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网络安全阶段性总结
总结是对某一特定时间段内的学习和工作生活等表现情况加以回顾和分析的一种书面材料,它可以帮助我们有寻找学习和工作中的规律,我想我们需要写一份总结了吧。你所见过的总结应该是什么样的?以下是小编整理的网络安全阶段性总结,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网络安全阶段性总结1
1、现有计算机网络基础课程考核方式
考核方式是对学生学习情况的一个,能在一定层面上反映学生的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在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中指出,高等职业教育应以服务社会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为现代社会的高速发展提供高素质高技能的技能型人才,以适应社会对技能型人才的需求,这就要求我国高等职业教育进一步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建立符合我国社会对技能型人才要求的课程考核方式,这就迫切的要求我国的高等职业教育对课程的考核方式进行改革。而在我国高职教育中,对于计算机网络基础课程传统的考核方式是将其分为理论考试和实践考试两种方式,理论考试的考核重点在于考核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掌握情况,这种理论考试的缺陷在于,考核的知识面有限,不足以覆盖整个网络基础课程对相关知识点的要求,学生在应付考试时可能会出现临时抱佛脚的现象,这种现象不但不利于教师对学生知识点的掌握情况的了解,也不利于学生将来对知识点的灵活应用。实践考试在传统的考核方式中,考核的知识点也有一定的局限性,同样的也只能考核到学生对部分知识点的掌握情况,对培养技能型人才不能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因此,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迫切的需要我们改变传统的考核方式,优化考核标准,争取能通过考核让学生进一步掌握整个课程需要掌握的知识点。在这种迫切需要改革的形式下,我认为对于高等职业教育中计算机网络基础课程而言,采用阶段式考核方式将更有利于全面考核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这种分阶段的考核方式是在学生学习的初期、中期和末期分别采用一定的考核方式考核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以便教师了解学生学习的实际情况,学生也进一步了解自己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对于学习薄弱点,教师就可以在授课时重点讲解,这样不仅利于教师的教,也利于学生的学。同时,在学期末根据各个阶段考核的成绩所占有的比例得出学生的最终成绩。
2、采用阶段式考核的思路
对于理论知识,在计算机网络基础整个学期的授课中基本上分为三方面:第一,是对网络基础知识的讲解,包括计算机网络的定义、组成、拓扑结构、数据通信系统。这一阶段授课要达到的目标是通过理论知识的讲解,让学生对计算机网络有一个初步的系统的认识,在这一阶段,教师通过布置习题让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并形成一个成绩,这个成绩占学期最终总成绩的20%。第二,是对网络基础课程重点知识的讲解,包括OSI参考模型、TCP/IP参考模型、网络互连设备、IP地址和域名。这一阶段授课要达到的目标是通过理论知识的讲解,让学生掌握各种参考模型、网络互连设备、IP地址和域名,并且能将所讲授的相关知识应用到各种网络拓扑结构中,如给出一拓扑结构,在此拓扑结构中两个计算机之间相互通信,分析数据在此拓扑结构中传递时会经过OSI参考模型中的哪些层次和使用了TCP/IP参考模型中的哪些协议,以及如何为该拓扑结构中的计算机分配IP地址。在这一阶段,通过闭卷的方式,考核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并形成一个成绩,这个成绩占学期最终总成绩的20%。第三,是对网络基础课程难点知识的讲解,包括局域网技术、网络构建、网络管理、。这一阶段授课的目标是通过理论知识的讲解,让学生掌握局域网构建技术、网络管理与安全技术,并且能通过给出的需求分析,对该局域网进行规划。在这一阶段,通过大作业的方式,由教师给出需求分析,要求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局域网的规划,并形成文档,最后由教师给出一个成绩,而这个成绩占学期最终总成绩的40%。学生在整个学期的考情以及作业占整个成绩的20%。由此构成学生的理论考核成绩,而在这种阶段式的考核中,学生可以了解自己在各个阶段对所学知识点的掌握情况,教师也更进一步的掌握了学生的.学习情况,也可以根据这些情况对教学进度与安排进行更为合理、有效的调整。
对于实践考核,计算机网络基础课程主要是分为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客户端的配置,二是服务器的搭建。因此,在阶段式考核上也从这两个方面进行,第一,客户端配置的实验,主要包括:双绞线的制作、操作系统的安装、对等网的组建、网络连通性的测试等基础性实验,在这一阶段,教师通过实验课程,对学生在实验课做的每一个实验当堂进行考核,并给出各个实验的考核成绩,而这些基础性的实验成绩占实验总成绩的40%。第二,服务器的搭建,主要包括WEB服务器、DNS服务器、FTP服务器、DHCP服务器等服务器的安装与配置,在这一阶段,教师首先通过讲解让学生在实验室分别安装、配置服务器,然后通过综合性的案例来让学生分析案例中所需服务器以及根据用户需求如何配置这些服务器,这样不仅考核了学生对服务器的安装与配置的掌握情况,也通过具体的案例式的学习进一步提升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这一阶段学生的实验成绩占总成绩的60%。由此构成学生的实践成绩,通过这种考核方式,不仅让学生掌握了网络客户端的配置,并且通过案例式的综合实验进一步让学生掌握了网络服务器的安装与配置,这种考核方式在很大程度上提升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对培养高素质、高技能的人才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3、总结:
