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五年级文字的温度听课反思
今天去听五年级的阅读展示课,老师上的是北师大版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信任》。老师提了一个问题:你从课文中的哪些地方感受到了人与人之间的互相信任?学生很快找到了相关的句子。老师顺着学生的回答板书要点,问了两个词语的意思,便算是完成理解课文内容的任务了。过程中,老师还插讲了“侧面描写”“首尾呼应”等知识。
我听得很难受。因为不是她一个人这样上语文课,有很多老师还在这样上语文课。这样的阅读能培养出什么样的语文素养?
我们的阅读课首先是要培养学生阅读的兴趣,这样的可能培养起兴趣吗?
我们的阅读课要培养学生的语感,这样的课能培养学生的语感吗?
作为一篇叙事的文章,如果没能让学生与故事产生共鸣,随之悲喜,那是一件很遗憾的事情。我们的知识要在学生的阅读过程中渗透,而让学生乐意学习知识的前提是他们有阅读的兴趣,阅读的兴趣有赖于他们能感受到文字的妙处,使其为之心动神移。
比方说,课文中写到桃园主人在路旁立的路牌,上面写着:“桃子——自采——三里路”。备课的时候,我读到这里,便在默默地揣摩着它的制作者:他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有着一颗什么样的心。这个路牌很简洁,很醒目(特点),那是桃园主人为了让路人注意它,方便看见(目的),他很细心,想得很周到——那是一个真诚的、热情的邀请呀!于是,这路牌上的文字,让我感到有着春日一样的微温!
从文字的表面读到文字的背后,是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良好语感的途径之一。我们的语文老师,你在备课的时候好好读书了吗?如果你没有这样做,又如何去启迪你的学生们?
从文字的表面读到文字的背后,需要一定的功力,这不是一朝一日能训练出来的,假若只是泛泛而读,没有老师长期的引导,书读了也就读了,没有好好思考和感受,永远也无法感受到这个路牌上面的文字的微温,这书读得自然索然无味了。久而久之,越读就越没意思,那点灵性也被磨没了。
【五年级文字的温度听课反思】相关文章:
《温度》教学反思01-24
温度的教学反思01-06
听课反思10-12
《温度》教学反思15篇01-24
《莫高窟》听课反思08-08
听课教学反思05-19
督导听课教学反思10-06
《杨氏之子》的听课反思04-21
《“贝”的故事》听课反思03-17
语文听课教学反思03-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