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活动反思

时间:2023-12-05 09:40:07 志华 教育反思 投诉 投稿

幼儿园活动反思(通用10篇)

  在日新月异的现代社会中,教学是我们的任务之一,反思是思考过去的事情,从中总结经验教训。如何把反思做到重点突出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幼儿园活动反思(通用10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幼儿园活动反思(通用10篇)

  幼儿园活动反思 1

  经过一个月的撕纸主题活动开展,班内幼儿已对撕纸有了兴趣,大多幼儿已能手眼协调地进行撕纸了,而且撕纸时能较耐心、细致。我发现撕纸不仅可以锻炼幼儿手部肌肉的协调性和灵活性,还能培养幼儿耐心、细致的学习态度。当然在每次的具体操作过程中,也发现了一些问题,比如怎样使计划更合理,切实遵循幼儿的实际发展水平同步进行。怎样针对小班幼儿在创造性能力方面欠缺,更有效地启发、引导,并很好地从作品中加以体现。这些方面都有待于在以后的实践过程中去改进、完善。所以在主题活动即将结束之余,我将这个月的实践经验做个总结。

  一、选材方面:

  贴近幼儿的生活经验,需遵循由易到难、循序渐进的原则;刚开始的几次活动,可以先安排幼儿进行任意地撕纸。因为小班的幼儿有的.根本还不会撕,他们撕纸的方法准确的说是“扯”,如果扯的话,纸很难按意愿撕出形状,所以老师必须先教他们怎样把纸撕开。通过几次活动后,幼儿基本上都能掌握撕的方法了,然后老师再从撕长条纸入手,先撕面条,为幼儿每人准备一个小碗,把撕下的面条装在小碗里,要求幼儿撕开变长条就可以了。渐渐地在以后的活动中,逐步提高要求,不但要撕成长条,还必须粗、细均匀,中间不断开,并进行粘贴,组成漂亮的图案,在进行撕长条纸并进行粘贴的这一阶段目标实施过程中,我设计了不一样的范例以增加趣味性。如为小狮子贴鬃毛、为妈妈贴头发、贴围巾、贴风筝等。这和幼儿的生活经验也比较贴近。幼儿虽然在学习同一技能,但每次内容都不一样,参与的兴趣也高了,相应来说撕纸的方法和能力也逐步掌握。在学会了撕长条纸的基础上,再安排幼儿学撕正方形、三角形,刚开始撕图形的时候,我为幼儿准备了有针孔印的图案纸,加上幼儿有了一定的基础,学起来也比较快。

  二、计划:

  依据教学计划,有步骤地实施;根据学期初所制订的计划,老师在活动安排上都根据计划进行。假设第一周是学习撕的技能、第二周是撕长条纸,第三周是撕正方形、三角形;第四周要求撕圆形、半圆形,但由于在制定计划时不能充分考虑到幼儿的实际发展水平,所以边实施边进行调整。如发现幼儿掌握的能力还跟不上,可以根据需要将比较难的部分放在下一周再进行练习。

  三、教学形式:

  以游戏为主,活动形式多样化;

  撕纸活动是以技能学习为主,往往比较枯燥,但对于小班幼儿来说,枯燥的形式激发不起他们学习的兴趣,所以在组织每一次活动时,老师尽量以游戏的形式来组织。如撕面条就设计了小动物要过生日了,小朋友准备一碗爱心面条送给他们吧!贴风筝时让幼儿先玩风筝,再撕纸贴风筝。总之设法使活动有趣一些,吸引幼儿主动参与。这样就不单单是为了学习撕纸的技能,在撕纸活动中同时可以掌握一些其它知识。

  幼儿园活动反思 2

  “生活即教育,时时处处有教育”.幼儿从早上入园开始,一日环节包括入园、进餐、睡眠、学习、游戏、户外活动、盥洗入厕、离园等,在经常变化的环境中,文明礼仪教育跟不上,幼儿很容易受到不健康的影响。

  观察我们的一日活动,大致有:晨间活动和晨间谈话之间的间隙;早操活动和集体活动之间的间隙;集体活动和游戏活动之间的间隙;睡前活动间隙和睡后活动间隙;家长来园接幼儿时间段等等。

  现状:

  1.一日活动主要还是以集体活动为主,在没有明确任务的间隙活动时,部分好动的幼儿趁机活动活动腿脚,这导致很多意外事故的发生。

  2.幼儿多数时间都是在教师的目光注视下度过的,在间隙活动时,教师往往会做下一个活动的准备工作,自己紧绷的神经也会稍稍松懈,有些时候、有些孩子往往会脱离教师的视线。

