,努力提高研究生教育教学质量。

  2、研究生教育改革创新工作还需要予以政策保障并加大经费投入,需要对公共学位课、专业学位课以及专业能力实践课进行系统建设,硕士研究生实习实践基地建设需要大量经费投入。

教育改革总结9

  活动内容:

  本班结合我们正在学习的远程教育,认真学习了《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中与远程教育、教育信息化相关的部分,并在网络上展开了激烈的讨论。

  活动形式:

  以网上讨论的形式为主

  活动时间:

  xxxx年3月7日~xxxx年3月9日

  活动目的:

  通过讨论同学们能够学以致用,并且能了解教育的最新发展动向。

  活动参与者:

  教育技术学院07级1班本科生

  活动总结:

  《纲要》中与远程教育相关的部分摘录

  第八章 继续教育

  (二十五)构建灵活开放的终身教育体系。大力发展教育培训服务,统筹扩大继续教育资源。鼓励学校、科研院所、企业等相关组织开展继续教育。加强城乡社区教育机构和网络建设,开发社区教育资源。大力发展现代远程教育,建设以卫星、电视和互联网等为载体的远程开放继续教育及公共服务平台,为学习者提供方便、灵活、个性化的学习条件。

  搭建终身学习“立交桥”。促进各级各类教育纵向衔接、横向沟通,提供多次选择机会,满足个人多样化的学习和发展需要。健全宽进严出的学习制度,办好开放大学,改革和完善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制度。建立继续教育学分积累与转换制度,实现不同类型学习成果的互认和衔接。

  第九章 民族教育

  (二十七)全面提高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教育发展水平。公共教育资源要向民族地区倾斜。中央财政加大对民族教育支持力度,民族地区各级政府按照事权划分增加投入。

  促进民族地区各级各类教育协调发展。巩固提高民族地区普及义务教育成果,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支持边境县和民族自治地方贫困县学校标准化建设,加强民族地区寄宿制学校建设。加快民族地区高中阶段教育发展。支持教育基础薄弱地区改扩建、新建一批高中阶段学校。大力发展民族地区职业教育。加大对民族地区中等职业教育的支持力度。积极发展民族地区高等教育。支持民族院校加强学科和人才队伍建设,提高办学质量和管理水平。进一步办好高校民族预科班。加大对人口较少民族教育事业的扶持力度。

  大力推进双语教学。全面开设汉语文课程,推广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尊重和保障少数民族使用本民族语文接受教育的权利。重视加强学前双语教育。国家对双语教学的师资培养培训、教学研究、教材开发和出版给予支持。

  加强教育对口支援。认真组织和落实内地省、市对民族地区教育支援工作。办好在内地举办的少数民族班(学校)和面向民族地区的职业学校。加大对民族地区师资培养培训力度,提高教师的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国家制定优惠政策,鼓励支持高等学校毕业生到民族地区基层任教。支持民族地区发展现代远程教育,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

  第十九章 加快教育信息化进程

  (六十)加强优质教育资源开发与应用。加强网络教学资源库建设。引进国际优质数字化教学资源。开发网络学习课程。建立数字图书馆和虚拟实验室。建立开放灵活的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促进优质教育资源普及共享。创新网络教学模式,开展高质量高水平远程学历教育。继续推进农村中小学远程教育,使农村和边远地区师生能够享受优质教育资源。

  强化信息技术应用。提高教师应用信息技术水平,更新教学观念,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鼓励学生利用信息手段主动学习、自主学习,增强运用信息技术分析解决问题能力。加快全民信息技术普及和应用。

  心得体会

  1、 远程教育已经成为我国终身教育、继续教育实现的重要方式。随着整个社会的终身学习的氛围的浓厚,在广大人民群众中,远程教育一定能够得到好的发展。将远程教育放在继续教育、民族教育这两章也很明显的体现了远程教育的优势所在,也是教育部对于如何发展远程教育的一些导向性的意见吧。

  2、 在整个纲要中,一共有7个明确的“教育公平”的表述,促进教育公平的一种方法就是远程教育,而且在报告的各处都有所体现。注重远程教育教学资源的开发,尤其是中小学的教学资源,同样也体现了促进教育公平的思想。

  3、 这里的远程教育主要针对的目标是成人教育,需要提供硬件以及资源,同时也要具有多样性和灵活性。对于终身教育来讲,远程教育的作用是无可取代的。可是目前人们对它的认识还不够,所以需要建设的不但有一些资源性的软件,而且还有基础作用的硬件。

  4、 国家重视少数民族地区建设。但在将远程教育应用于少数民族地区时,因当学习者的可能特征,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远程教育的相关要素可能要有一定的变化,这样才能更好的为少数民族地区的人民服务。

  5、 《纲要》中提到对“农远工程”的进一步开展,同时,也看到了“强化信息技术应用”这一说法,我们很多地方的教师,信息技术素养还有待提高。这一点,也是我们教育技术应该努力的。

  6、 一项技术的全面飞速发展变在于改技术何时运用到“工业化大生产中”。而教育技术乃至整个教育行业的工业化的突破口便是远程教育了。目前教育不公平的问题引发了社会各界的广泛讨论与思考,经过目前的实践证明,远程教育对解决教育不公平这个问题可以提供很好地解决思路,如果能确保农村的孩子与城市的孩子上同样的精品课,做同样的测试题,应用同样的教学资源,那教育不公平也就自然不存在了。但要注意的是如何确保农村远程教育的开展,如果农村连基本的课桌都不齐全,连基本的老师也保证不了,如果农村孩子连吃饭都有问题,上不起学,如果远程教育的资金都被政府挪用等等,那何谈远程教育?所以窃以为我们应该围绕这这句话展开更加全面的讨论,讨论如何确保在农村能施行好远程教育,才是更为重要的。

