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减法的验算教学反思
身为一位优秀的教师,我们的工作之一就是教学,教学的心得体会可以总结在教学反思中,那么你有了解过教学反思吗?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减法的验算教学反思,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减法的验算教学反思1
在学习减法验算的方法时,由于学生有了加法的验算方法做为基础,因此,我放手让学生以小组合作的方式自学,小组成员把讨论出的几种方法记录下来,然后自愿到黑板去板书验算的'方法,这样一来,学生的学习兴趣很浓,都争先恐后地说方法,然后去板书,最后我进行了小结,学生掌握了不同的验算方法,并且能够正确地进行验算。
虽然学生已经学会了本节课的内容,但是我感觉到自己在总结方法时对被减数、减数、差三者的关系强调得不到位,导致学生在练习时,有时会用减数减去差,或者用差减去减数,也就是对验算的算理理解得不透彻,所以我又针对学生练习时出现的错误反复地进行了强调。
通过这节课的教学,我感觉到其实让学生自学收到的效果会比老师讲授好得多,但是涉及到算理的地方老师却不能一带而过,一定要指导到位。
减法的验算教学反思2
加减法验算的教学,这节课给了我很大的启发。
一、创设生活情境,导入新课。
上好一节课首先要了解教材,因为教材设计了两幅买东西的情景图:①妈妈买了一套运动服和一双运动鞋,付出200元。②售货员找回给妈妈17元。买东西的过程包含了一个加法问题(买一套运动服和一双运动鞋一共要多少元?)和一个减法问题(应该找回妈妈多少钱?)。由学生提出的“找的钱不知道对不对?”提出检验计算结果的问题,引入验算的教学。
二、备课不但要备教材,还要备学生,了解学生。
虽然担任数学教学多年,要跟上时代教育的步伐。现在的新课标、新课程、新教材要求我们更新观念,如:这节课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学会加减法的运算方法,培养学生认真计算和验算的习惯,提高计算的正确率;通过加减法的验算,加强加减法互逆关系的认识;通过加减法的验算,渗透加法的交换律和加减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重点是加减法的'验算;难点是加减法的验算运算方法的多样化。还要准备教具:主题图;在教学中如何照顾本班的中差生;教学过程的知识铺垫,提问、作业、知识延伸的设计都是不可缺少的教学环节。
三、把课堂还给学生。
组织教学是相当严谨的过程,过去的教学表现在教师讲得多。现在都体现在“以学生为本”、“学生是数学的主人”、,教师是要成为“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通过教学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我在教学过程中,能够把握好教材,组织好教学,组织学生认真观察主题图。向学生提出问题:“请你用自己的话说一说画面的内容”如果要求“一套运动服和双运动鞋一共要多少元?”。怎样列式(135+48=183元),一套运动服和一双运动鞋一共在183元,这一道题到底算得对不对?我们除了掌握计算法则外,还要学会验算方法,养成验算的好习惯,以便能及时地发现自己的错误,及时纠正,那么,这一道题怎样验算呢?
请各小组讨论。我积极到各小组了解讨论的情况,掌握第一手资料,及时了解个别差生的学习情况,参与他们的讨论,多给他们学习机会,让他们多想、多讲、多练,发表意见的空间,最后由各小组汇报讨论的结果,让学生知道加法验算的三种方法;讲授例2的时候,同样用以上的方法进行教学,营造课堂气氛,给学生两次合作的机会,发表意见的机会,争取在40分钟取得教学成绩。
我认为这节加减法验算的教学能依时完成教学任务,达到教学目标,在教学设计中,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创造学习机会,吸引中下生积极参与学习,小组愉快合作。但是大部分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差。今后在教学中,要多关心他们,对他们“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导之以行”,在教学中抓好两头带动中间,真正把教学工作落到实处。
减法的验算教学反思3
学生在没有学习加减法的验算前,已经知道能用交换两个加数的位置再加一遍的方法来检验加法做得对不对。因此,在第一班教学中,让学生试着自己找到检验加法做得对不对的好方法:
1、(出示主题图)说说你从图中得到了哪些信息?
