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总结反思

时间:2024-06-17 11:44:15 总结 投诉 投稿
  • 相关推荐

实验总结反思

  总结就是对一个时期的学习、工作或其完成情况进行一次全面系统的回顾和分析的书面材料,它可以提升我们发现问题的能力,快快来写一份总结吧。那么总结有什么格式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实验总结反思,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实验总结反思

实验总结反思1

  本学期即将结束,在这学期里,在学校领导的指导下,在全体教师的支持和帮助下,本人在本学期的实验室管理工作中,努力完善实验室管理,健全实验室基本制度,促进实验教学质量的提高,现把本学期的实验室管理具体工作总结如下:

  1、落实实验室各项规章制度,加强实验室财产和仪器的保管、维护、借出、收回、使用等方面的规范化管理。

  2、做好仪器的清理、放置,做到整洁、规范,项目清楚。在实验前后对仪器性能进行认真检查,做完实验后及时收回、上架归位。。

  3、熟悉仪器的基本性能和使用方法,做好仪器的保养和维护,对危险品按照要求进行安全处理。做好防尘、防火、防虫、防_挥发等防患措施。

  4、做好易耗品和仪器破损登记。

  5、本学期由于无新进仪器和药品,所以无需造册登记和记录。

  6、配合科任教师准备好各个演示实验及学生分组实验,为实验教学提供方便。协助教师进行仪器调配、改进、布置,以适合实验需要,提高课堂实验教学质量。

  7、坚持出勤值班,维护教学秩序,为教师学生及学校有关方面使用实验室提供方便。

  8、做好安全、卫生清洁工作,同时强化对学生的安全教育,对发现有问题的`学生及时地对进行批评教育,及时关闭水、电并锁好门窗。

  9、记录号本学期我校开展的实验教学的相关材料,填写好各项报表,做到有据可查,条理清楚,虚心各方对我工作的意见和建议,总结经验,改进实验室管理工作。

  10、认真完成好学校分配给我的其它工作。

  11、通过我们的努力工作,为各位实验老师提供了快捷的帮助。

  总之,实验教学是学科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这一学期以来,我积极、主动、热情的为教师及学生服务,开展好实验教学,为学生实验创造前提条件。

实验总结反思2

  一、做什么事都要细心

  很多时候,我们在电子商务实验中产生的问题,都是由于自己不够细心,比如少了个步骤,数字写错,没有填什么信息等等导致下一个步骤无法进行,虽然这个实验操作有些按图索骥,有些枯燥,但对于考验我们的耐心,提高打字学习潜质和细心观察潜质,促进师生互动还是很有帮忙的。

  二、要善于提问,敢于提问,发挥团队学习的力量

  有时候,某次实验走到一个地方,不明白怎样就是推动不下去了,自己就是在那里闷生气,这样对于解决问题是没有一点帮忙的,能够问问身边的同学,或者举手向我们亲切的xxx老师提问是能够的`。当然,不好动不动就提问,首先要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经过一番思考后,再决定怎样做!

  三、要学会寻找学习的乐趣

  对着上机操作各种电子商务主角的步骤,一步步,似乎就像一个机器人,没有什么乐趣可言,但只要愿意,还是能够充满欢乐的,比如自己去探索一些未知的地方,在命名上取些有创意搞怪的名字,也能够自己弄,先不看老师的步骤,自己摸索着做再和老师的对照,寻找不足等等不一而足。

实验总结反思3

  1 反思教学积累,优化教学设计

  这种类型的反思主要在备课阶段进行,它有助于发展教师的智慧技能.教师的智慧技能主要体现在三方面:一是能否预测学生在学习某一教学内容时可能会遇到哪些问题;二是能否寻找到解决这些问题的策略和方法;三是能否预测实验的成功与失败.从目前教师备课的现状来看,主要存在两种不良的倾向:一是照搬现成的教案,以“他思”取代“我思”,不考虑自己所教班级学生的实际.二是一些有经验的老教师在备课时,过分依赖多年积累起来的教学经验,不注重反思,凭原有的经验设计教学方案,有的甚至照抄以往的备课笔记.针对这些问题,我们要求教师在备课时,先要对过去的经验进行反思,使新的教学设计建立在对以往经验与教训进行思考的基础上.例如:自己或他们以前在教授这一教学内容(或相关内容)时,曾遇到哪些问题?是采用什么策略和方法解决的?效果如何?根据自己所教班级学生的实际,预测学生在学习这一教学内容时,可能会遇到哪些新问题?针对这些新问题,可采取哪些策略和方法?其次是反思教学目标,突出学生主体.教学目标是教学过程的前提和基础,新课标将教学目标设定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与价值观三个方面,要求学生在这三个方面得到和谐发展.作为教师要经常反思自己确定的教学目标是否符合新课标要求,是否体现新课程理念.一方面要依据课标要求,使学生了解、理解基础知识,掌握基本技能,另一方面要依据教材体系和社会需要积极倡导能力培养,使学生获得的不仅是知识本身,更重要的是经历实验研究的探究过程,学习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提高科学探究能力.在掌握知识与技能的同时,应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主动探索科学探究的方法,通过讨论、分析、对比的方法,培养学生的思辩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这样的反思,一是可以优化教学过程;二是可以增强教学设计的针对性;三是可以逐步培养教师良好的反思习惯.

  2 反思实验得失,突现科学探究

  科学是一门实验学科,实验是学生学习自然科学最基本的方法,也是学生掌握科学知识最有效、最轻松的学习途径.实验中学生不仅能接受新鲜的事物,而且能动手动脑,观察到奇异的现象.因此,作为一名科学教师应不断反思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特别要反思实验过程中出现的教师意想不到的问题,不断改进实验方法,优化实验设计,变演示实验为学生实验,验证性实验为探究性实验,经常设计一些能突破教学难点的家庭小实验,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探究能力和实践能力,从而推进素质教育,迈向创新教育.

  例如,在分子间有间隙的教学时,我准备了二只100毫升的量筒,分别倒入50毫升的水和酒精,然后把50毫升的水倒入酒精中,发现总体积略小于100毫升,从而说明分子有间隙.这时一位同学举手向我提出:“老师,我发现盛水的量筒壁上还有一部分水珠,是不是水没倒净,所以总体积减小了?”.确实筒壁上是残留了部分水珠,无疑同学们对新的结论产生了怀疑,任凭你老师怎样解释,学生就是半信半疑.事后我对实验过程进行了认真的反思,发现实验设计中存在的二处不足:一是容器太大,现象不明显;二是液体从一个容器倒入另一个容器时会残留一部分,影响了实验的可信度.反思后,实验改进如下:把全班分成若干个组,二人一组,为每组准备一端封闭的细玻璃管一根,中号注射器一只,水和染成红色的酒精各若干.启发学生运用这些器材探究水和酒精混合后总体积如何变化?水和酒精混合后总体积有可能发生变化?同学们的兴趣一下被激发了,他们进行了热烈的探究,绝大多数小组的探究过程为:先用注射器向细玻璃中注入一定量的酒精,再注入一定量的水,在水面处做一记号,用手指堵住管口,反复来回振荡,发现液面下降了,说明水和酒精混合后总体积减小.为什么水和酒精混合后总体积会减小,这是因为分子间存在间隙.通过这样的实验不仅能避免实验本身的不足,而且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探索能力,使他们在探究中获得成功的乐趣,培养团队合作精神.

