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关于《闻官军收河南河北》的听课反思
小学高段的语文学习,课前预习无疑是一个重要的步骤。课前预习中,查找资料,拓展相关的课外阅读,有助于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感悟。但是,很显然,上述课堂情境中,围绕着对诗人杜甫的了解,学生查阅的资料和所进行的汇报交流,要么泛泛而谈炒旧饭,要么照本宣科一锅端,并无助于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感悟。这样的教学环节,必然低效,或者说无效。
依据课程标准,高年段的阅读教学,要求学生能够“学习浏览,学习根据需要搜集信息。”这句话,至少告诉我们两点:1、相关的信息很多,要根据自己的需要进行选取,所以信息需要搜集,而不是收集。2、因为相关信息很多,所以必须学会浏览,浏览是搜集信息的前提。
所以,在本课教学中,我们必须思考:关于诗人杜甫,结合本诗的学习来看,哪些资料才是学生需要的?哪些资料应当引起学生的关注?搜集到的信息,如何引导学生进行归纳总结,以便汇报交流?
改进设想: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写于广德元年春,当时杜甫正携妻子儿女流落在四川梓州。这年正月,叛军首领史朝义自杀,叛军纷纷投降,历时八年的“安史之乱”终于结束。杜甫饱尝战乱之苦,又忧国忧民,听到这一胜利喜讯,不禁大喜若狂,在极度兴奋中,一改过去沉郁顿挫、含蓄蕴藉的诗风,以轻快活泼、爽朗奔放的语言,写下了这首脍炙人口的七律名作。基于这样的历史背景和诗人写作背景,备课中,值得关注的几个问题就渐渐明朗了:
1、这首诗所提及的社会背景是怎样的?诗人当时的境遇如何?
2、杜甫的诗,曾被后人称为“诗史”。结合这首诗,谈谈你的理解。
3、杜甫的诗风,以“沉郁顿挫”为多,比如“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而这一首,却被后人称为“杜甫生平第一快诗”,这个“快”,你怎么理解?
课前预习中,带着这样的问题,有针对性地让学生去查阅资料,去拓展阅读,在此过程中,学生通过对信息的浏览和筛选,对需要了解的问题逐渐有了自己的认识,并进行关键词摘录(这点很重要,是我训练学生的诀窍,也是本环节有效的关键所在),然后,在课堂上通过与老师和同伴的汇报交流,不断加深对问题的认识。我想,这样的课前预习,才真正有助于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感悟。
当然,预习的问题不一定非要由老师来提,也可以逐步培养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带着自己想解决的问题去查阅资料,去拓展阅读。但是,老师必须心中有数,引导学生探究与本课学习相关的、有价值的问题。同时,还需要正确处理好预设和生成的关系。这,又是另一个需要思考的问题了。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的听课反思】相关文章: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教学反思02-12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教学反思04-21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教案07-26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教学设计03-13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教学反思范文(精选5篇)03-24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教案15篇09-06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改写作文02-04
【通用】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教学设计13篇10-31
六年级《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教案0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