目前,在高等教育中各所高校所采用的考核方式不尽相同,探索高等教育考试改革的步伐并没有停止,在对待考试改革的课题上,也有很多优秀的教师提出过各自的见解。针对高等教育中的计算机网络基础课程的考试改革,结合我的教学经验,我认为采用阶段式的考核方式更为合理,不仅克服了传统考试方式中学生临时抱佛脚敷衍考试的心理,更进一步的是通过各种考核方式让学生对知识点掌握的更为牢固,对培养理论知识够用,实践动手能力强的应用性人才提供了重要的保障。
参考文献:
网络安全阶段性总结2
关键词:计算机网络;可靠性;容错
中图分类号:TP3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xx)09-1907-02
信息时代,计算机网络系统用户与日俱增,该背景下,势必令网络连接范畴以及规模全面扩展。从中不难看出,大众对计算机网络的综合依赖性越来越高,这样一来则对网络系统的现实要求更加高端。具体需要网络在性能、处理速度、可靠性、便利性以及安全性等层面体现最佳状态。当然,我国现实国情决定,计算机网络系统技术起步相对较晚,因而与发达国家技术水平具有一定差距。为此网络建设与应用阶段中,多数人更加关注系统基础功能与共享应用,没能注重可靠安全性问题。近年来,基于技术应用呈现出更深层次的发展态势,因而网络安全可靠性更需要人们的全面重视。
1 计算机网络系统可靠性因素
计算机网络系统应用服务阶段中,服务器为承载功能以及数据信息的核心部分,其他单元则为网络系统通信通路的应用连接,客户端则在整体系统之中面向客户终端。为此网络设备应用可靠安全性对整体网络应用功能产生至关重要的影响。日常应用阶段中,维护工作的有序开展也是确保网络系统体现可靠交互能力的关键环节。网络系统架设与实践运行阶段中,通信线路与布线体系标准均为网络系统安全的重要保障。只有切实确保网络系统体现充足的容错承载水平,布线阶段中应用双线体系,方能令系统引发故障阶段中,可通过备用线路完成切换,为整体网络运行提供双重保障,提升综合安全水平。
网络系统包含复杂组成单元,构建阶段中往往包含较多网络设施产品,各个产品应用阶段中由于厂家各异,因而会有不兼容的问题产生。为此应通过一体化规范性的网络应用管理手段做好管控协调,进而实现应用层以及各个管理层在外部环节的有效管控。还应对各类网络参数做好实时快速的采集、登记、分析统计与综合处理。在该基础之上应做好网络系统应用管理监控,通过系列化的完整处理确保计算机系统应用阶段中快速的发觉隐患问题,并优质的处理,避免问题的不断扩大,实现有效解决目标。
网络系统设计开发与实践运行阶段中,应依据系统的应用规模、具体层次与现实应用领域进行契合性选择,引入合理的拓扑结构,进而为网络系统提供完善可靠地运行保障。
2 提升计算机网络系统可靠性容错策略
2.1 电缆容错
电缆容错过程中应用方式为借助多线以及网络收发装置。在现实规划与布设阶段中,位于网络系统主干线、重要支线之中设置多线,进而可确保主电缆在形成短路故障之时,容错网络收发装置仍旧可以自动快速的切换至另一根安全备用的电缆线路之中。保持正常持续的工作,确保整体网络系统的科学健康运行。另外,建设阶段中,为预防电缆线路出现一同损害的问题,通常布置阶段中,会选择位于各异的路径之中进行分别的布线处理。当前,计算机网络系统布设阶段中,通常推崇应用交换机用于控制单元,创建星型网络系统结构。该类结构模式基础上可应对线路插头没能良好接触而形成的网络系统故障问题。
2.2 网络系统部件容错
网络设备应用设计阶段中,通常应用整体性一部到位的手段,为此网络设备出现故障问题,由本质层面来讲,为设备部件出现的问题。系统设备之中的任何部件、设备产生故障,俊辉令整体交换机系统无法持续正常的运行,还会令同其连接的哥哥客户机均同王莉联系最终脱离。为此,现代王莉设备系统之中,应引入智能模块处理设计手段,该方式特征为,王莉设施包含具备特殊钢哦那个能的较多插件板。系统之中重要关键环节的插件板可设置成多块,在该类设置情况下,即使一块模块存在故障也可自动快速的切换至另一块并接替相应的工作,进而可完成部件容错。通常状况下,用户可依据自身现实需求做相应部件的应用选择,并组合形成符合自身需求的发挥特殊用途的,体现容错功能的网络系统设备。实践工作中需注意的问题为,优质网卡其应用平均寿命相对较长,通常可持续几十年的时间,为此在对哥哥部件容错分析以及考量阶段中均无需涵盖网卡部件的具体故障问题。
2.3 网络单元容错
当前应用环境下,应用的智能设备通常仅仅具备一定水平的容错能力,同时该类容错功能较为有限,仅仅局限在引发故障问题之时,可自动切换至另一设备之中,确保整体设施的持续正常应用。实践应用阶段中,要想完成多台设施的集合容错,有较多方式,不仅可设置成主从容错,还可布置形成平行容错,只要依据现实需求做出合理选择以及处理便可。例如可设计主机房双主机热冗余系统或是辅助机房双主机热备份应用系统,确保安全可靠的优质服务。
2.4 通信线路与服务器容错
通信线路实现容错的方法相对较为简单,可通过双通信线路位于端口位置应用智能网络系统接口设施。另外,对于网络服务器的具体容错处理,可在厂家设计阶段中应用丰富的容错方式,还可令网络服务器以及操作系统的`具体容错功能集成在一起进行全面考量。
2.5 网络管理与网络中心容错
应用网络管理工具软件目标在于可针对整体网络系统展开科学有效的监管控制。现实工作中应用网络管理软件具有良好的实效性,在明确故障以及处理误差过程中具备良好的效果。目前阶段,网络管理系统软件基本可满足中型与大型网络系统的安全监督管理工作目标。针对一些超大规模的网络应用系统,则应进行更深层面的考量,分析天灾人祸等各类外部干扰影响因素。应在不同环境条件下创建形成主从以及平等关系的计算机网络管控中心。