  3 反思教学方法,促进学法转变

  新课标反复强调应使学生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促进学生学习方法的转变.这从根本上要求教师反思教学方法,选择最佳途径和手段进行教学,以教会学生善学.在具体教学实践中,要贯彻探究式教学思想,采用一法为主,多法配合,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要不断反思教法上的得失,着力在设疑、激疑、质疑、解疑上下功夫.鼓起学生敢于提出问题和让我“试一试”的勇气,培养探究能力.变“注入式”教学为“启发式”教学,把被动的记忆性学习变为主动的探究式学习.使学生通过观察,进行思考,在教师的启发下,师生共同讨论关键的问题,最后让学生自己总结得出结论.

  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一节公开课中,最初是想完全开放,自主探究.即创设情景后,由学生观察、讨论、猜想平面镜的成像特点,然后自行设计方案、小组实验,检验自己的猜想是否成立,最终得出成像特点.但是,试教过程中,明显感到实在太难驾驭,有的学生甚至对我的意图也不完全明白,结果只好临时调整教学策略,效果自然不理想.通过反思,认识到只有好的愿望、好的理念,不考虑学生的现状,自然不会获得理想的效果.

  有了失败的教训,第二次试教时,我先根据初一学生的认知能力重新设计了探究方案,适当增加了教师的指导,针对同学们的猜想,分步实验,逐个检验,及时交流,教师也成为研究主体中的一员,效果就理想多了.由于把学习过程还给了学生,没有了教师的绝对权威,学生们依据自己的天性、智力水准,自然地在教师的引导下完成认知过程,他们的热情非常高涨,从不同的角度思考、讨论,设计不同的方案,选取不同的实验用具,积极动手实验,再思考、讨论、交流,俨然一幅科学研究的情景.除了通常一些方法(如人举左手,镜中的像则举右手等)外,学生在活动中又找到了几种很有创意的方法.例如检验平面镜成像和物体相对于镜面是否对称时,一学生在拿起点燃的蜡烛在镜前移动,发现蜡烛倾斜(开始并不是有意的)时,镜中像也发生了倾斜,但倾斜的方向与蜡烛正好相反,运用数学中轴对称的`知识,便得出物像相对于平面镜对称的结论;另一学生在实验时,手中没放下的火柴盒“帮了大忙”,他发现手中的火柴盒在蜡烛的左侧时,火柴盒的像在蜡烛像的右侧,调换一下位置,像也跟着变化,于是也得出了物像对称的结论…….显然,同学们在课堂活动中已经成为了教学主体,他们为自己的发现(或称为创新)而欢欣,我想这样的亲历探究过程他们会终生难忘.

  4 反思教学组织,突出主体参与

  以班级为教学组织形式进行课堂教学,经常走入一个误区,即教师讲,学生听;教师做,学生看;教师写,学生记.长此以往,巩固了教师的主导地位,却削弱了学生的主体性,学生成了被动的知识接受体.要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和能动性,首先教师要进行角色转换.教师的作用重在“唤醒、激励和鼓舞”,要成为学生的引导者、促进者,要特别关注的是适时恰当地介入学生的活动,充分为他们提供合作讨论、发表见解的机会,以学生为主角,教师做配角,将传统的演“教案剧”改为谱“教育诗”.其次要在教师和学生之间营造一种宽松、民主的教学氛围,在“授人以渔”的基础上,必要时“与之同渔”,使教师和学生之间形成良性互动,彼此形成一个学习共同体.教师还要创设开放的学习环境,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要鼓励学生讨论,使其有机会展现自己的才华,感受和理解知识产生和发展的过程.在教学组织上突出学生的主体参与地位,能从根本上改变教学低效状态,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提高自主学习能力,真正“会学”而不是“学会”.

  例如,“密度”一节的教学,有的学生2节课就可以掌握得非常好,但有的学生需要3课时甚至4课时.如何使这种“吃不饱”与“吃不了”现象得以缓解,需要教师细心体会,认真反思,特别要反思造成“吃不饱”与“吃不了”的根原,反思自己教学设计中存在的缺陷,反思教师在培养学生学习方法与探究能力中存在的不足.经多次反思改进,设计如下:上课时,教师首先给学生设置情景问题:“两个相同的烧杯分别装入相同体积的水和酒精,哪一杯质量大?”再让大家把它们同时放到已调节好的天平上,让学生观察天平是否平衡?结果天平向盛水的一边倾斜,为什么?然后让学生共同讨论,提出各种猜想.比如相同体积的不同物质,其质量是否相等?不同体积的同种物质,其质量与体积之比是否相等?……接下来,把学生分成4个大组,若干小组,第一组测若干杯体积不同的水的质量与体积,第二、三、四组分别测若干个体积不同的铁块、铜块、铝块的质量与体积,要求各小组先设计实验方案,然后选取实验器材进行实验,同时记录相关数据,分别算出水、铁、铜、铝四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之比值;再通过同学之间的交流与合作,讨论并归纳出:不同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比值是不相等的,相同物质的质量与体积之比值是相近的或相等的最后教师总结指出:物质的质量与体积之间的比值是恒定的,它反映了物质的一种特性.从而顺势提出“密度”的概念.这样,整节课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学生自己去摸索、寻求,让事实说话,使学生对密度概念有了本质的理解,从而为“吃不了”的同学,进行密度的计算与应用奠定了基础,更重要的是培养了“吃不饱”同学的探究能力,使他们掌握了科学的学习方法.

