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课后活动反思

时间:2023-01-01 13:03:05 教育反思 投诉 投稿

幼儿园课后活动反思汇编15篇

  在不断进步的社会中,我们需要很强的教学能力,反思过往之事,活在当下之时。那么什么样的反思才是好的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幼儿园课后活动反思,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幼儿园课后活动反思汇编15篇

幼儿园课后活动反思1

  活动目标:

  1、初步欣赏故事,理解故事情节。

  2、通过图标、提问,体验和理解角色之间关爱的情感。

  3、能够大胆地表达对作品的理解。

  活动准备:

  图书一本、配套图标、恐龙偶 。

  活动过程:

  教师活动

  幼儿活动

  活动观察

  ◎ 出示恐龙偶,引起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

  教师:这是什么龙?你们知道这是怎样的恐龙?小翼龙呢? 霸王龙是侏罗纪最凶猛的食肉动物,他能把猎物的骨头都啃得干干净净。如果弱小的翼龙遇到可怕的霸王龙会怎么样呢?

  幼儿观察恐龙偶

  幼儿先猜测后听老师描述

  初步了解了霸王龙和小翼龙后,带着疑问欣赏故事

  ◎ 欣赏文学作品

  教师:看图书讲述故事

  幼儿完整地欣赏故事,了解故事的基本内容。

  ◎教师提问,初步体验关爱的情感

  当小翼龙出生后爸爸妈妈是怎么照顾它的?

  当霸王龙遇到困难的时候,小翼龙是怎么做的'呢 ?

  ◎教师一边出示图片一边回忆故事内容。

  当小翼龙出生的时候爸爸和妈妈是怎么照顾他的?小翼龙害怕霸王龙吗?小翼龙怎么做的呢?下雨了呢?肚子饿了呢?最后霸王龙怎么做的?

  幼儿回忆故事的相关情节并大胆讲述。在讲述过程中理清故事的基本情节。

  通过观察图片再次理解故事情节。

  ◎ 看图再次回忆故事环节,进一步体验关爱的情感。

  小翼龙为什么要帮助霸王龙呢?小翼龙的妈妈是怎么说的?

  霸王龙好了吗?他怎么做的呢?为什么这样做?

  ◎ 小翼龙怎么呢?霸王龙想说什么?我们一起来说一说。原来霸王龙悄悄地改变了,那么他们再次遇到会怎么样呢?请小朋友将你们想到的内容画下来。

  通过看图和提问幼儿再次体验关爱的情感

  自由表达自己的观念,与同伴讲述。

  幼儿将想到的内容说一说再画下来。

  《我是霸王龙》“二研”活动反思

  活动目标:

  在“一研”的基础上做了一些改动,考虑了两个因素一个是绘本本身的内容和情节相对复杂,要通过什么样的方式能够帮助幼儿理解,二是幼儿的年龄特征,对于中班幼儿来说通过绘本的内容讲述能够从中获得什么?所以目标定为初步欣赏故事,理解故事情节。通过图标、讨论,体验和理解角色之间关爱的情感。能够大胆地表达对作品的理解。

  活动准备:

  本来在试上课的时候发现中班幼儿对恐龙的认识和了解相对比较单一,有的只知道一两种恐龙的名称,对于生活习性基本上不知道,所以我觉得在知识经验的准备方面,主要是让幼儿熟悉恐龙的名称和习性。但是借班上课的时候却发现,这个班的幼儿对恐龙的了解比较深刻,在活动的导入部分老师只需要创设问题的情境幼儿就能够充分发挥了。所以我对“备课强调先要备幼儿”有了更深的认识。

  活动过程:

  讲完故事我先通过笼统的提问让幼儿走出故事,去回忆故事的情节,并大胆讲述自己对故事内容的了解。然后通过图片再次帮助幼儿理清故事中关爱的情节。重点观察两副图片,让幼儿理解“为什么小翼龙决定帮助霸王龙和霸王龙最后的表现。”重复霸王龙在改变以后说的一段话,再次体验和理解角色之间关爱的情感。每次和幼儿共同回忆故事内容或者是出示图标的时候,幼儿都能够讲出和图书相一致的内容,给我的启示是:图标能够帮助幼儿记住故事的情节,还应该考虑有其他的方式也能够达到此效果。

  活动策略:

  图标的运用,幼儿能够根据画面的内容复述故事的情节,还能够理清故事发展的顺序。讨论的方式幼儿能够相互启发,进一步熟悉故事。重复观察画面,使幼儿对故事情节有更细的了解。视频展示只能够看到单副图效果不及看图讲述好或者以幻灯片的形式进行。

幼儿园课后活动反思2

  活动目标:

  1、尝试使用多种辅助材料让硬币浮起来,大胆猜想并进行验证。(重点)

  2、能够让沉下去的物体通过改变形状后浮在水面上,学习记录沉浮实验结果。(难点)

  3、体验做实验的乐趣,感受物体的沉浮变化。

  活动准备:

  ppt、一元硬币每人一个、记录表、彩笔、装有清水的透明盒子、塑料瓶盖、积木、纸船、泡沫、橡皮泥、抹布、抽纸

  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活动,激发幼儿兴趣

  师:大班孩子会在科学区做很多实验,今天老师也带来一个有趣的实验。

  出示硬币,提问:请你们猜一猜如果硬币放进水中会沉还是会浮?教师验证幼儿猜想,硬币会沉入水中。

  二、幼儿观察并讨论记录表的使用,记录自己的猜想

  1、提问:有什么办法能让硬币浮在水面上?

  2、出示材料引导幼儿讨论,提问:请你们猜一猜它们能不能帮助硬币浮在水面上?

  3、出示记录表,提问:请你们想一想记录表怎么使用?

  小结:第一列是材料,第二列记录猜想,第三列记录实验结果。

  讨论上下箭头代表含义,提醒幼儿用自己喜欢的符号来表示沉和浮。

  4、展示记录表交流自己的想法。

  三、幼儿第一次探索,感受辅助材料可以帮助硬币浮起来

  1、实验要求:不要洒水弄湿衣服,每种材料都动手试一试,做好记录。

  2、动手操作,验证结果,并进行记录。教师观察幼儿操作,引导幼儿发现沉浮原因。

  3、展示记录表,互相交流发现,问:你在实验中有什么发现呀?

  小结:硬币借助积木、大瓶盖、泡沫会浮起来。有些小瓶盖尽管自己能浮起来,

  但却不能帮助硬币浮起来;纸船开始会浮起来,也能帮助硬币浮起来,但是吸水后就会沉下去。

  四、幼儿第二次探索,探索橡皮泥帮助硬币浮起来

  1、出示球状橡皮泥,提问:你们认为橡皮泥放在水中会沉还是会浮?教师进行实验,球状橡皮泥会沉入水中。

  2、提问:橡皮泥也想帮助硬币浮在水面上,你们有什么办法?

