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猫》教学反思
作为一位到岗不久的教师,课堂教学是重要的任务之一,借助教学反思我们可以拓展自己的教学方式,优秀的教学反思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猫》教学反思,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猫》教学反思1
《猫》是老舍先生写的一篇状物抒情散文。课文细致、生动地描述了猫的古怪性格和它满月时的淘气可爱,尤其是在写猫的性格时,是将看似矛盾的事情一一列出,使猫的性格古怪鲜明生动。通过平实的语言描绘出猫的形象,全文字里行间表达了老舍先生浓厚的爱猫之情。无论是古怪还是淘气,在老舍先生眼里都是十足的可爱。
《课标》中明确指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刚上课,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时,就提到大猫的性格古怪,于是我就请学生说他们理解的“古怪”一词时什么意思,创设了自主、和谐、宽松的学习氛围,使这节课有一个良好的开端。整节课中我能尊重学生个体差异,能有意识地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学习的习惯和自信心。当学生理解到“小梅花”能体现老舍先生爱猫之情时,我引导学生理解老舍先生爱看这小梅花,越看越觉得美,自然而然地体会了老舍先生的爱猫之情。我在处理第四自然段“满月的小猫更可爱”时使用以读代讲的方式,给学生留下充足的读书时间、自由的理解空间。这节课上学生利用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进行小组学习,小组学习时学生畅所欲言,各抒己见,取长补短,学生在小组学习各方面的能力都得到充分的发挥和锻炼。
在这堂课上,我忽视了感情朗读。感情朗读,能使得书面语言不仅能形成立体形象,而且能转化为表情达意的有声语,使文章的内在情趣和学生的自身情趣相得益彰。课堂上我虽然让学生采用不同形式来朗读课文的重点句段,但是读的形式和时间还是不够,学生们没法通过朗读揣摩,从老舍优美生动的语言文字中体会到了作者对猫的喜爱之情。另外,我把理解猫的特点和体会作者对猫的喜爱之情剥离开来进行阅读,更是犯了大忌。在听评课时,刘大凤老师告诉我:尊重学生的`阅读体验是十分重要,学生们如果能够充分地细心品味,便会自然而然地理解文中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感悟出作者语言的魅力了。
另外,课堂教学要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师要为学生提供充分参与学习活动的时间与空间,引导学生构建一中主动探求知识、自主解决问题的积极的学习方式,这就是最有效的学习活动。但是我在这方面存在很多不足,例如讲读到猫的什么都怕时,非要学生概括出我预设的“胆小”一词,处理课堂生成的灵活性不足。这节课让我感受最深的就是要想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就要相信他们的潜能、挖掘他们的潜能,搭设舞台让他们展示才华。
通过上这件课,我收获很多,尤其向刘老师及高年级组的老师学到很多教学的经验,相信这些经验必将成为我今后教学中的财富。当然这样一个反思的过程也是一种进步的过程,在不断反思中进步,在进步中时常反思。
《猫》教学反思2
教学这算课文应抓住猫的“可爱”,层层深人,环环紧扣,引导学生读懂课文。在学习课文的同时、对学生进行语言文字方面的训练;围绕课文鲜明的句式特点,引导学生品味语言的精妙>处,进行语言实践:从具体到概括,又从概括到具体,学生在习得语言方法的'同时,也深化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发展了思维能力:引导学生聚焦老舍先生对猫的喜爱,品味词句。想象画面。,不足之处是在总结学习方法时有点仓促,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点评不够有针对性。针对这些问题,应该加大教学中的情感投人,不断完善教学方法。
《猫》教学反思3
《猫》这篇文章可谓人见人爱,一直都是教学上的一个典型范文。《猫》是老舍先生写的一篇状物抒情的散文。文章虽然短小,但内容具体,条理晴晰,描写生动,剪裁得当,构思精巧,是一篇令人百读不厌的优秀的范文。猫虽然是一种极其普通的小动物,然而在老舍先生的笔下却显得那么生动活泼,那么惹人喜爱。这篇文章细致生动地描述了长大后猫的古怪性格,刚满月时小猫的淘气可爱,全文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对猫的喜爱之情。
教学这篇课文时,我力求突出文中所蕴含着的人文精神——作者对小动物的喜爱之情。强调学生在阅读中学会作者是怎样用方法把猫的特征介绍清楚的,同时也不忽视语文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训练,力求两者的和谐统一。
教学时,我采用先扶后教的方法。
教学前三个自然段时,我用引导法,我尽量让孩子们自己去发现,猫有那些古怪的性格。即先引领学生有机会自己阅读,自己发现问题,自己解决问题。让学生自己找出既“老实”、“贪玩”、又“尽职”;既“温柔可亲”、不高兴时又“一声不出”;既“胆小”又“勇猛”,这些词来体会猫的古怪性格,然后让学生看看作者是怎么把这些矛盾词语连起来的?并且疏通写作结构。然后引导学生分组讨论你从哪些地方感受到猫的这些古怪性格?特别从哪些句子哪些词你能体会到猫的古怪性格?