实验总结反思4

  一、需求分析:

  1.需求概述

  设计一个职工信息管理系统,使之能提供以下功能:

  (1)职工信息录入功能

  (2)职工信息浏览功能

  (3)职工信息删除功能

  (4)职工信息修改功能

  (5) 职工信息查询功能

  2.需求说明

  (1)职工信息包括:职工号、姓名、性别、出生年月、学历职务、工资、住址、电话,并且职工号要求不重复。

  (2)录入的职工信息要求用文件形式保存,并对其进行浏览、查询、修改、删除等基本操作。

  (3)对职工的信息分别按职工号、性别、姓名、工资四种方式进行查询,并返回所有符合条件的职工信息。

  (4)对职工信息的修改应该逐个进行,一个职工的信息修改不应影响其他职工的信息。

  (5)所设计的系统应以菜单的方式工作,应为用户提供清晰的使用提示,依据用户的选择进行各种处理,并要求在此过程中能够尽可能的兼容用户使用过程中的异常情况。

  二、总体设计

  1.功能划分

  该系统可以按功能进行模块划分,如下图所示:

  其中:

  (1) 菜单选择模块完成用户的选择,此模块也是职工信息管理系统的入口,用户所要进行的所有操作需要在此模块中选择,并调用相对应的模块实现相应的功能。

  (2) 信息输入模块完成信息的录入功能,输入的信息包括:职工号、姓名、性别、出生年月、学历职务、工资、住址、电话。

  (3) 信息浏览模块完成对所有的`职工的信息的显示。

  (4) 信息查询模块分四种查询方式:按职工号查询、按性别查询、按姓名查询、按职务查询。并且输出相对应且符合要求职工信息。

  (5) 信息修改模块完成的是职工信息的修改功能。

  (6) 信息删除模块完成的是职工信息的删除功能。

  2.数据结构

  本系统中的主要数据结构为职工的信息,其中包含:职工号、姓名、性别、出生年月、学历职务、工资、住址、电话等,其中的出生年月用结构体表示,其中又包含:出生的年份、出生的月份、出生的日期。

  3.程序流程

  系统的执行应从功能菜单的选择开始,依据用户的选择进行后续的处理,直到用户选择退出系统为止,其间应对用户的选择做出判断及异常处理。

实验总结反思5

  时间过的真快,转眼间就二十天了。这些天里,每天早起晚归的努力,也确实学到了很多的东西。首先,对于以前一窍不通的方案有了自己的认识和感想。再者,在学校里积累下来的问题也基本上都迎刃而解。试验方面的知识体系很庞大,我不敢说我都已经掌握了,但是至少可以保证在需要的时候不出错。

  作为马上就毕业的学生,经过差不多三年的在校学习,对应用化工技术有了理性的认识和理解。在校期间,一直忙于理论知识的学习,没有机会也没有相应的经验来参与大规模的比赛。所以在实训之前,化工检验员大赛对我来说是比较抽象的,一个完整的实验要怎么来分工以及完成该项目所要的基本步骤也不明确。而经过这次实训,让我明白一个完整试验,必须在各个方面来完成,并在每个方面的操作必须注意细节。必须认真仔细熟练的操作从而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否则会导致在预定时间内不能完成该试验。

  四个字形容“感触良深!!!”

  我感受最深的',还有以下几点:

  其一、实训是对每个人综合能力的检验。要想做好任何事,除了自己平时要有一定的功底外,我们还需要一定的实践动手能力,操作能力。

  其二、此次实训,我深深体会到了积累知识的重要性。俗话说:“要想为事业多添一把火,自己就得多添一捆材”。我对此话深有感触。

  再次,“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在短暂的实习过程中,让我深深的感觉到自己在实际运用中的专业知识的匮乏,刚开始的一段时间里,对一些操作感到无从下手,茫然不知所措,这让我感到非常的难过。在平常总以为自己学的不错,一旦接触到实际,才发现自己知道的是多么少,这时才真正领悟到“学无止境”的含义。这也许是我一个人的感觉。应用化工技术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它需要理论的指导,但是它的发展却是在实践中来完成的。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这是一个短暂而又充实的集训,我认为对我走向社会起到了一个桥梁的作用,过渡的作用,是人生的一段重要的经历,也是一个重要步骤,对将来走上工作岗位也有着很大帮助。向他人虚心求教,遵守组织纪律和单位规章制度,与人文明交往等一些做人处世的基本原则都要在实际生活中认真的贯彻,好的习惯也要在实际生活中不断培养。这一段时间所学到的经验和知识大多来自老师和同学们的教导,这是我一生中的一笔宝贵财富。

  这次实训还让我深刻了解到,不管在工作中还是在生活中要和老师,同学保持良好的关系是很重要的。做事首先要学做人,要明白做人的道理,如何与人相处是现代社会的做人的一个最基本的问题。对于自己这样一个即将步入社会的人来说,需要学习的东西很多,他们就是最好的老师,正所谓“三人行,必有我师”,我们可以向他们学习很多知识、道理。

  突然想起xxx先生的一句话:这里本来没有路,只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生活的路呢?生活的路也是人走出来的,每个人一生总要去很多陌生的地方,然后熟悉,而接着又要启程去另一个陌生的地方。

  在不久就要踏上人生另一旅程的时候,有时不免会感到有些茫然,感到无助,但生活的路谁都无法预设,只能一步一步摸索,但只要方向正确,不要走入歧途,走哪条路都走向光明。

实验总结反思6

  一、创设情境,激发探究欲望

  学习兴趣是通过感悟、体验后在内心深处产生需要的倾向.它是学习的前提和主动参与探究的动力.有目的地创设学习情境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引发学生产生好奇心,从而产生探究解决问题的学习动机.

  学习情境的设计,应以培养学生的学习热情为前提,诱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以观察感受为基础,强调学生对学习的探究性;以发展学生的思维为中心,着眼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创设学习情景通常有以下几种方法:从化学与生活的联系引入;从化学与社会的结合点入手;利用化学实验创设问题情境;利用新闻报道、影像资料;利用科学故事等,都可以创设学习情境.

  二、动手实践,培养探究能力

  实验是化学的灵魂,是化学的魅力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主要源泉,更是培养和发展学生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的重要方法和手段.化学实验是进行科学探究的主要形式,实验探究活动有利于启迪学生的科学思维,揭示化学现象的本质.教师要精心设计各种探究性实验,组织和协助学生动手实践,促进学生主动参与、勤于动手、乐于探究,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三、讨论交流,拓宽探究广度

  新课程标准提出,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从真实的情景中发现问题,有针对性地展开讨论,提出解决问题的思路,使学生的认识逐步得到发展.在设置情境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后,应引导学生通过思考分析、讨论交流,提出比较合理的假设,展开进一步的探究.通过实验探究,适时引导学生思考、讨论,让学生尝到实验设计成功的甜头,增强学习的主动性,同时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自信心.

  例如,在讲“质量守恒定律”时,为了证实“化学反应前后反应物的质量总和等于生成物的质量总和”,教师可以设疑:用“白磷在空气中燃烧”这个化学反应进行实验验证.想一想,该如何设计实验方案?提示:查找有关资料,思考并交流讨论.

