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2020课文《美丽的公鸡》教学反思
《美丽的公鸡》这篇课文是一个充满趣味的童话故事。下面我们来看看2020课文《美丽的公鸡》教学反思,仅供大家参考!
2020课文《美丽的公鸡》教学反思1
语文是一门充满思想、充满人文精神、充满智慧的学科。要发展学生的语文素养,必须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让学生变得鲜活,让学生学得兴致盎然,使学生在语文学习中享受学习的乐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教学中,我十分注重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美丽的公鸡》一课中,我以“怎样的公鸡才算是美丽的公鸡呢?”导入,让学生稍作思考后,进行讨论。学生有的说:“长着大红冠子的公鸡。”有的说:“穿着花衣服的公鸡。”还有的说:“天天早上为人们打鸣的`公鸡。”……我随即导入:“那么,课文中的这只公鸡美不美呢?”这样,既训练学生的口语能力,又为学生学习新课创设了和谐的氛围,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语文教学中,阅读者对语言意义、语言情感、语言技巧的感悟,在很大程度上与他们的生活经历、知识积累、认识能力、理解水平有关。因此,在语文教学中,要让学生大胆思辩,各抒己见。教师穿针引线,巧妙地进行点拨,促进学生在激烈的争辩中,使他们在思维的碰撞中,得到语言的升华和灵性的开发。这节课上,有的学生说这只公鸡美丽,有的学生说这只公鸡不美丽,到底美不美丽呢?我因势利导,让学生就这个问题对课文进一步学习,同时根据自己已有的经验和积累充分地思考,发表不同的见解,对有分歧的问题进行辩论。通过思辩,学生懂得了美不美不能光看外表,还要看能不能为人们做事。整节课,学生有了学习的舞台,课堂气氛显得很活跃。
2020课文《美丽的公鸡》教学反思2
《美丽的公鸡》一课充满了童真童趣,向我们阐述了一个深刻的道理——美不美不光看外表,还要看能不能帮人们做事。
在授课时,我首先提出问题“这是一只什么样的公鸡?”学生通过初读课文回答出“美丽、骄傲”,再引导学生说一说从哪里可以看出它“美丽、骄傲”?这样抓住重点词语来理解课文内容,如“得意扬扬”一词,问:“什么是得意扬扬”?说说意思,再做做得意扬扬的样子。再通过学生从头到脚观察公鸡的图片,从而使学生不知不觉得就走入了公鸡对自己漂亮的外表既得意、又骄傲的心里,,所以非要和小动物比美。
接下来,我引导学生体会公鸡见到啄木鸟,就要和啄木鸟比美,是因为它觉得啄木鸟长了一张丑陋的长嘴巴,没有它长得漂亮,从心里瞧不起啄木鸟,使用了不礼貌的语言,称呼啄木鸟是“长嘴巴的啄木鸟”,让学生感悟到公鸡说话的不礼貌,语言不美,和它的外表美形成对比,而啄木鸟尽管态度冷淡,对比美不感兴趣,但却很礼貌的拒绝了公鸡的比美,让学生知道啄木鸟使用了礼貌用语“对不起”,啄木鸟的言行和公鸡的言行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不知不觉就让学生走近了人物的内心。学习这部分之后,让学生总结学习方法,如果说学习公鸡与啄木鸟比美这一自然段,我采用的是扶,那么学习和蜜蜂、青蛙比美,我就采用了放--同桌合作学习,既避免了教学的重复性,也培养学生自主、合作学习的能力。
另外借助头饰,入情入境地进行朗读。
在拓展延伸部分,我问学生:“此时此刻,你觉得这是一只怎样的公鸡?”又问“在你身边也有默默奉献、心灵美好的人吧,谁能介绍一下?”一石激起千层浪,孩子们分分举手,畅所欲言。
因为是家长开放日,面对的是百余名家长,只想着一定要全员参与,可是时间有限,感觉品词析句不是很细致了,有“蜻蜓点水”的感觉。总之这节课,既有闪光的地方,也有很多的不足,亮点和遗憾并存,每一次经历都是一个成长的开始。
2020课文《美丽的公鸡》教学反思3