在交流的过程中,我让学生自由发言,自谈体会,重点引导一些关键的句子,通过理解关键性的句子,让学生感受老舍用具体事例说明事物方法,老舍字里行间蕴含的喜爱之情,老舍对句子运用得出神入化的程度,并且配以朗读的深入指导,最总达到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全面提高,培养学生仔细观察身边事物,热爱生活的情感。有同学说:“在作者眼中,猫的脏脚印成了可爱的‘小梅花’,可见作者是多么喜欢猫呀!”有同学说:“我在‘它还会丰富多腔地叫唤’这句话中体会到老舍对猫的喜爱,在他眼中猫就像一位歌唱家一样棒。”还有的同学说:“我从‘蹭你的腿,要给你抓痒痒’这句话看出猫与作者之间有着很深厚的感情,真是猫亲人,人爱猫”可见,尊重学生的阅读体验,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来潜心研读,细心品味,学生便会很快地理解文中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了。
学习第二段,我就采用放手让学生自学的态度,让学习上一段的方法运用在第二段的学习上。
在总结时,我让孩子们学会“围绕中心句,用具体事例说明事物特点”这种方法,并能运用在习作上。
反思这节课,学生们学得兴趣较浓,猫的可爱也给他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完全归功于学生能抓住文中的语言文字,通过朗读进行揣摩体会。但也存在一个问题,就是学生似科在怎样将一个事物的特点写具体方面收获甚微。到底读写结合是将文章断开,插入写作联系呢,还是在上完全课后,待下节课再作系统练习呢?这还需要我在今后的教学中不断地实践与努力探索。
通过这一篇课文的教学,我体会到语文教学要抓住课文中语言文字通过朗读让学生体会揣摩,既能对学生进行语言文字训练,又能培养学生说话、写作的能力。
《猫》教学反思4
《猫》是老舍先生写的一篇状物抒情散文,课文细致、生动地描写了猫的古怪性格和它刚满月时的淘气可爱,全文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对猫的喜爱之情。,
在教学中,我首先谈话导入,创设情境,进而介绍关于作者老舍的文学常识,激发学生想认识老舍笔下猫的兴趣。
紧接着让学生听朗读自学生字和词语,并分析形近字,在扎实解决字词的基础上,指名读课文,在检查生字词语的掌握情况下了解课文主要内容。之后提出大问题:作者从哪几个方面具体表现猫的性格古怪?用笔画出重点词语,读读相关的句子,谈谈自己的.体会,并且想想作者在写猫的性格古怪的时候,表达了自己什么感情?指导学生学习1至3自然段。每组选出一名代表展示学习结果,最后,出示课件,使学生明确问题所向。然后顺势导入第4自然段,让学生齐读课文最后一自然段,思考问题:想一想作者是从哪两个方面具体来写的?学生讨论交流后再展示,同时出示课件点播指导学生学习。
整个课堂活而不乱,以问题引导为中心教学法,指导学生自主合作与探究学习本课。充分体现了学生在课堂的主体性。
在解决问题这一环节,我力求以“读”为本,以“悟”为核心。读中感知,读中感悟,读中积累。在学生找出重点词语和句子时,让学生反复读。分组读,齐读,男女生赛读,已达到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的效果。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让学生体会猫的古怪,贪玩,尽职等特点,然后让学生进行交流谈感受,学生在这一部分表现非常活跃,超出了原来的预想。有些学生直接在这一环节概括出了主题。
让学生自己从字词句到课文表达的思想情感来谈收获,真正的达到工具性与人文的统一。
在拓巩固这一环节,让学生写一个小练笔:介绍自己熟悉的小动物。学生动笔很快,好多学生通过模仿本课写作特点介绍了自己了解的小兔子、乌龟、小狗等等。有些学生文章题目立意新颖,如:《我家傲娇的小公主》《帅将—皮皮》《我家的小调皮》《爸爸的护卫队》等等,他们分别从外形入手,通过一两件事写清楚了动物的特点,运用了大量的拟人的修辞手法,整篇文章读完动物们好像活了起来。接着顺势讲解了文章的结构特点,学生一目了然。