  3、幼儿实验,教师观察幼儿操作。

  4、请实验成功的幼儿交流自己的经验:

  (1)捏的薄薄的

  (2)不能进水

  (3)轻轻地平平的放到水面上,轻轻地放上硬币

  五、幼儿第三次实验操作让橡皮泥帮助硬币浮起来。

  小结:有些物体原来不会浮在水面上,但改变形状后就会浮起来,如:橡皮泥。六、播放视频,提升经验

  铁块也是通过改变形状后浮在水面上;生活中还可以借助木头、救生圈等让自己浮在水面上;引发幼儿思考为什么潜水艇可以浮在水面也可以沉到水底?(潜水艇可以自己吸水、排水)

  活动延伸:幼儿在科学区尝试制作潜水艇模型。

  大班科学活动:让硬币浮起来(课后反思)活动中通过启发性问题“有什么办法能让硬币浮在水面上”,让幼儿大胆积极进行猜想,猜想后让幼儿带着问题去找答案,引导幼儿积极与操作材料互动验证猜想结果,并记录交流。幼儿通过动手尝试使用多种生活中随处可见的辅助材料让硬币浮了起来,在多次操作比较中体验到了各种不同的材料在硬币的沉浮中所取得的不同效果,增进了幼儿对硬币及其他物体属性的'了解。活动充分调动了幼儿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发挥了幼儿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主导作用。设计的活动由易到难层层递进,当幼儿尝试用常见材料帮助硬币浮起来后,我又出示会沉到水底的橡皮泥让幼儿思考如何让橡皮泥帮助硬币浮起来,通过操作知道改变某些物体形状也可以帮助硬币浮起来。但试验结束后没有及时鼓励未成功的幼儿活动结束后再次进行尝试。在以后的活动中会认真总结经验,努力上好每一节教育活动。

幼儿园课后活动反思3

  幼儿园区域活动是幼儿自我学习、自我发现、自我探索、自我完善的自主性综合游戏活动,幼儿在轻松愉快、丰富多彩的操作环境里自由分配角色,增长各方面的社会知识。我园各班级根据实际情况开展了不同的区域活动。我班开设的有:化妆区、人间美味餐厅、美工区、娃娃家、建构区,通过一学期幼儿的操作,对幼儿平时在操作活动中所出现的问题进行以下反思。

  1、合理投放活动材料。区域活动中的操作材料必须尽可能丰富多样,并且符合本区域的操作特点,富有一定的趣味性。操作一段时间之后,还应适时地调整活动材料,应充分地考虑幼儿兴趣及个性发展的需要,可以通过与幼儿共同商量,更新材料。此外,活动区的材料还应具有层次性和探索性,还应根据幼儿的个体差异投放不同难度的材料。

  2、教师适时合理的指导。教师在教育活动中是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在区域活动中,教师恰到好处的介入是最重要的。在进入区域活动之前,教师应给幼儿讲明该区域的活动要求与玩法,并且回忆上次活动中碰到的问题,如何解决的方法。同时,教师应详细介绍新添置的活动材料,使幼儿能大胆地尝试新内容。活动中,老师请幼儿根据自己的意愿选择活动区域,成为区域的主人,自由分配角色,自主式、商量式的操作。区域活动中,既考虑到幼儿之间相互交流、共同合作,又要注意彼此之间互不干扰,从而使幼儿能专注投入某一活动,探索问题。活动后老师与幼儿一起交流活动的感受,使其能进一步体验倒成功得喜悦,同时有针对性的`对某一活动内容进行详细的分析。

  3、培养幼儿良好的操作常规。在区域活动中,幼儿养成良好的操作常规非常重要,比如:按照正确的操作方法进行,对操作材料要爱惜,操作完之后应将材料整理好并且归位。从小教幼儿爱惜物品是一种美德,这样的话,教师精心准备的材料有一定的操作期限。活动完幼儿习惯性地将材料整理好,提升了幼儿收拾整理物品的能力以及自理能力,幼儿自身获得一种成就感,同时也减轻了老师的工作量。

  通过一学期我班区域活动的开展情况,使我在实践中不停地摸索总结,我认识到区域活动能让幼儿学到更多的东西,让每个幼儿都能主动学习,主动参与。我将继续担当幼儿区域活动中的观察者、指导者、合作者、完善者的角色,让幼儿自主地操作、快乐地操作,在操作中学到各种知识和本领。

幼儿园课后活动反思4

  观察记录:

  开展区域活动的时间又到了,孩子一切就绪,就待老师发号施令了。为增加孩子们开展区域活动的兴趣,我会定期在区角添加一些活动材料,在每次活动前都会向孩子介绍新玩具。这次区域活动我没有给孩子们分配区域,而是让他们自由选择区域开展活动。基本上每次区域活动都是给孩子们分配好区域内容,时间久了会让活动很死板,显得局限性。但要是突破原有的活动模式,我难免会对活动有很大的担忧和顾忌。我们班的孩子都非常的活跃,这样把它们放散开去,会不会乱成一团,以至一发不可收拾?没有指定性,会不会有争抢玩具的现象?这样那样的问题在我的脑海里呈现。当然,在活动前对孩子们的活动教育是不可缺少的。活动开始了,孩子纷纷选择区域、材料、同伴游戏了。

  一开始的时候还有很多小朋友来问我:“老师,玩具可以玩吗?”“可以,区域里的材料都可以玩,但是要保护好这些玩具,玩好要整理好。”刘熙、贝贝、思雅几个人在位子上认真的玩编织“苹果、西瓜、篮子……”这是新加入的玩具,孩子还不怎么会编织,于是我稍稍进行指导。之后我再去观察发现他们根据范例及我的指导已经编织的很完美了。孩子的仿编能力已经达到了一定的程度。邓楠天、黄莹、高颖几个在玩办家家。看着她们的情景表演,我是既佩服又好笑。佩服的是,由于材料有限,孩子自己创设材料。她们把外套竖直抱在怀里当做小宝宝,自己折碗筷等。好笑的是,她们完全投入到情景中,学着大人的行为举止,学的有模有样的,真乃是一位位的小大人啊!可见她们平时关注大人的行为举止,大班的孩子有着很强的模仿欲望。有的孩子这个玩了会整理好又换了地方,有的孩子邀请其他的孩子进入自己的区域游戏,有的孩子在观看他人游戏。

  观察反思:

  活动开展的很顺利,我之前的'多种顾忌全然消失,没有乱哄哄的现象。意想不到的是,这样开放式的活动反而使活动更有生趣,孩子们可以自由选择区域、选择材料、选择伙伴,反而显得井然有序了。发现孩子们有着自己的人际交往,行为模式,游戏方法,而作为老师的我则在旁观察他们的言行举止,适当的时候进行指导给予帮助。在我的关注指导下,孩子玩的很投入很开心,但愿时间在那一刻多停留会。形式多样的区域活动有助于孩子游戏的兴趣,在活动上有深层次的突破,在以后的活动中我也将会尝试新的活动形式,让活动变得更有意义。