妈妈到商场给小明买了一套衣服和一双鞋子,妈妈付给售货员阿姨200元,阿姨找给妈妈17元,找的钱对吗?
2、学生独立思考,列出算式并进行笔算板演。
3、师:怎样才能检验自己的结果是否正确呢?小组合作探究验算方法,组织汇报。
4、学生汇报验算方法,比较验算的方法。
可汇报的结果并如人愿,大家都用的是交换两个加数的位置再加一遍的方法,经过再三的诱导才有一位小朋友小声的说:可以用减法吧,老师?
所以在第二个班教学时,就改变了策略,让学生先从观察加法算式中各部分之间的关系,得一些关系式后再来探究加法验算的方法,给学生的探究垫定了知识基础,使学生有据可依。
1、出示一个加法算式,说说各部分的名称:加数+加数=和
2、计算并观察这几组算式,你发现了什么?
5+3= 15+40= 50+40=
3+5= 40+15= 40+50=
学生计算后,得出结论:交换两个加数的位置再加一遍,和不变。(板书)
将下面的几组加法,改写成减法,说说有什么发现?
5+3= 15+40= 50+40=
改写后,发现:和-其中一个加数=另一个加数(板书)
3、这些发现有什么用呢?猜测一下。
4、出示情境,提出数学问题并列式计算。
5、探究:用什么方法能检验加法做得对不对呢?
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得出三种加法的验算方法:即一种是用交换两个加数的.位置的方法来验算的,另外两种都是用减法进行验算:即用两加数的和分别去减两个加数中的一个,看结果量不是等另一个加数。学生在有了上面得出关系式,能顺利的得到三种加数验算的方法,因此预设还是考虑到学生的已有基础,要为学生更好地学服务。
减法的验算教学反思4
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都有数学,学习数学的根本是解决问题。数学教育在于指导学生的学习方法和习惯培养,强调数学教育与生活世界的联系,而不能简单的理解为内容的置换。
小数加减法是在学生掌握了整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上进行教学的,都是相同数位上的数相加减。通过对整数加减法计算方法(即相同数位上的数才能相加减)的复习,迁移到小数加减法上来。在新授环节我是这样设计的:
首先创设一个购物情境,让学生自由选择想买的文具,从而获得图片上呈现的数学信息,通过信息让学生发现其中的数学问题,先让学生说出想买什么?然后由教师的问题引入例题,学生通过合作交流寻求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教师根据学生说的方法进行重点教学。在教学竖式时,我设计了质疑环节,加深了学生对小数点的认识,并讲述了生活中一个有关小数点的真实故事,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再次让学生知道小数点的重要性。
接着教学小数减法时,以学生为主,充分发挥他们的主导作用,激励学习兴趣。用他们开始想买的文具提出自己的减法问题,采用小组合作交流的方式,得出结论。学生提出了不同的计算方法,我就乘势追击,巧妙的提出想让他们解决的问题,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在板书减法竖式时(1.2元-0.6元),故意不写差上的0和小数点,使0.6变成6,这时激起了学生们的强烈反映,课堂气氛达到了高潮,七嘴八舌的指出老师的错误,有的学生说漏了“0”就不是小数了,还有的学生说没有小数点就变成6元了,大家说得可热闹,把一堂枯燥的计算课,变成了学生主动探究的兴趣课,而这样的.质疑效果也是我想要的。就着这样的气氛我让学生讨论“为什么得数前面的0和小数点不能不写?”结合刚才的争辩,学生自己得出结论。最后总结小数加减法与整数加减法的联系,并完成了一个思维拓展题,使学生的学习内容得到了升华。把教师的讲解权充分还给学生,这是我一直追求的目标,因为孩子们才是教学活动中的主人。
