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职中政治教学经验及教学反思(通用5篇)
在日常生活中,课堂教学是我们的工作之一,反思意为自我反省。如何把反思做到重点突出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职中政治教学经验及教学反思,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职中政治教学经验及教学反思 1
1、本课使学生清醒认识到创业的重要和必要。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面向21世纪教育国际研讨会”上提出创业能力的问题,要求把创业教育提高到与目前学术性和职业教育同等的地位。本课通过创业实践能力的培养,给学生“能力护照”,可以使中职学生转变单纯寻求岗位的就业思想,树立创业意识和创业心理品质,掌握一定的创业知识和创业技能,从而为毕业后顺利走向社会创造条件。
2、本课渗透了“教、学、做”合一的`创业实践活动。
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学生自筹商品营销、并完全仿照企业的运作模式,让学生学以致用,体验创业的甘甜。培养了创业意识,熏陶了创业品质,这次活动就到了较好的教育效果。创业知识得到了学习,创业能力得到了训练。创业教育如只是传授了一些基础的创业知识和技能,它不是“MBA”课程。真正的创业还要靠学生自己在商海中摸爬滚打来体会。对于老师来说,重点是应当增强创业观念,积极实施创业教育;对于学生来说,重点是应当充分发挥自主性和开创性,不拘泥于某一种创业实践方式,尽可能自主地开发和参与各项创业活动,极大地提升自身的潜能,在实践过程中表现出色。
3、师生合力配合。
教师的主导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得到很好的发挥。这堂综合探究课,主要放手给学生,让学生积极参与、主动探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老师扮演的是总设计师和总顾问的角色。这样不仅在思想层面上提高了学生认识,而且锻炼了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不仅开拓学生的视野,激发学生新思维的火花,而且培养了学生的合作能力、培养了学生沟通交流能力,培养了学生尊重、理解以及宽容他人的能力;不仅使学生提高洞察分析社会的能力,增长了见识,而且还能够使学生感受到团体智慧、合作学习的快乐。
4、切合学生的实际。
即贴近时代、贴近师生、贴近学校,借助校园营造浓郁的创业文化氛围。“我创业,我成功;我体验,我快乐”。 为学生提供创业实践机会。学校即社会,社会即课堂。职业中学为提高学生创业实践能力,应解放思想,转变观念,主动地为学生提供创业机会,把课堂延伸到课外,把社会融入课堂。
5、教学反思。
该课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第一次开展这样的实践活动,难免出现很多问题和不足,如财务有些混乱,服务有投诉,进货有积压等,后面会再总结教训,吸取经验,争取走向更大成功。
职中政治教学经验及教学反思 2
1 中职生思想政治教育环境面临复杂社会环境
我国社会环境的变化在为中职思想政治教育创造良好社会环境与条件的同时,也因为社会变革涉及范围和程度的广泛性、复杂性和深刻性,将不可避免地对中职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一定的困难。
1.1 社会多元化冲击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我们的社会仍具有不成熟和不完善性。经济政治的转型也促促使社会文化的转型,社会存在多变性的特点,与之相联系的社会思想观念和价值取向也出现了多元化的特点。
1.2 消极的社会现象与思想影响着青少年学生的思想。
由于市场经济的不成熟,造成经济、政治、文化等各个领域都衍生了各种社会腐败和消极现象。这些社会消极现象和极端的个人主义、拜金主义极容易导致青少年产生拜金主义和个人主义的倾向,使他们的人生观向“自我”倾斜,被“金钱”扭曲,出现了“功利化”、“多元化”的倾向。所有这些都在侵蚀着尚未成熟的青年中职生的思想,并对其人生价值观产生了严重的不良影响,这可能也是困扰多年来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不高问题的症结所在。
2 中职生思想政治教育制度不健全
中职生思想政治教育应以人为中心,以疏导人的思想、转变人的观念、塑造人的灵魂为目的,以尊重人、关心人、激励人、完善人、发展人为宗旨;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中职思想政治教育本质上就是一种人文关怀,蕴涵着深刻的人文精神。但是,由于思想政治教育的不健全,长期的中职思想政治教育过于强调社会本位、集体本位,忽视了对中职生个人思想动机的尊重和精神需求的满足,从而缺乏人文关怀。
2.1 教育目标定位不恰当。
