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人的花园教学反思(精选5篇)
作为一位刚到岗的教师,教学是我们的工作之一,通过教学反思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那么应当如何写教学反思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巨人的花园教学反思(精选5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巨人的花园教学反思1
本册第三单元都是童话故事,因此我利用学校为学生提供了许多课外书的契机,让学生在十一长假中阅读童话故事,并想想读了故事后你有什么收获。上这一课前,我也布置了生字等预习,为学习课文做好准备。
上课时,我重点放在了读这一环节上。
1、初读故事,谈谈故事主要内容,也可以谈谈读了故事有什么想说的。
2、再读课文,扫除生字障碍,画出自己喜欢的词语或句子,与同桌伙伴分享你的收获,有疑问的地方提出来,共同解决。这一环节花的时间不是很多,大部分学生已经养成了良好的预习习惯,所以都做得很不错。但因为时间问题,不能照顾到全部中下生,只能按原来的老方法,要他们回家听写巩固。
3、自由品读课文 。
曾经听过不少优秀课例展示,老师们都以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自由品读喜欢的段落,然后汇报交流,说说为什么喜欢,感觉课堂效果好,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高。我也曾多次效仿,但发现总是有点乱,不易调控课堂。所以上这节课时,我没有硬性规定小组合作学习,而是自由品读段落,说说你用怎样的心情读的`,为什么这样读,读了后想说什么。
读书的形式多样,可以找同伴合作读,也可以自己读。在展示交流的时候,学术的积极性很高。因为是自由选择段落,所以没有按课文顺序逐段去读去理解。本以为这样会把文章瓦解而显得杂乱无章。但发现学生的感悟能力远远超过我的想象。第一个学生读的是巨人瑟瑟发抖感到疑惑的段落。他的语气还不够。我相机指导理解瑟瑟发抖这个词,并叫学生配以神情动作读好这个词,读好这段话。接着我以导问导答的形式深入理解巨人的疑惑:“是啊,今年的春天为什么这样冷?这样荒凉啊?如果你在巨人身边,一定会对他说————”学生纷纷举手回答,他们以自己感悟到的“花园需要孩子”,“快乐需要大家分享”等来解答巨人的疑惑。这一段落的朗读感悟,我感觉自然流畅,收效不错。
接下来,有很多学生朗读了巨人无情赶走孩子的段落,说出了自己内心的感受:巨人很自私,很冷酷,最后导致了他很孤独很可怜。当学生品读第一自然段的时候,我问他为什么喜欢这一段。他说读着这一段我感受到这花园一年四季都是那么美,我很想去那里玩一玩。借着他的话题,我顺势导读:“花园的美,你们都看到了吗?请大家边读边想象,把四季美丽的画面呈现在脑海中。”在这样的引读,导读过程中,我感到上这课很轻松,把以往过多的分析讲解全转换成学生自主读文,自主感悟,学生学习兴趣高,课堂效果也很好。
最后,我让学生把自己感受最深的话写在书上,结束本课教学。
上完这课,我感受最深的是老师大可放手让学生去感悟课文,不必事事都为学生想透想全,为学生安排一切学习活动。如果总是按部就班地安排学生读哪段,接着感悟这一段,长此下去,学生不仅腻烦,而且养成一种等着老师“喂”的惰性。我认为让学生自主选择段落感悟朗读,老师要课前深备课文,要时刻有从细节入手统领全局的大气,不然,就无法真正做到引导学生的充分感悟课文.