在这次教学中,将抽象的数学知识寓于现实的、有意义的学习活动中,并有效的为教学与生活架起一座桥梁,体会数学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的内涵。在这节课中,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突出重点,突破难点,采取合作交流、讨论、说理、争辩、纠错,充分暴露学生的思维过程,在听取同伴意见的同时进行反思、取长补短,随时调整自己的思维结构,使每位学生在这样的过程中理解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其中借助错误资源,使学生加深理解小数点对齐就是相同数位对齐,在新授中,突出小数加减法的算理。
教学下来,我认为整堂课缺乏严密的安排。新课程理念指导下的教学设计,应从“静态设计”走向“动态设计”,“从固化设计”走向“弹性设计。”教材的灵活运用不够,创造性差,在新课教学的过程中时间把握的不好,导致练习量不够,学生的反馈老师无从掌握。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要积极引导学生主动地参与、体验,通过自己的体验、理解、吸收、内化、思考等过程进行知识建构,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减法的验算教学反思5
这节课要完成的教学目标,就是学会用两种方法演算减法。我本着这个教学目标,进行了如下备课。创设情境,找到情境中的问题焦点。让学生自己尝试演算。最后,教师带领全班同学归纳总结方归纳总结方法。 看似按部就班,条理清晰,实则存在了一个很大的问题——自主学习。
学生是知识的创造者而不是被动接受者,他们主动地建构属于他们自己的知识和对事物的理解,效果更好。应该让每一个学生在课堂上发挥自己的潜能,利用小组合作学习,会的与不会的相互沟通,在互相争论中,自己学会新知。而不是教师带领总结知识。像本次教学中,我就没有充分给与学生讨论,交换意见的时间,只局限在个人的思维中,没有打开思路。所以知识学了,而没有主动地,全身心地投入,没有获得学习成功的体验。
此外,我的这节课还存在了一些细节上的问题。
1、重复叙述故事,延长了新授时间,还打乱了学生的思路。短短的40分钟,教师就应该安排好每一个环节,向课堂要效益。拖延了时间,尤其是数学课,就缩短了练题的时间。只有在做题中才能发现问题,及时解决。我恰恰欠缺了这一点。
2、再做题的过程中,也出现了不少的问题。如,不写横式;不写验算;诸如此类的.问题,原因都是在我讲课的过程中没有强调,没有明确指出正确的格式,使学生比较混乱。所以我在教学中还要重视板书,将板书正规、工整的写出来。
3、课堂小结是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在教学中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适当的课堂小结可以帮助学生理清知识结构,掌握内在联系,对促进学生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有很大的帮助。我却忽略了这一点,造成了一些学生做题时,总提出写几种方法,写不写横式等问题。
教学经验来源于课堂教学反思,课堂教学反思是教师成长的关键。总结课堂教学经验、思考教学中的成功与失败之处,课堂教学反思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今后我会不断地反思和提炼,从而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及时总结经验可以克服缺点、发扬优点,达到自我完善、自我丰富、自我提高的目的。
减法的验算教学反思6
本教学内容安排在三位数的加减法以后,目的是要学生养成检验的好习惯,提高学生计算的正确率。由于学生在做前面几课时的《课堂作业》时,出现的错误较多,所以我决定将加减法的验算分为两课时进行教学,提高计算的正确率。
学生在没有学习加减法的验算前,已经知道加减法算式之间的`关系,所以在学习“加法验算”时,我增设了一个复习题:根据上面算式的结果,写出下面几道算式的结果。这道练习题的`设置,既为后面的新知做好了铺垫,又大大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
