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物质文化遗产工作总结

时间:2024-08-06 14:25:28 总结 投诉 投稿
  • 相关推荐

非物质文化遗产工作总结

  总结是把一定阶段内的有关情况分析研究,做出有指导性的经验方法以及结论的书面材料,它有助于我们寻找工作和事物发展的规律,从而掌握并运用这些规律,让我们一起认真地写一份总结吧。我们该怎么去写总结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工作总结,欢迎大家分享。

非物质文化遗产工作总结

非物质文化遗产工作总结1

  从现存的资料记载及实物来看,宝庆竹刻艺术品最早的是潘一龙的竹雕笔筒。潘一龙(1563年-1645年)是宝庆竹刻创始人之一。从小天资过人,工诗善画,尤精于竹刻。他留存下来的作品极少,与他同时期的宝庆竹刻艺人还有王嗣乾等,大多都没有作品留存。

  宝庆竹刻发展至清朝时,由于竹簧竹艺的发明,这不仅是有别于其他竹艺派别,使以后竹刻工业化也成为一种可能。竹簧雕刻在经过了宝庆竹刻艺人几十年的不断实践摸索总结后,已经能够制造出精美的竹制佳器。从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的《竹簧天地同春寿字盒》、《芭蕉山石贴簧盒》等实物来看,技术水平已经是相当高超。据《宝庆府志》中记载,当时最有名的竹刻艺人_元,以制食箧和书箧而名重一时,所雕作品常作为供品入宫中,后被选入宫廷作为专门的竹刻师,侍奉朝廷。

  宝庆竹刻的`雕刻技艺种类齐全,题材丰富,手法别致,仅刀法就多达二十余种。但在20世纪90年代,邵阳原有的9家竹艺厂全部破产倒闭,技师流散全国各地,现仅存的二十多名老艺人亦年事渐高。不过,宝庆竹刻首批进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有关部门正全力抢救、保护这朵民间艺术之花。

非物质文化遗产工作总结2

  我于20xx年x月份通过应聘,有幸成为永康电子的一名生产人员、在此,感谢领导和同事们给予我的大力支持、关心和帮助,使我能够很快地适应了公司的管理与运作程序,努力做好本职工作。

  在工作的这半年中,感受颇多,收获颇多。新环境、新领导、新同事、新岗位,使我得到了一个很好的锻炼和提升自己各方面能力的机会,对我来说也是一个良好的发展机遇、回顾半年的工作,主要总结汇报以下三个方面:

  首先,工作中的几点体会:

  1、规范生产中各种细小环节是我们当前的基本任务,我们需要将所预料的各种环节进行规范和部署,以便员工们有章可循,大家做到心中有数。

  2、这一大半年来,虽然通过我们的努力能及时完成各项任务,但也存在一些不足,在一些细节工作中不够主动,生产产品的`产能未能有效的在改善中得到质的提升,以及个别人员的机纪律未得到有效的控制。总之,这一大半年来,做了一定的工作,但距离上级领导的要求还有一定的差距。

  3、可以计划性的进行一些员工的综合素质培训,如先系统的岗前培训,逐步将员工岗位进行轮换,让他们有机会接触和掌握各岗位的操作技能,班组为他们提供岗位轮换机会,但应该有一个考核机制来约束大家,应该有质与量的同步考核,让员工在一种竞争状态中来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而非好玩一样的来面对。

  其次,自身存在的问题及改正措施:

  1、个人情绪控制稍差,在遇事时容易冲动,缺乏冷静,不过不会把负面情绪带到工作中,仍然会尽全力完成工作。今后工作中,要学会沉稳应对各种突发及各类日常事项,积极向上的与别人沟通问题以达到圆满的解决。

  2、对于本公司的部分产品仍不熟悉,对于各类设备的工艺流程不精通。故要求自己在平时要多看工艺流程及熟练各类设备,避免因不熟悉设备导致报表的数据出现大的误差以及其它工作方面出现大的失误。同时也希望公司领导能给我更多的学习机会。

  最后,20xx年工作计划:

  新的一年对自己要有新的目标和要求,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会更加努力,不辜负领导对我的信任。

  1、认真执行职工培训工作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和操作水平。

  2、努力学习技术,不断的充实自己解决生产中遇到的问题,更好的完成公司和车间交给的各项工作任务。

  3、加强工艺事故的处理和预防措施,提高可预见性防范、做好不合格品的控制,采取纠正措施。

  随着公司的不断发展,可以预料我们的工作将更加繁重,要求也将更高,需要掌握的知识更高更广。为此,我将更加勤奋的工作,刻苦的学习,努力提高文化素质和工作技能,一定努力打开一个工作新局面,为公司的发展做出应有贡献!

