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胞通过分裂产生新细胞》教学反思

时间:2023-10-19 15:37:28 教育反思 投诉 投稿
  • 相关推荐

《细胞通过分裂产生新细胞》教学反思

  在我们平凡的日常里,教学是我们的任务之一,反思过去,是为了以后。那么应当如何写反思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细胞通过分裂产生新细胞》教学反思,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细胞通过分裂产生新细胞》教学反思

  《细胞通过分裂产生新细胞》教学反思 1

  教学心得随着生命科学的发展,细胞的知识越来越重要,正在成为普通公民应该了解的基本知识。对于细胞的认识已经成为普通公民基本科学素养的一部分。但是,由于细胞结构微小,功能相对抽象,距离学生生活经验较远;在现有的课堂教学设备和时间的限制中,也不可能完全通过学生自己动手解决所有的探究问题;特别是关于细胞生长和分裂的问题,相对于七年级学生已有的知识和能力基础来说,进行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无疑是很困难的。这就需要老师作为帮助者的身份,协助学生学习。

  探究式学习并不是没有老师的学习,相反,为了在有限的时间和空间中让全体学生获得科学素养的提高,教师的“帮助者”的作用是非常重要的.。在这节课中,教师主要通过精心编排视频资料、帮助学生提出问题来降低知识的难度,帮助每个学生都获得成长。

  这一节的内容距离学生生活经验比较远,仅仅依靠显微镜的观察也不能动态地反映细胞生长和分裂的过程。因此,视频资料就成了增加学生感性认识的重要材料。本课组织的四段视频资料,由浅入深,由感性到理性,在引导学生探究的过程中起了很好的作用。

  学生的探究式学习并不一定局限于亲手实验。现代社会知识爆炸,没有一个人能够亲历亲为他研究领域中的每一个课题。利用他人提供的第二手资料,对其进行分析并得出结论,也是科学探究活动的一部分。本课安排学生通过观察视频资料,自己总结出结论,就是练习对第二手资料的分析和处理,也是探究式学习的一种方式。

  长期以来,科学教学中并不重视对自己探究结果的表达和交流的训练。实际上,准确表达和与同行交流不仅早已成为科学研究工作中不可忽视的一个组成部分,更是一个人普通公民在生活中必须具备的素养。在本课中,还特意安排了同学对自己课外进行的探究实验结论进行汇报。一方面是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另一方面也是锻炼其他学生倾听他人意见的能力,这是合作学习的基础。

  在课程的最后,教师帮助学生从自身生活经验(细胞的形态功能各不相同)和刚刚学到的知识(细胞的遗传物质是一样的)所产生的冲突中,提出新的问题。这就充分发挥了教师引导者和帮助者的作用。而学生产生了新的疑问,激发了学习的兴趣,必然使其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迈向更高的水平。

  《细胞通过分裂产生新细胞》教学反思 2

  生物学是自然科学中的一门基本学科,是研究生物现象和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生物学课程是学生主动参与的学习过程,在亲历中提出问题、获取信息、寻找证据、检验假设和发现规律等过程中获取生物学知识,养成理性思维的习惯,形成积极的科学态度,发展终生学习的能力。初中教育阶段的生物学课程是以提高学生生物学核心素养为宗旨的学科课程,是树立社会核心价值观、实现“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载体。

  10月31日我有幸参加了“核心素养导向的课堂教学”生物校级公开课。下面谈谈我对《细胞通过分裂产生新细胞》这一课的几点反思。

  本节课通过教研组说课、研课、听课、磨课等环节,在教研组全体老师的指导帮助下,顺利完成了教学任务。课前首先伴随着音乐播放学生婴儿时期以及少年时期的对比照片,引导学生思考自己的变化。这一环节充分激发了学生的探求欲望;简短的视频把与学生生活距离较远的抽象的“你是由什么发育来的”概念具体化和情景化,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形成学习动机,为引导学生在课堂上通过主动探究,建构知识创设了良好的开端。

  在教学过程中,我利用各种方法使抽象的问题具体化、形象化,使学生易于接受本节内容。细胞生长和分裂是本节重点也是难点,我利用教材中文字资料以及视频展示动植物细胞分裂过程,将动植物细胞分裂过程再次进行对比,强化学生记忆,并设计招募“科普讲解员”的活动,让学生上台大胆的展示自我,描述动植物细胞分裂的过程,从而培养学生概况总结表达交流的能力。