  3.教师对一日活动中的“间隙活动”重视不够,认为这些时间本身就是很自由的。

  4.作为幼儿,他们大多喜欢这样的间隙,可以玩自己带来的小玩具、和旁边的朋友聊天、做自己喜欢的事等等。

  反思策略:

  首先,每时每刻提高警惕。教师作为半日活动直接负责人,对于班内的每一位幼儿都负有责任。幼儿的年龄小,都是完全无行为能力人,因此,从事这样一份高风险的职业就必须每时每刻提高警惕,脑子里的安全弦绝对不能放松。在日常的活动中,对幼儿的安全教育是必要的,同时也要引导幼儿掌握一些安全的技能技巧,懂得如何更好地保护自己。

  准备活动和游戏活动相结合。“准备活动”——其实很多间隙活动都是下一个活动的准备活动时间,因此对准备活动内容的确定可以引导幼儿有目的的在间隙活动时间完成,减少了间隙活动任务的不明确性,同时也能引导幼儿养成良好的准备习惯。“游戏活动”——游戏活动是孩子们最喜欢的,在很多间隙活动中,孩子们都在自由结伴做游戏。教师可以教给幼儿更多感兴趣的游戏,让孩子们在间隙活动有事可做,从而有效地杜绝安全事故的发生,在游戏活动中幼儿的各项能力也能得到很好的发展。

  反思在一日活动中的各种状况,我们很多老师做得都是不够的,大家在看到事物现象的同时很少去追究它的`本质。“间隙活动”的组织引导是我们保教工作中存在的一个现实问题,在一日活动中,我这个当老师的常常以挑剔的眼光对待孩子,恨不得孩子们个个十全十美,处处都能合乎我的标准。然而那一次孩子们对我的宽容却让我深深的感动,同时也启迪我对以往的做法进行了深刻的反思。在活动中我尽量留给了孩子相当多的时间去操作,让他们在这中间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没有一味的要求孩子用成人的方式去创作,而是用一种包容、理解、接纳的态度来面对孩子的各种要求。

  幼儿园活动反思 3

  通过观察探索时钟、认识时钟的结构、组成部分后,在数学区里,慧莹和小伙伴拿起时钟,一边旋转着,一边研究时针、分针的关系。“我发现长的走得快,短的走得慢。”慧莹开心的告诉小伙伴,“我知道怎么看一点、两点、三点?”其他小朋友也说:“我也会看!”“我还会画呢!”“那我们把会看的时间画出来,看谁画得对!”慧莹提议道。“好啊!我把我家最漂亮的时钟画出来。”孩子们直接用手画出圆形的时钟,但又画不圆,显得整个钟面变形。“怎么办?我的钟画歪了!”嘉铭说道。“我的也不圆啊!”又一个小朋友抱怨的说。“我们还是找个东西描一下”慧莹建议道:“该找什么呢?”这时,他们都找到了不同的圆形玩具,描下它的形状后开始画时钟。起初,个别幼儿把钟上的数字挤在一起,而整个圆空了一大格子,我介入提醒:“你画的钟和真的钟有没有一样?钟面上的数字应该怎么排列?什么方法能更快的对齐数字”慧莹边看着钟边想:“12和6的相对的,可以先竖着画,3和9是横着画。”其他幼儿好像受到了启发,纷纷都在圆形的钟上先画个十字形,再按数字顺序依次写下来,但最后画时针、分针时,由于有十字线的干扰,幼儿的指针长短表示得不清楚,因此,引导幼儿找寻其他办法,如二等分、四等分对折的方式继续画时钟

  教学反思:美术活动-画时钟

  该活动在认识时钟以它的构造、整点、半点为主,在区域里幼儿通过操作,生成新的活动内容:画时钟。随着难度增加,幼儿在活动中遇到的问题也随之出现:

  优点:1、幼儿能通过同伴间的交流,自发生成有关时钟的相关内容。

  2、能通过自己的'操作,摸索出多种画钟面的方法,并边探索边从中寻找出最合适的描钟面替代物。

  3、在引导启发幼儿观察钟面数字后,幼儿懂得运用已学的知识:等分进行操作活动。

  不足:1、圆形的钟面局限幼儿的创造与想象,在活动后期可提供其他较规则的图形当钟面,让幼儿进行探索活动,寻找其他图形等分、合理安排钟面数字的方法。

  2、应让幼儿画完时针、分针后,把时间用数字写下来,如:8:00,并互相检查是否正确。

  3、个别幼儿不是以画时钟基本构造为主,而是重在装饰钟面的图案。

  调整:下次活动可引导幼儿认真观察时钟的基本特点,能较了解时针与分针、整点与半点的关系后,结合其他已学过的知识,如:等分、对称、顺数、排序装饰等,再进行制作活动。

  幼儿园活动反思 4

  ①阴湿的天气,在操场上我看到的是一群兴致高昂的大班孩子和一位看起来阳光开朗的男老师。先不说教学过程中的亮点,光是在精神上给我的就是一种强烈的震撼。《持竿跑》,男教师直接以喊口号的方式进行了导入,随着“嘿,哈”声,孩子很自然地和老师进行了热身运动,随之利用起主要教学具“竹竿”,在一场“功夫决斗中”男孩子们显然要比女孩子们玩的更开心,自然口号也喊的更响亮,我想这也正开始达到了该教师设定的教学目标。其次,教师开始让孩子们尝试双人持竿跑,教师通过孩子的初次尝试,进行了经验总结并提出了要求。再次练习的时候教师尊重了孩子的意愿,进行了4人自由组合练习,首先能培养幼儿乐于参与游戏的兴趣,在游戏中和自己喜欢的小伙伴进行合作锻炼;幼儿已基本熟悉了活动的规则和要求,因此教师在练习和巩固环节,逐步提高游戏的难度,由原来的2人跑换为4人,再由4人变成了8人跑,同时换上了稍长点的竹竿,孩子们似乎也在反复的游戏中发现了更好的方法,大家都互相抱着相邻同伴的肩膀,这样便能提高跑的速度。该教师设计思想来源于著名游戏“十人绑腿跑”,并能够很好地利用在幼儿园的体育课上,这与教师平时的细心观察和细密思考是分不开的,但是在活动中我也发现了细微的不足:幼儿8人跑的时候,虽然换了稍长点的竹竿但是对于体壮点的孩子来说还是略显得短了。同时在绕障碍跑的过程中有的孩子对于属于自己的障碍目标还并不是太清楚,以至于在活动中就造成了2组孩子来抢一个障碍的问题。幼儿的活动场地也不是足够的宽阔,因此教师可以适当的减少幼儿的人数来替代活动场地略小的不足;

  ②宽阔的多功能厅里摆放着一排排整齐的课桌椅,角落里设置区域划分“厕所、水房”,一群活泼的孩子背着书包跟着老师走进了课堂。这样的场景,不知情的人还真会误以为走进了小学的教室里,其实这是幼儿园里大班的一堂社会课《课间活动》,初看课题再结合形象逼真的环境布置,让我大致了解这是教授大班孩子了解小学课间活动内容的一堂社会课。该教师导入部分开门见山,直接引导孩子进入了小学的生活。活动开始部分,教师首先以假设场景的模式让孩子自由选择课间的活动以初步熟悉她所创设的环境,其次教师通过让幼儿观看DV让幼儿了解课间活动的内容,通过提问让幼儿叙述活动内容,并以贴图作为辅助工具。然后自然的引导幼儿讨论在短暂的课间10分钟里,该先做什么及后做什么,让幼儿以小组讨论的方式来排列顺序。最吸引我的`是教师设计的整个活动过程都非常具有小学模式,包括场景的设置,小组的讨论等都能让孩子身临其境,自由发挥。我认为该活动的设计思路是值得我们学习和思考的,我认为该活动可以改进的是:老师上课的时候能更激情点,让孩子能够随着教师激情积极参与活动;

  ③该堂体育课,虽然教具简单,但是却能充分体现出老师的教学能力和领导水平。教师进行快速的整队后直接进入了热身运动,每人抱球跑。也许是教师考虑到大部分孩子不会玩球,因此首先以不同传递球的方式进行熟悉。绕脖子,围腰绕,膝盖绕,集体拍球,练习方式多样化,因此孩子显得格外开心和专注。该教师也尊重了孩子的选择,进行自由2人组合进行传球练习,教师开始新授“传球”的意思并介绍了不同的传球方式(抛,接,滚)同时让幼儿对不同的传球方式进行操练,教师的节奏较快,幼儿的注意力也较为集中,师生配合融洽。最后以2大组竞赛的形式对新授的传球方式进行了练习和巩固。该教师设计思路活泼新颖,自己调控能力还是较强的,并已多种不同的练习方式牢牢地抓住了孩子好动的心。

