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文《荷花》教学反思

时间:2023-01-09 18:24:45 秀雯 教育反思 投诉 投稿

课文《荷花》教学反思(精选28篇)

  在学习、工作、生活中,教学是重要的任务之一,所谓反思就是能够迅速从一个场景和事态中抽身出来,看自己在前一个场景和事态中自己的表现。那么应当如何写反思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课文《荷花》教学反思,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课文《荷花》教学反思(精选28篇)

  课文《荷花》教学反思 篇1

  我在教《荷花》时,先让学生将自己收集到的古诗文读给大家听,通过部分同学的介绍,使学生对荷花有了初步的认识,在播放荷花图片课件,从孩子们的眼神中不难看出,他们已经被荷花的美陶醉了,欣赏后学生们谈自己的感受,教师相机小结:是啊,荷花的确很美,作者笔下的荷花更美。这样,以浓郁的氛围引导学生入境。

  运用比较的方法欣赏作者用词精妙。

  教师善于引导学生对词语进行比较、揣摩、欣赏。不断提高其对语言感知的'敏锐程度。如:《荷花》一文中“冒”这个词,教师引导学生用换词的方法,通过比较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在对这些词的讨论比较中学生体会到:“因为荷叶多,挨挨挤挤的,所以荷花只能从中间冒出来;‘冒’不仅写出荷叶之多,还显示了荷花那旺盛的不可抗拒的生命力,给人一种生机勃勃的感受。这样,抓住关键文字,学生品出了精妙词语的个性特征,咀嚼出了它的神韵。”

  读写结合,给学生广泛的想象空间。

  读是为写服务的,在读的基础上规范语言,发展语言,在理解“冒”的妙用后,教师在此加以引导:

  (1)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仿佛在干什么?

  (2)在理解这么多白荷花一朵有一朵的姿势时,引导学生想象还会有什么样的荷花?

  (3)教师配乐朗读联想一段让学生想象头脑中出现了怎样的画面。

  这种做法不但加强了对深文的理解,发展了学生的语言,还培养了学生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情趣。

  注重读的训练。

  个别读、双人读、齐读、自由读等多种形式的读在本堂课都有体现。

  课文《荷花》教学反思 篇2

  一、重基础,写字教学贯穿始终

  目前阅读教学追求个性创新成了一股时髦的风,写字教学常常被人们忽视,平时的教学中尚能在课尾提一提并布置学抄写默写,但在课改研讨课之类的阅读教学中越来越成了麟毛凤角了,生怕学生的创新的热情,弘扬的个性受到它的破坏。在于老师的课上写字教学不仅受到了重视,而且贯穿在整个教学过程中。

  如于老师在导入新课后即板书课题,他是这样教学的,请同学们一起看一下荷花怎么写的。随即在黑板上书写,荷字上面是草字头,下面是何字。现在我一起读题目。这样的写字教学一点不刻板又起到了识字的效果,做到润物细无声。教学过程中的也是这样。于老师让学生把课文中自己认为用得好的词语划下来,然后指名学生把自己划的词语写在黑板上。一个学生写了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中的冒字。于老师相机进行写字指导。这位同学冒字写得很好,很正确。对学生的好的写字习惯给予表扬,激励和引导学生注重写字冒字的上部的两横不封口的不要写成曰字,随后又书写帽字,这个字很形象,你看眼睛上(书写目)戴着一顶帽子(画个半圆,再画两横作帽沿),帽口是不能封死的,又因为帽子是布做的要加个巾字旁,这就成了一个帽了。形象的字理教学法即教会了学生识字,更教给了学生识字的方法,是真正的为学生终身发展服务。课程最后于老师和学生一起把文中的生字书写了一遍,提出了一些注意点,并让学生认真描红才结束此课。

  二、读书要读出味来

  以前的阅读教学往往以讲解为主,而剥夺了学生品读体味的权利,现在的一些阅读教学则因追求创新和个性而剥夺了学生品读体味的机会。《荷花》的教学为呼唤回归阅读权的阅读教学留下了深刻的启示。

  教学中于老师介绍了叶圣陶是我国著名的文学家,他的散文语言清淅流畅,平实淡雅,写景状物细致优美,耐人寻味。然后说:《荷花》就是一篇描景的美文,我们要能读出他的美味来。这给阅读教学下了一个总的要求,然后又介绍方法说:古人把读书叫估煮书(板书),书越煮才越有味。在煮书过程中,于老师分三步走进行教学。首先是熟读课文。现在请大家认真读课文,不懂的地方多读几遍,把课文读熟(板:熟读)。在读书过程中于老师边巡视边指导让学生读进去,然后指名几位同学读文。

  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于老师要求学生再品读课文。同学们,请你们细细品味文中的语句(板:品读),把你认为写得好的句子或语句划出来。同学们读得很仔细划得认真,再请你把自己体会的内容批注在旁边。这里于老师提出更高要求,继续煮书,深入体味。在品读的过程中于老师让学把一些好的词语写在黑板上。当品读告一段落后,让学生共同交流从划出的词语中体味到了什么,并让学生练习如何把体会到的东西通过朗读表达出来。品读逐渐进入了高潮,煮出的味道越来越美了。如:一个同学在课文第一部分划出了赶紧这个词,并说到:我体会到了,我迫切的心情,巴不得一下子跑到,同时也好像闻到了塘里的荷花的淡淡清香,荷花一定美极了。(赢得了同学们一阵掌声)。于老师继续引导,你能把迫切又美的感受读出来吗?他试着读到:赶紧(赶字读得很急切,紧字则舒缓,赞美的读出)。于老师这时竖起了大姆指,然后又带领大家读了两遍。此外于老师还引导学生品读了挨挨挤挤、冒、饱胀、翩翩起舞等关键词语及第四自然段中的优美语句。在细细品读读出味之后,于老师再让学生美美地读课文读出美味来。(板美读)在学生朗读的过程于老师给予指导,并范读,如第四自然段要轻声读,用气读,带着想象读。通过于老师的引导学生不仅自己陶醉在优美的文中,听者也被深深的吸引了。

  三、适当的创新

  适当的创新或说创新要适当。创新是好事,是课改倡导的核心,但在一些课堂上,常常一创不可收拾,沾边的不沾边,恰当不恰当的统统称之为张扬的.个性,有创新。归究其原因,这是没有在扎实的基础上追求创新,没围绕文章或字、词句、段的中心意思去创新。前面叙述中我们已经感觉到了在于老师教学中,学生通过熟读品读美读课文,与文本进行了扎实充分的对话,创新思维非常活跃,产生的创新成果也与文本相贴切。

  再如,在教学到有的还是花骨儿,看起来饱胀得马上要破裂似的一句时,于老师播放课件让学生说说花骨朵是怎样的,有的学生说:含苞未放、含苞欲放,还有的学生道:含苞羞放,这时于老师又竖起了大拇指夸她想得好,既贴切,又运用了拟人的方法使花骨朵羞答答的形象栩栩如生。像这样创新的火花,在教学过程中还有多处,每一处都让我感觉到油然而生,水到渠成。这才是课改体现的创新教学。

  以上三点是笔者听课后油然而生的自我反思,于老师的课展示了教学艺术的无穷的魅力,表达他对阅读教学的深邃的思想值得我们在教学实践中去探究体会。

  课文《荷花》教学反思 篇3

  这是一篇写景的文章,作者先写来到荷花池边,再写荷花的姿态,然后总写荷花的美,最后写作者的联想,回到再现实。因此,我认为讲本课时要抓住文章的特点,把荷花的美充分展示给学生,才会让学生明白美景才能让作者陶醉,以致于觉得自己是荷花了。