幼儿园课后活动反思5

  活动意图:

  秋天,我们组织孩子到“动物园”秋游,见到了很多孩子们喜欢的动物。回来后孩子们议论着自己秋游过程中的见闻,滔滔不绝地相互讲述着自己所知道的小动物。有的孩子说:“上次妈妈带我去杭州千岛湖玩,我去了猴岛,鹿岛,蛇岛等,见到了各种各样的动物。”有的孩子说:“厦门海洋公园里有海豚、海狮和海豹,它们会表演顶球,跳圈,可神奇了!。”……孩子们对动物世界充满了好奇,古灵精怪的小猴,温顺可爱的小白兔,酣态可掬的熊猫……在孩子的眼中都是非常的可爱,是他们童话世界中的人物,也是孩子们天真世界中的一部分,我们老师为何不抓住幼儿的兴趣点,借助主题活动带领幼儿一起探索动物的生活习性,一同去感知动物世界的千姿百态。

  活动过程:

  活动一:我喜欢的小动物

  活动目标:

  1. 愿意向同伴介绍自己喜欢的小动物,乐意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动物玩具。

  2.了解几种常见动物的基本特征,培养幼儿亲近小动物、热爱小动物的情感。

  活动准备:

  1. 收集各种小动物的图片、玩具、照片等,在班级创设自然角,饲养乌龟、金鱼、小白兔等小动物。

  2. 请有饲养经验的饲养员或家长来园向幼儿介绍饲养小动物的经验。

  活动指导:

  一 .以组织“动物联欢会”的形式引入,请幼儿谈谈自己最喜欢的小动物,为什么?

  老师:“小朋友,请你想一想,说一说,你最喜欢什么小动物?”让小朋友自由讨论后说出自己的喜好。

  幼儿:“我最喜欢小白兔,因为它很可爱”,“我最喜欢小花猫,因为它会抓老鼠”,“我喜欢小狗,因为她会看家”……

  二.老师请出小动物或拿动物图片让幼儿观察,引导幼儿观察了解有关动物的基本特征。

  老师:“大家看看图片上有什么动物,它们都有哪些特点?”

  幼儿:“燕子的尾巴像剪刀”,“蜗牛的背上有厚厚的壳,像一座房子”,“螃蟹有八条腿,是横着走路的”,“刺猬浑身上下都长满了刺”……

  三.请饲养员介绍饲养小动物的简单常识,让幼儿了解饲养小动物的基本方法。

  老师:“刚才小朋友都观察得很仔细,那你们知道该怎么样关心照顾小动物吗?我们请饲养员叔叔给我们介绍一下。”

  饲养员叔叔:“小白兔怕水,给它喂食时,注意不能让它沾到水;小金鱼的胃口很小,不能一下子喂很多的饲料,不然小金鱼就会撑破肚子;小乌龟冬天的时候会冬眠,只要两三天喂一次,把肉剁成小块,它最喜欢了……”

  幼儿:“原来饲养小动物还有这么多的学问,老师,让我试试看,我也想照顾小动物!”

  四.提供条件,让幼儿与小鸡、小兔、小乌龟、小鱼等小动物接触,鼓励幼儿与小动物玩耍,给小动物取名,培养幼儿亲近小动物,热爱小动物的情感。

  一段时期,静观孩子的活动,他们对动物的观察体会有了更细微的认识,如:泥鳅的尾巴摆动的时候力气特别的大,总是把水溅到鱼缸的外面;金鱼吃东西的时候用力张大嘴巴,食物进入口中后快速游开了,螃蟹横着运动的样子好可爱……显然通过一段时间与动物宝宝的亲密接触,孩子们对小动物的生活习性有了一定的认识和提高。

  活动与反思:

  在幼儿、教师、家长的共同参与收集下,资料越来越丰富了,教室的墙壁上到处是动物的图片,有网上下载的,有图书,图片上剪下的,也有小朋友和家长画的。展示台、橱窗上摆了各种各样可爱的动物玩具:小狗、小熊、小鸭、小鸡,企鹅,长臂猴、大象、老虎、狮子、鸵鸟等。自然角饲养了小白兔、乌龟、金鱼、小狗、鹦鹉等,一时间,整个活动室俨然成了一座动物乐园,孩子们置身于“动物王国”中,“会说话的”的环境为活动的进一步开展提供了良好的平台,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更高了,随着幼儿观察的深入,幼儿陆陆续续地提出问题,如:小狗为什么总是伸长舌头?小兔为什么总是怕水,为什么它的耳朵特别长?小鸟为什么没有牙齿?等。教师欣喜地看到,随着活动的逐渐开展,幼儿开始自主地进行探索活动,为了满足孩子们的好奇心,我们进行了下阶段的活动。

  活动二:动物王国的秘密

  活动目标:

  1. 增进对小动物外形特征与生活习性的认识

  2. 乐意与同伴分享有关动物的趣闻,激发探究小动物的兴趣。

  活动准备:

  1. 活动前期准备:组织幼儿参观动物园,引导幼儿观察各种动物的外形特征。

  2. 收集关于动物秘密的图片、录像等资料,鼓励家长课后与幼儿一同寻找问题的'答案。

  活动过程:

  举办“小动物新闻发布会”启发幼儿模仿电视主持人,向同伴介绍自己发现的小动物趣闻。

  老师:“刚才观看VCD时小朋友们看到了什么有趣的动物?”

  幼儿:“我看到了松鼠的尾巴毛茸茸的,能当被子盖” ,“蜗牛的壳是抵抗寒冷过冬用的”,“变色龙变色是为了保护自己,不被人发现”“小狗摇尾巴是因为它很快乐,它伸长舌头是因为天气太热了”……

  老师:“你们想了解更多动物的秘密吗?你们还想知道动物的什么问题呢?”

