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化工仪表及自动化》课程总结
总结是事后对某一阶段的学习、工作或其完成情况加以回顾和分析的一种书面材料,它能够使头脑更加清醒,目标更加明确,为此我们要做好回顾,写好总结。如何把总结做到重点突出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化工仪表及自动化》课程总结,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化工仪表及自动化》课程总结1
化学工业是国民经济支柱产业。生产化工原料,再以化工原料制造各种产品,是化学工业的核心。由于化工产品易燃、易爆、有毒、具有腐蚀性,以及对产品质量、数量、生产效益的追求,再加上人们对安全与环保意识的提高,因此,与化工生产过程密切相关的化工自动化,应用越来越普遍,发展速度越来越迅速,技术水平越来越高超。同时,人们对其认知程度越来越重视。正因为如此,化工仪表及自动化这门课程,多年来在多种专业、不同档次学校一直开设。
自动化技术是当今举世瞩目的高科技之一,也是中国今后重点发展的'一个高科技领域。
自动化技术的研究开发和应用水平是衡量一个国家发达程度的重要标志,也是现代化社会的一大标志。
在学习《化工仪表及自动化》的过程中,我们应提倡自学,不拘泥于教材内容,充分利用课余时间及网络等便利条件,从中获取各种仪表的相应信息。广泛阅读相关书籍,如化工仪表及自动化(厉玉鸣第四步),化工自动化及仪表(杨丽明,张光新,化学工业出版社)等,了解各种仪器仪表、控制系统的研究及进展,尤其针对实际应用的控制系统的设计、实际工程问题处理、改进类的文献,拓宽视野。
经过8周的学习,终于完成了该课程。通过这段时间的学习,我有如下收获:
(1)能够读懂、并能规范地绘制常用带控制点的工艺流程图。
(2)能根据仪表技术说明书的要求正确使用常用检测仪表,能对变送器实施正确地调零、零点迁移、量程扩展操作;能根据工艺和控制要求,合理设置智能PID控制器的相关参数。
(3)能根据仪表技术说明书的维护要求,能对仪表的常见故障和线路故障合理分析,并加以排除。
(4)能够根据工艺与控制要求合理选择常用的温度、压力、流量和物位检测仪表。
(5)能够根据工艺要求,综合运用知识和各种方法,设计出简单控制系统并加以实施。
(6)能够根据被控参数和系统特点,运用临界比例度法、衰减曲线法两种工程整定方法,对简单控制、串级控制等控制系统,实施正确地调试,使系统在稳定性、准确性和快速性的三项指标基本优化,满足工艺要求。
(7)掌握常用工业过程控制系统的组成原理与性能特点,熟悉其适用场合。理解被控参数、调节参数对系统性能的影响,掌握被控参数与调节参数的合理确定方法。
《化工仪表及自动化》课程总结2
随着国民经济的不断发展以及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我国逐步发展成为现代化的制造业大国。在这样的背景下,企业对于相关生产设备安装、维护等操作人员的要求越来越高。在中职教育中,培养与现代化的制造业发展相适应的机电一体化的高水准技能人才显得尤为重要。
任务驱动法是一种互动式的、以解决问题和完成任务为主的多维教学方法。这种探究式的学习,让学生保持积极的学习态度,能够面对问题,结合自身的经验积极寻找解决方法。任务驱动法满足职业教育改革的要求,有助于中职教育更好地培养社会需要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为此,本文试分析化工仪表和自动化课程教学现状,提出任务驱动法在化工仪表及自动化教学中应用的具体措施,并以精馏塔回流罐液位控制系统设计为例,设计具体的教学案例,以促进机电一体化高水准技能人才的培养。
一、化工仪表及自动化课程教学现状
化工仪表和自动化课程是中职化工、制药等专业的必修课程,具有实用面广、实践性强等特点。该课程不仅涉及化工原理、化工单元操作等内容,而且还涉及电工电子、仪器表、自控等有关学科知识。换言之,化工仪表和自动化课程是一门多门学科综合的技术性课程。
作为一门实践应用型的课程,化工仪表和自动化课程所涉及的内容较广,要求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要掌握关键性工艺参数检测法、仪表基本原理及使用方法。学生通过对仪器表有关专业知识的学习,能够充分结合化工生产基本知识,依据工艺需求,选用合适的仪器表。在课程的学习中,学生应掌握较为系统、全面的化工自动化相关基础知识,同时能更好地理解基本规律,掌握相关参数与控制质量之间的关系。从工艺的需求出发,要求学生能全面地分析控制目标、操作变量、被控变量,与相关的专业人员制订出的科学合理的自控方案,并设计出工作所需的可靠工艺参数及必要的条件。对自控系统工作、开停数据进行分析后,能够初步掌握其相关的参数正定和投运工作,保证控制系统处于良好的工作状态,实现生产自动化。