  学生甲:应该将白磷的燃烧密封在一个封密装置中.可以按课本演示实验的做法,在锥形瓶口的橡皮塞上安装一支玻璃棒,将灼热的玻璃棒与锥形瓶内的白磷接触,引燃白磷.将反应前后的实验装置(包括反应物、生成物在内)进行称量,比较反应前后的总质量是否相等.

  学生乙:我觉得这种做法很难使玻璃棒与白磷接触,我想改进一下,不用玻璃棒,用酒精灯加热锥形瓶中的白磷.

  学生丙:我想用凸透镜聚焦太阳来点燃白磷.

  老师提示:在实验过程中,有时白磷燃烧放出的热量会使空气膨胀,冲开瓶塞导致实验失败.这个问题如何解决?

  各小组展开讨论,讨论结果:在单孔橡皮塞插一段导管,导管上端绑一个气球,橡皮塞塞紧锥形瓶口,白磷燃烧时空气膨胀,把气球胀大,从而解决了空气膨胀冲开瓶塞的问题.

  苏维姆林斯基认为,研究性学习的核心是思考.学生自己思考分析、讨论交流,修正某些认识,使知识、技能的获得、兴趣的培养、与他人合作等都体现于探究活动之中.讨论交流拓宽了探究的广度,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学生在语言表达中锻炼自己,树立自信.

  四、反思评价,分享探究成果

  教师应引导学生在完成知识与技能目标后,反思自己达标的思路和方法,并与其他同学对照,使自己的认知条理化,完善认知系统结构.

实验总结反思7

  20xx年4月10—11日,我有幸参加了山东省第一片区生物实验优质课评选活动,非常感谢学校给我这次学习的机会。作为一名青年教师,任何一次外出听课都是提升自己、反思自己的大好时机。此次活动在临沂九中举行,在这两天的时间里我们听到了“不同风格”、“不同模式”的省级生物教学优质课,以及多位教授的精彩点评,受益匪浅、感触颇多,现将自己一些感受和大家交流一下。

  作为一门实践性强的科学课程,生物课本上的许多知识往往需要从实验中来获得。精心准备课堂实验,是对每一名生物老师的基本要求。在这次听课过程中,我看到各位老师对实验采取了不同的处理。

  有的老师以演示实验的方式,使学生观看到实验的全过程;

  有的老师以全班分组实验的方式,使学生亲自动手完成实验。

  不同的实验形式往往与具体的实验内容有关。

  但无论如何,实验的重要性已在每名老师的授课中体现出来。

  通过实验,学生体验到了观察的重要性,只有在认真观察的基础上,才有可能完成对实验现象的收集与解读。

  而在实验前后教师出示的温馨提示或问题讨论中,学生或通过设计实验提高了独立思考与自主学习的能力,或通过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初步得出实验结论,提高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真正从实验中获得了知识的丰富与能力的提高,体现了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的教学目标的'达成。

  讲课时,与会老师们的授课方法各有千秋:有的教态亲切自然,富有感染力,有的教法严谨,注重科学性,还有的注重学法的指导,注重学生的反馈信息等等。让与会老师享受了一顿丰盛的“精神大餐”。

  每位老师在课堂上都使用了多媒体进行授课,为课堂教学模式创造了有力的条件,而且体现出不可替代的独特作用,并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给我印象较深的是烟台市牟平实验中学的邵录老师在讲《细菌和真菌的分布》时,用几段自己寒假录制的视频演示实验过程及结果。课堂内容被极大丰富且具体可感,学生的注意力被牢牢抓住,节约了课上时间,实现了原本一节课完不成的内容。

  在我惊叹诸位老师精彩有趣的课堂时也引起了我对于自己教学的更多思考,加上教授的点评,让我更加清楚自己在以后的教学中应该这样进行:

  一、把握课程标准,提高课堂效率。尤其在现在一个课标,多本教材的情况下,一定要研读课标,准确把握住所使用的教材的度。

  二、坚持锻炼学生亲自动手操作,以获得第一手资料。改变学生过度相信课本,过度依赖老师的现状。

  三、注重教学基本功的培养,使自己在课堂上能够更流畅的表达自己的思想,更和谐的和学生进行交流。

  四、注重细节,对学生的回答评价要恰当和多样。

  五、对一些能应用直观教具的课堂,要充分应用,这样不仅培养了学生的兴趣,也可以使课堂活泼化、直观化、实际化。

  六、课堂上要综合运用多种教学策略方式。小组合作和活动不能只留于形式,要有教师的指导和重难点的突破。

  当然,自己做的还远远不够,但是我会按照专家的指导,通过自己的努力,不断反思自己的不足,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此文来自)水平,扎扎实实上好每一节课。

实验总结反思8

  我的第一节生物实验课总的来说还是比较顺利的,没有出现什么大的差错。

  上课前十分钟我大概的讲授了一下是按所要进行的内容,实验仪器的使用以及需要强调的一些重点内容和注意的地方,然后就是学生们的自主实验进行时间,当然最后实验结束要有教师对本次实验的总结。

  我认为对于课前实验内容的讲授一定要简洁明了,最好是把大概的实验步骤写在黑板上或者以PPT的形式呈现出来,让学生们的'实验能够按部就班的顺利进行。在学生们自主实验期间教师不能闲着的在实验室内进行监督指导,防止学生破坏实验仪器,更重要的是指导学生实验的正确进行。我在观看学生们自己做实验的时候发现了许多问题,一些学习认真细心的学生基本能将实验顺利完成并得到比较满意的实验结果,而对于一些学习马虎,做事浮躁的学生往往出现较多问题,在进行询问的时候他们往往是认为自己的实验步骤没有问题而得不到正确的实验结构,当我让他们重新做一遍我在一旁观察的时候他们却状况百出:实验仪器的用法不规范,实验材料的取舍不正确,实验步骤不是缺一步就是颠倒顺序……对于这样的现象教师应有一定的批评与惩罚措施,否则下次实验同样的学生同样的问题依然会出现。最后的环节是总结,这一步是非常必要的,因为对于学生们实验过程所出现的问题不及时解决就会延续到下一次实验,不规范的操作也会影响学生理论知识的准确学习。

