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文《石头书》教学反思

时间:2023-01-22 18:10:31 教育反思 投诉 投稿

课文《石头书》教学反思4篇

  作为一名优秀的人民教师,我们的任务之一就是教学,借助教学反思可以快速提升我们的教学能力,教学反思应该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课文《石头书》教学反思,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课文《石头书》教学反思4篇

课文《石头书》教学反思1

  《石头书》是苏教版三年级上册第六单元中的一篇课文。课文通过川川和磊磊两个孩子与勘探队员的交谈,介绍了许多有关岩石的知识,也表现了两个孩子热爱科学,探求知识的强烈愿望。

  这篇课文教学的重难点是凭借对语言文字的朗读感悟,从中领悟一定的写作技巧,鼓励学生对周围感兴趣的事物“刨根问底”,乐于探究,培养热爱大自然,热爱科学的志趣。本文共有14个自然段,人物对话是文章的重头戏,我抓住三条线进行教学:

  一、通过人物间的6次对话,写出了石头像书的原因:

  1、外形:石头一层一层的就像书一页一页的。2、石头上的雨痕、波痕、矿物就像书上的字。3、石头上的树叶、贝壳、小鱼等化石就像书上的画。4、人们通过石头上的化石能知道许多知识,就像书本能告诉人们知识一样。而再归根到底到一个词,那就是“刨根问底”,于是,在教学时我就是通过这6个问题去引导学生理解“刨根问底”这个词,这样抓住文中的主线,一层一层地进行理解、朗读、再感悟。弄明白石头书上的每个字和每幅画,都有它特殊的含义。

  二、抓住“刨根问底”和“好奇”,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科学的志趣。

  在课堂上充分利用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让学生围绕问题质疑,通过朗读深入感悟课文,了解“岩石”这本大书中的自然科学知识,让学生拓展视野,自觉的探索大自然,初步开发的探究精神。由于课文内容浅显易懂,所以,课堂上,我通过各种形式的朗读,引导他们读出文字背后的动作、神态、情感,并给予合理的评价,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鼓励他们提出问题,引导他们将“刨根问底”的习惯真正内化,成为伴随他们一生的良好习惯。

  三、学习文章中的写法,领悟一定的写作技巧。

  1、学习反问句的用法。

  让学生读读“石头一层一层的,不就像一册厚厚的书吗?”这句话,体会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并让学生换一种说法,“石头一层一层的,就像一册厚厚的书。”让学生再读读这两句话,说说更喜欢哪一句?告诉学生,像这种“不就是……吗?”的句式称为反问句,第二课中我们也见过。“这不就是对骄阳似火最好的解释吗?”反问句能加强说话的语气,这里叔叔想加强肯定的语气,肯定石头就是一册厚厚的书。

  2、通过一组近义词,懂得一篇文章中不要重复用词。

  在学习第七自然段时,我让学生找找这段话中的一组近义词,学生找出了足迹和脚印。这时我适时地告诉他们:“我们写作文时,要注意用不同的词表达同一个意思,这样才能让你的文章显得生动有趣!”

  课中还存在着很多不足:

  1、在讲授“石头书上的字”时,我没有处理好,忽略了学生的理解程度,例如,对于矿物的教学,只是出示了图片,矿物里面的'小不点儿,有各种各样的颜色,这时应该让学生通过看图再说一说这些红的、黄的、闪光的、透明的像我们生活中见过的哪些东西,如钻石、红宝石、煤炭——把课堂与生活衔接起来。

  2、在把握好时间上,我也没有处理好,由于环节设置的原因,原本在结束时拓展性问题也因时间关系,没能来得及好好将,这也提醒自己在今后的教学中,教案的设计更要精练化,对于学生的预设还要更详细全面。

  3、课后,我还在思考:如何发挥词语教学的最大化效益?针对“好奇”和“刨根问底”两个重要的词语,如何结合词语的理解并引导学生结合这两个词语,读出“好奇”和“刨根问底”的语气,比如:学生在找出6个问题,理解了刨根问底后,提问:

  1.为什么会连续刨根问底问了6个问题?(因为好奇)

  2.运用对比的方式细品6个问题:

  ①“叔叔,您在看什么?”

  “叔叔,您在看什么呀?”

  ②“书?哪里有书哇?” “哪里有书哇?”

  “化石?化石能说明什么呢?” “化石能说明什么呢?”

  ③川川不禁笑了起来,说:“这书上有字吗?”川川说:“这书上有字吗?”

  让学生对比语句,体会出问话之中的“呀”这类语气词所表达的好奇之心;“书?化石?”这类反复强调词语所表达的好奇心;以及“不禁笑了起来”这类旁白所表达的好奇心,让学生体验到具体的语言能表达出的情感---好奇,刨根问底。其次,也让学生在比较中懂得该如何朗读好这6句问题。

  另一处是在教化石演变段落中的“很久很久以前”和“很多很多年”的朗读指导上,是否可以变化多种方式:一是让学生把“很久很久以前”换成“以前”、“很久以前”尝试进行朗读,在学生在减增词语中,体会到这个年代是非常遥远的,教师也应该预设语言:该如何让这个年代表现得非常遥远呢?谁能运用自己的朗读来让大家感受到时间的遥远?二是”很多很多年”的指导,教师:几千万年过去了----学生接:地壳慢慢上升,教师:又是几千万年过去了——学生:这里又变成了高山,这就是....