目前,接受化工仪表和自动化课程学习的大部分是中职化工相关专业学生,他们一般对自控有关的知识了解不到位,在平常的学习中更多的是对理论知识的学习和理解,且以原理和一般性原则为主。学生的学习兴趣没有得到很好的激发,缺乏思考问题和探索解决问题的能力,他们大多以被动接受为主,较难理解课程中的难点、重点问题等,这显然不利于高素质化工类实用型人才的培养。
现阶段,化工仪表和自动化课程的教学更注重理论知识,课程实验只占很小的一部分,加上课时、实验条件的制约,学生很难深入理解理论知识。课程实践性活动难以开展,无法将该门课程和社会企业生产实际需求相结合。这也造成理论知识与具体实践相分离,不利于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运用,降低了学生学习的效率。在教育改革的背景下,中职教育要积极进行相应课程的教学方式方法改革,充分结合课程特点,将教学课程与任务驱动模式进行科学结合,把真实企业的化工生产案例有效引入理论课教学中,并穿插有关概念、问题及实际解决方案等,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二、任务驱动法在化工仪表及自动化教学中的应用
设置化工仪表及自动化课程旨在帮助化工类学生掌握相关的自动检测仪表、控制系统理论和方法等,并将之运用到实际的化工生产过程中,妥善解决化工生产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圆满完成任务。开展任务驱动教学,应将课程理论知识较好地贯穿到实际实践任务中,让学生能更好地理解所学知识,培养和提升他们的专业思维能力。具体说来,任务驱动法的应用可从以下三个方面展开:
(一)提出任务要求,合理分解任务
教学任务是教学的依据。在实际的教学中,中职教师应先依照课程将所需学习和掌握的'内容,向学生下达一定的学习任务,并明确相关要求。在具体的学习任务分配中,教师应以实际生产工艺和生产自控需求作为出发点,引导学生进行分析,以更为有效地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值得注意的是,在任务分配时教师应注意合理性问题,既保证一定的教学任务,又激发学生学习、探究的兴趣。
(二)剖析问题,达成任务
对各教学任务予以细化,让学生敢于去尝试,积极去找寻解决问题的方法,这个过程能够有效激发学生兴趣,调动他们的思维,让他们敢于提出自己的方案,对存在的问题进行归纳,应用自身所学知识有效解决实际问题。面对新的问题、新的知识,学生又会适时提出疑问,并解决疑问,这就是一个学生主动学习的过程。此阶段主要由两个部分构成:一是教师解决学生所提出的问题,详细讲解知识点概念、内容,学生基于兴趣学习有关理论知识。二是针对学生提出的控制方法中存在的问题和缺陷,教师进行问题的查找,与学生一起解决问题,并有效引导学生更好地将理论知识学习和技能实践相结合,充分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热情。
(三)总结问题,梳理知识
教师针对学生整个任务中所遇到的问题进行总结、讲解、指导,同时让学生对自己在任务完成过程中的表现进行总结和反思。此外,梳理所学的知识,在任务驱动法的帮助下,让学生学会解决实际工程项目中的问题,激发中职学生学习化工仪表及自动化知识的兴趣,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思维能力。
三、化工仪表及自动化教学中任务驱动法的应用案例
接下来就以精馏塔回流罐液位控制系统设计为任务,展开相应的教学。需要按以下步骤展开:
(一)分析任务
精馏塔是一种广泛运用于化工、炼油生产、石油化工中的进行精馏的塔式汽液接触装置。精馏是一个传质传热过程,它可以使得混合液中的不同成分根据挥发情况予以分离,并达到一定纯度。精馏塔旨在保证产品的合格,且保证塔的回收率和能耗水平,寻求以较低的成本投入获取较高的利益。参照精馏塔回流罐液位控制工程项目的有关资料,对任务进行分析。在正常生产状况下,回流罐处于工作状态下,其回流比约为44。若回流罐进料量因塔顶压力的变化而产生5个百分点的变动,要使得回流罐液位稳定,采出量也要发生变化,其变化幅度约为225%,即该波动较大,回流比也会波动,无法稳定。为保证产品的质量以及稳定回流罐的液位、进料量等,须做到以下几个小点:一是掌握工艺流程,对设计控制方案进行分析;二是选择合适的自控仪表;三是实施控制方案,解决接下来的小任务,细化相应的任务。
(二)实施任务
以第一个小任务为例。第一个小任务包含工艺的过程和产品质量指标,设备的操作原理及操作的过程,同时还要分析精馏塔液位的对象特性,分析控制指标,确定操纵变量等。掌握精馏塔的基本控制方案,针对塔内的几个变量,如蒸汽量、回流量等,分析和确定相应的回流罐液位的控制方案。