  孩子们七嘴八舌地说着各种各样的动物,他们充满了好奇,提出了很多自己感兴趣的问题:长颈鹿的脖子为什么特别长?壁虎的尾巴为什么断了又会长出来?小鸡为什么不会飞?小袋鼠为什么要藏在妈妈的袋子里?……教师对孩子们提出的问题给予了充分的肯定,鼓励他们通过各种途径自己去寻求答案,孩子们在家长的协助下,通过查阅图书资料,网上查询等方法,找到了有关动物问题的答案,在与同伴的相互交流中他们获得了动物的知识,同时表现出极大的快乐。

  活动反思:

  “无疑则无思”,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此,教师对幼儿提出的问题应及时给予肯定,激发他们主动探究的欲望。幼儿在寻求答案过程中,教师应充分发挥幼儿的自主性,最大限度地挖掘幼儿的聪明才智。这不仅能让幼儿获得知识,更重要的是能让幼儿体验到探究的乐趣和成功的喜悦。在探究性学习活动中,家长是不可或缺的教育资源,应充分发挥其最大教育效能。

  活动三:我和动物交朋友:

  活动目标:

  1.尝试选择用适宜的材料进行创作活动,表达对小动物的关爱

  2.进一步培养幼儿爱小动物的情感,乐于与同伴交往,学习互助、合作和分享。

  活动准备:

  海报、彩色笔、纸箱、鞋盒、布条、纸屑、萝卜、青菜、大型积木、积塑等

  活动指导

  一.以组织幼儿观看小兔受伤的录像引入活动,激发活动兴趣。

  组织幼儿讨论:我们该怎么帮助小白兔?引导幼儿通过回想自己生病时父母是怎么照顾自己的,想出帮助小兔的办法。

  二.请幼儿说出帮助小兔的办法,并将幼儿的想法记录在海报纸上。

  三.组织幼儿讨论:办法有了,可需要用哪些材料来做呢?

  四.分区活动,引导幼儿根据自己的办法,自选材料,按意愿分区进行帮助小兔的操作活动。教师观察,适时给予幼儿支持和帮助。

  区域活动:

  操作区:投放胡萝卜、红薯、卷心菜、黄瓜、青菜、米饭等。引导幼儿给小兔子做好吃的食物。

  科学区:投放馒头、饼干、萝卜、苹果、青菜等。引导幼儿给兔子能吃和不能吃的食物分类。

  角游区:投放若干动物玩偶、针筒、药瓶、听诊器、娃娃家等玩具。引导幼儿给动物玩偶看病,学着照顾小动物。

  动物之家:投放盒子、箱子、积木、篮子等,引导幼儿给小兔子搭房子。

  美工区:投放剪刀、皱纹纸、塑料袋、布、纸张、双面胶等材料,引导幼儿给小兔子做衣服。

  表演区:投放各种动物头饰、服装、录音机等,引导幼儿开展时装表演给小兔子看。

  活动反思:

  虽然幼儿的作品略显稚气,但在教师眼里,这是世界上最好的礼物,因为里面满载了幼儿的爱心、真诚与热情。幼儿对于小兔子的爱护与关切表露无疑,幼儿在活动中的表现深深打动着我。通过这次活动,幼儿对动物的情感增加了,保护动物的意识更为强烈,但幼儿爱心的树立不是一朝半日便可形成,我们应该给予他们更多爱的熏陶、爱的感受、爱的体验、爱的激励和爱的引导,让爱心教育伴随孩子们茁壮成长。

  活动四:动物乐园

  活动目标:

  1. 愿意用简单的艺术方式表现自己对小动物的认识。

  2. 尝试运用肢体语言模仿小动物的活动方式,发展动手能力和艺术表现力。

  活动准备:

  1. 收集纸碗、纸蝶、纸盒、橡皮泥等多种美工材料

  2. 提供动物头饰、服饰、手偶等,让幼儿进行自由表演

  活动指导:

  一.创设情境,播放《森林舞会》的音乐,启发幼儿说一说音乐里有谁,它们在做什么。

  二.提议班级举行依次“小动物舞会”,引导幼儿互相讨论:自己

  要表演什么动物,表演什么动物。

  老师:“你们都听过哪些与动物有关的故事?你们最想排演故事里哪只小动物呢?”

  幼儿:“我想演《小兔乖乖》里的红眼睛”、“我要演《三只小猪》里的大灰狼”,“我喜欢演《小蝌蚪找妈妈》故事里的小蝌蚪”……

  三.启发幼儿根据各自准备的节目和所扮演的动物角色,讨论都需要准备哪些道具,用什么材料来制作。

  老师:“表演前我们需要什么道具?”

  “服装,头饰,动物的尾巴,房子……”

  教师进一步启发:“我们该用什么来制作道具呢?”孩子七嘴八舌地议论开来:“可以用箱子和积木来盖房子”,“我想用塑料袋和纸盘子来做小兔子”,“我想用纱巾来做蝴蝶的翅膀,用皱纹纸来做头顶上的花。”幼儿的发言不禁令我赞叹,他们提出的一些道具是老师连想都没有想到的。

  四.分组活动,引导幼儿根据自己的兴趣,自选材料,分组进行各种动物作品的创作与准备游戏所需的道具。

  幼儿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准备活动中,用胶粒、插塑拼插出各种形状的镜子;用大型积木或纸箱来搭房子;用彩色皱纹纸揉成丝带;到娃娃家找来头梳、围裙、手套;用纸盘、纸杯、矿泉水瓶等废旧材料制作出小兔子、小猫、小鱼等各种小动物……

  五.交流分享,教师组织幼儿轮流表演节目,互相观赏,引导幼儿议一议,说一说自己最喜欢看哪个节目,为什么。

幼儿园课后活动反思6

  一、教学目标

  1、初步了解空气是看不见、摸不着的。

  2、知道我们的生活离不开空气,知道空气有助燃、充气的作用。

  3、喜欢进行小实验活动探究空气的秘密。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初步了解空气是看不见、摸不着的。

  教学难点:知道我们的生活离不开空气,知道空气有助燃、充气的作用。

  三、教学准备

  1、白色塑料袋每人一个

  2、玻璃杯、蜡烛每组一套。

  3、装有水的玻璃盆 1 个、小玻璃杯、打火机各 1 个,面巾纸、气球、充气用具两个。

  四、教学过程

  1、播放“猪猪侠”音乐,引起幼儿兴趣。猪猪侠为我们送来了包裹,并设计了 3 个“小关卡”,小朋友一起闯关。

  2、打开包裹观察包裹里有什么物品,出示透明玻璃杯,探索玻璃杯里真的有空气吗。教师做实验,请幼儿细心观察,证明实验用的杯子里有空气。

  (1)在玻璃杯里放入面巾纸,将杯口朝下,垂直放入盛水的大玻璃盆中,过一会儿再将杯子垂直拿出来,杯中的纸没有湿。如果杯子在水中倾斜。

  就会发现有许多水泡从杯子中跑出来,杯中的纸也被水浸湿了。

  (2)启发幼儿注意观察,认真思考,引导幼儿进行猜想和讨论,寻求答案。

  3、引导幼儿探索实验,寻找空气在哪里,发现空气是无处不在的。

  (1)幼儿闯第一关,请幼儿拿塑料袋在活动室的各处找空气。

  (2)观察空气的颜色,闻闻空气的味道,摸一摸,启发幼儿说出空气无色无味,看不见,摸不着。

  (3)幼儿闯第二关,请两名幼儿幼儿为气球充气。观察一大一小的气球,讨论发现气球充气越多,气球越大;气球充气越少,气球越小。

  (4)幼儿闯第三关,把点燃的蜡烛用玻璃杯罩住,幼儿观察看看有什么现象,讨论想想这是为什么?探索发现有什么办法可以不让蜡烛熄灭。

  (5)启发幼儿说出还有什么地方有空气? (皮球、游泳圈、轮胎等等。

  4、幼儿闯第四关,双手捂住口鼻,坚持 10 秒钟后松开手,说说自己的感受,发现生活中是离不开空气的`。帮助幼儿了解空气与我们生活的关系,了解人和动物都离不开空气。