  以上是我在上完一节实验课后的所有课堂总结反思,希望我的实验课教学在以后的教学中能够有所提升。

实验总结反思9

  大三上学期,我修完了大学四年中的第二个基础有机化学实验,也可能是xxx的最后一次的有机实验。这两个学期的基础有机化学实验给我带来了很大的收获。

  首先,基础有机化学实验让我学习到了多种实验仪器的使用方法,锻炼了我的基本实验技能,让我从中学到了很多的关于有机物的处理方法,和无机实验的处理方法有很大不同,而作为一个有机专业的本科生,这也是必须要掌握的。同时,对于不同的反应进行实验,更有助于我们认识反应物,生成物的性质以及反应的机理,对有机化学的学习也有很大帮助。对有机物进行光谱分析则更加锻炼了我们的综合技能,是有机化学实验与基础有机化学,物理有机化学,有机结构分析等学科交叉结合,锻炼了我们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而自主实际性实验,有加强了我们的自主学习,总结的意识。为我们将来的科研学习打下了基础。除此之外,很荣幸两个学期都作为查正根老师的学生学习基础有机化学实验,查正根老师认真负责的教学态度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同学的实验过程中,他会观察指出同学们的实验操作错误并督促改正。查正根老师的教学态度也十分严谨负责,鼓励每个人都来积极思考,使我们充分的体会到做有机实验的乐趣及意义。虽然一开始我们对这种教学不太喜欢,因为我们习惯于按照书上去做实验,进行思考和讨论很费时。但是,渐渐的,我们发觉了在实验中过程中还有很多问题,而这些问题有些可以在思考中想到而解决或避免。同时,查正根老师还对教材上的部分实验进行改进,大大简化了我们的实验,提高了效率。对实验结果也无太大影响,有效地完成了实验,也能得到较好的产物。

  最后,感谢查正根老师以及两个学期的助教孟老师和易老师的悉心教导,相信这两个学期的实验是我人生中的一笔宝贵的财富。

实验总结反思10

  一、实验主题与背景的解读与指导

  1.创设情境导入主题。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一旦学生对某事物有了浓厚的兴趣,就会主动去求知、去探索、去实践。因而,在实验教学伊始,教师可以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的需要,针对性地选择以相关图片、科学家故事、生命现象、生产实践、新闻事件、趣味故事或提出问题等方式创设教学情境引入实验主题。例如,在“练习使用显微镜”实验中,可以通过多媒体展示显微镜下的美丽图片,如植物花粉、昆虫复眼、真菌等,让学生对微观世界充满好奇与兴趣;也可以介绍显微镜的发展史,强调其对生命科学研究的重要作用,激起学生学习使用显微镜的兴趣,从而导入主题。通过生动真实的情境,可以引起学生原有认知结构和外界新刺激之间的认知冲突,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但值得注意的是,实验教学需要遵循科学性原则,教师选择情境素材时应该确定其来源的可靠性及内容的科学性,同时也要考虑学生当前的认知水平,不宜选择严重超出学生认知的情境素材,这样会让学生无从思考而失去兴趣和信心。

  2.精讲实验背景。著名的教育家和心理学家布卢姆认为有三个主要因素决定教学效果:学习者的认知前提能力(基础知识和技能)、学习者的情感特性(学习的态度和动机)和教学的质量,它们对学习速度的影响分别为50%、25%、25%[2],由此可见基础知识的重要地位。而验证性实验就是在学生既得知识的基础上,通过实验验证巩固和加深所学的生物学知识,因而实验背景的讲解在此类实验教学中尤为重要。讲解实验背景可以从四方面入手:“为什么”、“是什么”、“做什么”以及“怎么做”。“为什么”是要讲清实验原理,如“膝跳反射”实验,教师可以结合实验结果详细讲解膝跳反射的原理,再让学生在膝跳反射实验的基础上解释缩手反射,学生在“实践到理论――实践”的过程中总结出反射的概念及机制。“是什么”是实验结论,对于验证性实验,结论是已知的,教师往往忽略对结论的进一步分析,学生只是停留在理解的'表层,应该着重分析原理与结论的因果关系。“做什么”是实验目的,通过原理与结论的分析,学生应该明确实验目的,进而思考“怎么做”的问题。这一环节中教师应该重点介绍实验方法,如显微镜的使用、徒手切片技术等;实验材料,如“绿叶在光下制作有机物”实验,教材选用天竺葵做材料,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能否用其他植物材料替换,具有哪些特征的材料才适合做此实验。

  3.善用问题诱发思考。实验指导书对验证性实验的材料用具、方法步骤等都作了详细介绍,学生可以按照实验指导完成实验,容易失去对实验的兴趣。教师在教学中可以结合教学内容进行设疑、质疑、解惑,引发学生的学习动机,诱导学生思考,同时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如“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实验,可以设置一系列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回答:(1)如何检验有机物是不是淀粉?(2)能否直接向叶片滴加碘液进行检验?(3)叶片为什么是绿色的?(4)如何去掉绿叶的颜色干扰?(5)如何探究光是不是绿叶制作有机物不可缺少的条件?(6)为什么要把天竺葵提前放在黑暗处一昼夜?(7)可不可以选用其他实验材料替换天竺葵?(8)为什么要用黑纸片把叶片的一部分遮盖起来?(9)如何设计实验验证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10)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可以得到什么结论?

  二、操作过程的组织与实施

  1.初步拟定实验步骤。实验指导上已经详细描述了实验步骤,但是学生在操作中还是会出现诸多失误,这不仅是因为学生的操作不够熟练,更是因为学生还未真地理解实验步骤的设计缘由。因此,在操作前,让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自主拟定实验步骤,接着小组展示各自的成果,全班同学共同分析和讨论,再整理出更全面的实验步骤,最后和实验指导书的进行比较,分析优缺点,老师在这一过程应进行协助与指导。如,“制作并观察植物细胞临时装片”实验,学生在拟定实验步骤时,可能会遗漏在载玻片上滴加清水、选用洋葱鳞片叶内表皮、划“#”形撕取内表皮、用碘液染色、盖盖玻片等步骤,教师比对学生拟定的步骤与实验指导书的步骤,肯定学生的创新点,同时详细讲解其缺失或不足的地方,让学生在教师的协助下不断改进步骤,从而真正理解实验设计的原理。这一过程不仅锻炼学生设计实验的能力,还使学生充分理解验证性实验严谨科学的设计思路,同时,也符合新课程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理念。

  2.示范实验操作。掌握实验的基本操作技能是做好实验的基础,教师在学生操作前进行示范或模拟操作,并指导学生进行操作训练,使学生做到规范操作。如“练习使用显微镜”、“制作并观察植物细胞临时装片”、“观察人的口腔上皮细胞”等实验,强调对学生的基本操作技能的训练,教师进行操作演示,如显微镜的对光、临时装片的制作等,可以让学生学习规范的实验操作。同时,教师也可以在具体的示范操作情境下提醒学生需要注意的操作事项,如正确取放显微镜,强调不可单手拿显微镜,容易使目镜脱出镜筒。