  首先,我引导学生通过课文的阅读来欣赏这种美,教学中,我充分利用插图,让学生图文对照,通过观察图画充分欣赏荷花的美,再品读课文,指导学生抓住描写荷花的重点段落,反复朗读课文,引导学生理解关键词句,展开想象,并体会句子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比如:“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这个“冒”字还可以换成别的什么字?(长、露、钻、探、伸、冲)。你觉得怎样长出来才可以叫做冒出来。让我们一起,像白荷花一样地冒出来!快冒!快冒!学生起立,摆出自己最喜欢的姿式。(使劲地、不停地、高高地、急切地、笔直地、争先恐后地、精神抖擞地、痛痛快快地、生机勃勃地、兴高采烈地、喜气洋洋地)体会荷花心情把自己当成荷花,冒出来仿佛想干些什么,想说些什么?学生有的回答:荷叶挨挨挤挤的,我只能冒出来呢。有的回答,我想早点呼吸到新鲜的空气,看看美丽的天空。有的'则回答,我想看看外面的世界这样学生真正走进课文,了解课文,才会把自己的情感通过朗读表现出来。 其次,从体味优美的语言中来感受荷花的美,来感悟对荷花的喜爱之情,同时渗透新课程理念“积累语言并运用语言”。我是让学生先去熟读课文是怎样用有的有的有的来描写荷花姿态的,分成了几种,学生很快就归纳出有三种,一中是没开的,一种是开了两三片的,一种的全开的。接着我又让学生想象下,荷花池中除了这三种姿态的荷花,还有没有其他的荷花了?如果你是荷花,你想怎么样地站在荷花池中呢?学生的思维被打开了,有的说:有的荷花低着头,好像一个害羞的小姑娘。有的说,有的荷花仰着头,挺着胸,向大家展示自己美丽的身姿。有的说,有的荷花在风中翩翩起舞到这里为止,我先用有的的句式让学生学会了说荷花。接着我让

  学生想象下,让你说说其他的花你会吗?也说说其他花的三种姿态,好的学生马上就能够举一反三,但是还是有部分学生不知道怎么说,这时候我告诉他们,也可以用用替代法,把荷花替代成其他的花,这样一些思维不开阔的孩子也能够试着说一说了。这样引导学生运用语言,便瓜熟蒂落,水到渠成。

  最后,配乐朗读,感情升华。

  课文《荷花》教学反思 篇4

  作者叶圣陶先生在《荷花》这篇精读课文描写了夏日清晨一池荷花的美丽姿态,以及作者欣赏荷花时的美好感受。课文按照“闻到清香—观察形状—欣赏姿势—展开想象—回到现实”的过程,思路非常清晰。

  精准的用词、生动的描写,是文章精妙之处。执教中,我紧紧围绕“如果把眼前的一池荷花看作一大幅活的画,那画家的本领可真了不起”这个概括一池荷花之美的句子,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句,去课文中寻找体现荷花之美的。语句,并通过品读、批注、交流,感情朗读等学习形式,去积累语言,感悟课文语言的的精妙。在讲课的过程中,结合学生的品悟,顺学而导,主要交流了两组语句。

  语句一:“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这个句子哪个字用得好?好在哪?引导学生通过观赏图片、朗读去感知感悟。“冒”在这里是形容在一片绿色的荷叶中,白荷花高高突显出来的意思,形象地写出了白荷花的艳丽夺目,蓬勃生长的样子。

  语组二:“有的才展开两三片花瓣儿。有的花瓣儿全都展开了,露出嫩黄色的小莲蓬。有的还是花骨朵儿,看起来饱胀得马上要破裂似的.。”这三句话写出了荷花的几种姿态?哪些词、字深深地打动了你,让你感受到了荷花的美?引导学生感受荷花三种不同的姿态各有不同的美,体会饱胀、破裂等词略带夸张,让静止的画面一下子变得鲜活而具体。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去观察其他的花,如桃花、迎春花、玉兰花等,并进行仿写,可以说水到渠成,收到很好的效果。

  第四自然段,我主要引导学生把自己想象成一朵荷花,带上动作在阳光下翩翩起舞,感受一池荷花在风中摇曳起舞的美好姿态。

  这样的文章,我们的语言真真难以描述其美,其妙,只有通过各种形式的读让孩子把语言内化于心,烂熟于心才是最好的学习形式吧!

  课文《荷花》教学反思 篇5

  今天,我教学了叶圣陶写的一篇文章《荷花》。这是一篇写景散文,课文描写了公园里盛开了一池美丽的荷花,荷花有各种各样的姿态以及我看荷花时的感受。抒发了作者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在教学这篇课文时,我主要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找出课文中描写荷花美的各种姿态的句子,开始反馈学习情况了,同学们纷纷举起了小手,说出了正确答案,看来同学们自学情况还真不错,我心中暗自想到。一位同学说:“老师,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的‘冒’是什么意思?”我一听这个问题问的好啊,我就说:“同学们,你们说这个‘冒’字用的好吗?还可以换成哪些词?”班里顿时叽叽喳喳的说开了,有的说可以换成长,有的说可以换成伸、钻、探。我觉得同学们的思维此时已得到了充分的发展,看着同学们意犹未尽,我又问道:“白荷花从荷叶丛中冒出来想干什么呢?”一个小女孩站起来说:“她想看看我们这个精彩的世界”,她的回答给我带来惊喜,这时另一位同学好像也理解了课文说:“她想出来透透气。”在他们俩的激发下,同学们都踊跃的举起了手,“她想出来展示自己美丽的舞姿”,“荷花想出来呼吸一下新鲜空气”,“荷花想出来看看美丽的大自然”。瞧他们说的多好,我不由得为他们鼓起了掌,我拿起了书,读起了课文,同学们也纷纷拿起书和我一起读了起来。此时,我和我的孩子们都已被叶圣陶笔下的荷花深深的陶醉了!

  课文《荷花》教学反思 篇6

  《荷花》是一篇写景抒情的文章。写了“我”在公园的荷花池边观赏荷花,被如诗如画的美景陶醉而浮想联翩,赞美了荷花以及大自然的美。作者叶圣陶因景入情,以情观景,情景交融,不仅写出了荷花的丰姿,而且写出了荷花的神韵,使读者既赏心悦目,又有身临其境的感觉。

  它的语言文字美,描写的景物美,产生的意境也美。因此,我把本课的教学目标定位在:有感情的朗读课文,通过感情朗读以及对语言文字的体悟,激发学生喜爱荷花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同时完成写一种植物的教学任务。

  1、随文识字。本课的9个生字,集中分布在课文的第2节描写荷花姿态的句子中,第4小节作者的想象中,因此识字教学我采用随文识字的方式。描写荷花姿态的句子是一句长句,其中又有4个生字。为了让学生能正确读好句子,先学习生字以扫除在朗读时可能遇到的障碍。每个生字的教学各有侧重,其中“展”重在字形,“破”重在部首,“嫩”重在读音。另外4个生字“佛、裙、随、蹈”的教学则比较置后,则先让学生在反复的与文本接触中,读准字音,而后引导学生在情境中认识“佛、裙、随、蹈”。这样的生字教学设计既能提高识字效率,又能避免由于识字教学的介入而中断的学生与作者之间的情感交流。

