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狼》教学反思

时间:2024-01-29 09:05:57 艺勋 教育反思 投诉 投稿

《狼》教学反思(通用19篇)

  作为一位刚到岗的人民教师,我们要有一流的教学能力,通过教学反思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快来参考教学反思是怎么写的吧!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狼》教学反思,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狼》教学反思(通用19篇)

  《狼》教学反思 1

  今天《狼》是一篇故事性很强的文言文,在教学过程中如何更好的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让学生在这堂课有更多的收获,是我在教学中的主要问题。我觉得文言文教学最需要的就是朗读与熟读来体现它独有的美感的。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尤其是文言文,对于七年级的学生,不容易理解,需要反复的读。

  对于本课我是从读切入,通过读文本来走进文本。整堂课的环节设计,依据学生的认知做了安排。通过“四步”引导学生来完成对文本的理解。第一步读准,能读准字音,读对节奏,正音,断句。第二步读通,依据注解同桌互译,翻译文本,达到理清文意;第三步读懂,读出形象,狼的特点,屠户的形象;第四步读主旨,对文意深入理解,读懂主旨。通过四步读打通文本,这堂课能按照教学设计很好完成,教学目标最终也达成。

  反思这堂课的不足,整堂课的设计完全是一种传统教学的模式,缺少创新,没有很好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学生活动仅仅是围绕问题,范围内的.探究活动,没有很好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深度思考探究;在实际教学过程中,由于学生文言基础弱,对学生独立性不放心,唯恐掌握不到位,没有很好的放手,没有很好的按照课标要求去做。自然限制了学生的自主活动与学习的能力。

  通过这一课的讲解,我认识到自己在以后的教学中要做到“五方会谈”,就像王崧舟老师所说,“五方”主要指文本、作者、教师、学生、编者、缺一不可能的教学内容。多去专研作者、专研教材、专研学生、专研编者等。争取有自己的创新课。

  《狼》教学反思 2

  上完一节课就进行一次课后反思,对以后更顺利地展开教学有一定的帮助,会让我们成长得比较快,所以课后反思是非常有必要的。我对这节课的反思有以下几点:

  1、文言文的教学尤其要重视“因材施教”。这里的“材”,不是指教学对象,而是指教材,即文章本身,《狼》一文情节曲折动人,对这类叙事性特别强的文言文,我们不能一味地进行字、词、句的教学,而应该充分发挥情节吸引人的优势,赋以情节性、生动性、趣味性,正如新教材要求的“要让学生动起来”。这节课,我正是抓住了这篇文章的故事性强的'特点,让学生在故事中理解课文内涵和狼与人的形象,课堂气氛活跃,学生在快乐中学习,并有所收获。

  2、适当地运用了一些教学机智,如学生在扮演两狼对白时,我就当堂评价好。要让学生动起来,必须做到民主、宽松的气氛。

  3、老师们的互相交流让我对教材有更深的认识,给了我很多新思想、新意见,让我认识到自己的不足,但他们的鼓励也使我期待下一次发挥得更好。

  《狼》教学反思 3

  前段时间,我上了一节录像课《狼》,整节课感觉气氛活跃,大家的积极性都很高涨,但静下心来还是存在很多问题。

  一、关于教学文本:

  《狼》节选自选自清代短篇小说集《聊斋志异》,是人教版语文教材七年级的一篇课文,对于七年级学生而言,阅读文言文起步不久,能力尚在初级阶段,所以我认为,培养学生阅读文言文的兴趣、指导学生阅读文言文的方法,应该作为文言文教学的主要目标。因此,在这堂课的前期准备时,我首先考虑的是:文章短小些,故事情节生动些,使学生有一定的阅读兴趣。而在设定课堂教学目标时,本着重点突出、知识落实、重在方法指导的思想,把主要教学目标确定为——让学生学会运用工具书相对独立地阅读文言文。

  二、关于教法:

  传统的字句串讲这种单一的教授文言文的方式,虽然有它的优点,也就是对于重难点的把握较准确,但是也带来课堂气氛沉闷,学习兴趣不搞等反面影响,如何使教学方式生动起来,多变起来,真正做到使学生由厌学到愿学到乐学,养成良好的阅读文言文的能力。这堂课我的教学思路是想一改过去文言文教学“字字落实,句句清楚”的老套子,贯彻新课标“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让合作、探究的理念指导自己的教学,以便更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这也是新形势下,我们每位教师都必须思索的现实问题。“教学要以学生为主体”这一理念早就了然于胸,但事实上,是否真正地把这一理念渗透融入到每一节课,实在需要静心反思。

  三、关于教学过程:

  首先,在这节课的整个磨合中,我始终在“教师跟着学生走”还是“学生跟着教师跑”这两者之间徘徊。学生在运用字典大致理解字词含义之后,我的教学环节设计是质疑,并尽量依靠学生资源互享的原则自行解决。显然忽略了一个重要的环节,也就是以读促学,读是训练学生养成文言语感的有效之途,如果忽略了这一点,学生对于文本缺乏认识和钻研,就无法产生有实际价值的疑问,那么所谓自主探究也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其次,在实际操作中这一环节我虽然不能准确把握学生提出的问题及思路,但根据经验也大致有个猜测。比如,对“奔倚其下”一词的理解,我依照自己的思考方式,初步判断学生会从上下文去合理揣摩。我企图把我自己的思考方式传递给学生,但是,学生不领情,有一个学生偏偏从对“动作”的理解迁移到对“心理”的揣摩。这一思路大大出乎我的意外,我不得不承认,他这一思考方式要比我出色得多。既然如此,那么我又何必苦苦抓着那些事先想套在学生身上的思路不放呢?学生的一次回答,使我对自己的角色定位再一次深刻反思。第三,忽视了检查环节,教师的检查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可能这种热情会迫于一种无形的自我“压力”,可我们毋庸怀疑,这种压力应该是一种积极的压力,因为这是学生的不服输的精神、自我实现的愿望在起作用。毕竟教育是面向全体的',应当尽量使他对自己的错误印象深刻,并且能够当堂掌握所学内容,也避免了往常“干听”的坏习惯。

  四、总论:

  课改后,我们教师的确注重了学生的质疑,注重了学生的合作、交流,但有几位教师真正地把教学活动指向了学生的问题呢?绕来绕去,往往还是回到教师事先设计好的问题,因为教师觉得这个问题不解决就是对学生不负责任。通过这一次教学,我更切肤地认识到,学生是具有生命的个体,他们有认知、思考的能力,有自己独特的思维方式,教师有应该把主动权和选择权交给学生。学习是自我实践的过程,自主探究就是让学生带着问题来学习,在学习过程中又不断的生成新的问题。解决什么问题,怎么解决应是学生自主的行为,教师不可包办代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教师的作用是点拨引导、提供条件、补充资料、创设氛围。试想:一个婴儿学走路的时候,是父母教会的,还是自己经过无数次的摔倒、体验学会的呢?虽然学生对问题的认识不够全面和深刻,但毕竟是他们自我感知的,自我提出的。自己提问题还要靠自己解决,这才回归了教学的主体。在整个痛苦的磨合过程中,我对于“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有了更深的理解。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应当遵循和执行趣味性、自主性、扎实性、探索性的统一,既激发学生对文言文的学习产生兴趣,能自主精读翻译文言文,又培养学生归纳总结规律,探索疑难问题的能力。这是我今后一个阶段在文言文教学上所追求的境界。

  《狼》教学反思 4

  在执教过程中,我特别注重采取激励措施,营造民主、宽松、竞争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特别重视引导学生以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和老师一起和文本实现多边互动交流,目的是让学生积极地、富有创意的去认识文本,自然而然的进入故事发展的情景当中,在阅读鉴赏中自行发现,自主建构文本的`意义。整节课感觉气氛活跃,大家的积极性都很高涨,表现非常积极踊跃。但静下心来还是存在很多问题。上完课后还有一个问题我已经意识到了: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环节用时稍长,以至于后面的达标拓展时间仓促,以至于削减了这一课的厚度。

  《狼》教学反思 5

  这段时间,我积极准备,深入钻研教材,精心制作课件,上了这节录像课《狼》,准备参加甘肃省20xx年度“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活动和甘肃省20xx年“希沃杯”中小学交互式电子平板课例大赛。

  一节课上下来,学生兴趣高涨,发言积极踊跃,课堂气氛热烈活跃,学生参与课堂活动面广而效高,不同程度的学生均学有所获,高效地完成了教学内容,达成了教学目标。

  这节课之所以上得圆满成功,我觉得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转变了思想,做足了功课。

  一、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变老师的教为学生的学,让课堂“活”起来、让学生“动”起来;

  这节课共设计八个教学环节,我的设计初衷就是如何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如何融入到教学中,参与到课堂教学的各个活动中来,而不是老师的一言堂。带着这样的理念,我在教学中设计了丰富的学生参与的环节和活动。比如让学生讲故事,让学生说说你查阅到的资料,让学生上讲台来在课件上圈点勾画并发表看法,让学生在课件上拖动对话框做配对练习题,让学生四人小组合作交流等。整节课中,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被充分调动起来,人人都想说话,人人都想参与,当然前提是老师提出的问题具体富有启发性,制作的课件有利于人机互动,同时这个班的学生必须经常这样训练,他们才会大大方方地走上讲台,侃侃而谈。我平时上课时就比较注意培养学生这方面的能力,正好在这节课中得到了充分的展示。

  二、精心制作教学课件,让课件有效辅助教学,让学生积极参与进来。

  我根据教学设计,精心制作了最新的希沃EN5教学课件,有图片,有动画、有思维导图、有配对练习等,尤其是其中课文原文的一张课件,利用率极高,让学生上讲台来,在课件上,运用笔和橡皮的工具,反复勾画,反复擦除,完成了本文的教学重点,即人物形象的分析、小说语言的品味等教学内容,并且在上课之时,较好地运用希沃白板的其他小工具,如放大镜、板中板、计时器等,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乐于学习,乐于参与,在轻松愉悦的课堂气氛中完成教学内容。

  三、问题设置具体巧妙,便于学生展开讨论,有话可说。

  我在“重点词语我积累”、“精彩故事我会讲”、“经典人物我分析”、“深刻道理我理解”、“洗练语言我品味”等几个教学环节中,设置了“你觉得故事中的狼都有哪些鲜明的'特点?可以找出文中的原句加以分析吗?面对如此狡猾的狼,作者给它们安排了一个怎样的对手?如果把故事中的狼换成狐狸,把屠户换成农夫,你觉得好不好?这个故事让我们明白了什么道理?有人说蒲松龄的《聊斋志异》有‘千金不易一字’之功。你体会到了吗?把“以刀劈狼首”变为“以刀砍狼首”“以刀剁狼首”好不好,为什么?你觉得文中还有哪些词语用得特别好,找出来说说你的感受等问题,具体明了,富有启发性,学生好理解,易于在合作交流中明确答案。当学生各抒己见,有话可说时,这节课也就事半功倍,活跃起来了。

  四、紧紧围绕教学目标,取舍教学资源,不能让花花绿绿的课件冲淡学科的知识性、课堂的语文味。打开《狼》这一课的教学资源,你会发现其内容是铺天盖地的。有大量的图片、Flash动画、朗诵音频、PPT课件等,如果不加选择,盲目滥用,极易将语文课变成看电视,变成音乐课,美术课。我在这节课中,根据教学目标,只精心制作了包括课题在内的15张EN5课件,其中一张课文原文的课件,要反复利用,承担教学重点和难点的突破任务。

  五、互动课堂老师轻松,学生喜欢。在这节课中,学生走上讲台当众回答问题,得到老师的赞许和同学们的掌声,内心会有一种小小的满足感和成就感,下次上课,他们就会提前预习,认真准备,期待在课上展示自学成果,长此以往,良性循环,学生的语文能力得到提升,自信心得到培养,当众表达的能力得到提高。学生成了自觉主动学习的主人,老师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主持人、引领者,老师和学生各自找准自己在教育教学活动的定位,让语文教学变得轻松而高效。

  这节课中的不足,一是读得不够。学习文言文,应在读中悟,读中品。俗话说的好:“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我自认为这篇课文十分浅显易懂,而学生的预习也做得扎实,于是仅在上课一开始和快下课时让学生齐读了课文,形式也比较单一,其他时候就陶醉在故事情节、人物形象、寄寓的道理、小说的语言的理解和赏析中而忘乎所以。二是学生讲故事时,在短时间内,无法打开想象的翅膀,给课文添枝加叶,绘声绘色的编制故事情节,而只能够翻译课文。将“精彩故事我会讲”变成了“这篇课文我会译”,这是我在设计教学时预设不够,在以后的课中,我会加以改进。