最后,布置了作业:摘抄自己喜欢的句子,然后背给你的同桌听。这样设计体现新课程标准对语文教学的要求:高效语文课堂要注重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体现刻意感觉的无意化。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去积累词句,从而把这些词句灵活的运用到自己的习作之中。另外,在课程设计中,我抓住孩子的好奇心理,充分调动了其学习兴趣。
语文是听、说、读、写,语文是字、词、句、篇,在日后的语文教学中我还要再接再厉,努力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注重语文能的培养。
《猫》教学反思5
《猫》一文是著名作家老舍的经典之作。作者通过观察大黄猫的神态、动作,倾听猫的叫声以及小猫的淘气来表达对猫的一片喜爱之情,把猫的古怪性格及小猫的可爱形象描写得栩栩如生。
在研读教材时我发现,这篇课文的一个主要特点就是每段都紧紧围绕总起句进行具体描述,语言精当,层次分明,上下连贯,结构严谨而且在遣词造句的运用上也十分生动和生活化,妙趣横生。因此我认为教学这篇课文就要根据其自身的特点,抓住总起句,层层深入,环环紧扣,如同剥竹笋一样引导学生读懂课文。在学习课文的同时对学生进行语言文字方面的`扎实训练,引导学生鉴赏和品味语言的精妙之处,以期达到“加强基础能力”的目的。
教学这篇课文时,我主要抓住以下三个环节:1、找出总起句并理解句意。2、课文围绕总起句写了哪些内容?是怎么写这些内容的3、找出并理解重点词、句是如何表现中心的。这样教学,符合阅读教学的一般规律:即从整体入手,再到部分,使学生不仅理解课文内容,而且学到了阅读此类课文的方法。在整堂课中,我觉得各环节处理的基本到位,检测预习后发现学生在多音字方面存在一些问题,我进行多次强调,让学生多读多记。理解课文中学生品读词句也到位,学生理解了猫的古怪性格的具体表现。不足之处是:在总结写作方法时,有点仓促;拟人的手法也应该让学生总结出来;板书有点乱,应该把学生总结出来的词即时写于黑板。在教学过程中,自我感觉激情不足,声调过于低沉平缓,不够抑扬顿挫,对学生的表扬的力度和方式也不是很到位,针对这些问题,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更加注意改正,做到更好。
《猫》教学反思6
学习本课很轻松,几乎是学生自愿去完成学习任务的。课前,我提前两天布置学生观察自家或邻居家的猫,并认真做好笔记,更进一步的观察猫的一些固有的特点,以及猫的生活习性,包括猫的生活表现,特别注意观察猫在高兴时,不高兴时,抓到老鼠时的神态表现,并作好观察记录。
在第二天来学校时,我花了一节课,让学生将自己的记录,按顺序排列,然后进行逐项详细地阐述,在学生阐述的过程中,我点击旁敲帮助学生说具体,便于发挥自己的想象,学生边说,我边有序地板书关键词句,给学生制作一幅完整的思维模式。特别是在指导学生说猫捉老鼠的过程,一定要动察猫在发现有老鼠“之前,之中、之后”的反应过程,这里,我特别提示了,以前学过的知识,把事物当人的思维活动,动作神态来写动物的一般写法。
学生说过之后,“趁热打铁”让学生起草,在点评学生习作时,再套出新课,引导学生带上自己的习作和作者进行交言体会。看看大作家老舍先生笔下的猫是怎样的一只猫。这篇课文细致而生动地描述了猫的古怪性格以及满月时的小猫的特点,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对猫的.喜爱。本课语言生动,情感真挚,老舍把猫当朋友,当作家人,当作亲人,之所以老舍笔下的猫无论是淘气还是古怪,那种可爱都表现得淋漓尽致,是因为作者与猫之间像朋友一样,相互信任,和谐相处,也因此,而能创造出一个非常美丽的世界,其实这一切都是源于对生活的热爱。在教学时,我让学生再次走进文本,感悟作者的思想感情,从情感中品尝作者的写作方法。