  2、朗读体会。本文语言优美,在阅读教学时我引导学生以读为本,在熟读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感悟、积累文本语言。如:教学第二小节时,抓住这节中的一些精言妙语—描写荷叶多、荷花各种形态的句子,让学生有滋有味地进行诵读,引导学生细细品味荷花的各种美姿,感受荷花的美,体会作者的情,在学生有所感悟的基础上读好这部分课文,熟读成诵,达到语言积累的目的,在赏读中培养审美语感。同时迁移到写一种植物的'方法上来。

  3、借助媒体。为了更好的使学生与文本、作者交流,感受荷花的婀娜多姿,体会作者对荷花的喜爱之情。教学时我借助媒体,创设了一个学生与作者一起“看荷花、赏荷花、想荷花”的情景,让学生和作者站在同一角度上,从而更好的达到情感上的共鸣。例如:课文第二段中三种荷花的样子。

  4、教学不足。学生发挥想象的余地不多,可能受到媒体和同学回答的影响,在作业时有点千篇一律。

  课文《荷花》教学反思 篇7

  课文描写夏日公园里一池荷花盛开的情景,以及“我”沉浸其中的遐想。文章运用许多好词佳句,表现了荷花清新脱俗、美丽婀娜的风姿。全文一共五个自然段,在第二课时的的教学中,我主要以体会理解第二自然段的学习为主。在教学中,我先向学生提出这一自然段的几个中心问题:文中描写了几种不同形态的荷花?整段文字采用怎样的结构来写?划出这一节中你最喜欢的.几个好词。接着,我让学生带着这些学习要求,用各自喜欢的方式自由朗读第2节,在文中圈圈点点。其间我巡回检查中,看到有的学生读得有滋有味,颇为入味。而最后一个环节就是进行教学反馈。

  从反馈情况来看,对于几种不同荷花的概括和好词的寻找,学生分析理解的都挺不错,基本能概括出三种不同形式的荷花姿态,找出它们各自的特点。但在仿写这一环节中,问题就凸显出来了。有一部分学生缺乏优美的语言表述能力,语言文字读来干巴枯燥,没有好的形容词来修饰,说明平时辞藻的积累不够;有一部分学生流于纯课文的模仿,缺乏自己的想象力,形式结构太过雷同课文;而大部分学生的素材范围狭小,仅限于几种花卉,说明学生课外知识欠丰富,自然科学方面的知识所知较少。凡此种种,从课堂总体效果来看,这节课还是能达到预期目标,也能从中折射出一些问题,懂得今后在学生创新思维及好词佳句的积累上,还需好好加以重视。

  课文《荷花》教学反思 篇8

  我先让学生熟读课文,并且归纳出荷花的三种姿态,学生很快就总结出来了,一种是才开,一种是全开了,还有一种是花骨朵儿,接着,我让学生看着板书,把荷花的三种姿态进行复述,学生因为有了刚才熟读的基础,现在又有板书的提醒,让他们复述下来轻而易举,这样既体会到了荷花的三种姿态,而且学生在课堂上就积累了好词佳句,课后背诵课文时就比较轻松了。最后,我让学生进行想象,除了这三种姿态,还会有哪些姿态?

  有的说昂首挺胸,像士兵,有的说低头不语,像害羞的'小姑娘……经过这样的训练,学生对于写其他的花都有了一定的基础。所以在课后布置作业时,我把学生分为三类,如果自己有能力,可以自己选择其中的一种花,用自己的话来介绍;如果有一点困难,可以采用大家刚才讨论过的,如果还是不会写,可以利用荷花这一课中的第三自然段。这样的方式学生比较容易接受了。

  课文《荷花》教学反思 篇9

  回顾《荷花》这堂课的教学,觉得有成功更有不足,反思整个教学过程,基本是按照备课思路进行的,从导入到新授再到重点突破,较圆满地完成了教学任务。

  让学生在情境中品读语言,欣赏语言。不仅要让学生领略到荷花的美,更要让学生领略到语言的美。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比我出色。他们对词句的品读和感悟有一定的深度,而且有自己独特的感受,尤其是对“挨挨挤挤”、“冒”、等词的探究,让课堂实现的真正的“对话”,给课堂带来了生机。

  文章语优句美,充满想象,让人读后能身临其境,赏心悦目。为了让学生能好好体味文章语言文字的美,我运用了多媒体课件的展示,那一池婀娜多姿、千姿百态的荷花,深深地吸引了学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采取多种多样的读书形式来激起学生读书的兴趣,有个人读,指名读,男女生赛读,齐读等。学生们在充分理解的基础上,读得津津有味,声情并茂,似乎自己也变成了一朵亭亭玉立的荷花。

  在教学中,我积极创设情景,营造民主、平等、开放的'氛围空间,鼓励学生敢想、敢说、敢做。根据学生的学情,进行了必要的引导——让学生开展合作学习,通过讨论,把各自在独立探究中的发现进行交流,从而生生之间互相启发,互动地学。然后,组织学生之间的交流汇报,学生在悉心倾听中发现见解的异同,比如让学生谈谈欣赏荷花后的感受、用你喜欢的方式读书。调动学生全身心投入,使学生学习积极性较高。

  课文《荷花》教学反思 篇10

  《荷花》是一篇写景抒情的文章。写了“我”在公园的荷花池边观赏荷花,被如诗如画的美景陶醉而浮想联翩,赞美了荷花以及大自然的美。课文作者因景入情,以情观景,情景交融,不仅写出了荷花的风姿,而且写出了荷花的神韵,使读者既赏心悦目,又有身临其境的感觉。

  它的语言文字美,描写的景物美,产生的意境也美。因此,我把本课的教学目标定位在:有感情的朗读课文,通过感情朗读以及对语言文字的'体悟,激发学生喜爱荷花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在教学这篇课文时,我主要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找出课文中写荷花的句子,或是你认为很美的句子,找一找,画一画,并说一说,由此展开小组讨论学习。

  在教学第三自然段时,我还结合第二自然段安排了背诵训练。在反复品读欣赏后,荷花的美跃然纸上。图文对照,学生会情不自禁地发出感叹。这一背诵环节,不仅加深了学生对课文语言文字美的品味,而且促进了学生对优美词汇的积累,更好地抒发了学生的情感。

  但是,课后,当我静下心来,再次审视自己的教案,回想自己的教学过程,却发现了许多遗憾之处。

  首先,课文中的两幅插图虽然十分精美,但我却忽视了这一教学资源。只是让学生简单进行了观察。如果在教学中,能适时地让学生来说一说图中的荷花,用自己的语言来描绘一下荷花。我想学生对荷花的情感定能更上一层楼。

  其次,虽然课堂上注重了对语言文字的体悟和训练,或者说引导学生对重点字词的理解把握,但是缺乏朗读的指导,没有注重学生的朗读。比如“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备课时我设计了这样两个问题:这个“冒”还可以换成别的什么字呢?怎样长出来才可以叫冒出来?学生懂得“冒”有长、钻、伸的意义,我又相机让学生想象这些百荷花冒出来想干什么?引导学生想象荷花不经意间钻出水面,亭亭玉立的盎然生机。学生能有自己的体会,但是我却忽略了学生读出自己的体会,千篇一律用齐读的方式扼杀了学生的体会。

  最后,我的教学语言还不够精炼。课堂教学中,教师的点拨语、评价语等语言设计,必须好好斟酌,应该将教学环节设计的更有针对性,更能兼顾全体学生。我想,只有认真思考,努力发现课堂教学中的不足,并加以改进,这样才能不断进步。