在后面新知的教学中,学生由于有了前面复习题的基础,所以很快就发现了验算加法的方法。教学中,我还用学生的姓名来命名所发现的方法,大大调动了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
由于本节课只进行了“加法验算”的教学,从学生的课堂练习看,他们对本节课新知的掌握情况还是不错了,尤其是还有部分学生能使用数学语言来完整表述验算的方法。
但本节课我认为学生练习的密度还不够,由于他们计算的速度还比较慢,所以导致课堂上的练习量还不够。针对学生计算速度慢这一现象,教师课后还要加强训练。
减法的验算教学反思7
《5以内的减法》这一课是主要的基本减法运算,要求学生在理解掌握计算方法的基础上正确熟练地进行计算。
一,结合课件,理解减法含义。
而作为第一课时的教学,我还是先让学生从基本出发,从认识减法的`意义出发,让孩子自己通过理解来说出为什么用减法来计算?什么时候要用减法来计算?在教学过程中,通过课件演示“原来有5个小朋友,后来走了两个”和“秋千上有3个小朋友,走了一个”等等这样的情境,让孩子们看图来说一说他们看到的,进一步让他们去理解,“飞走了、掉下来了、开走了”等等要用减法来计算,渗透减法的意义。当孩子们把减法的意义理解了,计算起来就会明白多了。
二,结合说图意的过程,列减法算式。
减法列示相对于加法来说,有一定的`难度,所以在列式前,我都让学生结合图意,用三句话说说图的意思,并根据图意列出算式。“原来有( ),走了( ),还剩( )”并引导学生观察思考:从哪部分减?减去那部分?总结要从原来的一共当中去掉飞走的,跑掉的部分,不能用剩下的去减。虽然有一定的好转,但仍有错误,需要多加锻炼,养成说图意列算式的好习惯。
三,运用多样方法,练习口算,提高能力。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发现口算方法不是难点,而口算的正确率和速度是重点。因此,要把重点放在如何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提高学生的口算能力上。通过创设情境、进行各种竞赛等手段来进行,在教学中,利用口算卡片,采用抢答、开火车、小组比赛、男女擂台赛等游戏使学生积极地投入其中,让学生在比赛中提高了口算速度。
减法的验算教学反思8
根据教材主题图给出的生活情景,整个过程为了体现学生主体,我先让学生独立思考,然后小组讨论交流,由学生说出验算方法。
虽然初次接触验算,但是许多学生因为有生活中检验的经验做积累,通过观察加减法各部分的关系,他们很快找到验算的方法:
(1)交换加数的位置再加一遍。
(2)用和减一个加数,看看是不是等于另一个加数。由于是学生的自主发现.自我总结,学生们很快掌握验算方法,并很快理解了加减法的互逆关系。
在减法的验算教学中我是采取如此的方法,并且比较两种验算方法的不同。课后我自认为非常成功,孩子们真正将加减法的检验方法学到家了,但是从课后反馈看,班级出现了明显的两级分化,部分孩子减法的验算方法不仅多,而且说得很清楚;还有一部分学生两种验算混乱不清,乱做一气。当时我在想,如果只是为了考试,我减法都只教一种最简单的验算方法多好,学生做题的正确率保证比现在要好。可是新课标提出数学教学不仅仅是教给学生简单的知识点,而是要让学生知道数学思维与方法,理解数学各种运算之间的`联系,让学生将所学的数学知识真正融会贯通。
因此对于那部分混乱不清的学生,我要通过其他教学手段,给时间让他们充分理解,我相信只要我始终抱着让学生学习终身受益的数学的信念,学不好数学的学生一定会越来越少。
减法的验算教学反思9
记得刚开始教学的时候,总认为课堂上的练习应该是老师给学生课外补充的,教材练习让学生独立完成.主要是可以增加学生的题量,而教材中的习题作为作业.经过一段时间,翻开学生的课本发现,一大部分的学生并没有认真对待,而且一部分题目还是需要教师指导完成的.最近论坛上提出的;要珍惜教材资源,创改教材,必须遵守高于教材的原则.我不认为自己有这样的水平,认为还是应该认真对待教材的主题图,包括练习题.同时在使用中也产生了一些困惑.
有感于这学期的教学时间比较长,速度也放得很慢.我看论坛上有些老师讲得真快!我只要跟上计划中的进度就可以了.练习七不知不觉竟然花了2课时和一个早自习时间.
1、出示文字题(原创)
甲数是305,比乙数少168,乙数是多少?