  《狼》教学反思 6

  《狼》这课是在20xx年4月17日在白云七中给初一(4)班的学生们上。这一天也是我第一次登上三尺讲台,心情很是激动,同时也有一点紧张。真正的教学实践活动和自己没上讲台时的预演是有很大差距的。由于没有经验,因此第一次对于时间的掌握及知识点的疏通我做的都不是很好。下面我对这次授课写一份教学反思,以便以后改正自己的缺点和弥补自己的不足。

  首先,我问学生知道那些关于狼的成语。学生回答很积极,如狼心狗肺、引狼入室、狼狈为奸等等。从这些词语我们可以知道狼的一些性格特征狡诈、贪婪等。从而引入我上的课文《狼》。《狼》是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的一篇文言文,节选自清代文学家蒲松龄的短篇小说集《聊斋志异》。本文虽然短小,但故事情节丰富。所以介绍完作者及作品后让学生全班齐读课文,这篇文言文相对来讲不算太难,只要学上多读以及结合教材注解基本可以自己疏通文意。学生在读课文时,我对他们读错的字词进行矫正,并对部分句子的停顿进行明确。

  其次,对文章进行品析。同样我也强调要多读,对文章进行分段讲解,同时让学生先对要讲的文段进行阅读。细读文段,讲解重点字词,句子,为了尽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参与度,我让学生对文段大意进行翻译,然后在明确。文言文教学有时会比较枯燥,只有调动学生让他们积极参与,自主探究,教师做引导,才能让学生主动学习,从而提高45分钟课堂教学的效率。这也是符合“教学要以学生为主体”这一理念。要想让学生成为真正的主体就必须落实以读促学,多读是培养学生对文言文感兴趣的有效途径。但这一点我做的还是不够好。在重点字词讲解上我先让学生作答,然后明确,如同一字词在文章中不同句子的不同意思。这样提高了学生的参与度,课堂气氛不至于太冷淡。学生的思维和我们是不同的,他们比较活跃,因此只有充分调动学生参与,才能更好的完成一堂课的教学。

  再次,在教学过程中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很重要,但课堂秩序也同样重要。有的学生在此基础上就捣乱,因此教学与课堂纪律也是密切联系在一起的。也许是初次与这些学生合作,在这点上他们倒是没怎么让我为难。我想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会遇到来自学生的很多问题。我教学的《狼》这一课文章的大致意思都梳理清楚,但45分钟一堂课的时间我还是没把握好,导致文章最终的主旨还没给学生明确就下课了。

  最后,总的来说这次教学还是成功的,只是还存在一些不足的地方。一、文章的导入是成功的,只是初次上讲台掌握不住时间,最终没有明确文章的主旨,课后一直觉得对学生有点愧疚,也是我教学本文的遗憾。二、我的综合能力还要加强,其中普通话必须加强训练。在板书上有待提高,教学前一定要有好的设计,否则书写时有可能乱。三、我对于整篇文章的思路还是比较清晰的,虽然在讲解时有的知识点详略安排的不是很好。在教学过程中及时将学生偏离文章主题的话题引导回来是很重要的,不能给学生错误的价值取向和人生目标。要给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奋斗目标。

  这次实际教学活动让我学到很多。教师出来教给学生知识点,还要给他们一些人生坐标的引导。教师和学生在教学活动中是密切联系的失去一方,另一方就失去了它原有的意义。教师只是授之一学生以渔,主体还是学生。要让学生在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这三个维度上都得到发展,但是这也必须有老师的启发和正确的引导。

  《狼》教学反思 7

  我很高兴能参加学校的“翻转课堂”教学比赛,这对我来说无疑是一次学习的机会,改变自己课堂教学形式的一次成长机会。我认真学习了有关翻转课堂的理念,根据语文教学的特点和任务,我选择了文言文,因为七年级学生对文言文学习有了一定的积累,本课是可读性较强的故事,学生易于理解并掌握。“授之以渔”,以不变应万变。语文教学本也应是教与学生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掌握语文学习的方法,学会学习。文言文学习当然也不例外。基于上述原因,我认为学生在课前自我学习的空间更大,教师也可以在课堂上不用反复教条的讲解文言词语,而是让学生课前通过微视频掌握朗读和翻译的方法。因此,我选择《狼》这篇文章。

  我在课前制作了微视频(包括朗读、节奏划分方法指导和重点字词理解)和课前练习(淘题吧),在不懂得地方作圈点、勾画,然后在课堂上举手示意。当天晚上我将学生课前练习的情况及时分析,请在课堂上讲解主要的问题,引起学生的注意。课堂上,我设计了一下几个环节:检查预习(朗读:正音、节奏、熟悉课文)——质疑解答——翻译大比拼(小组合作)——梳理课文——品析形象——课堂练习(淘题吧)。这堂课的容量很大,既要解决文言文句子的翻译,还要体会狼与屠户的形象,把握文章主旨。这无疑是一种挑战,但我相信翻转课堂可以成功,只要学生认真预习。事实上,虽然在课堂反馈的时候,在节奏和部分解释上还有些问题,但是课堂上不就是解决学生问题的吗?通过质疑解答,学生能够很顺畅地理解课文大意,并且能很好地分析屠夫和狼的形象。在品析的细节上,我用朗读的方法来帮助学生理解。让我印象最深的一处是:当我讲到“我们该以怎样的语速读第二节”时,有学生说慢,有学生说该快。我灵机一动,不如我来用不同的语速来读,让学生对比体会。我稳了稳(课前没想到会这样,没准备自己读),静心体会,投入朗读。没想到想过不错,学生立即感受到语速较快得好,因为能读出当时的情况很紧急,狼的`贪婪、紧追不舍,屠夫的害怕。接下来,我请个别学生朗读、齐读,学生都能讲出个所以然来,真正进入文本揣摩当时的情境。除此之外,我还让学生揣摩屠夫的心理变化,从一开始的害怕侥幸的心理到冷静,分析敌我形式,抢占有利地形,拿起武器反抗,到最后的果断杀狼,尽显屠夫的勇敢、机智、果断、谨慎。最后,我利用淘题吧进行当堂反馈,可惜时间太紧,学生并没有完全做完,但是也反映出学生对部分问题掌握不好,我也及时进行校正。

  在信息化方面,我运用了白板、淘题吧。白板的课堂生成功能让学生的自主性更好地发挥,而不是教师的课前预设占主导。而淘题吧的运用,让教师能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反馈、校正,大大地提高了课堂的效率,为翻转课堂的顺利提供保障。