巨人的花园教学反思2
爱因斯坦说过:“想象比知识更重要。”让学生在理解文本的基础上想象画面,在想象的过程中达到文本与心灵的沟通。只要用心灵去解读文本,通过想象去领悟文本,便能让语文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
《巨人的童话》被喻为是童话中的“完美之作”,语言优美,内容丰富。课堂上我们注重引导学生通过想象进入到童话优美的意境中,使之感同身受。学生的思维、情感在老师富有感染力的教学语言,富有启发性的过渡语、适时的教学点拨和自己反复的朗读、品味中逐渐清晰、丰富,内心的体验与文本的情感更靠近,内心的体验与文本的内涵更吻合。通过对花园变化前后的想象研读,拾级而上、步步深入,由文悟情,使学生在读、思、想、说、写的教学活动中潜移默化地感受到“没有孩子就没有春天,有孩子就有春天”这一点。
整堂课我们都在一种自然、舒畅的情境中无痕地进行着语言训练。课始引导学生感受故事的'神奇之处,教师顺势而导;课中感受花园的美丽与荒凉,教师引导学生自读自悟,想象画面,读中感悟,以读见悟,直至熟读成诵;抓住花园“变化”这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文眼,让学生在静静的默读思考中,在细细的语言品味中,在对比朗读、想象说话中,理解童话的内涵。课末的写话训练,更是把对寓意的心领神会通过丰富的想象见诸笔端。
巨人的花园教学反思3
《巨人的花园》是四年级下册第八单元的第二篇童话,本组课文的专题是童话故事。《巨人的花园》是英国作家王尔德写的一篇意蕴深刻的童话,讲述的是一个巨人看到孩子们在自己的花园里玩耍,很生气,便在花园的周围筑起了围墙,将孩子们拒之门外。从此,花园里花不开,鸟不语,一片荒凉。后来,在一个小男孩的启发下,巨人拆除了围墙,与孩子们共同生活,感到无比的幸福。从这篇童话中,我们可以体会到,能和大家一起分享的快乐才是真正的快乐。
教学重点:想象画面,体会巨人在行动上和心理上的变化。
教学难点:体会童话特点,感受童话魅力。
一、教学效果
围绕本课重点,我做到了以下几点:
(一)对比阅读,体会花园的变化、巨人在行动上和心理上的变化
这篇童话在写作上有一个鲜明的特点,那就是运用了对比的修辞手法。因此,在学习这篇童话时,我先让学生通篇朗读童话,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然后让学生进行对比阅读,体会花园的变化、巨人在行动上和心理上的变化。
(二)体会童话特点,感受童话魅力
童话的基本特点有三个:
1、它是具有幻想成分的虚构的故事。童话中的主人公的行动,可以不依照自然的法则和科学的规律,但是它又是曲折地反映着现实生活的本质。
2、它大都采用拟人化的象征手法。童话往往让动物、植物、矿物等等披上人的外衣,赋予他们以人的思想和意识,能够像人一样地生活着、活动着。
3、童话的情节紧凑,故事性强,而且富有浓厚的趣味性,以便少年儿童能在阅读后受到有益的教育。
在《巨人的花园》里体现了童话具有幻想成分的`虚构故事的特点,如巨人第二次训斥孩子后,孩子们吓得纷纷逃窜,与此同时,鲜花凋谢,树叶飘落,花园又被冰雪覆盖了。这几句话体现了童话具有幻想成分,不按自然法则的特点。另外,在《巨人的花园》里故事情节紧凑,围绕巨人花园的春天来写,故事性强,富有浓厚的趣味性,都体现了童话的特点。学生在这个环节大致了解了童话的特点,对于以后写童话故事帮助很大。
二、成功之处
这节课我觉得成功的地方有两个:
(一)通过对比阅读,学生掌握了文章的主题,并学到了对比手法的写作特点,并能够学以致用。
(二)读写结合,在学习了童话的特点后,我让学生发挥想象,把孩子们在巨人的花园里尽情玩耍的情景写下来,并在小组内评比,推出写得比较棒的在班内展示交流。
三、不足之处
在讲解童话特点的过程中,没有举例子说明,学生理解起来比较抽象,不如举个例子说明得更具体。
四、改进措施
下次讲这个童话时,介绍了童话的特点后,要举例子加以说明,帮助学生理解童话的特点,为以后写童话故事打好坚实的基础。
巨人的花园教学反思4
童话是儿童文学的重要体裁。它以其生动浅显的语言、奇异动人的故事情节、夸张独特的表现手法,深受学生的喜爱。学生对童话学习的积极性普遍很高,也正因为如此,如何让学生在感受童话带来的快乐的同时更深入地理解童话所揭示的道理显得尤为重要。《巨人的花园》是英国作家王尔德的一部重要作品,文章揭示了“快乐应当和大家一起分享”的深刻道理。
在教学中,我首先注重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让朗读成为学生学习的重要手段。通过预习,学生已经认识到了巨人的花园是一个漂亮的花园。于是,我从标题中的“花园”为切入点引入课堂,通过朗读描写花园四季景物的句子,通过放映图片,使学生对这个漂亮的花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接着,让学生按要求仿写句子,在培养学生读的能力的同时,也训练了学生快速思考的能力。