当前我国中职生思想政治教育目标往往忽视个性差异,企图用统一的模式去塑造学生,对于中职生来说,一些政治术语和德育要求过于抽象,他们根本无法理解,更别说内化为其自身的道德素养和行为动机了;为应付检查和考试,他们甚至养成了说空话、假话的习惯。对于教育者来说,由于自身认识不够和思想上并不认同,虽然口头上一直强调思想政治教育处于中职教育的首要地位,但实际上却将其Z于首而不要的境地;在具体的教育实践中,他们往往将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定位于取得思想政治课的高分,追求升学率和分数至上,这使得中职生思想政治教育失去了其本来存在的意义,而沦为可有可无的陪衬。
2.2 教育内容编排不合理。
当前的中职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具有高度的抽象性和相对滞后性。首先,中职思想政 治教育的基本内容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等,这些内容往往理论深刻、高度抽象、缺乏具体化和灵活性的实例,这使得中职生在学习的.时候难以理解和接受,缺乏学习的兴趣和动力,因此也难见实效;其次,当前中职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还停留在几十年前,这就严重滞后于社会现实的发展,其理论内容难以解释日趋多变而复杂的社会现象,从而与实际脱节。
2.3 教育方式缺乏互动性。
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应当是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双方互动的过程,其主体不仅包括教育者,也包括被教育者。但在实际教育的过程中,往往只强调教育者的主导作用,由教育者进行单向的灌输与说教,偏重认知、注重说理、忽视践行[2];而忽视了学生的主体性作用,使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和自我发展能力大大降低。
3 中职生思想政治教育过程存在学校忽视、教师厌教、学生逆反的问题
3.1 学校的重视不够。
由于中职面临着升学的压力,所以学校更强调文化知识的学习,取得高分,而忽视了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出现了“重智育、轻德育”的现象。学校对思想政治教育重视不够,表现在:
3.1.1 总量上,思想政治课的总课时总量不够;
3.1.2 时间安排上,不是在34节,就是在下午,有时还被一些所谓的主干课程占用;
3.1.3 在师资方面,思想政治教育课缺乏专业的教师教学;即使有专业教师,由于待遇职称评定、进修和培训等得不到保证,教师无心钻研此课程的教学。
3.2 学生的逆反心理。
由于自身心智尚不成熟,以及易受家庭、同龄人、大众传播和社会文化的影响,一些中职生在接受思想政治教育时存在逆反心理。主要变现在:反感思想政治课,认为其假大空;在犯错受教育时,不能虚心面对;崇拜西方思想,认为马克思主义价值观已经过时等等。
职中政治教学经验及教学反思 3
1自媒体时代高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新挑战
1.1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网络平台效能弱化不能适应自媒体时代思想政治教育对硬件的要求
目前,高校基本都开通了官方微博和思想政治教育网络平台,但根据运行情况来看,高校自媒体的运行存在着两个局限:一方面高职院校自媒体平台缺乏专门的人力、财力和物力支持,缺乏专业化运作,信息量少、更新速度慢;另一方面高职院校自媒体平台大多局限于单向的重要信息,是基于“机-人”单向信息交流模式,而忽视了背后的“人-人”互动信息交流模式,缺少平民化、个性化的互动交流,面对数以亿计的良莠不齐的自媒体信息冲击,其实际教育效能受到严重挑战。
1.2自媒体时代下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对象日益表现出叛逆性
当前高职院校学生总体上思想素质比较好,但也有部分学习思想政治水平低、辨别能力弱;学习兴趣差、承受能力弱;心理素质差、逆反心理重。加之目前家长和学生对高职教育的整体认可度不高,高职院校的学生感觉自己学历低,是大学生中低人一等的“二等公民”,对学校和老师产生逆反心理。而随着新媒体的普及和信息传播的现代化,这种以自我为中心的逆反心理表现的更为强烈,他们不断地从自我需要角度对思想政治教育提出种种不着边际的要求,当这种心理预期无法满足时即演变成为当下思想政治教育的自疑甚至心理对抗。
1.3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者自身素质不适应自媒体时展的要求
在新媒体时代,随着新媒体介入程度的深化、信息来源的便捷化、多元化使教育者在信息传递中的优势地位被削弱,网络媒体的功能得到空前强化。但是目前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往往还停留在传统的“一言堂”填鸭式的教育方法和手段,对新生事物缺乏敏锐性和新鲜感,教育理念陈旧,运用自媒体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意识不强。另一方面,少部分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师资力量偏弱,极少部分思想政治教育者责任心不强,甚至“哗众取宠”迎合高职学生的逆反心理,在课堂上发表与整个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指导思想背道而驰的言论,对高职大学生的思想政治认识产生不良影响。