  3.适当与适时的指导。验证性实验注重学生基本技能的训练,在实验操作阶段,教师应该注意观察学生的操作,对于不规范的操作或习惯应进行指正;对于实验结果出现的问题,教师不要急于回答,可以引导学生分析自己的操作是否规范、实验过程中有无失误等因素,进而解决问题,这样可以不断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在实验中的指导要适当与适时,不要过于急切,也不要过于怠慢,以免忽略学生不规范的操作而影响后续的实验。

  4.维持实验秩序。在实验操作过程中,由于学生有更多活动与交流的空间,容易忘记课堂纪律,有些学生认真做实验,有些无所事事,有些甚至在玩耍打闹,造成实验秩序紊乱,这样既干扰实验的进行,也影响教师对学生的指导,甚至对略带危险的实验,会引发教学事故。因而,在学生开始实验操作前,教师要说明实验秩序并作出相关要求,以保证学生带着秩序意识进入实验。同时,在实验中,对不遵守实验秩序的学生进行教育,还可以适当地进行惩罚,如负责本节实验课的秩序维持、课后打扫实验室等。若出现突发事件,如实验事故、实验疑难问题、学生的恶作剧等,教师要保持头脑清醒,灵活运用自己的教育机智进行恰当的处理。实验操作结束后,应该要求学生整理和清洗实验仪器、用具、操作台等,待教师检查后才宣布实验结束。

  三、总结阶段的反思与拓展

  1.进行实验反思。学生完成实验后,往往就等着下课,教师应该教育学生善始善终,并且在每节实验课都留出一些时间进行反思。实验反思,即让学生对自己的实验操作、实验结果以及失误原因等进行思考与总结。在实验操作结束后,教师留一部分时间引导学生从多方位、多角度进行反思性的学习,可以对实验操作进行反思;可以联系其他同学的表现,反思自己的表现;也可以小组集体进行实验反思,回忆实验过程中同组成员的表现,相互指正,共同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共同进步。学生反思后,由教师进行总结,可以指出实验的优缺点和改进的方法,也可以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或者让学生分享实验经验或体会。

  2.补充拓展,启迪思维。最后,教师可以结合具体的实验内容,进行适当的拓展,如,“练习使用显微镜”实验,教师可以提供电子显微镜的相关资料,比较光学显微镜和电子显微镜的异同点,加深对显微镜发展历程的了解;“制作并观察植物细胞临时装片”实验,教师让学生思考如何利用此实验计算洋葱内表皮细胞的面积;“绿叶在光下制作有机物”实验,可以让学生思考这一实验在生产实践中有何重要意义。除了在实验课上的扩展,教师还可以布置课后练习进一步锻炼学生思维,如学习“观察小鱼尾鳍内血液的流动”实验后,让学生在课后设计实验探究鱼种类不同是否尾鳍的血流速度不同,或者探究个体大小不同的同种鱼的尾鳍血流速度是否不同。当然,拓展要自然而循序渐进,要建立在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上,提出学生有能力通过思考解决的新问题,通过对实验的补充拓展,启发学生思维,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以上是基于验证性实验教学的实施环节提出几条可行的指导策略,希望能给初中生物学验证性实验教学提供借鉴。当然,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应该考虑学校的教学条件、课时安排、学生人数等情况,根据实际灵活运用教学策略,提高实验教学的有效性,真正发挥验证性实验教学在学生形成概念、理解原理和掌握规律,培养实验技能和实验规范,以及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上的重要作用。

实验总结反思11

  一、培养学生良好的观察能力

  观察是科学探究的开始。观察能力不是与生俱来的,学生良好的观察能力需要有意识的进行培养,“看见了”不等于“观察到了”,科学史上的重大发明往往归功于科学家细致的观察结果,所以,良好的观察能力的养成对学生今后的发展十分重要。

  二、培养学生养成主动探究的学习习惯

  小学科学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探究又是科学学习的核心,科学教育只有引导学生通过科学探究来发展其科学素养,才能实现科学本质与教育宗旨的内在统一。不少学生没有养成主动探究的学习习惯,尽管他们从学会说话开始,就可能提出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很少有父母会有意识地引导孩子自己寻找问题的答案,他们会毫无保留地将答案告诉孩子,惟恐孩子听不明白。学生只是机械地照着教师指定的实验步骤按部就班地依样画葫芦,没有探究性思维活动的参与,久而久之,孩子们习惯于从老师或家长那里“省时省力”地获取知识,缺乏主动探究的精神。所以,小学科学教育应首先培养学生主动探究的学习习惯,遇到问题,不依赖老师,自觉主动地去探究,自主去寻找问题的答案。小学科学教育倡导“做中学”,其实质是通过科学学习养成“动手动脑”的学习习惯,在“做”中发现,在“做”中体验,在“做”中感悟,“动手”只是一种手段,会“动脑”才是真正的目的。然而小W生往往是乐于动手,但不善于动脑,面对眼前的各种实验器材往往盲目地急于操作。实验中也只顾“热闹”看不到“门道”。所以科学教育要养成学生动手与动脑结合的学习习惯。引领学生有目的、有意识地开展科学探究活动,动手之前要明确动手操作的目的,弄清要解决的问题,预测可能获得的结果,制定实验方案,即动手之前先动脑。

  三、培养学生总结反思的学习习惯

  科学探究的过程中,常常得不到预期的结论,甚至得到的结论是偏谬的,教师既不要指责学生,使之失去进一步探究的.兴趣和信心,也不要急于否定和纠错,因为得出了与众不同的结论,是给探究者提供反思认识的好机会,学生在探究中经历失败未必是坏事,如果老师能用赏识的眼光积极评价学生的探究精神,并耐心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审查反思,认真分析失败的原因,反复实验,重新成功,学生会收益很大。所以,在小学科学教育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养成善于总结反思的学习习惯,正确看待“失败”,使之成为获得锻炼和发展的契机,通过总结反思,使学生在成败中皆受益。

  四、培养学生开发利用科学资源的习惯

  小学科学具有丰富的课程资源,而教材只是课程实施的一种文本性资源,它不是课程的全部,教师要引领学生到家庭和生活中去学科学用科学。然而现实中,大多数小学生是独生子女,家庭舍得为孩子的学习投入,在家长看来,支持孩子学习科学,就是大量地购买课外科技读物或科技音像资料,而开发孩子智力,就只会采用购买智力玩具的途径。长此以往,孩子们养成了唯书本而学,唯现成用具而用的被动学习习惯,不会从生活中发现科学,更谈不上去开发生活资源学科学。