  7、 教育问题是长期形成的,要改革必然会产生阻力,一蹴而就似乎并不现实。需要稳步推进。有宏伟的蓝图是好的,但是更多的都是些空话,不能结合中国的实际国情。其中《规划纲要》调研内容和重点问题中有十个重大专题、三十六个子课题,而其中对远程教育的涉及确甚少,由此可见国家对远程教育的发展前景并不看好,例如网络上讨论的很激烈的湖南大学的远程教育问题,还有同学亲身讲述的'例子,能充分感觉到远程教育的弊端。所以发展远程教育的优势促进继续教育,民族教育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8、 远程教育更多的是应用于优质教育资源共享。《规划纲要》的第二部分是发展任务,论述了从学前教育到高等教育,从特殊教育到全民教育未来的主要任务,并且对民族教育明确提出了发展远程教育的要求。而同时可以看到,在第二十七条、第三十二条和六十条中都提出了“优质教育资源”,以及优秀教育资源共享、覆盖等词语。因此可以说,未来10年内,大力发展远程教育,很大程度上是要实现优质教育资源的共享,以此来提高少数民族以及偏远地区学生的教育水平,进而有可能改善教育不公平的状况。

  9、 远程教育将有完善先进的设备支持。实现远程教育,设备是必不可少的一环。规划纲要五十九条中明确提出了,要大力建设数字化教育基础设施,而且要对教育相关网络升级换代。同时,要加强农村学校的信息基础建设,这无疑为更好地实现远程教育提供了坚实有力的物质基础,使得远程教育的进一步开展有了强有力的后盾。

  10、远程教育是促进全民终身学习的重要方式。《规划纲要》中,对于继续教育也明确提出了发展远程教育的要求,同时也提出了对于全民终身学习,提高全民素质的殷切希望。然而,全民终身学习并非只有继续教育这一个途径,还可以通过诸如自学、培训等其他方式。在《规划纲要》第六十七条中明确提出要建立终身学习网络和服务平台,而这主要就是靠远程教育来实现的。因此,可以预见到,未来的远程教育将在全民终身学习中大有可为。

  11、远程教育学历将有希望予以保证。在《规划纲要》第六十条中明确提出,要创新网络教学模式,开展高质量高水平远程学历教育。也就是说,高质量的远程学历教育将成为一个发展点。同时,在第二十条中提出了即将提请人大修订有关教育、学位条例和终身学习等法律。可见,在未来10年中,远程教育的学历将有可能会有更加明确的法律保障,从而进一步扩大远程教育的应用。

  12、拓宽教育和延伸教育,这也许就是远程教育存在的重要性,也是为什么中国目前远程教育虽然存在诸多问题,却仍然需要大力推广的原因,因为要完成上述两个任务,远程教育是最好的途径。

教育改革总结10

  我校现有18个教学班,学生1000余人,教职工88人。学校坚持正确的办学方向和可持续发展的办学策略,在“改革、发展、创新”办学思想的指导下,扎实走好“科学管理立校、教育科研兴校、素质教育强校”之路。从20xx年秋季进入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在这6年的课改实验工作中,我校认真贯彻《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落实市、区教委有关开展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工作精神,确保课改实验的逐步推进。大力加强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一、规范管理,确保课改顺利进行

  我们深知,新课程改革是一项政策性强、涉及面广、专业要求高的工作,因此学校领导高度重视该项工作的开展。自20xx年秋,我们根据区教育局的要求,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教导主任、教科室主任为副组长,各教研组长为主要成员的课程改革实验领导小组,做到校长亲自抓,教导主任、教科室主任直接抓,教研组长具体抓。我们还明确规范了在新课程改革实验中,学校各职能部门要共同参与,明确职责,分工协作,密切配合,形成课改的合力,做到层层有人抓,层层抓落实,以确保新课程实验工作的顺利开展。学校还要求全体行政、教研组长要率先垂范,转变教育观念,树立新课程理念,在课改工作中学在先,走在前,同时要帮助教师加深对新课程理念的认识,不断转变教育思想和观念,确立正确的人才观,质量观和学习观。从而使我校新课程改革工作得以顺利开展。

  二、转变理念,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从20xx年9月起,我校抓住新课程改革的机遇,明确工作思路,即“围绕一个核心、坚持两个结合、落实三个保证、狠抓四个环节”。围绕一个核心就是以全面落实培养目标、实施素质教育为核心;坚持两个结合就是课程改革与教师专业发展相结合,典型示范与面上指导相结合;落实三个保证就是从组织领导、队伍建设与教学条件三个方面提供保证;狠抓四个环节就是抓住规划、实施、评估和总结四个环节。要求全体教师一切以学生终身可持续发展为根本,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努力创造条件,通过平等、信任、尊重、理解、引导、激励等手段,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内在动力,为每一位学生提供展示才华的空间和机会,要求全体学生积极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的学习习惯,不断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交流和合作的能力。