2自媒体时代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对策
(1)高职院校要加强财力、人力和物力等方面的`支持,按照校、院及具体部门一体化设计理念,整合资源,合理构建网络信息平台,拓展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同时应积极探索,构建以qq群、飞信、微博等为载体的新型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借助新媒体应用能力的提高创新思想政治教育手段,占领高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热点。如建立主题新颖、议题时尚、吸引力大的“官方微博”,吸引学生广泛参与;依托学生党员、班团学生干部及其他社团干部等学生骨干,培养一批骨干分子作为“意见领袖”,发挥他们在现实生活与网络环境中的模范作用,积极开展高职大学生思想和网络道德、良好行为和习惯养成与心理健康教育咨询等工作,或者借助于手机终端构建班级或党支部qq群等,把思想政治教育融入网络交流过程,间接实施全程教育引导,增强教育实效。
(2)创新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内容。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门科学,其知识体系要经得起现实生活的检验和历史的验证。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必须与时俱进,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才能跟上实践的发展。这就要求必须不断丰富高职院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注重教育内容的科学性与伦理性,政治性与历史性,民族性和世界性结合。要加强创新教育,培养与时俱进的品格;加强“中国梦”的宣传教育。
(3)加强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队伍建设。一方面高职院校要高度重视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大力引进一批理论素质较高、研究能力较强的思想政治教育专业人员,建立起多层次、学者型的思想政治教育队伍。另一方面思想政治教育者还要自觉坚定共产主义理想信念,潜心研究,加强自身修养,提高自身思想政治水平和学生工作能力。走进学生的生活世界,分担他们的不快,抚慰他们的创伤,帮助他们及时化解心理矛盾,释放心理压力,从实质上提升思想政治教育质量。同时要熟练运用学生所认可的网络语言与他们沟通,拉近师生间的距离、促进师生情感交融;恰当应用科学的方法和手段,竭力引导学生在混杂的信息中做好各种选择,成为他们健康成长的人生导师。
职中政治教学经验及教学反思 4
思想政治理论课(思政课)教师是高校教师队伍的一支重要力量,是党的理论、路线、方针、政策的宣讲者,是大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但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思政课教师面临各种挑战和压力,其职业认同问题值得关注。
一、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职业认同缺失的表现
近年来,顺应高校扩召和教育部本科教学评估的要求,高校思政课教师队伍快速扩大。整体上看,他们有较好的思想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有较高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对自己从事的工作充满热情。但面对市场经济时代利益的驱动和各种思潮的冲击。部分教师也在一定程度上存在职业认同缺失的问题。
1.马克思主义信仰弱化。思政课教师的主流是认可并接受马克思主义信仰的,但部分思政课教师尤其青年教师还存在淡化、彷徨、怀疑、反对等信仰弱化的现象。所谓淡化,指个体在接受马克思主义信仰的前提下,情感上对马克思主义信仰的一种疏离;所谓彷徨,指个体为一定的气场所左右。在信仰与不信仰之间出现一种摇摆不定的状态;所谓怀疑,指情感上将马克思主义当做一种伟大理想,理智上却认为它是一种脱离实际的幻想;所谓反对,指个体的主观世界被各种反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所占领,从而否认和敌视马克思主义。由此,一些思政课教师尤其青年教师在价值取向上更多受到实用主义和拜金主义的影响,过分关注学历、职称和待遇等切身利益问题,对理论学习热情偏低,对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政策不紧跟,对当今国内外重大热点问题反应迟钝。表现在课堂言论上,部分教师自由主义和放任主义抬头,以政治中立为借口,淡化思政课的意识形态色彩;部分教师甚至放弃自我约束,散布实质上主义的言论。