  课文《荷花》教学反思 篇11

  1、积极利用游戏教学引导学生对学过的知识进行复习,检测了学生掌握的情况,为新课的开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2、采用实物教学更能直观化,更大程度地调动了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得学生在学习单词过程中始终保持较高的热情,记忆单词比较快、准确。

  3、在实践过程中不仅指导了学生参与动口,而且自己也主动参与学习,为学生作了带头榜样作用,自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学生能大胆说出自己的`理解,敢于交流,即是说错了,我也正确地引导进行表达自己的感受。

  4、能主动为学生创造交流的环境和氛围,学生能在愉悦的氛围中尽情地发挥,培养了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能力,真正让学生成为了学习的主人。

  课文《荷花》教学反思 篇12

  这是一篇抒情的写景物的文章,作者通过对荷花细致的描写,体现了荷花的美丽。在教学中我闻荷花、看荷花、赞荷花、变荷花又回到看荷花这样的思路来进行教学,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对文章的脉络有一个清晰的了解。

  1、谈话激趣,导入新课:出示《荷花》图片,请学生谈谈可以用哪些词语形容荷花,唤起对荷花美的回忆。有利于激发学习兴趣,调动积极性。这样既激活了学生的思维,又锻炼了其口语表达能力。

  2、抓住重点词来体味——重点词“冒” 《荷花》这篇文章非常适合阅读,并且学生可以利用这篇文章进行仿写,其中有许多好词佳句,适合学生积累,运用到作文中去。

  例如描写荷叶的句子:荷叶挨挨挤挤的,像一个个碧绿的大圆盘。单单一句话就写出了荷叶的三个特点——多、绿、圆。描写荷花姿态的句子更多了。如何让学生有感情地体会,就是要抓住这些重点词句进行分析,体会,对其中的重点词语进行品读,研讨。在这段话中,虽然有许多好词佳句,但是毕竟一堂课的时间有限,我们也不能眉毛、鼻子一把抓,必须有详有略,所以,在这段话中,我重点抓住了“冒”字,让学生来体会这个字用得真好!一开始,我提了这样一个问题:在这段话中,那个词语或那个字你觉得用得特别好?学生一下子找到了“冒”这个字。接着我问:怎么样的长出来才叫冒呢?

  在我的预设之中,学生应该会非常活跃,答案也会丰富多彩,例如:高兴地长出来,迫不及待地长出来……但是另我没想到的是,学生眼睛瞪得大大的,你看看我,我看看你,学生都没什么反应,一看这个情形,我也傻了,我再怎么预设,也没想到学生会是这样的反应。因此,我只能换一个问题:荷花冒出来是想干什么呢?这下,学生好像一下子找到了方向,有的说因为她想看看外面的世界,迫不及待地长出来了,有的说她想要呼吸一下外面的新鲜空气,快速地长出来了,还有的说她想要和青蛙,小燕子来打招呼,很高兴地长了出来……没想到,问题一更改,学生的思维一下子活跃起来了,而且感受到了“冒”字用的好处!由此可见,教师的提问至关重要,好的提问方式可以激发学生的思维,更好的体会句子中重点词把握。

  3、学习第二自然段,用“有的……有的……有的'……”的形式,来仿写其他的花。为了达到这个目标,我先让学生熟读课文,并且归纳出荷花的三种姿态,学生很快就总结出来了,一种是才开,一种是全开了,还有一种是花骨朵儿,接着,我让学生看着板书,把荷花的三种姿态进行复述,学生因为有了刚才熟读的基础,现在又有板书的提醒,让他们复述下来轻而易举,这样既体会到了荷花的三种姿态,而且学生在课堂上就积累了好词佳句,课后背诵课文时就比较轻松了。最后,我让学生进行想象,除了这三种姿态,还会有哪些姿态?有的说昂首挺胸,像士兵,有的说低头不语,像害羞的小姑娘……经过这样的训练,学生对于写其他的花都有了一定的基础。所以在课后布置作业时,我把学生分为三类,如果自己有能力,可以自己选择其中的

  一种花,用自己的话来介绍;如果有一点困难,可以采用大家刚才讨论过的,如果还是不会写,可以利用荷花这一课中的第三自然段。这样的方式学生比较容易接受了。

  课文《荷花》教学反思 篇13

  《荷花》描写了公园里盛开了一池美丽的荷花,荷花有各种各样的姿态以及我看荷花时的感受。抒发了作者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课前,我先让学生用平时积累的语言形容以前所见到的荷花的样子,之后用课件呈现荷花图,那一池婀娜多姿、千姿百态的荷花,深深地吸引了学生,让学生首先在视觉上感受到荷花的美,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接着便走进课文,体会这篇课文描写荷花的优美语言。

  教学这篇课文时,我让学生在扫清生字障碍后,从文中找出自己认为把荷花写得很美的句子,读一读,想一想荷花美在哪里,作者为什么能把荷花写得这样美?在交流时,引导学生体会文中用得好的“冒”字,以此感受作者语言的精到,然后用不同的图片展示荷花开放的不同状态,帮助学生更直观地感受荷花美丽的姿态。通过不同的读书形式激起学生的读书兴趣,通过个人读、指名读、男女生赛读、齐读等方式,让学生在读中感悟荷花的美丽,也帮助学生尽快背诵,这一环节不仅加深了学生对课文语言文字美的品位,也促进了学生对优美词汇的积累。

  教学中,我设计了一个语言训练的环节:在学习完第二自然段后,我让学生根据我提供的图片想象白荷花还会有哪些不同的姿势,用“有的??好像??”的.句式说话,学生有的说出了“有的躲在荷叶下,好像害羞的小姑娘”,有的说“有的一朵靠在另一朵旁边,好像在说悄悄话”,有的说“有的三段荷花紧挨在一起,像相亲相爱的一家人”,有的说“有的荷花歪着头,像在和蜻蜓说悄悄话”,有的说“有的荷花靠在荷叶上,像在享受温暖的阳光”?学生的想象力和表达让我很惊喜。

  这节课,我借助美丽的图片,引导学生进入美的境界,在听说读写的训练中受到熏陶,可以说达到了教师和学生双赢的目的。

  课文《荷花》教学反思 篇14

  《荷花》是一篇写景抒情的文章。课文写“我”在公园的荷花池边观赏荷花,被如诗如画的美景陶醉而浮想联翩,赞美了荷花以及大自然的美丽。全文分两部分,第1部分(1~3)自然段,看荷花。第2部分(第4、5自然段)通过想象进一步描绘了荷花的美丽。

  教学本课我引导学生多层面的了解文本内容,通过欣赏荷花美,品读荷花美,边读边想象荷花美,使学生与作者的心灵产生了共鸣,获得了审美体验。

  一、谈话激趣,导入新课:出示《荷花》图片,请大家边看边想,你看到了什么。揭示课题。学生交流后引入:课文中的我又是怎样看荷花的?请大家自由读课文,边读边想。

  二、充分诵读,激活语感。初读课文,学习生字词;再读课文体会作者是怎样观察、描写、表现荷花的“美”。学生的自主选择,随机指导学生对课文内容进行整体感知:闻到清香、观察形状、欣赏姿势、想象情景、回到现实。以“哪一段最具体地写了荷花的美”引入第二段学习,这段具体而生动地展现了荷花的形状美,学生最感兴趣。边读边想这一段,你觉得这段话中哪个句子写得特别美?说说你的`体会。引导学生抓住写荷花特点的词语教学写荷叶的句子,通过看图,指导有感情读,想象一池荷叶长势之美。而“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这一句我是抓住“冒”字进行教学的,通过课件直观演示后,让学生给“冒”字换个词(长、钻、伸、露、探、冲),理解“冒”的意思,再让学生说说从“冒”字你体会到什么?(“冒”写出了荷花的亭亭玉立、生机盎然,又写出了荷叶的茂盛。)

