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柳先生传》教学反思

时间:2022-09-15 22:31:09 教育反思 投诉 投稿
  • 相关推荐

《五柳先生传》教学反思

  针对大多数学生不大喜欢文言文的现象,教这一课时,我首先做的是激发学生的兴趣,从学生感兴趣的“五柳”入手,接着引出与“五柳”有关的一个典故,自然地过渡到陶渊明再让学生结合以往所学说说“心中的陶渊明”这样既复习了旧知识,又能与新知识形成一定的对比效果。接下来我们来看看《五柳先生传》教学反思,仅供大家参考!

《五柳先生传》教学反思

  《五柳先生传》教学反思1

  《五柳先生传》是初二语文教材中的一篇文言文,教学的重点是理解五柳先生的性格、志趣和精神面貌,体会本文的写作方法,针对大多数学生不大喜欢文言文的现象,教这一课时,我首先做的是激发学生的兴趣,从学生感兴趣的“五柳”入手,接着引出与“五柳”有关的一个典故,自然地过渡到陶渊明再让学生结合以往所学说说“心中的陶渊明”这样既复习了旧知识,又能与新知识形成一定的对比效果,自然地导入到课文的学习,这是我认为的可取处之一。

  我认为的可取处之二在于对文章语言的品析上,为了避免落入俗套或者杂乱无章,我采取了限制格式但不限制内容的品析方法,让学生既放得开(可任取文中的语句)又收得拢(旧拢到对人物形象的认识上)当学生对中心句认知不一致时,我灵机一动,让学生分成几派自由辩论,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又巧妙地培养了学生的竞争意识。

  在此基础上进行拓展训练让学生结合现实对五柳先生的为人进行评析发表看法,让学生能辨证地看事物,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落实“教书育人”中的“育人”这一环。

  当然也有不足之处:学生对重点字词的'解释不到位,究其原因主要是朗读训练突出不够,我了解到学生上课前预习的时间较长,课文读的较熟,所以忽略了这一环节,后来通过检测学生对字词的掌握情况,我才知道“读”是语文教学特别是文言文教学中的重要一环,“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这句俗语正说明了这点,今后我一定注重学生的朗读训练、以读促学。

  不足之外还在于我的教学观念更新得仍不够彻底,讲课或多或少有考试的牵制,学生辩论时两方都有理,而我为了学生考试时的唯一答案,在辩论之后把答案牵引到了我心目中的答案上,这一点无疑是与新理念观点相违背的,对此,我只能说我还未完全从过去的教学模式中走出来,彻底走出来需要一个过程,我想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逐步战胜“旧我”的。

  《五柳先生传》教学反思2

  《五柳先生传》是一篇文言文自读课文,在课文翻译上不要求做逐字逐句解释,只求意译。在课文内容的理解上主要是对人物形象的把握以及人物精神境界的体会。

  基于以上要求,我把课文放手让学生自己处理。

  文言文的读是很重要的,读通、读懂是一个循序的'过程,我让学生听读、自由读、朗读、适时点评,在读的过程中,很多学生掌握了文章的语言特点,多用否定句,而且句式整齐,有的同学更己通晓了文意,这样,在此基础上进行学习就轻车熟路了。

  学生在理解课文中,提出了一系列难懂的问题,有的问题同学们通过思考能迎刃而解,而在人物形象的理解上不易懂。我引导学生从具体事件上分析人物,“好读书,不求甚解”他在读书中得到的是精神愉悦;“性嗜酒”“期在必醉”写他率真放达,“环堵萧然,晏如也”他安贫乐道,“常著文章自娱,忘怀得失”描述他自得其乐,淡泊名利,对平平淡淡生活细节的叙述,生动地刻画了贫困之中却悠闲自适的隐士形象。

  为了更深刻地认识人物性格,理解人物精神风貌,我想到了多媒体,在这课的资源中,有一段视频,作者在东篱下采菊,悠然自适的情形,我让同学们观看,品味人物的精神境界,我由此又想到了一句话并告诉同学们:是真名世自风流,作者有才学而不拘礼法,活得自然,活得洒脱。