3 结束语
总之,为提升计算机网络系统可靠性,针对其存在的故障问题,影响计算机网络体系安全可靠性的因素,应展开细化研究分析,明确计算机网络系统之中的核心控制单元,做好优化设计与安排处理。制定科学的容错处理策略,方能全面强化计算机网络系统安全可靠性操作水平,开创优质的网络运行服务环境,提升计算机网络系统应用技术水平,创设明显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进而真正实现又好又快的全面发展。
网络安全阶段性总结3
一、网络安全态势评估的基础
网络安全的状态是根据在出现攻击时,出现的攻击轨迹和各种攻击轨迹对网络产生的影响。当不同的攻击者在入侵到电脑中都会有不同的行为进而会带来不同的影响。在对网络安全态势的评估中主要要注意攻击信息和网络环境信息。首先,要对网络安全态势评估的基础信息进行阐述。一是主机信息。在主机信息中主要包括网络中的主机及设备,比如软件、硬件等。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其中最容易受到攻击的是网络设备,所以在进行分析时要从整体的角度去看问题。在对主机信息进行描述时,可以通过四元组的方式来进行。还要对主机的IP地址,主机所运行的服务信息比如说SSHD、SQL、HTTP等进行了解,根据主机上存在的一些问题可以找到网络安全的漏洞。随着网络的发展,网络攻击成为人们关注的问题,主机之间很容易出现一些漏洞问题,可以把这一问题可以直接归结为脆弱性集合V。当对数据进行收集时,可以通过五元组来进行表示。其中,ID也就是脆弱性集合中的显著标志。在网络安全态势,脆弱性集合也有不同的类型,在网络运行的过程中容易出现一些错误的信息,按照分类可以包括非安全策略、防火墙配置错误、设备接入权限设置错误等。在网络中会存在一些漏洞问题,就需要相关人员在网络中对这些漏洞进行统计,再根据IP地址对这些信息进行采集,通过漏洞去分析可能会造成的危害,然后对整个网络的脆弱性进行系统的描述。在网络安全态势评估中,有一个因素很重要那就是拓扑结构。拓扑结构是指在网络过程中主机是通过这一物理结构进行连接的,在表示方面可以用无向图来代表。其中,N是主机中的一个集合点,E表示连接节点间的边。在网络安全态势评估中,不可忽视的一点就是网络的连通性。网络的连通性也就是指主机与主机之间的通信关系。在进行连接的过程中要想保证整个网络的安全性能,就需要管理者通过一系列的行为限制访问者,这样能够使一些外部的主机不能够访问到内部的网络,或者是仅仅可以通过部分的协议与端口进行通信,这一行为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保护网络的安全性。在这一过程中可以使用一个三元组,通过其来对网络的连通关系进行阐述,进而通过双方连接完成这一关系。原子攻击事件是指在整个网络运行过程中攻击者对其进行单个攻击,主要是通过服务器的一些漏洞而进行这一行为,通过一个八元组对其进行表示。其中,在这一攻击事件中ID是主要因素,除此之外还包括发生的`时间、地址、攻击者的源端口等,在整个事件中要分析攻击类型需要结合安全事件中发生的实际情况,然后对前因后果进行分析得出该攻击事件会发生的概率。在网络安全态势中,需要对攻击状态转移图进行考量。在攻击状态转移图中使用一个四元组,S表示状态节点集合。在状态节点集合中,要考虑到集合点中的子节点。还可以通过二元组的方式,对攻击状态中的转移图进行组合。在整个安全事件中可以把表示完成状态转移为I,把其作为所必需的原子攻击事件。在一个二元组中,用一个二元组(Si,di)表示,表示攻击间的依赖关系,然后根据攻击类型集合的有序对其进行判断。其中,在该集合中表示该攻击状态的父节点必须全部成功,这样才能够保证在攻击阶段实现,然后来确定依赖关系为并列关系。在整个关系中,当在攻击状态中任意一个父节点成功,就可以保证攻击状态实现,在这个关系中依赖关系为选择关系。在整个网络安全态势转移模型中,也就是通过根据以往的网络攻击模式来建立模型,这样能够充分得出攻击模型库。然后可以选择一些实际的网络攻击事件,对其进行攻击的状态转移图设计。就比如最近出现的勒索软件事件,这就属于一种多步攻击下的网络安全事件。在这次事件中,通过状态节点集合,找到地址然后分析该行为进行登录,在攻击事件中包括文件列表网络探测扫描、登录操作等。还可以通过两个状态节点对网络安全态势进行分析,比如IP地址嗅探是端口扫描的父节点,当在检测的过程中处于端口扫描时,就说明该形成已经成功,也就意味着二者存在并列关系。
二、网络安全态势评估的整体流程
网络安全态势评估的流程如下:一是要对整个安全态势的数据进行收集。需要根据检测出来的结果,再根据网络运行过程中的数据,对收集的信息进行规范,这样能够得出网络安全态势评估中所需要的要素集。在对网络安全态势要素集进行分析时,要从两个方面来进行考量,1)是攻击方信息,2)是环境信息。攻击方信息是通过互联网入侵的过程中遗留下来的一些痕迹,比如一些防火墙,然后根据这些报警信息找出攻击事件发生的原因。环境信息包含主机信息、拓扑结构、网络连通性。在对该数据进行收集时,主要是对一些网络信息收集过程中遗漏下的数据,然后在通过拓扑结构对其进行统计,利用防火墙过滤其中的不安全信息。主机信息是在系统运营阶段把一些软件中容易出现漏洞的情况,对其进行进一步的补充。二是对网络攻击阶段进行识别。在这一阶段中,要对数据进行系统的收集,然后根据数据分析出现攻击行为的原因。这样才能够对攻击者的行为进行特点的归类,这样才能够把已有的攻击信息整合到多个事件中,然后根据每个事件之间的关系对其进行场景的划分,这样便于预测出攻击者的攻击轨迹。最后,在结合实际中出现的攻击场景,结合攻击者在整个过程中所采用的方式对比,这样能得出攻击的阶段。三是要对网络安全态势进行合理分析。在网络安全态势的评估中要以攻击阶段结果为基础,这样才能够整合网络中的信息,根据相应的量化指标,进而对整个网络安全态势进行评估。
三、提高多步攻击下网络安全态势的策略
