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动课的教学反思
身为一名优秀的人民教师,我们需要很强的教学能力,写教学反思能总结教学过程中的很多讲课技巧,快来参考教学反思是怎么写的吧!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活动课的教学反思,欢迎阅读与收藏。
活动课的教学反思1
综合实践活动课是正在探索中的一门新型课程。是面向全体学生开设的,以塑造学生完美人格,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实现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发展,追求人文精神与科学精神融合为价值取向。在活动中,我觉得要重视学生全体参与、学会共处与分享、学会协调与合作。要积极学习理论,更新观念;结合实际,鼓励学生大胆实践;立足现状,勇于创新。之前虽和学校有经验的老师学习了很多宝贵的经验,但当我真正上课后才明白经验是一回事二实践是另一回事,这四个星期的上课给我留下了深深的思考。
一、在现有的条件下相信自己行,相信学生行。
在小学,学生“小”,而综合实践活动课却是个“大”课。综合实践课,他们的能力行吗?学校的条件行吗?经过这段时间的亲身实践与学习,大家的讨论表明,以前我的理解太狭隘了。综合课无所谓大小,关键是要找到适合实际、符合学生年龄特点的路子,意识是培养出来的,能力是锻炼出来的,这些都需要我们的耐心与长时间的培养。要对自己的'学生有信心!
二、要改善课堂中的“收与放”
综合实践活动是在老师指导下的“教”,尤其是我们这些青年教师要知道,学生处于一种不知所然的状况,一上来就放由学生所谓“自主选题”,这显然是不切实际的。经过实践的摸索,我们确定了主题,综合实践活动离不开教师的具体指导,制订计划,学会合作,均需要教师的点拨和提示,甚至是训练。要“放”就必须先“扶”,否则学生无所适从。但老是“扶”而不敢“放”,学生永远学不会自己走路而且对课堂的兴趣也会消失,更多的是要让学生参与实践,应在该放手的时候就放手。
三、要改变旧的观念,增强新的血液
综合实践活动,要求教师要有新的师生观、新的教学观。而以前自己以教学主宰者自居惯了却浑然不觉,依赖讲授法多了却秉性难移。课程实验刚开始,我还是不知不觉地老用讲授法,介绍什么是“综合实践活动”,有什么意义和作用。这时,我才发觉:不对劲!活动课不能这么上!活动活动,必须让学生的手脑动起来,在活动中发展,在活动中受益,在活动中体验成长,在活动中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因此,旧的单一的讲授法必须淡去,必须采用新的“活动教育法”来“活动育人”。
活动课的教学反思2
这是一堂五年级的阅读课,《上下五千年》这本书本身是历史的积累和沉淀,因此对五年级的学生而言是具有距离感的,所以我在设计教案的时候是以引起学生的兴趣为出发点,从而激发他们的阅读欲,让孩子在兴趣的带领下主动要读书,然后再加以科学阅读法的指导,让孩子自主阅读,丰富自我,提升自我。
但是在教学过程中出现了许多我未预计到的问题,而最后我也发现,这些皆是我准备不充分的结果。比如在阅读方法教学中,我先出示了屈原沉江的图片,紧接着就问孩子:“此时如果让你们来阅读这个故事,你们会怎么去读?有什么好方法?”孩子显然不知我所云的,不明白一幅图怎么就扯到了一个故事上,而事实上我的问题也的确出在了这里,我的本意是想引出读书的一些小窍门,如:先理解内容,然后做些圈化加深理解,相关内容用读书卡片加以记录并熟记等,可是我只是让孩子凭空想象,没有结合具体内容加以指导。所以孩子在回答时一直停留在“精读、略读”方面,并且因为没有文本,所以我在指导时也忽略了历史性文本与普通文本的区别,历史性故事放到今天依旧要被学习、铭记的原因是什么。
除此之外,我在对课堂的认知上也出现了问题,在出示读书卡片时,我是这么说的:“这是老师在网上里的几张读书卡图片,大家一起看一看。”这句话显然太随意了,我以为阅读课就不需要字斟句酌,而事实上,每一堂课,老师的每一句话都必须是深思熟虑的'产物,而不是随口而来。
课后和指导老师进行了交流,导师的话让我有了很大启发,作为一名老师,上任何一堂课之前,我们都要问自己三个问题:我要教什么?为什么教?怎么教?每一个环节都必须在心里演练很多遍,这才是对学生,对自己负责。同时老师是一堂课的掌舵者,所以从备课开始,就要让课堂丰富而又合理,尤其是高年级的课堂,教学内容不是单一、表面的,老师要帮孩子去挖掘文本,教材背后的东西,起到一个抛砖引玉的结果。而我原本的设计显然是不够丰满的,为了引起孩子的兴趣而设计的历史故事表演并未达到想要的目的,孩子只是觉得好玩,对《上下五千年》这本书依旧没有认识和兴趣。
当然,这一堂课也给了我许多启发和思考,教学是一种智慧和情感的双重碰撞,老师要实实在在地走到课堂里面去,要关注孩子要什么,老师还要给予什么指引等等。在之后的教学中,我将会更加认真、用心地去对待。
活动课的教学反思3
因为课程原因,很多知识需要利用活动课来理解与吸收,那就需要好好设计活动课的内容和流程,故做以下反思:
1、场景式
很多知识需要在特定的场景中去思考事情应该如何去做,例如四年级的第三个单元《做聪明的消费者》中很多知识需要学生亲自在特定情境中思考问题。因为条件限制,不能去真的商场或者店铺去体验,所以活动课的设计需要考虑到让学生身临其境体会购物的过程,在活动过程中,通过老师的提示学会如何聪明的购物,结合生活实际,做聪明的消费者。
2、感悟式
有些课程不需要学生识记,却有更高的'要求就是去感受。怎样让学生能够真正明白一些道理,真正对其思考问题的方式有所影响就需要将感悟式的活动课开好。例如《大自然发怒的时候》中的一节课《灾害无情人有情》就需要让学生去感悟在灾难面前人们手拉手、心连心、拧成一股绳,战胜灾难的伟大力量。通常采用的方式是视频和图片,虽然课堂很丰富,但是学生很容易感受不深,没有办法真正触动心灵,所以我采取的方式是在观看一些视频或图片之后将自己的所感所悟利用文字或者图画的形式表现出来,然后结合自身思考自己在生活中的所作所为有哪些是值得大家学习的地方有哪些是需要改正的地方,让学生真正做到“学以致用”。
3、实际操作式
有些课程和生活息息相关,而且需要进行实际的操作才可以让学生更清楚地了解事情的进行方式,明白这些过程的道理。例如五年级《我们都有发言权》中《投上神圣的一票》,因为学生没有接触过投票之类的事情,不能明白为什么要进行投票以及进行投票的具体过程,当然最好的方法就是举行一次真正的投票,像选出班里最乐于助人的人,最有爱心的人等。学生可以明白投票的意义是公平公正也能够记住投票的具体的过程,能够更好的接受知识和利用知识。
以上就是对活动课的一些反思,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更好的利用到课堂中,使课堂更有效率。
活动课的教学反思4