非物质文化遗产工作总结3

  “非遗”普查文件下发后,昌图县即按上级普查精神和具体要求,抓紧落实工作。经过近两个多月的地毯式调查,到7月中全部普查登记工作结束。总结如下:

  一、领导重视,普查工作准备充分,措施力度到位县政府和文化局领导对此次普查工作高度重视,按照省市要求,召开普查动员会议,下达相关文件,落实经费和人员,并对全县普查工作实施作出明确安排。责成文化局组成“非遗”普查小组,安排局业务股和文化馆专业调研人员在内的10人调查组,具体负责普查工作。市局召开普查暨培训工作会后,我县随即开展普查工作。先后召开全县33各乡镇分管文化工作的乡镇长会议、文化站长和村文化室负责人参加的普查工作及培训会,有力保障了全县普查工作地顺利开展。

  二、克服困难,进村入户开展普查工作

  普查工作开始,正值春耕生产大忙季节,由于全县区域面积较大,乡镇村屯众多,全县有425个行政村,普查难度大、任务重。但我们克服一切困难,积极组织乡镇文化站人员下村,调动了村文化室负责人、村书记以及村委会主任、会计等,联合开展普查登记。县局小组把发现的较为重点的项目进行了全部走访调查,镇村干部坚持进村入户或是利用生产劳动人员密集时候,问询、采访。我们要求,每村不管有没有非遗传承项目,都要人认真开展此项工作,没有的,空白表也要经村委会盖章证明,报上来,不留死角。由于工作准备充分,任务落实到位,工作措施得

  当,使全县此次的普查工作得以较好的完成。基层把普查调查登记表报上来后,我们组织业务人员加班加点逐一审阅,筛选出较有价值的项目,重新进行登记、规范文本制作、收集整理实物等,同时,基本确立出县级重点保护项目,从中优选出申报市级的项目。市局全县33个乡镇共下发登记调查表415套、收回415套。其中八面城镇、四面城镇、长发乡、古榆树镇、头道镇等表内记录详实细致,填写完整。共调查出各类非遗项目183项,其中:民间文学11个;民间美术27个;民间音乐58个;民间舞蹈3个;曲艺23个;民间杂技1个;民间手工艺34个;生产商贸:1个;消费习俗1个;人生礼俗4个;民间信仰:4个;民间知识:14个。

  整理出有代表性项有:一、民间舞蹈类:

  1、昌图镇康华的“八鞭八花”秧歌(师承);二、曲艺类:

  1、大兴乡义合村朱金侠的`“大板舞”(家传);2、头道镇凤凰山村刘国权的“二人转”;

  3、四面城镇韦林村谢宝君的“东北大鼓”(师承);4、八面城镇桥西村程禄的“京东大鼓”;三、民间音乐类:

  1、大洼镇曹家村杨丹的“盘嗦里”;2、前双井子镇烧饼村姜展文的“盘嗦里”;3、八面城镇大和村李国志的“器乐”(家传);4、八面城镇街内王品清的“唢呐”;

  四、民间文学类:

  1、通江口镇敖家村刘仲英的“兄弟当相惜”的“故事”;2、四面城镇小黑山村杨成山“小黑山的传说”(家传);3、四面城村陈常清的“四面城的传说”(家传);4、八面城镇街内郝杰的关于“八面城”、“吴帅功德碑来由”等的“传说”;

  5、四面城镇二十家子村王振金的“关于高丽井由来”和“传说”(家传);

  6、后窑乡六家子村孔凡国讲的“故事”(家传);五、民间艺术类:

  1、长发乡长发村董玉学的“飞白书”(师承)

  2、古榆树镇故榆树村李广学的“棺椁绘画艺术”(家传);六、民间知识类:

  1、四面城镇苏家村万玉珍诊治的“红外伤、丁毒”(家传);七、民间手工技艺类:

  1、四面城镇东大村徐化生的“水泥鸟制作工艺”(家传)总之,昌图县非遗工作在县委和县政府以及文化局领导的重视和关怀下,取得了一定进展,较为完满的完成了市里交办的普查任务,但距上级要求还有一定距离,有待今后工作的进一步完善。

非物质文化遗产工作总结4

  匆忙的工作,匆忙的20xx。随着这一年的结束,我们也正式迎来了20xx年的到来!面对过去和未来,夹杂在这其中的我感到了过去的不舍,又期盼着未来的到来。但在这份纠结中,我逐渐认识到,不将过去的事情解决那它就会成为未来的负担!