  1、坚持德育为先的教育教学理念,转变教育、教学方法。努力营造民主、平等、和谐的教育氛围,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提倡全体教师对学生多鼓励、多肯定、多赞许,坚持以正面教育为主,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2、以活动为载体,深化主题教育。以经歌经典传唱、运动会、作文、书法、手工制作比赛、以传统节日活动,主题班会等形式,对学生开展规范教育、诚信教育、法制教育、感恩教使学生在各种活动中既有自己发挥个性的空间,又在活动中受到深刻的教育。

  3、面向全体学生,切实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学校严格按照学校课程标准安排课程表,控制学生在校活动总量,在课堂教学中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和教师的教学方式,尽力把减负落实到实处。

  4、认真上好综合实践活动课。利用节假日开展社会实践活动,使学生进一步了解家乡,热爱家乡。

  三、求真务实,在校本教研中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新课程改革成功与否关键在于教师专业发展。为建设学习型的学校,提高教师专业素养和教学业务水平,积极推进课程改革,充分发挥教育科研在教育教学中的灵魂作用,提升我校教育教学质量,我校切实建立校本教研工作制度及校本培训制度,拓宽了教师的知识视野,提高了教师的整体素质,促进了我校课程改革的深入开展。

  1、加强学习,提升理念。我们将校本教研与教师业务学习结合起来,充分利用网络资源,采取集中及自学相结合的方式,通过专题讲座,开展具有较强针对性的新课程培训。组织教师学习掌握现代信息技术、现代远程教育资源运用等,利用网络教学,切实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在课余时间,充分利用网络优势,上网搜寻新的观点,好的经验,了解国内外最新的教育动态,开阔视野,确保在新课程改革的浪潮中不掉队。

  2、组织有效的集体备课活动。

  为了体现集体备课的实效性,突出集体备课的交流和反思作用,各年级组集体备课活动按个人自备、集体议课、反思修改的程序开展工作。做到“三定”、“四统一”(定时间、定内容、定中心发言人;统一教学目的、统一重点、统一作业内容、统一教学进度),并做好记录。每学月一次,分教研组进行,人人参与,讲究实效。解决老师们在钻研教材中的困惑和疑问,交流处理教材的方法,探讨如何创造性使用教材,及时探讨新课程实施中出现的问题。

  3、以课例为载体,开展主题式校本教研。

  我们深知:以课例为载体、以反思为抓手的主题校本教研是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的一个有效而现实的途径。教学研究的主题应该来自于课堂、来自于教师的亲身实践,是一线教师在教学过程和自我反思中发现的困惑和问题。各年级组引导教师发现问题、搜集问题,确立带有共性的、有研究价值研究主题,落实主讲人,每期开展一至二次具有针对性和实效性的主题教研活动。其他教师在观课、议课,围绕研究主题,自由交流、讨论,力求达成共识,提升为教学经验,并将其运用到自己的课堂中,改进教学方法。形成“搜集问题确定主题理论学习指导实践课后反思再实践随笔、心得”的校本教研过程,推进新课改工作全面、健康、深入地发展。

  4、抓好课题研究为切实提高我校新一轮课改的质量,我们大力抓好教育科研的研究,努力提高教育科研的层次和水平,力争使我校的课程改革走在全区的前列。近几年来,学校课改实验领导小组成员和实验教师都积极参加我校立项区级实验课题《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研究》运用新理念,按实验方案认真开展试验,积极探索,大胆创新,定期开展学习交流活动,并做好各项资料的积累、整理,该课题取得一定成效,获南川区课题实验成果三等奖,最关键的是促进了教师和学生的各方面的转变,把课改落到实处。

  5、探索网络教研之路。

  网络教研,是现代教研发展的新方向。根据我校青年教师较多的特点,我们学校建立了校园博克网站,很多青年教师也建立了自己的博克,在网站发表很多教学文章,总结教学经验和反思教学得失。不但提升了学校的知名度,依托网络平台,使教师的整体素质又一次得到展示和提升。有近20位教师学历培训以及10多位教师英特尔未来教育的培训,有效地拓宽了教师的知识视野,提高了教师的整体素质,促进我校课程改革的深入开展。

  6“请进来,走出去”。

  专家是课程改革的'领路人。学校领导充分认识到专家引领的重要作用,近6年来学校先后选派100多位教师参加省、市、区级的学习培训,得到了有关专家的引领和指导,外出学习培训后的教师回校要求上汇报课。区教研室各科教研员多次深入我校,深入课堂,他们通过听课、评课,解答问题,传递信息等形式参与学校的课改活动,帮助教师把握课改方向,为我校课改工作增强了信心和力量,使课改工作走上正轨。

  四、集思广益,课改工作取得明显成效

  近6年来,我们按照《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的主要目标和实施措施,有目标、有计划、多渠道地开展了课改实验研究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1、教育理念的转变。在课改实验中,我们遵循新课程理念,真正确立了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逐步从应试教育走向素质教育。在目标理念方面,突出了由单一传授知识逐步走向培养学生发现学习、合作学习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扎实的基础。在师培理念方面,突出抓理论学习,着重培养教师的角色意识,促进了教师由单一传授型向科学研究型转变。在评价理念方面,突出主体性课堂教学评价,初步形成了较为全面科学的评价体系,以代替单一分数评价体系,把评价重点放在课堂教学上,突出过程性评价。

  2、教师教学行为的转变。在实验中,课堂气氛活跃起来了,教师学会了用鼓励性语言来评价学生的独特性、兴趣、爱好和专长,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及时鼓励学生,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创设宽松、和谐的学习环境,主动关注学生的需求和发展。学会了解放学生,尊重学生,理解学生,信任学生;学会了如何驾驭课堂教学;学会了使用富有人文性、艺术性、鼓励性的语言来进行组织教学活动。课堂教学真正呈现出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学生主动、合作、探究学习气氛异常活跃,教师成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参与者和引导者,课堂教学过程是生成的、动态的过程,充分体现出师生在课堂上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的生命活力。

