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四则运算》的教后反思
四则运算是贯穿于小学数学教学全部过程。其内容占小学教学知识的主要位置,可见学生计算能力的培养,掌握运算顺序,在数学教学过程中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在这一单元的教学中,教材要求教师充分利用教材提供的生活素材,把解决问题与四则混合运算顺序有机结合起来,将探求解题思路与理解运算顺序有机结合起来,让学生在经历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明确先求什么,用什么方法计算;再求什么,又用什么方法计算;最后求什么,用什么方法计算。感受混合运算顺序的必要性,掌握混合运算顺序。在教学过程中我主要有以下几点体会:
1、对四则运算顺序的理解
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基本能记住四则运算的法则,即:有括号的算式,先算括号里的;没有括号的算式,只有加减或只有乘除,要从左到右的顺序计算;有乘、除法和加、减法,先乘、除后加、减法。学生虽说能记住,但在实际的练习中出现了以下的问题。
(1)对先字的理解,我发现在很多学生的练习中出现误解现象,他们认为先算的就应该写在前面,如计算12+(13-4)-6时,就会这样写12+(13-4)-6=9+12-6把先算括号的结果写在算式的前面,还如12+56-15就会这样写:
45-56-15=30-45-15,打乱运算的顺序,导致错误。
(2)在理解先乘除,后加减时,误认为要先算乘法后算除法,先算加法后算减法,如计算1232时,写成=126=2,计算12-3+6就写成=12-9=3。而实际所谓先乘除后加减是指乘除哪种运算法则在前就先算哪种,加减也是。
2、关键字眼的理解
很多学生在解答如326与290的差去乘18与24的和,积是多少?一类问题时,对与、和两个字的含义理解常出现误解,特别是和的含义。在学生的练习中,我发现很多同学因不理解其含义导致出错。和在题目中是表示连接两个数字的关系的连词使用,还是表示四则运算中当加法来使用,要引导学生区别,正确的理解含义并写出正确的四则混合算式。
3、多让学生用数学语言把算式读出来
如计算150025-(18+8)这道题目时,有学生用三步计算,理由是在四则混合运算中,先算括号里的,再算括号外面的,初听起来觉得很有道理。也有学生用两步计算(同时计算除法和括号里的加法),但说不出理由。
后来在我无意读题的过程中,我发现了解决问题的办法。1500除以25的商,减去18加上8的和,差是多少?从结构上看,是要求差,需用商减去和,所以这道题目是同时脱算。
4、适时对知识的补充和格式的规范
这个四年级,当时我是从三年级接手的,在三年级学完笔算乘法时,人教版课本P75页的两道题:2004+300和2132-312大部分学生计算顺序正确,都会计算,但在计算600+1204和805-2013两道题目是,学生总是习惯先算加法,再算乘法或先算减法,再算乘法,导致计算出错,我一直不明白原因。
本学期第二周六年级的教材分析,陈艳梅老师要求老师要多钻研教材、分析学生、选择教法。并对二年级下册《两步计算》同一内容,对比分析了《人教版》和《北师大版》编排内容,我这才恍然大悟,人教版只出现了乘加或乘减这两种类型的算式,而北师大版同时出现了乘加、乘减、加乘和减乘四种类型综合算式,并且对两步计算递等式规范了格式,在教学人教版这一内容时,如果能及时补充和规范格式,这对后续三、四年级学习递等式计算,减少了很多不必要的麻烦。
【《运算》的教后反思】相关文章:
《荔枝》教后反思(精选10篇)03-08
《山谷中的谜底》教后反思08-04
《乌鸦喝水》的教后反思(精选21篇)12-14
《有趣的半圆形》教后反思03-10
《画垂线》的教后反思(精选11篇)11-10
《认识人民币》教后反思10-06
关于《连除简便计算》的教后反思03-31
《苏珊的帽子》教后反思(通用5篇)09-29
《积的乘方》教后反思范文(精选10篇)11-28
拼音dtnl的教后反思(通用11篇)09-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