(一)建立网络安全态势评估模型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很多网络安全问题也接踵而至,大量的信息存在良莠不齐的情况,容易出现安全报警数据。但是由于信息量比较大,经常会出现一些错报、误报的情况,容易导致出现一些网络攻击的情况时不能够对其进行及时的防护。在出现这样的状况时,可以通过攻击事件的联系,要适当的对那些场景进行还原,这样能够不断提高网络的检查力度,进而实现对网络安全态势的评估与预测。为了保证网络安全性,就需要通过建立模型来对其进行评估。在建立网络安全态势评估模型时,要结合攻击发生的概率。攻击发生的概率是指在通过忘了的检测把数据进行整合,然后得出会出现攻击情况的可能性。在攻击阶段需要根据支持概率对其进行分析,这样能够找到发生攻击时会出现在某个阶段的可能性。还要考虑到攻击阶段的转移概率,转移概率是指在攻击的过程中所处的阶段转移到下一个阶段的可能。还要考虑到会发生的攻击威胁问题,攻击威胁是指在攻击过程后会带来的一些影响,然后根据攻击的性质对这些情况进行分析。建立网络安全态势评估模型,首先要对网络中的数据进行整合,通过整合对这些数据进行分析,找出攻击者的想法和攻击的过程,然后在对网络安全态势进行分析时要着重考虑攻击阶段。在评估的过程中,可以采取自下而上、先从局部到整体的方法对其进行预测。然后根据评估模型,在根据攻击的模式对其进行一定的分析得出具体的网络安全态势评估方法。其次,对这些数据进行甄别。对于网络中的报警数据进行整合之后,这样可以减少数据的错报和延报问题,能够提高出现攻击发生的概率。然后在攻击阶段要学会筛选,根据以往得到的数据进一步分析,得出攻击阶段出现的概率。根据节点态势进行评估,然后对攻击阶段会产生的攻击威胁,算出安全态势的节点。最后,可以从整体对网络安全态势进行评估。把节点的态势根据实际的数据来进行整合,最后得出网络的安全态势。根据网络态势对其进行预测,依据攻击阶段状态转移所依赖的漏洞信息与本节点的漏洞信息,得出攻击意图转移概率,进而对网络安全态势进行准确的预测。
(二)建立健全数据融合平台
在面对多步攻击时,为了降低其对网络安全的威胁,就需要建立健全数据融合平台。首先,要对网络中的数据进行多方位的整合,然后根据融合的数据来分析结合,辨别出攻击的意图与当前攻击的阶段,攻击阶段是整个安全网络态势评估的一个重要因素,在方式上可以采取自下而上、先从局部再到整体的方法,这样有利于从整体的角度去看待网络安全态势。其次,在攻击阶段可以通过转移的方式,找出系统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比如信息的遗漏,然后根据以往的策略找出攻击者可能进行的下一个目标,这样能够准确的推算出网络安全态势的发展趋势。为了找出网络安全态势的发展趋势,可以通过建立模型的方式,收集攻击时的一些数据,攻击成功概率是指对于特点网络下某种攻击成功入侵的可能性。结合攻击成功与否依赖于攻击技术与入侵网络的环境配置与漏洞信息,然后分析这些数据的成功率是多少。再结合攻击的频率结合攻击的概率考虑到出现安全问题的可能性。然后根据攻击阶段数据的收集,利用现代互联网技术把其放在大平台上,对这些数据进一步分析,挑选出可能对网络安全造成威胁的因素,进一步完善网络机制。
(三)建立网络安全预警机制
为了提高网络安全的性能,就需要建立网络安全预警机制。虽然网络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具有一定的便捷性,但同时也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问题。网络中存在很多病毒,攻击者一般是通过攻击防火墙来入侵人们的电脑。由于网络上信息良莠不齐,建立网络安全预警机制可以随时对这些不良信息进行汇总,比如说可以从系统的日志报警信息、防火墙、入侵检测系统等,都可以说明网络安全问题,但是没有办法对其进行一一的攻击模式识别。主要是因为不同的产品在对于报警方面有不一样的方式,所以容易出现很多报警信息在处理上的混乱。当然在安全方面还会存在一定的问题,进而会影响到报警信息的传递,比如出现延误或误报的情况,所以在对信息的收集上要学会筛选,这样才能够保证报警信息能够相互补充得到一定的证明,然后才能够更加精确的使用报警信息。首先,要收集这些报警信息对其进行处理。然后根据数据的种类对其进行分类,设置一定的过滤系统,把一些不符合规定的信息处理掉。比如出现一些错误的数据、超出规定的数据等,可以把这些报警信息视为不合格的,可以直接把其过滤掉。其次,为了方便以后的报警信息处理,可以建立一个统一的数据格式,然后把其进行推广成为一种可以标记的语言比如说公共数据模型。当面对较多的报警信息,要及时进行处理这样可以减少后面对报警信息整合的负担,减少出现信息堵塞的问题,提高信息的质量,这样能够让管理人员及时了解信息的状况,根据信息的分类对其进行处理,把一些具有重复性或者是相似性的报警信息归为同一条报警信息。最后,可以对这些分类后的报警信息来进行融合,保证降低一些数据的延误与误报的情况,这样能够提高信息的安全性能,精简安全报警信息的数量。针对报警信息与传感器攻击的频率整合信息,然后把报警信息通过电脑手机,得出更精准的攻击频率。
四、结语
综上所述,本文主要阐述多步攻击下网络安全的基本概念,然后通过对网络安全态势评估的分析,建立模型能够对其进行一定的预测,综合网络安全态势评估选择适合不同网络的方法,根据网络的特点提出更具有提高网络安全态势的策略。
网络安全阶段性总结4
1、课程改革的背景和意义
1.1 背景
20xx年12月25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在北京召开20xx年全国工业和信息化工作会议。此次会议提出,“十二五”期间,在加快通信业创新转型方面,要求加快3G和光纤宽带网络发展,加快TD-LTE研发和产业化并开展区域性试验示范;加快推进三网融合,推动广电、电信业务双向进入,加快业务推广和网络建设改造,推动上下游产业发展;加强电信市场监管,强化互联互通和资费服务监管。在互联网管理方面,强调“安全”环节,要求加强码号、域名、IP地址、网站准入和接入服务管理,做好网络信息安全顶层设计,加强网络安全防护,加强IPv6、三网融合、云计算、物联网的信息安全问题研究等。