  为此,回顾过去一年来的经历与收获,我反思了过去一年来在工作中的情况。工作上,因为公司的发展需求,我们努力改进了过去的工作方式,努力的提升了自身的工作能力。但的同时,因为不断的改进和尝试工作也会出现各种的问题和麻烦。现将个人的工作情况总结如下:

  一、工作个人情况

  工作以来,我一直坚守xx岗位的`工作职责和要求,严格仔细的处理自己的工作任务。完成好领导交于的工作任务。

  但公司不断在改变,我的工作要求也一直在加强!为此,我也积极跟紧公司发展的脚步,从领导的教育以及对业务的学习中,强化了个人的能力,并加紧了对工作的完善。

  20xx年以来,我带着积极和热情,努力做好自己的任务,积极向有经验有能力的前辈请教工作技巧,加强了对工作的处理能力。同时也在书籍上学习了不少知识扩展了自己的眼界。

  二、思想层面的加强

  过去,在思想上,我有些孤僻,在工作中总认为大家是各司其职,做好自己的工作,就能推动公司的发展。但在经过今年来领导们的教导后,我明白自己错了!公司是一个团体,我们这个队伍也是一样的!后来的工作中,我在团队中积极贡献,发挥自己力量的同时也不忘与同事们互帮互助,这不仅帮助我学习了很多新的技巧,也让我们这个团队更加的紧密,更加的有序。

  三、自我的不足

  这一年的工作中,我一直在努力加强自我的建设,但却忽视了对自身的改进!过去太多遗留下来的问题都没能得到解决,很多错误的习惯也都还留在工作的习惯中。

  为此,在20xx年中,我首先要改进自己在工作中的个人习惯,加强工作的严谨性。此外,还要更加努力的提升自己,做好自己负责的工作任务,为公司的发展更进一步的努力。

  未来并不遥远,它就在我们的脚下!为此,我会奔跑起来,紧跟着公司的队伍,在未来的道路上积极前进!

非物质文化遗产工作总结5

  一、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概述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人是指具体非遗项目的系统掌握者,并对非遗的传承和发展具有一定影响的自然人或自然人群体。非遗的产生、传承和发展主要由其载体即传承人来完成的,没有了传承人,就丧失了非物质文化遗产;没有传承人坚持非物质文化的生态延续,非遗就失去了其文化魅力与存在价值。

  代表性传承人是指经过政府机构或经政府授权的其他机构认定并从制度上对其加以规制的非遗传承人中的特定个体。代表性传承人通常是非遗传承人中的佼佼者,其对非遗的影响较一般传承人更大,重视对代表性传承人的认定与保护是非遗传承人制度的核心。

  代表性传承人属于广义上非遗传承人的范围,代表性传承人固然重要,但是非遗项目以及代表性传承人自身都不可能脱离非遗传承人整体而独立获得发展。当前,我国学术界和实务界一般意义上所提到的非遗传承人为狭义的非遗传承人,即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的“代表性传承人”。

  二、非遗传承人认定扶持制度中存在的问题

  我国已基本形成了国家和地方两个层面相结合的非遗传承人保护制度,相关立法与文件主要对非遗传承人的资格认定和取消、扶持及义务等问题进行规定。综合分析相关规定,不难发现,非遗传承人制度中的认定及扶持制度均存在较大问题。

  (一)代表性传承人的认定机制有缺陷

  “传承人”身份的被认定,是原生的民间音乐、最基层的民间音乐家等有史以来第一次得到官方文化和上层文化的重视,具有划时代的意义。我国非遗传承人采取层级认定方式,非遗传承人也分为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的代表性传承人和省(自治区、直辖市)、市、县级非遗代表性项目的代表性传承人。现仅以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的代表性传承人认定为例,来探讨非遗传承人的认定机制。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的代表性传承人认定依据是文化部45号令,研究该法规,可以发现当前非遗传承人的认定至少存在以下问题:认定数目不明确;认定的条件较为抽象;认定程序不够合理。具体叙述如下:第一,文化部45号令没有明确非遗代表性项目的传承人数量,《非遗法》关于非遗传承人相关条文对此也予以回避。认定是给予支持的前提,认定的传承人越多则对非遗传承推广的力度越大,一项非遗被认定并获得支持的传承人数目将直接影响该非遗的最终生存。非遗的主要掌握者是民间艺人,他们是否能一代代薪火相传,直接关系到某个“非遗”项目的兴衰存亡,也只有认定支持更多的传承人,才能通过群体力量延续非遗的生命。对特定项目的非遗,认定更多的传承人并予以支持十分必要。