  在各类课堂教学实践活动,锻炼了教师队伍,提高教师课堂教学研究能力。自课改以来,我校教师区、片区、校级公开课和课堂教学展示大约200余节次,撰写了100多篇课改实验总结或论文及一批优秀课例,先后有10多篇论文获奖或发表在教学刊物上,涌现3名区级骨干教师。

  3、学生学习行为的转变。教学工作是师生共同发展的过程,教学方式的改革,也要求建立新的学习观。在实验中,我们以学生为学习的主体,突出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改变了以听课,记笔记,完成作业的传统学习方式。重视创设合理情境,重视留给学生思考空间,使学生乐学;重视渗透学法指导,使学生善学。把课堂变为师生相互沟通、交流、合作、探究的学习乐园,让学生有足够的时间操作、观察、思考、质疑、讨论、练习、评价等,使学生逐步形成具有较强的自主学习能力,从而更加主动地合作、探究学习,更好发展。

  4、学校教研氛围十分浓厚。

  在新课程改革面前教师充分认识到教学研究的重要性,课改既是一种机遇,更是一种挑战,课改势在必行,是人人绕不过去的一道门槛。教师们自觉参与听课、评课、教研活动;自发征订和学习有关课改的报刊杂志;积极撰写教学反思、教学随笔、经验总结、教学案例;主动上网找解决困惑的办法;许多教师主动向学校要求明年秋季担任课改实验教学工作;教师参加继续教育、学历提高空前火热;教师主动提供研究课例,养成了课前研讨和教后反思的习惯;一批青年教师正在迅速成长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发展,教师的科研能力和科研水平也在逐步提高。

  五、不断反思,基础教育课改中也存在困惑

  我校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做了大量的工作,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但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值得重视和研究。

  1、部分教师的思想观念不能适应课改的要求。一些还不能使用先进的教学技术,还没有真正确立新理念,教育教学实践有穿新鞋走老路的现象,主要原因是受应试教育思想影响太深,理论学习不够,对课改的意义认识不足。

  2、课堂教学还存在着“假、浮、虚”的现象,不重视基础知识的教学,有合作无实效,为夸奖而夸奖,把“自主”变成“自流”,把“对话”变成“问答”,课堂教学华而不实。

  3、现有的硬件设施与实施新课程的要求差距较大。学校仅有一台多媒体教室,各班要运用多媒体上课,得排好秩序,有的一期只能到多多媒体教室上课的次数是有限的。学校图书资源,相关教学设备还不能满足教学需要。

  4、对学生的评价方式还有待进一步探索,虽然改变以往单一的以分数评价学生,但评价的方式方法还不够科学,应摸索更多更好的评价方法。如此种种问题和困惑还有很多,有待于在我们今后的课程改革工作中逐步加以解决。今后,我们将继续认真总结、反思实验中存在的问题,加快新课程改革的步伐,加大宣传力度,让社会,家长多理解,多支持新一轮课程改革,力争更上一个新的台阶。

教育改革总结11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大到一个国家,小到一个地区,经济、社会要可持续发展,就必须注重人才为本,教育为基础。

  我镇镇党委、政府站在历史发展的高度,从经济建设持续发展的角度出发,在2000年8月召开了我镇镇教育工作会议,制定了“加快我镇教育改革,创建一流教育”的宏伟目标。把高标准、高质量地发展本地区的教育作为己任,把教育规划、学校设点布局纳入整个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体系。同时颁发了《关于我镇镇教育改革实施意见》,以推动我镇镇教育单位人事制度和分配激励制度的改革,鼓励多劳多得、优质优酬,调动全体教育工作者的积极性,促进改革向纵深发展。

  镇党委于20xx年成立了青少年思想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建立工作联席会议制度,研究解决青少年思想教育工作,联系各方协调解决青少年思想教育中的困难和问题。在领导小组的关心帮助下,组织学生参加迎奥运长跑签名活动;举行了千名师生上井冈——“红色之旅”活动,通过对革命根据地参观访问,缅怀先辈们的光荣事迹,增强了广大学生爱国主义情感和热爱家乡建设家乡的责任感。今年又通过与泗泾法院、泗泾少管所、我镇派出所协调,分别和我镇中学、我镇小学、市大学附属外国语中学签约共建法制教育基地,同时,三单位的领导分别受聘担任三所学校的法制副校长,并根据各校实际制定和落实适合我镇教育形势的中小学法制教育计划。在党委、政府的带领下,镇各职能部门、各村委都非常重视对青少年的思想教育,因地制宜、积极主动的组织开展健康向上符合学生身心特点的活动,努力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共同担当起教育关心下一代的重任。

  在财政预算的教育经费足额及时到位的基础上,在确保教育经费“三个增长”的同时,政府已连续三年每年投入100万元作为学校教育改革奖励基金,用于引入竞争机制,拉开差距,鼓励先进。党委、政府重视学校硬件条件的改善,三年中,我镇小学新建了教学楼,改造了学校体育场;我镇幼儿园增建教学楼使办学规模扩大一倍;我镇成校经大修和硬件投入后,办学条件在区成校系统内达到名列前茅;尤其让人自豪的是,政府投入巨资迁建了堪称市乡镇中学一流硬件的新我镇中学;20xx年我镇镇人民政府与市大学联合开办了市大学附属外国语中学。三年中,我镇在新建我镇中学、上大附外中,以及小学、幼儿园、成校扩建、改建所投入的经费达到5400万元(不包括土地),其中,新建扩建校舍建筑面积合计为31800平方米,新建改建绿化、道路面积计为46000平方米,校园建设面貌和学校硬件位居区一流水平。