广西壮族自治区“十二五”发展规划中强调,全面提高信息化水平。建设覆盖城乡的信息基础设施,加快经济社会各领域信息化。实现电信网、广播电视网、互联网“三网融合”,构建宽带融合安全的下一代信息基础设施。启动物联网建设布局,建设数字化城市管理信息系统。
随着柳州市城市化进程的推进,网络覆盖面的增加、新城区的开发、旧城区的改造等等因素,网络工程的工作量会逐年稳步增加,因此对网络工程方面人才的需要量在未来几年也会随之稳步增加。
1.2 意义
1.2.1 打破当前网络专业教学中的学科体系,使教学真正适应中级技能型人才培养的需要。
1.2.2 以企业的实际需求为目标,以技术应用能力的培养为主线制定培养方案,建立起一套以网络工程工作任务为导向的教学体系。通过课题研究与实践,开发出以网络工程生命周期为核心的递进式项目教学的实施方案。
1.2.3 提升网络专业教师的教学能力及相关专业技能。
2、课程改革的目标和主要内容
2.1 预期目标
通过按照网络工程生命周期实施教学的递进式项目化网络工程课程改革,每个项目都有明确的教学目标,针对网络工程有选择性地构建教学内容,为网络工程方向教学服务,培养网络工程施工、网络管理、系统管理等技术岗位专业人员,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和岗位能力,提升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网络工程专门化方向学生就业质量。
2.2 主要内容
(1)充分进行市场调查和人才需求调查,研究并明确作为网络工程实施、网络管理、系统管理等技术岗位专业人员应掌握的基本知识、基本技能以及应具备的职业素养、综合职业能力。在此基础上打破学科体系,按照由浅入深、由简到繁的认知规律设计若干个网络工程项目,以项目为核心整合所有知识、技能、态度、方法,制定出网络工程方向递进式项目教学的教学方案及课程标准、实训指导书。
(2)会同行业专家研究制定在各项目教学中,对学生进行考核的方式及评价标准。
(3)从本校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网络工程方向20xx级开始进行递进式项目教学的实践,研究并总结适应递进式项目教学的.典型教学方法和教学流程。
(4)整合教师资源,组建并培训一支能进行该递进式项目化教学的教师团队。
2.3 研究重点
(1)制定网络工程方向递进式项目教学的教学方案及课程标准、实训指导书。
(2)制定在各项目教学中,对学生进行考核的方式及评价标准。
3 课程改革的实施
3.1 第一阶段:调查阶段
到网络企业调研、分析网络工程施工、网络管理、系统管理等技术岗位专业人员应具备的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基本素养、基本职业能力;到网络工程专门化方向毕业生就业单位调研、分析毕业生知识结构、综合素质的不足;撰写调查报告和递进式项目化教学的可行性报告。
3.2 第二阶段:制定草稿
结合前期调查信息及查阅有关资料,研究确定中职学校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网络工程方向学生应掌握的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基本素养、职业道德、基本职业能力,在此基础上打破学科体系,按照由浅入深、由简到繁的认知规律设计若干个网络工程项目,以项目为核心整合所有知识、技能、态度、方法,制定出网络工程方向递进式项目教学的教学方案及课程标准、实训指导书。
3.3 第三阶段:评审定稿
邀请行业专家、教育专家共同对教学方案、课程标准、实习实训指导书进行论证和修改,研究制定对学生的考核方式和评价标准、确定实施性教学方案及其标准、实训指导书。
3.4 第四阶段:实践教学
在本校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20xx级开始进行的按照网络工程生命周期实施递进式项目教学的实践,在实践中整合教师资源,打造进行递进式项目教学的教师团队,总结适合于递进式项目教学的典型教学方法和教学流程以及团队管理模式,制作并收集教学资源包。
3.5 第五阶段:实习推荐
进一步联系单位和推荐学生到相关公司进行项岗实习,并与用人单位建立紧密的联系,及时了解用人单位对学生的反馈信息和优化和完善该教学体系的信息。
3.6 第六阶段:项目总结
对项目进行总结,整理相关文档,进一步优化和完善递进式项目化教学体系。
4、预期成果及保障措施
4.1 按照网络工程生命周期实施递进式项目教学的课程改革的项目总结报告。
4.2 教学方案,课程标准,实习指导书,学生考核方式及评价标准,教学资源包。
网络安全阶段性总结5
引言
美国等发达国家,通过internet进行电子商务的交易已成为潮流。随着internet的发展和网络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我国的电子商务虽已初具规模,但是安全问题却成为发展电子商务亟待解决的问题。电子商务过程中,买卖双方是通过网络联系的,由于internet是开放性网络,建立交易双方的安全和信任关系较为困难,因此本文对电子商务网络支付上的安全问题进行探讨分析。
1、电子商务的概念和特点
(1)电子商务的概念:电子商务(electroniccommerce)是通过电信网络进行的生产、营销、销售、流通等活动,不仅是指基于因特网上的交易,而且还指利用电子信息技术实现解决问题、降低成本、增加价值、创造商机的商务活动。
(2)电子商务的特点:
(1)电子商务将传统的商务流程电子化、数字化。不仅以电子流代替了实物流,大量减少了人力物力,降低了成本;而且突破了时间空间的限制,使得交易活动可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进行,大大提高了效率。
(2)电子商务使企业能以较低成本进入全球电子化市场,也使中小企业可能拥有与大企业一样的信息资源,提高了中小企业的竞争能力。
(3)电子商务重新定义了传统的流通模式,减少了中间环节,使得生产者和消费者的直接交易成为可能,从而一定程度上改变了社会经济的运行方式。