  其次,认定程序的申请推荐制不适合非遗实际。文化部45号令第4条规定,成为传承人的方式应是自行申请或被推荐,以申请为主。非遗传承人大多生活于民间,无从了解相关制度,自愿申请方式根本不适合他们。非遗保护意识的淡薄也使得一般民众和组织不会为其偶然发现的非遗传承人去充当“认定”的推荐人。

  此外,当前以政府为主导的非遗传承人的认定申报是表格式申报,学院式评审,没有进入田野的深度,更没有细致地观察到传承人的丰富性和复杂性,也不利于将真正的传承人纳入到保护中来。只有进一步拓宽并完善非遗传承人的认定机制,才能将更多的真正的非遗传承人纳入到各级政府认定体系中来,并使其得到切实保护。

  (二)对非遗传承人的保护扶持力度不够

  我国对非遗传承人保护扶持力度明显不够。首先体现在保护的广度上,其仅保护“代表性传承人”,此举排除了绝大多数的非遗传承人获得支持的可能性。我国《非遗法》上的传承人较为狭义,仅指各级政府认定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的代表性传承人”,真正意义上的传承人应是:“在有重要价值的非遗传承过程中,代表某项遗产深厚的民族民间文化传统,掌握杰出的技术、技艺、技能,为社区、群体、族群所公认的有影响力的一切人。”

  其次,对非遗传承人的保护措施不够得力。根据《非遗法》第30条规定:“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文化主管部门根据需要,采取下列措施,支持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的代表性传承人开展传承、传播活动:提供必要的传承场所;提供必要的经费资助其开展授徒、传艺、交流等活动;支持其参与社会公益性活动;支持其开展传承、传播活动的其他措施。”在法理上,该条明显属于任意性法律规范,各级政府及其文化部门无必然支持非遗传承人的义务,而即使给予支持也有很大的可操作空间。该条另一大缺陷是未规定国际上通行的应对传承人进行培训扶持,从而创新非遗。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制定的《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在“保护措施”条款中对“传承人”就加上了“特别是通过正规和非正规教育”的说明,这意味着“教育”也是传承人支持机制的重要内容。

  其三,被认定的非遗传承人在其扶持未能得到切实保障的同时,还要承担较大的义务。《非遗法》第31条规定:“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的代表性传承人应当履行下列义务:开展传承活动,培养后继人才;妥善保存相关的实物、资料;配合文化主管部门和其他有关部门进行非物质文化遗产调查;参与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益性宣传。”在法理上,该条所规定的义务属于“应当”的范畴,是强制性的,是所有被认定的代表性传承人必须履行的,否则是要被取消代表性传承人“资格”的。

  此外,现行《非遗法》对传承人保护的不足还体现在保护不够全面,仅体现为一定程度的经济扶持,未提及对代表性传承人的人身侵害从而对非遗本身造成无法弥补影响应否承担特殊责任。对非遗传承人的人身给予特定的`行政保护乃至刑法保护,更能体现对非遗的重视。现行刑法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的保护,也只是停留在其作为一个普通公民的阶段上,还没有对其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这个特殊身份进行保护。

  (三)代表性传承人资格取消机制有违法理与情理

  中国拥有十分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保护非遗是一项十分艰巨的系统工程。将有限的资源用于保护更为重要的非遗是我国《非遗法》的基本指导思想,取消不履行义务的“代表性传承人”的资格正是基于这一缘由。然而,《非遗法》第31条规定的这一取消机制并不符合非遗保护本身。

  1、取消资格的理由不合理

  根据《非遗法》第31条规定,代表性传承人的资格取消的缘由是其不履行第31条第一款规定的四项法定义务。国家及省级代表性传承人制度实施以来,被认定的代表性传承人实质上所享受的“保护”主要是荣誉称号,政府并未在资金及税收上给予认定的传承人有力的支持。代表性传承人通常有且必须有“主业”,其不可能在无切实保障的情况下全力无私支持非遗事业。相关支持措施未能到位,动辄以违反义务为由取消资格显然不合情理。

  2、代表性传承人的能力无法取消

  “代表性传承人”是一种荣誉资格,但更是对其内在能力这一事实的肯定。代表性传承人的身份并不取决于是否有这一称号,其能力也不会因具有政府认定的资格而得到根本提高。

  3、取消“资格”悖于非遗保护宗旨

  取消“代表性传承人”的资格无异于是对非遗传承人施加的“耻辱性惩罚”,此举不利于非遗的传承,尤其是对于异常珍稀的国宝级代表性传承人更是不能用此强制性的方法,以免造成“非遗”彻底灭失。