  正是在党委、政府的'关心支持下,我镇的教育事业在这三年教育改革中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1、教育思想的转变。

  三年的教育改革,使广大教师充分认识到新形势下的教育发展方向,充分认识到教育改革的必要性和所带来的好处,帮助广大教师进一步明确“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的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思想,意识到了因为有了学生才有了学校和教师,只有教育好我们的学生才能真正保证教师岗位、维系自身的进一步发展。改革中,竞争机制的引入,打破了传统的平均主义观念,教师意识到只有不断提高自身的教育教学水平,担当起更多的教育教学任务,采用更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和手段,才能实现多劳多得、优质优酬。

  2、人事机制的改革。

  要推动教育的快速发展,就要充分调动广大教职工的工作积极性,势必要改革用人机制,打破大锅饭,完善奖金发放制度。

  在三年的改革中,我镇中小成幼各学校对原有规章制度,系统地进行剖析,制定了从校长到教职工的岗位职责,从出勤到工作考核的奖励制度,结合区教育局《人事制度改革方案》的试行,建立能进能出的人事制度,实行奖金的再分配制度,推行考核结果与岗位挂钩,将教职工的考核结果作为下学年安排岗位的主要依据,为了体现向教学倾斜,各校在一线和二线岗位奖金投入上拉开了较大的差距,同时在条线内部又结合工作成效来决定奖金的收益。学校实行工作岗位双向选择,推行择优上岗,合理组合。

  3、师资队伍的完善。

  教育的发展,学校办学水平的提高,依仗于教师素质的提高。三年的教育改革,我镇在师资队伍的完善上也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一方面,大量引进高素质的教师。三年中,中小成幼(包含上大附外中)共引进教师81人,其中高级教师16人,新分配大学毕业生47人。引进的这些教师绝大多数很快就适应了环境,投入到教学一线中,起到教育教学骨干作用,促进了这几年学校成绩的飞跃。

  另一方面,鼓励现有教师通过进修来提升学历,各校教师学历层次有了显著提高,目前,我镇中学专职教师队伍本、专科学历为100%(其中本科为91%);我镇小学专职教师本、专科学历为99%(其中本科为32%);我镇幼儿园专职教师队伍本、专科为73%(其中本科为35%)。我镇中学有六位教师还参加了区教师进修学院与上师大联办的研究生培训班。

  同时各校重视对教师的专业培训,积极调动广大教师继续学习的热情,帮助教师获得更多的机会。中小学组织了四位教师赴澳大利亚、英国参加英语强化培训班(小学1人,初学2人,高中1人);组织优秀教师参加区区各类教师培训,如有21名教师参加区学科骨干教师培训,9名教师参加区骨干班主任培训,160多名教师参加inter未来教育、计算机网络培训等等。

  各校积极组织校本培训,我镇小学组织英语教师去黄浦区上外附小观摩;邀请青浦区市语文特级教师张志芳到校上课讲座,同时,又让五名教学骨干拜其为师;我镇幼儿园组织美术教师与市幼儿教育特级教师李慰宜为期二年的拜师学艺;我镇中学邀请市教育科研所和区教师进修学院的科研专家为教师作教育研究专题报告,送青年英语骨干教师与区二中英语特级教师张婷拜师学艺。各校加强对教师队伍的师德教育,我镇小学出台了师德教育系列条款,如“体罚处罚条例”、“十不”“五禁七不”等制度;我镇中学出台了“我镇中学师德规范”;我镇幼儿园出台了“幼儿园教师师德十不规范”等等。各学校注重青年教师的培养,帮助青年教师与有经验的教师结对,以“四带”(一带师德,二带教学,三带课题,四带特长)建立带教制度,为青年教师搭建舞台,给他们增压担子,放手让青年教师展示才能。目前中小幼学校班主任队伍中,35岁以下的年青教师占80%,教研组长、年级组长占75%。

  学校鼓励教师参加市、区级的各类教育教学竞赛,以提升和显示我镇教师的风彩和实力。20xx学年度,我镇中学教师周峰获得“市市中青年教师化学评优课一等奖”,夏长来老师获得“市市青年教师数学教学评比一等奖”。我镇小学赵烨老师获市语文观摩课比赛二等奖,赵烨和张珍老师在区区首届“绿业工程”中评为学科带头人,戚凤老师评为学科教学能手,20xx年,李梅老师获区区十佳教坛新秀。

  4、科研成果的壮大。

  时代在发展,教育教学的理念和手段也要不断更新。只有加强对教育教学的科学研究,从实践中总结理论,又用理论指导实践,促进教育教学的提高。

  三年教育改革促进我镇各学校牢固树立以科研为先导的指导思想,加大教科研和教学研究及德育研究的整合力度,加大教科研和学校管理以及师资队伍建设的整合力度,加大教科研管理力度。

  我镇中学“学会选择,自我调节,主动发展”校风建设的实践和研究课题被列为教育局重点课题,同时有33个相配套的子课题。20xx学年有6位教师荣获区教科研论文奖,20xx学年有12人荣获区教科研论文奖,获奖人数已连续两年为乡镇同类学校之首,其中三篇论文被刊登在《区教育》杂志。这些年,我镇中学坚持每学年出一本学校教科研论文集。