  5、幼儿讨论保护环境、减少空气污染的办法,为想出好办法的幼儿颁发“环保小卫士”勋章。

  四、活动延伸

  在生活中继续寻找保护环境、减少空气污染的办法。

  课后反思

  本活动让幼儿对实验中发生的现象产生兴趣,在实验中让幼儿反复玩,使幼儿在操作、探索的基础上获得经验,玻璃杯中有空气,水就不会进入到玻璃杯里,纸巾就会不会湿,玻璃杯中没有空气,外面的水压入杯中纸巾就会湿。同时我在这课设计了用杯子去盖点燃的蜡烛,一下蜡烛就灭了。空气可以支持燃烧。这样吸引幼儿的注意,目的是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为幼儿建立一个探索、尝试与交流的平台。,幼儿容易理解。在活动中我运用了启发提问法,观察发现法,引导发现法,实验操作法。幼儿通过闯关卡--寻找空气--试验操作的教学环节,让抽象的自然想象变得具体化了,课堂气氛很活跃,突出了活动的重难点,通过科学探索活动,丰富幼儿的生活经验,利用简单的科学实验使幼儿感知空气的存在,也是这次活动的亮点,让幼儿理解我们的生活离不开空气,空气无处不在。

幼儿园课后活动反思7

  《快乐的节日》这个美术活动来源于中班建构式建材中的《香香的蔬菜》主题活动。初看这个活动的方案,它建议分两课时进行,第一课时是让幼儿讲述节日里的所见所闻所感,在此基础上进行想象绘画。活动预设的目标是……,我觉得这个目标对于刚升入中班的幼儿来说难度很大。正好翻看了《幼儿美术用书》上的要求,是进行虚线变实线画,我觉得这样的内容更适合中班。那么如何来确定目标呢?重点是什么呢?过程怎么安排才使枯燥的绘画活动变得生动有趣,让幼儿喜欢呢?我进行了一番思考后开始了第一次教学实践。

  第一次活动我是让幼儿说说节日中最高兴的一件事,让幼儿自由,宽松的交流自己在节假日的所见所闻,提高了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也为接下来的活动做好铺垫。但由于幼儿讲述的时间太长了,幼儿在操作时时间来不及,都没有完成作品,从而影响了整节课的效果。没有体现美术活动的特性,突出重点。在大家的积极探讨下,我就重新设计了活动,突出重点,特别是难点部分的突破都做了细致地考虑。

  第二次活动时我以动物小熊引出活动,幼儿的注意力都被吸引过来了,都很喜欢这个活动。开头有趣而紧凑,既激发了幼儿绘画活动的兴趣,而且幼儿在帮助小熊的过程中自然的学会了根据虚线画出线条和均匀的涂色方法。“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有效的开头为接下来活动的顺利进行做好了服务。纵观整个活动,完整而高效,既把握了重点,又突破了难点,而且在幼儿绘画的过程中,我注重了过程性评价,积极进行了适时的引导与指导;在绘画的最后进行了拍照留言,肯定了每一位幼儿的`创作成果。当然在具体的实践中,也发现了一些小问题,如个别幼儿在涂色彩旗时,由于彩旗的位置摆放原因是倒挂的,幼儿分不清了,那面是彩旗了个别都图错了位置。因此,我觉得以后可以在讲解是应在更详细一点,如图彩旗时颜色要间隔,色彩要丰富等等。通过两次的实践活动,让我感触很深:

  一、美术活动的导入很重要

  美术活动就好像一个乐园,开展一次美术活动好像带幼儿进入一次乐园,让幼儿在里面乐,在里面玩。怎样的乐园能一下子吸引幼儿呢?美术活动的导入很关键。我们要以幼儿的年龄特点出发进行设计,如可以使幼儿感兴趣的话题,可以使幼儿感兴趣的木偶,也可以是幼儿感兴趣的动画片,更可以是一些作品的欣赏等等,总而言之,要让幼儿感兴趣。

  二、美术活动中评价很重要

  在美术活动中,尽可能提供给每个幼儿表现与表达的机会,允许他们之间存在不同之处,这对增强幼儿的自信心是非常重要和关键的。活动中、活动后评价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它并不固定来自于教师,而更多的通过各种媒体让幼儿参与评价,发挥幼儿的主体地位,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无论在指导中或是评价作品时,也不以同样的标准来衡量幼儿,而是要鼓励每一个孩子积极参与活动。如在评价中,我对过程中幼儿表现出的认真、耐心、兴趣等给予及时的、积极的肯定,不管美术活动结果怎样,只要幼儿能认真对待并付出努力,那么他们的作品就应得到老师和同伴的认可,这样有助于每个幼儿自信心的形成和发展。

  美术是一门特别的学科,它能让幼儿学到绘画与制作的本领;能培养幼儿生活的综合能力,发挥幼儿在各个方面的才华;能使幼儿发现美、感受美、创造美。让我们积极为幼儿营造一个美术创作的乐园,让幼儿学得轻松,学得快乐。

幼儿园课后活动反思8

  对于小班的幼儿来说,教师在讲述故事时,咬字要清楚,速度要适当,咬字清楚是为了让幼儿字字听的清楚,节奏要比平时谈话稍慢,使他们一边听一边想;讲述故事时,面部表情,眼神和手势都要随着故事 情节的发展而有所变化,这样对小班的的语言表达起辅助的作用。

  作为教师,对故事教学中往往不是只讲一遍的而要讲多遍,都要注意方式的变换,才能幼儿倾听的.积极性。而我在上《唱歌比赛》的时候,我在讲述第一遍时就直接用上教具,已经发现有幼儿开始把注意集中在挂图上,对故事的倾听兴趣不高,在给幼儿第二,三遍讲述过程中还是简单的用了挂图的形式,没变换方式,以至在讲述第二遍的过程中幼儿的注意力更加不集中,甚至有的幼儿开始互相说话,因此整个活动来看效果不明显。其实现在来看,其实一般讲第一遍的时候,以不用直观的教具为宜,因为直观的教具容易分散幼儿的注意,不利培养幼儿倾听的习惯。