(4)电子商务提供了丰富的信息资源,为社会经济要素的重新组合提供了更多的可能,这将影响到社会的经济布局和结构。
2、电子商务安全的技术体系
(1)物理安全。首先根据国家标准、信息安全等级和资金状况,制定适合的物理安全要求,并经建设和管理达到相关标准[2]。再者,关键的系统资源(包括主机、应用服务器、安全隔离网闸gap等设备),通信电路以及物理介质(软/硬磁盘、光盘、ic卡、pc卡等)、应有加密、电磁屏蔽等保护措施,均应放在物理上安全的地方。
(2)网络安全。网络安全是电子商务的基础。为了保证电子商务交易顺利进行,要求电子商务平台要稳定可靠,能够不中断地提供服务。系统的任何中断(如硬件、软件错误,网络故障、病毒等)都可能导致电子商务系统不能正常工作,而使贸易数据在确定的时刻和地点的有效性得不到保证,往往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
(3)商务安全。主要是指商务交易在网络媒介中出现的'安全问题,包括防止商务信息被窃取、篡改、伪造、交易行为被抵赖,即要实现电子商务的保密性、完整性、真实性、不可抵赖性。商务安全的各方面也要通过不同的网络安全技术和安全交易标准实现,加解密技术保证了交易信息的保密性,也解决了用户密码被盗取的问题;数字签名是实现对原始报文完整性的鉴别,它与身份认证和审查系统一起可杜绝交易的伪造和抵赖行为。保证电子商务安全的主要技术有:在线支付协议(安全套接层ssl协议和安全电子交易set协议)、文件加密技术、数字签名技术、电子商务认证中心(ca)。
(4)系统安全。主要是保护主机上的操作系统与数据库系统的安全。对于保护系统安全,总体思路是:通过安全加固,解决管理方面安全漏洞;然后采用安全技术设备,增强其安全防护能力。
3、安全管理过程监督
3.1加强全过程的安全管理
(1)网络规划阶段,就要加强对信息安全建设和管理的规划。信息安全建设需要投入一定的人力、物力、财力。要根据状况实事求是地确定网络的安全总体目标和阶段目标、分段实施、降低投资风险。
(2)工程建设阶段,建设管理单位要将安全需求的汇总和安全性能功能的测试,列入工程建设各个阶段工作的重要内容,要加强对开发(实施)人员、版本控制的管理,要加强对开发环境、用户路由设置、关键代码的检查[3]。
(3)在运行维护阶段,要注意以下事项:
1:建立有效的安全管理组织架构,明确职责,理顺流程,实施高效管理。
2:按照分级管理原则,严格管理内部用户帐号和密码,进入系统内部必须通过严格的身份确认,防止非法占用、冒用合法用户帐号和密码。
3:制定完善的安全管理制度,加强信息网的操作系统、数据库、网络设备、应用系统运行维护过程的安全管理。
4:要建立应急预察体系,建立网络安全维护日志,记录与安全性相关的信息及事件,有情况出现时便于跟踪查询,还要定期检查日志,以便及时发现潜在的安全威胁。
3.2建立动态的闭环管理流程
网络处于不断地建设和调整中,可能发现新的安全漏洞,因此需要建立动态的、闭环的管理流程。要在整体安全策略的控制和指导下,通过安全评估和检测工具(如漏洞扫描,入侵检测等)及时了解网络存在的安全问题和安全隐患,据此制定安全建设规划和加固方案,综合应用各种安全防护产品(如防火墙、身份认证等手段),将系统调整到相对安全的状态。并要注意以下两点:
(1)对于一个企业而言,安全策略是支付信息安全的核心,因此制定明确的有效的安全策略是非常重要的。安全组织要根据这个策略制定详细的流程、规章制度、标准和安全建设规划、方案,保证这些系列策略规范在整个企业范围内贯彻实施,从而保护企业的投资和信息资源安全。
(2)要制定完善的、符合企业实际的信息安全策略,就须先对企业信息网的安全状况进行评估,即对信息资产的安全技术和管理现状进行评估,让企业对自身面临的安全威胁和问题有全面的了解,从而制定针对性的安全策略,指导信息安全的建设和管理工作。
4、结束语
本文分析了目前电子商务网络支付安全方面的主要技术状况,安全技术可以说是网络技术中较为尖端的技术,都是非常先进的技术手段;只要运用得当,配合相应的安全管理措施,基本能够保证电子商务中网络支付的安全;但不是100%的绝对安全,而是相对安全。随着网络安全技术的进步与信用机制的完善,网络支付定会越来越安全。
网络安全阶段性总结6
网络安全取证主要是指利用黑客攻击后的痕迹进行取证,获取网络犯罪的电子证据,从而达到对黑客进行控诉的目的。我国针对网络取证技术研究甚少,尚处于起步阶段,不能完全保证我国网络安全,给计算机网络的机密性以及完整性造成极大的威胁。本文将针对网络安全取证的应用进行分析,营造一个安全的上网环境。
1、概述
1.1计算机取证与网络取证
计算机犯罪事件的发生推动了计算机取证的发展,尽管国外对计算机取证有着较为丰富的经验,但我国对该项取证技术的研究仍处于起步阶段。计算机取证一般属于事后措施,主要包括文件的复制、恢复删除文件以及缓冲区内容获取等方式。虽然目前对网络取证的定义还未统一,但从技术和方法上来看与传统的计算机取证差异不大。但与计算机取证不同的是,网络取证主要通过对网络数据流以及主机系统日志等进行监控,从而发现存在于网络系统中的入侵行为,自动记录下犯罪证据,同时还能起到防止进一步入侵的作用。从目前发展来看,网络取证更注重对动态信息的收集和对网络安全的主动防御。
1.2网络取证过程
电子证据与传统的取证过程不同,因其自身的特点在原则和步骤上有所差别,但也符合法学上对证据的定义,即保证电子证据的连续性、透明性以及内容的准确性。一般将计算机取证的过程分为确定、收集、保护、分析以及展示等几个环节。传统的计算机取证是对事件发生后的一种静态分析,随着网络犯罪手段的提高,静态分析已经难以满足犯罪取证的要求,所以如何从静态分析向动态取证转化极为关键。动态取证能够使其过程更加系统化,取证方式更加灵活。
1.3网络证据来源
网络取证的核心环节是电子证据,所有活动都以电子证据展开,而电子证据主要来源于网络数据流、网络安全设备或软件。网络取证的首要任务就是要捕获网络包,目前常用的网络包捕获工具为Tcpdump,但因其自身的特点有很大的局限性,容易占有磁盘空间造成系统崩溃的局面。但其他捕获网络包的工具都有自身的数据格式,不兼容其他捕获工具,不利于电子证据的获取。尽管Tcpdump有较大弊端,但相比其他捕获网络包工具来说Tcpdump是一种很有效的网络包捕获工具。