  上大附外中教科研课题《信息技术在外语学科教学中的应用研究》,被列为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重点课题《网络教育与传统教育的优势互补研究》总课题的子课题,并经总课题组批准上大附外中为课题实验基地(已挂牌)。

  我镇小学在近三年中,被列为区级课题的有四个,20xx年被列为市级课题的有三个,这在区区小学属于屈指可数。2000学年创办了校刊《九宵教苑》,以此作为教师著书立说的最原始园地,并持之以恒,现已出刊五期。

  我镇幼儿园到目前为止,有区级课题9个,校级课题23个,有15篇论文发表在区《教育与研究》杂志。20xx学年,四个区级课题区评选获奖,二个校级课题获区评选一、二等奖。

  5、教学质量的提高。

  在党委、政府的关心下,在全体教育工作者的努力下,我镇教育教学水平快速提高,基本实现了镇三年教育改革的目标——“各项指标名列区乡镇同类学校前列”。

  我镇小学经过三年努力,一至六年级语数英综合质量提升了七个名次,由原来全区中下水平上升到上等水平,现居乡镇学校前茅。在02学年度末的全区五、六年级毕业班统考中,成绩名列乡镇学校前茅。近二年来,我镇小学五、六年级考取区重点初中人数居乡镇学校之首,其中,今年就有60多位。

  我镇中学20xx届初三毕业班,毕业考:语、数、外三科为全区三十所学校的第8名(起点为18名),语、数、外、理、化、政六科为第9名,升学考:普高录取率超过60%,位居第7名,处于乡镇同类学校之首,其中,达到茸一等重点学校分数线以上的学生有70人(22.6%),被录取65人,录取人数为乡镇同类学校之首。

  我镇成校三年来,举办学历教育班:本科班2班,学员98人;大专班5班,学员328人;中专班5班,学员229人;总计12班,655人。系列培训班:电脑系列32班,学员1314人;“4050”工程培训班20班,学员929人。干部培训、职能部门教育培训的学员有2117人。其它各种培训有4155人。

  我镇幼儿园幼儿入园率从2000年的77.6%提高到20xx年的98.2%,02年底区教育局托幼办对该园的考核,成绩为全区三十所幼儿园的11名(办学质量居乡镇同类学校之首),为二级一类幼儿园。被教育局定为参加二期课改的两所幼儿园之一。

  中学、小学在区区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室20xx学年的办学质量全方位督导评估中,同时达到a级等第,督导评估质量居区区学校的上等水平。中学、小学20xx学年学校德育工作都被评为甲级a等,位列全区所有中小学的上等水平。

  6、学校特色的凸显。

  三年来,我镇各校全面贯彻和落实素质教育,在狠抓办学质量的同时,注重创设学校特色的形成。

  我镇小学艺术教育成果累累,曾先后举行两次大型书画展示,其中于20xx学年举办了由区区各小学校长、教导主任参加的书画现场会。据统计三年中已有50多位同学在市市业余书画等级考试中获得六级、五级、四级、三级证书,出版了两本精致的书画册(汇集了学生书画艺术创作的优秀作品)。另外,学校参加了两次市级书画展览,一次与国外小朋友的书画交流,经过不惜努力,我镇小学的书画艺术教育特色凸显,被区区教育局定为“一校一特”学校。

  我镇中学注重体育教学,努力提高学生身心健康,充分发挥学校体育设施优势,狠抓学生运动队训练,多年来参加区中运会成绩连续保持名列前茅,尤其是在20xx学年的区中运会上荣获男女团体第一名的优异成绩。我镇中学被教育局、区体委评为体育教学传统学校。

  20xx年我镇中学、小学同时通过了区区素质教育实验学校,其中我镇中学被评为区八所初中办学成功学校之一(是唯一的一所镇管学校)。

  上大附外中坚持外语教学特色,课堂教学采用牛津教材,并实行小班化教学,特聘英语特级教师何亚男(原市三女中校长)担任英语教学顾问,每周来校一天进行听课、评课、备课指导和亲自上课演示。市大学派出两名外籍教师每周来校一天,给每个小班的学生上口语课。学校英语组教师积极采取有效措施,努力提高学生学习兴趣,英语教学效果显著,学生用英语口头表达能力大为提高,高一参加区统测成绩位于普通高中中上。

  我镇成校结合我镇镇经济快速发展的形势需要,积极调整培训科目,拓宽办学渠道,主动与其他学校联合办学,努力提高办学层次,并形成自己的办学特色。目前,学校在硬件设施、办学管理、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等方面位均位居区前列,各种办班如学历班、培训班(电脑、财会、电工等),其规模和参加人数都处于区各成人学校领先水平,其中成人学历班的数量和学员为全区最多。

  我镇幼儿园积极开展幼儿兴趣班教学,其中开设的珠心算兴趣教学,对促进幼儿左右脑的开发和协调左右手的功能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活动得到了家长的欢迎和肯定,并逐步形成该园的一个特色。

教育改革总结12

  通过学习,我感觉《纲要》的每一条都是针对一些相应的实际问题有的放矢地制定的,脉络很清晰,应该说把握住了我国教育还不适应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接受良好教育的要求的脉搏。感触最深的地方就是《纲要》中提及的“育人为本,改革创新,促进公平,提高质量”的工作方针。国家把教育摆在了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这种高度是体现了教育在新时期的重要地位。通过纲要的学习,收获是非常丰富的,它引发了我更多的思考,也让我收获了很多的知识。这些思考和理论需要我在今后的工作中不断的去尝试和运用,我将在以后的.工作中逐步完善自己。