2.职业意识模糊。部分教师虽在教学一线工作多年。但仍缺少相应的职业意识。一是缺少使命意识。由于马克思主义信仰弱化,部分思政课教师缺少终生从事信仰传播工作所需要的奉献精神和使命意识,不能正确认识思政课的性质和作用,不能经历教学相长的职业成长过程。二是缺少团队意识与合作精神。其主要表现是工作中的'个人主义,教学方面习惯于个体户式的工作模式,不与同事进行备、课上课方面的交流,不向同事学习;科研方面则不参加他人的课题研究,或者作为课题组成员有名无实,完全由教师个人独力进行研究。三是缺少究问意识。马克思主义理论和教育理论方面不求甚解,得过且过;教学技术、手段和方法不求进步,对各种现代教育技术、人际沟通和交流技术以及现代传播技术不熟悉:学科与科研意识薄弱。将思政教师职业作为单纯的教书匠看待;调查研究意识薄弱,不主动了解学生状况:缺少内省意识,不习惯于通过自我回顾和反思提升和完善自我人格。四是缺少人本意识。不能尊重人,未能意识到学生的独立人格和主体地位;不能理解人,对学生的学习、生活和思想状况隔膜;不能关心人,“一切为了学生”的观念淡薄,课后不愿与学生过多交流,对学生的疏离感明显;不能发展人,对思政课在人格完善和生命发展的重要性没有明确认识。只教书不育人。
3.敬业精神不佳。在经济利益关系全面调整的现实社会环境里,少部分教师受物质利益的驱动,思想不够稳定,不安心于自己所从事的相对清贫的教师职业,未能将思政工作作为终生事业,而是向往收入待遇高、工作条件好的公务员等职业。他们把教学看作是枯燥乏味的重复劳动,只是为完成教学任务而教,为维持生存而教,把上思政课仅仅当作谋生之道,或看成是生存手段,对本职工作投入少,而热衷于炒股和校外兼职、经商等。由此。他们在工作上敷衍了事,得过且过,不把主要精力放到学科建设和教学科研方面,不去认真钻研业务。业务不精,敬业精神欠缺,成为影响高校思政课教学质量的关键因素。
二、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职业认同缺失的成因
思政课教师职业认同缺失,首先会在大学生信仰世界中引入对马克思主义主流意识形态的怀疑和反对,使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处于危险境地。也会使学生对思政课教师基本素质产生怀疑,从而影响教师人格魅力和教学实效。对思政课教师本身而言,会在一定程度上导致某种双重人格或人格分裂的情况;也会使思政教师自身职业发展受阻。职业前景黯淡。对此问题需要认真对待,既要从教师主观认识方面找原因。也要从客观环境方面找原因。
(一)主观认识因素
职业认同问题属于主观认识问题,思政课教师职业认同缺失,首先要从主观认识方面找原因。具体而言,主要包括以下三方面:
1.马克思主义理论基础相对薄弱,未能掌握理论的彻底性,未能将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建立在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科学性和真理性的把握上。一般而言,高校思政课教师都接受过多年马克思主义理论熏陶,具有一定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功底。但是,就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师队伍建设的现状而言,虽然我们有一支庞大的思政课教师队伍,但其来源相对复杂。真正接受过系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并能长期坚持研读经典的人实际上不多,至于真正读懂马克思主义经典并进而确立马克思主义信仰的人,则更要少一些。另外,思政教师也是具体的人,生活在具体的环境和具体的时代中。他们思维活跃。更容易受到当今社会各种时髦的非马克思主义思潮的影响。这都会使得思政教师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学习和马克患主义信仰的建立发生一定的困难。以致经常是“一脑袋的困惑去面对一大群的困惑”。
2.思政课教师作为理论工作者较少投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实践是认识和真理产生的唯一源泉。思政课教师往往满足于做一名纯理论宣传者,唯理论化倾向和教条主义倾向明显,生活经验贫乏,社会阅历单薄,马克思主义信仰确立的实践基础严重不足。因此,不少思政教师尤其是青年教师缺少定力,易受外部因素干扰,工作中一旦碰到困难和挫折。便会为负面情绪所困扰。甚至对自身事业和使命产生怀疑。刘少奇同志在《论共产党员的修养》一文中指出:“革命者要改造和提高自己,必须参加革命的实践,绝不能离开革命的实践……我们的党员,不但要在艰苦的、困难的以至失败的革命实践中来锻炼自己,加紧自己的修养,而且要在顺利的、成功的、胜利的革命实践中来锻炼自己,加紧自己的修养。”当今高校的思政课教师不可能通过流血牺牲的残酷革命斗争来锻炼对马克思主义的坚定信仰,务实可行的途径有两种:一是思政课教师在长期的日常教学工作中,通过建立教学相长的良性循环机制来逐步巩固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二是当今社会各种社会思潮泛滥,思政课教师作为理论工作者,可以且必须通过对各种反马克思