  也就是通过教师预设语言的引导,让学生感受到其变化的漫长;再让学生进行整段的朗读,学生是否会能基本体现化石的演变过程?

课文《石头书》教学反思2

  当学生齐读课题后,我明知故问“什么书?”仿佛在怀疑自己的耳朵,以突出书之稀奇。当学生重复课题之后,我又故作惊讶:“有这样的书吗?太奇怪了!你见过吗?你对石头书感兴趣吗?”

  学生异口同声:“感兴趣!”我抓住机会顺学而导:“好,咱们今天就研究一下石头书(板书:石头书)。你想了解石头书的'什么?请告诉大家,咱们共同研究。”唰!许多只小手举起来,像春雨之后的新笋!个个眼睛里闪烁着渴望。有的摇着小手,巴望老师让他先说。孩子们想探究的问题可真多:石头书是什么样子?石头书上有字吗?石头书上有画吗?石头书是谁写的?石头书是哪里出版的?石头书有什么作用?石头书能买得到吗?我边听边扼要而郑重其事地板书着:样子?字?画?作者?出版?作用?买?……啊!多么可爱的孩子!课文题目《石头书》已把他们深深地吸引住了……。把“聪明”的机会让给学生,也反衬了老师智慧、可爱、亲和的一面。

课文《石头书》教学反思3

  这是一篇科学小品文。课文通过川川和磊磊这两个小朋友与勘探队员的对话,介绍了许多有关岩石的科学知识,告诉我们石头就像一本书,里面蕴含着许多学问,并赞扬了这两个小朋友爱“刨根究底”的科学探索精神。

  在教学时,我以课题为突破口,引导学生质疑,激起学生的学习欲望。当学生齐读课题后,我故作惊讶地问:“石头书?还有石头书?你见过吗?老师真是有太多的问题想问了,你能把老师此时心中的问题都问出来吗?”让学生开始质疑:石头书上有字吗?石头书和我们现在的书一样吗?石头书上也有画吗?石头书的作者是谁?石头书重不重?石头书有什么作用……此时孩子们一个个非常激动,眼里是对新知的强烈渴求。这样的'导入一下抓住了孩子们的心,将他们引领到陌生的新的知识领域中去。接着,我让学生带着这些问题去读书,从文中将答案找出来,整体把握课文。

  其实同学们刚才提了那么多的问题,就是想弄明白“石头书”到底是怎么样的一本书。这就是课文中的一个词:刨根问底。那么这两个孩子都问了哪些问题呢?让学生自由读课文之后,找到问题。这样抓住文中的主线,一层一层地进行理解、朗读、再感悟。弄明白石头书上的每个字和每幅画,都有它特殊的含义。

  为理解“石头书里的学问还真不少呢?”这句,先进行一下拓展,让学生把收集到的资料进行交流,让学生真正体会到课文中的“用处可大了。”到底有多大!我布置学生回家寻找相关资料进行拓展延伸,使教科书成为课外学习资源开发和利用的基础和依据,这样就把这两个孩子的“高兴”,变成班上所有的孩子的“高兴”。

课文《石头书》教学反思4

  本文是一篇科学小品文,通过川川和磊磊两个孩子与勘探队员的交谈,介绍了许多有关岩石的知识,也表现了两个孩子热爱科学,探求知识的强烈愿望.

  学贵有疑,在教学时,从课题入手,设疑导入.学生对这个课题确实是疑惑多多,迫切地想要知道说的是什么.在质疑的时候,每一问都能够切入要点,非常妥切.不是为了质疑而质疑.

  在读书的时候,学生的评价更是让我收益不少.大多时候学生总是带着一双挑剔的眼睛去看别人.但是最近,学生总是能用发现别人,欣赏别人的眼光去看待任何一个问题了.在评价别人读书时,我就有体会.孩子们总是说:他这个~~地方读得很有感情,把川川那好奇的样子给表现出来了,但是,表现的还不够强烈.可以这样读.她自己就示范开来了.呵呵,这让我这个当老师的真是太开心了,孩子能用这样的`方式去评价别人,无论在心理上还是语言上还是在态度上,都是一种很大的进步.

  再就是在品读课文内容时,学生对这两个孩子提出的三个问题,都能在文中把课文内容打乱以后,再去梳理出头绪,寻找到答案来.这就运用了课文中的刨根问底来展开教学.如:1,石头书上有字吗?有哪些字?你从这些字里读懂了什么?2,石头书上有画吗?有那些画?你从这些画里又读懂了什么?3,看懂了这些化石有什么用呢?通过这样的学习方式,即让学生明白了刨根问底这个词语的真正含义,又让学生知道了刨根问底能得到什么.相信孩子们热爱科学,探求知识的强烈愿望也在这里得到了淋漓尽致的表现,以激发和培养孩子热爱大自然,热爱科学的志趣.

【课文《石头书》教学反思】相关文章:

课文《石头书》教学反思01-22

《石头书》教学反思04-12

石头书教学反思范文(精选6篇)04-22

课文雷雨教学反思04-05

课文《项链》教学反思04-08

课文掌声的教学反思04-30

课文教学反思08-04

课文《称赞》教学反思07-10

课文《荷花》教学反思06-16