  本课学生不仅学会从课文本身理解人物,也体会到这是一种社会生活状态,是赞是否,同学看法不一,结合当时的时代背景,再想到当今社会,我不知不觉对学生的人生观进行着一些渗透。

  学生需要开扩的视野,需要有对生活的认识和思考,这是我在教学本课的一点粗浅认识。

  《五柳先生传》教学反思3

  喜欢教《五柳先生传》,源自对陶渊明的一份独特的爱,当然也出于对文言文教学的一份好奇。

  《五柳先生传》属宁静而深远、似枯而实腴的文章,充分显示出五柳先生的淡泊名利的心境。于是,我在教学时试图追求一种深水静流的境界,期冀能够触摸到每个文字背后丰赡的思想情愫,紧紧抓住了文言文教学的特点,以“读”贯穿整堂课的教学。通过初读、诵读、品读等教学环节,由浅入深,在师生互动交流,质疑探究中,使学生积累了一定的文言词语,品鉴了五柳先生安贫乐道、不慕荣利、旷达自任的品格和高洁志趣,也让学生有了一定的情感体验。

  研读课文,由文及人,品评五柳先生的精神气质。这一阶段我主要设计了一个主问题:陶渊明是如何来写五柳先生的呢?哪个同学能给我们说说他的发现。除了兴趣外,五柳先生的“高”还表现在哪些地方,请你细读课文,找出来予以品味?又设计了一个重点探究学习环节:选择自己喜欢的方面表达看法。采用学生自主探究学习这一手段,让学生读出新的感受、新的体验和个性化的理解。在阅读过程中,既教给了学生必要的阅读文言文的方法,解决了学生阅读中遇到的障碍,更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此时教师就不是作者的传声筒,也不是高高在上的主宰者,而是学生阅读的'伙伴。对于学生提出的疑问,叶老师也尽量让学生自己去解决;对于学生的独特发现和领悟,也让学生自己去评价。

  品读课文,由人推己,与五柳先生对话。在这一环节,设计的问题是:你喜欢五柳先生吗?为什么?让学生联系自身作出价值判断,直击学生的心灵,让学生反思自己的人生。并恰当的引用了陶渊明的《拟古》、《杂诗》、以及宗白华《论〈世说新语〉和晋人的美》等材料,拓宽了学生视野,使学生对五柳先生的人物形象有了较为全面的印象。从而自然而和谐地过渡到洒脱、率真的“魏晋风流”的文化反思与咀嚼。最后在课堂最后的寄语中深情地表达了这样的一种文化反思:在充满阳光的现代社会,虽然魏晋时代的文人那种消极避世的态度已经不值得我们提倡了,但希望同学们在自己人生的道路上激流勇进,建功立业,兼济天下,同时,也不妨让自己活得萧散一些,旷达一些,真率一些,让我们——诗意地栖居在大地上!

  当然,在课堂上表现出来的激情的缺乏,也是无庸置疑的。在学生回答后有时没有及时地跟进和追问(如对“不知何许人也”的阐释就显得比较急躁与引导不足;在学生回答引用老子的话这么精彩的时候没有及时跟进)等问题还有待改进。

  教学《五柳先生传》,试图展示出自己的这种思索与追寻,尽管这堂课没能如愿。突然想到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中的第一句话:归去来兮,田园将芜胡不归……是的,归去!归去磨剑!

【《五柳先生传》教学反思】相关文章:

五柳先生传的教学设计10-06

《五柳先生传》教学设计12-06

《五柳先生传》教后反思10-06

《五柳先生传》的教学设计优秀09-02

《五柳先生传》教后反思范文10-06

《五柳先生传》教案02-25

《五柳先生传》的教案02-27

五柳先生传教学反思11-02

五柳先生传教学反思04-06

《五柳先生传》的教学设计优秀(通用)1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