本次综合实践活动旨在孩子们走出学校,走入社区,亲身调查有关小食品的情况,促进学生对小食品的认识,从而提高自身对食品安全的认识。
在本次综合实践活动中,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因为学生是学习过程中真正的主人。让学生当主人,自己想办法从多种渠道去获取知识。有时候甚至在某些方面体现出来他们比教师知道的还多,因此我在活动过程中的身份是学生的伙伴、参谋。学生在活动中完全是自主的,他们根据本专题活动的'要求设计活动计划,自主地进行调查、采访;将收集到的资料制作成PPT、WORD文档、手抄报……
古人云:“众人一条心,黄土变成金。”可见共同合作的重要性,尤其在现代文明社会,学会与人合作更是现代人所必不可少的素质。合作能将个人的孤军奋斗转化为小组之间的互帮互助。小组的合作学习,有助于学生合作精神、团队意识和集体观念的形成。因此在日常学习生活中,我经常鼓励学生们分工合作,共享成果,本次活动自然也不例外。学生们自由组合,分成了六个小组,并选出了小组长,然后由小组长进行分工,再定出活动的计划,按部就班地开展活动。因为我班的学生小组活动能力强,所以这些环节对于他们来说已经驾轻就熟。
资源是本次活动的重点。教师与学生都要做好充分的资源准备,所以我带领学生们拟订好外出调查、采访、拍照等方法来收集资源,学生的学习激情已被点燃了,他们恨不得马上就行动起来。
生活是学习的源泉,学习的外延等同于生活。因此我们的实践活动要突破教室,要走进大自然,走向社会,让学生在广泛的空间里吸纳独特感受,陶冶情操,磨练意志,形成态度,认识价值。在这交往的过程中,学生形成了独特的体验。学生很愿意把这种体验表达出来,于是他们将自己辛苦了解到的资料整理、,制作成精美的电子作品,与同学们分享。
活动课的教学反思5
《可能性》是五年级上册数学里的统计与可能性的内容,是一节实践活动课。是我在本学期“金烛杯”活动的参赛课。现代教学理论认为:数学教学应从学习者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的背景出发,提供给学生充分进行数学实践活动和交流的机会,使他们真正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思想方法,同时,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在数学教学中,必须重视学生的实践活动,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亲身经历数学过程,感受数学的力量,促进数学的学习。本课依托新课程理念,注重为学生创设生活情景让学生从体验中学习,在体验中自我建构新知,并从中掌握数学方法。努力为学生创设条件,让学生主动参与到发现数学知识的过程中。在整个活动中,我的设想是希望课堂上自然地向学生们渗透了科学研究的基本过程,引导学生们要通过猜想——操作——论证去发现一些规律。这节课主要是学生通过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方式学习数学。根据学生的特点和教材实际,让学生在猜一猜、想一想、试一试、说一说等情景中玩数学、学数学,亲身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
反思本节课,我认为做得比较满意的地方是:
1、创设合理情景,注重联系生活。
实际上整节课只设计了一个与学生生活相关的情景:学校在月底要召开秋季趣味运动会了,为了这次运动会的成功举办,老师们正在认真地设计各种游戏规则,而学生们正在积极地投入到各种比赛活动的练习中,运动会上有各种比赛项目实际上就是学生的学习内容或练习,这样设计层次清楚,思路清析,环节紧凑,便于教师组织教学,学生也感觉到今天的学习好像是在开“运动会”,在运动会中动脑学习一系列的数学内容,这样设计,联系了生活实际,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自己的身边,体会到学习数学的价值,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2、“活”用了教材,实现用教材“教”。
在设计与讲课中,将教材中的“做一做”与练习中的3道题组合成了两道练习,置身于两个情境中“下跳棋”和“老鹰捉小鸡”,引起学生的认知冲突,通过对比,发现必须平均分转盘,必须采用正方体,保证每个面的大小是一样的,才能使游戏公平,这样做突破了教学难点。
3、以学生为主体,突出“生本”教育新理念。
在足球赛活动中创设了游戏情境,让学生主动参与做数学实验抛硬币,每组抛40次,观察抛硬币的结果,发现正面朝上或反面朝上的次数都很接近总次数的二分之一,通过“猜想”,如果继续抛下去会出现什么情况?引起学生的好奇心,观察历史上的科学家做的抛硬币的统计表,发现抛得次数越多,正面朝上的次数就越接近反面朝上的次数,让学生亲历了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在与他人的合作过程中,增强互相帮助,团结协作的精神,同时感受到科学家持之以恒和不畏难的精神。在其他活动项目中,我也注重尽量让学生自己发现,让学生说,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4、贯穿情感教育,适时德育渗透。
本节课要让学生理解只有做到可能性相等,游戏才公平,在教学中,着重强调:这样公平吗?为什么?培养了学生公正、公平的意识,同时结合摸球游戏联系生活中的中奖,理解摸奖游戏对于参与者来说是不公平的,教育学生不要参加摸奖,促进学生正直人格的形成。
课讲完了,突然没有了那种紧张和激动,心理上是一种轻松和一丝淡淡的遗憾。------心里总是想着这节课存在的不足:
(1)、挖掘教材不深,活动应“活”起来。
跳棋比赛中应设计成学生喜欢玩的电脑游戏“飞行棋”的形式,在课堂上真正让学生玩一次,由理论到实践,全班学生分为不同的三个队,由队代表来参与到活动,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的集体主义精神,又能够使课堂气氛异常活跃,提高学生的学习数学的兴趣。
(2)、教师组织教学的能力有待提高。
通过讲课发现自己在这次比赛中存在基本功不足的问题,激励性语言较少,课堂上心里紧张,不能灵活运用教学语言组织教学,缺乏一种亲切、自然、清析流畅的感觉;课中语言点拔不到位(抛硬币实验中出现正面朝上的次数与总次数之间有什么关系),导致在这一环节上用了较多时间引导点拔;还有是对学生出现错误状况后反应不够敏感(黑球个数是2,蓝球是20,黑球出现的可能性不是十分之一)。
活动课的教学反思6
一、活动目标
1,认识常见的公共设施,知道公共设施能给大家带来的方便。
2,懂得公共设施的重要性,不损坏公共设施。
二、活动准备
1,各种公共设施的图片
2,爱护公共设施的公益广告视频
三、活动过程
1,出示各种公共设施的图片,引出课题
提问:小朋友,你们认识这些东西吗?