师:从这道题中,你读懂了什么?你从哪里知道的?请划出关键句。
”比乙数少148“指的是谁比谁少?也可说乙数比甲数?用什么方法计算?
师:你注意观察,现在题意发生什么变化?甲数是305,比乙数多168,乙数是多少?
你又读懂了什么?你会列式计算吗?
师:同学们读得真仔细,做这样的习题,我们要先判断谁比谁多?或者谁比谁少,可不能马虎。会列式了,你会用验算本领给这两题验算吗?挑战自己,你能写出几种验算方法。
[由于在配套的课堂作业本中几次出现逆向表达的求大数或求小数的问题,学生中错误率很高,所以针对这项解决问题设计了2道文字题。出现文字题也是为了方便分析数量关系。觉得一些学困生很难理解”比乙数少(多)168“,即使我引导分析。我让学生先找出关键句,在突破理解难点。这个是学习难点,还得在练习中得到巩固]
2、练习七第2题
学生读题--独立完成---板演校对--说说算理
[一个班级有电脑,一个班级没有,原本可以设计得更加生动,激发学生兴趣的。只为一个班使用,一念之间,就懒了。好在学生喜欢挑错儿的习惯一直都在,也很喜欢找。同时个别学生很马虎,我站在旁边帮忙一个个数位检查,只能完成一个。因而校对的时候,后面3题就从黑板上直接抄下来。再自由选一题说算理,可以巩固算理]
3、第4题
学生独立在书上完成
集体校对
[减法相对难度较大,近一半的学生会错。怎样处理退位”1“确实是相对复杂的思维过程。笔算掌握不好的几名学生根本没办法完成]
4、出示第3题
学生读表格:(要求)如一个加数是403,和是780,求另一个加数是几?
师:求一个加数可以怎样计算?……
[讲题意图,通过说题意帮助学生熟练加减法的关系式如求一个加数或被减数都可以培养学生的逆向思维。当然也赞同想403+( )=780,但是这样思考比较费时而且容易出错。突然感觉自己似乎违背了新课程理念,让学生”背“起关系式来。]
计划再完成第6题,安排一道解决问题的。就这样,一节课就在”算“中度过!!
作业:第8题,在数学练习本上提出三个不同的数学问题,并列式解答。
第2课时,继续练习七
1、第7题 求和求差
同桌分工合作,一个计算,另一个负责验算
2、第6题
自由读题--独立完成(要求答)-简单地分析数量关系
[现在的习题都要求学生笔算并验算,还要写答。无疑增加了作业量,如现在就放手不作要求,担心学生会潦草对待。这样课堂时间是否够用是我最关心的问题了,好希望课堂能无限延长,让我用个够,自嘲一个:我不是开始有写病态了^_*]
3、第5题
说题意,同桌互说数量关系再列式解答
[这类题很多学生都是做完了,都不知道题目问的什么,纯粹为计算而计算,我认为培养学生分析简单的数量关系是必要的.,这样至少能暴露学生的思维]
4、第8题
反馈板书课前作业,整理分类
出示聪聪的问题:500元可以买哪些东西,还剩多少钱?
[学生问:买一件东西可以吗?我说提问”哪些“表示2件或两件以上。选一件应提问:哪个。不知道我这样理解是否合适。]
指生说一说,集体判断
同桌互相说
在本子上写下:用500元买和,还剩多少元?
师:解决这样的问题,我们一般可以先求出什么?(买物品用去的总数,还有部分学生会选择用连减的)
又是铃声,提高题只能放在一个自习课的时间分析讲解了。作为家庭作业!