  三、完善非遗传承人认定扶持制度的建议

  (一)构建完善的传承人认定机制

  1、应合理确定认定数量

  认定代表性传承人有助于传承者的精湛技艺被社会及时关注,让年轻一代的学习者在政府的资助下抛去经济上的后顾之忧,防止因为年龄和经济的原因导致“人亡技失”。认定非遗传承人的数量是非遗保护中的一项基础性的重要工作,当前制度上未明确认定数量且实践中认定偏少。国家、省(自治区、直辖市)、市、县等各级政府相关部门,应该在结合具体非遗项目的稀缺性、本地财政实际情况的基础上,最大程度地给予更多非遗掌握者以“代表性传承人”身份并加以物质支持。

  2、构建并完善多渠道的认定启动机制

  现阶段传承人认定制度主要是以政府名义进行的,我们将这种方式称为国家认定制。在这种认定制中,个人申请和他人推荐相结合的申报制是程序启动的原因,但这种机制存在明显弊端:此举不适用于对政策不够敏感的绝大多数“民间非遗掌握者”,也不利于调动社会发现推荐非遗传承人的热情。因此,应规定政府有发现和认定非遗传承人的责任和义务,使其变被动为主动;应构建适当地针对“发现并推荐非遗传承人的个人和单位”的激励机制,激发全社会发现、尊重非遗传承人的热情;应将传承人直接“登记”作为现行认定制度的补充程序。如日本等国家,在评定传承人时,采取两条腿走路的方式,即除政府组织申报外,还采取由传承人直接“登记”的方式。

  (二)加大对传承人扶持的广度和力度

  1、应扩大对传承人支持的广度

  认定是非遗传承人获得支持的前提,相对于被认定各类非遗代表性项目的代表性传承人,更多的或许更有价值的非遗项目因未能被认定为“非遗代表性项目”而不可能有“代表性传承人”。应当承认,有选择地对非遗传承人进行支持是国际惯例,也符合我国国情,但在现有条件下,适度扩大扶持面也是很有必要的。《非遗法》未提及“非代表性”的非遗及其传承人,无疑是一大缺陷,不利于该类非遗项目的普及和发展。进一步扩大传承人支持的广度还体现在应当扩大扶持门类。按照《非遗法》第30条规定,对传承人的扶持局限于所列的5个领域,尚未涉及传承人的培训支持及传承人对非遗创新的奖励等重要领域。非物质文化的“变”是进化,而不是后退,应当通过立法明确加以激励。

  2、应加大并有效落实支持力度

  如前所述,《非遗法》对代表性传承人的支持尚未成为政府的法定义务,关于采取的支持措施和力度,政府有选择的权利。非遗保护理念尚未被社会完全接受的情况下,单靠政府自觉自愿实现非遗保护的根本性改观,显然是不可能的。应当将《非遗法》第30条的“根据需要”改为“应当”,明确规定扶持非遗事业是政府应尽的法定义务;应当规定各级政府在财政预算中单独列出专项资金用于支持非遗传承人;应当规定在税收等财政收入领域为非遗传承人创造更为轻松的发展环境;应当对特定弱势非遗传承人群体的扶持给予单独考虑。

  (三)废除传承人的资格取消制度

  传承人的资格取消制度固然可能有利于督促传承人更好地实现非遗的传承,但荣誉惩罚机制是不适合不以获取物质利益为主要目的文化从业者的,很可能还会招致文化人的反感。一直以来,非遗的传承人都是在没有“官方身份”的情况下为非遗的传承推广默默做着巨大的牺牲,授予身份而又随意剥夺其身份,无疑是对传承人的重创。激励才是非遗保护唯一的原则,而即使认定的传承人不再具有传承能力或不积极传承,也不应当剥夺其传承人身份,而只能继续引导,在仍不能实现时可考虑适度削减乃至终止物质扶持。

  四、结束语

  《非遗法》及其他相应法规对非遗传承人的扶持,仅限于极少数非遗项目即“代表性项目非遗”,且仅能认定非常有限代表性传承人,这种低力度性的制度显然不能阻止非遗传承人断层的趋势。只有使传承人认定扩展至所有非遗并扩大认定传承人数量,才能根本扭转“普遍断层”这一情势。非遗传承人传承环境的艰难,急需政策和法律层面的有力支持,财政收入领域给予非遗传承人以税收优惠,设立财政预算专项资金,尽最大可能支持更多传承人,尤其应当重点考虑那些濒临绝迹的非遗以及生活困难的传承人。非遗传承人资格取消制如同铐在传承人身上的枷锁,使其背负了太多的压力,对非遗的保护和传承现状并不能起到根本性改观,废止这一“耻辱惩罚”制改为激励制,可能更符合非遗保护本身。