  幼儿园活动反思 5

  《瓶子和盖子》是一节科学活动,来源于教材里面,但同时也来源于生活。我们小医院自从投放了各种药瓶后,小朋友兴趣浓厚,经常会转开盖子给娃娃胃药,但是有的小朋友玩过这些物品后不整理物品就走了,瓶子和盖子都分了家。所以我借主题活动之际进行这节科学活动,让幼儿尝试用按、旋转等方法打开和盖住瓶子,养成它们收拾物品的好习惯。同时这样能发展他们的小肌肉动作,能够感知瓶口大小和盖子大小的关系。

  活动一开始,我把我们的小医院里乱七八糟的瓶子盖子图片放了出来。我告诉他们:“老师想在这些空瓶子里装上东西,可是我一不小心把瓶盖子全弄乱了,这可怎么办呢?没有了瓶盖子,瓶子还能用吗?”用这个来让小朋友知道瓶盖子的重要性,“没有了瓶盖子,里面的东西就会变脏了,里面的东西会流出来变坏!”

  第二个环节,把班上人数分六组,每组给小朋友足够的瓶子和分开的盖子,让他们自己拿着瓶子去探索相应的盖子。小朋友操作完后,让小朋友讲他是怎么找到合适的盖子的。最后总结出有的孩子根据瓶口大小找到盖子的;有的孩子是根据瓶子和盖子的颜色找到盖子的.;有的根据拧、按的不同方式找到盖子的。我重点讲了通过拧的方式找到盖子的那个瓶口上和盖子上都有螺纹。如果盖子大小一样,瓶口和瓶盖上都有螺纹,那它们就是一对好朋友。最后我延伸到这些空瓶子都可以收集下来做废物利用,可以种小盆栽等等。鼓励小朋友在家里吃过食品的空盒子、瓶子都可以带到幼儿园来。

  本节活动中,我预设的目标小朋友都完成了,知道为瓶子找到合适的盖子,并能用按、旋转的方法打开和盖住盖子。在幼儿操作的过程中也做到了人手一份,让每位幼儿都能操作起来。但是也有不足的地方:我应该在提供给幼儿瓶子和盖子的时候,应该加大难度,投放更多的盖子,让幼儿从很多盖子中去探索寻找。

  幼儿园活动反思 6

  这是一节大班的音乐课《鼓上的小米粒》,在这天的活动中,小朋友表现得个性棒,不但学会了歌曲,还能够边唱边用肢体动作表现歌曲。从整个活动的效果来看,幼儿兴趣浓,参与的积极性高,较好的实现了本次活动的教学目标。活动中,以幼儿喜爱的乐器——小鼓“唱歌”的形式导入活动,激发了幼儿的学习兴趣。我把学唱歌曲与搞笑的科学探究活动相结合,让幼儿在探究活动中感受、体验击鼓的不同力度和频率与鼓面上的小米粒的动态变化的关系这一物理现象,获得知识和经验,有效地帮忙了幼儿理解、记忆歌词,避免了生硬的歌词解说。另外我在“小鼓还能怎样唱”和“鼓敲击轻、重引起的米粒变化”的环节中,请幼儿大胆想象、操作和体验,为幼儿带给了探究和表现自己的舞台。其次,是教学的组织方面,在整个活动过程中,我注重游戏教学的方法,动静交替,层层递进。在活动中,注重以游戏形式贯穿始终,让幼儿在玩中学、学中玩,充分调动幼儿的参与积极性,较好地到达了教学目标,充分体现愉快教学给小朋友带来的乐趣。比如在扮演米粒跳舞和最后的《我是鼓,你是小米粒》的游戏中,幼儿玩得个性高兴,在玩的同时体验了敲鼓的.轻重与小米粒的动态变化关系。

  在幼儿操作感受鼓点的震动方面没有顾及全体幼儿,只有部分幼儿上来操作了,其他的幼儿都是旁观者,并没有亲身体验。《纲要》指出:为幼儿带给丰富的可操作的材料,让每个幼儿都能运用多种感官、多种方式进行探索带给活动的条件,让每个幼儿都有机会尝试。”本来,我也想多准备些鼓,让每个幼儿都有机会尝试,但我担心孩子们会乱,米粒撒在地上会转移他们的注意力而取消了这个念头。此刻想想,只为了让教学持续有序而扼杀了孩子们的探究欲望,真是得不偿失。在最后的游戏环节,原本能够请幼儿三五成群结伴游戏,其中一幼儿当敲鼓人,其他幼儿当小米粒,然后互换主角,使幼儿充分体验到游戏的快乐。当时只思考到教学的不要把时间拖得太长,而略了生生互动,这也是在以后的活动中就应引起重视的。