我的使用困惑:
由于在”加减法验算“课中,只使用了练习七第1题,剩下7道习题,我竟然用了2课时去完成。虽然自己比较满意,不用了为练了练而练,不赶场,但依这样的速度我该如何保证教学进度?对与学生来说更适合中下的学困生,学优生,是显然不满足与教材中的几道习题的
减法的验算教学反思10
这节课主要让学生通过学习,初步理解减法的含义与能正确计算得数在5以内的减法,同时培养学生的数学表达能力和推理能力。
1、在情境中初步理解减法的含义。
在教学开始,我直接出示情境图,让学生依次观察两幅图(其中第二幅图中的三个小男孩用纸遮住),有意识地让学生用三句话来说说图意,实现生活情境向数学问题的转化,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然后让学生思考“可以用怎样的算式来表示?”“这个算式是什么意思?”通过这些问题的'解决,把抽象的算式与具体的情境联系起来,赋于减法算式具体的含义。
而对于试一试,我让学生直接用三句话来说图意,并根据图意列出算式,并说说算式是意思,让学生经历观察图画——语言表述——列出算式——理解算式的问题解决过程,实现具体到抽象的提升,进一步深入理解减法算式的意义。
2、在交流中进一步理解减法的含义。
如果仅靠两幅情境图来理解减法的含义那是不深刻的,因此在教学例题与试一试后,让学生比较观察,并思考:为什么这两题都用减法来计算呢?生活中还有哪些问题也要用减法来计算呢?通过这些问题的交流,把学生对减法认识的视野扩展到了生活中,在教学中有学生说:“我带来2个苹果,吃了1个,还有几个?”还有小朋友说:“上面有5个字,擦掉了1个,还有几个字呢?”……激活学生的已有经验(生活中的数学),使生活数学与学校数学有机结合,为学生学习减法提供了丰富的表象支撑。
3、在练习中掌握减法的算法。
教材安排了三个层次的练习,第一层次是看一看,如想想做做的第一题,让学生在观察与表达的基础上进行列式计算,沟通情境与算式的联系,进一步加深对减法意义的理解。第二层次是动一动,想想做做的第2题,让学生动手去划一划,通过图形的操作去理解算法。第三层次是想一想,如想想做做的第3题,第5题,让学生直接运用计算方法去计算结果,当然在此过程中,由于学生已有的知识与经验不同,学生可能采用的不同的算法,如有学生可能采用扮手指,也有学生可能用数的分成去解决,对于这些方法我们可以暂时不进行优化,让学生自己去体验与感受。
减法的验算教学反思11
在本节课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连续进位加》、《三位数加三位数的连续进位加》、《连续退位减》和《被减数中间或末尾是0的连续退位减》,这些内容都是学生学习验算的了基础。但开展本课教学内容时并非简单地从一个纯计算题入手,而是结合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购买衣服和鞋子的情境。这既让学生感到亲切,吸引了他们的注意力,又让学生体验在实际情况中验算的必要性。
因为学生是初次接触验算,所以先让学生独立思考,再引导小组合作、交流、讨论,得出加法的验算方法,经历一个探索新知的过程。学生在实际应用中有时验算也不一定正确,会出现各种错误。因此,在安排练习时设计了诊断等多种形式的'习题,是学生感悟到了无论是计算还是验算都需要认真仔细,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并理解验算也是判断计算正确与否的一个方法。
当然,本课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
1、没有很好的引导学生观察加法与其减法验算的关系,即减法是加法的逆运算;
2、没有很好的强调验算的书写格式,这直接导致了学生在练习时书写不规范;
3、引导学生体验验算是检查计算方法的教学效果不太理想......正对这些不足之处,在今后的教学或备课中,我会更仔细的研究教材,合理的设计教学过程。
减法的验算教学反思12
