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课文《第一次抱母亲》教后反思范文
母爱是博大的,她的博大足以与日月奇辉。古往今来,赞颂母爱的作品更是数不胜数。母爱,已成为人类一个亘古不变的主题,我们赋予它太多的诠释,也赋予它太多的内涵。然而,你可曾细细品味过倾注在你身上的母爱?你可曾真正认识你身边平凡如水的母爱?
夜深人静,读着《第一次抱母亲》,禁不住泪眼朦胧,也许只有为人母时,才深切地感受到母亲对子女那无以言表,而又刻骨铭心的爱。这是一篇动之以情的课文。母亲病重住院,因为护士换床单,“我”抱起母亲,才察觉母亲的身体是那么轻,不由想起了母亲以弱小的身体挑起家庭重担的往事,心里很难过,也很愧疚。就这样一个抱母亲的机会,引发了“我”和母亲之间心灵的碰撞和融通。“我”在这一抱中产生了对母亲的新的理解,感受到瘦弱母亲的坚强和伟大,感受到母爱所创造的奇迹,母亲也在这一抱中感受到了儿子的一片孝心。全文所表现出的母亲那种对子女无私地献出一切,却对他们无所求,只要子女对他们献出的一点点的关爱就足以令他们幸福满怀的情怀催人泪下。这是一篇引导感悟母爱、学会孝敬的好文章,对于学生的思想和情感的发展具有积极的意义。而对于四年级的学生,是否能真切地体会到母爱的无私、博大,对执教者真是一个挑战。
语文教学不仅是教语言文字,同时也要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帮助学生提升自己的人生境界。因此,本文的教学首先要让学生通过故事的朗读,感受母爱的伟大,从而产生对母亲的孝敬之情。文章的情感是躲在文字背后的精灵,要触摸到它,想象和朗读就是非常有效的方法。如何通过朗读和想象引领学生透过纸面,看到文字的背后?
教学中,我主要抓住重点词句引导学生品读,感悟,先让学生围绕“作者第一次抱母亲的感受是怎样的?”这一问题读课文,并找出相关的句子,学生很快找到了“母亲竟然这么轻,我心里很难过。”我出示这个句子后引导“竟然”是什么意思?学生理解为“出乎意料,没想到”,我再引导:“作者没想到什么呢?从哪些地方看出我认为母亲很重?”学生读第一自然段找出句子“我左手托住母亲的脖子,右手托住她的腿弯,使劲一抱,没想到母亲轻轻的,我用力过猛,差点仰面摔倒。”抓住关键词语“使劲一抱、用力过猛”体会我原以为母亲很重。然而母亲“这一生最重的时候才89斤”,抓住“最重的时候”“我这一生”体会到母亲辛劳了一辈子,这一生中,母亲的体重就没有超过89斤。为什么母亲这么瘦弱,几十年来做儿子的却没有发现呢?学生找到相关句子“在我的记忆中,母亲总是手里拉着我,背上背着妹妹,肩上再挑100多斤重的担子翻山越岭。……去承受那么重的担子。”这段文字,这是本节课花时较多的一个环节,我引导学生反复的诵读,想象母亲肩上所承受的分量“拉着我——背着妹妹——100多斤重的担子——翻山越岭——年复一年——”,我又引导学生透过字面展开想象,理解“重担”一词包含的意蕴,使学生对这句话的理解和感悟又更深了一层,体会“母亲挑起的是家庭的全部担子”,因此,“母亲在孩子心中才会那么重。”还有“年复一年”“直到我们长大”这些重点词语的感悟,充分感受母亲一直以来无私的付出。为了让学生对89斤有感性认识,我拿自己的体型体重进行比较,来认识母亲实在太瘦弱了。母亲以她瘦弱的身躯挑起生活的重担,真的是力大无穷吗?不,是母爱创造了奇迹。
母爱从不要求回报,在舒缓悠扬的音乐声中,“我坐在床沿上,把母亲抱在怀里,就像小时候母亲无数次抱我那样。……”多么温馨的一幕,“第一次”?“无数次”?两个数字的反差对比,我们对母亲的关心太少了,而母亲对我们却无私地奉献着……母爱是世间最伟大的力量,当我们一次次被这种爱所震撼,一次次享受母爱所创造的奇迹时,不要忘了感恩母爱。
作为语文老师,上了无数堂语文课,也听了很多优秀的语文课,特别喜欢以一条清晰的线索贯穿全文,通过重点语句的赏读、感悟的课,教学层次分明,大胆而又细致,然而每到自己展示的时候,总是做不到,既胆小慎微,又不够细致深入,患得患失。本课的教学,可以以“轻”和“重”来贯穿全文,但我却不敢放手,还是领着学生按部就班一句句出示重点句,诵读,感悟。也许是由于我的教学手段,也许由于学生的阅历,他们并不能深刻地悟到文章所蕴含的深情,如“在我记忆中,……。年复一年……。”一段,仅仅引导学生反复的诵读,想象母亲肩上所承受的分量,实践下来学生感悟并不深,我想如果通过语言创设场景:“清晨……深夜……寒风中……烈日下……风雨中……”引导学生想象表达,或许会加深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和体验,使得这段平面的文字变成了立体的画面。另外,当出示诗句“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的背景画面时,如果配以恰当的解说,使立体的画面变成富有感染力的文字,或许更能激发学生联系自身生活,触景生情,想到母亲在自己成长过程中所付出的关心和爱护,这样最后的拓展环节——在心意卡上写上自己最想对妈妈说的话语,送给妈妈。相信学生肯定会有许多感人的话语跃然于纸上!
课堂教学是一门遗憾的艺术,评优课暂告一段落,但我们的反思永远不会停止。在这教师、学生、文本对话的场所,如母爱创造奇迹般,我们也正不断地付出、反思、收获,努力地创造着教学的奇迹——让充满灵性的人与静态的文本碰撞出智慧的火花,这也是作为一名教师所追求的目标。
【课文《第一次抱母亲》教后反思】相关文章:
第一次抱母亲教学反思04-17
《第一次抱母亲》教学反思04-22
翠鸟课文教后反思10-06
《风筝》课文教后反思10-06
《北京》课文教后反思10-06
《猫》课文教后反思10-06
《第一次抱母亲》教师教学反思11-01
怀念母亲课文反思12-13
《我的母亲》课文反思02-08
《第一次抱母亲》的教案03-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