你们在哪里见过这些东西?它们是做什么的?
师:“这些东西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叫做公共设施。”
2,认识公共设施,了解它与人们的生活关系。
提问:什么是公共设施?(方便大家的,共同使用的)
除了这些,还有哪些也是公共设施(结合生活经验,启发幼儿回忆)
追问:如果没有这些公共设施会给我们造成什么不便?(假设具体事例,引导幼儿讨论)
小结:公共设施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是不可缺少的,如果没有了垃圾桶,满大街将都是垃圾,又臭又脏;如果没有路灯,晚上走在路上就会摔倒;如果没有了站牌,当我们回家的时候就会迷路。
3,引导幼儿懂得不要损坏公共设施
师:既然公共设施对我们这么重要,那我们平时应该这么做呢?
鼓励幼儿自由讨论
小结:公共设施默默地为人民的生活作贡献,我们应该好好爱护它们。
活动课的教学反思7
本课是一堂让学生做做、玩玩的泥塑活动课,针对一年级的小学生,我主要从以下两方面体现教学理念:
一、让学生在轻松、活泼的学习情境中展开愉快的学习活动。
在课一开始,我提问:“今天我们玩什么呢?”在不知不觉中,以“怎么玩”为主线展开学习活动。在活动中,学生可以单独玩儿,也可以随意组合;这样一边自己做一边欣赏其他同学的作品,再加上自己的想象进行创作。整个学习氛围比较宽松、和谐,学生兴趣激昂。
二、激发学生玩的兴趣,玩出作品,玩出成就感,玩出自信。
橡皮泥对于一年级的学生来说一点都不陌生,如何在他们所熟知的橡皮泥中进行巩固复习、新授基本技法呢?一上课时学生就早已跃跃欲试,我的说教他们根本无心听,所以,一开始我就以“考考”他们进入巩固复习旧技法(团、揉、捏、搓)的阶段,并以“谁能当小老师”为激励点,为大家讲解示范,渐渐在他们的“玩”中渗入新知识新技法。
从开始的简单玩:“搓面条”“团汤圆”到复杂的制作出鱼和盘子等单件作品,直至进入大主题“我为妈妈做做饭”从中使学生体验了成功的`喜悦。尤其在后阶段的作品展评中,让学生选出自己喜欢的饭菜,这一环节对学生具有一定的刺激作用,从而树立起每位学生对自己活动成果的肯定,确立自信。
活动课的教学反思8
本节课我讲授的是小学四年级的心理辅导活动课《神奇的注意力》,我是以培养学生训练注意力的意识,教会学生提高注意力的方法为教学目的`。让学生知道注意力在学习和生活中都是极为重要的,我们要时刻保持高度的注意。
教学环节上我采用了:一、课前热身活动,播放视频让学生找到画面中出现的事物;二、自我诊断 对症下药,这一环节主要让学生回忆学习和生活中做事情常常分心的原因;然后对症下药有没有克服这一原因的绝招。三、行为训练 这一环节我设计了两个环节,(一)注意力集中训练 本环节我设计了三个闯关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提高注意力,并且锻炼学生的细心态度。让学生能够意识到注意力的重要性。 (二)抗干扰训练 1.学生注意倾听歌曲;2.再听一遍,完成闯关任务;设计本环节的目的是让学生了解到在嘈杂的环境中也能静下心来学习,无论干扰有多大,只要思想全部集中在目标物上,就能抗干扰,这样才能提高学习效率。四、让学生总结这次活动的收获。
教学不足:1.在教学实施过程中,每个环节学生在游戏后我都没有给予评价,忽略了课堂激励语对学生的重要性。本节课我以教师为主导,但却忽略了聚焦课堂,把课堂也要交给学生,让学生能有施展才华的机会。
2.每个环节在过渡之间的衔接不够巧妙,导致各环节不能环环紧扣。
3.各环节学生讨论完题目后,我没有及时纠正让学生坐好后,共同探讨问题、解决问题、总结升华。
上好一节课不容易,上好一节好课更不容易。我相信只要我们认真备课,不光把教材备好,也要把学生备好,因为在课堂上会出现一些突发事件,我们要采取应急措施解决问题。
专注学生心理,聚焦于课堂,寓教于乐。
活动课的教学反思9
1.笔学游戏。
数学游戏是对四年级以前学生进行活动课教学的一种好形式。好的数学游戏应能充分激发学生的好奇心理,凝聚学生的注意力,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应是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学习兴趣与数学知识自然而然地同步增长。为此,设计数学游戏的思路,应当考虑以下几个方面:①游戏内容要通过丰富而新颖的形象来包装。大家都知道,一切知识都是从感知开始的。然而,数学教师惯用的数学概念形象化方法,虽然最初的数学概念能从形象化入手,但最后总下降为单调而呆板的数学概念和“符号”,成人化的思维痕迹很深,这种教法特别不能激发低年级小学生的兴趣,我们教育中应当尽量避免。正确的数学概念的形象化包装,必须结合低年级小学生思维在具体形象方面占优势的认识特点,结合他们的实际生活爱好来制定关于数学概念的教学形象设计,要不显露抽象的数学概念和“符号”,而是把它化解在小学生喜闻乐见的丰富而新颖的游戏之中,从而起到充分调动小学生的感官,在小学生头脑中树起鲜明的形象,达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的最佳效果。②游戏展开要通过生动活泼的戏剧性活动来实现。低年级小学生,刚由家庭进入社会,一切都新鲜,好动和不满足是他们进步的第一要素。数学活动课教学要抓住这一特点,设计适合他们口味的戏剧化数学游戏,把学生引入求知的好动中,让他们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中去。通过戏剧化处理这座在具体与抽象间的桥梁,把学生从具体形象思维引到抽象思维,让学生自己思考,自己理解,自己消化,自己吸收,使思维永远处于兴奋之中,实现活动课的目的。③游戏结构要是美的结构形式。数学游戏美的结构,是指美的语言、美的教学态度、美的板书设计及教具运用。最能直接打动低年级小学生心灵的是美,因此美的教学结构形式,是一股推动低年级小学生接受教育的力量,数学活动课的游戏结构也应按此来设计。