  “这些白荷花冒出来以后想干什么?”组织学生想象写话。随着对荷花形象理解的深入,情感的交融,学生的情感被激活了,无穷无尽的赞叹充塞于胸腔,他们迫不及待的想抒发自己的情感。有的说: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仿佛想看看外面精彩的世界。有的说: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仿佛想深深地吸一口新鲜的空气。有的说: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仿佛在尽情地展示自己的美丽容貌......最后,让学生配乐朗读,边读边想象相应画面。这样的教学设计,既锻炼学生想象力,又训练学生表达能力,而且加深了对荷花美的认识。可谓一举三得。

  课文《荷花》教学反思 篇15

  《荷花》一课,作者把荷花写活了,教者当然也应该把荷花教活。我在教学本课时,就利用荷花课件力争把《荷花》一课教活。

  在教学过程中,我始终把每个学生当作一朵荷花,引导学生在读中揣摩,千方百计带学生走进课文,让他们也陶醉在荷花丛中。

  因为只有读,才能产生最佳的感受,通过学生的朗读,用陶醉引领学生从另外一种角度来欣赏课文,对于师生来说都是一种收获。

  在读中整体感知课文,当学生体会到作者是怎样看荷花时,组织学生反复诵读相应的段落,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课文第2段可组织学生抓住重点词进行发散性诵读,鼓励学生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读出不同的感情;课文第3段可组织学生进行竞赛性诵读,鼓励学生一个比一个读得好;课文第4段可组织学生进行创造性诵读,鼓励学生展开想象,引导学生进行说话训练。在学生的诵读过程中,教师随机引导学生对课文内容进行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学生充分诵读,整体感知的基础上,把主要精力花在读好、读美这些语句上面。对极少数重点语句,教师视学生的感悟情况,作出相应的点拨和必要的调控。

  我们在抓住课文重点,引导学生精读细赏之后,学生对课文内容也烂熟于心了。

  课文《荷花》教学反思 篇16

  在40分钟时间内,较好完成既定的教学目标、突破教学的重点、难点,在本课教学中我采用以下教学策略:

  一、闻着荷香,走进课文

  本文是一篇写景抒情的文章。文章语句优美,充满想象,让人读后能身临其境,赏心悦目。课前,我布置学生们去了解荷花的资料,并在课堂上与大家一起交流,培养学生收集信息资料的能力。课上,出示荷花的一系列图片,让学生们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进行视觉享受,苍翠欲滴的荷叶、含苞待放的荷花学生们谈到自己的感受时,心情也是非常愉快的,仿佛已经闻到了那一阵阵淡淡的荷叶香,悠悠的荷花味。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采取多种多样的读书形式来激起学生读书的兴趣,有个人读,指名读,男女生赛读,齐读等。学生们在充分理解的基础上,读得津津有味,声情并茂,似乎自己也变成了一朵亭亭玉立的荷花。

  二、抓住留白,指导想象说话

  我在教学时通过音乐和教师的朗读,让学生沉醉在其中,激发学生的想象,而后在学生有所体验的基础上,抓住重点语句或转换角色体验或在朗读中体验,让学生感受到作者想象的美妙与有趣。第四小节中还有一处留白:“风过了,我停止舞蹈,静静地站在那儿。蜻蜓飞过来,告诉我清早飞行的快乐。小鱼在脚下游过,告诉我昨夜做的好梦”我抓住了最后的省略号,问学生,还有谁会告诉我些什么?提醒学生抓住清晨荷塘的时间和地点的.特点,展开大胆丰富的想象。学生的回答:“蝴蝶飞过来,告诉我她要为我授粉。”“小鸟飞过来,告诉我,今天早晨它看到的事情。”“一只小青蛙跳到荷叶上,告诉我捉害虫的乐趣。”等等。

  但是也有一些缺失之处,比如,由于教学时间不够,“蹈”的教学并没有完成;自己的教学语言还不够精炼。课堂教学中,点拨语、评价语等语言设计,还不够到位,必须好好斟酌,应该更有针对性。今后要努力发现课堂教学中的不足,并加以改进,这样才能不断进步。

  课文《荷花》教学反思 篇17

  这是一篇抒情的写景物的文章,作者通过对荷花细致的描写,体现了荷花的美丽。在教学中我闻荷花、看荷花、赞荷花、变荷花又回到看荷花这样的思路来进行教学,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对文章的脉络有一个清晰的了解。

  1、抓住阅读,培养,体会“冒”字。

  荷花这篇文章对于阅读教学来说是十分合适的文本材料,课文中许多地方都有着深厚的情感流动,因此在教学中,我比较注重学生对于文本阅读的掌握,让他们用自己的情感去朗读课文,体会课文。 那么如果去有情感地体会课文呢,这就要去抓住一些重点的词句,进行分析,体会,对词句进行一定的品读,研讨,深入到文本中去。对挨挨挤挤、冒、露这些具有特点的词语的分析,来体会荷花的形态,在学习冒这个词语的时候,我让学生当自己就是荷花,我问学生:荷花荷花你为什么要冒出来呢?学生有的回答:荷叶挨挨挤挤的,我只能冒出来呢。有的回答,我想早点呼吸到新鲜的空气,看看美丽的天空。有的则回答,我想看看外面的世界……既是对冒这个字的形象解释,也拓展了学生的思维,锻炼了学生的能力。

  2、学习第二自然段,用有的……有的……有的……的形式,来仿写其他的花。

  在这个任务上,我首先是让学生先去熟读课文是怎样用有的……有的……有的……来描写荷花姿态的,分成了几种,学生很快就归纳

  出有三种,一中是没开的,一种是开了两三片的,一种的全开的。接着我又让学生想象下,荷花池中除了这三种姿态的荷花,还有没有其他的荷花了?如果你是荷花,你想怎么样地站在荷花池中呢?学生的思维被打开了,有的说:有的荷花低着头,好像一个害羞的小姑娘。有的说,有的荷花仰着头,挺着胸,向大家展示自己美丽的身姿。有的说,有的荷花在风中翩翩起舞……到这里为止,我先用有的……的句式让学生学会了说荷花。

  接着我让学生想象下,让你说说其他的花你会吗?也说说其他花的三种姿态,好的学生马上就能够举一反三,但是还是有部分学生不知道怎么说,这时候我告诉他们,也可以用用替代法,把荷花替代成其他的'花,这样一些思维不开阔的孩子也能够试着说一说了。在布置作业的时候,根据学生情况的不同,对于任务我也有着不同的目标。