非物质文化遗产工作总结6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程是国家“十一五”期间重点文化项目,具有深远的战略意义和现实意义。20__年一年来,××县文化局按照党的十六大提出的“扶持对重要文化遗产和优秀民间艺术的保护工作”的要求和国家、省、市关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安排部署,坚持“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传承发展”的工作方针,不断健全机制,突出重点,强化措施,整体推进,全面启动了民间优秀传统文化的保护利用工作,进展顺利,成果喜人。

  一、所开展的工作

  为了有效保护和合理利用传承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促进传承活动的开展,我馆在人力、物力、财力缺乏的情况下,做了大量的工作:⑴收集、整理民间壮剧田野调查资料和各乡镇上报民间故事,录入成电子文档。⑵为使我县的非遗工作顺利申报成功。今年4月有幸邀请到我省非遗专家组一行3人。到我县剥隘坡芽村、归朝后周村等地进行实地调研。座谈会上专家组的几位老专家,对我县即将申报的4个省级非遗项目及非遗工作提出宝贵意见和建议。⑶在非遗的申报工作中,我馆同志做了大量的工作。下乡走村串寨,收集资料,认真反复修改“坡芽歌书”、“××瑶族度戒”“××彝族跳宫节”“××壮族珑端节”四个申报省级非遗保护项目以及坡芽四位传承人的申报材料,并制作好文本申报光碟、照片申报光碟、装档、录入电子文档。同时,得到广电局领导的大力协助,制作一系列非遗申报光碟。⑷配合中央10套《探索与发现》栏目组到坡芽拍摄《情爱密码》专题片,配合广电局拍摄坡芽歌书宣传片。⑸撰写“××民族概况”的调研报告上交宣传部并上报文山日报。⑹今年3月剥隘陇端街、归朝孟村陇端街;5月板仑龙迈、里达里地的彝族跳宫节活动,我馆分别抽派辅导人员前往辅导节目、并做好收集资料等工作。⑺整理、修改3个已获得云南省第二批省级非遗保护项目材料:《跳宫节》、《坡芽情歌》、《珑端节》,报送到文山州文化局,并逐级申报为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二、取得的成效

  (一)注重宣传,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自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开展以来,县政府始终把通过宣传教育来增强全民保护意识作为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一是以文化遗产日、重大节庆宣传活动为载体,开展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宣传。二是通过举办展览、开展专题演出等形式,让社会各界充分了解非物质文化遗产。三是充分利用大众传播媒介对非物质文化遗产及其保护工作加强宣传和展示,增强全民抢救保护意识,达成社会共识。

  (二)加强保护,重视逐级申报工作。为了使非物质文化遗产得到更好的保护和传承,我县积极组织申报工作。经项目的精心包装和推荐,截止目前为止,已经成功申报了国家级项目1个,省级项目13个,州级项目34个,县级项目32个(所有项目都在县级基础上申报);建立文化生态村3个(归朝镇老街三寨、新华镇牙牌村、剥隘镇坡芽村)。今年来,《坡芽情歌》、《珑端节》和《跳宫节》已成功申报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目前正在积极地申报为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三)加强民间艺术队伍的培养。我县文化部门积极组织专家下乡,积极发现辅导培养民间艺人,先后培养了一大批优秀的民间文化传承人,通过举办培训班,—方面培训了一批基层文化工作骨干,另一方面也培训培养了一批民间艺术的传承人,为民间艺术的传承发挥了积极作用,有力地推动了民间文化的传播和发展。

  三、存在的问题和困难

  (一)缺乏经费支持。我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丰富多彩,但大多分布在农村,对它们的全面普查建档,需要一定的经费,这其中还有很多项目濒临失传,需尽快调查挖掘,进行传承保护,普查专项经费困难制约了普查工作的深入全面系统细致规范的开展。此外,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研究、开发等工作同样需要大量经费的支持,我县财政又十分吃紧,经费方面十分困难,这成为制约我县非物质文化遗产挖掘保护工作的最大问题。

  (二)缺乏专门机构及专业人才。非物质文化遗产既是一个地方历史文化渊源的见证,也是体现地方文化特色的重要形式,内容丰富,含盖面广,开发保护工作量大,需要有专门的工作机构来负责。我县虽然比较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但至今还未成立专门工作机构,仅靠文化部门兼管,缺乏力度,致使传承、保护和申报、利用工作进展缓慢。本

  (三)缺乏深刻认识。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一个新概念,人们对非物质文化不了解、不认识、不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意识淡薄,忽视管理现象普遍存在。