2.笔学讲座。
小学四年级后开展数学讲座,这是有利于抽象逻辑思维的发展,也是有利健康品德形成的好形式。这种以数学讲座为内容的数学活动课取材于两方面:一方面是取材于学科知识的扩张,发展学生能力。这类教学内容可分为三种类型:①智力型,如找规律填数,奇数和偶数运用,巧妙计算等;②实用型,如利用图形的合理分类的计算题,金融投资的基本计算知识等;③动手型,如绘制图表,用图形解应用题等。另一方面是取材于数学名人的故事,取材于数学史上的典型成果。通过讲述这些故事,能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进行朴素的辩证唯物主义教育,从而帮助学生确立正确的学习目的,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
3.笔学实践。
小学四年级后的数学活动课可开展数学实践活动,这是拓宽学生视野的又一种好形式。如去银行了解什么是年息?年息为什么采用“%”的记号?什么是月息?月息为什么采用“‰”的记号?也可到市场去了解怎样用统计表处理变化的市场价格?怎样利用已学过的图形拼成优美的商标图案等等。诸如此类的实践活动,不仅会丰富学生的知识,而且能使学生知道数学在实际生活中有广阔的应用,更重要的是通过社会实践这一大课堂的锤炼,锻炼学生的能力,培养学生勇于解决实际问题的坚强个性。
4.笔学墙报。
这是继数学实践之后,学生自己找问题自己解决问题的活动课的好形式。这种活动的开展,不但能丰富学生的数学知识,而且会提高学生写作能力、组织能力以及美的欣赏能力,宜在小学高年级的学生中广泛开展。
活动课的教学反思10
《坐火车》是一节散文欣赏活动。此散文较短,但很押韵。孩子们说起来朗朗上口,很快就能理解散文的内容了。孩子们在活动中能够积极的参与,大胆的说出自己坐火车、汽车时往车窗外看到的美景。但替换自己坐车时看到的美景成句子对于我们班孩子来说要求太高了,不能很好完成。我并没有因此改变教学目标,因为目标要根据班级幼儿的实际情况加以区分,最佳的状态就是不仅要让幼儿学会散文中的句子,也要让幼儿试着把在户外观察到的风景尝试着替换散文中的词句,那就是跳一跳摘果子的理念。
第二课时我让幼儿把小椅子排成火车状,让幼儿边开火车边欣赏散文。首先让幼儿说说自己所了解的火车的特点:长长的,一节一节的,在开时还有声音;其次让幼儿开着火车观察春天,引导幼儿关注教室里布置的图片:“绿油油的麦苗”,“金黄色的.油菜花”。另外我还增加了一些情境图片,引导幼儿感受如“开到雪白雪白的雪山那里去”,“开到蔚蓝蔚蓝的大海那里去”的语句,为幼儿的替换散文语句打好基础。在学习散文时,根据散文的顺序出示图片,让幼儿能更好的学习词语,再让幼儿说说喜欢文中的那一句话,加深对文中语句的学习。幼儿在学习时由于有了一定的情境,所以学习散文时掌握较快,达到了较好的效果!
活动课的教学反思11
语文活动课,是语文教学的重要一翼。活动课对于丰富学生生活,开拓学生视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对于加深学生语言体验,提高学生个性,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有着重要意义。在语文课活动课的组织实施中,应始终把学生的自主性摆在第一位,让学习自主地、积极地参与,动口动脑,培养内在的动机,激发智慧的潜力,发展个性特长,推进个体的主动、和谐、全面的发展。“动”是活动课最大的特点,应该将“动”贯穿于活动课组织实施的全过程。
一、选好内容,使学生“可以动”
语文活动课作为一门课程,它有自己设置的目的要求,也就是必须着眼于以获取直接经验。即时信息为内容,以实践性的特点,引导学生从书本走向生活,从课堂走向社会,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活动课比起学科课程有较好的灵活性,在内容的选择上我们可以很好地体现“可动性”。
1 、实践性内容。 实践性是语文活动课的主要特性,它改变了学科教学中教给学生结论性知识的方式,让学生在参与观察、动脑、动口、动手能实践活动中拓展知识,发展能力。一次语文活动课,我组织学生到市场调查采访,然后写一篇小通讯。很多同学对市场的一些问题作了如实记述。如“吃啥有啥”、“乱摆乱卖没人管”“菜价低菜农愁”等。这次活动课,同学们表现活跃,不但学会了调查,练习了写作,还明白了“写作处处有材料,只要做个有心人”。
2 、需要性内容 。根据学生当前的需要或学生正关心的话题来选内容,可以激起学生的热情。如六年级时,很多同学们都互写留言。这时开展一个《赠你一言》活动课,让学生收集和撰写一些富有人生意义、积极向上的格言妙语。结果,这节活动课学生肯定热情高涨,交流创作活跃,不但可赏析格言妙语的深刻含义、结构、修辞,还可以让学生受到激励和教育,提高了学生写留言的品位。
3 、竞争性内容 。魏书生说:“即使对毫无直接兴趣的智力活动,学生因渴望竞赛取胜而产生的'间接兴趣,也会使他们忘记事情本身的乏味而兴致勃勃地投入到竞赛中。”的确是这样的,在竞赛中,不喜欢的事情也喜欢,枯燥的事情也变得有趣。
二、放手指导,让学生“真正动”。