先出示有联系的两幅情景图,让学生看图提出问题并自己计算。然后出示孩子的问题,组织学生讨论怎样解决孩子提出的问题“找的钱对不对”,也就是要加查计算结果是否正确,引出课题。这样让学生在熟悉的环境中收集信息,提出问题,有主于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怎样检验加法的计算结果”,教师可先让学生独立思考,你想用什么方法检验加法的计算结果?再组织小组讨论和汇报。因为学生初次接触验算,可让学生边看书,边思考和讨论,教师作适当的引导和提示。最后就学生提出的方法进行归纳和总结。验算时学生第一次接触,安排让学生独立思考亲自试一试,目的是培养学生认真思考、独立创新的学习品质。减法的验算与加法验算相同易燃可采用小组讨论的方式进行。由于学生在学习加法验算时已经了解了如何进行验算,充分体现学生自主探索,让学生观察减法算式的各部分关系,提出验算的方法。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拥有适合自己发展的思维方式和解题策略,学生的方法对他自己来说就是最好的方法,我们必须尊重个体的'数学现实,无须把自己认为最优化的算法强加于学生。反对绝对化的统一算法并不表示可以让学生法人自流,不加引导,可以给学生尝试计算、选择优化的时间,让学生在计算中读出最适合自己的最优化方法。
先让学生用新学的验算方法计算基本的计算并验算的题目,反馈学生对新知的掌握情况,并针对集中问题及时订正。这样不仅让学生感受验算的意义,而且让学生体会验算的作用。
教学后,反思自己整个的教学行为和学生的学习行为,我的感悟和收获在这节课的中,我让学生们自己提出问题,根据已有的经验尝试解决问题,并且为自己的方法找理由和根据,并且对探究出的验算方法进行验证,在这个动态的过程中,学生获得是数学的思想方法和积极的情感体验。学生是知识的创造者而不是被动接受者,他们主动地建构属于他们自己的知识和对事物的理解。教学不是简单地告诉,教学更重要的是创设机会,让学生区经历对知识的体验和探究的过程。分式的加减法二次根式的加减法(第二课时)二次根式的加减法
减法的验算教学反思13
在本节课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连续进位加》、《三位数加三位数的连续进位加》、《连续退位减》和《被减数中间或末尾是0的连续退位减》,这些内容都是学生学习验算的基础。但开展本课教学内容时并非简单地从一个纯计算题入手,而是结合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购买衣服和鞋子的情境。这既让学生感到亲切,吸引了他们的注意力,又让学生体验在实际情况中验算的必要性。 因为学生是初次接触验算,所以在小组内先让学生独立思考,再引导小组合作、交流、讨论,得出加法的验算方法,经历一个探索新知的过程。学生在实际应用中有时验算也不一定正确,会出现各种错误。因此,在安排练习时设计了诊断等多种形式的习题,是学生感悟到了无论是计算还是验算都需要认真仔细,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并理解验算也是判断计算正确与否的一个方法。
当然,本课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
1、没有很好的引导学生观察加法与其减法验算的.关系,即减法是加法的逆运算;
2、没有很好的强调验算的书写格式,这直接导致了学生在练习时书写不规范;
3、引导学生体验验算是检查计算方法的教学效果不太理想。
针对这些不足之处,在今后的教学或备课中,我会更仔细的研究教材,合理的设计教学过程。重视在教学情境中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方法。
减法的验算教学反思14
《简单的小数加减法》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认识了小数和掌握了整数加减法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本节课的小数加减法只涉及到一位小数,重点是掌握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理解“小数点对齐”就“把相同数位对齐”的道理。所以在教学活动中我注重引导学生利用整数加减法计算的算法迁移到小数加减计算中,理解算理与算法。
整节课下来,因为试讲过很多次了,整体感觉还是比较顺畅的,取得了一定的效果。“数学与生活紧密联系,数学来源于生活,而又服务于生活。”其实在现实生活中,许多学生在购物时已经有了小数计算的经历及自己的方法。通过文具店货架上的数据共同探索小数加减法的.笔算方法。通过出示的数据,让学生发现现实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并以自己的亲身经历,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和途径。在学生运用口算方法解决问题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尝试运用竖式进行计算,并结合生活经验和过去学过的整数加减法竖式计算帮助学生理解小数加减法笔算算理,并总结笔算方法。通过小数的加减计算培养学生严谨、认真、一丝不苟的科学态度。