  一、领会纲要精神,明确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内涵

  把育人为本作为教育工作的根本要求。是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把促进学生成长成才作为学校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关心每个学生,促进每个学生主动地、生动活泼地发展。

  把改革创新作为教育发展的强大动力。教育要发展,根本靠改革。知识社会,信息时代,人们对于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前所未有的重视,教师自身创新能力的提高是育人理念的关键因素。

  把促进公平作为国家基本教育政策。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促进公平更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职责。对我们教师来说就是要平等对待每个学生,不歧视学生,让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发展和进步。

  把提高质量作为教育改革发展的核心任务。要求我们教师树立正确的质量观念,强化课堂教学,提高资源建设质量,确保教学质量及育人质量。

  二、结合我校实际,大力发展继续教育

  这次纲要将构建“终身教育立交桥”作为我国教育事业发展的主要任务之一,将努力形成“学习型社会”作为三个战略目标之一,突显了党和国家高瞻远瞩,与时俱进的战略眼光,对于我国实施科教强国、人才强国战略有着无比重要的意义。

  当今的社会是知识经济社会,产业、职业、行业在不断进步的同时对劳动者的素质有着越来越高的要求。面对迅猛发展的科学技术,空前激烈的人才竞争,不断学习新的知识和技术,及时了解当今世界科技发展的前沿和趋势,并将其运用于生产劳动和社会生活中以不断地提高和创新,是时代进步的要求、是国家强盛的动力,也是个人发展的必需。21世纪的教育应当是不断造就人、不断培养人、不断发展人全部潜能的过程。作为指导未来十余年我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的纲领性文件,“终身教育立交桥”的提出和实施将使各种教育形式衔接、各种培训方式并举、各类学习资源互相融通,为全民终身教育提供更多的机会和方便。作为一所现代远程开放大学,我们要抓住这个机遇,立足满足群众教育需求,促进教育事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要加快发展继续教育,搭建终身学习的“立交桥”,为建设人人皆学、处处可学、时时能学的学习型社会做出自己的贡献。

  三、落实纲要精神,不断提升自身整体素质.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指出:要把提高质量作为教育改革发展的核心任务。树立科学的教育质量观,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适应社会需要作为衡量教育质量的根本标准。制定教育质量国家标准,建立教育质量保障体系。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师整体素质。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要传道必须精于道,要授业必须精于业,要解惑必须先自知。作为一名教师应时刻不忘记学习,善于学习,具有学习意识,努力提升自己的素质。

  教师是一个引领学生在知识的海洋中获得真知的人,教师应当不断地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能够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并不断的完善自我,充实自我。“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当今社会,知识更新日新月异,因此教师要不断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更新观念,钻研业务,成为有良知、有新知、有真知的合格教师。要讲究教育策略和方法,做到教学相长。

  作为教师我们应该了解到理解的教育才是成功的教育。尊重人、理解人,是教育人的前提。尊重信任与严格要求是相辅相承的教育原则,既要坚持原则,公正无私,又要耐心细致,循循善诱。在教学上教师是教学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应该创造平等、和谐、宽松的教学氛围,强化支持服务意识。

  总之,学习《纲要》,就是要把纲要精神植根于具体的工作中,在教育教学的实践中,不断加强自我修养,努力提高思想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增强创新能力,为学校教育事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微薄之力。

教育改革总结13

  刚才韩局长对我市前几年课改工作作了全面的总结,两所学校作了交流发言市教科所任所长又对我市课改工作所取的成绩作了高度的评价。我认为,我市的课改工作可概括为三句话:起步较快,成效明显,问题不少。下面,我仅就目前存在的问题和下一步应采取的措施讲几点意见。

  一、正确面对课改中存在的问题

  归纳起来说,主要是“三不够”和“三不到位”。

  部分学校重视不够

  部分学校无论是在思想上,还是在行动上对课改工作重视都很不够。校长是学校工作的第一责任人,校长不重视,教师就难以引起重视。今年暑假各校校长都到北京进行了学习和研修,听了很多有名的校长介绍教育理论和管理经验。各校应该择其要点组织学习,结合本校实际,运用于教学实践。要坚信:只有“重视够”,才能“回报多”。

  对课程改革的理论研究不够

  部分学校领导班子和教师对课程改革的理论学习和研究不够。理论是行动的指南,没有理论的指导,我们的工作就难以开展。在课程改革实施过程中,不少学校做了大量的工作,但存在工作做得多、总结提炼少的现象。各校要加大对课程改革的理论研究力度,切实找准本校在实施课程改革中的热点、难点问题,集中精力,深入研究,抓出成效,抓出特色。

  教学过程落实不够

  教学教研是学校工作的两大重头戏,其过程管理必须落实。过程管理不落实,质量就难以上去。今年我市初三中考成绩不太理想,这是否与我们过于注重宏观调控,而忽视过程管理的落实有关呢?这的确值得我们深思。

  管理不到位

  部分学校领导管理不到位,只重传达,不重具体操作。部分校长完全放手由分管领导去抓,自己却不闻不问,不作具体督促和指导。只求常态,不思变化;只求一般,不思创新;只求稳妥,不思进取;只定规章,不思实抓。上至校长,下至教师,工作平平无起色,学校落后无羞色。

  参与不到位

  部分学校领导参与学校具体工作不到位。据调查了解:部分学校校长还存不上课的现象,个别学校甚至六七个领导都很少上课。试想,老师会做何感想?作为学校领导又是怎样参与课改的?个别学校除了分管教学教研的领导深入课堂调研指导外,校长和其他领导很少深入课堂,仿佛成了与课程改革无关的旁观者,试问,不深入一线调查了解、督促指导能见成效吗?