要使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在活动中得到充分体现,从活动的设计、准备到实施、总结都要放手让学生参与,使学生感到这是自己的“活动”,从而真正动起来。
1 、 放手让学生参与活动的设计 。开始时,教师可就活动的设计和内容征求同学的意见。随着活动的深入开展,可将一部分内容交给学生搜集准备,这一过程其实也是学生的活动过程。如《趣说歇后语》就可叫学生推荐一些趣题给老师。一些活动内容熟悉以后,则放手让学生设计,教师主要是引导完善。学生参与出题。设计的活动,会“动”得特别投入。笔者放手让学生自主设计了一节《诗情画意迎新年》的活动课,学生设计了“对春联”、“祝语设计赛”、“猜灯谜”、“成语表演”、“新年新打算”等内容,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2 、 放手让学生参与活动准备。 从活动内容搜集,学具教具制作,到活动场景的布置,均可让学生参与,教师主权是做好小主持的指导。如在上《诗情画意迎新年》这节活动课节中,学生不但布置了一个喜气洋洋的教室,还自行准备了水果、糖、饼、卡片等奖品。
3 、放手让学生在活动中一展身手 。活动课重在过程,只要学生在活动中充分动脑、动手、动口,那么即使学生在活动的某项内容没有充分完成,这节课也是成功的。如活动课《手抄报大赛》,开始很多教师认为大部分学生将难以完成。后来放手让学生自行设计版面,结果连最差的学生也能完成,一些手抄报的精美还令人赞叹不已。当学生看到满教室展评的作品时,都深感自豪。
4 、 放手让学生参与活动总结。 这能使学生在总结经验中体会成功的喜悦,先认识讨论,再全班交流,最后由老师归纳升华。如活动课《我能行》结束时,教师说:“大家有什么收获呢?我想采访几个同学。”这就是引导学生以活动作总结的一种方式。每次活动后,若能引导学生以活动为题材写篇日记,能使学生的总结产生更大效益。
三、创设情境,使学生“乐意动”。
一方面,要做好活动场地的布置,营造一个和谐的氛围;另一方面,在活动开始和活动过程中可利用绘声绘色的语言、情境渲染、实物演示和动手操作等方法,以激起学生想看看、说说、做做的强烈愿望;其次,充分利用活动课课内外、校内外相结合的特点,带学生到社会、大自然的情境中,营造一个学生“乐意动”的氛围。如在活动课《寻找春天的足迹》中,带学生到大自然中,那刚钻出来的小草,树枝上的嫩芽,星星点点的小花,湿润的泥土的微微的风,都能一下子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情不自禁融到活动中。
四、巧选形式,让学生“全体动”。
语文活动课一定要避免那种“尖子生表演”的场面。在每一次活动中,都应让每个学生都动起来。语文活动课的形式是多样的,如阅读欣赏、口才培训、表演品评、调查观察、语文技能赛等。要从为学生提供人人都有“动”的机会的角度出发,巧选活动形式。如,《课本剧院表演赛》中,由于时间限制,决定了表演的只能是部分人。怎样让其余同学做评委,对表演作出书面及口头评论及打分。
五、优化结构,让学生“全程动”。
为确保学生在活动过程的每一环节都处于“动”中,教师除了让学生参与活动的准备工作以外,还必须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设计科学、合理、有序的活动程序,优化活动课课堂结构。如在《我能行》这节活动课的程序设计中,先以充满激情的语言导入情境,继而“选评委”抢答案掀起第一个小高潮。在汇报“发现别人优点”时,由于每人都想知道别人对自己的评价,所以会磁石般地吸引学生。“发现自己的长处”虽然要求较高,但满足了孩子的表现欲。紧接着安排了一个带有竞赛性却轻松愉快的“表演”,则缓和了紧张的气氛。最后的“评选‘班之最’”,每一次宣读“我们班最……的……同学”都会引起热烈掌声,从而将活动推向了高潮。这样的课堂结构,自始至终都让学生们处于活跃的“动”中,效果自然显著。
活动课的教学反思12
今天上午,我的语文活动课《诗情画意 四季如歌——诵读四季古诗》终于在多媒体教室演绎完毕了。这块压在心头的大石头终于落了地,感觉轻松不少。更重要的是,这节课现场效果及领导、老师们的反映都还不错,总算把两次“教坛新星”试讲折戟的阴霾扫去不少,心头的自信也被重新拾回些许。
回顾备课及施教的全程,感慨良多,得失均有。现反思如下:
(一)亮点:
1、开课伊始,情景导入,四季图片欣赏的环节如诗如画。亮丽的图片、优美的背景音乐,加上我精心设计的画外配音,算得上赏心悦目、声情并茂,达到了先声夺人的效果。
2、“背、吟、填、猜、画、唱”的环节完成得很理想,学生兴味盎然,高潮迭起。
3、课前临时设计的板书有如神来之笔,以“四季古诗”为花蕊,以“背、吟、读、填、猜、画、唱”七大活动为花瓣,形成了一幅美丽的莲花图案形的板书。学生惊奇,听课老师称道。
(二)败笔:
1、“读”诗的训练环节虽然指导很细,也切中了关键,但是没有看出立竿见影的效果。这固然与本班学生朗读水平向来不高、缺乏感情有关,但是在备课时准备的'教师范读、学生配乐诵读的设计由于担心时间不够而被放弃,实在是不应该。此外,准备的Swf格式的视频范读文件不能在学校电脑播放也是一种遗憾。否则,效果也会好一些。
2、课堂容量太大,“唱”诗活动中安排的一个机动环节——讲“旗亭赛诗”的故事被临时忍痛放弃。这为今后上课如何进行科学预设积累了宝贵的经验,但是这有趣的文化故事没有得到呈现,终归是一种遗憾。
3、大班额下的活动课如何有效组织,激励性评价机制如何构建,一直是困扰我的两大难题,在这节课中未能得到解决。虽然课堂上小手如林,气氛也算活跃,但是仍然觉得有些美中不足。