  这堂课给我最大的收益就是“教学相长”,一学生说到狼是谨慎的,我已开始本能的否定了,因为这是我备课的时候没有的,但是随即学生阐述了自己的想法,狼没有直接攻击,而是一起跟着屠夫很远,这足以说明狼的小心、谨慎,想寻找一个更好的契机,也足以说明狼的“黠”。我很庆幸自己没有打断学生的话,否则我也不会受益匪浅。

  另外,我还有一些感受,因为自己的表达能力有限,所以将某位教师的话引了来,以此表达我的想法:“建立有效课堂的关键在于给学生一个独立思考的时空,让他们享受思想的乐趣;要学会给学生一个空间,让他们自己往前走;给学生一点时间,让他们自己去安排;给学生一些条件,让他们自己去锻炼;给学生一个问题,让他们自己去探索;给学生一些困难,让他们自己去解决;给学生一个机遇,让他们自己去抓住;给学生一些冲突,让他们自己去讨论;给学生一个对手,让他们自己去竞争;给学生一点权利,让他们自己去选择。”

  当然,这节课还是存在很多的问题。教学时不够“活”,没有深入品味,就像课堂上分析狼和屠户的形象,看似达到目的,实则还尚浮于文本之上,我应该再追问一句“从哪里看出来,请加以分析”,去咀嚼“缀行”、“又”、“暴”、“转视”等词的味道,使学生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激发学生的探索的热情,增强语言分析能力。

  于漪老师说“课堂永远是不完美的艺术”,尤其是对作为新老师的我来说,更是需要不断反思,不断改进,不断努力。我要在这次教学中且行且思,为课堂的高效和艺术而努力。

  《狼》教学反思 8

  《狼》节选自清代短篇小说集《聊斋志异》,是人教版语文教材七年级的一篇课文。备课之处,习惯裸读,通过看课本的思考题,用问题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对于七年级学生而言,阅读文言文起步不久,能力尚在初级阶段,所以,培养学生阅读文言文的兴趣、指导学生阅读文言文的方法,应该作为文言文教学的主要目标。因此,在这堂课的前期准备时,我首先考虑的是:文章短小些,故事情节生动些,使学生有一定的阅读兴趣。而在设定课堂教学目标时,本着重点突出、知识落实、重在方法指导的思想。

  文章的'难点在于深层含义,作者的写作意图需要明确。所以在此基础上我有了多遍的备课,从言与文两方面下手,设计问题,制定学习目标,进行教学设计:

  课前给学生充分时间预习,扫清语言障碍,标注难读字音,巩固难写字形,翻译过程中经过看课注,查古汉语词典仍然无法解决的问题,课上共同解决。由于一个学期预习习惯培养,在翻译文章的时候,出现的问题通常出现在第一次接触到的文言现象上面。

  培养学生阅读文言文的兴趣

  在大方面感知的基础上通过自主学习和教师点拔,用看图纠错的形式落实字词,既能激发兴趣,又能牵出要点,形象生动。这样学生对字词的把握就不是纯死记硬背。

  《狼》教学反思 9

  七年级学生对文言文学习有了一定的积累,本课是可读性较强的故事,学生易于理解并掌握。基于上述原因,在教学中,我认为应尽可能放手培养学生的自读能力。于是设计了以下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能准确、流畅、有节奏的'朗读全文。在朗读的基础上积累词汇,理解文章大意。培养阅读文言文的能力。2过程与方法目标:运用诵读法,以及自主学习法,合作探究法来掌握和理解课文。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认识狼贪婪、凶残和狡诈的本性,懂得对待像狼一样的恶势力要敢于斗争,善于斗争,才能取得胜利。

  在教学方法方面,学案导学、自主学习法、合作探究法是我校各科通用的教法和学法。对于本课,在教学过程中,我力求利用这些方式体现学生自主学习,教师授之以渔的教学理念。

  《狼》教学反思 10

  随着现代教育与技术的推广和普及,多媒体在教学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在语文课教学中,多媒体语文教学正成为许多教师努力尝试的教学模式。信息技术的发展给教育带来了革命性的影响。实现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的整合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整体语文素质,是教学追求的最佳境界。显然,多媒体教学知识是实现语文教学目标的一种重要手段,正确的运用多媒体手段将大大加强教学效果,提高教学质量,其具体优势简述如下:

  一、创设新颖和谐活泼的教学情境

  运用多媒体教学,可以用音乐来渲染情境,用图像来显示情境,用文字来诠释情境……这些方法在一般传统教学中可以局部采用,不易有机结合在一起,多媒体教学则声像文相结合,打破教室四十分钟的时空限制,古今中外,上下数千年,沟通过去现在与未来,动静结合虚实相生引发大量的联想和想象,创设了一崭新的语文教学审美时空。教学《狼》这课时,我就先展示了有关狼的一些图片,让学生对狼这一形象有了更直观的认识,这对之后分析狼这一形象有很大的帮助。另外还给学生看了构成这课故事情节的图片,对整个故事情节加深了印象。

  二、有利于知识的获取和保持

  多媒体教学提供的外部刺激不是单一的刺激,而是多种感官的综合刺激,这对知识的获取和保持是非常重要的。实验心理家特瑞赤拉做过两个著名的心理实验。一个是关于人类获取信息的来源,他通过大量的实验证实,人类获取信息83%来自视觉,11%来自听觉,这两个加起来就有94%,还有3.5%来自嗅觉,1.1%来自触觉,1%来自味觉。多媒体计算机既能看得见,又能听得到,还能用手操作,这种通过多种感官的刺激获取的信息量,比单一地听老师讲课强得多。他还做了另外一个关于知识保持即记忆持久性的实验,结果是这样,人们一般能记住自己阅读内容的10%,听到内容的20%,看到内容的30%,听到和看到内容的`50%,在交流过程中所说内容的70%。这就是说,如果既能听到又能看到,再通过讨论、交流,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知识的保持将大大优于传统教学。因此,在《狼》这课的教学上,运用多媒体教学,让学生对文言文知识的掌握更有效果。

  但是,多媒体教学也有它的局限性。因此,在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力避对形式多样的插图、动画等因素的一味追求,自觉对所选素材、课文内容进行深入的分析,并植根深厚的民族文化,在教学过程中渗透认知教育、情感教育,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想像能力、创造能力等方面的能力,最大限度的克服多媒体运用不当对学生的误导。