主义思潮的辩驳来坚定其马克思主义信仰。
3.对思政课存在认识偏误。首先,思政课教师对思政课普遍存在两种期望:一种是过高期望,即期望完全由思政课教师来扭转青年大学生在价值认同方面出现的危机;另一种是过低期望。即认为思政课教师只能作空洞的说教,学生不可能认同你。故根本不期待思政课会对大学生的价值认同问题有所助益。前者无疑会在今天的思政课教学实践中碰壁,带来严重的职业挫折感。后者更会直接打击青年教师的职业认同感,使其敬业精神受挫。其次,思政课教师还有一种惯性思维,即习惯于通过大张旗鼓的政治灌输来立竿见影地改造青年学生的主观世界,而无视德育客体的主体地位,导致德育危机,其实质就是人本主义精神的缺失。再次,思政课教师还有一种认识误区,即认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无所谓科学性可言,因而也就不重视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与科研工作,将思政课教学工作简单定性为一种传话筒和教书匠的工作,其实质是自我贬低。
(二)客观环境因素
职业认同问题属主观认识问题,但外部因素对思政教师职业认同的影响不容忽视,甚至在一定程度上而言,探讨外部环境对思政教师职业认同的影响更加具有实际意义。
1.制度环境不完善。首先,思政课领导体制不顺畅。近年来,高校思政课的开设情况受到党中央高度重视。党中央多次下发文件,召开会议,强调新时期加强高校思政课建设的重要性。但是由于受到市场经济时代各种功利主义思潮的影响,各地方对贯彻执行中央的政策和意见的力度不一:而在各高校内居于思政工作核心领导地位的高校党委以及各高校思政课教学管理部门也不一定能担负起思政课建设的切实责任。其次,思政课教师管理制度不完善。一是准入制度不严格。近年来。高校思政课教师引进规模是前所未有的。但高校引进人才时往往是从缓解师生比压力的角度出发,普遍只重视考察所进人才的业务水平。忽视对新进人才的职业认同和敬业精神进行某种适当考察和把关,更谈不上作为引进人才的衡量标准之一。这直接导致一部分主流信仰不够坚定的教师加入思政课教师队伍,一定程度上违背了思政课的初衷,也在很大程度上消解了党中央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意愿。二是培训计划不健全。高校青年教师的岗前培训存在形式主义倾向,专门针对高校思政课教师的上岗培训也是如此。青年教师导师制度在一些高校流于形式,有些高校甚至连形式也不存在。人才引进之后,除了一些零散的业务培训外,很多高校对思政课教师没有系统培训计划和措施,尤其缺少针对职业认同问题的应对措施。三是考核评价不科学。相当部分的高校没有意识到应将相对抽象的信仰问题和政治方向问题作为对思政课教师的一项有约束力的考核标准,更没有具体的有关敬业精神和职业认同的考核办法和管理措施。再次,思政课教师主体地位不突出。部分高校在行政和教学部门之间有所偏颇,行政主导的气氛还相当突出,未能使广大思政教师尤其是部分爱岗敬业的思政教师的主体地位受到尊重、权益受到保护。这实际上使得普通思政课教师成为高校教师群体中的弱势群体,从而降低思政课教师尤其是青年教师的职业认同感。
2.舆论环境不积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市场价值取向对主流信仰的构建形成了最大的冲击。同时,网络信息技术时代与全球化时代的叠加,不可避免地在思想文化领域引入多元主义,也对主流信仰的建构造成冲击。思政课教师作为具体时代环境下具体的人,不可避免受到时代大潮的影响。与高校其他课程相比。思政课目前面临尴尬的生存环境。首先是社会对思政课普遍的怀疑态度。其次是高校(尤其是工科院校和高职院校)管理部门对思政课的实用主义取向。再次是学生对思政课的分数主义态度。由此便产生一个明显的悖论:一方面是党中央高层对思政课的高度重视:一方面是社会和学校甚至是部分学生对思政课的轻视。因此,很多高校的思政课在一片加强声中被弱化,思政课教师工作热情从而受到打击。
职中政治教学经验及教学反思 5
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于2016年12月在北京召开,会上指出,教育强则国家强。我们对高等教育的需要越来越迫切,对科学知识和卓越人才的需求也更加强烈。高职院校作为培养高素质技能人才的基地,要学会借鉴关联学科的精华,舍弃本学科中的糟粕,促使高职院校思想政治发展具有更强的时代性,促使每个高职大学生真正受益。心理学是一门重要的科学,它主要研究心理现象及其规律,将心理学引入到高职思想政治教育中,具有重要的意义,能有效推进高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一、思想政治教育学与心理学的相通点