(三)总结和改进
学生通过多种途径和方法找出控制方案关键点,教师则应及时提出分析控制方案所存在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帮助学生完善自己的控制方案。学生在不断地思考、寻找答案的过程中思维能力得到锻炼,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也提升了一个层次,有利于学生解决问题能力及动手操作能力的提升。在任务最后,教师应进行总结和分析,对教学内容进行梳理,并要提出相关问题给学生进行思考,帮助学生巩固知识。
综上可知,在化工仪表及自动化教学中运用任务驱动法进行教学,可以有效地激发中职学生学习化工仪表及自动化专业知识的兴趣,有利于中职学校教学任务的完成,从而培养与现代化制造业发展相适应的机电一体化的高水准技能人才,满足国家对机电一体化人才的需求。
《化工仪表及自动化》课程总结3
通过这门课程的学习使我知道了自动控制系统的基本概念,过程特性及其数学模型,检测仪表与传感器,自动控制仪表,执行器,简单控制系统复杂控制系统及新型控制系统等的知识。让我更加扎实的掌握了有关化工仪表自动化方面的知识。在学习过程中虽然遇到了一些问题,但经过一次又一次的思考,一遍又一遍的学习最终还是解决了问题。实践出真知,在学习过程中,我们不断发现错误,不断改正,不断领悟,不断获取。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很多问题,最后在老师的指导下,终于游逆而解。
这些都使我明白在今后的学习和社会实践过程中,一定要不懈努力,不能遇到问题就想到要退缩,一定要不厌其烦的发现问题所在,然后一一进行解决,只有这样,才能成功的做成想做的事,才能在今后的道路上劈荆斩棘,而不是知难而退,那样永远不可能收获成功,收获喜悦,也永远不可能得到社会及他人对你的认可!
化工仪表自动化给我很多专业知识以及专业技能上的提升,同时又是一门讲道课,一门辩思课,给了我许多道,给了我很多思,给了我莫大的空间。同时,化工仪表自动化让我感触很深。不仅仅是理论而且还使我对抽象的理论有了具体的认识。
我认为,在这学期的'学习中,不仅培养了独立思考、动手操作的能力,在各种其它能力上也都有了提高。更重要的是,在化工仪表自动化设计上,我学会了很多学习的方法。而这是日后最实用的,真的是受益匪浅。要面对社会的挑战,只有不断的学习、实践,再学习、再实践。这对于我们的将来也有很大的帮助。以后,不管有多苦,我想我们都能变苦为乐,找寻有趣的事情,发现其中珍贵的事情。就像中国提倡的艰苦奋斗一样,我们都可以在学习过后变的更加成熟,能面对更多的事情。
回顾起此课程的学习过程,至今我仍感慨颇多,从理论到实践,在这段日子里,可以说得是苦多于甜,但是可以学到很多很多的东西,同时不仅可以巩固了以前所学过的知识,而且还学到了很多在书本上所没有学到过的知识。
化工仪表自动化这门课程,也需要团队的精神,通过合作让我们更加默契。团结就是力量,只有互相之间默契融洽的配合才能换来最终完美的结果。
当然其中的体会是不能仅仅以这点点知识能概括的,还包涵了老师的悉心教导和同学们的相互帮助。虽然一门课程已经结束了,但是伴随着这门课程的历练还远没结束。只有在不断地学习之中才能把所学的运用到我们的切身实际当中来。
《化工仪表及自动化》课程总结4
1教学内容的改革
精选教学内容,注重传授原理性、策略性、发展性、创造性知识。化工仪表及自动化课程教学内容应始终围绕着科技水平的不断发展而不断更新。随着计算机控制技术和理论的高速发展,新型检测仪表和控制技术层出不穷,如果不对教学内容进行改革,使之与将来的工作实践相结合,便很难为社会培养出适应未来科技发展的趋势专业型人才。目前大多数高校所使用的教材“化工仪表及自动化(历玉鸣主编)”已更新到第五版,其教学内容已从1981年第一版出版以来发生了较大的调整和更新[1]。例如,传统的电动单元组合Ⅱ(DDZ—Ⅱ)型仪表已逐步被更加先进的电动单元组合Ⅲ(DDZ—Ⅲ)型仪表所替代。集散控制系统(DCS)逐渐取代可编程序逻辑控制系统(PLC)成为计算机控制系统的主流,显示仪表逐渐由模拟式向数字式、虚拟式过度,气动仪表逐渐被防爆性能很好的电动仪表取代。随着自动控制水平的不断进步,许多新型的仪表及控制系统仍在不断被开发出来。化工仪表及自动化这门课程在商丘师范学院共有56学时,且全部为理论教学课时量。通过教学改革,将理论教学的总课时量压缩到40学时,剩余的16学时用于实验实践教学中,这样既加深了学生对课本中理论知识的理解,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而在40课时的理论教学中,通过对教学内容的调整,结合大量最新的生产实例,将最基本、最实用的理论知识讲授给学生,大量缩减陈旧、落后或在实际生产中应用较少的非重点教学内容所占课时量,有效利用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将最精华的部分讲授给学生。