  幼儿园活动反思 7

  当我出示孩子们自己带来的冰块问“水是怎样变成冰”时,由于从冰箱中拿出来有段时间了,小朋友看到冰有些融化了,就开始争论:“冰怎样变成水了?”“这个冰块怎样这么小了?那块还很大呢?”……这是我在教学中没有设计到的,显然大家对这个问题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我决定把这个问题交给孩子们讨论,将幼儿分成小组,进行小实验。鼓励他们用各种办法把冰块变成水。如太阳晒、暖气烤、开水浇、凉水泡、小手捂等。让幼儿比较哪种方法能让冰融化得快一些。引导幼儿发现温度越高冰融化得越快

  在活动中我设计了这个问题:“水能够变成水蒸气,我们能不能把水蒸气变成水?”幼儿一时难以回答上来。我就请幼儿运用以前学过的知识,提示在歌曲《云》中这样唱:“白云白,蓝天蓝,……不装鱼,不装虾,装的却是小雨点”。对幼儿讲解水蒸汽升上天空后,会变成白云,遇冷后会变成雨水落下来。提问:小朋友在洗热水澡的时候,有水蒸气吗?墙上为什么会有水珠呢?再提醒幼儿思考,我们此刻有什么办法让水蒸气变成水。这样一下子就启发幼儿想出了好多方法。“找来冰箱里冷的空气。”“玻璃是冷的,把玻璃盖在上面”。“我的手也很冷,也能够放在上面让它变成水”……

  在把水蒸气变成水的实验当中,有小朋友想出把手放在水蒸气上,水蒸气也会变成水时,小朋友都围过来试一试。这时我很犹豫,是阻止还是支持呢?结果我没有阻止他们,而是在一旁提醒他们注意安全,等他们都一一亲自实验过,然后与他们一起讨论这是为什么。就这样循序渐进地将引导幼儿回到主题。

  存在问题:

  1、我在课前还应为幼儿带给丰富的便于操作观察的材料,如每组准备一只酒精炉、烧杯,让每个幼儿都能亲自进行实验探索,从而能更加引发孩子们的探索欲望。

  2、在活动中还应认真的'观察孩子,倾听他们的谈话,在于他们的谈话中发现他们的兴趣和经验,激发孩子们主动学习。

  3、对活动的组织调控潜力还有待提高,调整的教育行为还比较谨慎,不够大胆。如在这次活动中的生成课程转换得比较犹豫。

  4、及时反思、整理思路的潜力还不足,活动后立即反思显得条理性不够强。

  幼儿园活动反思 8

  《民族服饰真漂亮》。这一活动是在幼儿有了“认识少数民族”的前期经验上开展起来的。课前审议时,从活动名称入手,我们认为本教学活动最就应抓住的重点首先是民族服饰,引导孩子感知几个常见少数民族的服饰特色;之后便是设计时如何让民族服饰更漂亮,来展现出不同于汉族服饰的.美。

  艺术活动要让幼儿欣赏美、感受美。那么在这次活动中带给给幼儿欣赏的民族服饰首先要让幼儿感受到美,另外还要具有特色。而我为幼儿带给的是幼儿建构式操作材料上的图片,图片色彩搭配和谐,但具有特色的图案极少,而且放在实物投影仪上展出后的效果较为模糊,不清晰。这样的导入很难为后面的环节做好前期铺垫。如果能从网上搜集、下载一些很有民族特色的服饰供幼儿欣赏,效果就会很不一样了。

  每次绘画时由于8K的绘画用纸无法在桌上全部铺开,影响到幼儿作画。因此总有几名幼儿要暂时到后排橱柜进行活动,而且幼儿在一节绘画活动的有限时间内无法既完成构图,又完成涂色。

  幼儿园活动反思 9

  《数学课程标准》提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

  《搭积木》这节课,主要意图是让学生在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的基础上,让学生摆一摆、推一推、搭一搭等实践活动进一步来了解它们的特征。低年级学生好奇心强,爱玩,好动,根据学生这一特点,我创设了多种教学情境,紧紧围绕“以学生发展为主体”的新理念,让学生真正地获得成功的体验和探索的乐趣。 生动活泼、积极向上的课堂氛围,易于造成一种具有感染性的催人向上的教育环境,进而激发出学生学习的无限热情,将紧张的学习过程 变成愉快的学习活动。例如:在课的伊始,由圣诞老人给孩子们送礼物来引发学生强烈的好奇心,让学生迫切地想知道都有哪些礼物,从而大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再有,在学生动手摆一摆时,我以平等的身份来和同学们做游戏,师生融为一体,关系非常融洽,学生感到很愉快。在“推一推”

