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数学优秀教学反思

时间:2022-10-06 02:22:03 教育反思 投诉 投稿
  • 相关推荐

三年级数学优秀教学反思范文(精选5篇)

  身为一名刚到岗的人民教师,我们的工作之一就是课堂教学,教学反思能很好的记录下我们的课堂经验,那么优秀的教学反思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三年级数学优秀教学反思范文(精选5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三年级数学优秀教学反思范文(精选5篇)

  三年级数学优秀教学反思1

  从二年级的测量—认识厘米和米的教学过程中,我就感觉学生对这个知识点的掌握并不是很好,因为这不同于简单的加减计算,那时候我就深刻的反思过如何教好“测量”这个内容。也跟同组其他成员讨论过,受益匪浅。明白这样的课一定要让孩子们自己动手,自己操作,自己探究,自己总结。特别是认识分米这个长度单位,学生平时接触得本来就少。于是,在本节课教学中我创造性地安排了很多让学生自己动手量一量。鼓励学生在活动中充分开展推理和想象,使他们体会到1分米和1毫米有多长,引导学生总结出米、分米、厘米、毫米之间的关系。首先,我拿出准备好的数学书、粉笔、水性笔,让学生先估计一下它们的长短,然后实际测量一下,看谁估计得准确。然后从教师直尺上让学生观察,以十厘米为一个单位观察,然后拿出事先准备的十厘米的纸条,让学生感受。从而引出“1分米”的概念。认识了“1分米”之后,我让学生小组内寻找或者回忆,看谁能说说你发现的东西有哪些。没想到,孩子们的观察力那么强,孩子们津津乐道,积极性完全被调动起来了。并且在活动中学会了深入地思考问题。效果非常好!

  通过这几堂课,在教授“测量”知识方面,我又有更多的.反思,一定要建立起正确的认知概念,例如1毫米的认识,可以让学生观察5分硬币的厚度,校园卡的厚度,爸爸妈妈身份证的厚度。充分感受1毫米的长度。还可以通过肢体语言记住这些长度,如张开手臂的长度大概是1米,手掌的宽度大概是1分米,手指甲的宽是1厘米,两个手指微微张开一条缝是1毫米。这样学生在没有测量工具时,也能大概估计出身边物体的长度,而且学生也会觉得这种方法非常新颖独特。

  没有反思,就没有成长。特别是对于我们这样的年轻老师,更需要不断学习,才能更好的把教学工作做好。

  三年级数学优秀教学反思2

  不足及启示:

  一、课前复习占用时间太多,没有做到好的开头作用。

  二、教学内容较于简单化,解决的问题过于单一。

  对于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教材呈现的虽然是学生新接触的学习内容,但竖式的书写学生早已不陌生,甚至用竖式的计算有些学生也已掌握,这一内容已经不能够成为学生愿意主动去探索的问题。

  启示:可加大教学内容的难度。

  教学中教师可以把一次进位的两位数、三位数乘一位数教学内容加入进来,可以在完成12×3、23×2、123×2之后,再回到最初的情境中,把12枝彩笔换成18枝彩笔让学生计算他们一共有多少枝彩笔?从而可以使教学内容有一定的层次性,深度性,也使学生有浓厚的学习兴趣。

  三、学习提示太繁琐,课堂气氛不活跃

  根据学习提示,汇报展示环节不够理想。教师一味地反复强调笔算乘法的方法这一问题,没有提出新的问题激起学生的求知欲,使得他们没有被教师所提出的'问题吸引,失去学习的兴趣,促使课堂气氛显得沉闷而不活跃。

  启示:可增加比赛,从而增进学生的学习热情。

  计算教学的算理、算法很重要,学习起来也很枯燥无味。在教学上如果能够设计一些激发学生挑战的形式将会激发他们学习热情。比赛这一形式就是一个好的办法。可以开展口算比赛,比哪个小组算得多且算得准;可以开展口算积分比赛,比哪个小组抢到的口算题最多,并算得准等。

  这样补充设计后,教学内容就会充实些,教学难就会深刻些,学生的学习兴趣就会浓厚些,课堂的教学效果就会活跃些。

  三年级数学优秀教学反思3

  要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必须改变传统教学中“重结论,轻过程”的教学思想。因为知识的内化,必须是学生个体针对问题对现有材料和已有知识加以分析,展开思维,才产生迁移的过程。即使是同一教学内容,由于不同的个体知识背景和思维方法等的差异,而具有不同的思维过程。

