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别人没想到的》教后反思

时间:2022-10-06 15:29:14 教育反思 投诉 投稿
  • 相关推荐

《想别人没想到的》教后反思范文

  我在做《想别人没想到的》这篇课文的教学设计的时候,就预设到学生所提出的问题可能比较浅,我预设的有这样几个问题: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谁想到了别人没想到的?他们怎么想的?他们在想什么?

《想别人没想到的》教后反思范文

  教学设计中,我按照以往的流程设计为:围绕课题提问——教师板书问题——独立阅读,圈点批画,寻找答案,不能解答的留待组内解决——小组内分享自己的收获和困惑——小组内解疑答惑——小组分享。

  在授课前杨静老师给了我一个建议:独立阅读后,围绕课题提出来的问题基本上都能解决,所以不用小组分享,这样可以省时高效。

  在课堂上,学生提出了和我当初预设的差不多的问题,共五个,分别是:谁想到了别人没想到的?为什么要想别人没想到的?想的什么?告诉了我们一个什么道理?怎么想的?

  面对这些问题,我应该如何处理?

  当时,我误解了杨静老师的建议,于是待学生独立阅读完成后,我提出了:阅读课文后,你有什么新的疑问吗?

  学生当时没反应过来。有的孩子提出的问题是:这三个徒弟画的是什么?我当时听了这个问题,觉得这个孩子还是为了提问而提问,因为这个问题的答案很明显,所以反复问她:是不是读了课文你还是不知道答案?孩子摇头。看来是教学环节踊跃性太大,孩子没有反应过来。

  当我很费力地将话题引到核心问题后,小组合作学习,这时,很显然,这时出现了一个很严重的问题:话题不聚焦,所以学生讨论一是不充分,二是没有际解决问题。

  问题的质量决定分享的质量,所以分享肯定是不成功的。

  在上课前,我最担心的就是我对这些问题的处理没有把握,也就是我对问题的梳理能力和介入时机的把握不够。在课堂上,果然出现了我担心的问题。

  课后,通过和几位老师的交流,对问题的处理方法大致有了这样几点:

  无论学生是围绕课题提出想了解的问题,还是预习之后提出自己不理解的问题,当这些问题从学生口中说出来之后,老师要迅速地将这些问题按不同层次板书到相应的位置,最好不要记录学生原始问题,而应该有所归纳与提炼,这是规避问题杂而散的办法之一;问题的板书位置也很重要,须按问题的层级或按循序渐进的顺序板书,这样,学生在解决问题及分享的的时候,就会有条理,也会提高效率;另外还有一种办法,老师可以将学生提出的这些问题串一串,这样就会形成一个中心问题,这样讨论的时候,针对性就很强,实效性也会提高,如本课中学生提出的那些问题,可以串成:谁——想到了什么?——他是怎么样的?——说明了一个什么道理?这样,即保留了问题来自学生,也给了学生一个思考的、解决问题的思路。

  通过今天老师们对课堂中学生的观察,发现了这样几个问题:一是学生倾听不够;二是发言者到讲台前加分的评价机制不适合;三是分享的学生与座位上的学生没有真正建议起对话交流的平台。当然大家也给出了很好的建议:下阶段的评价指向倾听,由一名专职记分员在专用本上记录倾听与交流,下课时反馈。分享的学生形成语言模板:大家听明白了吗?大家同意吗?然后可能通过点将、复读机等办法引导没有倾听的同学。同时老师要抓住时机适时介入,调控,三年级的孩子还没有能力调控课堂。

  今天的收获很大,只有真正思考过、实践过,才能体会到课堂或成功或失败的乐趣。

【《想别人没想到的》教后反思】相关文章:

《想别人没想到的》教学反思10-06

想别人没想到的教学反思04-18

《想别人没想到的》教学反思10-10

课文《想别人没想到的》教学反思10-06

《想别人没想到的》教学反思 15篇04-18

《想别人没想到的》教学反思15篇02-12

《想别人没想到的》的教案03-05

《想别人没想到的》教案03-31

想别人没想到的教案03-09

《想别人没想到的》优秀教案08-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