  环节中,我做了手偶—兔博士,让学生和兔博士打招呼,并向它介绍朋友,这样课堂氛围不仅活跃起来,还锻炼了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数学源于生活。为了让学生更好的.认识数学,感受数学,对数学产生亲切感,在教学过程中,我将生活与数学紧密地联系在一起,让学生从周围熟悉的事物中学数学。在上这节课之前,我布置了这样的作业:让学生收集正方体、长方体、圆柱、球这四种形状的物品。同学们找来了许多东西:牙膏盒、醒目瓶、露露瓶…可见,学生们能在整体感知的基础上分辨出这四种形状来,但里面还存在知识性的误差:醒目瓶是圆柱吗?当时由于我的疏忽,未能及时纠正。

  这节课还存在着很多不足之处:

  1、教师在课堂上出现了知识性的错误。如:有位同学说:能滚的就是球。轮胎能滚,它是球吗?当时我没有给予指正。课后查找了一原因:在这一环节上,我备课备得不够充分。教师在备课的过程中不仅要备教材,还要备学生。由于备得不够详细,心里没底,心情就紧张,从而未能很好的倾听学生的想法。

  2、整节课的教学评价比较单一,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之间互评。

  3、教师今后要学会倾听,以便提高自身在课堂上的应变能力。

  4、媒体运用还有些欠缺。作为青年教师,今后还要多加练习,更好的运用多媒体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幼儿园活动反思 10

  首先这个思路是对的,因为这种故事每个幼儿多多少少肯定是知道不少的,晚上睡觉前要爸爸妈妈故事的可不在少数,耳濡目染,小脑袋里装的故事肯定不少,他们甚至都能在听完一个故事后自己去理解这个故事所表达的意思,那么用自己的话表达出来也就不成问题了。让他们以自己理解的方式演绎出来,这也没错,就是为了让大家能分享自己的故事,让大家的个人表达能力得到锻炼,更能让他们交到新的朋友,这就是园长的想法,按理说这算是一次非常良性的活动了。园长的活动计划是报名的人肯定很多,还准备了初赛、半决赛、决赛,一个班报名的人多,就先在班级内部举行初赛,筛选出三个人参加半决赛,半决赛由学校高层领导评判,挑选出十个人,这十个人再参加最后的决赛,到时候就是当着全校的师生以及各位家长的面讲故事了。

  结果是什么,我这个班报名的人一个都没有,都说对这个活动不感兴趣,不想去,并且觉得最后第一名的奖品也差劲点了,就是一整套珍藏版的安徒生故事而已。所有班级愿意参加的有七人,中途还有一个说算了不去了,所以最后参赛的也及只有六人而已。一下子就不能按照活动流程走了,现实中初赛的人数连预想中最后的决赛的人数都不及。发生这样的情况,我认为有以下几个原因:

  1、这个阶段的孩子还是比较害羞的.,你要他或者是她一个人去台上讲故事,肯定是害怕的,要知道文艺汇演的时候都有很多幼儿不愿意上场呢。自尊心作祟,就算有胆量上去,他们也没胆量接受失败,都会在心里给自己一个最坏的打算,上去就输了,哄堂大笑,那时候自己能不能受得了,这么一想他们肯定就不去了,奖励的诱惑再大点,可能还有人回去。

  2、这么多孩子当中,能完整的诠释一个故事的能有几个?他们不敢肯定自己是不是能行,比如说乌鸦喝水这个故事,幼儿又要把乌鸦的神情演绎出来,还要模仿乌鸦的动作,这是不是对这个年纪的他们有点太难了?

  3、最主要的原因,就是我们没有站在他们的角度上去思考问题。

【幼儿园活动反思】相关文章:

幼儿园活动反思03-18

幼儿园的活动反思11-15

幼儿园活动反思11-19

幼儿园活动的反思10-07

幼儿园半日活动反思09-29

幼儿园各类活动反思10-06

幼儿园主题活动反思10-06

幼儿园远足活动反思10-07

幼儿园绝句活动反思10-07

幼儿园篮球活动反思1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