本课很明显,在写作中用具体事例表现动物特点的描写方法。本文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对猫的喜爱之情,在介绍猫的性格特点时,只是将事实具体地写出。作者先从三个方面具体再现猫的性格古怪。比如:它既老实又贪玩,既贪玩又尽职;它高兴时和不高兴时截然不同的表现;它“什么都怕”但又那么“勇猛”这三个方面的表现,看起来相互矛盾,但都是事实,所以说猫的性格实在有些古怪。再讲它小时候十分淘气,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刚满月,脚腿还站不稳时就爱玩;第二是稍大一点胆子越来越大,也就更加淘气。使猫的形象越来越丰富,性格越来越鲜明,给人留下一种深刻的印象。在这环节上,我让学生再次去修改自己的习作,借作者的“文笔”用一用。
《猫》教学反思7
《猫》是老舍先生写的一篇状物抒情散文,课文细致、生动地描写了猫的古怪性格和它刚满月时的淘气可爱,全文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对猫的喜爱之情。在教学中,我按照“五环三步一中心”教学模式展开课堂。
首先创设情境,介绍关于作者老舍的文学常识,之后出示各种形态猫的图片,让学生谈自己看过图片后的感受,激发学生想认识老舍笔下猫的兴趣,从而导入课文。
紧接着让学生自由读文,在解决字词的基础上,进而再读课文归纳主要内容。之后老师提出大问题:文中的猫有什么性格特点?从哪些语句可以看出作者对猫的喜爱。让学生带着问题自学课文,然后小组交流在读文过程中不能解决的问题,之后汇报组内无法解决的问题全班共同学习,充分体现以问题引导为中心教学法。
在解决问题这一环节,我力求以“读”为本,以“悟”为核心。读中感知,读中感悟,读中积累。注重品词析句训练,以第一自然段为例,学完“非不可”“任凭也”之后立刻让学生造句,让学生学以致用,活学语文,举一反三。品读句子“说它贪玩吧,的确是呀,要不怎么会一天一夜不回家呢”时,让学生领悟语气助词的作用,进而体会作者对猫的喜爱之情。在读透文,理解作者情感之后,让学生自己总结这一段的结构特点——总分,从而指导写作方法。归纳概括部分,让学生自己从字词句到课文表达的思想情感来谈收获,真正的达到工具性与人文的'统一。
最后是拓展应用这一环节,由于是第一课时,仅仅解决了第1一3自然段的问题,所以我没有要求学生提笔去写小动物,而是要求他们:摘抄自己喜欢的句子,然后背给你的同桌听。这样设计体现新课程标准对语文教学的要求:高效语文课堂要注重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体现刻意感觉的无意化。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去积累词句,从而把这些词句灵活的运用到自己的习作之中。
另外,在课件的制作过程中,我抓住孩子的好奇心理,图片色彩鲜明,内容生动有趣,配乐轻快活泼。吸引学生眼球的同时,充分调动了其学习兴趣。
语文是听、说、读、写,语文是字、词、句、篇,在日后的语文教学中我还要再接再厉,努力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注重语文能的培养。
《猫》教学反思8
《猫》是老舍先生写的一篇状物抒情散文。文章结构严谨,条理清晰,以风趣亲切,通俗晓畅的语言,表现了猫的性情,字里行间流露出作家对猫的喜爱之情。
在教学这篇文章时,我力求突出课文中所蕴涵的人文精神——作者对小动物的喜爱之情。以研究性阅读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强调学生享有个性化的、自由的发展空间,使课堂充满生命活力;同时也不忽视语文基础知识、基本能力的训练,力求两者的'和谐统一。
过去在阅读教学中,长期存在烦琐的内容分析和千篇一律的教学程式。使语文教学的情趣淡漠了,形象破碎了,美感削弱了,特有的魅力坠失了……《新课标》中强调: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因此我让学生自己选择去读写猫性格古怪的句子,并且说说为什么这么读?如本文中对“蹭”字的理解,如果仅仅追求字面上的解释是远远不够的。由于学生已经过充分的朗读,获得了感知印象,并和已有的感知经验碰撞、接通,于是心有所悟,豁然开朗。由于语言文字隐喻性很强,许多词汇可意会不可言传,可体验而无法表达,有的是言有尽而意无穷,有的是“尽在不言中”。正是由于语言的模糊性,增强了语言的美感和表现力。使符号化的文字被重新贯注了生命的血肉,抽象化了的概念重新赋予了生活的感性力量。