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目的是使高职大学生形成正确的政治信仰,其重要手段是政治理论的传播和政治价值观的普及。毫无疑问,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对提升高职大学生思想品德是有帮助的,同时也会加强其心理素质。而心理学这门科学,研究人的心理形成,研究人的心理发展规律,揭示人的心理活动。从心理活动和思想活动的本质上讲,相同点是两者都属于人脑对外界客观事物的反射,不同点是心理活动是思想活动的基础,思想活动是心理活动的发展,两者对外界客观事物反映的层次不同。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学在本质上是有相通之处的。因为人的思想和心理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可以说人的思想是心理现象的一部分,属于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的高级层次。因此,思想政治教育体系本身就包含心理学知识。思想政治教育为了达到预期的目的必须遵循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思想政治教育本身应该是综合教育活动,既包括思想教育、道德品质教育,又包括心理素质教育。因此,将心理学的知识借鉴并运用到高职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中来,对提高其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是大有裨益的。
二、思想政治教育借鉴心理学的思路
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的是学生思想的形成规律,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最终使学生成为高素质的技能人才。实践证明,对于不同的学生个体采用相异的教学方法才能真正起到良好的教育效果,这就要求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懂得心理学的相关知识,从而了解学生的不同心理特征。当前的思想政治教育实践中只是强调受教育的统一性,并没有突出受教育的个体性,收效并不乐观。从心理学的角度分析,不同的学生个性是不完全一样的,若是思想政治教育能从不同受教育者的个体特点出发,那么这种思想政治教育就做到了有的放矢,效果也会事半功倍。高职学生正处在理想自我和现实自我的矛盾期,这个时期若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能借鉴心理学相关知识,并将这些知识融入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将会使学生在解决理想自我和现实自我的矛盾中探寻新的出路,从而使学生树立起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当代高职大学生具有独特的心理特征。例如,经济发展的时代,他们更注重个人的享受,大多数学生心理承受能力差。如果从心理学角度来看,这些心理现象的形成原因将一目了然,应对策略也相对明确。所以,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若能学习并掌握心理学知识,必然可以合理地分析并有效帮助高职大学生解决心理问题,锻炼意志品质,做到因材施教,提高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效率。人的心理活动是非常复杂的。而人们对某种事物看法和所持观点,会以语言、行为等方式表现出来,思想可以通过行为表现,行为又会反映其思想动态。思想政治教育可以借鉴心理学知识,从学生的日常行为表现推测其思想状态,帮助学生完善自我,消除矛盾。教育学规律告诉我们,要发挥出良好的教育功能,必须满足一定的条件要求,即必须配合本学科以外的教育方法及教学措施才能取得。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要解决的问题当中,大学生的政治观念和思想道德问题只是一个方面,另一个重要方面是解决如何使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如何培养大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
三、结语
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塑造人的工作,学习借鉴一些心理学知识,有利于教师了解高职大学生的深层次心理活动,便于有针对性地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对提升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水平帮助较大,对改善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也有重要的意义。
【职中政治教学经验及教学反思】相关文章:
政治教学经验总结05-23
政治教学反思09-24
青春舞曲教学经验及教学反思10-06
初中政治教学经验总结11-19
《中东》政治教学反思10-07
政治考试教学反思03-13
初中政治教学反思02-27
职中教师机电英语教学反思10-27
政治教育的教学反思1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