其次,注重培养学生的品读、感悟能力。这则童话的一个显著特点是运用对比的方法展开故事情节、揭示道理。课文中有多处进行了对比:如巨人砌墙与拆墙后花园情景的对比;巨人砌墙与拆墙后态度的对比、感觉的对比等等。学生通过对比,反复品读,边读边感悟,在具体情境中感受到了巨人的花园冬天时的荒凉与冷清,巨人在心理上的孤独,以及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孩子进入花园后的热闹场景,体会巨人态度的转变。这一块的阅读,直接影响到学生对后面重点语句“唤来寒冬的,是我那颗任性、冷酷的心啊”这一句话的理解。因此,这部分的阅读,不容忽视。
思维是可以发散的,在教学中,我鼓励学生进行拓展性阅读。文本里有许多想象的空间,通过让学生想象巨人发火时的'表情、动作、心理等引导学生从“生气、训斥、叱责”的意思中感受巨人这三次发火是一浪高过一浪,指导学生读出语气,加深理解。另外,当巨人看着小男孩“会说话的眼睛”时,他心里火辣辣的,那为什么火辣辣的,小男孩“会说话的眼睛”说了什么呢?课文中都没有明确写出来,这时我就安排学生想一想,说一说,既加深了对文本的理解又训练了学生的表达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我充分尊重学生的阅读感受。对于这篇童话所揭示的道理,学生的答案是丰富多彩的。有同学说是“快乐应当和大家一起分享”;有同学说是:“人不能太自私”;有同学说是:“没有孩子的地方就没有春天”;甚至还有同学说:“要学习巨人知错能改的精神,而不能学习其自私、冷酷的品质”。学生的回答均有一定的道理,我充分尊重学生的这种自主阅读感受,不强求答案的一致,能自圆其说即可。
课的最后,我提供给学生几个重点词语(如:巨人、花园、孩子、冰天雪地、乐园等等),要求学生根据给出的词语,编一则童话故事,然后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讲给大家听。学生思维很活跃,想象力很丰富,学习兴趣大增。
一堂课下来,我发现,我的教学目标基本上都实现了,学生也比较配合。但是,也需看到,课堂教学是动态的,生成的,由于在教学时间的分配上存在一定的偏差,学生在读课文时读得不够透彻,不够深入。另外内容的衔接也还不够紧凑。这些都是需要改进的地方。
巨人的花园教学反思5
《巨人的花园》是英国作家王尔德写的一篇童话故事,它通过讲述孤独而自私的巨人与一群天真可爱的孩子们间的故事,告诉我们快乐需要与人分享的道理。此课我上的是第二课时的内容。
教学重点难点是:
1、体会巨人在行动上和心理上的变化轨迹,以及这些变化带来的结果,明白快乐应当和大家分享的道理。
2、体会这篇童话在表达上的突出特点,感受童话魅力。
在课文文本的解读上,我首先考虑的是如何在2个课时内让学生把课文学完,所以我就把巨人的第一次叱责与以后的二、三两次叱责割开了。而在第二课时开头通过简单回顾然后再连上去,整个教学流程就是按照课文事情发展的先后顺序进行的。现在回想起来,我对文本的解读还是不够,还没有抓住一篇文本的提纲挈领性的关键词来展开教学,以致整个教学有着按部就班的感觉,整个教学零散、思路不清,这也说明我们对文本的把握能力还不行,还需要好好地认真地领悟。
其次,因为受过去中专教学的影响,我在教学中“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理念被我的潜意识遮盖了。课堂上我讲得比学生还多,有时本该是学生讲的也被我给代劳了,原本还不觉得怎么样,现在想来真是一个致命的错误。我们的课堂教学中应该给学生自主的思考和阅读空间,这样学生才能对文本有一个比较清晰的理解,才会读懂课文。
因为本堂课教学内容较多,所以我上此课的`速度较快,这也是我应该注意的一个方面。
再次,对于反面人物如巨人,他们的语言我们应该尽可能的少正面引导朗读,而对于正面人物的语言或精彩语言则应该引导学生多懂,并且读通读顺,品出味道来。
语文是人文性和工具性的统一,人文性是语文学科区别与其它学科的显著特点。所以对于文本特别是童话,其中所揭示的道理我们只要让学生有所领悟就行了,没必要问学生生硬的道理、你该怎么做、你会不会这样做的等这些硬性说教的内容。在“明白的道理”这个教学环节中我只需要保留写“告示牌”这个环节就行了。
最后,一篇课文是单元中的一部分,所以我们不应把课文和单元割裂开来,而要注意相互的关联性,这也是教材处理与把握的一个问题。我在这方面做得还不够,有时就是单看具体的一篇篇课本,这需要我在以后的教学中引起高度注意。
业精于勤毁于嬉,形成于思毁于随,希望以后能在老师的指导和自己的努力下,在以后的教育教学活动中更上一层楼!
【巨人的花园教学反思】相关文章:
《巨人的花园》教学反思04-11
巨人的花园教学反思04-16
《巨人的花园》教学反思10-06
课文巨人的花园教学反思10-06
巨人的花园课文教学反思01-29
巨人的花园教学反思15篇07-11
《巨人的花园》课文教学反思10-06
关于巨人的花园教学反思(精选12篇)03-29
巨人的花园教学反思范文(精选5篇)10-06
巨人的花园教学反思(通用23篇)05-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