  探究“细胞能不能无限制长大呢?”是本堂教学的一个大胆尝试,先通过“立方体的体积增大时,表面积与体积之比的变化有什么规律?”指导学生进行自学讨论分析、交流与汇报,知道细胞生长过程中需要物质,如果吸收的物质不能满足其生长的需要,细胞就停止生长开始分裂。我运用类比的`方法“馒头蘸肉汤”的实例,把抽象的问题具体化,举一反三,锻炼学生知识迁移的能力。

  我利用自制教具磁力扣模拟染色体,指导学生分析得出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变化最明显,认同新细胞与原细胞具有相同的遗传物质,保证了遗传物质的稳定性,对于生物传种接代具有重要的意义。学生通过教具演示更直观具体的理解了细胞分裂染色体的变化,从而突破了本节课的重点。

  最后设置的拓展提升,引起学生对癌症研究的关注,使学生关注科学研究新动态,激发其学习热情。学生的分析能力、理解能力、利用资料的能力得到提高,新课程标准的理念得到贯彻和实施。

  总的来说,学生始终是在教师的帮助和引导下,在学习伙伴的协作下,以问题解决为中心,主动发现问题,积极联系和猜想,展开一系列分析、推理、归纳的探知活动,形成对问题的理解和解释,并通过交流和反思,进一步澄清事实、完善知识结构,同时引发新问题,激起进一步探究的强烈欲望。学生在探究学习过程亲历了科学的研究过程,获得了科学思维和方法的感悟,实现了科学知识的自我建构。

  本节课也存在了一些不足之处:

  1.学生上台展示需面向台下师生。今后需训练学生展示环节的细节问题;

  2.每个环节的衔接语不太流畅,需强化语言的条理性;

  3.学生讨论环节时间不充分,今后应多给学生思考的时间;

  4.描述细胞分裂的过程应多找几个学生展示,给学生充分展示的机会;

  5.当堂检测环节中应多设置两道细胞分裂染色体变化的题,更容易让学生攻破难点。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应多思考教学中得失与成败,不断丰富素养,提升自我,发展能力,逐步完善教学艺术,让生物课堂充满生机和活力!

  《细胞通过分裂产生新细胞》教学反思 3

  对于细胞的生长,学生易于理解,但对于细胞如何进行分裂,怎样由一个变成两个,学生的概念还比较模糊,对于细胞分裂的步骤有的学生还会弄混,应反复对这一问题进行复习、练习。

  对于染色体先加倍后再分裂这个概念,如果直接传授,学生虽然接受,但很不理解,对于这一问题我的做法是:先让学生思考,分裂时果蝇的染色体是不是由46条分裂成两个含有23条染色体的细胞,然后分裂成11.5条的染色体?学生对于这个问题产生了疑问,觉得不应该是这样分裂的,对于如何分裂后还保持每个细胞46条染色体,学生想到可以先把染色体的数量加倍,再进行分裂,这样分裂后每个细胞的染色体数量就跟原来的一样了。用这个方法启示学生,让他们自己找出方法,这样学生学得快,也记得牢。

  对于这节课的细胞为什么不能无限量地生长这个问题,课本上用篮球和乒乓球的表面积和体积相比的差异而得出细胞不能无限量地长大,这个问题学生很难理解。我让学生先讨论“同步学习”上的合作交流-----自己归纳出随着边长的增加,正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之比会减小。表面积相对是变小了。

  然后介绍人在长大的过程中,饭量会增加,可见随着人的成长所需要的.营养会增加,其实细胞长大同样需要从外界吸收更多的营养物质。而细胞表面积的大小直接影响到营养物质的吸收,表面积越大吸收的营养物质越多,而随着细胞的长大,其表面积与体积之比却在变小,这必然会影响细胞的吸收,使细胞得不到足够的营养物质,因此,细胞只能长到一定的大小。

  同学们恍然大悟,再做课后练习2非常容易了。

【《细胞通过分裂产生新细胞》教学反思】相关文章:

《细胞呼吸》教学反思05-29

细胞的生活教学反思04-10

单细胞生物教学反思03-29

《单细胞生物》教学反思04-19

细胞器教学反思04-20

动物细胞教学反思04-22

《单细胞生物》教学反思(精选11篇)11-14

《细胞呼吸》教学反思(通用5篇)06-15

细胞的生活教学设计06-12

伟人细胞教学设计06-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