  因此,小学科学教育要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以敏锐机警的视角,去挖掘生活中的科学资源。如:探究居室养花的学问;浇花喷水器的原理;家庭线路的设计;天气、气温、风向的观测和记录;食物霉变的研究;探究水壶除垢的方法等。同时,要引导学生善于收集生活中的废旧物品,变废为宝,使之成为可利用的科学实验资源,因此,科学教育要使学生养成善于开发利用课程资源的习惯,而课程资源的重要价值正在于为学生的发展提供了多种发展机会、发展条件、发展时空和发展途径,而这正是科学教育的内涵。

实验总结反思12

  1、准备越充分,实验越顺利。

  古人云,磨刀不误砍柴工。前期的知识储备、文献储备、材料准备、方法准备可以避免手忙脚乱,充分的预实验使你充满信心。一步一个脚印,就不必“从头再来”。最不能容忍的是在开始的几步偷懒,造成后面总有一些无法排除的障碍。

  2、交流是最好的老师

  做实验遇到困难是家常便饭。你的第一反应是什么?反复尝试?放弃?看书?这些做法都有道理,但首先应该想到的是交流。对有身份的`人,私下的请教体现你对他的尊重;对同年资的人,公开的讨论可以使大家畅所欲言,而且出言谨慎。千万不能闭门造车。一个实验折腾半年,后来别人告诉你那是死路,岂不冤大头?

  3、一半时间做实验,一半时间看文献。

  千万不能把时间全部消耗在实验台上。看文献、看书、看别人的操作、听别人的经验、研究别人的思路,边做边思考。要学会比较,不要盲从。否则,会被一些小小的问题困扰许久。

  4、记录真实详尽。

  人总是有一点虚荣心的。只把成功的步骤或漂亮的结果记到实验记录里,是很多人的做法。殊不知,许多宝贵经验和意外发现就这样与你擦肩而过。客观、真实、详尽的记录是一笔宝贵的财富。

  5、把握心理优势。

  做过实验的人都经历过失败和挫折。有些失败应当在预实验阶段发生,你这时能坦然接受。假如不做预实验,在正式的实验中遇到,你的挫折感就很明显。假如你因为赶时间而误操作,你会沮丧。假如你能因为目前心浮气燥而果断地放一放,就可以避免悲剧的发生。假如你早上进入实验室之前还不知道今天要干什么,你最好想好了再去。最大的错误是重复犯同样的错误。记住,屡教不改者不适合做实验。

实验总结反思13

  通过对化学反应中反应物及生成物质量的实验测定,使学生理解质量守恒定律的含义及守恒的原因;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能解释一些简单的实验事实,能推测物质的组成。

  能力目标

  提高学生实验、思维能力,初步培养学生应用实验的方法来定量研究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情感目标

  通过对实验现象的观察、记录、分析,学会由感性到理性、由个别到一般的研究问题的科学方法,培养学生严谨求实、勇于探索的科学品质及合作精神;

  使学生认识永恒运动变化的物质,即不能凭空产生,也不能凭空消失的道理。渗透物质不灭定律的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

  教学建议

  教材分析

  质量守恒定律是初中化学的重要定律,教材从提出在化学反应中反应物的质量同生成物的质量之间存在什么关系入手,从观察白磷燃烧和氢氧化钠溶液与硫酸铜溶液反应前后物质的'质量关系出发,通过思考去“发现”质量守恒定律,而不是去死记硬背规律。这样学生容易接受。在此基础上,提出问题“为什么物质在发生化学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相等呢?”引导学生从化学反应的实质上去认识质量守恒定律。在化学反应中,只是原子间的重新组合,使反应物变成生成物,变化前后,原子的种类和个数并没有变化,所以,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总和必然相等。同时也为化学方程式的学习奠定了基础。

  教法建议

  引导学生从关注化学反应前后"质"的变化,转移到思考反应前后"量"的问题上,教学可进行如下设计:

  1.创设问题情境,学生自己发现问题

  学生的学习是一个主动的学习过程,教师应当采取"自我发现的方法来进行教学"。可首先投影前面学过的化学反应文字表达式,然后提问:对于化学反应你知道了什么?学生各抒己见,最后把问题聚焦在化学反应前后质量是否发生变化上。这时教师不失适宜的提出研究主题:通过实验来探究化学反应前后质量是否发生变化,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兴趣被最大限度地调动起来,使学生进入主动学习状态。

  2.体验科学研究过程、设计、实施实验方案

  学生以小组探究方式,根据实验目的(实验化学反应前后物质总质量是否发生变化)利用实验桌上提供的仪器和药品设计实验方案。在设计过程中,教师尽量减少对学生的限制,并适时的给学生以帮助,鼓励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主观能动性,独立思考,大胆探索,标新立异。在设计方案过程中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在交流方案过程中,各组间互相补充,互相借鉴,培养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在实施实验时学生体验了科学过程,动手能力得到了加强,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研究问题的科学方法和严谨求实的科学品质及勇于探索的意志力。同时在实验过程中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通过自己探索,学生不仅获得了知识,也体验了科学研究过程。

  3.反思研究过程、总结收获和不足

  探索活动结束后可让学生进行总结收获和不足,提高学生的认知能力。

  教学设计方案

  课题:质量守恒定律

  重点、难点:对质量守恒定律含义的理解和运用

  教具学具:

  溶液、溶液、溶液、溶液、溶液、白磷、锥形瓶、玻璃棒、单孔橡皮塞、烧杯、小试管一天平、酒精灯。

  教学过程:

  创设情境:

  复习提问:在前几章的学习中,我们学习了哪些化学反应?

  投影:反应文字表达式

  氯酸钾氯化钾+氧气

  氢气+氧气水

  氢气+氧化铜铜+水

  引言:这是我们学过的化学反应(指投影),对于化学反应你知道了什么?

  思考讨论: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种类、分子种类、物质状态、颜色等发生了变化;原子种类、元素种类没发生变化;对于化学反应前后质量、原子数目是否发生变化存在争议。

  引入:化学反应前后质量是否发生变化,有同学说改变,有同学说不变,意思不统一,那么我们就通过实验来探讨。

  设计与实施实验:

  讨论:根据实验目的利用实验桌上提供的仪器和药品设计实验方案。

  交流设计方案

  评价设计方案

  教师引导学生评价哪些方案是科学合理的,哪些需要改进,鼓励学生开动脑筋,积极主动地参与实验设计过程。

  1.实施实验:

  同学们的设计方案是可行的,可以进行实验。

  指导学生分组实验,检查纠正学生实验操作中的问题

  1.依照设计方案进行实验并记录实验现象和测定的实验数据。

  2.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是否发生变化。

  3.汇报实验结果

  引导学生从实验内容,化学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总和是否发生变化汇报实验结果

  同学们的实验结果是巧合,还是具有普遍意义?