我觉得比较好的地方有:
一、文具店”的情境导入,激发学生兴趣。出示文具店买文具的情景,让学生观察,发现数学信息,提出问题。学生提出的问题很多,根据学生的回答列出多个不同的小数加减法的算式。
二、以学生为主体,引导学生探究掌握知识。如何让学生理解“小数点对齐”就“把相同数位对齐”的道理呢,我引导学生把小数放在具体情景中(以元为单位),列竖式时,先理解0.8元和0.6元等表示的含义。如果出现数位不同,空缺的数位就是0,换成相同位数的小数,这样一来学生对齐数位就容易多了。学生自己尝试计算后交流总结算法。
三、设计练习,巩固知识提高计算能力。数学课特别是计算课往往比较枯燥,由于本节课的内容简单,所以在练习中我重视练习的设计体现多样性和层次性。
四、结合主题图提出很多问题,理解掌握了计算方法后,自行运用知识解决其他的数学问题;
五、中不仅有生活情境中解决问题,学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同时还涉及基础的练习和竞赛的内容,增强了趣味性,调动学生的热情,积极参与。在练习活动中运用知识,提高能力。
不足之处:
一、学生尝试计算后,由于时间的关系,只连麦了三个同学,有一个还听得不清楚,只是个别孩子汇报,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出算法,大多数学生处于听的状态,思考和表现的机会很少;
二、课堂的前半部引入不够简化,后半部分显得比较急躁,给学生的思考的机会不是太多,没有很好的调动学生的思考的主动性。可能让学生们合作讨论和总结笔算方法,会有新的火花产生。或让学生把笔算方法用补充完整的方式也会有更好的效果
三、驾奴课堂的细节处理有些地方还是不到位。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没有注意培养了学生叙述表达的能力。
减法的验算教学反思15
学生在没有学习加减法的验算前,已经知道能用交换两个加数的位置再加一遍的方法来检验加法做得对不对。因此,在第一班教学中,让学生试着自己找到检验加法做得对不对的好方法:<
1、(出示主题图)说说你从图中得到了哪些信息? 妈妈到商场给小明买了一套衣服和一双鞋子,妈妈付给售货员阿姨200元,阿姨找给妈妈17元,找的钱对吗?
2、学生独立思考,列出算式并进行笔算板演。
3、师:怎样才能检验自己的结果是否正确呢?小组合作探究验算方法,组织汇报。
4、学生汇报验算方法,比较验算的方法。 可汇报的结果并如人愿,大家都用的是交换两个加数的位置再加一遍的方法,经过再三的诱导才有一位小朋友小声的说:可以用减法吧,老师?
所以在第二个班教学时,就改变了策略,让学生先从观察加法算式中各部分之间的关系,得一些关系式后再来探究加法验算的方法,给学生的探究垫定了知识基础,使学生有据可依。
1、出示一个加法算式,说说各部分的名称:加数+加数=和
2、计算并观察这几组算式,你发现了什么? 5+3= 15+40= 50+40= 3+5= 40+15= 40+50= 学生计算后,得出结论:交换两个加数的`位置再加一遍,和不变。(板书) 将下面的几组加法,改写成减法,说说有什么发现? 5+3= 15+40= 50+40= 改写后,发现:和-其中一个加数=另一个加数(板书)
3、这些发现有什么用呢?猜测一下。
4、出示情境,提出数学问题并列式计算。
5、探究:用什么方法能检验加法做得对不对呢? 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得出三种加法的验算方法:即一种是用交换两个加数的位置的方法来验算的,另外两种都是用减法进行验算:即用两加数的和分别去减两个加数中的一个,看结果量不是等另一个加数。学生在有了上面得出关系式,能顺利的得到三种加数验算的方法,因此预设还是考虑到学生的已有基础,要为学生更好地学服务。
【减法的验算教学反思】相关文章:
除法的验算教学反思04-09
《加减法的验算》教案08-28
《减法》教学反思01-17
9的减法的教学反思01-20
退位减法教学反思02-23
小学第二单元加减法的验算教案08-26
加减法教学反思10-22
不退位减法教学反思01-19
减法不退位教学反思0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