幼儿园课后活动反思9

  最近一段时间,幼儿园举行了老教师领航课的同课异教活动,由此我有幸观看了戴卫兰老师和王秋芬老师的大班社会活动《我会交朋友》。两位老师都有着丰富的教学经验,所呈现的活动也有着各自的精彩。

  一、活动的背景

  三月是我们幼儿园的文明月,文明体现在生活中的各个角落,具体到小朋友来说,就是教育他们语言和行为的文明。同时这一年龄段幼儿的特点:情感的稳定性开始增强,大多数儿童在班上有了相对稳定的好朋友,也愿意自己结交新朋友。在结合主题月与年龄特点的基础上,社会活动《我会交朋友》就是由此产生的。生活中小朋友们更多的是和自己班级的朋友生活在一起,短时间内认识一个新朋友,那是一种尝试,更是一种挑战。所以两位老师的目标里都有1准确使用礼貌用语,用恰当的方法认识新朋友,2了解新朋友,体验与朋友共同合作的乐趣。在共同合作上两位老师又各自有侧重点不同,戴老师重在于让幼儿合作完成音乐游戏,而王老师则是通过共同制作“朋友卡”让幼儿互相了解。

  二、活动的过程

  两位老师在教学具的准备上都采用了记录表,别出心裁的是王老师根据大人的名片把记录表设计成红色的爱心,还帮他取了好听的名字叫“朋友卡”,更能引起小朋友的兴趣。

  两节活动的`教学过程都比较清晰,先了解,后记录,最后游戏。戴老师是由故事引入,王老师则是开门见山,让幼儿在了解、总结了交往的规则后自己尝试结交朋友,最后和朋友一起游戏,体验快乐。值得一提的是两位老师都突破了班级的界限,戴老师是选择了四个班级的孩子在一起开展活动,王老师则是在活动过程中让自己班级的幼儿到其他班级去结交新朋友。另外,王老师有创意的一点在于她先是让孩子和自己班级的好朋友两个拉手坐在一起,然后让两个人各自又去结交新的朋友。

  三、活动的特色

  在社会领域的教育中较多的是运用故事、情景表演等形式让幼儿来体验一种情感,但是这两节活动却没有,而是通过制作“朋友卡”,完成“记录表”来感知如何结交朋友。更加直观、具体,真正实现在活动中感知,在活动中更加深刻地体验。同时,在两节活动中体现了语言、社会、艺术等方面的教育价值。注重教学的整合性。语言,说说自己的朋友;艺术,制作“朋友卡”,和朋友完成“三人套圈”游戏,围着“朋友树”唱歌,最终实现社会性发展目标“体验朋友多的快乐”。

  四、活动的遗憾

  任何一次教学活动都不可能是完美无缺没有遗憾的,这两节活动也是一样。在听戴老师的活动时,我就有疑惑,教师是否应该在朋友这个词前加上个“新”字,让孩子们更有新鲜感,更有兴趣。这个疑惑在王老师的活动里得到了释然,王老师提到了“结交新朋友”,而且是别的班级的新朋友,可以感觉出孩子们很兴奋,都想尝试一下。人们常用“点睛之笔”来形容某一样东西的重要。我觉得这两节活动缺少的“点睛之笔”就是一句话:文明的行为可以让我们结交到新朋友,朋友的朋友也是我的新朋友,这样我们的朋友就会越来越多,到最后,所有的人都变成了好朋友。

幼儿园课后活动反思10

  活动目标

  1、知道动植物之间的依存关系,初步了解食物链的概念。

  2、尝试将动植物按食物链进行排序。

  3、懂得保护生态平衡的重要性,进一步增强环保意识。

  活动准备

  幼儿操作材料:食物链操作底板三张,麦苗、小羊、老鹰图片

  活动过程

  1、观察各种动植物的图片,进行分类。(动物类、植物类)

  (1)观察动植物图片,认识动植物。

  教师:小朋友们,你们知道哪些是动物,哪些是植物吗?认真想想它们的名字。

  (2)将动植物进行分类。

  2、知道动植物之间的依存关系,初步了解食物链的概念。

  (1)思考、了解动植物之间的依存关系,初步了解食物链的概念。

  教师:动物平时吃什么来生存?

  (2)了解大鱼吃小鱼,小鱼吃海藻的食物链。

  教师:大鱼生存要吃什么?小鱼呢?

  (3)观察食物链操作底板,总结:像这样大鱼吃小鱼,小鱼吃海藻,就是一组动植物生存的食物链。

  3、尝试食物链排序。

  观察微课出示的三组底板,幼儿自己的操作材料拿出将动物图片按照自己所想的贴在相应的底板中。

  教师引导幼儿,待幼儿完成后揭示三组食物链的排序。

  4、引导幼儿指导生态平衡的重要性,进一步增强幼儿环保意识。

  提问:如果生活中没有食肉动物会怎样?(吃草的动物越来越多,导致土地没有了草,慢慢的'土地就变成了沙漠,人也无法生存。)激发幼儿思考,食肉动物缺失后带来的后果。

  引导幼儿想到食物链上的每一种动物和植物都是必不可少的,我们要保护食物链的完整,保护生态平衡。

  5、总结食物链的定义:大鱼吃小鱼,小鱼吃海藻,就是一组动植物生存的食物链。

  科学活动《大鱼吃小鱼》活动反思:

  本次活动我大胆挑战了科学领域,选择了幼儿喜欢动物相关的课程,动物是人类的朋友,对于动物喜欢吃什么,是怎样生活、活动的,幼儿非常有兴趣,又通过操作底板,让幼儿初步了解食物链的概念,增强了幼儿的环保意思。

  本次活动就是从幼儿的兴趣和需要出发,从动物入手,帮助幼儿整理已有经验,让幼儿在主动探究、经历探究的过程中获得知识和快乐。

  本次活动的优点:活动内容幼儿有兴趣,环节层层递进,教师思路清晰,语言精练,声音童趣,能吸引孩子的注意,在每次提问后教师都会稍作停顿,让幼儿有时间思考、操作。体现了孩子的主体性。

  本次活动的缺点:

  1、动植物分类到讨论大鱼吃小鱼中间衔接还不够自然。

  2、在讲到环保方面,没有给幼儿时间进行如何保护环境的讨论和思考。

幼儿园课后活动反思11

  学前班正处于语言学习的启蒙时期,幼儿学习的特点是离不开具体丰富的生活经验,因而幼儿园语言教育活动的内容与组织离不开生活实际。我根据活动目标,尤其是教学重点、难点与幼儿喜闻乐见的游戏形式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并把它适当安排在教学活动过程中。在讲新课的时候,我采取邀请学生做游戏的方式,开始课程。学生边做游戏,教师边提问,并在提问的过程中,渗透本课的基本句型“谁做什么?”、“谁在什么地方做什么?”、“什么时候,谁在什么地方做什么?”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积极性,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身心潜能,省时高效地完成学习任务,同时,渗透思想品德教育,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心理素质,使智力和非智力品质协调发展。设计游戏的.目的要引导学生在“玩”中学,“趣”中练,“乐”中长才干,“赛”中增勇气。把有趣游戏展示在学生面前,学生们都喜形于色,跃跃欲试,迫不及待地要参加,并自觉地遵守游戏规则,努力争取正确、迅速地完成游戏中的学习任务,即提高了学习效率,又培养了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组织纪律性。在这个游戏中,开始学生依据生活实际想出结果,慢慢的学生就会形成说完整话的思维模式,为学习其他句式做了铺垫。

  但在教学的过程中,也出现了学生对基本句式掌握的不牢固的现象。主要是因为,在开始学习基本句式时,问题的设计、语句完整的训练,没能从学前班学生的实际出发,致使学生对句式理解不够透彻。还有就是,情景设计的连接性,和没能充分的利用所创设情景,导致学生,在后半节课的学习主动性不强。针对这些问题,我打算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及时地吸取教训,在备课的过程中,反复的研究教材,推敲所设计的问题是否合理,并符合学生的实际。加强情境运用与教学相结合。

  语言教学的有效方法需要我们来创造,只要我们善于把语言变活,把学习的主动权交还给学生,相信我们的学生定能在语言学习生活里尽情驰骋并乐此不疲!

幼儿园课后活动反思12

  活动目标:

  1.尝试将生活中不能盛水的物品变为可以运水的工具,与同伴合作运水。

  2.探索管子运水的方法,感知用管子运水既快又方便。

  3.感知水的特性,萌发节约用水的情感。

  活动准备:

  物质准备:PPT(拯救小鱼、干旱地区):防滑垫、防水围裙、防水鞋套、水桶、鱼缸、塑料盆、长软管(虹吸管和普通管)、海绵、瓶盖、没底没盖的矿泉水瓶、塑料膜、塑料篮、皮筋、针管、勺子等;背景音乐。

  经验准备:引导幼儿了解水有“流动”的特性,探索水的多种玩法。

  活动过程:

  一、引导幼儿回忆玩水的经验,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共鸣。

  师:你们喜欢玩水吗?你平时是怎样玩水的?

  二、教师交代任务,鼓励幼儿小组合作探索各种运水方法。

  1.请幼儿4人一组观察桌面材料,商量用什么办法运水。

  2.幼儿自主探索运水的方法,并记录在黑板上,教师巡回指导。

  3.组织幼儿交流各组运水方法,教师将方法进行归纳。

  三、创设情境“拯救小鱼”组织幼儿进行运水比赛。

  1.师:现在接到一个紧急任务——鱼缸里的小鱼缺水了,我们要在规定时间内给鱼缸灌满水,你认为哪种方法好?为什么?

  2.将鱼缸并排放好,比较水位高低。

  四、鼓励幼儿探索用软管将桶里的水运到盆里,学习使用虹吸管。

  1.讨论:如果家里用的水也用这些方法来运输方便吗?那我们家里的水是怎么运来的?

  2.出示虹吸管和普通软管,引导幼儿比较两种管子的不同。

  3.幼儿小组合作尝试水管运水,发现水流方向与水管位置高低的关系。

  提问:你运水成功了吗?你是怎么做的?水从水管高的一端流出还是从水管低的一端流出?你们觉得用什么工具运水比较方便?

  小结:看来用水管运水是又快又方便的一种方法。

  五、情感提升,了解缺水地区是怎样运水的,懂得节约用水。

  1.讨论:他们是怎么运水的?生活中怎样节约用水?

  2.小结:原来这么多地方都没有水用,,那我们小朋友在用水时要节约用水。

  大班科学《运水》课后反思

  “玩水”对于孩子来说是一件很感兴趣的事。利用孩子这一天性,在运水活动中,为幼儿营造了轻松、愉快、自主的运水氛围。使幼儿能够积极参与到运水活动中来,尽情地表达着、思考着、表现着。活动中孩子们通过玩水、运水,充分感受了水的特性,享受到了玩水带来的乐趣,探索在不同情形下选择最适合的工具和材料来运水。从而获得粗浅的科学知识和科学体验,并懂得珍惜每一滴水,从小养成节约用水的好习惯。

  本次活动为幼儿创造了三次小组合作实验的机会,每次动手实验前引导幼儿集体讨论方法、比较材料,为幼儿小组合作探究奠定基础。并对幼儿提出明确的要求,增进幼儿实验的规则感,如:不要把水洒到地上或者小朋友的身上。一方面避免了地面湿滑或弄湿衣服,另一方面也是引导幼儿节约用水。

  活动中幼儿表现出不错的合作意识与合作能力,他们主动分工实验,有的`记录方法,有的实验验证……从“幼儿表征”中可以看出,幼儿能够用绘面等简单的方法记录出观察和探究的过程咋果,并愿意在交流中尝试概括他们的探究成果。

  整个活动在欢快的实验中进行,幼儿充分体验了探究玩水的乐趣,但是也有一点不足。虽然提出了实验要求,还是有小朋友将水洒在了地面上。因此我带领幼儿观察“干旱地区的水是怎么来的?”从而引起幼儿的情感共鸣,懂得节约水资源。

  在整个活动过程中也存在着不足,对孩子的回应虽然采取了追问、鼓励等方法,但概括能力有所欠缺,在以后的教学中,将加以改进,使幼儿在活动中得到更好的发展。

幼儿园课后活动反思13

  本学期我们幼儿园正事启动了一课三研活动,每个年级组的教研组长都带领自己的教师开展一课三研活动。记得在小班的

  活动学7以内的序数作为教学内容,让幼儿借鉴寻找亲子装这一轻松愉快地活动来引导幼儿自主探索,学习。并能为以后学习10以内的序数打下坚实的基础。在通过对教材的分析对教案进行了目标定位、设计教案,开始了第一次执教。其实我们真正的来听沈老师的课,这也算是第一次,可是第一次的执教,我们中班组都觉得沈老师虽然在上课的教态上来说很自然很老练,对教具的准备也很充分,但是总是感觉整个过程下来,都比较单调,孩子们一开始还是兴趣满满的,对知识点也基本能掌握,到后来就很耐不住性子了。事后在当天中午就开始对沈老师的这节课进行了讨论,提出了修改意见,如:

  1、在环节设计上可以在多变化一些;

  2、幼儿用完整句子来回答问题时,可以把句子变得简短些;