  汇报:

  1.实验内容

  2.实验结果

  反应前物质总质量(烧杯+试管+两种溶液)_______g,反应后物质总质量为_______g。

  反应前后物质总质量是否发生变化_______。

  3.演示实验

  演示:白磷燃烧前后质量测定。

  1.观察记录

  反应前物质总质量为_______g,反应后物质总质量为_______g。

  2.书写反应文字表达式

  3.实验结果分析:反应前后物质总质量是否发生变化_______。

  总结:

  思考:通过以上几个实验你能得到什么结论

  科学家曾做过大量实验,无数实验都证明:化学反应前后各物质的总质量相等。这是化学反应遵循的规律。这个规律叫做质量守恒定律(板书课题)

  提问:哪位同学试着回答什么是质量守恒定律

  板书:一、质量守恒定律内容(略)

  讨论:化学反应前后质量守恒原因

  问题讨论:

  为什么参加化学反应前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化学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

  投影:水分子分解示意图,引导学生从化学反应的微观实质认识化学反应前后质量守恒的原因。

  板书:二、化学反应前后质量守恒的原因。

  投影:课堂练习

  1.已知12g木炭与32g氧气恰好完全反应,则生成的质量是_______g。

  A.44gB.32gC.22gD.12g

  2.镁带在空气中燃烧生成氧化镁的质量比金属镁的质量大,有人说这个事实不符合质量守恒定律,你说对吗?为什么?

  3.蜡烛燃烧后的产物有二氧化碳和水,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该物质的组成中一定含有_______元素和_______元素,可能含有_______元素。

  反思研究过程:

  通过对化学反应前后质量是否发生变化的探讨,你有哪些收获?

  总结:对于今天的学习每个同学都有不同程度的收获,同时也发现了自己的不足,在今后的学习中相信大家会做的更好。

  板书设计:

  第一节质量守恒定律

  一、定律内容

  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

  反应前总质量反应后总质量

  gg

  磷+氧气五氧化二磷

  二、化学反应前后质量守恒原因

  探究活动

  通过实验探究化学反应前后质量是否发生变化。

  (1)根据提供的仪器和药品设计实验方案。

  (2)交流与评价。

实验总结反思14

  九年级第十六章,我前两天给学生上了第一节,以往我都是以讲故事的形式引入,但是效果不是很明显,多数学生似乎出现了免疫能力。这次在备课的过程中,我觉得磁屏蔽的实验很不错,决定把这个实验作为本章的引入,事实证明,效果很不错。

  课前,我把线的`一端固定住,另外一端穿上针后,在上方用一个磁铁去靠近,由于磁铁的吸引力,针悬于空中而不能下落。到了课堂上,我对学生说一起来走个游戏,看什么放在磁铁和针之间,针会落下:学生很感兴趣,纷纷给出了自己的答案,我一一做了实验,得出了只有铁片放在针和磁铁之间,针才会落下来的事实,接着我顺势问学生:你们想知道原因吗?那就让我们进入第16章的学习。今天我首先来了解什么是磁。

  课后,我在思考:虽说学生们小的时候都玩过磁铁,但是上了初中以后,由于学习的压力,大多数学生几年都没有玩过磁铁了,所以对磁铁可以说是又熟悉又陌生,熟悉磁铁可以吸引或者排斥,陌生的是学生了解的只是磁铁最一般的认识,因此实验引入可以最大限度地调出学生以往对磁铁的感性认识,并顺理成章地上升为理性认识,由生活走向物理。

实验总结反思15

  一、改变观念,认识实验教学的重要性

  以前的实验课多以演示实验为主,学生亲自去做的实验较少,为了应付考试,主要还是讲实验,很少做实验。通过这次培训,我认识到实验的重要性,及时转变观点,把握实验教学的侧重点。不仅仅是让学生弄懂知识原理,而是培养是学生动手实验的能力和技巧,不是重理论而是重视验验证,这样才能培养出真正能自己发展的学生,才能让学生在社会生产实践中有实践能力和创造能力。

  二、通过实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物理学是一门实验科学,物理概念的建立与物理规律的发现,都以实验事实为依据。探究实验是物理学的重要研究方法,只有重视实验,才能使学生亲身参与、体会,从中获得成功的喜悦,学生只有通过实验观察、经历物理事实,才能真正理解和掌握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1、亲手演示,激发学生的好奇心理,从而激发他们思考的欲望。

  2、摒弃平淡创造惊险刺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人类的兴趣与好奇心紧密相联,有了好奇心,学生才会有兴趣,才会把问题从根本上解决。培养好奇心的关键在于使新信息的刺激出乎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之外,即出乎学生的意料之外。

  3、简化实验结构,避免分散学生的注意力实验装置力求简单,是为了排除复杂的实验装置使学生难操作,对观察和思考的主要问题干扰,导致学生不参与即排除分散注意力的干扰,这是突破重点的需要。

  4、自己动手体会,体会乐趣人教版物理中重视学生的参与,教材中安排了很多的想想做做,让学生从自己动手中体会参与的乐趣,并从中获得成功乐趣的同时,掌握相关知识,记忆深刻。

  5、物理实验渗透生活应用,使学生感悟实际生活的美妙与和谐根据学生爱动、喜欢新奇等心理特点,在设计实验时注重把课本知识和生活实际联系起来。通过实验,使学生联想平时所见,很快就理解和掌握了,而且也记得牢,印象深刻,并能解释一些生活中常见的类似的生活现象。

  三、充分挖掘物理实验教学资源,提高物理实验效果

  (1)改演示实验为学生实验,激发学生探索热情

  演示实验是教师利用课堂时间为学生演示,在操作的同时又引导学生对实验进行观察、思考和分析的一种物理实验教学方式。传统的课堂教学,演示实验通常是教师演示学生看,但是很多实验学生根本看不清。不同程度的限制和阻碍了学生智能和潜能的发展,直接影响学生实验心理素质的提高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变教师演示为学生演示,可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能很好地调动学生学习物理的积极性。

  (2)搞好分组实验,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

  新课程的标准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因此实验教学中要让学生经历探究过程,学习探究方法,培养探索精神、实践能力及创新意识。在学生分组实验中我们采用“小组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具有一定的实效性。小组合作探究应注意以下几点问题:

  ①小组分组合理(可轮换),组长相当于小老师;

【实验总结反思】相关文章:

对教育实验的反思10-03

科学实验《化冰实验》教学反思10-07

夜晚的实验教学反思04-24

《夜晚的实验》教后反思10-06

实验课上的生物教学反思10-07

实验《植树问题》教学反思10-27

化学实验教学反思02-28

生物实验教学反思06-02

实验的总结05-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