  保障不到位

  部分学校还存在经费保障不到位的现象。个别学校没有很好发挥专项基金的作用,教师即使在教学教研上做了大量的工作,取得了较好成绩,却得不到学校的认可。精神鼓励应该提倡,物质奖励也应适当体现;由于经费保障不到位,学校很少派教师外出培训学习,教师教育观念难以转变,教师素质难以提高。

  二、采取有效措施,扎实推进课程改革

  1、加强对课改工作的管理

  加强课改工作管理,校长应着重抓好两点:(1)进一步完善评价体系和相关制度。在课程改革的新形式下,各校尤其要努力探索“教师评价制度”和“学生评价方案”,进一步完善诸如教学过程管理制度、评优晋级制度、评职考核制度等相关制度,各校应根据学校具体情况,力求科学合理、及时地按程序(经教师大会讨论、教代会研究、行政会统筹决定)加以修订、完善。(2)进一步完善考试办法、严格考试组织管理。实施素质教育,要求淡化考试,但并不排斥考试。市教研室和各学校都要来思考怎样完善考试办法。初步设想:从小学三年级至初中三年级,每年组织一次“统一组织、统一监考、统一阅卷”的市级三统一考试。组织考试时,严格实行“主考负责、一场多校、一室两校”的管理办法,充分发挥考试的诊断、评价、督促功能,达到以考促学的目的。

  2、领导带头全员参与

  学校领导要以身作则、率先垂范,调动全体教师积极投身课程改革。(1)我市荣获省教厅颁发的“以校为本教研制度建设实验基地”,是上级主管部门对我市课改工作的肯定。各校要以此为契机,抓实抓牢学校工作,力争抓出成效,办出特色。(2)学校领导必须兼课,必须深入课堂听课指导。同时,市教育局的同志也要经常深入课堂听课,教育局领导每年听课不少于10节、各股室成员每年不少于20节。只有领导带头,教师才能积极地全员参与。

  3、突出重点,引领示范

  (1)充分发挥“校本教研基地校”“课改先进集体”的示范辐射功能

  前不久,我市有四所学校被市教育局授予“校本教研基地校”;今天,又有8所学校被授予为“市首批校本教研基地校”、10所学校为“市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先进集体”。希望被表彰的学校再接再厉,充分发挥示范辐射功能,带动、促进全市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向纵深发展。在今后的工作里,我市将每两年评选一次“校本教研基地校”“先进集体”,把它作为一种制度固定下来。

  (2)充分发挥“课改先进个人”“名师骨干教师”的示范引领作用

  全市课改先进个人、名师骨干教师是我市课改的先行者,是教学教研的佼佼者,是其他教师们的仰慕者。他们不但业务素质过硬,而且还有一颗热爱学生、乐于奉献的崇高心灵,他们是我市教坛上的一颗颗璀璨明珠。市教育局、各学校要想方设法为他们创造机会,搭建平台,充分发挥其示范引领作用。可采用上示范课、办专题讲座、结对引领等方式,挖掘潜能,最大限度地带动大批教师成长起来。

  (3)充分发挥“教学竞赛”“论文评选”的促进作用

  教学竞赛打造出了教坛精英,论文评选促进了研究型教师的形成。在历年的'教学竞赛、教学展评、巡回讲学献课活动中,涌现出的新面孔太少,新老更新太慢。有的教师成了学校唯一指望的专业人才,次次活动都有他。学校要多给年轻教师锻炼的机会,促进他们快速成长。同时,各校要以论文评选为依托,引导教师及时总结经验教训,从而提高教师的教学研究能力。

  (4)总结经验注重推广

  总结才能提高,才能出经验。不断总结的过程,就是不断提升的过程。因此,哪怕仅仅一次活动,或者学校阶段性工作,我们都应做到及时总结经验教训,做好改进、提炼、推广工作,充分发挥成果的先进性、可借鉴性,最终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

  4、加大投入保障到位

  在课改工作上,在提升教师业务能力上,在提高教学质量上,学校要千方百计加大投入,保障要到位。实行义务教育收费保障机制以来,该用于教师的专项经费要尽量专用,不能在这方面打折扣。

  如果是学校建设和电教网络设施方面有困难就与计财股和教仪站多衔接、多联系。总之,学校应尽力向教学过程管理、教研活动、师资培训方面倾斜,确保我市教学质量稳步提升。

  5、严格考核加大奖惩。

  学校对班子成员和全体教职员工,必须严格按既定考核制度考核,加大奖惩力度。

  我相信,在上级教育部门的鼓励指导下,通过同志们的共同努力,华蓥市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必将再上新台阶。

【教育改革总结】相关文章:

教育改革的核心是10-06

教育改革的核心10-03

教育改革的心得体会07-29

幼儿教育改革发展的心得06-30

教育改革心得体会02-26

教育改革发展心得体会05-17

关于基础教育改革的感悟与反思10-04

小学语文教育改革与创新心得04-16

幼儿园教育改革与发展心得07-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