  3、教师对亲子装在一开始时就可以解释清楚等,来为第二节课做好铺垫。

  沈老师在经过一天半的时间对教案和教具进行了修改,星期三的.时候,沈老师就在中三班开始执教我们讨论后的课堂。中三班的孩子很聪明,思维很活跃,但是总是有孩子强嘴,可是沈老师虽然是新教师,但是却很镇静,一点也不慌不忙,对孩子本次学习的知识点逐一的解决,可是在请孩子们上来做题目的环节上又出现了新问题,沈老师一直请个别孩子上来进行操作有四次左右,下面的幼儿都有些按耐不住情绪了,最主要的还是整个活动下来,依然没有让课堂变得丰富,形式太单一了,所以孩子们的积极性也慢慢的减弱。我们中班组在星期三有对沈老师的课进行了反馈,根据这堂课,我们在一场“争论”中,给了沈老师几点建议:

  1、在请幼儿上操作时,形式不要这么单一,可以请一个小朋友上来,也能让全体幼儿一起说说;

  2、在学用短句回答问题时,把“他站在第几个”改成“妈妈或是宝宝站在第几个”会更顺些。

  3、要是在环节上没有变动的话,教师再问问题时,语气可以变换一下,增强对幼儿的吸引力。

  4、在活动结束前,多添一个环节,让幼儿在活动材料上集体操作,来检验本次活动的成果。

  在经过沈老师有一次的一天半时间里,沈老师这次修改出来的方案,比起上两次的活动,显得结构紧凑和干练许多,在上课过程中,孩子们听的说的也很认真,在集体操作的时候,大部分幼儿都能比较轻松的完成。只是沈老师忘记了对孩子操作的点评环节了。最后的小结也有点仓促。

  沈婷佳老师的一课三研活动终于告一个段落了,在沈老师精心设计的第一个教学方案中,到每次虚心接受教研组长、领导还有我们教师的点评,到每次都认真的修改,这个活动也变得灵活了很多,不再像前两次那么单调乏味了。虽然还是有瑕疵,但毕竟也收获了不少。

  在这次一课三研的活动是我们中班组第一次活动,沈老师有时刚参加工作的新教师,可是她在上课中对孩子们的表现和回应都感觉比较老练,而且每次都不不同程度的进步,真的很羡慕。这次活动虽然不是我自己亲子上课,但是在和大家一起认真的听,认真的记和认真的讨论中,我也说出了自己想表达的问题,也有一些被大家所采纳,而且很妙的事,在看沈老师上课的时候,我也学到了她对教育孩子数数顺序上的方法,这是我平时在上科学课时会以往提醒幼儿的问题,我也会注意的。这样的形式不仅能让上课的老师获得很多的成功收获,我们一起参与听课评课的教师也同样受益匪浅。我们期待下一次的活动会组织的更好!

幼儿园课后活动反思14

  区域活动又开始了,今天我们要求孩子利用不同材料制作小猪,峥峥选来选去拿了一个土豆作为小猪胖胖的身体,可身上什么也没有,怎么办呢?我就鼓励他自己想办法解决。于是,他选了一张黄色的彩纸来做小猪的鼻子等各部位的器官,并贴了两只大耳朵、一个大鼻子、又画了两只小眼睛,接着开始做小猪的四只脚了,可是不知道为什么,他做着做着就停下来了,想了一会,还是不行,他走到我跟前对我说:“老师,我的小猪为什么腿都瘸了呀?”我看了一下他们桌子上都有几个小的土豆、山芋,就对峥峥说:“你去找一找,哪些东西比较小点,能够做小猪的腿的?”他开始找了一会没找到,于是动翻翻、西翻翻,突然发现了一小土豆,正好可以做小猪的腿,困难解决了,他又开始做了……不一会,峥峥开心地对我说:“老师,你看这是我做的小猪。”我及时表扬:“你真棒!”

  反思:

  我觉得在我们各个主题活动的开展中,不断地在区角活动中增添与主题活动相关的`材料,让孩子随着主题活动的开展而有东西可操作,有东西可玩,让孩子自由选择操作,发挥孩子的自由想象。在孩子遇到问题时,我鼓励孩子自己想办法解决,发展孩子自我解决问题的能力。当孩子再一次遇到问题时,我又适当进行引导,还是让孩子自己解决问题,聪明的孩子一点就通,想到了好办法。孩子在制作后体验到了制作的愉快与成功的喜悦。教师及时对孩子进行表扬,更是让孩子无比的激动与兴奋。

幼儿园课后活动反思15

  在这节课的一开始我就出示四张大灰狼表情的图片,让孩子们观察一下,这四张图片上的大灰狼的表情是怎么样的?孩子们一一观察,发现四张图片上的大灰狼有四种不同的表情:高兴、生气愤怒、伤心和很开心。于是我问孩子们:大灰狼怎么会一会儿高兴,一会儿愤怒、一会儿又伤心了呢?它碰到了什么事情呢?皮蛋小朋友歪着头想了想说:“大灰狼娶新娘了吧!”“娶新娘?那你们说说娶新娘的时候,应该是高兴的呀?怎么会愤怒了、伤心了呢?”小朋友们纷纷说:“不会是大灰狼娶新娘的!”那是什么呢?于是让小朋友带着这个疑问听老师给他们分段讲述故事《大灰狼开心了》。评价分析:

  《大灰狼开心了》这是一个语言故事,在这个故事里面主要是让孩子们懂得人的心情变化与表情有关系;知道做错了事情只要想办法及时的补救就会使自己重新快乐起来。在我们的生活中,大家一直把大灰狼作为一个反面的教材,大家都知道大灰狼是一个坏东西,不但狡猾而且还非常的凶恶,这个形象一直在孩子们的脑海里,再加上孩子们爱看的动画片《喜羊羊和灰太狼》,把大灰狼这个角色更加的深入到了孩子们的脑海里。但是在这个故事中,却体现了大灰狼的另外一面,它也很善良,知道自己做错了事情,也会及时地想办法进行补救,让受伤害的'小动物重新获得快乐。

  在整个的教学活动中,我采用四张大灰狼的不同的表情图片让幼儿观察并产生疑问,大灰狼为什么会有这么多的表情变化,带着这个疑问再来听老师讲述故事《大灰狼开心了》。然后又采用分段讲述故事并提问的方式,让孩子们理解故事的内容,在理解中学习词语“愤怒、伤心、撵走”等。课堂上孩子们的注意力非常的集中,一直被故事所吸引,学习的能力得到了提升。

【幼儿园课后活动反思】相关文章:

幼儿园课后活动反思11-17

幼儿园课后活动反思15篇01-01

幼儿园课后活动反思(精选22篇)05-10

幼儿园课后活动反思(精选15篇)01-01

幼儿园课后活动反思(通用15篇)01-01

幼儿园课后活动反思(集锦15篇)01-01

幼儿园课后活动反思(合集15篇)01-01

幼儿园课后活动反思(汇编15篇)01-01

幼儿园课后活动反思(集合15篇)0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