2教学手段的改革
根据化工仪表及自动化课程的特点,可以采用多媒体为主板书为辅的教学方法进行课堂教学。传统的板书教学方法在本门课程中收效甚微,学生往往由于理解困难而越发觉得课程内容枯燥无味,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通过多媒体教学方法(包括多媒体课件教学、网络视频教学及计算机仿真教学)的应用,各类型自动化仪表的结构、原理以及工作状况均可生动形象地显示出来,既加强了直观性,又调动了学生的学习主观能动性,这对于理论知识的运用和掌握,实际操作及应用能力的提高有着极大的促进作用[6,7,8]。学生在多媒体课件的帮助下,无需进入生产现场即可全方位、多角度地了解对仪表进行全面地了解。采用多媒体进行课堂教学不但能大幅提高课程的信息量和教学效果,还有利于课程的精简和课时的和压缩。需要注意的是,过于单调地采用多媒体进行教学也容易使教学气氛的沉闷,因此,在采用多媒体进行课堂教学的同时再辅助板书进行重点及难点的详细讲解,不但可以调节课堂气氛还可以是学生对专业知识的理解更加透彻[9,10]。
3实验实践环节的改革
通过教学改革将理论教学总课时缩减到40学时的目的就是把更多的时间留给学生,加强实验及实践环节,让学生有更多的时间进行实验实践。化工仪表及自动化对应的实验设置多以设计性和综合性实验为主,验证性实验为辅。学生在教师指导下提前预习并拟定实验步骤,教师根据每位同学的预习情况及自行拟定的实验步骤进行一对一的现场指导,保证每位学生都可以全面深入地理解自动化仪表测量和控制流程的安排,从而保证实验数据的准确性及合理性。此外,学校还可与本地区的化工生产企业进行“产、学、研”合作,将学生安排到工厂的实际生产车间进行短期的实践教学。实践过程实施“企业技术人员为主,校内教师为辅”的实践教学培养方案,主要培养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化工生产中的实际动手能力,并严格按照企业标准对每位学生进行实践考核。虽然上述实验实践教学方式需要教师付出更多的时间和精力,但实践证明课程的教学效果得到了明显的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也得到了显著的增强。实验实践环节应以增强学生动手能力为目标着力提高学生的操作技能和对实验内容全面的认识与实验仪器及现场设备的`总体把握能力,坚持和强调“学生自己动手为主、教师讲解为辅”的教学主旨,不但能够激发学习兴趣提高自我学习能力,还更加有利于综合能力和创新能力的提高,从而为培养实用型创新人才打下良好的基础。
4考核方式的改革
依照化工仪表及自动化技术专业一线人才培养规格和职业资格标准的要求,采用现场口试、实验实践报告、观察记录、考勤情况、学习态度和实践单位评价等综合评定成绩的考核方法,兼顾过程考核和结果评价,同时参考学生自评、学生互评成绩。技能部分以操作为主,由行业专家和技术能手参与现场考核,注重学生学习过程与结果的双重评价,形成以职业能力为主线的新型考核体系,并对学生提交的实验实践成果按企业与行业标准进行综合性评价。同时,教研室还应定期通过对就业上岗的从事化工自动化相关行业的毕业生进行跟踪调查,主要对他们的工作能力、学习能力、创新能力、沟通协作能力和安全防患能力等方面进行教学质量评估。对于需要再培训或者再提高的人员,教研室还与用人单位进行沟通和协调,积极地为他们提供化工仪表及自动化相关的知识的再学习和培训机会。
5结语
随着自动化控制技术和理论的不断发展,化工仪表及自动化课程的教学改革必然还会有很多新的问题需要解决。做为工作在人才培养一线的教育工作者,我们不仅要对教学内容、教学手段、实验实践环节和考核方式做进一步的完善,还要根据具体人才培养目标,探索与构建一套适合本课程特点的教学模式,为实现真正的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自我学习能力和创新精神打下良好的基础,同时也为化工仪表及自动化相关行业培养出一批与时俱进的专业技术人才。
【《化工仪表及自动化》课程总结】相关文章:
化工仪表及自动化总结12-07
自动化工作总结10-05
自动化工作总结01-29
仪表自动化年终总结02-21
仪表自动化年终总结范文10-06
自动化工程师工作总结08-24
仪表实习总结01-23
仪表车间工作总结03-14
甲醇仪表工实习总结10-07
仪表工作总结0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