《猫》教学反思9
《猫》是著名作家老舍先生的作品,文章虽然短小,但内容具体,描写生动,剪裁得当,思精巧,是一篇令人百读不厌的优秀的范文。猫虽然是一种极其普通的小动物,然而在老舍先生的笔下却显得那么生动活泼,那么惹人喜爱。这篇文章细致生动地描述了长大后猫的古怪性格,刚满月时小猫的淘气可爱,全文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对猫的喜爱之情。
猫是较常见家养小动物,绝大多数学生见过猫,不少学生还养过猫,因此,在第一课时里,我首先通过提问唤起学生生活体验,在学生自由讲述自己喜爱地动物,喜爱猫的原因的基础上进入课文,引导学生通过联系生活以及展开想象等方式具体感知小猫的可爱淘气,体悟老舍先生对猫的发自内心的喜爱之情,并指导学生通过自己的'朗读表现出喜爱之情,从而为第二课时打好基础。
因为本篇课文的文字浅显易懂,所以我在设计教学思路时, 并没有在内容上花太多的功夫,而是把体会作者对猫的喜爱之情作为本课的教学重点。在第二课时的教学中我首先让学生在自读课文的基础上找出中心句,同时边读边用笔划出能够体现作者对猫的喜爱之情的语句,在此基础同桌交流。在教学中心句时,我用幻灯出示一组话:猫的性格古怪。猫的性格有些古怪。猫的性格实在有些古怪。让学生通过反复品味,体会语气的不同。学生通过品读,体会出作者语言的准确具体,以及作者渗透进字里行间的喜爱之情。教师相机紧扣喜爱之情,让学生在读书的基础上进行汇报交流。
同学们通过朗读揣摩,从老舍优美、生动的语言文字中体会到了作者对猫的喜爱之情。在学生交流的过程中,我予以适时地引导,让学生通过体会关键字词,体会喜爱之情,并进行读书指导。在学生能够通过语言来再现猫的特点以及作者对猫的喜爱的基础上,猫的老实贪玩等性格特点也就一目了然了。在对语句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总结猫老实贪玩尽职温柔可亲等特点,并及时的板书出示,并在这基础上,让学生通过比较发现,作者看似矛盾的安排,实际上更加突出了猫长大后的性格古怪。
在第二课时的教学中我让学生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联系生活品位语句。比如在处理在教学“它屏息凝视一连就是几个钟头,非把老鼠等出来不可。”这个部分时,我请同学们学着猫的样子,尽可能的长时间的屏住呼吸,眼睛集中注意力,一分钟过后他们纷纷松了这口气,无比地感叹道:“太难受了!太难受了!我真佩服猫呀,一连几个钟头的‘屏息凝视’,需要多大的耐心和毅力啊!” 通过这次表演,全班所有学生不仅对这个词语印象深刻,而且他们对猫的敬佩之情油然而生。在学课文第二自然段时,我让学生说说你是从哪些句子哪些词语中体会到作者对猫的喜爱之情的。同学们通过朗读揣摩,从老舍优美、生动的语言文字中体会到了作者对猫的喜爱之情。有同学说:“猫在稿纸上踩印几朵小梅花,猫脚印是比较脏的,而在作者眼中脚印是小梅花,从这句话中我体会到了作者对猫的喜爱之情。”还有同学说:“我从它还会丰富多腔地叫唤这句话中体会到了作者对猫的叫声不是厌烦而是喜欢,老舍先生听它的叫唤就象在欣赏美妙的音乐。”还有同学说:“我从蹭你的腿这句话中的‘蹭’字体会猫与作者之间有着亲密的关系,猫就象一个撒娇的孩子围在主人身边转来转去。”总之,学生们从语言文字中体会到了作者对猫的喜爱之情。
《猫》教学反思10
反思《猫》这堂课的教学,对于“无提问设计”的尝试,我有如下的几点收获 :
一、课堂既然可以“提问”,那么,也应该可以“不问”。
本堂课的教学过程,并没有因为“不问”而松散,相反,学生围绕三个话题,充分进行说读活动,读得动情,说得到位。也因为老师的“不问”,给学生留下了充分的自主活动时间,读得透彻,说得精要。
二、教师可以“不问”,但是必须“有为”。