  针对优秀学生的要求:能够自己选择一种花,自己独立完成,最好有自己的语言。

  针对中等学生的要求:在学习第三自然段的时候,曾经用有的有的,说过集中荷花,可以把其中的荷花替换成其他的花。

  针对学差生的要求:参照课文第二自然段,直接用其他花替换荷花,其中要注意点是,只有荷花有莲蓬,如果需要写桃花则不能写叶子,桃花先开花后长叶子。

  这样就让每个学生都得到了锻炼的机会。创设,让学生尽快进入课文角色,可以优化学生的思维空间,激发学生思维的活力。在这篇

  课文中我让学生把自己就当成是荷花,然后来进行学习就容易的多了

  课文《荷花》教学反思 篇18

  《荷花》这一课是人民出版社小语义务教材第六册中的一篇文章。这是叶圣陶先生写的一篇美文。全文不到400字,语言生动优美,把一池的荷花都写活了。

  为了更好地实现学习目标,让学生欣赏、感悟到荷花的美,体会大自然的神奇力量,并且热爱我们赖以生存的大自然,我充分运用了多种手段,来创造良好的学习情境:有优美舒缓的背景音乐,有花苞、莲蓬、荷花图片的欣赏等。让学生被这美好的事物感动,进而去欣赏、去赞叹,最终达到去创造美的目的。在上课的时候,我发现同学们的一双双小眼睛都发出亮晶晶的光芒,无不被这些瑰丽的画面所吸引,连那些平时注意力不太集中的学生都格外的专注。比平日里老师仅仅用语言来表达的效果要好得多。因为这种现代信息技术带给人的感觉更直观、更生动,也更精彩,更具有震撼人的力量。在这一点上,我觉得做得还是比较成功的。

  我感触最深的要数上到课文的第四节,“蜻蜓飞过来,告诉我清早飞行的快乐。小鱼在脚下游过,告诉我昨夜做的好梦……”我结合课后的思考·练习,提出了“如果你也变成了一朵荷花,还会有哪些动物来告诉你什么?”这个问题。学生欣赏完一池的荷花翩翩起舞的录像后,发言比较踊跃,想象力比较丰富,语言表达的也比较好。

  除了创造良好的学习情境外,培养学生的思维和表达能力也是教学的重点。因此,我在深挖课文的重点词句上下了不少工夫。“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的“冒”字,写出了荷花生长的茂盛及蓬勃的生命力。通过让学生换词来比较,叶圣陶先生的“冒”字用得如此之传神。并进一步延伸开来,白荷花在这些挨挨挤挤的荷叶中是怎样地冒出来,冒出来又想干什么?这个拓展练习开阔了学生的思维,发挥了学生的想象力,更提高了学生思考、组织、表达语言的能力。由于有前面充分的情境创设,学生在思考的时候,思路就放得开,讲出了不少精彩的'语句。如有的学生回答到,荷花从挨挨挤挤的荷叶中拼命地冒出来,是想和其他的荷花比美。有的学生回答说,荷花从挨挨挤挤的荷叶中争先恐后地冒出来,是想看看周围世界崭新的变化。这让我感到非常惊喜。也许在平时的教学中,如果没有前面学习情境的铺垫,没有深挖教材的重点词句,这些精彩的发言或许就出不来了。

  当然教学中也还存在着不少问题。比如教师不仅在范读课文的时候起一个示范的作用,在学生的朗读训练中,更要教会学生怎样去朗读,去体会语言的美。

  回顾《荷花》这堂课的教学,觉得有成功更有不足,反思整个教学过程,基本是按照备课思路进行的,从导入到新授再到重点突破,较圆满地完成了教学任务。

  课文《荷花》教学反思 篇19

  《荷花》是人教版三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这篇课文用生动优美的语言,按看荷花的顺序描述了夏日公园里的一池美丽的荷花盛开时的情景和“我”看荷花时与荷花融为一体的感受。作者以丰富的想象力,描写了荷花的清新美丽,展现了一幅各具姿态、色彩明艳、活生生的水中荷花的画面,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本课语言文字优美,因此,在学习本课时,我主要采用以读促悟的方法,并且尽量引导学生展开丰富的想像,把自己也想像成一朵荷花,因此,我引导学生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来进行,比如,在教学中文中的第四段,我让学生想像作者看到荷花,感觉自己仿佛就是一朵荷花,穿着雪白的衣裳,站在阳光里。作者是看到了白荷花的样子非常美,把自己也想象成了荷花,尤其是一阵微风吹过来,我就翩翩起舞,雪白的衣裳随风飘动,是说荷花瓣随风飘动的样子,想像成了自己美丽的裙子,更能表现荷花的美丽,作者看着看着都把自己给忘记了。紧接着,作者由动写到静,又展开丰富的`想像,蜻蜓飞过来,小鱼在脚下游过,我引导学生展开想像,还有什么小动物会告诉我什么呢?学生想象丰富,并且练习了排比的句式。

  不足之处,本课对荷花的描写有绝妙笔墨,在课堂上应该给学生留出小练笔的时间,但是由于给学生留的朗读的时间较多,小练笔就舍弃了,在下一步的教学中,还应该做到有所取舍,要抓住课文这个例子,做到有针对性地训练,切实提高学生的读写能力,更要切实以教材为例子,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课文《荷花》教学反思 篇20

  《荷花》是一篇状物写景的散文,生动细腻地描写了公园里一池美丽多姿的荷花和“我”观赏荷花时的细腻、真切的感受,抒发了作者对荷花、对大自然的热爱与赞美之情。我在教学时围绕“初闻花香──再赏花姿──幻化荷花”的思路,引导学生品读、感悟。我在课中,力求让学生的主体地位体现出来,几乎所有的问题都让学生思考,讨论来解决,学习任务由学生自己去完成。如荷花美在哪里,怎么读出荷叶的美来,写荷叶与写荷花之间的关系等等,学生的积极性,自主学习的主动性虽然也调动了起来,可就是不能达到预设的目标。因此,我在反思,是不是我的引导缺乏技巧,还是学生的语言显得贫乏?与大师于永正老先生的课堂比起来,我的学生感悟总是的浅了许多。我在不断实践和总结,现在有了一点收获,学生的积累显得贫乏,因而课堂语言的表达也就显得贫乏。而且学生的积累有了,但是学生的迁移不够。因而要将阅读充盈于整个语文教学,加强学生的积累和学会运用。

  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建议》中说过:“我一千次的确信,没有一条富有诗意的感情和审美的清泉,就不可能有学生全面的智力发展……教育,如果没有美,没有艺术,那是不可思议的。”优秀的文章都符合美的规律,语文教学中应创设情境,寓教于乐,寓教于美中,实现审美主体和审美客体的和谐统一,让学生借助美文,走入美的境界,与文章共鸣,与人物共乐。在听说读写训练中陶冶感染,潜移默化的受到审美教育,逐步提高自己的审美水平。让学生知道哪是美的,为什么是美的`,如何去欣赏美,如何去创造美,这才是我们所要达到的真实目的。而不是“同学们,你们看作者写的多美啊,我们美美的读一读吧!”学生知道了它们是美的,可是到底美在哪里,它们为什么是美的,学生似懂非懂,甚至机械地人云亦云,这样学生的审美水平何以得到有效提高?在教学中,我们注重了总结和概括,却不能将概括和总结再具体化,使我们的阅读教学与作文教学脱节————作文中反复强调描写、叙述要具体生动,可是在阅读教学中我们利用了大量的时间不断地要求学生“概括一下这段或者这几段讲的什么”,讲的什么固然重要,可是具体的描写却忽略不计了。以至于学生对如何是具体、如何做到具体显得非常茫然,困惑。

  课文《荷花》教学反思 篇21

  《荷花》是第一组的第三篇讲读课文,这篇课文主要写了作者去公园看荷花的情景,以及沉浸在荷花盛开的景色中,与荷花融为一体的感受。表达了作者对荷花及大自然的无限喜爱与赞美之情。

  在教学本课时,我通过让学生反复朗读来感受作者对荷花的感情,从体味优美的语言中来感受荷花的美,来感悟对荷花的喜爱之情。为了激发学生的兴趣,我通过多媒体展示荷花的图片,让学生自己欣赏,激发学生对荷花的喜爱。在学生情感调动起来以后,我播放录音课文,让学生注意认真听里面的朗读语气及停顿。接下来,我让学生自己模仿去读课文,然后,根据课文插图想象荷花的美丽,重点指导能够紧抓文中的语言文字,来感受作者对荷花的喜爱,对大自然的`喜爱。