  (四)缺乏规范的传承体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继承后继乏人,一些传统技艺面临灭绝。许多民间艺术属独门绝技,口传心授,往往因人而存,人绝艺亡。保护人和观念,要比保护简单的物质更伤脑筋。现在愿意去学习非物质文化的人越来越少,不仅是因为很多人对这些没兴趣,更多的是因为它不会带来经济上的利益。而当今流传下去的形式基本上也只有师傅传徒弟的形式,范围较窄。

  由于经济全球化和现代化进程的加快,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生存环境受到极大的威胁,大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真实性、完整性不同程度地受到损害,甚至由于传承人的逝去而濒于失传和消亡。随着人们生活方式以及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嬗变,加之外来文化的影响等等,尤其是年轻一代越来越远离本民族的传统文化,他们生活在充斥着网络、选秀、圣诞节的环境中,丧失了对民族传统文化的关注和热爱,民族传统文化受到了巨大的冲击,使之逐渐失去了生存与繁荣的.土壤。

  四、下一步计划

  (一)加大宣传力度、提高保护认识。加强对非物质文化遗产及其保护工作的宣传教育,普及保护知识,营造保护的社会氛围,丰富“文化遗产日”活动内容,提高干部群众对文化遗产保护重要性的认识,增强全社会的文化遗产保护意识,综合利用电视、网络等媒体多种途径进行宣传报道,例如通过建立××县非物质文化网站,来扩大对外宣传,与世界接轨,从而提升我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二)鼓励各种传承方式。一是鼓励个人、家庭、群体传承方式。对于一些被特定的个人、家庭、群体所保有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采用这种方式是最有效的,也是其他方式所无法代替的。授予这些保有者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有证书、称号,建立传承人保证制度,对他们进行生活和其他补贴,并要求他们做好所保有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弘扬工作。鼓励他们带徒学艺,举办相关传习活动。二是鼓励学校教育传承方式。这是最有影响力,最有价值的传承方式。

  (三)大量开展民族文化活动。积极开展各种民族文化活动,通过举办民间艺术比赛、农民文艺汇演、民间工艺品大赛等活动,为确定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搭建展示舞台,不仅提高艺人的积极性,还使广大群众感受到民族民间文化艺术的魅力和深厚内涵,进一步了解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必要性与重要性,达到全社会理解和支持的目的。

  (四)开发文化产业。加强对民间工艺品的搜集、挖掘和组织、辅导工作,在此基础上组织展览、展销活动,扩大民间工艺品的影响,开拓民间工艺品的国内外市场。开展具有××特色的旅游文化活动。选择有代表性的少数民族聚居自然村寨(能集中反映原生态文化的、建筑风格有特点的、生产生活习俗有特色的,如坡芽、牙牌等),建立保护区加以保护和利用开发,实施生态游、农家乐等民俗旅游项目。将文化资源优势转换为经济优势,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推动经济发展。

  (五)建立健全的档案管理。整理建档,按照全国统一的编码进行登记并分级建档,形成资料库。并采取数字化与网络化等保护方式,利用音像等多媒体手段进行记录,利用光盘等存储介质或建立数据库进行保存,利用电视、广播、网络等媒体进行资源共享。

  (六)、加强农村文艺队伍建设。积极组织建立新的农村文艺队,恢复老文艺队,以奖励的方式给予文艺队解决资金困难问题,帮助解决服装、道具、剧本和辅导等问题,大力扶持优秀文艺队,让其起到带头作用,发挥文艺队的作用。

  (七)、争取让全社会参与。采取成立民间协会等群众性组织的保护方式,把一些有共同知识、技能、爱好的群众组织起来,充分发挥广大群众的力量,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作贡献。

  我县近年来在非物质文化遗产工作所取得的成效是颇为明显的,国家级民间艺人黄正武、“××县壮剧之乡”等一批重要项目的申报成功,有力地提升了我县文化品牌。尽管困难还很多,而保护工作是一项长期的、艰难的工作,但决不能因困难而让我县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在我们这一代人的手中消失。广泛呼吁,让全社会都来关注和支持非遗工作,形成合力,努力使我县多姿多彩的非物质文化重闪光芒。

非物质文化遗产工作总结7

  一年来,在各位领导的正确领导下,在同志们的帮助下,本人能认真学习,在政治上、思想上与领导保持一致,认真履行岗位职责,工作认真负责,为领导分忧,积极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较好地完成领导交办的各项任务。现将一年来的工作小结如下:

  一、思想政治方面

  遵守工作纪律,维护机关形象工作中,我做到了以不迟到早退,每天上班总是提前到达,参加局机关组织的种类学习活动。认真履行岗位职责,工作中有请示有汇报,不越位,不错位,勤勤恳恳,团结同志,不拉小集团,不打小报告,不阳奉阴违,不做有损集体和他人的事,做事光明磊落,时刻以高标准严格要求自己,有力地维护了机关形象。

  二、缺点和不足

  由于本人年轻,参加工作又晚,在单位工作的`经验不足,工作中时有遇事考虑不周的地方,有时得罪了人自己都全然不知,加之本人性情直爽,喜欢逗乐,给人不够严肃的感觉,同时由于自身水平有限,工作中总有不尽人意之处。我相信有各位领导和“老民政”的支持、帮助和理解,我一定会克服缺点,弥补不足,做一个优秀的工作人员。

  总之,一年来在领导和同志们的帮助下,本人在工作作风上比往年有了转变,工作也尽职尽责做了一些,但仍存在一定的差距。今后一定要继续加强理论和业务学习,提高自身素质,把本职工作完成得更好。

非物质文化遗产工作总结8

  20xx年即将过去,回顾一年来的工作,即有成绩也有不足,现对自己一年来的工作总结。一年来,本人在公司领导的正确领导下,在各位同事的热情帮助和大力支持下,立足本职工作,努力学习,勤奋工作,诚恳待人,团结协作,遵守各项规章制度和工作纪律,不断提高服务质量和工作效率,较好的完成了全年的各项工作任务。以下是本年度以来个人工作总结报告:

  一、工作情况

  在今年的工作中,安全地完成各项出车任务,努力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在这一年里能够自觉遵守交通法规和单位的规章制度,能够在工作中任劳任怨,对车子做到每日的三检查(出车前、行车中、收车后),做到耐心细致,按期保养车子,不让车子带病工作,保证了车子的性能,保持平衡稳定的良好状态,总能在车辆发生不良时及早发现,并在保修期内及时修复,减少损失。平时能够保持车辆整洁,卫生、干净,让公司领导和同事都有一种舒适感。

  一年来从不酒后开车,做到文明驾驶,礼让三先,集中思想行驶不闲谈,树立安全第一的思想,精心操作,谨慎驾驶,确保了全年安全行车无事故。

  二、存在的问题和打算

  尽管经过一些努力,我的业务水平还需进一步提高。在以后的工作中,我将加强自主管理的意识,勇于开拓创新,加强理论和业务学习,不断提高业务技术水平,使自己的工作达到一个更高的层次。在20xx年的工作中,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和进步,但出现的问题也不容忽视,如:自身素质有待进一步提高,服务意识有待提高等。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会尽力弥补这些缺点,全面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业务水平、服务质量。

  存在的问题:

  一年来,本人能爱岗敬业,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主要表现在:

  第一,作为一名司机,服务效率有待进一步提高;

  第二,有些工作还不够过细,有待于加强;今后努力方向

  在新的一年里,在领导的正确领导下,我决心认真提高专业技术水平。做到:

  一、继续坚持安全行车,不开溜号车,不开情绪车,不开故障车,不酒后驾车,不让车辆带病上路,做到勤检查,勤修理。

  二、对领导安排的事情坚决不拖拉,能当时作到的当时作到,今天的事情在今天做好。

  三、工作中要学会开动脑筋,主动思考,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四、有问题积极与领导进行交流,出现工作上和思想上的问题及时汇报,也希望领导能够及时对我工作的不足进行批评指正,使我的工作能够更加完善。

  新的一年意味着新的起点新的机遇新的挑战,随着社会保障工作的发展,可以预料今后我们的工作将更加繁重,要求也更高,需掌握的知识更高更广。为此,我将更加勤奋的工作,刻苦的学习,努力提高文化素质和各种工作技能,为社会和事业贡献自己的青春和微薄之力,在平凡的工作岗位做出不平凡的业绩。在接下来的这一年里,我会做好20xx年个人工作计划,争取使各项工作开展得更好。有人说选择了司机就选择了辛苦,我今后也必将长期将与这一清苦的职业为伴,但我决不言悔,因为我愿意为我所从事的事业付出满腔热忱、捧出全部真诚,愿意为我挚爱工作奉献一切。

【非物质文化遗产工作总结】相关文章:

非物质文化遗产作文(精选27篇)03-14

违法添加非食用物质专项整治总结汇报03-09

非遗工作总结11-13

打击两非工作总结05-14

非遗工作总结2篇04-08

《物质的分类》教学设计06-04

《物质的量浓度》教案02-25

物质的密度教学反思11-30

物质分类教学反思0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