“再完美的课也会留下一些遗憾,再失败的课也能觅得一丝亮点”——但愿这节课不是属于后者。几年以前现场听过的唯一一节活动课《漫游成语王国》是方芳老师的作品,我一直认为那是我永远也无法企及的一种高度,原来是,现在仍然是……
活动课的教学反思13
语文实践活动是课内语文学习的扩展,是语文能力的综合运用。人教版小学语文第七册课本中安排了两次实践活动、“做剪报”、“开一次科技知识介绍会”。此外,我还根据教学需要增设了有趣的小实验、制作书签、我是小小发明家等实践活动,在多次教学中,我有得有失,现总结如下,与大家共勉。
一、激发学生兴趣,做好充分准备,是开展好课外实践活动的关键。
例如,我在教学“开展科技知识介绍会”的实践活动时,以神州五、六号宇宙飞船发射成功的激动场景来激发学生兴趣,让学生走进高速发展的科技信息中,收集大量的科技知识,这样为学生提供最新的科技信息起到了抛砖引玉的作用。学生自己从大量的书籍、网络信息中找到“最新机器人”、“未来电脑”、“未来航天飞船”等大量有趣的科技信息资料。学生汇报时兴趣盎然,振振有词,听的同学也惊奇万分,赞叹不已。这样他们便有了学好科学的动力,有了畅想未来的欲望。
二、给学生树立信心,让学生亲自实践。
在实践中体验,在实践中发展,在发展中创新。实践活动,对于学生来说,既动手,也动脑,要想做好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例如,我在教学“制作书签时”,学生照着方法回家做了,但许多同学都失败了,我询问了许多同学失败的原因。后来,我亲自尝试,总结经验,把方法再一次教给学生,并用“失败乃成功之母”等语言激励学生,后来,学生经过反复实践、总结经验,终于展现了一张又一张五颜六色、精美的书签。学生在写作中说;“制作书签不仅让我懂得了‘失败乃成功之母’的真正含义,还让我体验到成功的喜悦、乐趣,今后我还要用智慧的大脑和灵巧的双手创造出更多美好的东西来呢!”这就是孩子们从实践中得到的启示,从实践活动中得到的能力,从实践活动中具有的精神。
三、教师要作好实践活动的评选与总结工作。
活动开展结束后,教师应采用精神奖励与物质奖励相结合的`办法肯定学生的成绩,让他们有成就感,让他们付出的劳动得到更多的赞赏,从而树立自信心,争取下次做得更出色。这样学生各方面的能力都会得到很大的提高,才会在今后的人生道路上获得一次又一次的成功。
总之,语文实践活动要能充分体现学生自主实践,激发学生主动探究的兴趣,培养团结合作的精神。实践活动的时间不必过于受课时的限制,开展语文实践活动,应该因地制宜,教师要根据当时当地的实际,充分开展和利用各种语文教育资源,创造性地组织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
活动课的教学反思14
作文活动课,即通过开展课堂说、写、听、演的活动,训练与作文相关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从而提高学生作文水平的一种教学形式。作文活动课与作文写作课最大的不同有三:一是学习形式不同。写作课是以学生“写文章”为主要表现形式,学生的思维过程和表达过程是内隐的、封闭的、个人的;活动课是以学生的“听、说、写、演”为表现形式,学生的思维过程和表达过程是外显的、开放的、流动的。二是组织形式不同。活动课是以教师为导演,学生为演员,课堂上能充分发挥学生主体的自主能动性,教师可以随时把握课堂进程,针对出现的问题灵活地诱导学生前行,或者即兴地开发,生成新的课程资源,把学生引向生活或思想的深处,表达和构思的细处,创境和创意的高处;而写作课是教师指导启发,学生在老师划定的范围内自主写作,整个过程教师是无法把握和控制情况的,一切要等木已成舟后,再来弥补,显得被动而差费误时。三是学习感受不同。写作课是个体的思维活动为主,缺少思想的碰撞,感觉是单一的,乏味的,苦涩的;活动课重视思想的互相激发,感觉是启悟的,震撼的,快乐的。因此,作文活动课是新课程改革应该倡导的一种作文训练形式。
一、作文活动课提出的背景
1.作文本身的复杂性。作文是一项综合性很强的工作,从审题、立意、拟题、构思、选材到具体的表达、书写,每一项都非常重要和辛苦;而其中任何一项的失误都会造成作文的重大缺陷。
2.高三作文教学少、慢、差、费的现实。高三复习时间紧,作文写作耗时多,教师在指导上缺乏可操作性,方法单一,讲多练少。有的教师干脆收集各类满分作文,指导学生借用别人的框架和内容装自己的观点,给人一种玩文字游戏的感觉,极易让学生产生反感和抵触情绪。作文批改工程量大,时效性差,不能及时针对学生的问题进行反馈和指导。学生认识不足,生活体验少,素材积累少,每次作文应付完成:很难达不到训练的目标。
3.学生思维能力和品质的缺失。遍观每年抽查的高考作文,审题出错、笔锋走偏,文体不象、内容平淡等现象比例甚高,其思考问题角度不对,理解材料不准,表达条理不清,语言辞不达意等情况比比皆是。而学生在写作上表现出的没有激情和畏难情绪,又直接导致了他们作文思维深刻性、独特性、创造性、丰富性和个性等的缺失。如果这些情况不能改变就有可能影响到学生的终身发展和全民族素质的提高。
于是,笔者提出了活动式作文训练的构想。经过实践证明,通过作文活动课训练,学生的兴趣和作文水平都得到了显著的提高,短短半年时间内,在笔者从教的一所农村中学的理科补习班中,就有十一位同学在省级以上刊物发表作文:这是笔者所在的学校有史以来绝无仅有的现象。
二、作文活动课的基本理念
1.化整为零。既然作文是一项复杂的综合性很强的工作,那么它就可以有分析的方法来进行分解,把整体变成一个个部分来进行训练。这就正如训练一乒乓球运动员,将复杂多变的对抗能力分解为接发球、前三板、前六板来训练的原理一样,强化一个个单项能力,从而形成学生整体能力,提高写作水平。