网络取证主要是对网络数据流进行保存和分析,取证工具将两台机器传输层进行连接,网络包按照传输顺序显示并捕获网络流中的数据。事实上,许多网络监控工具都可以发挥对原始网络包进行选择和搜索的作用,但容易在捕获网络流时丢失非标准端口的协议。为了确保网络取证的有效性,在捕获流量时应该尽量保证数据的完整性,但考虑到捕获速率的影响和数据量的巨大,显然这个想法的可行性不高。且大多数的数据流与网络犯罪无关,所以需要对数据流进行分析和筛选,对数据进行选择性的捕获。
1.4网络证据原则及取证过程
鉴于电子证据的特殊性,在网络取证的过程中应遵守一定的原则。在国际上存在G8小组,即由加拿大、德国、法国等八个国家组成的国际性组织。G8小组给出了网络取证的原则。在国内也有关于网络取证原则的研究。通过对相关文献资料的研究不难发现,在网络取证的过程中应遵守透明性、精准性、连续性的原则。
网络取证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在网络取证的过程中如果不能及时获取电子证据,导致电子证据被抹除掉,则很难再恢复电子证据。因此,在网络取证的过程中应按照一定的步骤进行。简单来说,网络取证可以分成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获取证据阶段。该阶段的主要任务就是获取电子证据,为了保证电子证据的完整性,应保存计算机系统的状态,不要随意操作计算机。第二阶段是分析证据阶段。该阶段的主要任务是分析获取的电子证据,同时还应确定电子证据的类型。第三阶段是陈述证据阶段。在完成电子证据分析以后,应将最终的结果以及相应的证据陈述一遍。在陈述证据时应根据国家的相关法律政策进行,确保陈述过程的合理性。
需要注意的是网络取证和计算机取证不完全相同。虽然二者均是搜集潜在的证据,但计算机取证属于静态取证,而网络取证则属于动态取证。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电子证据的范畴远远超出了计算机取证的范畴。在这种情况下,必须要采用网络取证的方式。但目前关于网络取证的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网络取证技术还不成熟,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在实际使用的过程中,需要和计算机取证技术结合在一起使用。
2、网络电子证据的特点
除了传统意义上证据所具备的基本特点外,由于电子证据存在形式的不同,也有着与传统证据不同的特点。
第一电子证据表现形式的多样性。电子证据是以往证据形式的突破,不仅可以表现为文字、声音以及图像等,甚至还可以以多媒体的形式存在,多种表现形式的融合是电子证据的最大特点。
第二是储存介质的电子性。电子证据以特定的形式储存在特定的电子介质中,所以无论是电子证据的产生还是重现都必须依赖于特定的电子介质。传统证据可以独立于其他介质中,不需要依赖其他个体,但电子证据不同,有着较弱的独立性,这也是目前电子证据证明力度较低的主要原因。
第三是准确性。电子证据是严格按照计算机多个软件和技术标准产生和运行,其结果不会受到主观因素的影响,完全是编码运行的'结果。如果在运行过程中没有遭到人为的破坏和修改,则电子证据能直接反映整个事件发展过程乃至每一环节,具有高度的准确性和完整性,是对传统证据的巨大突破。
第四是脆弱性。传统证据以纸张为载体,可以详细真实记录涉案人的笔迹,同时也可以进行长期保存,一旦发生改动会有迹可循。但电子证据则不同,数据一旦被修改或毁坏则很难留下痕迹,甚至当受到电磁攻击时都会对电子证据造成不可挽回的局面。电子证据的这一特性使得计算机犯罪率增高,事后追查和对数据的还原难度也更大。
第五是数据的挥发性。计算机数据的保存有一定时间的限制,一旦超过规定时间数据则可能无效,这对电子证据会产生严重的不利影响。所以在收集电子数据时应该注意数据的有效期限,避免收集到的数据出现失效的情况。另一方面,电子数据的易逝性与挥发性相似,数据流并不是长久地保存于网络当中,如果不对这些数据流进行特殊储存,在一段时间后这些数据流则不会被重现。
3、网络安全取证的应用技术
3.1IDS取证技术
IDS取证技术主要是指在检验到非法入侵时进行电子证据收集,该技术自1999年应用网络安全取证以来,在网络安全领域扮演重要角色。目前该项技术的应用范围较小,未来会有巨大的发展空间。对该项技术目前提出一种比较新颖的想法,将电子证据的收集与系统保护相结合,但相比之下入侵检测系统更能提供实时攻击信息。所以将网络取证与入侵检测系统结合能够实现对网络体系的动态取证,能对取证过程中发生的突况进行及时处理,同时取证方式更加灵活多样。
3.2蜜阱取证技术
蜜阱取证技术主要由蜜罐和蜜网两种诱骗技术组成,作为一种现代化精心设计的诱骗系统,能够对黑客攻击时的行径、策略以及工具进行监视,并在监视的过程中收集电子证据,真正做到了实时网络取证。但由于该项技术提供信息的真实性无法进行有效的确认,所以也不能作为传统意义上的电子证据将犯罪分子绳之以法。如果一些技术较高的黑客利用该项技术的漏洞攻击其他系统的引擎,则会对网络系统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所以该项技术的应用范围较小,不能大范围地应用于网络安全取证当中。
3.3恶意代码技术
上述两种网络安全取证技术存在交互性问题,如果黑客对网络拓扑结构以及安全防御的布置充分了解,则能通过一系列技术措施进行反取证活动,不仅能够逃避实时监控,同时还会干扰系统工作。针对这个问题就研发出了恶意代码技术能够进行隐蔽取证,有效避免了上述问题。该项技术能够对一些敏感信息或有害代码程序进行监控,一定程度上也可以用来网络安全取证。且这项技术具有动态取证、速度快以及灵活性高等多种优势,同时还能进行远程信息传送,目前在网络安全取证方面有着较为广泛的应用。
3.4入侵容忍技术