这种“无提问设计”课型,着眼于学生的课中活动丰富,课堂时间几乎全部交给了学生,如此,是不是就意味着教师的“无为”呢?答案是否定的。教师的 “有为”隐含在教学的设计中:“说猫、说人、说文”三个话题的设计,是逐层深入的,且三个话题涵盖了这篇课文的学习重点,这三个“切口”,是到达文本深处的捷径;教师的“有为”还表现在课堂的点评中:对学生的`“说”,教师或概括,或校补,或提升,或总结,或追问……我觉得我的对于学生发言的点评,能够推动话题向着更深入的目标前进。
三、教师要做到“不问”,必须对教材进行“深加工”、“精加工”。
“无提问设计”的课堂,要求教师改变角色,由以讲析为主改变到以艺术设计、艺术调控、艺术指导、艺术点拨为主,因此,教师的深入研读教材、找准话题以及思考自己如何精要点示就显得犹为重要。这篇课文的“深加工”,我做得很艰苦,可以说,前期的研读教材花了9分力,后期的教学设计只花了1 分力。也正因为前期的加工到位,才保证了后期的活动实效。
《猫》教学反思11
猫是一种可爱的小动物。人们养猫,大多是因为喜欢。小时候,家里面也曾养过几次猫,印象却早已经淡了,没有多少回忆可言。教学这一课,在备课,讲课和课后,我对猫这一种小动物,又有了更新的理解,对于郑振铎先生对养猫生活的回顾与思考,也有一些新感触。
备课时先查询了作者的资料,知道郑振铎先生是现代作家和文学史家。猫,这篇文章,是郑振铎从事文学创作的早期作品之一。在“我”没有判断明白的情况下,便妄下断语冤枉了一只不能说话不会辩诉的动物时,感到自己的良心上过不去,受了伤。
通过备课进一步明确这篇文章的教学目标:一是要了解三只猫的不同外形,性情以及在家中的地位;二是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及蕴含的人生哲理;三是能够理解作者对比手法的运用,揣摩生动的细节描写,理解消除误会,平等相处的意义,形成关爱动物,善待生命的情感等。
上课的环节首先是导入,用了极其萌宠萌宠的猫的图片,学生们很是欣赏。简单介绍了作者以及写作背景,随后是预习反馈,读准字音,写准字形。生字词部分比较满意。
精彩之处是带着问题读课文。作者写三次养猫,有哪些不同的经历?对于所养三只猫的不同结局,作者的.情感变化是怎样的?从文中我们能够读出怎样的人生哲理?学生们读着课文,同时在课本上圈圈点点,极认真的样子。
讨论之后师生获得文章的层次结构。第一部分是写养第一只猫的经过。第二部分写了第二只猫的来历,外形性格和丢失。第三部分写第三只猫被我冤枉并打伤,最后失去,我痛悔不已。
一堂课的时间总是短的。粗略了解了文章的大意,作者在表达的情感也深深地感染每个学生,使他们懂得关爱生命,公平公正对待每一个人,每个小动物的道理。
《猫》教学反思12
《猫》一课充分体现了“先学后教”的理念。课前习中,学生先对文本有了一定的理解,提出疑问。课中习以学生提出的问题为基础,环环相扣,设计缜密。教师抓住重点,直奔主题,略讲前两只猫的部分,而详细讨论第三只猫的故事。再在语言的品味中,由猫到人,由文本本身到个人启迪,逐步理解作者的思想情感和文章的中心主题。课中习过程中,学生视频和朗读音频的.展示,极大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而平板研讨环节,则使每一位学生都能有机会展示自己的观点,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
但也还存在一些不足,比如:
1、碎片化问题太多。最好能做到只用主问题贯穿全文,在问题抛出之后要留给学生足够的思考时间。并充分发挥小组合作的作用,经过思考、讨论之后学生给出的答案,会更精彩。
2、教学中环节还可再精简,这样课堂的推进会更游刃有余。
《猫》教学反思13
《猫》是郑振铎先生的名篇,讲述了家里三次养猫的经过,故事性比较强。因为打算用这节课录课,所以准备的很充分。差不多用了一星期的时间。但即便如此,讲起来还是有一定问题。三班是第一节课,可能是因为有人在录像的缘故,有些紧张,以至于讲得太快,将本来差不多两节课的内容用一节课就讲完了。讲完之后发现学生们很迷茫,虽然看似他们很积极,