2.化隐为显。作文是一个内隐的.运动过程,为了便于指导就必须让它显露出来。这就一定要让学生把思维的痕迹通过说、演、写表达出来,变成可感的物质外壳。在此过程中,学生可以通过比较而自我顿悟,还可进行教师及时的点拨而领悟。
3.创造境界。学习活动会形成一定的学习场,产生一种育人氛围。教师在教学中要努力创造一种有利于提高学生认识境界、文学境界、文化境界的氛围,让学生受到人格、精神的鼓舞,人生观和世界观的影响。
4.培养个性。作文活动课要注重激励和鼓舞,培养学生敢于表现、敢于表达、敢于挑战,勤于动脑、勤于动口,勤于动笔的良好个性;培养学生善于学习、善于总结、善于综合等思维品质。
三、作文活动课的操作过程
1.课前准备,启动活动。课前将本节课训练点的有观知识下发给学生学习,要求学生主动把自学的知识在课堂上加以运用。此环节可减少课堂上讲的时间,又培养了学生自学的能力。因学了即用,可检验学生自学的情况,还可促使学生在运用过程中相互学习。
2.课堂开始,控制气氛。开始上课,激发热情,说明训练目的、活动要求、注意事项等。如本节课训练审题,要求只能把本节课的资料放在课桌上,眼看、耳听、口说、笔写,迅速反映,快速作答等。
3.活动展开,把握节奏。一堂课的训练题目一般不少于三个,活动面在90%以上。课堂上要努力形成平等的气氛,适时引导学生畅所欲言,发表个人的理解,使学生在交流和讨论中学会比较,学会思考,学会表现自我,敢于创新。教师一旦发现学生有创新思想,就积极加以表扬,从而激励学生形成一种积极探索的氛围。值得注意的是:有时,从结果看,部分学生在活动中没有成功表现,甚至有的回答非常可笑,但从过程看,他们能够参与活动,并积极地投入思考,暴露出问题,在同学的笑声和老师的点评中,就会获得启示,对其作文写作无疑是有指导作用的。从发展的角度讲,只要有学习的思考和交流,就能促进思维能力的发展。每个训练题活动结束后都要做总结,及时强调这一轮训练中发现的问题和相关的注意事项。可以让学生自己来总结,可以让同学相互评价,也可以由教师来点评。进行评价时,应当考虑评价活动占课堂整体教学时间的比例,要注重评价的实际效果。
4.总结要领,指明方向。
每一堂教学活动后,都要对学生认识的进步,语言的精彩处,思维的机智处,文化、文学的联想和想象处,创新处给以客观的总结,关注学生在作文思维训练过程中的发展变化以及学生参与活动的态度、情感和思维方式。对他们提出今后应该注意的事项和进一步提高的要求,强调、明确操作的要领。
可见,学生的活动课,最累的是老师,不仅要运筹帷幄,还要善于把握和引导课堂进程,并要准确点评和总结学生的问题,培养他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鼓励学生的创新精神,发展学生的个性,帮助他们完成学习的任务。
四、作文活动课的具体个例
议论文思维训练
——展开思路,拟写提纲(课堂实录片段)
授课教师:伍隍中学李明隆
老师宣布上课,学生起立,师生问好后坐下。
师:同学们,议论文是我们终身实用的一种文体形式。写好议论文必须注意条理清晰,思想深刻。那么如何才能作到这一点呢?那就是要拟分论点。今天我们来进行拟分论点的训练,要求大家把所有的学习用具都收起来,注意用耳朵听,脑子想,嘴巴说,积极发表自己的意见。同学们,课前大家看了我发的材料,应该明确拟分论点从哪些方面来拟了吧。
生:可从四个方面来展开:“是什么”,论证性质和类别方面的问题;“为什么”,论证目的和原因方面的问题;“怎么办”,论证方法和途径方面的问题;“会怎样”,论证效能和结果方面的问题。
生:一般来说,一篇文章不会同时论述四个方面的问题,大多是择其一至二范畴来论述。
师:能举例吗?
生:如《拿来主义》就论述了为什么拿来和怎样拿来,《六国论》只论证了六国破灭的原因,《改造我们的学习》也仅论述为什么改造和怎么改造。
师:对!哪拟分论点要注意什么问题呢?
生:分论点表达的句式要相同。
生:内容要统一。
生:要围绕中心论点。
生:要注意角度的统一。
师:很好!看来大家理解了辅导材料的主要内容。下可我们就来进行具体的实战演习,请大家亮出思想之剑,任逻辑和智慧纵横吧。
师呈现话题训练一:诚信
师:现在将同学们按座位分为四组,一、二、三、四组分别从“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会怎样”来展开话题拟分论点,每个同学都要发言,后面发言的同学说出的要点不能与前面同学说的要点重复、交叉、包含。希望大家谦虚一点,积极一点,同一组的同学,拿不稳的同学先发言,如果自认为水平很高的,可以在别人发完言后再发言。其他听的同学,要认真聆听,等一组发言完了我要抽其他组的同学起来总结要点并做点评。
下面一组的同学开始:是什么?
生:是人格高尚的表现。
生:是一种自重与自爱的行为。
生:是真善美的体现。
生:是对别人的尊重。
生:一种风度和美德。
生:五讲四美的基础。
生:社会对人的起码要求。
生:人的教养的一种标志。
生:符合文明的举止。
生:符合礼义的行为。
师:好!一组同学发言很积极。哪位同学起来点评一下?
生:我觉得他们的分论点有意思上的重复。你比如“文明的举止”和“礼义的行为”。还有意思也有牵强之处,如“对别人的尊重”用于礼貌还可以,说诚信不妥。如果选用分论点的话,最好是:是人格高尚的表现,是人教养的一种标志,是作人的起码要求。
师:对,分论点如果有了重复,就会出现逻辑上的缺陷;如果偏离了观点或话题,就会显得思考不深入。希望下面的同学注意这个问题。他提的三个分论点,大家可以参考。下面二组的同学开始,为什么?