  课文学完后,我认真回顾了这篇文章的学习过程,有收获更有不足:

  我在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方面下了很多的功夫。因为我深深知道“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的道理,尤其是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把自己内部感受转化为外部语言,能把学生引入情境,激起他们感情的共鸣,然后让学生陶醉在对文中优美语言的想象之中。

  语文课程标准特别强调,通过文中的语言文字,让学生进行丰富合理的想象,比如,我在教学文中的第四段时,让学生在充分朗读的基础上,再让学生闭上眼睛想象微风吹来,我和一池的荷花都在舞蹈的美丽的画面,我从学生陶醉的表情中,仿佛看到了他们想象的优美画面。他们的脑海中也一定留下了一池荷花和我陶醉其中的美好画面。事实证明,只有学生对这事物有了深切的感受,才能给这材料注入生命的活力,才能使鲜明的表象在强烈的感情催化下活跃起来,升腾起来。因此,在指导学生学习“看荷花”时,我利用各种方式让学生美美地读懂文中的内容,增强学生的理解力。让学生能够真正走进课文,了解课文。

  教学中的不足之处,学生对假如我是一朵荷花,我会看到什么?听到什么?想到什么?说的不够好,没有拓展开学生的思路,这也是下一步我需要加强的地方。另外,在指导学生朗读课文时,我总感觉学生有拉长音的现象,但是通过多遍纠正,就是不能达到我想要的理想的效果,这需要我在今后进一步引导学生入情入境地朗读课文的练习。最后,我总感觉上课的时间不够用,这就需要我在下一步的教学中要分清主次,把握重点,突破难点上多下功夫,争取通过课堂教学效率。

  课文《荷花》教学反思 篇22

  今天我在学校的电子白板教室进行了《荷花》第二课时的教学,交互式电子白板的使用,给学生带来了许多新奇的感受,给教学带来了意想不到的收获。

  一、欣赏、品味、情境感悟

  由学生熟悉的《江南》一文引入,在学生初读课文的基础上,教师配乐范读,纠正字音的同时,激发学生朗读情趣。其后,充分利用视频资料、课件等,让学生在音乐和教师的讲述中欣赏文中一幅幅精美的荷花插图。在美的欣赏后,学生再次自读课文,细细品味并设想自己站在荷花前的情境,将自己最喜欢的句子划出来。

  二摘抄、诵读、亲密接触

  学生们在音乐中摘抄那些精彩的.句子,细细揣摩那些令她喜欢的词句段,以及标点符号。摘抄之后,学生在音乐中朗读自己摘抄的语句,交流相互情感体验。此时,学生经历了由文到像,由像到文,由文入境,由境激情,人文相融地过程。就能达到感悟了解、无为而至的语言积累的目标。

  三积累、运用、才情勃发

  以课文做为始发点,将积累引发到课外。教师在学生朗读课文语句之后,出示朱自清的《荷塘月色》片段,《爱莲说》中的“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等经典句子,感受荷魂精髓。学生再次摘抄这些凝聚了中国文化精华的诗句,他们被语言文字的美所震撼。课后我又结合《练习七》学用字词句,写写自己喜欢的另一种花,指导学生写自己喜欢的花儿。

  本课执教后,有一点遗憾,就是在教学地过程中,虽然给学生带来了比平常更强的视觉冲击力,但是没有把交互式电子白板的使用功能发挥出来,只是把它当成了显示屏来用,在今后的教学中,自己还要多学习、多钻研,发挥白板的功效,感受交互式电子白板给课堂带来的“师生交互”的乐趣。

  课文《荷花》教学反思 篇23

  一、融合课后习题

  在讲课的过程中将课后习题融入到教学中,不用再用多余的时间来讲解课后习题,也让学生掌握了需要重点掌握的知识。

  二、利用课件吸引学生注意力

  为了使学生对满池荷花有真情实感,增强视觉效果。用轻柔的音乐和描述性的语言使学生置身于荷花池旁。初步的观赏,激起学生的求知欲,继而图文对照,帮助学生理解文章,指导学生读文赏析。

  三、利用多种方法让学生理解重点词语和生字。

  在讲解生字“蓬”的时候,将它和“篷”这个形近字进行比较,并结合“帐篷”“莲蓬”分别理解词语的意思,让学生印象更加深刻。同时在讲解“挨挨挤挤”“冒”这两个词的时候,为了让学生体会到动态的感觉,使用了换词的.方法,替换为“密密麻麻”“长”两个字,最后课件展示图片,从而领会到“冒”是往上升,是在荷叶的缝隙间长出来,体会其长势,进一步体会作者用词的精妙。通过这种方法,不仅使学生正确理解词句,从静态中体会荷花强大的生命力,而且活跃思维,增强美感,理解词语在语言环境中的作用。

  不足之处:

  一、准备工作再加强

  因为是网络教学,在播放视频朗读课文的时候,声音不太正常,虽然已经提前做好调试但是还是出现了意料之外的状况,所以下次要在上课之前再进行一次播放。

  二、应让学生多体会画面

  在老师范读时,让学生闭目体会荷花的状态,将会更加深刻地理解课文内容。

  三、适当提高练习的难度

  课堂上找了几道题来练习,但是题目太简单,可以在基础题上做一些提高一些的题。

  课文《荷花》教学反思 篇24

  一、欣赏、品味、情境感悟

  由学生熟悉的《江南》一文引入,在学生初读课文的基础上,教师配乐范读,纠正字音的同时,激发学生朗读情趣。其后,充分利用书上插图,学生在音乐和教师的讲述中欣赏文中一幅幅精美的荷花插图。在美的欣赏后,学生再次自读课文,细细品味并设想自己站在荷花前的情境,将自己最喜欢的句子划出来。

  二、摘抄、诵读、亲密接触

  孩子们在音乐中摘抄那些精彩的句子,细细揣摩那些令她喜欢的词句段,以及标点符号。美美地摘抄之后,学生在音乐中朗读自己摘抄的`语句,交流相互情感体验。此时,学生经历了由文到像,由像到文,由文入境,由境激情,人文相融地过程。就能达到感悟了解、无为而至的语言积累的目标。

  这样的课文积累是乎已经完成,但是,我却没有就此止步,积累不能停止在课文中。

  三、积累、运用、才情勃发

  以课文做为始发点,将积累引发到课外。教师在学生朗读课文语句之后,出示中国古典诗词,师生共同诵读,在《小池》《荷花》,以及晏殊的《渔家傲》中共享荷香四溢,在《爱莲说》中感受荷魂精髓。学生再次摘抄这些凝聚了中国文化精华的诗句,他们被语言文字的美所震撼。

  是不是到此就结束了呢?当然不,积累的目的就是为了运用,将摘抄的语句进行修改、加工,结合《练习七》学用字词句,写写自己喜欢的另一种花。

  课文《荷花》教学反思 篇25

  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三课《荷花》,本文作者通过描写自己去公园看荷花的情景,表达对荷花的顽强生命力及高洁品格的赞美,同事也表现了作者对大自然的无限热爱之情。