  1、课堂主动权不应让位给多媒体课件

  很多老师教学中大量运用多媒体演示,课堂由原来的被教师把持、控制,变成现在完全被多媒体课件控制,教学的双边活动成了教师指挥课件执行、学生死盯屏幕的过程,难以起到让师生进行正常交流的作用。事实上,教学应是师生互动的双向配合,教师不应只是多媒体课件的演示者,而应是师生情感交流的调控者。教学媒体也应该是学生发现、探究新信息的工具,是学生学习的帮手,而不是教师讲解演示的工具。文言文的教学中对字词、句子的意思掌握是非常重要的,在这部分教学中若大量运用多媒体,学生就把大部分精力用于死盯大屏幕,而没把耳和脑调动起来。

  2、花样繁多不等于教学生动

  若把多媒体教学程式化了,课文被教师肢解成图片、文字等形式。实际上,充分调动学生的视觉、听觉,增强课堂的生动性,使学生更好地体会课文中作者的思想感情,从而加深对课文的理解才是多媒体教学的实质。所以,应该适当的运用多媒体,不能完全依赖于它。

  总之,多媒体只是手段,不是目的。多媒体的运用,目的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努力创造学习者可参与的环境,挖掘语文本身所蕴涵的文化内涵,使传授知识、继承民族精神、发展智能和素质培养统一起来。

  《狼》教学反思 11

  《狼》一课,是一片故事性很强的文言文。怎样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在课堂有效时间内取得更大的“效益”呢?

  为此,我深钻教材,绞尽脑汁,大胆进行创新,把原本两课时完成的内容改为一课时。两课时的内容一课时完成,这种“狼吞虎咽”的教学方式,显然是不合宜的,终将导致学生“消化不良”。我冥思苦想,突然灵机一动:新课改不是要求师生互动吗?对,把一部分任务留给学生,让学生课前完成,有了这个“指示灯”,我把预先设计好的教学设计进行了“改头换面”。课前给学生布置了学习任务:让学生通过阅资料,结合课文注释,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疏通文义,理清文章结构脉络。最后再把学生通过小组作探究、质疑问难的方式也无法解决的问题留给老师。在第二天的课堂上,原本应15分钟左右才能决的问题只用了不到两分钟的时间就轻松解决了,学生仅仅遗留下两个问题。我又用设疑的方式对学生的预习进行检测,学习兴趣高涨,课堂气氛也呈现了前所未有的局面,我看在眼里,乐在心里。想想自己第一次讲授文言文教学时,真是深有感触,给学生逐字逐句的翻译,我讲的大汗淋漓,学生的是一塌糊涂。现在我才明白,这种老师代替学生学得教法扼杀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的主动性,幸亏我领悟的还不算晚。

  为了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在解读杀狼情节时,我精心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联系本段后面的问题,发挥自己的想象:想一想:如果这两只狼在一起商量如何进攻屠户,他们会“说”什么呢?我的问题一呈现,平时幽默风趣的周云现便迫不及待的说:“哥们,你在前面迷惑他,我在后帮你搞定”哥们,多亲切,多富有情趣呀,我大吃一惊,接着就是一个平时作文写得不错的女孩站了起来,她情真意切的说道:孩子他爸,我在前面诱惑他,你从后面打洞,到时我们的孩子就能美餐一顿了。把两只狼想象成一对相濡以沫的夫妻,我为之震撼,一个富有同情心,有着丰富的想象力的女孩在我脑海中定格了。

  我以为学生很容易受本篇课文寓意的影响,认为狼就是阴险、奸诈、恶毒的象征,杀狼理所当然,顺理成章。为了避学生免这一片面、甚至是偏激的看法,我在培养学生多角度多层次看待问题方面下了大量的功夫,课前搜集、查询、整理有关狼的资料,为使学生的思想教育真正做到卓有成效,我故意创设了思想认知矛盾的情景,通过讨论,解决思想认知冲突,解决学生发自内心的思想需求,从而形成自觉意识。看到学生恍然大悟,看到学生能从不从角度分析问题、客观的.看待问题,我心里的一点担忧便荡然无存。

  我认为在讲授本课中最不满意之处在于解读完文章主旨后设计的一个问题:本文从整体结构倾向上看,主要写的是人,还是狼?学生不假思索的异口同声道:写人。学生整体得了这样的答案,显然是出乎我的意料,“仔细揣摩课文…….”我稍加提醒和点拨,终于两个学生站在了问题的对立面。我在这两个学生陈述问题的基础上再加一点拨,其他学生才塞顿开。我原本以为这样的问题设计,学生会热情高涨,会争论的脸红脖子粗,会掀起“万丈狂澜……”。没想到学生会这样断然下结论,而对于这样的现象,我应发现问题及时解决,给予指正,再如同学能大胆的陈述观点,我更应该给予必要的表扬和鼓励,从而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可我却忽视了这关键的一点。

  总之,文言文教学要想取得好的教学成果,教师要在创设情境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教师只是一个引导者、参与者、服务者,让学生做课堂的主人,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教只是为学生的“学”提供一个平台,通过“我朗读,我探究,我创造”等环节来锻炼学生的朗读、思维等多方面的能力。还要善于开发、挖掘学生的潜能,通过发挥想象,学生的智能才能得到淋漓尽致的施展。不断创设认知的情景,培养学生解决生活问题的能力。

  《狼》教学反思 12

  《狼》已经上过好几次了,学生对于这篇文章比较喜欢,是因为它的故事性很强,我从中悟到了老师上课时一定要注意课堂结构的故事性,不要老是讲一些理想化的东西,让学生自己想、练其实就是课堂架构的故事,有骨有肉。文章最后还弄了一段简短的议论文章,其实可以从中指导学生学会一事一感悟的写作技巧。不过,这一切都得在字词落实的前提下实施,不然就会成为“空中楼阁”。

  关于教学方法:

  传统的字句串讲这种单一的教授文言文的方式,虽然有它的优点,也就是对于重难点的.把握较准确,但是也带来课堂气氛沉闷,学习兴趣不搞等反面影响,如何使教学方式生动起来,多变起来,真正做到使学生由厌学到愿学到乐学,养成良好的阅读文言文的能力。这堂课我的教学思路是想一改过去文言文教学“字字落实,句句清楚”的老套子,贯彻新课标“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让合作、探究的理念指导自己的教学,以便更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这也是新形势下,我们每位教师都必须思索的现实问题。“教学要以学生为主体”这一理念早就了然于胸,但事实上,是否真正地把这一理念渗透融入到每一节课,实在需要静心反思。关于教学过程:

  首先,在这节课的整个磨合中,我始终在“教师跟着学生走”还是“学生跟着教师跑”这两者之间徘徊。学生在运用字典大致理解字词含义之后,我的教学环节设计是质疑,并尽量依靠学生资源互享的原则自行解决。显然忽略了一个重要的环节,也就是以读促学,读是训练学生养成文言语感的有效之途,如果忽略了这一点,学生对于文本缺乏认识和钻研,就无法产生有实际价值的疑问,那么所谓自主探究也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其次,在实际操作中这一环节我虽然不能准确把握学生提出的问题及思路,但根据经验也大致有个猜测。比如,对“奔倚其下”一词的理解,我依照自己的思考方式,初步判断学生会从上下文去合理揣摩。我企图把我自己的思考方式传递给学生,但是,学生不领情,有一个学生偏偏从对“动作”的理解迁移到对“心理”的揣摩。这一思路大大出乎我的意外,我不得不承认,他这一思考方式要比我出色得多。既然如此,那么我又何必苦苦抓着那些事先想套在学生身上的思路不放呢?学生的一次回答,使我对自己的角色定位再一次深刻反思。

  第三,忽视了检查环节,教师的检查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可能这种热情会迫于一种无形的自我“压力”,可我们毋庸怀疑,这种压力应该是一种积极的压力,因为这是学生的不服输的精神、自我实现的愿望在起作用。毕竟教育是面向全体的,应当尽量使他对自己的错误印象深刻,并且能够当堂掌握所学内容,也避免了往常“干听”的坏习惯。

  《狼》教学反思 13

  通过这一次教学,我更切肤地认识到,学生是具有生命的个体,他们有认知、思考的能力,有自己独特的思维方式,教师有应该把主动权和选择权交给学生。学习是自我实践的过程,自主探究就是让学生带着问题来学习,在学习过程中又不断的生成新的`问题。解决什么问题,怎么解决应是学生自主的行为,教师不可包办代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教师的作用是点拨引导、提供条件、补充资料、创设氛围。试想:一个婴儿学走路的时候,是父母教会的,还是自己经过无数次的摔倒、体验学会的呢?虽然学生对问题的认识不够全面和深刻,但毕竟是他们自我感知的,自我提出的。

  自己提问题还要靠自己解决,这才回归了教学的主体。在整个痛苦的磨合过程中,我对于“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有了更深的理解。

  《狼》教学反思 14

  上周五上了文言文《狼》,这篇课文非常简单,学生根据注释和词语手册基本就能读懂课文,但是出于老师的不放心的心理还是让学生开火车似的一个一个站起来翻译,只是后来没有通过一定的练习进行反馈,不知道学生到底对课文的翻译掌握得怎样了,同时也要求学生去背诵课文注释,可是把这个任务交给了组长,也不知学生有没有背,背得怎么样,也没有抽查,因此这样的教学如果没有以作业进行反馈那可以说只是成功了三分之一,所以在以后的教学中应加强教学反馈,巩固教学成果。

  同时为了真正体现新课程的理念,让学生在读中学,读中悟,我学习了余映潮老师的教法,把学生分成两个大组,一个大组读一个大组从狼的角度概括段意,然后交换由一个大组读一个大组从屠夫的角度概括段意来了解课文内容,这样的方式还是比较新颖的,可能是学生刚开始用这种方式来感知课文内容,所以教学环节来说还不太流畅,接着我让学生由词语角度来深入解读课文中作者语言的简洁和传神,可是由于是文言文,所以学生不像上现代文一样,可以从词语角度来品析语言,所以刚开始时有点冷场,后来回来想了一想,如果我把问题的提法改变一下,换成这篇文章语言简洁传神的`写出了狼和人各自的形象,请从文章的词语及描写方法角度来加以赏析一下,这样这个问题明确,一要求学生概括狼和人各自的形象,二可以从词语或描写方法角度来赏析,学生可能开始时就不会显得手足无措,以致课堂出现冷场的现象,所以对于一个名师的教案的学习还要能够根据自己学生的实际水平来提问,要学会灵活变通,不能照抄照搬,否则将适得其反。

  《狼》教学反思 15

  曾记得有人略带夸张的说过这一句话:“文言文等于一门英语“。这句话形象 的道出了文言文的难教难学。我们在上文言文时一般都是先带领学生处理文章的字、词、句翻译,之后才来对文章的内容作进一步的深究。这一传统的教学方法僵化老死,不但不能激起学生的兴趣,反而是学生望而生畏。但是听了张丽园老师的讲课方法却走出了传统模式。我认为有很多地方值得借鉴,归纳一下有以下几点:

  一、加强读的训练。

  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可见读书的重要性,尤其是文言文更要反复的读,盲目机械的读效果并不佳。但是张丽园老师却做的读的方式的安排与指导。如:自由读,开小火车一人一句的读,男女分组读,用最快的速度、最大的'声音读。让学生在不同层次的读中,逐步深入,逐步理解。整个课堂气氛活跃,学生就在这样轻松的氛围中学习,真可谓是快乐学习,轻松学习。

  二、 打破传统的文言文翻译方式。

  在我们平时的文言文教学中,非常注重文章的翻译,从字到词在到句的翻译要花费很多的时间,并且效果并不显著,学生翻译过后印象也不是特别深刻。但是张老师她

  并没有代学生翻译,而是以学生按要求讲故事的方式来进行。给了学生三个角色,按照不同的角色来讲述这个故事,讲完之后再叫学生起来点评,通过这样一个教学方式来让学生一遍又一遍的熟悉课文内容。这一方式不仅省去费时的翻译,也让训练了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并且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学会从多角度,深层次来赏析这篇课文。当然,张老师也没有放弃字词句的处理,在课文的最后设计了练一练 ——咬文嚼字这一环节,来加强学生对重点字词的掌握。这样打破常规的教学方式,达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当然,这节课的亮点很多,给我耳目一新的感觉,在听完这节课之后,我想我会反思自己的语文课堂,努力尝试一些新的教学方式,争取让自己的课堂也变得更精彩。

  《狼》教学反思 16

  《狼》作为中学语文教材的“宠儿”,素来是语文教师案几之上的“重点关注对象”。的确,从文言知识着眼,蒲松龄的《狼》,无疑是集聚词类活用、句读、一词多义的典范之作。然而,就文章内容而言,本文故事性强,“狼”与“屠户”的争斗正切合着学生的阅读趣味,能唤醒学生强烈的阅读热情,这对于改善素来“低温”的语文课堂大有裨益;另外,从寓言的寓意把握为切入口加强当代学生的民族精神教育主要是公民人格教育(提高学生与邪恶势力作斗争的勇气与智谋)也是以《狼》为文本的教学能生发的课程内容。但是,文本价值的相对广泛性与课堂容量的有限性的矛盾使我在本节课的教学设计中试图突破文道分离抑或重此轻彼的现状,谋求一种“鱼与熊掌兼得”的古文教学的理想。现状的客观存在决定这是一条荆棘小径,在艰难跋涉中,亦有几点收获,主要如下:

  一、走出常规,在教学流程中文道渗透。

  在流程设计中,我力求走出学习文言文的既定模式(作家作品介绍---字词正音----字词解释、重点句子落实-----文章解读------内涵思想),寻求一种文道结合的方式。在授课中,我在学生初读文本时,根据学生的朗读实际,当即纠正错误的读音和句读,在随后的重点字词的朗读及句读的掌握中,也都是“匆匆而过”,目的就是不想在“言”上涂下太重的“笔墨”。当然,在文言文的学习中,文言词汇的积累是不能规避的一项语文知识的学习,为了更为“无痕”地达到这一目的,故我在疏通文意这一环节上这样设计:故意打乱了根据课文内容绘制的六帧彩图,让学生根据书中情节及故事脉络作出梳理。学生在此环节的表现中都很出色,但当学生在理由陈述时,我故意在一些涉及到重要文言词汇的地方“刁难”学生,如:你是如何根据狗的状态判断这一幅画在前一幅画之后?学生的回答是:一只狼像狗一样坐着,一只狼走开了。我便会紧接着追问:像狗一样坐着,用简洁的文言来说是什么?学生答:犬坐。于是我趁势说:哦,犬坐,便是像狗一样坐着,而不是狗坐着,所以其一犬坐于前,是不应该读作“其一犬﹨坐于前”的,应该是“其一﹨犬坐于前(和学生一起回答)”当然,虽然设计这一环节是为学生理解文意服务的,但这并不代表本课的文言词汇的学习到此就告终。在后面对狼狡黠的品读以及对屠户为什么能战胜狼的探讨中,当学生的回答涉及到重要的文言词汇,教师便可有意识地进行适当的点拨。比如:当学生在对屠户的胜利原因探讨时,点到“屠暴起,以刀劈狼首”时,教师便“伺机”追问:哪个词集中体现了屠户的勇?学生答:暴,我继续追问:为什么?学生答:突然站起来,没有犹豫,没有举棋不定,显而易见,“暴”的词义就在“润无声”中“潜入”学生的词汇库中。当然,在这样的字词落实中,因为学生的“变数”很大,很难保证所有的重要字词都能在新课的学习中“一网打尽”,不过,如果有“漏网之鱼”教师便可以根据作业完成情况再进行补救。

  值得强调地是,在文道结合的过程中,我主要是以“道”为主线,从“狼”的形象的品读,到屠户战胜狼的原因探讨,到寓意的理解,最后归结于现实生活中对待像“狼”一样的恶势力该具备的斗争智慧。在“道”的层层深入下,旁顾到“文”的积累,我认为,对于故事性强、语言相对浅显的'文言文而言,这未尝不是一条可取的解决“文道结合”的尝试之路。

  二、教师语言的“文言化”,营造文言对话的语境。

  梁启超曾经说过:语言的学习,最佳的方式是在语言的海洋中游泳。要学好文言文,如果仅仅当做一种“外语”来说,我想,它的效率是会受到质疑的。但是,如果“文言”成为了课堂中师生对话的语言,那么文言潜移默化地对学生语言的“入侵”便会快捷地提高学生的文言功底。何况,从“文言”到“白话”,本是一脉相承。在本节课的授课中,我的教学语言有意用文中的文言句子及文言词汇,如:为什么狼会毙命于屠户的屠刀之下?两狼并驱如故意在何为?等等,当学生接受教师的言语信息时,是需要对这些文言词汇进行处理的(由文言转化为白话),而学生内在的处理过程毋庸置疑是对文言词汇的再巩固,当然我们也可以这样认为,学生在慢慢的习惯中,用语言进行思维的载体已经变成为“文言”或者“半文半白”,当文言文课堂已进入这样的“境界”,我想,文言文学习无疑已经是作为真正的国语学习进入到学生的语文世界,而不是仅仅作为一门交际语言的“外语”。

  三、塑造公民人格,让“道”跨越时代与时俱进

  古人撰文,素来“文以载道”,道是古文当中的内核,蒲松龄的《狼》,作为《聊斋志异》之一者,必承其“写鬼写妖高人一等,刺贪刺掠入骨三分”的曲笔之法,通过描狼“黠”之貌,实际是讽刺了像狼一样的恶势力的奸诈与狡猾,通过“屠户”对“狼”的战胜,实际传达的是“正义战胜邪恶”抑或“理想必将取代黑暗”的理想情怀,这是蒲松龄对他所处的时代的一种信念。时光流逝,历史的车轮碾到今天,“狼”仍然是存在的,正如学生所言,敲诈勒索者是为“狼”藏于独势力是为“狼”,就是啃老一族可谓也是“狼”也,对待这些危害社会、侵蚀心灵的“狼”者,树立与之斗争的信念,怀着必将战胜的情怀,勇敢、机智地与之斗争,恐怕这也是我们从这篇寓言性质的小说中所获得的“成长鸡汤”吧?我想,这也是当今公民人格教育不可或缺的一课!

  “文道结合”诚然是一条文言文教学的理想之路,然而,初次的尝试,也在清晰地告诉我:塑造它的完美形式绝非易事,它需要教者能够在“文”与“言”中左右逢源,这对语文教师的教育智慧是一大考验。教师如何在生成的教学资源中游刃有余、调配有度决定了课堂的生涩与成熟。在这一方面,这一节课还有诸多遗憾之处。

  《狼》教学反思 17

  《狼》是第六单元最后一篇课文,本文讲述了一个屠户遇狼,惧狼,御狼,杀狼的故事,告诫人们对待像狼一样的恶势力应该丢掉幻想,敢于斗争,善于斗争,最后定能取得胜利。

  本课我分组展示,其中穿插课本剧表演,现场对答等环节,活跃了课堂气氛,学生积极性也很高。但是课堂上也有意外。

  首先在小组展示环节,一名同学在分析屠户的形象时,认为屠户是善良的,理由是开始的时候屠户不忍心伤害狼,他不断的给狼骨头吃,至于他杀狼是被逼无奈,谈不上聪明,倒是狼的手段更高一筹。可以说,这样的展示完全出于学生别出心裁的理解,也出乎我的预料,于是,我决定暂时中断这个小组的展示,就这名同学的观点进行全班大辩论,前提是以文本为依据,揣摩作者的写作意图。学生情绪激昂,讨论的最终结果是猎人是出于惧狼才扔掉骨头,再狡猾的狼也斗不过聪明的屠户。问题解决了,评价的`过程就省略了。