……
分析:从节选部分可以看出操作的三个环节,即一是课前准备,二是课堂导入控制,三是活动展开和把握节奏。在授课的过程中,我们可以看出其如下的优势:1.训练点小,针对性强,重点突出,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2.在训练中采用鼓励、逼廹等控制方法,学生配合、参与面广,训练充分。3.环环总结,指导及时,加上训练三个话题,过关率高。4.要求前后同学内容不得重复、交叉、包含,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竞争力。4.有利于形成积极思考和迎难而上的品质,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和精神境界。5.成功完成训练后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自信心和写作的积极性。6.有助于学生学会沟通、分享和合作。
五、作文活动课的有关问题
(一)作文活动课实施的条件
1.阶段的训练计划。因为作文活动课是把课堂写作变成了课堂上的专项活动,所以要求在实施教学前必须有一个周密有序、针对性强的训练计划。如《作文学期训练计划》等。
2.具体的分点教案。如审题、立意、构思、用例等活动课教案。教案中要有明确的目标,训练点,训练题,控制策略,激励方法,指导评点方法,操作过程,情况处理设想等。
3.明确的训练和操作策略。要求每一个学生都发言,谦虚的就发言;让学生自己在比较中感悟并总结最好的标准和获取的思维方法;课堂上以激励为主,适当点拨;以学生活动的效果和热烈程度评价课堂教学的效益。
(二)影响活动课效果的因素
1.活动安排的方式。包括内容的确定,难度的把握,训练的坡度,以及训练的繁密与稀疏(繁密会让人感到一种负担,稀疏又不能巩固训练的效果)。
2.指导材料的针对性和知识的系统性,对于要完成的训练,有着重要的作用。
3.老师的引导和说明是否恰如其分。引导和说明不够,则训练完成一定会受到影响;引导和说明太多,则学生训练的时间又会减少,必然会受影响效果。
4.学生现有的知识水平和思维模式。上课的质量当然与之成正比,知识水平越高,思维模式改变越快,任务完成越圆满;反之则越差。
5.教师的授课艺术和控制课堂的能力。只有教师有很好的素养或充分的准备才能够真正自如地进行作文活动课教学。
6.训练的难度。任务的难度太小,活动意义不大;难度太大,学生又难以完成。
7.学生的情感态度。学生对训练内容越有兴趣,目标达成率越高。这就要求教师的设计一定要有针对性,并注意对学生的思想教育。
8.时间越充足,训练的量越大,效果越好。但也要注意,就是时间拖得太长,会失去一些训练的意义,应该以学生领悟和理解为宜,不可贪多求稳,忽视学生的悟性。
(三)作文活动课的主要误区
1.完全排斥传统训练方法。活动不能代替一切,写仍是最终的归宿。课堂活动,属分点训练,适用于拟题、审题、立意、构思、仿句、拓展、文体、章法、选材等方面,属散练;它仍应该和综合训练,如分类训练与升格训练等相结合,这样才能把“接发球”和“前三板”等有机结合起来,形成完善的作文能力。如果是非毕业年级,有关的练笔是不能少的。
2.安排训练没有序列。分合有序,有点有面,这是训练的基本法则,如果训练的安排没有计划,而只想有针对性就行,或大作文不写,只注重空讲,会使活动课失去原有的味道。
3.课堂操作,指导不细。忽略学生的思维特点,主观臆断,自以为是,会严重挫伤学生的创造力;而出现问题,没有发现,也可能会给学生留下一些思考的盲点。设计者一定要充分准备,多方设想。
活动课的教学反思15
活动记录:
随着主题活动的不断深入,孩子们对食品的表皮、外包装等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为此我进行了一次“剥剥吃吃真开心”的活动。这次活动的主要目的是:
1、了解并掌握一些食品去壳、去皮、去包装的方法;
2、逐步养成不依赖别人、喜欢自己动手的习惯。在活动开始之前,我为他们准备了好多不同的食品,如:不同种类的糖、桔子、葡萄、桂园、香蕉、花生、瓜子、鹌鹑蛋等。而活动的过程我则是这样安排的:
一、情景导入
1、教师扮演娃娃家的妈妈,拿出食品招待小客人。
师:桌上有好多好吃的东西,你们知道这些东西的名字吗?
幼儿:糖;
幼儿:棒棒糖;
幼儿:花生;
幼儿:瓜子,白颜色的叫白瓜子(南瓜子)合:那黑颜色的就是黑瓜子(香瓜子)
师:(指着桂圆)这是什么?
万小青:桂圆;(幼儿一起学说)
师:(指着鹌鹑蛋)这是什么?(幼儿无人能答)
师:这是鹌鹑蛋,是鹌鹑下的蛋。(幼儿学说)
2、这些东西是不是可以直接放在嘴里吃呢?
幼儿:要剥了外面的纸、壳、皮以后才能吃。
3、幼儿洗手,自由选择爱吃的食品。
二、分组指导
1、对一些较容易去壳、去皮、去包装的食物,启发幼儿自己动手。
2、引导幼儿观察、区别不同的带壳、去皮或带包装的食物。
3、寻找一些去壳、去皮、去包装的小窍门
幼儿:这种糖将两边的纸扭开就可以了。
幼儿:这个糖在边上撕开就好了。
幼儿:棒棒糖的纸先用牙咬一下,然后再用手拉。
幼儿:鹌鹑蛋可以先放在桌上敲一下,然后再剥,剥的时候要小心一点,这样剥出来的蛋是滑溜溜的。
三、经验交流
1、请幼儿讲讲自己学会了哪几种剥壳的方法。
2、鼓励幼儿以后在日常生活中遇到去包装的食品时,要自己动手,不依赖大人。
教师分析、反思:
对小班孩子来说,他们的依赖性很大,平时吃带皮或带壳的东西一般都由大人剥好后给他们吃的。在今天的活动中我特意选了几种不同的食品,让他们来感受一下自己动手去皮、去包装的乐趣。孩子们在剥剥吃吃的过程中了解了去除各种食物不同外壳、不同包装的`方法。这样的活动既提供给孩子一个锻炼的机会,同时也让他们了解了哪些食品的皮、壳容易去除,哪些食品的皮难以去除,要想办法去做好。从中也培养了孩子们的探索精神。
从今天的活动中可以看出,孩子们对这一活动内容很感兴趣,整个活动过程中,他们的积极性始终很高,反应也特别强烈。
不足:
对提供的食品在选择上还需考虑周全一些,对有些剥除方法相同的食品可以只选一种,这样对幼儿的操作比较有帮助。
【活动课的教学反思】相关文章:
活动课的教学反思(精选15篇)02-20
活动课的教学反思15篇02-18
活动课的教学反思(15篇)02-18
小学英语活动课教学反思02-20
综合实践活动课的教学反思02-22
活动课的教学反思18篇03-25
活动课的教学反思精选15篇03-25
学前班活动课教学反思01-04
活动课的教学反思(通用15篇)02-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