  这篇课文语言优美,运用了大量的修辞手法去描写荷花的姿态。在教学第二课时,我引导学生用“有的·····有的'·····有的······”的形式仿写其他的花。首先我让学生熟读课文,了解作者是怎样用“有的·····有的·····有的······”的形式描写荷花姿态的,分成了几种?学生很快就归纳成三种,一种是没开的,一种是开了两三片花瓣的,一种是全开的。接着我又让学生想像,荷花池中除了这三种姿态的荷花,还有没有其他的荷花?如果你是荷花,你想以怎样的姿态站在荷花池中呢?学生的思维被打开了,有的说:“有的荷花低着头,好像一个害羞的小姑娘。”有的说:“有的荷花仰着头,挺着胸,向大家展示自己美丽的姿态。”有的说:“有的荷花在风中翩翩起舞”·········然后我让学生用“有的·····有的·····有的······”的形式连起来说其他姿势的荷花。接着我让学生想像一下,说说其他花的三种姿态,学生很快就能举一反三了,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上语文课其实就应该多让学生去开动思维,把课堂交给他们,让他们去说去思。

  课文《荷花》教学反思 篇26

  课上我安排了这样一个环节,让学生找出描写荷花美的句子,读一读并说出它美在哪。有的学生能够抓住重点词句进行理解,例如有一个孩子说,他喜欢“荷叶挨挨挤挤的,像一个个碧绿的大圆盘”这句话,从“挨挨挤挤”这个词中可以看出荷叶很多,“碧绿的大圆盘”写出了荷叶的颜色和形状。还有的学生能够抓住重点字进行理解,例如有个孩子说:我喜欢“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这句话,我觉得这个“冒”字用得很好,随机我就问:如果把这个“冒”字换成其它的字,如“长、钻┄┄”行不行?联系前后文想一想,怎样长才叫冒出来呢?此时同学们跃跃欲试,有的说使劲长叫“冒”出来,有的说快速地长叫做“冒”出来,还有的说高高兴兴地长叫做“冒”出来┄┄随后,我又利用多媒体演示了一个白荷花从河里冒出来的动画,这样不仅使学生了解了“冒”字的用法,还能够从视觉上感受到荷花的美丽。我觉得,通过多媒体与语文教学的整合,增加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对课文有了更深刻的了解,同时,我也感觉到孩子们已经逐步地掌握了一些有效的学习方法,这样能够为今后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本节课也有很多不足的地方,例如,课上有这样一个环节,让学生试着画荷花,在进行下一环节时,个别学生就有些收不回来了,这部分就显得有些偏离主题了,而且还浪费了很多时间,所以,我觉得这个练习作为家庭作业会比较合适。

  那么,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我还要不断的完善自己,虚心向有经验的教师学习好的教学方法,争取获得更多的收益。

  课文《荷花》教学反思 篇27

  《荷花》是一篇写景的记叙文。作者用第一人称描绘了公园里满池荷花的美丽景色和“我”看荷花时的感受。赞美了荷花婀娜多姿,生机盎然的美。表达了作者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课文的教学重点我放在引导学生理解和欣赏满池荷花的.静态美。为此,第一课时,我没有像以往一样读文、学生字。而是通过观察图画,读文体会。在读中自悟。抓住第二段让学生多读,反复读。体会用词之巧妙。加深对语言文字的理解。本想用课件比图效果要好些。可是怕麻烦没有用课件。相信用课件,学生观看录像后更能感受到荷花的美。

  为了让学生更好的理解白荷花的几种姿态,我用前年教这一课时的方法:让学生用手来演示出荷花的几种姿态,帮助理解背诵。学生兴奋得不得了,不停地用小手来表达他们心里荷花美丽的姿态。不到五分钟,每个同学这三句话都会背诵了。更可喜的是有些同学把花骨朵饱胀得要破裂似的演示得维妙维肖。讲到“白荷花从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这句时,不少学生情不自禁把自己当做了荷花边读句子,边迅速从座位上站起来,犹如朵朵荷花冒出水面。教室里这边冒出几个,那边冒出几个。我趁机看看这个看看那个,说:“这么多的白荷花,一朵有一朵的姿势。看看这一朵,很美。看看那一朵,也很美。”由此我又问:“这满池美丽的荷花是谁创造的?”话音刚落,就有十几位同学说:“大自然。”我太吃惊了。教几年了,以往问学生时,学生们总是回答叶圣陶、画家等等。甚至有人说园丁。可今年的学生回答如此肯定,如此迅速。让我着实意外。

  感叹一:学生越来越聪明了。现在的孩子看得多,接触得多,懂得也多。

  感叹二:新教材单元之前的主题让学生明白了本单元的主题。使学生有的放矢。

  感叹三:新课改中我不断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充分动口、动手、动脑。把学生的大脑调控到了兴奋的状态。所以学生才能思路敏捷,对答如流。

  由这节课,我想到了。我今后的课堂教学中应该保证有充分的时间让学生去读、去思、去做、去说。保证学生在课堂上自始自终过着愉快的精神生活,这样才能有效地提高教学质量。

  课文《荷花》教学反思 篇28

  《荷花》这篇课文以“我”的感受力为线索,写出了荷花的美。怎样引导学生通过课文的阅读来欣赏这种美呢?在教学中我是这样做的:先指导学生理清了课文记叙的顺序,接着,指导学生理解“看荷花”这节课文是怎样写出荷花的美的。通过范读,引导学生把在“看荷花”这节课文中感受到的'荷花的姿势美、颜色美、动态美,充实到“赞荷花”这节课文中去,再要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这部分课文,这样,学生在读到“看看这一朵,很美;看看那一朵,也很美”的时候,那赞美之情就溢于言表,把这一池花读“活”了。最后,我启发学生想象,化为课文中的“我”,化为池中的一朵荷花,身历其境,一阵风吹来怎么样,风停了又怎么样,蜻蜓飞过来告诉我清早飞行怎么快乐,小鱼告诉我昨夜做的是什么好梦。

  下课了,学生意犹未尽,还沉浸在课文中,我也真切地认识到丰富的想象必须以鲜明的表象为前提,必须以深切的感受为基础,有感情地朗读是把学生导入情境,引起感情共鸣,过渡到想象的重要手段。今后此类课文我还遵循这一模式。

  《荷花》是一篇状物写景的散文,生动细腻地描写了公园里一池美丽多姿的荷花和“我”观赏荷花时的细腻、真切的感受,抒发了作者对荷花、对大自然的热爱与赞美之情。

  我在教学时围绕“初闻花香──再赏花姿──幻化荷花”的思路,引导学生品读、感悟。我在课中,力求让学生的主体地位体现出来,几乎所有的问题都让学生思考,讨论来解决,学习任务由学生自己去完成。如荷花美在哪里,怎么读出荷叶的美来,写荷叶与写荷花之间的关系等等,学生的积极性,自主学习的主动性虽然也调动了起来,可就是不能达到预设的目标。

  因此,我在反思,是不是我的引导缺乏技巧,还是学生的语言显得贫乏?与大师于永正老先生的课堂比起来,我的学生感悟总是的浅了许多。我在不断实践和总结,现在有了一点收获,学生的积累显得贫乏,因而课堂语言的表达也就显得贫乏。而且学生的积累有了,但是学生的迁移不够。因而要将阅读充盈于整个语文教学,加强学生的积累和学会运用。

【课文《荷花》教学反思】相关文章:

课文《荷花》教学反思06-16

课文《荷花》教学反思9篇06-17

课文《荷花》教学反思(9篇)06-22

课文《荷花》教学反思15篇01-07

课文《荷花》教学反思(15篇)01-07

课文《荷花》教学反思13篇01-09

课文《荷花》教学反思精选11篇01-06

课文《荷花》教学反思11篇01-06

课文《荷花》教学反思(11篇)0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