但实际没学到什么,对知识点并没有完全理解,效果很不好。讲完后指导教师也说,太快了,语速也有点快,把节奏放慢,别紧张。痛定思痛,我重新把课文内容看了一遍,吸取教训,划分没部分大概用多长时间,这样在四班讲得时候明显好很多,内容讲透彻了,节奏也把握对了。第二课时时,由于在三班讲得太快,基本没剩下什么东西,所以只能多说,也让学生多说,比如拓展训练是“你在生活中有没有被误解?怎样才能减少被误解的几率?”我让同学们想一下,然后畅所欲言,发现大家的积极性很高,也能从自己的故事中更好的.体会文章主旨,这算“因祸得福”了吧。但在四班讲的时候,因为停电,多媒体不能用了,只能回归原始,因为怕大家不能理解,所以一边讲一边在黑板上写,结果发现时间不够用了,拓展训练没有时间做了。后来指导教师说在黑板上写太多了,太浪费时间,只写重点或学生们不认识的字就行,没必要写那么多。
虽然讲解这篇课文时状况百出,但通过这些我也学到了很多东西,以后要注意。
《猫》教学反思14
学校教导处开始听推门课了,所以我每次上课前我赶紧把教学流程再详记一遍,还要仔细看看需要添加什么,想尽量让缺点、错误减少一些。但内心里当然不希望“中奖”。
今天第二节我刚走上讲台,教导处的人员闪进教室。好在我多少有些准备,心扑通扑通跳了几下便逐渐趋向平稳。这节课教授内容是第二单元第一课《猫》的第一课时,内容并不复杂。教学内容有三:一是了解课文内容,初步体会作者对猫的喜爱之情;二是有感情的朗读第四自然段,深入感受小猫生气勃勃的可爱之处;三是读写好本课的生字词语。正好下课铃声响起时,各项教学内容顺利完成。我暗暗松了一口气。我征询王丽主任改进意见,她脱口而出:“第一课时缺少了写字训练。”我猛然记起,我安排的是有这个环节的,在指导学生认读、分析字形之后,让学生进行描红,我还让学生把写字书都带到教室来了呢。可为什么还是在讲课时毫无知觉地丢掉了这个环节?这是因为有领导听课紧张的偶然教学行为吗?
不是,不是的。所有的偶然都出自必然。
平时上课,在指导学生认读完生字、词语之后,总害怕教学时间紧,所以把描红练写这个环节当家庭作业布置了,一次也没让学生在课堂上进行过,应了余映潮老师所说的“轻慢学生课堂实践活动的`习惯要彻底改变”。其次,还以为写字是低年级的训练重点,高年级可以点到为止。所以尽管明白,课标中规定,写字训练要贯穿整个小学阶段,高年级字词教学时间要保证十至十五分钟但还是没放到心上,没落实到课堂活动中。现在想来,还是自己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课堂上学生不练写,自己不知道学生容易在哪儿出错,课下反复让学生听写、补写、纠错,事倍功半还埋怨学生笨死了。一个生字写十几遍也记不住。究竟谁之过?
我开始尝试把描红落实到课堂上,哪一课的生字多了我就挑几个难写的具体指导,然后让学生只描红这几个字;如果生字少了,全部描红。
让写字走进课堂。所有的偶然都出自必然,所有好文章写得好是因为做的好。
《猫》教学反思15
今天我和同学们一起学习了郑振铎的《猫》,教完之后,感觉师生配合默契,学习效果不错,现将本节课的教学反思如下:
一、课前精心备课
在上课之前,我认真地读了课文至少三遍,包括课前的阅读提示和课后的思考练习题,又多次翻阅教
学用书和教材详解,透彻的了解、理解教材,把握文章主旨和重难点。为了激发学生兴趣,我又上网查阅了若干幻灯片,结合我自己的备课和学生情况重新制作,精心备课做到有备无患。
二、合理安排课堂时间,以学生为主,引领学生学习课文,借助文本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我是这样 来安排本节课的各个环节:
1 、用图片导入。
将若干个动态的小猫组合在一张图片上,省去一张张图片的时间。这一张图片上形态各异的小猫马上
攫住了学生的眼睛,学生不由自主地发出了惊叹惊喜声:“哇,好可爱”。我顺势引导,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与这些活泼可爱的小猫有关的文章,出示幻灯片二,郑振铎的《猫》。师板书,生齐读课题。
2 、出示教学目标(幻灯片三),学生自由看,明确目标,明确本节课的学习方向。
3 、检查预习:本环节包括三个部分:①检查学生对作者的了解情况,先让学生自由谈,互相补充,老师及时激励加☆,出示幻灯片四,作者简介,学生齐读。②检查字词读音,出示幻灯片五,学生排火车读,教师及时纠正不准确的读音,其中惩为二声而不是三声,然后出示正确读音,学生齐读加以巩固。③本文讲了什么故事?了解学生对文本的整体把握。