虽然防火墙和IDS能够作为两种防御网络攻击的安全技术应用于网络安全取证当中,但存在的问题也显而易见。防火墙技术只能防御一些简单的网络攻击,IDS技术也只能根据已入侵的特征来识别其他入侵,这种安全技术一般都发生在入侵后,入侵前有较小的安全防御功能。针对以上两种技术的不足,出现了一种更深层次的抗攻击的技术――入侵容忍技术。该项技术不仅能保证数据的完整性和真实性,同时也能保证数据的秘密性,确保系统能够顺利运行。该项技术与其他技术不同,当系统存在入侵情况时,不是分析入侵的原因,而是评估入侵会对系统造成多大的影响。保证系统即便在遭受攻击时也不会出现完全崩溃的局面,而是能在有危险的环境下依然有运行和组织的能力。总体来说入侵容忍技术是防火墙和IDS技术的补充和完善。
同时应用入侵容忍技术也可以进行网络安全取证,操作步骤主要如下:首先应该利用该技术对数据的秘密性来保证电子证据的合法性。其次可将入侵容忍技术分为不同的状态,一旦入侵容忍技术的状态达到取证标准时,就要对被攻击状态进行取证。最后入侵容忍技术可以在系统没有完全崩溃前进行系统状态的记录,并通过分析反映系统受到破坏的程度,并将分析出的结果以电子证据的形式保存下来。
3.5网络监控和传感器技术
主机传感器、网络摄像机、网络传感器以及专家系统等部分可以构成一个网络监控系统,这个系统不仅能够对数据进行收集和分析,同时还具备实时监控、网页监督等多项功能。如果事先对网络监控系统进行情况分类,该系统则会根据网络的实际情况进行不同的报警和追踪,同时还能自行的报告网络运行状况。如果将网络监控和传感器技术进行有机的结合,并将收集到的信息进行筛选和总结,则其结果可直接作为电子证据。
4结束语
网络取证作为一门近年来才兴起的学科,对网络取证技术了解和熟悉的人较少,尽管目前在网络取证技术上我国已经取得了一些突破和成就,但该领域还有巨大的发展空间和前景。网络是动态的,同时数据也是巨大的,单靠人工进行取证是不现实的,所以如何高效地利用电子证据是网络取证目前面临的主要难题。我国要加大对网络安全取证研究的支持力度,研发出更多的技术支持网络安全取证。
网络安全阶段性总结7
1、引言
计算机网络安全课程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不但要求学生具有良好的理论知识,而且需要具备一定的动手能力,因此,实验课程是必不可少的教学环节。使用实验教学的方法,可以让学生通过实验,加深理解网络安全基本概念、基本原理,掌握目前黑客常用的攻击方法和手段,学会使用当前常用的网络安全工具,提高实践操作能力与应用水平。本文将从实验平台的构建、实验项目的设计、实验教学实施三方面对网络安全实验教学进行探索。
2 实验平台的构建
网络安全实验如果采用真实的网络环境,不仅需要大量的设备投资和场地,而且维护复杂。另外,学生课内外的自主学习会受到设备环境的制约。为了可以在学校的公共计算机机房无损开展网络安全实验,为了能够使学生独立完成实验的操作,引入虚拟机技术――VMware虚拟机软件来构建实验平台。虚拟机是指运行在Windows和Linux计算机(以下称为宿主机)上的一个应用程序,该应用程序“模拟”了标准PC的环境。在使用上,虚拟机同样需要分区、格式化、安装操作系统及网络、安装应用程序和软件,如同一台真正的`计算机。
基于虚拟机技术,可以在一台真实机操作系统上建立若干个同构造或异构造的虚拟计算机系统,每个虚拟机由一组虚拟化设备构成,其中每个虚拟机都有独立的虚拟硬件,同时可以随时在虚拟机和真实机之间进行切换、虚拟机和虚拟机之间进行切换。采用这种虚拟机的方式,可在一台计算机上构建出一个小型网络环境,可在虚拟机上安装没有打过任何补丁的操作系统,从而使虚拟机成为网络安全实验的攻击靶机。
基于虚拟机的网络安全实验平台构建采用以下几个步骤:首先,启动VMware Workstation安装软件,安装虚拟机;接着在安装好的虚拟机上安装操作系统;最后选择虚拟机网络连接方式为桥接,使虚拟机成为网络中一立的计算机,并配置真实机和虚拟机在同一网段,能够互相通信。
3 实验项目的设计
计算机网络安全课程涵盖面广、实践性强,需要做的实验很多[1-4]。设计实验项目的主要思路是:体现实用性,同时在实验中更多地体现未来学生毕业后会遇到的网络安全问题;实验项目在基于虚拟机的实验平台上都能完成,对硬件设备要求较低,在学校普通机房可以实施,同时方便学生课前及课后的自主学习。
设置的实验项目如表1、表2所示,共12个,把这些实验项目写成实验指导书,便于学生开展实验。
4、实验教学实施
在具体实施网络安全课程实验教学时,特别注重规范实验过程,实验过程主要包括四个阶段,分别是实验准备阶段、实施阶段、小结阶段、评估阶段。
(1)实验的准备阶段。指导学生阅读实验指导书,理解实验目的、实验原理及实验内容,熟悉实验步骤,并做好实验环境的准备,学习预备知识。
(2)实验的实施阶段。指导学生开展实验,通过截图方式记录详细过程和重要的实验结果。鼓励学生多思考,深入分析实验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提升能力。
(3)实验的小结阶段。要求学生对实验结果展开分析,写出自己对所做实验的心得体会,并完成实验报告。
(4)实验的评估阶段。教师对学生提交的实验报告评分并反馈给学生。
实验过程中,可以将实验教学设计为分组进行,每组学生共同完成实验方案设计及实验内容,一起总结项目及撰写实验报告。比如在攻防实验过程中,可以每四位学生为一个小组,其中两位学生担任进攻角色,模拟黑客攻击,另两位学生担任防守角色,负责保护主机安全。这种小组实验方式可以使学生在实验过程中互相交流、互相学习、互相促进。
5、结语
本文设计了一套完整的网络安全实验项目,着重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这些实验项目可通过虚拟机实验平台进行实施,方便了学生课前及课后的自主学习。
实践表明,基于设计的实验项目进行教学,学生能够加深对网络安全理论的理解,掌握一些实际的技能,学习兴趣得到提升,教学的质量及实验效果也明显提高。
【网络安全阶段性总结】相关文章:
课题阶段性总结11-08
新课改阶段性总结03-15
阶段性训练总结03-24
阶段性实习总结11-24
学习阶段性总结04-08
课改阶段性总结04-23
阶段性的工作总结05-14
阶段性工作总结06-27
课题研究阶段性总结05-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