一、借助插图,渗透学法
低年级孩子对图画非常感兴趣,通过图画也能较好地反映事物的发展变化,让学生观察画面想事物的变化,可以帮助他们了解故事情节的发展,更深入地理解课文内容,领会文章的思想感情。通过学生的朗读观看插图,体会到本课文大部分段落的构段方式是相似的,我通过重点指导第二自然段的学习,让学生懂得学习本段所用的方法。为后面的自学做好了铺垫。我问学生:“公鸡还和谁比美了?”通过这样的提问,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产生阅读期待,调动起学生自学三、四两个自然段的学习主动性。这样教学能促使学生主动获取知识,达到“要我读书”变成“我要读书”的'目的。既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又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的情境。从现在就开始训练学生,为将来的自学打好了坚实的基础。
二、借助头饰,分角色朗读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可见读书的重要。对于低年级的孩子们来说,童话故事是他们非常喜欢的。童话故事里的角色更是让他们非常难忘的。又加上本课对话较多,因此根据时机的让学生进行分角色表演,不仅是对本课内容有更深一步的理解,更能让学生在表演的过程中发挥自己的长处,把动物们演得惟妙惟肖。同时也训练了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低年级孩子表演的欲望很强,他们非常喜欢展现自己,所以我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组织学生进行表演,这种形式是学生非常喜闻乐见的。
在课前我准备好了各种动物的头饰,为学生的顺利表演做好了准备。在分角色前,我手中拿着头饰说:“谁是公鸡?谁是啄木鸟、蜜蜂、青蛙?”通过这样的情境对话,与学生达成共鸣。学生的回答是:“我是公鸡;我是啄木鸟;我是蜜蜂;我是青蛙。”此时的学生在表演之前,就兴高采烈。为后面的表演做好了铺垫。通过这种角色转换,也让学生真正走进了文本,与文本对话。此时他们就是文中的公鸡、啄木鸟、蜜蜂、青蛙。他们在分角色表演的时候能够很快的进入角色,使自己的表演更加的精彩,进而在表演的过程中感受到公鸡的骄傲、啄木鸟、蜜蜂、青蛙的冷淡。
三、借图想象,培养学生思维发散性
在这篇课文的教学中,我认为有些地方可以进行挖掘,在挖掘的同时不仅是对课文内容的进一步了解,同时也是训练学生思维发散性的最佳时机。在学习完公鸡与小动物比美后,我让学生找这几自然段的相同之处。公鸡每次在与小动物比美时都是称它们“长嘴巴、鼓眼睛、大肚皮。”你们想一想:“啄木鸟的长嘴巴、蜜蜂的鼓眼睛、青蛙的大肚皮都有什么作用?
这个问题的设计目的是让学生进行想象,不仅训练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更重要的是训练学生思维的发散性。学生说:“啄木鸟的长嘴巴可以吃到树皮里的虫子;蜜蜂的鼓眼睛可以看到哪里有花粉,可以采到更多的花粉;青蛙的大肚皮可以装很多的害虫。”从学生们的回答中也可以看出,他们看到小动物们的长的样子都能够与他们能够给人们做事联系起来。从而也体味出了本课揭示的道理,“美不美不能光看外表,还要看能不能为人们做事。”
【课文《美丽的公鸡》教学反思】相关文章:
课文《美丽的规则》教学反思10-06
课文《美丽的规则》教学反思01-16
课文《美丽的南沙群岛》教学反思范文10-06
《美丽的南沙群岛》课文教学反思10-06
课文《跨越百年的美丽》教学反思10-06
课文《美丽的小兴安岭》教学反思范文10-06
课文《美丽的小兴安岭》教学反思范文01-25
课文《项链》教学反思10-06
课文狼教学反思10-06
课文比尾巴的教学反思1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