  《多位数末尾有0的乘法》一课,探索乘数末尾有0的乘法竖式计算。

  会用简便算法计算乘数末尾有0的乘法。通过对算法进行对比,使学生体会简便计算的好处,并引导学生注意简便计算的规律。教学中我先在口算练习中设计了一组题

  80×3=800×3=8000×3=问:这些题有什么特点?说说你是怎么想的?设计目的是引导学生找特点,讲算法能帮助学生回忆乘法横式中有0的'简便算法。即学习新知的生长点,为学生自主探寻算法作良好的铺垫。然后让学生尝试380×3的竖式方法,在学生板演反馈中发现有两种列竖式的方法。绝大多数学生列竖式时是0和3对齐的。这时我再让学生试做380000×3,这时学生发现按刚才的做法太麻烦了。因为0乘任何数都等于0。那该怎么算较简便呢?学生通过讨论:马上得出简便的竖式。通过亲身感悟和自主探究,集体交流和伙伴的方法展示,讨论比较,学生对乘数末尾有0的乘法竖式计算方法有了一个清晰的认识;而后又组织独立计算,师生共同归纳,培养了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已有的知识和技能作有效的迁移,获得了解决新问题的多种方法。并引导学生对多种方法进行优化,让学生选择合理的方法解决问题。最后再通过判断和填方框,进一步掌握多位数末尾有0的乘法的简便计算方法

  整堂课的设计分为“初步感知——探索新知——运用新知——发展新知”四个层次,力求以教材为基础,体现学生是学习主体的地位,反映“知数学”与“做数学”的统一,强调让学生“会学”,在学习中让学生体验到数学思维的乐趣,使学生的思维可以得到尽情的发展。但整堂课的板书设计和书写规范还有待改进。

  三年级数学优秀教学反思4

  仿照吴正宪老师的教学设计,用曹冲称象的故事引入。称得六筐石头的重量分别为328、396、354、375、309、367千克,要求学生估算大象的质量。出现如下几种情况:

  1、精算(很多),

  2、先精算出准确值再四舍五入,

  3、300+400+350+400+300+400=2150,

  4、300+400+400+400+300+400=2200,

  5、330+400+350+380+310+370=(比较多)。

  无一人用乘法估算,老师的再三启发:有没有比较简单的估法,老师想看到一种简单的估算方法!过了很长时间,才有一个学生想到了400乘6等于2400。我如获至宝,马上请他抄在了黑板上,然而全班学生都认为这样估算是错的!原因是没有一个重量是400千克,都比400小,差距太大。

  怎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呢?吴正宪老师的课堂不是有这么多用乘法估算的吗?400×6(大估),300×6(小估),350×6(中估)。我们普通老师的课堂上怎么一个也没有?好不容易启发出一个大估,全班同学都认为是错的!我们的'课堂咋了?我们的学生咋了?是教师的引导出了问题?

  静心思考,应该是学生没有真正体会到估算的价值,学生把估算的准确性放在第一位的。而估算的价值在于方便、快捷,我告诉学生我们为什么要学习估算,我们是为了简便而估!学生明白这个道理后,才接受了400×6这种估法。看来要想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必须要让学生明白估算的目的和价值。

  三年级数学优秀教学反思5

  本节课是上学期所学口算乘法知识的延伸,主要是让学生能比较正确地口算整十、整百数乘一位数,并且能运用多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重视算法多样化是本节课的一个重要指导思想。在本节课中,我利用教材中提供的情境,引导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放手让学生自己探索整十数乘一位数的口算方法,通过学生独立思考、小组交流讨论,经历探索多种算法和与他人交流的过程,培养学生思维的独立性和灵活性。在教学中,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进行表述,而不是用统一的语言进行操练,使学生在一种自批、民主、和谐的氛围中学习。

  在学习时,我先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索口算方法,然后通过交流和汇报,展示学生自己探索的口算方法,允许学生有多样化的算法,让学生自己比较,选择自己认为简便的方法,老师不做硬性的规定。再结合例题计算79、790、7900,让学生说思考方法。然后通过一组对比练习,引导学生逐步优化口算方法。

  在这节课中仍然存在着不足之处,有的教学环节的设计还不是很好,课堂容量和学生的练习量还不是很大,有些比较特殊的习题,没有涉及到,对于课堂上的突发事件没有很好的处理,驾还有待于进一步的提高。在教学这节课的同时,我也有一些困惑

  (1)如何让学生在计算规则的学习中不断体验成功?

  (2)如何处理口算时多种方法的比较?

  (3)应用时如何紧密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

【三年级数学优秀教学反思】相关文章:

数学优秀教学反思(精选6篇)10-14

数学优秀的教学反思(精选5篇)10-10

小班数学优秀教案及教学反思04-28

大班数学优秀教案及教学反思04-27

高中数学教学反思优秀12-08

教学数学教学反思02-12

数学教学反思09-26

数学《小数的性质》优秀的教学反思(精选5篇)10-09

数学三年级教学反思02-28

小班数学优秀教案及教学反思《水果排序》09-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