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迁发愤写《史记》的教后反思

时间:2022-10-06 17:17:54 教育反思 投诉 投稿
  • 相关推荐

司马迁发愤写《史记》的教后反思

  一.扣题探“疑”,品味人物。

司马迁发愤写《史记》的教后反思

  文题中的“发愤”是全文思维、语言、情感的精髓,它“通”则全文通,它“活”则课

  堂“活”,它“明”则教学“明”。教学中,首先以“疑惑”激发学生品读人物的愿望,接着

  以“巧引”搭设学生释疑人物的途径,最后以“喷涌”分享学生品味人物的收获。在智慧有效的教学策略实施下,学生始终处于阅读、思维、表达的高密度、高质量的语言活动中,始终处于对话、生成、创造的高综合、高效率的语言活动中。人物的内心世界、伟大人格,文本的表达方式、情感流淌……在学生主动、渐进、有效的阅读实践中清晰而深远,回味无穷。学生对语言的理解、感受、欣赏和评价,学生思维的广度与深度,学生阅读的层次、质量与成效……都在这样的人物品读中得到了提高和拓展。

  二.立足文本,飞扬情韵。

  文字不是无情物,字里行间总关情。教学中,教师充分挖掘文本中的“情”,做到“心中有情”“步步含情”,立足有效的语言实践,用亲切自然的体态语言,蕴含真情的教学语言,适时而发的激情语言,恰当高效的媒体语言……启迪学生情感的火花,拨动学生情感的“琴弦”。真情的启迪,情境的激发,多源的对话,深入的思考,真情的表达……稚嫩的情感闪烁出理性的光芒,升华成美好的情感。学生和教师真正穿越了漫漫的历史烟云,走进了文字的世界,走进了司马迁的内心世界。

  三.依托联想,实践语言。

  教学的高潮,忧伤而有力的音乐响起,司马迁奋笔疾书的画面出现在眼前,教师设计了一组想象型的语言实践,通过画面的引导,音乐的充盈,情感的澎湃,想象的深入,渐进的指导,充分的表达,引领孩子走进司马迁的悲壮人生,真正理解与体会语句的深刻内涵。通过这样板块式、集合式的语言实践,这样与文本紧密结合,依托联想创造的语言实践,这样感悟语言魅力,叠加语言厚度,追求更深层次对话的语言实践,这样充溢联想、想象、品味的语言实践,学生情感、语言、思维的迸发源源不断,文本的意义世界在学生的心灵世界中得到不断地充盈和丰满。


【司马迁发愤写《史记》的教后反思】相关文章:

《司马迁发愤写史记》教学反思4篇10-14

司马迁发愤写《史记》》教学设计07-26

司马迁发愤写史记教学设计02-15

读《司马迁发愤写史记》有感10-06

《山谷中的谜底》教后反思08-04

《荔枝》教后反思(精选10篇)03-08

《乌鸦喝水》的教后反思(精选21篇)12-14

《有趣的半圆形》教后反思03-10

《画垂线》的教后反思(精选11篇)11-10

《认识人民币》教后反思1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