  再有,在分析文章主旨时,多数同学都说在遇到像狼一样的恶人时,应该敢于斗争,善于斗争。其中一名同学说、“狼假寐是悠闲的,跟踪屠户时又是贪婪凶恶的,由此可见,我们看待事物应该从多方面看待问题,看到问题的实质。听到这里,我忽然想起在迁移阶段准备的《我是一匹来自北方的狼》,于是,我说、“我们的确应该从多方面看待问题,对现实世界中的狼也如此,下面我们看一首描写狼的诗《我是一匹来自北方的狼》。"然后我和同学一起品析这首诗,把事先准备的互动环节挪到这个环节的后面。

  通过这节课,我感到在课堂上,教师将会面临大量不可预设的复杂问题,面对这些层出不穷、新颖独特的问题,教师的教学机智性是很重要的。新课程的课堂更加关照学生生命成长,课堂不再是“传经布道”的场所,而是溢彩流光的生命之河。在新型学习方式中,课堂教学机智不仅是教师的需要,也是学生学习的需要。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是“生成”的课堂。

  《狼》教学反思 18

  本课的优点:

  1、整节课的设计是一种读书方法的指导,具体来说,是阅读故事类文言文的三种境界,即初读——读通文意,再读——读出情景,三读——读懂特色所以说,本课是比较有高度的。

  2、本课试图以一则《狼》的学习来让学生领略《聊斋志异》的特色:内容上“奇异”,情节上曲折,文笔上简练。应该说,本课是比较有深度的。

  3、对朗读的指导是比较有成效的。四步走:读出形势的急缓,读出屠户的动作,读出屠户的心理,读出作者的态度。几遍朗读下来,大部分同学已经能够读出《狼》的惊险与曲折。

  并且四步的指导尽可能的采取了不同的方法。形势之急(第二段)是老师分析引导示范,学生齐读;形势之缓(久之……意暇甚),是学生找出原句,老师朗读,学生听出拖音,然后齐读;屠户的动作是老师问如何读?快还是慢?学生自由读,单个展示;屠户的心理是老师告知心理:吃惊与放松,加入“啊”与“呼”,问应该加在哪?自由趣味朗读,同桌交流,然后学生说理由,单个展示朗读;最后是老师问什么态度?齐读。以朗读带动分析理解,从而以朗读达到体味情节曲折的效果,手法比较新颖。本课的朗读学生是趣味盎然的',尤其是“读出屠户的心理”。

  不足及启示:

  1、有些课必须提前预习。公开课、评优课课前让学生拼命预习、拼命准备确实是一种不好的现象,但是,绝对的不预习,有时反而不能完成教学任务,无论是常规授课还是公开课。像本课文言文,不短,想40分钟让学生有收获、有突破,不预习,难。像《社戏》,那么长,不预习,上课变成了自读课文了。

  预习与否,都应该依课文长度、难度及是否有利于学生的收获最大化来定。 2、朗读的指导如何更生本一些?我们看即便是余映潮老师的朗读指导,也往往是师本的痕迹非常明显,老师直接告诉学生、直接示范,朗读能否也走向生本、高效的道路?

  3、《狼》这篇文章有什么让人感到奇“异” 的地方呢?这个问题太难了,初一的学生,基本上也就能理解到故事的奇异。

  4、文笔的简约是《聊斋志异》的一大特色,但我却没有好的办法进行突破。原因是我的水平有限,而绝不是像有些人认为的文言文都简练,不必讲。我想,不是的,不是不必讲,是我们不会。文言文为什么都简练?《聊斋志异》的语言又有什么特殊的魅力?这其中当然有原因,只是我们不知道。近来,我在想,一个教师,即便是他拥有了先进的教育理念,也绝不是据此便可以大有作为的,其关键还是要看自身的学问根底。

  我们可以没有高学历,但一定要有深学力。余映潮老师只有高中学历,但国内中语届谁看小视他?

  《狼》教学反思 19

  《狼》我是作为录像评优课来准备的,所以在4月10号接到学校通知,便已着手准备。

  第一步当然是研究文本。反复读了几遍课文,有了初步认识,那就是:

  1、这是一场较量,形式紧迫,扣人心弦;

  2、屠户的心理活动是非常丰富的,让人感同身受。但是“本文究竟好在哪呢?”“蒲松龄为何把这件事记录于书呢?”“有什么深意吗?”“教材选编者为什么要把这个故事选进教材?”解决了这些问题,才算读透了文本。

  我又仔细研读了教参。教参对本文主旨的解读,倾向于本文并无深意,只是故事奇异,这与我的理解是一致的。蒲松龄作此文,盖因狼之奇异:与人一样的心机。

  接下来我又找出《聊斋志异》,找出《<狼>三则》。慢慢品读几遍,我突然明白了教材的编者为什么三则单选这一则了:这一则最长!换句话说,这则故事写得情节最曲折、最丰富、最生动。

  而情节曲折、故事离奇正是《聊斋志异》的一大成就(另外就是蒲松龄对人物的刻画是无比的惟妙惟肖),而《聊斋志异》的成就却是在文言小说极度衰微之时蒲用文言这一高度精炼的`语言所达到的。鲁迅说它“以传奇法而以志怪”,其中就包含着对它情节曲折的高度评价。

  至此,这篇小说的特质我基本已经把握,那就是:内容奇异(狼狡诈似人),情节曲折,文笔简练。

  紧接着第二步,我采取什么方法、设计什么活动让学生能够把握好这篇小说的特质呢?

  我曾经查找过一些名家讲《狼》的实录,但跟自己的思路不一样,我再次阅读文本。领悟到可以用朗读来贯穿教学,情节的曲折问什么非要说呢?朗读也是可以体味到。事实证明,这样的设想教学效果相当不错。

【《狼》教学反思】相关文章:

狼教学反思04-21

《狼》教学反思04-08

课文狼教学反思10-06

《狼》教学反思15篇10-07

狼和小羊教学反思11-02

《狼》教学反思(精选11篇)11-25

彼得与狼教学反思10-18

狼和小羊教学反思11-04

《狼》教学反思15篇0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