4 、学习新课:本环节我设置了以下几个问题:第一环节让学生从来历、外形、性情、在家中的地位、结局、作者的感情等几个方面来填三只猫的表格,先给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然后小组内交流讨论,完成表格,在班上展示,老师相机指导。出示幻灯片六,然后引入第二环节,这三只猫,作者最不喜欢第三只,但却是第三只给作者留下深刻的印象,终生难忘,为什么呢?出示幻灯片七八,因为芙蓉鸟事件,这第二环节,我让学生采用抢答的形式来完成,人人争当小法官,案发现场?犯罪嫌疑人?犯罪证据?案发前嫌疑表现?案发后嫌疑表现?惩戒方式?案件定性?(冤案)知道真相后作者的心情?这一系列问题不是很难,采用抢答的形式,既节约了课堂时间,又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课堂气氛很是活跃,我将最后一个问题:你从中得到什么启示?做了强调——得到启示?不要主观臆断,不要靠自己的好恶来判断问题,同时在该环节我对学生进行了发散思维的训练,如果这只芙蓉鸟死于家中养第二只猫的时候,作者还将如此判断吗?还会如此惩戒吗?学生的回答都是否定的。 由此对学生进行情感熏陶,深化主题,寓思想教育与教学之中。在我们生活中,要学会客观地理性去分析,不要凭个人喜好,更不要持有偏见去看待事物,看待别人。
第三环节,品读,30 —34 自然段,出示幻灯片九。即作者惩戒第三只猫后的`所思、所感、所悟(后悔、难过、愧疚)。为了体会作者的这种感情,我指导学生感情朗读,首先是设身处地,假设你是作者,怎样读?体会?学生第一次读不好,我进行了范读,指导语气强调,学生自由练读,再次读时好多了,这就是知识生成的过程,又不会到会,这才算学有所获。
第四环节,情感体验:即课后第二题“第二只猫丢失后,自此,我家好久不养猫”第三只猫死后,“自此,我家永不养猫”。体会这两句话中包含的思想感情有什么不同?出示幻灯片十,学生思考回答,师生交流。
第五环节,明确课文主旨。出示幻灯片11 ,学习本文,你读懂了什么?通过以上环节的学习,学生畅所欲言,说的很到位,能够理解明确本文主旨。
5、拓展延伸:即课后第三题。(出示幻灯片十二)在生活中错怪别人或被别人误解的事?大胆说出
来,老师激励考察你的口头表达能力的时刻到了。每人加5 ☆。 李帅、王继文、李杨、李政等同学说的都很好。这算学以致用,将文中学到的道理运用到生活中,这算是学习的最高境界吧。
6、考考你(出示幻灯片13 ),图上你看懂了吗?你想说什么?
7、共勉下课,出示幻灯片14 、15 。
师生齐读:生命是一条河流,任何一朵浪花都不容忽视,让我们关爱弱小,宽容仁爱!
以上是我这节课的教学环节,总结本节课,我觉得亮点之处在于:①关注学生,尽量使每个学生在课堂上都能有不同层次的收获,我尽力做好自己引导者的角色。②注重朗读,朗读是情感的再现,语文课堂就是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训练,书读好了,读透了,教学的目的也就达到了。③训练学生的口语表达,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让学生侃侃而谈。④寓情感教育于课堂教学之中,永远铭记教会学生做人比教会学生学习更重要。⑤使用多媒体辅助教学,事半功倍。⑥适时激励,包括语言激励和加☆激励,让学生时刻保持主动性和积极性。
当然,学无止境,教学亦是。今后,我亦要用心去对待每一节课,与学生真正做到情感交融,如此我心快乐,学生亦是,相信这样的课堂才是和谐的课堂!与学 生共进步,齐分享是我不懈的追求和努力!
【《猫》教学反思】相关文章:
猫的教学反思04-18
猫教学反思10-09
猫教学反思11-11
课文《猫》教学反思01-28
郑振铎猫教学反思04-17
《猫》教学反思范文06-11
语文猫教学反思03-30
老舍猫的教学反思01-12
老舍《猫》教学反思1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